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农家俏媳妇-第2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个难题啊?”

    说着还摸了摸刘应钢的头,叹了口气到,“你也知道的,咱们现在后方的补给供应不上,不管是粮食还是武器都十分的缺乏。”

    又再看了看刘应钢的腰间,“你们倒是不用军队里再给配备武器了,但这口粮却是不能少的啊,几十个人也不是个小数目呢。”

    刘应钢嫌弃的晃了下脑袋,躲开了吴永林的手,这可是刚下战场,吴伯伯的手上又是血又是土的,脏死了。

    “吴伯伯,我们都是小孩子,吃不了多少粮食的。”虽然知道吴伯伯可能是在逗自已,但刘应钢还是很认真地解释着。

    “怎么吃不了多少粮食,俗话说得好,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你们正在长身体,正是能吃的时候,我还真怕供不起你们的饭食。”

    刘应钢眨了眨眼,看着吴永林很是认真的表情,以及他话里的诚恳,有点相信他说的话了,心里就泛起了一阵堵。

    他来边关就是想要为国出力的,虽然主要的原因是为了姐姐,但他也想为了百姓们做点事情。

    因为他很是明白,击退侵略者,就是为了让黎民百姓吃饱穿暖,还给百姓们一个平和安乐的生活环境。

    这明明就是对国家有好处的事情,但现在就是因为他们年纪小,结果就三番两次地被排除在了军队大门之外。

    他们又不是白吃饭的,上阵杀敌他们也不会比别人差了,他们有能力证明自已给这些有偏见的大人们看。

    可却没人在乎,依然是连最基本的待遇都不能给予他们,这让刘应钢有点伤心。

 第一千零一十二章不是个没事找事的孩子

    伤心归伤心,刘应钢到底不是个半途而废的人,骨子里的坚忍和强硬,让他不肯服输,也不肯放弃。

    何况那些人不在乎又能怎么样呢,他们一时之间也改变不了别人对自已的偏见,更无力反驳。

    刘应钢很清楚,想要改变这些大人们的想法,唯一能做的,就是只有用能力来证明自已的实力,用事实告诉他们,他们是错的。

    “吴伯伯,我知道你们还是不太信任我们的能力,认为我们年纪小,担不起什么大事儿来,那不如这样吧……”

    刘应钢顿了顿,把话在心里想了又想,觉得没有什么不足之处了,这才接着开口到——

    “我想带着人跟着你们回驻地,只要安排住的地方给我们就行,我们不要口粮,也不要军饷。”

    吴永林没想到刘应钢能说出这样的话来,他以为自已那么说,小家伙不是气哭了,就是得打退堂鼓,结果……

    这样的结果让吴永林很是动容,离他很近的几个属下,听到刘应钢这么说,也是心思一动,悄悄地围了上来。

    他们也想要听听这个小家伙到底想要什么,其中一个侍卫就好奇地问了刘应钢一声,“那你们想要什么呢?”

    刘应钢轻咳了一声,“我们的粮食我们会自已想办法去赚,我们就是想要个能够上战场的机会。”

    小家伙儿盯着自已的眼睛亮晶晶的,那双眼睛里的执着和坚定,让吴永林的心口都有些发热了,更多的是感动和自豪。

    想着自已十一、二岁的时候,可绝对没有小家伙儿这样的风采,从小看大,这小子必定不是池中之物啊。

    但前边自已已经挖了坑了,吴永林也不好自已把自已埋了,只好顺着刘应钢的话往下说。

    “噢,听你这话的意思,是说不用军队里的口粮,你们要吃就自已去打下来?我理解的可对?”

    刘应钢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是的,我们自已赚自已的口粮,只要跟着大部队有仗打就好。”

    “就像这一次,我们全员参战了,不但没有给你们添乱,还算是帮了点小忙的,那你们就要从战利品中分给我们一份口粮,我这样的要求不算过分吧?”

    为了小伙伴们的利益,刘应钢也不得不厚着脸皮要功绩了,刚刚的那些谦虚,这时候也只能收起来。

    他不是没想过自已带人单独出去行动,反正这边的军队都不愿意接收自已这些小孩子,这使得他还真有了那么一点冲动。

    但刘应钢却也看得清大局,几十个人的小队,在边境这样两国对峙的大规模战争里,实在是太过玩笑了。

    他明白现在的形势,随便一股子敌匪,那最少也是二、三百人,自已带着的这几十个人,也就是够给人家塞牙缝、打牙祭的。

    所以刘应钢最终还是保留住了那一份理智,心里再委屈,他也决定必须要跟着大部队一起行动。

    毕竟不是每次都会遇上夜袭这样奇巧的任务,随随便便就能立了军功,简简单单就劫了敌人的粮草和兵器。

    只有跟着大部队,他们才会是安全的,在两军对垒时,普通兵士们的群殴混战,才能保证他们不会轻易地被敌人灭掉。

    与此同时,他们还可以利用大部队团队做战的优势,再加上自身小巧灵活的优点,见缝插针,攻敌所不备。

    有了大部队保证自已的安全,机会肯定是会有很多的,他就不信这样他还立不下大功来。

    不得不说,刘应钢小小的年纪,就已经有了相当清晰的宏观远见,多年以后,那个威风凛凛的戍边大将军,可不是凭白得来的。

    当然,这是都是后话了,这时的刘应钢,没有想过自已以后能得多大的恩赏,他只是想着,等到自已建功立业的那一日,看看这些大人们要如何面对自已。

    吴永林哪知道刘应钢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已经转了这么多的念头,他还在为这个小家伙的话感动着。

    “成,有你这些话,吴伯伯也不怕有人说我徇私妄顾了,伯伯就收了你们进军队,不过粮食和军饷还是要给的,但军功么,就要靠你们自已挣了。”

    刘应钢这才知道,吴伯伯刚才确实是在逗自已,可他的倔劲儿却也上来了,偏要吴永林答应他,他们不止军功要自已挣,口粮也要自已挣。

    这倒是让吴永林有点打脸,他没想到这小子会这么倔强,看来自已刚刚的玩笑开得有点过头,小家伙这是恼了呀。

    “行,行,行,就听你的,你说怎么着就怎么着。”虽然好像是不耐烦地顺着小家伙的意思来了,但吴永林心里却是暗自做了决定。

    回去他就跟皇上请示,小家伙们的军饷必须得给,还不能少给,别看他们年纪小,战场上可没比成年的兵士少出力。

    但既然是他们自已的要求,可以现在不发给他们,都给他们攒着,等战事胜利的那一天,连着奖励再一起发给他们做为补偿。

    小家伙们听到自已这一行人都可以留在军队里了,自然是一阵开心的欢呼,终于有了落脚之地,不枉他们千里迢迢一路的辛苦。

    而在欢呼之后,他们又做了一个决定,这个决定湿了整队人的眼眶,军人的荣耀和使命感,在这刻被激发得淋漓尽致。

    “吴伯伯,您能找人帮忙算一算么,这一次的口粮能分给我们多少,我们能不能先提出一半来?”

    跟小伙伴们宣布完好消息的刘应钢,又跑回来跟吴永林打着商量,当然,他也是有些不好意思的。

    吴永林做为这次夜袭的主将,肯定有不少的事情要做,自已这么一趟一趟的来麻烦他,确实是有些过了。

    但这事他又只能现在说,不然等回到军营,一切都晚了,自已要说的事情也就没有意义了。

    “为什么要现在就提出来一半?”吴永林倒是没恼,他知道小家伙虽然年纪小,却不是个没事找事的孩子,说话办事还是挺靠谱的。

 第一千零一十三章不会让计划功亏一篑

    不说别的,就凭着刘应钢刚刚说的那番不要求军饷和粮食的话,就值得吴永林认真听他说出此刻的理由来。

    但军队到底是有纪律在的,容不得人任性枉为,在听刘应钢解释之前,吴永林还是跟他交待了一下他这个请求的为难之处。

    “你也是知道的,咱们夺回来的粮食都是装车封好的,清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那为什么不等到回驻地呢?”

    刘应钢搓了搓手,吭哧了好半天,最后才红着小脸说,“吴伯伯,我们大伙商量了一下,想要留些口粮给那边的村子。”

    说完又怕吴永林不高兴自已瞎折腾,“我们不是想给军队添麻烦,实是那个村子太穷了。”

    “村子里的孩子都是饿得皮包骨头,再没粮食的话,怕也挺不了几天了,我们现在能帮他们,总该伸手帮一把。”

    不说那些村民是帮了自已的,给自已一行这么多人安排了住处,回报他们是应该的,就说他们是自已一国的百姓,能伸手就做不到视而不见。

    “吴伯伯,给你们添麻烦是我们的不对,但我们总不能眼见着帮助过我们的人活不下去,滴水之恩自当涌泉相报,所以还请您帮我们这个忙吧。”

    刘应钢怕吴伯伯不答应自已的请求,到底还是拿恩情出来当借口了,自古知恩不报非君子啊。

    吴永林虽然是个糙汉子,可他到底不是铁石心肠,又如何能不同意刘应钢的这个请求,也不点数,直接拨了一车粮食给刘应钢。

    “既然是你们自已想要感谢村民,那你们就自已把粮食给村子送过去吧,我们正好利用这个时间,在这边清点和整理战利品,不过你们得快去快回。”

    看着孩子们开心地赶着马车去了,吴永林的心里很不是个滋味,他又如何不知道,这些孩子们并不只是为了感谢,他们是对村民的生存环境起了恻隐之心。

    可边疆战事一起,这样的村子何止百个千个,想要伸手相帮,又如何帮得过来,何况驻地的粮食也甚是缺乏呢。

    但面对着纯真的小小少年,他又如何硬得起心肠,让他们心里的那一片纯净,这么快就沾染上血腥和污浊。

    晚一刻再让他们领略残酷,也算是对小辈们的一种宠爱吧,只希望在他们看到真正的血腥之后,还能保持住心底的这一份干净明朗。

    而正在等待吴永林凯旋消息的凌墨麟,却在军帐中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消息,让他骄傲之后又无比的担心。

    凌墨麟的大掌用力的拍了下条案,指着下面来报信的侍卫说到,“你给朕仔细说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事情是这样的,凌墨麟既然想要尽快结束边关的战事,那就要多动脑筋,多想法子了,做为军师跟随的孙墨景,就向皇上献出了这么一个提议。

    那就是深入到茂夏国的敌腹,想办法在内部瓦解他们,只要他们内心的凝聚力没了,那想要赢得这场战事就是做梦。

    但怎么深入敌后却是个难题,想要派人摸进军队做卧底,可不是短短十天八天能做到的事儿,既然想要速战速决,现在想做绝对是来不及了。

    孙墨景却说,敌腹可不是只有一个,军队就算是派进人去,想要瓦解他们的意志也不容易,军人到底有别于普通的百姓。

    所以他说的是到普通的百姓中去,把战事的危害性告知给这些百姓们,甚至是那些家里有人参军的富商绅贵们。

    茂夏国本来就是侵略国,他们的行动自然是不占着理的,只要传言能做到深入民心,民心就很容易会被打散。

    这些听得进去言论的百姓们,也肯定会想方设法,把他们的疑虑和担忧传递到军队里去的。

    到了那个时候,坊间必定流言四起,老百姓也会人心慌慌,最后军队的人心也必将涣散,那时候,看茂夏国的这场仗还怎么打。

    只是这个提议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相当困难的,怎么深入到敌国去,怎么把言论深入人心,又不被对方有所察觉。

    如何让茂夏国的百姓们群情激愤,如何策划流言进入军中,还有在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之后,自已的人又怎么得已安全撤离。

    凡此种种,如果想要做到极致,那必须都是需要精心的设计和安排的,不然一个不小心的疏漏,就可能满盘皆输。

    那可不止是前功尽弃,还有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果,让敌国因为被凌辱,发起更凌厉的攻击。

    那样的话,做还不如不做,否则万一出了事,可就得不偿失了,虽然我们不怕茂夏国的侵略,哪怕他联合了另外两个小国,凌墨麟也有信心把他们收拾了。

    但时间不等人啊,就算是有着必胜的把握,但想要速战速决,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而且所有人也都知道,如果这件事做成了,那几乎就是锁定了胜局,强大的诱惑下,当然也就没有人舍得放弃。

    孙墨景既然提出了这个想法,他自然也是有备而来的,提前做了好多的计划和筹谋,又跟着几个同僚并皇上商议了好久。

    最终,所有人一致通过了这个提案,觉得这个计划还是很可行的,值得去冒一冒险,值得去试上一试。

    把所有可能出现漏洞的地方都填补齐全了,又把所有能出彩的地方又再加以润色,觉得所有的准备都万无一失了,凌墨麟这才派了人去茂夏国的后方。

    在挑选人手的时候,原本派遣的人里没有孙墨景,凌墨麟还是担心着这个贴身谋士的安全。

    但因为这个提案是孙墨景首先提出来的,前期的方案制定也都出自他手,他还是坚持着自已要亲自去一趟。

    毕竟现在所有的计划都是纸上谈兵,到了实际的敌人后方,谁也说不准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孙墨景是想着,到了茂夏国那面,万一计划里有什么地方不妥当,针对着实际的国情,他也能快速地做出反应,临时做出更改,不会让计划功亏一篑。

 第一千零一十四章你的职位是实至名归

    结果万万想不到的是,当孙墨景他们到了茂夏国的国都时,茂夏国的国都已经流言四起,风声鹤唳,正闹得不亦乐乎呢。

    孙墨景他们自然也是一头的雾水,自已一众人这才刚到呢,怎么茂夏国的后方就已经乱了套了。

    暂时地搁置下了行动计划,孙墨景叮嘱了手下的人不准轻举妄动,先隐藏好自已,然后暗中派出人去,经过多方的打探,探出了白晓桐一行人。

    “你说他们怎么就到茂夏国去了呢,还都是些文人,胆子未免也太大了些。”凌墨麟低声地自言自语了一句。

    这个消息是让凌墨麟感动着的,这些人只身去了茂夏国,半点没有所图的贡献着自已的一份心力。

    成了,他们只是无名英雄,没人会知道这事儿是他们做的,败了,他们却将死无葬身之地,好一点的结果是埋骨他乡,坏一点的结果就是尸骨无存。

    而且他又怎么能不知道,白晓桐是为了什么去的茂夏国,不管是为了他姐姐,还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他们的行动都是值得尊敬和称赞的。

    只是,一群手无寸铁的文人墨客,这样的行动还是有些太过冒险了,一个弄不好,就有可能有去无回。

    孙墨景这次出发去茂夏国,他都是给带了好多武功高强的侍卫的,就是以防万一事发,总有人能护着他逃脱。

    心有点乱,凌墨麟感动之余,就紧盯着面前的侍卫问到,“那他们现在怎么样了,有危险没有?”

    大概是因为太过担心,凌墨麟的目光过于凌厉了,那个侍卫也是跟了皇上很久的老人了,却也不禁心下一抖。

    赶紧低下头,一抱拳回了话,“回皇上的话,他们一行人很安全,属下临回来的时候,孙墨景已经把他们接到了自已的住处,由咱们的人保护起来了。

    听到孙墨景已经有所行动,凌墨麟这才算是松了一口气,他真担心若是白晓桐出了什么事,他对小丫头没法儿交待。

    虽然因为白晓桐当初说过要娶他姐姐的话,让凌墨麟对他很不待见,甚至是全无好感的。

    但凌墨麟却也很清楚,讨厌归讨厌,却是万万不能让自已这位小舅兄真出了什么事儿的。

    不然小丫头就算嘴里不说,这心里也有可能记恨一辈子,那自已可就真没好日子过了。

    “行了,既然那边的事情进展顺利,你就让孙墨景尽快安排收尾,然后尽快把咱们的人都撤出来,不用呆在茂夏国里等结果。”

    “记住,人的安全是第一位的,一定要保证白晓桐他们一行人的安全,当然,咱们过去的这些人也要保证不出差错。”

    这事越闹越大,茂夏国不可能一直毫无所察,一旦他们发现有人在暗中捣鬼,孙墨景他们再想逃出来,可就难如登天了。

    趁着茂夏国那边还没有人察觉到事出蹊跷,这次的事情是有人在刻意为之,赶紧把人撤走才是上策。

    茂夏国如果查不到人,就想不到会是自已这边过去的人在故意捣乱,他们大概也就只能认为是天命所归了。

    想想茂夏国的人最后自认倒霉的样子,虽然不能亲见,也足够自已开心的了,凌墨麟几乎高兴得要笑出声来。

    至于最后所能得到的结果,凌墨麟却是不会强求的,自已一方已经尽了人事,那剩下的就听天命吧,老天总会给出个结果来的。

    凌墨麟这边把报信的侍卫安排送走,那边吴永林也带着人回来了,听说夜袭相当的顺利,这简直就是喜上加喜了。

    只是当他看到刘应钢的时候,下意识地看了看帐外,从帐帘边边的缝隙透进来的微光告诉他,这时也才将将凌晨。

    一夜未睡的凌墨麟,真觉得自已今天是不是做了一场冗长的梦,到了此时还未清醒。

    自已的这两位小舅子,都还只是十岁出头的年纪,竟然敢做出大人们鲜少为之的举动来,也未免太过霸气了些。

    “你怎么来边关了?”不止是来了边关,还一来就参与了一场战事,听说还立了功,真是让凌墨麟刮目相看了。

    “来帮皇帝姐夫您打仗啊,我是想着,只有您在边关的仗打赢了,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我姐也才能过上好日子,所以我就来了。”

    小孩子的话很质朴,没什么铿锵有力的大道理,却把最简单的道理说得那么的理所当然。

    为了百姓们都能过上好日子,我就来了,至于路上的艰辛,跟吴永林谈的条件,刘应钢一句没提。

    也正因为他这样的表现,不仅是凌墨麟对他再次高看了一眼,就是吴永林,也把对他的感观,提升了一个新高度,后生可畏呀。

    “那你就先留在军营吧,朕让人安排你们的住处,你们就算是咱们军营里一组额外的编制,朕暂封你为百户,统领着这一组可好?”

    听到自已被封了个小职位,刘应钢很是开心,只是他也知道,以自已的资历,当个十户都勉强了。

    “皇帝姐夫,您就封我个十户吧,毕竟我们这一组也才几十个人,而且您封了我个不切实的职位,会有人说闲话的。”

    “我到边关来,可是跟姐姐没关系,自然也没打算借姐夫的光,只要有机会打仗就行了,军功我会自已赚的。”

    没想到小家伙还会想到这么多,这是担心有人说自已徇私,说他裙带吧,怕他姐姐受连累,被人诟病呢,顾忌还挺多。

    不过看他年纪虽小,这言语里的气势已经颇有些令人正视了,将来必将是一个有为之人,凌墨麟立刻就正了颜色,不再把他当成小孩子来看了。

    “行,那朕就先封你个十户,但你统管着的可是好几个十户了,这样肯定就没人会再拿这事儿说嘴了。”

    “何况你们这次参与的夜袭,确实是立了战功的,听说你还擒了一个想趁乱逃掉的千总,真是挺厉害的。”

    被皇上夸奖,刘应钢有点脸红,凌墨麟又继续肯定到,“所以你的职位也算是实至名归。”

 第一千零一十五章不知天高地厚呢

    刘应钢这才咧开小嘴乐了,“谢谢皇帝姐夫,我一定会好好的带着自已的队伍,我们后面还会立更多的战功,肯定不会给皇帝姐夫丢脸的。”

    凌墨麟这边安排完了自家两位小舅子的事情,刚刚松了口气,千里之遥的刘英男那边,却是正在发愁呢。

    太皇太后了解了朝中的局势之后,坚持着要回宫去,毕竟大皇子是一个极其不稳定的因素,先皇已去,新皇又不在京城,暂时没人治得住他。

    自已好歹有个皇子祖母的身份,太皇太后是想着,自已回到宫里,多少能帮着墨麟那孩子看顾些朝堂之事。

    刘英男却是怕太皇太后回宫有危险,起码她和孩子要避一避风头,这段时候暂时是不打算回宫里的。

    毕竟大皇子那人是个疯子,完全不按常理出牌,谁知道他什么时候抽风,什么时候又像疯狗似的乱咬人。

    在刘英男的打算里,怎么也得等到凌墨麟凯旋回京了,她才会回京城,不是绝对安全的情况下,她万不会带着孩子们冒险。

    两边各执一词,就连赵槐盛都不得不来到后院,帮着两位主事娘娘分析利弊,决定去留。

    其实刘英男的去留已经不用核计了,她肯定是要带着孩子们躲在京城之外的,为了孩子们的安全,带着孩子们避祸至朝堂安稳之时。

    现在商量的去留,主要是太皇太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