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王之友-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凑着一起进宫,省的要多占一辆马车。本来想着进宫凑个暖和,却不料黄门实在是没有眼力,竟让我一直在这里等。”
    贺拔庆元听她这话,忍不住在她后脑上弹指打了一下:“胡说八道。”
    崔季明还没及冠,在场包括尤朝在内的几人,都是她的熟人,忍不住笑起来。崔季明这才跟殷胥叉手行礼。
    殷胥道:“既来了,正巧我与事有你商议。”
    他说罢便进了侧殿,耐冬做了个手势请她进去。除了崔式以外的其余人倒不是太吃惊。崔季明虽是修的伴读,却似乎早与端王关系甚笃,年少的皇帝有年龄相仿的势力,也并不是令人吃惊的事情。
    崔式倒是不太明白,崔季明究竟是什么时候和端王关系好起来的,毕竟崔季明实际和各家男子,虽然面上看起来关系好,实际却算不上交心。
    越想越觉得有迹可循,当初偷跑去凉州大营,她好似便是搭着端王的便车去的;后来二人商议反对行归于周之时,崔季明还提过是否要将此事告知端王。如此看来,上次在含元殿议事时,这二人也站在一起商量了些什么。
    崔季明早早站队做了端王党?
    崔季明踏入屋内,殷胥站在桌边背对着她,好似装模作样在沉思一般,崔季明踏进屋内,笑了笑跟胡闹一样冲过去,一把从背后抱住了他。
    她撞得殷胥往前一个趔趄,一手撑在书架上才没摔倒。
    她还没来得及开口调笑,就看着伺候过中宗和殷邛的老黄们丘归,如同没看见般低着头,拎着衣摆连忙往外撤,耐冬从外头关上宫门。
    殷胥掰开她的手,崔季明转脸:“咋办,人家是不是觉得大邺药丸了。”
    殷胥气笑了:“胡说什么!不用管,丘归活了这么多年,知道不能乱说话。”
    崔季明不依不饶手又去拽他腰带,笑道:“是,他什么没见过啊。之前听闻出事,我又不能进宫来,想想就要吓死了。大抵的情况我在外头偷偷听到了。”
    殷胥倚着书架而站,回头去捏她的手:“我以为你天不怕地不怕呢。”
    崔季明:“你这话说的太夸大,我连你都怕的要死,你要跟我置气我还不赶紧求饶。”
    她几句胡说八道,将殷胥心中连夜紧绷的恐慌一扫而空。他与崔季明榻边的脚踏上,两人伸直了腿,就这么靠着坐在一处。
    崔季明道:“离上朝还有小半个时辰,我刚刚跟耐冬说要他去弄些吃食来,你想必也饿了。”
    殷胥倚在她身上,好似想把整个人的重量都压到她肩上,点了点头。
    他想说殷邛就这么死了,兄弟们一个个四散看来命运不同,他或许又要变成孤家寡人了。但此刻却没有什么好说的,崔季明第一时间驱车前来,与他坐在一处,便能说明一切了。
    崔季明感觉身上越来越沉,某人明明比她还高,居然恨不得把自己脑袋团起来顶在她颈窝里睡,这种行为实在太有依赖的意味,谁能想到这个人即将登临九五至尊。
    殷胥伸出两只胳膊,挂在崔季明肩上,低声喃喃道:“今夜实在太累。脑袋有点困。”
    崔季明笑:“那你去榻上一趟,脚踏上不嫌硌么?你如今怎么这样沉,再压着我就要累死了。”
    殷胥摇了摇头:“不去榻上,就这样累死你。”
    崔季明忍不住失笑,她只得伸出手去揽住他的肩膀。
    实际上殷胥也渐渐意识到,崔季明已经揽不住他了,就跟她的手已经比他的手要小了一圈一样,她前世二十六岁的时候,虽也算不得矮,却也绝说不上是人高马大。日子流淌过去,她也慢慢要不会长高了,他最终还是要比她高出一截去。
    但不论是谁活在世间都要找个依靠,崔季明就是他的依靠。她会尽力伸长手臂揽住他,会永远站在他这一边。他也在渐渐长成崔季明的依靠,要她也可倒在他身上歇息。
    殷胥是真的累了,他渐渐手臂挂不住,趴到崔季明屈起的膝头,闭着眼睛浅寐,发出细细浅浅的呼吸,崔季明数度跟着这熟悉的呼吸入睡。
    崔季明也没有说话,她两只手搭在他渐渐宽阔的后背上,伸出手指去绕他颈后短短的几根碎发。外头渐渐响起了宫门正式开启的鸣钟,两个少年人坐在残破的大兴宫内,静静等待朝会上风雨的来临。
    
    第175章
    
    在遭受宫变的这么短时间内,膳房居然还能做出如此精致的饭食来,崔季明也是佩服至极。眼前清汤清水的,显然是殷胥平日吃饭的口味。
    他睡了大概也就半柱香时间,还够再吃点东西,崔季明坐对面擦了手给他剥虾,殷胥以为她会笨手笨脚,但实际看来,动手的活,好似没有崔季明做不好的。
    她垂眼道:“我就吃东西有本事,剥蟹简直一绝,一丝肉我都不想留在壳内。”
    她说罢抬起来放在盘中。
    殷胥看着她无意识的咬了咬筷尖,这对他来说可不是个好习惯,他连忙放下,夹住了虾仁,只觉得她的指尖加了佐料,放入口中味道都有些不同。
    这简直就是他曾幻想过想要的生活。
    崔季明一边熟练的剥虾,一边道:“我毕竟连个荫职都没有过,没法直接就登上朝堂,待你宣布向兖州出兵一事,我再能进两仪殿内。但怕是出兵一事,你还未登基,不会顺利。但最起码要将此事定案,正式定下来派兵人数,可能有三省之间推诿还要一段时间,但只要先能定案,就算是有望。”
    殷胥却犹豫了一下,说出他之前考虑过几次的事情,道:“我想此次收复兖州,你还是不要去了。对方兵力不辨,实在是有些危险。”更何况前世根本就没有过这样的战争,殷胥对于战争的结果并没有底。
    而且崔季明和突厥人作战虽经验丰富,却几乎没在山东关陇地带打过仗。
    这场战役虽然对大邺来说至关重要,但也太险了……
    崔季明没将他的话放在心上,笑道:“哪次打仗不危险,阿公都去得,我为何去不得?你是不能认同我的能力,认为我不堪重任?”
    殷胥又要开口,崔季明道:“你若觉得我可担此任,对付行归于周我可能更有办法,那就该让我去。今日就拿私情来影响你的选择,日后又当如何?觉得危险的事情都不要做了?你怎么不让我来给大兴宫守门呢。”
    殷胥被她说的哑口无言:“前世也是,我想着我坐在大兴宫内,吃穿用度都是最好的,而你却在打仗——在外征战是怎样的条件,我也是知晓的——当真是不能安心。”
    崔季明笑着直接拿虾仁塞进他嘴里:“那你就多跟那帮老狐狸斗斗心眼,跟他们虚与委蛇的事儿我真做不来。再说,你总搞的我是为你出去打江山似的哈哈,我不认识你的时候就要走这条路了,跟你又没有太大的关系。”
    这句“跟你没有太大的关系”实在是她口中的大实话,说的让他心头有那么点受伤,殷胥垂头将剩下的一点东西吃净道,赌气似的道:“说的好像是我管得住你似的。”
    崔季明笑:“以前管不住,现在成顶头上司了,我还是该巴结你。”
    殷胥拿起布巾擦拭嘴角:“剥几个虾就是巴结了?”
    崔季明本来想说“要不床上好好巴结?”,但如今,她根本不敢瞎说这种话。如今气氛虽好,时间却不对,但她就怕自己总是认怂,对她而言根本不可能再找到合适的时间了。
    她擦了擦手,装作整理衣摆似的,用极其平淡的口气说道:“若我还有个大秘密没告诉你,你会不会生气了。”
    殷胥起身,正去准备最后扫一眼卷宗,听她这话,抬眼道:“只有一个秘密?我以为你藏着一堆事儿呢。”
    崔季明小心翼翼凑过去:“你要是生气,会不会想打我啊。”
    殷胥没太在意,侧目扫了她一眼:“好似我能打得赢你似的。”
    崔季明道:“那你可以叫侍卫进来打我啊!”
    殷胥气笑了,从她小心翼翼隐藏行归于周一事来看,他并不认为崔季明会隐瞒什么惊天大事。他道:“我要是叫了侍卫进来打你,你还肯见我么?”
    崔季明:“那时候估计我腿都被你打断了,肯见也见不了了。”
    殷胥笑着摇了摇头:“胡说八道。”
    崔季明看他完全不当真,竟又去拽他:“我一切想要瞒你的事情也都是事出有因,不是我不愿说。”
    殷胥看她缠的不肯放手,只得转脸道:“是什么会毁了我的事么?”
    崔季明:……你知道了之后应该也不至于三观崩塌,裸奔驰骋于大兴宫的旷野上吧。
    她这么想来摇了摇头。
    殷胥道:“那不就是了。你都这个年纪了,该说什么事,不该说什么事,你自己心里也是很清楚的。”
    崔季明内心在咆哮:她不清楚!她是个贪生怕死之徒啊!
    殷胥看她脸色,伸手在她脑门上按了按,道:“别说的我好似当真虐待你似的,我何曾有做过什么过分的事儿么?”
    崔季明认真道:“还是有的。”比如躺在我家床上,非要让我上你……
    殷胥还想说些什么,外头敲了敲门,耐冬道:“殿下,早朝马上就要开始了。”
    他应了一声,微微侧头亲了亲崔季明的脸颊道:“你就胡思乱想最来劲。”
    崔季明心道:……我来劲的时候多得是。
    只是他妈现在连黄腔都不敢随便开了啊!
    殷胥匆匆离开,他更像是去打仗的,崔季明也要朝两仪殿而去。
    只是她不能走殷胥走的步道,稍微绕了点远,等到了两仪殿的侧间等待时,两仪殿中朝会已经开始了一段时间。往常在含元殿开朝会,如今含元殿却被砸毁,只得挪至祭礼的两仪殿,沉默的几列群臣如今正将目光汇聚在皇位下跪着的崔岁山。
    殷胥正从皇位所在的三层矮木台上缓缓走下来,质问着位于群臣之首的崔夜用。
    显然关于昨夜发生之事,他已经说了个差不多。
    崔夜用道:“昨夜岁山在宫内当值,臣确实不知此事。得知圣上驾崩后,臣便想立刻赶往宫内。”
    殷胥冷声道:“那崔相可知崔岁山带兵谋杀圣人,将圣人杀死于含元殿中!怕是不待圣人当真驾崩,您就在家中已经穿戴整齐等待着了吧!万贵妃给圣人下毒一事被揭发后,不过两三日就有人闯入宫内谋杀圣人,难不成崔相与叛党也有勾连?!”
    崔夜用听得天大一个罪名扣在头上,连忙单膝跪在地毯上,高声道:“还望端王明辨是非!一年多以前安王泽突然出事,不能再行走,太子位被废。如今皇子兆被打成叛党,其母毙于宫中;就连太子修明明是带人进宫保护圣上,却被污蔑成杀死圣人,如今怕是也在宫中生死未卜——”
    他高声道:“薛妃既是废后,端王自当为庶出非嫡嗣,短短不到两年内,众皇子一个个收到迫害!此事还需要臣多说什么吗?!您的手段,与先帝当年有何区别——”
    崔夜用这话简直胆大到不要命。
    殷胥提刀怒喝道:“崔夜用!先帝当年也是你可以说的么?!更何况一口一个太子修,难道圣人在世时,没有将其废为睿王么?只因先帝驾崩,竟连先帝的金口玉言也可污蔑!皇后与万氏勾连为圣人下毒,因此贬为芳仪的诏文,是否由圣人亲手写下!”
    他将刀尖对准崔夜用:“先帝驾崩不过几个时辰,我绝不允许你们在朝堂上就敢对先帝在位之事评头论足!好一张利口,将睿王被贬后偷偷溜出东宫,与羽林勾连,带着攻城器械私闯入禁宫一事,用‘保护圣上’四个字概括!若是保护圣上,为何龙床上满是鞋印,含元殿被打砸,圣人近侍被屠杀。若是保护圣上,内宫含耀门又是如何破的!”
    崔夜用没想到本来他们一方绝对占优势的言辞,竟然被殷胥抢去话头,他虽知晓崔岁山第一步失败,自己上朝极有可能就是死,却仍想再开口。
    却不料殷胥先一步抬刀,毫不犹豫朝捆绑跪在地上的崔岁山颈上砍去!
    崔季明在侧间隔着一道纱门,都可依稀看见两队群臣中高高抬起的刀尖,随着挥下的瞬间,刀尖一点光飞掠,随后她便听到了熟悉的刀刃砍入人体的声音。
    两队群臣发出一片惊恐的呼声,队列朝两侧挤来,似乎妄图避开鲜血。
    在人群的缝隙中,她趴在纱门上,似乎隐隐约约的看见深蓝色皇子朝服外罩黑纱的殷胥,衣摆上溅满了鲜血,崔岁山已经倒在了血泊之中。
    崔夜用满脸惊愕,他高声道:“羽林中郎还未被大理寺判罪,谁也不能定他的罪!你不能杀他!”
    殷胥甩了一下刀尖,就站在血泊之中,环望群臣,道:“事实是,我能!羽林全部被歼灭,若不是该给群臣一个交代,他连这两个时辰都不该活!大理寺给他判罪才能他死?!那骁骑卫几千军士,被自己的同僚用刀砍死,他们死前可有大理寺判罪?!”
    崔夜用起身,朝后退了两步,面上神情几乎是声泪俱下:“先帝子嗣众多,沦落到今日,在不择手段的倾轧下,让合适的人选只剩下端王一人!臣难道说的不是事实么?!因畏惧事实,便要杀死人证么!臣愿迎安王回朝,也绝无法容忍这样的人君临天下!”
    他说出这样的话,显然是不打算完好的从两仪殿走出去了。
    崔季明在侧殿忍不住站起身来,崔夜用的动作显然是想要往后退去,以死为谏,逼的端王名不正言不顺,受天下人指责。殷邛当年上位,好歹是嫡子出身,而从现在宗正寺的谱牒来看,殷胥还只是庶子,崔夜用知道殷胥决意不会让他有好的结局,便横下心来朝一旁的柱子撞去——
    几乎是瞬间,不用殷胥开口,就从群臣队尾窜出几个金吾卫,冲上来一把抱住了妄图死谏的崔夜用。
    崔夜用万万没想到殷胥早料到了,如今想死谏也死不成,殷胥站在两列群臣之间,看着他,冷声道:“当年先帝登基时,含元殿磕死了两个。今日两仪殿见了一次血就够了,崔相既然死也愿意,这侍中之位不要也罢。”
    他转身往后走了两步,踏在皇位前的台阶上道:“我杀崔岁山,是因为有人指证他带人杀死圣人。这个人便是睿王修!睿王修被羽林卫挟着入宫后,又被慌忙逃窜的羽林卫掠走,击昏后扔入火堆中,浑身不知多少烧伤。崔相不要觉得我杀羽林中郎是杀了人证,睿王修才是最重要的人质。崔相与此事是否有勾连,相信一直被您支持的睿王也会有话要说。”
    殷胥抬手:“本王在此代理监国,罢免崔夜用门下侍中与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子少傅之职,押入天牢待大理寺候审!”
    在这个法治机构与皇权还未分家的时代,大理寺是直属皇帝手中的利剑。殷胥虽未登基,但代理监国,大理寺也是可以被他捏在手里的。
    他一声喝令,无数金吾卫从正门挤入两仪殿内,两仪殿比含元殿更宽敞,也容得下近百名金吾卫立于群臣两侧。
    众人才明白,殷胥这是将今日的大朝会设成了捉鳖之瓮。
    崔夜用被金吾卫带下去,旁边的黄门将崔岁山的尸体扯下去。殷胥这才将刀随手扔在地摊上,直接坐在了龙椅之上,半晌在一片死寂中开口道:“大邺自有路走,行归于千年前的老路,也是自寻死路。”
    不但崔季明被他几乎是在朝堂上挑明行归于周的做法吓到,群臣之中更有无数人浑身一哆嗦。
    他是要让朝堂上的人知道,他并不是像殷邛一样好糊弄的,他已经知道了潜藏大邺内部的这团秘密,更打算下手了!他是要依附行归于周的小世家,和那些年轻官员,趁早选一条正确的路子!
    殷胥扫过群臣,开口命裴敬羽、郑湛也随之出列。群臣之中显然明白行归于周内除崔家之外,裴郑两姓占什么样的位置,难道端王要连裴敬羽和郑湛也一并罢免了么?!
    然而殷胥并未打算对这两位涉及行归于周的朝臣大员,毕竟裴敬羽与郑湛若是被他针对,三日后的小朝会,怕是会群臣罢朝攻开反对他的登基了。谁要上任三把火,可他还没疯狂到要把自己烧死。
    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摸清了行归于周内部的概况,崔夜用的权职的空缺还不会让朝堂上人人自危,反而是几大巨头更想瓜分崔夜用留下的权势。
    殷胥只是说了两句场面话,对于两年前新登进士仕途坦荡的裴祁,和郑翼那位出任吏部侍郎的堂兄都做出了升官降职权的调动。
    崔季明听着他条条政令发布,却忍不住垂眼想着,在崔家长房看来,崔季明与崔式是不是背叛了家族,不顾家族利益,为长房带来了灾祸呢?视角不同,看待旁人的角色形象更是不同,或许在崔家长房眼里,崔季明与崔式是自以为是的愚蠢之徒,恨不得杀二房泄愤……
    但崔岁山是自己决定带羽林卫逼宫的,也是自己在这场二房根本没有插手过的宫变里输掉的。决定这条政治路线的是崔夜用自己,那么她也可以去做出不同的选择,只看到最后是谁能存活了。
    她正想着,就听到了外头,殷胥叫其他人出列。他先后提拔了崔式、贬崔浑之离开长安任地方刺史,崔南邦则维持中书舍人位置不变。群臣以为殷胥会因崔岁山一事将崔家诛族也有可能,却不料他却提拔了二房。
    考虑到崔式曾在四五日前进宫去,众人不禁猜测二房崔季明虽是睿王伴读,在政治立场上却是和端王同路的。
    殷胥不介意他们如何想,他只想传达一件事。
    ——只要忠于朝廷,不论姓氏出身,都不会被牵连。
    他此举割裂了崔姓在朝堂上的集团,也是想要割裂其他姓氏集团。多少人的事业官职是与姓氏绑在一起的,就算他们个人意志与家族利益不同,也不敢轻易背叛家族,生怕自己也跟着遭殃。然而殷胥的态度却是——只要你能忠于朝廷,朝廷就愿意重用你。
    不论你的父亲是否是反臣,不论你的兄弟是否图谋不轨。
    且未来朝堂的洗牌中,将会空出大量的位置,留给这些如今官居底层被姓氏约束的世家子弟。
    崔季明扶着纱门,缓缓坐回原位,心下恍然。
    今日之后,或许不止有她一个崔季明。
    她在纱门这头,摇摇头笑了。殷胥不愧是前世曾登基上位的,新皇登基,完全能接手复杂的朝政或许还需要两三年时间。而他仿佛是曾经在那个皇位上坐过七八年一般,对于朝堂上惯有的套路和陷阱,烂熟于心。
    相信除了崔季明以外,朝堂上很多人心里都会有这种感觉。
    殷胥再说起向兖州出兵一事,崔季明从隔间中走出去,到两仪殿的廊下等候。群臣认为此事应先由中书立文,交由门下和兵部审议后,再去诏令天下。而且更应该在新皇登基大典以后,再着手此事。
    殷胥却不能等,他决意率先任命将领,定下调兵范围。就算调兵的诏令从长安发出以后,各地兵源汇至山东,也要最少半个多月。
    崔季明听着贺拔庆元出列,裴敬羽挂名的河东节度使,改为调兵实权交入贺拔庆元手中。贺拔庆元兼任行军大总管,现兵部侍郎任副总管,然后崔季明就听到朝堂上道:“任崔季明为行军从事中郎。”
    朝堂上许多人听闻过崔季明的名字,对于与行归于周牵连之人,这个名字更为响亮。翕公之孙,贺拔庆元外孙,前太子伴读,行归于周内本可能接过崔党大旗的背叛者,她身上挂了太多名头。
    这个官职就很微妙了,朝廷的从事中郎几乎是圣人最亲近的朝中内官,而至行军中,则是将帅近臣幕僚,也兼有领兵之权,职权比较自由,基本是可由行军大总管随时分配职务。她能领兵多少,不再是朝堂上的意思,而全权交由贺拔庆元分配。
    赞者唱道:“宣崔家三郎崔季明入殿——”
    崔季明踏入殿中,这次她不是目不可视手持铁杖,仰头看见的皇位上也不是殷邛了。她往内走了几步,头顶留给了注视着她的殷胥,躬身行礼道:“臣见过端王殿下,愿领行军从事中郎一职。”
    
    第176章
    
    一天之间不但大兴宫变了个样,连朝堂上也变了天。
    一直低调且家世并不显赫的礼部尚书、太子少师张平建和尚书左丞于荥成兼任侍中之位,又有一大堆曾经在人堆里虽官位不低却为人低调的年长官员,一个个被拉出来兼任各类职务。
    大邺一向官员文武皆可,官职兼任,朝堂制度绝不冗余,于是几个老的都快两条腿哆嗦的官员,身上都被砸了几个兼任官职。
    由于殷胥没有为太子的经历,他自然也无太子少师少傅少詹事这类近臣,没法像前朝太子继位那样直接任命近臣为宰。但他却没有对修的近臣打压,也将他们调职为三省高官。
    一般先帝驾崩后,最迟五日内就要新皇登基,殷胥选在了三日之后。
    基本大小事宜定了之后,也要散朝了。崔季明站在朝议郎中稍微靠后的位置,转身往外走时一抬眼,恰好殷胥也朝她看来。
    她微微挑了挑眉毛,也不知道隔着这么远,殷胥能不能捕捉到她这点表情。
    雪已经停了,冷风彻骨,但天色却是湛蓝一片,阳光刺眼。群臣走过两仪殿旁长长的燕道,踩着来时的脚印往回,远处内外朝失火的地方已经全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