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门喜事:夫君,来耕田-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按压人中,也没用啊。”
  张如意彻底慌了,把卢元卿人中按压到变色,她还以为自家夫君是装晕,所以按压的时候特地给掐了他的腰一下。
  卢元卿的腰最敏感,轻轻摸一下,都痒得不行,这是夫妻俩在床上,她掌握的必杀技,现在也不好用了。
  “等一个时辰,一个时辰就差不多。”
  李海棠赶紧把卢元卿在张大小姐的魔爪中解救出来,心里却想,按理说,人应该清醒了,很可能是不愿意接受事实,有些逃避的心里。
  以前在医院,见过类似的病历,在人身体机能完全正常的情况下,昏迷五天,因为那人的妻子车祸而亡,他潜意识,只要自己不醒过来,一切都没发生过。
  得到安慰,张如意平静了些,打开李海棠带回来的小吃,挨个品尝,对于炸豆腐,赞不绝口。
  “头一次吃到内有肉馅的,咱们回家自己也能做。”
  张如意边吃边评价,两块豆腐夹在一起,中间包裹着肉馅,外皮沾面糊,大火煎炸都行,豆腐也进了肉香的味道。
  天色开始暗了,李海棠深呼吸,撩着帘子出门,萧陵川见此,也跟了出去。
  夏日的李家村,绿树成荫,田间地头满是忙碌的村人,而冬日里,远处只有皑皑白雪,一片灰白的颜色。
  李海棠没去过大齐南边的水乡,想来和北地的厚重感不同,而是秀雅细致的。
  据说西北苦寒,胜过北地,有一片广阔的沙漠,黄沙漫天,大齐所有的重犯,都被流放西北,在一片沙漠中淘金。
  “有些地方不长庄稼,气温高,一年也下不上几次雨。”
  萧陵川去过,那里的百姓,只有下雨的时候最快活,用各种工具储水,然后用一年之久,等待下一次的降雨。
  当地的百姓,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养骆驼,骆驼能远行,作为工具使唤,而且,杀了还能吃肉。
  “在当地,有一种驼肉馅饼,那味道……”
  萧陵川抿抿嘴,见自家娘子眼神亮晶晶的等待后续,故意卖关子,不一次性说完。
  “哎呦,豆包又踢我的肚子,夫君,真真急死人,骆驼肉到底好不好吃啊!”
  李海棠赶忙催促,对此很是好奇,她吃过驴肉,马肉,牛肉,羊肉,甚至一些野味,但是还是很好奇,骆驼肉的味道。
  “味道和牛肉差不多,但是要好吃十倍以上。”
  萧陵川用手抚在自家娘子的小腹上,神色柔和,驼肉馅饼之所以好吃,里面加了驼峰的油脂,那香味,他无法表达,只能有机会,带着李海棠去一趟西北。
  “西北条件恶劣,当地很少有郎中,百姓们得病,都靠喝汤药。”
  能挺过去,就挺过去了,若是挺不过去,只能等死。
  郎中没人愿意去大西北,这个强求不来。
  李海棠旁敲侧击,心里更凉了半截。自家夫君底子好,却也不是铜墙铁壁,这次远行,她必须多多准备药材。
  多亏前段日子,她在家里无聊,自己炼了浓缩的药丸,有治疗风寒的,补血的,还有一些特制止血的伤药粉。
  夫妻俩依偎在一处,小声地交谈,平淡宁静。
  李海棠尽量不去想将要分别的事,她靠在他的肩膀上,内心被填得满满的。
  “姐!”
  大门被推开,李金琥扶门,喘着粗气,胸前起伏不定。
  “怎么了?姜氏被沉塘了?”
  李海棠惊讶,看自家小弟额角冒汗,应该是从村头一路跑来的。
  冬日里冷,出汗之后若不能消汗,最容易引发风寒,她赶紧把人带到灶间。
  “四喜呢,咋让你跑回来了?”
  李海棠倒了一杯温水,见小弟一口气喝下,又问,“是姜氏那边出了岔子?”
  “不是,村口来人,是……”
  李金琥用手顺了顺胸口,好半晌才道,“是阮家的下人,一个车夫,一个婆子并两个丫鬟。”
  族长正在审问姜氏,村人几乎都在,这会儿,从村口突然来了气派而奢华的马车,那婆子最先下车,开口就找他和大姐李海棠。
  “阮家?”
  李海棠一愣,她和阮平之分开之时,已经说了自己的打算,等小弟考中秀才之后,再带人到京都阮家认亲。
  表哥阮平之听后,也表明会和外祖母提一下,这会儿,眼瞅着快过年了,阮家人怎么上门了?难道是得知娘亲阮氏去世的消息,所以上门祭拜?
  姐弟二人对视,彼此眼底都带着疑惑。
  二人整理一下,到村口去见人。
  马车上下来个婆子,看着有四十来岁,通身气派,虽然面容和蔼,可一看穿着打扮,就和村里人有天大的差别,就算是在张如意家里见到的下人,也和她相差甚远。
  婆子做了一个标准的礼仪动作,说话很是客气恭谨,“表少爷,表小姐,老奴是老夫人身前伺候的,若您二位不嫌弃,叫一声赵婆子就好。”
  李海棠见此,心里越发笃定,来人在阮府肯定有地位,而不是个普通的婆子。
  不管如何,他们姐弟长在乡下,和京都高门大宅不同,而对方眼中,竟然没有一点嫌弃的神色。
  “哪里,赵嬷嬷,您怎么从京都来了?”
  叫一声赵婆子?怕是阮家的公子小姐都不敢托大,而这赵嬷嬷,她好像听表哥阮平之说起过,是祖母陪嫁带过来的,当年还是个小丫头,一步步地晋升到阮府后宅的大管事。把这等人派来,阮家到底是什么意思?


第433章 利用
  赵嬷嬷见到姐弟二人,心中有了计较,这和阮平之所说,相差不大。两个人虽然生长在乡野之中,却没有一点乡土气息,言谈举止,看着颇为大气,就是放在京都,说是京都的公子小姐们,也是有人信的
  。
  赵嬷嬷把眼神放在萧陵川身上,意味深长,而后又快速地漂移,一脸正色道,“老夫人思念女儿,听说她客死异乡,白发人送黑发人,却又不能来祭拜,很是哀伤,得到消息以后,日渐消瘦……”现在,已经到了卧床不起,茶饭不思的地步。府上请了好几个有名气的郎中,甚至请来太医,奈何心病还须心药医,人死不能复生,所以,家里人商议,把姐弟二人请到府中,陪伴着老夫人,看着和阮氏
  相似容貌的二人,希望她能好转些。
  “您看……”
  赵嬷嬷表达府中人的意思,她是来接人走的。只是眼下,距离年关越来越近,若是不抓紧赶路,只能在路上过年。
  看李海棠大着肚子,又不适合风餐露宿,她一个做下人的,不能做主,很是为难。
  “赵嬷嬷,这个我也不能马上答复,得和小弟商议一下。”
  孝字当头,外祖母忧思成疾,万一有个好歹,他们不出现,落人口舌,李海棠最讨厌这种道德绑架的行为。
  她不能马上拒绝,只好采用拖字诀,而后和野人夫君商议,看看怎么办才好。
  外祖母真那么想念娘亲,随时能派丫鬟婆子到边城看看,十几年要无音讯,却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冒出头,若说其中没有一点因由,李海棠才不相!
  什么茶饭不思,都是借口,她对阮府的人,只有一成信任,就怕京都有陷阱在等着她。
  凡事,小心谨慎,总不会出大错,若是以往,她可能不会多心,自从知道自家野人夫君的身份以后,李海棠就多留个心眼。
  按理说,阮府没理由害姐弟二人,只是她,不得不多想些。
  “也好,若是离开边城,还得安排一下。”
  赵嬷嬷表示理解,他们一行人中,还有两个府上的家丁,会拳脚功夫,入住镇上的客栈,若是考虑好了,直接派人送信,她会过来接人。
  一行人来的快,去的更快,马车很快消失在村口。
  萧陵川给自家娘子整了整衣领,又搓热了手,替她暖手,半晌,才沉声道,“娘子,谁也不能勉强你。”
  任何人都不可以,怕是过不久,再没人能对她指手画脚,不过是府上一个婆子,还真把自己当盘菜了。
  “不是勉强,是太突然了。”
  李海棠回过神来,靠在萧陵川的肩膀处,他的身子,能抵御身后的冷风,被他拥在怀中,再冷的天,仍旧有一丝暖意。
  还没分开,她已经舍不得了。
  如果一定要离开,还不如和自家夫君去西北,谁愿意到京都去,可那又是娘阮氏的遗愿。
  “姐,从北地到京都,和到西北之间,至少能同行半个月。”
  李金琥见二人搂抱,红了脸,在自己的袖兜摸索,半晌才找到一张羊皮做的地图。
  一条大路,呈现丫字型,岔路口向左为西北,向右走是京都。
  若是这般,还能和姐夫一起同行一段距离,李金琥很欣喜,其实,他一点不想去高门大宅,还是留在北地自由,舒心。
  到京都面临太多,排挤,轻视,他想到自己的出身,难免有些自卑感。
  “小弟,你得想好,到京都以后,你或许短时间回不来。”
  阮家有族学,京都还有知名的各大书院,水平高于北地的麓山书院,若是被大儒看上,收为弟子,以后在科举上,能顺遂不少。
  “姐,我去。”
  李金琥垂眸,最后咬牙,坚定自己的想法。
  在北地,他始终活在大姐神医名号带来的光环中,到京都,重新开始,他要更努力的读书科考,早日成长起来,才能保护亲人。
  即便是前方荆棘丛生,他也不能退缩。
  “好。”
  李海棠摆摆手,小弟主意大,她这个做大姐的有失落感,但很快,被一种欣慰取代,有魄力是好事,畏畏缩缩的,难成大器。
  “夫君,咱们收拾一下,上山吧。”
  李海棠拉着萧陵川的手,他常年打猎,手上有一层粗粝的厚茧,摩擦着她细嫩的皮肤,痒痒的。
  闲来无事,她就很喜欢抓着他的手把玩,摸着摸着,得寸进尺,向胸肌进发。
  赵嬷嬷既然说要赶路,她不如就答应下来。
  李海棠转了转眼睛,马上有了主意,等分开到岔路,她就随着野人夫君到西北,不然不能在一起过年,还分开四个月,这么久,她怎么能受得了?
  前十来天,有赵嬷嬷和丫鬟照顾她,这些人,有点利用价值,等利用完毕,刚好甩掉。
  只是这样做,自家小弟一个人面对阮家各路人马,她终究是不放心。
  萧陵川到马车上拾掇买来的小物件,李金琥把她拉到屋檐下,小声地道,“姐,我猜,你会和我们上路,但是你不打算去京都,而是要和姐夫一起去西北,是不是?”
  “你怎么知道?”
  李海棠一惊,随后脱口而出,反应过来后,她给小弟一个爆栗子,怒道,“你小子竟然套话!”
  李金琥翻了个白眼,做出果然如此的表情,姐弟连心,自家大姐想什么,他咋可能不知道。
  就她和姐夫的黏糊劲儿,分开一天都不行,更别提四个月,估计之前,大姐一直想办法跟着,却又怕自己拖累行程,这不,阮家人自己送上门,成为她一大助力。
  “姐,你别担心我,我也不小了,不能总依靠你。”
  李金琥拍拍自己的胸脯,他没有什么能被威胁的地方,最多被阮府人排挤,说几句酸话。
  在麓山书院也是如此,他已经学会腹黑和隐忍,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背地里找机会报复回去,他最喜欢看对方吃哑巴亏,说都说不出来的感觉,那才叫一个爽!李金琥看出来了,他大姐和姐夫分不开,既然如此,还不如就在一起粘着吧。


第434章 置产
  一个时辰之内,李海棠的想法变了又变,自从暗自打算,跟着自家野人夫君在一起,再不济,还能同行半个月,她有一种拨开云雾之感。
  计划哪有变化快,至于半个月以后,能不能跟着萧陵川一起去西北,还看她的身体情况,若是豆包不老实,那就另做安排。
  京都,对于她来说,是个陌生之地,李海棠心里稍微有点抵触。
  “什么,你要去京都?”
  张如意吐出糖葫芦中间的籽儿,用帕子抹嘴,以为自己听错了。
  虽然她离开京都多年,相信京都依然有她张大小姐的传说,那是她地盘,她混得最熟,至今还有几个狐朋狗友。
  “德月斋的蛋黄月饼,核桃酥,西街的芝麻条,寿全胡同的烤酥饼,老孙家腊羊肉,还有城北一条街的酒楼,让我想想……”
  张如意咽了咽口水,这些吃食寻常百姓吃不到,限量售卖,她想吃,都靠府上下人天不亮就去排队,她一点不吹嘘,比宫内御造的点心还好吃些。
  京都是个好地方,冬日里也没那么冷,只是偶尔才会落雪,高门大户的公子小姐们,附庸风雅,最爱取枝头的落雪煮茶,张如意不耐烦那一套,却也能说得头头是道。
  “在京都,一点不无聊,三天两头有赏花会,茶会,晚上坐着画舫游船,尤其是每年的乞巧节,河边一盏一盏的灯笼和水灯,可好看呢!”
  不仅如此,京都百姓喜好听戏,那德全班的小桃红,火遍大齐,在街头巷尾,到处都是戴着桃花的崇拜者。
  阳春三月,有鲜花,桃花落地,还有绢花,偶尔在大姑娘小媳妇当中,还能看到辣眼睛的大叔和汉子,手里挥舞着一面大旗,支持小桃红。
  “提谁不好,非要提什么小桃红。”
  李海棠抿嘴不语,就是不接话,但愿二人江湖别再见,不然那人总是影响夫妻俩的关系和谐。
  “海棠,你到京都就知道,那里人都比北地会找乐子。”
  京都富庶,北地苦寒,百姓们过的不是一种日子,几乎是两个极端。
  张如意见李海棠不搭茬,自言自语说了一通,而后眼里露出怀念之色,一晃,时间真快,她有几年没回去了。
  “我和金琥的事,你也知道,我们要回阮家认亲。”
  李海棠拉着小弟李金琥,坐在张大小姐对面。不提她,小弟若是初到京都,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懂,最好能有熟人照应。
  她心里权衡一下,阮家人还不如外人靠谱。
  李海棠听说,马碧荷的爹爹马老爷,在京都有铺子,生意做得尚可,她手里有一张马家给的令牌,遇见困难,能上门求助。
  “你们要回阮家?”
  张如意鼓了鼓脸,姐弟二人的身世,她知晓一些,阮家是京都高门,家风清正,却也有不好相与的,例如那个阮绵绵,就是她的死对头。
  “海棠,阮绵绵和你年岁相当,好像比你大一些,应该是你的表姐。”
  那人最是做作,心眼多,暗地里给人使绊子,她张大小姐,没少吃亏,却又寻不到阮绵绵的错处。
  姐弟俩在北地村里长大,身份上低了好几个层次,在高门大户,肯定被嘲笑,就连丫鬟婆子都惯会逢高踩低,看人下菜碟。
  “这个时候上路,过年能赶到京都吗?”
  张如意是个热心人,难免为李海棠担忧,她想跟着一起回京,又不能把婆婆一人留在鹿城过年,而且以卢二愣子的身体状况,还是在家休养比较好。
  “抄近路走,应该能到。”
  李海棠眸子暗了暗,凑到张如意耳边嘀嘀咕咕,说出自己的打算。
  “你……”
  张如意愣住,张大嘴巴,好半晌,才用手把自己的嘴合上,李金琥才十岁,当姐姐的就能把人送到京都,不管不顾,真是……
  她肚子里没有墨水,在脑海里搜索半天,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只好作罢。
  “当年离开京都,我娘留下的嫁妆几乎都变卖了,只在南郊,剩下一个小农庄。”
  张如意分析,阮家不会拿李金琥如何,但是免不了要受委屈。阮平之是个书生,人情世故上差些,而且男子粗心,不会想太多。
  李金琥万一受气,不想留在阮家,总得找个落脚地。
  其余就是张府,不过他爹刚被委派官职,府中争斗激烈,有心无力。
  “我一直有在京都置产的想法,将来小弟肯定不会留在北地,我们也要南下。”
  不过,京都随便一处田庄都要上万两银子,让小弟随身携带钱财,李海棠还是放心不下。
  她的想法是,给马家一笔钱,而后用令牌去马家在京都的铺子支领,为李金琥置办一处产业。
  此行到京都,陈二婶一家跟随,毕竟不是死契,财帛动人心,这年头反咬一口的例子也不是没有,她难免要考虑周全些。
  所以,银钱不能交给陈家人,李海棠深知,不要用钱财去考验人,变数太多。
  “海棠,你何必那么纠结,我那处陪嫁,可以转卖给你啊!”
  张如意拍了下巴掌,反正将来她也没想再回到京都生活,那处田庄,管理不到,留着没有大用处,还不如脱手,换点实实在在的银子。
  “在京都田庄也不是很好买,你留在手里,每年还有出产,干嘛要卖了?”
  李海棠摇头,寸土寸金,买块田地极不容易,她想不占张如意的便宜。
  “你要置产,我正好想脱手,咱们一拍即合啊!”
  张如意摇摇头,婆婆在北地住了大半辈子,将来也不想远行,而卢二愣子是孝子,几乎没有去京都生活的可能。
  而且,北地没什么不好,民风淳朴,总比京都那些装模作样的大家闺秀强。
  “那个田庄不大,只有一百亩水田,不过,庄子里有一大片的荷塘,夏日清凉,避暑最好,屋子也是头几年修缮的。”房契和地契都在张如意手中,随时可以过给李海棠,按照市价,不多不少,就值一万五千两银子。


第435章 成交
  “不行,那样,你亏大了!”
  李海棠连连摇头,张如意的提议,她很心动,但是,一万五千两,对于那处地段的田庄来说,算是个白菜价。
  京都南郊附近,遍地是官家的别院,随便一处都价值不菲。
  若是在北郊,百姓们扎根的地方,一万五千两,还算是公道价,她虽然没去过京都,在准备认亲之前,和阮平之了解过。
  一百亩的田庄,不算小了,而且田庄和买地不同,不能单纯的按照地价算银子。
  南郊的田庄,找中人,出高价都买不到,没人会变卖祖产,若有发卖的消息,几乎能炒出来一个超高的价钱。
  京都不缺有钱人,但是有钱人都想削尖了脑袋找门路,若是在官家庄子的周围置产,多和高门下人走动,兴许就能得贵人的青眼。
  “不亏不亏。”
  张如意连连摆手,钱财再重要,也比不得姐妹,李海棠对她帮助太多了,就算不要银子,拱手相让,她都舍得。
  张如意了解李海棠的为人,知晓她不愿意占人便宜,因此才说出一个合理的价钱。
  “如意,你别蒙我,在南郊,能用三万两买一处田庄,那运气好上天了,就这个价,挂出去,不到一盏茶的工夫就被人买下。”
  如果能有落脚的地方,就当个后手,固然好,若是没有,李海棠再另外想法子。
  靠马家帮忙,南郊的田庄买不到,北郊却比较好下手。
  “海棠,我又不是白送你,你哪里是占便宜啊!”
  张如意哭笑不得,心里知道李海棠的性子,说不通,她跺跺脚道,“那就三万两,如何?”
  “你是真想卖?”
  三万两,还是她占便宜,李海棠眨眨眼,认真地看张如意。
  “真要卖。”
  张如意如小鸡啄米,她想在北地做点小生意,一直没想到好的产业。
  就在李海棠几人开铺子的时候,张如意忽然有了个想法。
  “北地战乱,下人便宜,我想多买点丫鬟婆子,小丫头也成。”
  买了之后,放在庄子上,统一培训,找那手巧的做活儿,而后,在李海棠手里接生意,让下人们做绢花等物,中间能赚一大笔钱。
  “不然,你们还要找人,开小作坊,不如就把这个活计给我,我养着匠人,给你们店铺供货,如何?”
  张如意左思右想,她心里肯定,跟着李海棠有肉吃,发家致富,不在话下,以后有银子,不用看任何人眼色。
  回京都,府中堂姐妹嘲笑她,那不要紧,她用银子砸死她们,那些名贵的首饰,她缀满头,就是有钱,就是阔气!
  “如意,你这个想法我支持。”
  难得张大小姐有远大的理想,努力一下,万一实现了呢?
  李海棠想过,初期,她和何月秀,马碧荷更多的时间都要放在铺子运营上,相对而言,找作坊,让妇人们记件做,保不准管理松散。
  万一那些人心眼活,仿造花样,摸清门路后自立门户,会给自家造成冲击。
  如果做活儿的都是死契下人,暂时排除这方面的隐患。
  只不过,一开始,在下人上投入的银钱,也得有很大一笔,尤其是匠人,好匠人千金难寻。
  “这个我有办法。”
  张如意算了算,下人的工钱刨除后,还能有大笔的剩余,她拿出一部分作为奖励,制定出奖惩制度。
  “那成,咱们去鹿城,我见到马小姐,和她说一声。”
  相对而言,马碧荷对做生意从小耳濡目染,更精明,肥水不流外人田,这个银子让外人赚走,还不如给自家姐妹。
  李海棠和张如意敲定,用三万两,换她京都南郊的田庄。
  言谈间,天色漆黑一片,村里家家户户点燃了油灯照亮。
  李金琥带着四喜,要在季秋家借宿一晚,明日到镇上给赵嬷嬷送信,让她到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