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门喜事:夫君,来耕田-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起的娘亲一进山,就大哭出声,“都是娘的错,娘要把你生蠢一些,谷大脚看不上你,就不会死缠烂打,你也不会遭谷大脚的毒手了!”
  吴起捂住脸,好想躲起来咋办?
  “儿啊,你说你,谷大脚都拿刀子威胁了,你就从了得了呗,你咋那么倔呢啊!就和阿花一样!”
  吴起的娘哭音刚落,吴起的爹爹继续接力。
  “阿花?”
  五福正好看到这一幕,心里有点酸,她走这么远,爹娘一定想她吧。
  “阿花是我们村里的一头驴。”吴起哭丧着脸,关键,还是一头倔强的母驴……


第488章 送君千里
  吴起爹娘上山之后,一顿哭嚎,山匪们站在原地,不明所以,他们还来不及解释吴书生还健在,主要是,对方哭得凄惨,他们插不上话。
  “孩子娘,我咋觉得我看见咱们儿子呢?”
  吴起爹爹唉声叹气,你说好不容易长这么大,考上秀才功名,容易吗?让他们做爹娘的白发人送黑发人啊!
  “你眼神不好使了,谷大脚那恶毒的货不是说了,一刀扎到心脏处!”
  吴起娘亲这么一想,眼泪更加止不住了,真是作孽啊!
  她就是看不上谷大脚,倒不是因为一双大脚,而是谷大脚的娘亲,不是啥好鸟,所以,她强烈反对这门亲事。
  自家在村里又不差,何必给人家当上门女婿,他们可不是卖儿求荣的人!
  “爹,娘!”
  吴起死里逃生,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见到爹娘,内心五味陈杂,他反省自己,以前做的不够好,还不够孝顺。
  “儿啊,你放心的去吧!”吴起娘这次也听到儿子的声音,以为他是太冤枉,迟迟不想投胎,所以魂魄回来了,她抹了一把眼泪,“爹娘给你烧纸,不怕你在下头没钱花,你要喜欢啥样的小娘子,托梦给你爹,让他找纸马铺子,去扎
  个小纸人!”
  “是啊,儿子,咱们不用压抑自己。”
  吴起爹认同,小家碧玉,大家闺秀,甚至是皇亲国戚,纸马铺子的匠人都能做出来,要多少都行。
  夫妻俩旁若无人,山匪们如稻草人,保持一个姿势,但是面部统一表情,嘴角都要抽筋了。
  “爹,娘,我还活着,我没死啊!”
  吴起也顾不得丢人,赶紧上前,他要是再不出现,爹娘指不定又说出什么惊人的话。
  “儿啊,你没死?”
  这下,夫妻俩反应过来,停止哭声,重读一遍,“你咋可能没死呢?”
  他们去衙门确认,谷大脚已经认罪,没死?
  吴起一脸黑线,听爹娘的意思,好像对他没死,很是失望啊!
  “李神医刚好在山上,所以,我被救活了。”
  吴起说完,指着不远处的五福,顿了顿,补充一句,“我的恩人,还有五福姑娘。”
  人没死,空悲切一场,吴起爹娘马上和打了鸡血一般兴奋,这真是老天开眼!
  夫妻双双上前,给李海棠见礼,一切多亏李神医,不然及时躲避开心脏,吴起一样凶多吉少。
  李海棠客气几句,她今儿要下山,还得再整理一下行囊。
  日落山的山匪比较穷,拿不出太好的东西来,唯一一根百年野山参,也给萧陵川炖鸡汤补身子了。
  “李神医喜欢吃青菜,咱们还剩下一些,就给她带上吧。”
  宋青阳觉得没有太多能拿得出手的东西,很是惭愧。他这一年打劫的东西不少,偶尔路过穷苦人,他看人家可怜,时而送送豆包,送一碗面条,着实没有存货。
  面对山匪们的盛情,李海棠欣然接受,她若是推脱,代表见外,众人该多想了。
  和粗人打交道,特别的爽快,直来直去,并不需要藏着掖着,有什么说什么就行。
  山寨里开了几桌,所有人凑在一起,热热闹闹吃了大盆菜,谈天说地,说说笑笑,山匪们把一行人送到日落山脚下,又走出很远。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李海棠一看差不多了,再走就是前面的城池,坚决不让人再送。
  “小弟,姐支持你,等回来,说不定你就能看到豆包了。”
  天已经漆黑,前面正好有一家客栈,他们只有四人,晚上在客栈投宿。
  “姐,你放心,还有宋大哥和四喜在呢,我也一定会照顾好自己。”
  李金琥郑重点头,他知道大姐和姐夫是做大事的人。现下,他的力量很单薄,只有努力,让自己变得强大,将来才能成为二人的助力。
  为方便赶路,四人只有一辆马车,萧陵川赶马车,五福和于嬷嬷,陪在车内。
  冬日里,路上有积雪,稍微减缓了马车的颠簸,李海棠靠在车壁上,昏昏欲睡。
  从穿来到现在,最远去过黎城,而他们一行人,走上另外一条官道,只为能节约时间,赶往西北。
  白日行车,夜间投宿,还算比较平顺,并没有再遇见曾彦派出的黑衣人。
  “夫君,我这心里不踏实,你说,会不会是暴风雨之前的宁静?”
  对方没一点动静,李海棠觉得奇怪,疑心病就犯了。
  “许是被绊住脚,脱不开身。”
  鹿城之时,他来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至少砍断曾家羽翼,与此同时,曾家伤筋动骨,再没修生养息之前,不会亮出底牌。
  “西北那边传出消息,岳父他已经掌握了玉麒麟的一只眼睛。”
  消息刚放出去,京都大乱。
  李海棠愣神,这个关头有动作,难道是,马上准备造反了吗?
  萧陵川此行去西北,就是为招兵买马,黑风寨上的汉子们,个个都是精英,为他们洗去山匪的身份,他要重建萧家军!
  作为萧家的后人,那是他的责任,必须承担的责任,因为他姓萧,爹娘和族人,又因为狗皇帝的昏庸而惨死。
  血海之仇,不得不报。
  这点,李海棠设身处地站在萧陵川的立场上想,萧家人的确憋屈了点,一心为国,血洒沙场,包围大齐一方疆土,最后就因为个莫须有的通敌叛国之罪,卸磨杀驴,也没这么快的!
  眼下,大齐内忧外患,不是混战的好时机,一切等干掉蛮子之后再说。
  提起蛮子,李海棠用手顺了顺胸前,面色微微变化,她对泗水城唯一留下稍微好点的印象是,奶糕和牛肉。
  “老奴也会做奶糕。”
  夫妻俩说话,没有避讳于嬷嬷和五福。
  五福是乡下人,没见过大世面,根本听不懂。于嬷嬷则不然,京都高门府上混过好几年,早已猜出萧陵川的身份。
  他们赶路,只能晚上借用客栈的灶间,做点吃食,第二日带到马车上。舟车劳顿,李海棠胃口很一般,十几天了,他们吃的都是面条。


第489章 美味
  进了腊月以后,年味越发浓厚,马车路过城镇,经常被市集堵住去路。
  前后都有买卖的百姓们,马车卡在中间,前后挪动不得,让人等得心焦。
  李海棠的肚子越来越大,已经到了走路都必须两个人搀扶的地步,坐在车里低下头,看不到自己的脚尖,只有圆滚滚的大肚子。
  “夫人,咱们又走不了了。”
  五福惆怅地叹息,主家着急,白日多走一些,晚上能找个差不多的客栈,若耽搁时辰,就又要露宿荒野。
  一行人上路,轻装简行,只得一辆马车,晚上萧陵川在外守夜,火堆旁边搭个棚子,而她和于嬷嬷,则在马车内陪着夫人。
  自家夫人这几天睡不好,每晚都得醒几次,开口第一句话就是,“夫君……”
  主家在棚子里,做下人的倒是睡马车,五福过意不去,若是再不能畅通,晚上又得错过宿头。
  “走不了也没办法,没几天就过年了,这应该是最后一个集。”
  李海棠撩开车帘,车下闹哄哄,人潮涌动,妇人带着小娃子出门,那些穿着花褂子的娃子,四处张望,看到糖球,马上迈不动腿。
  李海棠摸了摸肚子,心里想,过个三年,也不晓得豆包会不会这样,嘴馋的走不动路。
  怀孕后,开始有点接受不了,而后,不自觉地把自己代入娘亲这个角色,她每天都想的很多。
  往西北去,先是经过中原,而中原人口密集,百姓们以面食为主,集市上卖包子,馒头,花卷,糖三角和面条的尤其多。
  店家弄几个大蒸笼,下面捎着柴禾,上面冒着奶白色的热气,大老远的,闻到浓重麦香气。
  “五福,给我买个糖三角。”
  李海棠看到有店家解开大锅,蒸笼上一层白胖胖圆滚滚的馒头,馋得差点留下口水。
  都不需要配菜,糖三角松松软软的,掰开里面有红色的糖汁,咬一口,唇齿间还带着淡淡的甜味,好吃极了!
  中原地带,百姓们明显善于面食的制作,馒头的大锅中,还有猪头形状的,花朵形状的,价钱要贵上一两文,有的爹娘,买上一个,哄自家小娃。
  “麻花,香酥大麻花啊!”
  一个糖三角下肚,李海棠没得到满足,她又开始拉开车窗,琢磨再买点什么。
  晚上露宿,她夜里饿,就垫垫肚子,以免总折腾野人夫君。
  “红糖麻花,芝麻麻花,怪味麻花,还有香葱的,就看你喜欢啥,甜口的,咸口的,还有辣口!”
  一个中年汉子推着手推车,慢慢悠悠地在人群中穿梭,顺便吆喝。
  麻花都是自家做的,现做现卖,保证酥脆可口,可以先尝后买。
  “夫人,看着麻花不错啊。”
  五福蠢蠢欲动,她手里有那么点私房钱,想买点小零嘴儿。
  “去吧,于嬷嬷也能吃,你一样都买一些。”
  李海棠从小几的抽屉里打开一个木头盒子,里面是散碎的银子和铜板。
  出门在外,银票并不方便,还要去钱庄兑换,而在百姓中流通的货币,铜板居多。
  “谢谢夫人!”
  自家夫人出钱,五福笑眯眯,接过铜板以后,又被李海棠叮嘱一番,她给了一串钱,有一百个铜板,也不用剩下,多买点吃食,花光了再回来。
  “夫人,您就惯着她吧。”
  于嬷嬷无奈一笑,不自称奴婢,没规矩,大大咧咧,嘴馋还要和夫人说,就这样,夫人不生气不说,还夸五福真性情。
  难怪京都来的那赵婆子看不上人,这种丫鬟,扔在阮府上,挨打板子的数量,能比吃饭的次数还多。
  “咱们又不是高门大户,讲究那些干什么啊,出门在外,不必拘谨。”
  李海棠摆手,主仆之间的关系微妙,这个她品出来了。对下人不好,也不用指望关键时刻,做下人的能忠心为主。
  有些刁奴是该管教,但得对一个人,一个态度,区别对待。
  于嬷嬷点头,心里却琢磨,镇北王千金问,说自己不是高门,这怕是大齐最谦虚的人了吧?
  等了约莫有一刻钟,五福抱着油纸包,手里拿着小提篮,急匆匆地上马车。
  她打开其中一个油纸包,里面装着一只烧鸡。
  “夫人,我都打听过了,咱们所在的地方,叫道口镇,最著名的,就是这道口的烧鸡。”
  路过道口,吃不到烧鸡,那是一大遗憾。
  “哎呀,老奴咋忘记了呢,道口烧鸡的确有名气。”
  京都有一个大人,天生吃货,为吃,能不远千里的折腾,他来道口一次后,对烧鸡情有独钟,回京后夜不能寐,最后派出下人,来道口请了个做烧鸡的师傅。
  “入口酥香软烂,肥而不腻。”
  随便一撕,鸡肉就呈现脱骨的状态,的确是美味。
  给自家野人夫君留下两个鸡大腿,剩下的,主仆三人狼吞虎咽,就连食量不大的于嬷嬷,都忍不住多吃了个馒头。
  车行路上,闲暇的时间多,李海棠教五福认字,又和于嬷嬷学习刺绣的技巧,累了睡一会儿,一天时间过去了。
  赶路来去匆匆,一行人只能在路过城镇之时,买点当地的特色。
  一路往西北进发,中原和西北的交界处,百姓们早上喝油茶,里面泡着点油炸的小面果,晚餐以面条居多。
  “夫人,面条能做出二十多种,我头一次见到比腰带还宽的啊!?”
  一行人就找小摊位,买上羊杂汤,裤带面,外加几个薄皮的酥饼,一顿饭下来,只有羊杂汤能看到绿色的葱花,裤带面下面放点豆芽。
  刀削面,手擀面,香菇肉丝面,酸汤面,有一碗面条,又菜又主食,配上点咸鸭蛋,小咸菜,基本就能解决一顿饭,一点都不耽搁工夫。
  进入西北境内后,可能是马上过年的关系,一路上同行的人越来越少。距离黑风寨,最快的速度,还得走个七八日,再往北边,没有官道,路上大大小小坑坑洼洼的土包和深坑,一行人不得不放缓赶路的速度。


第490章 渗人
  一路往西北偏北走,转眼到了腊月二十九,明天,就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大年三十。
  李海棠打开车窗的棉布帘子,向外看一眼,路上只有三三两两的人,连集市都没有了。
  好在她有先见之明,前几日就储存了一些吃食,还能够几日。
  原本,按照正常食量来,一行四人,至少能吃个十天八天的,但是其中有五福,至少要缩短一半时间。
  五福不好意思地摸摸鼻子,每次吃饭,她都有惭愧的感觉。之前自家夫人教会她那套动作,她一直在坚持。
  还别说,身体逐渐有了轮廓感,也瘦下来一些,不过这食量,只减小一点点,而后又固定住。
  “夫人,都是我太能吃。”
  五福怀疑,自己是饭桶托生,看主家吃两个馒头,而她吃第五个,怎么也没脸伸手拿第六个。
  “没事,前面还有村落,肯定有卖杂货的地方,实在不行,咱们拿东西和村里人换点吃的。”
  西北民风比北地更加彪悍,流寇横行,正好赶上过年,流寇都不出来了。
  在村里和村人交易,财不露白,你不晓得谁是心怀叵测之人,被人盯上,有一番麻烦,所以尽量的小心行事。
  “但是,零嘴儿应该是不好买。”
  李海棠打开小几下层抽屉,里面剩下一把瓜子,还有几个核桃。
  穷乡僻壤的,有银子都没地方花,这才是真正的悲哀。
  去年过年,一家人在山上,面对的是一大桌子饭菜,而今年,竟然有随时断粮的风险。
  漫天黄沙,出门若不带着一条纱巾,刮大风,沙子都能进到嘴里去。
  虽说条件恶劣一些,至少没有想象那么缺水,投宿客栈,店家还给提供洗漱的热水,他们也路过,看到好几条宽阔的河流。
  西北要比边城暖和一些,河水没冻冰,水流湍急,周围一片荒凉。
  前面的村里,还要有多远啊!李海棠敲了个核桃,没精打采地打个呵欠。
  “夫君,咱们都走了一早上了,不如停下来歇歇?”
  午时,风停了,日头正好,李海棠迫切地需要活动活动筋骨,这么的行程,坐的她腰酸背痛,累到口不能言。
  于嬷嬷和她差不多,东倒西歪,反倒是五福,越来越精神。
  “娘子,可是饿了?”
  地上有干柴,捡一些,烧一锅热水,而后烤点馒头片。
  只有一辆马车,没太多的地方装食材,他想着反正也能买到,就没太在意。
  前两年,这边还有大集市,而现在几乎看不到人烟,是他疏忽了!
  “那个还是留着找到村落再吃,不然我都下不去嘴。”
  李海棠摇头,她已经到了馒头都舍不得吃的地步,还有之前车上还剩下一些零嘴,垫垫肚子,能少吃两顿饭。
  “我去前面看看,抓几条鱼。”
  萧陵川搭起个小棚子,放到折叠的木板子当桌椅,棚子的开口处,架起火腿。
  鱼肉不如米饭馒头管饱,胜在鱼肉鲜嫩可口,尤其是野人夫君做的烤鱼,外皮金黄,撒点盐巴,她能吃好几条。
  一提吃,又把她肚子里的馋虫勾出来了。
  鱼不太好抓,以萧陵川的身手,前后用了将近一个时辰,好在收获满满,数量不多,一共两条,每一条大鱼至少有四五斤的分量。
  “正好,我和夫君一条,五福,你和于嬷嬷吃一条。”
  把食量平均一下,刚刚好。
  “鱼可真大,我们村里那条河,连个超过两斤的鱼都找不到。”
  大鱼都跑水流深的地方隐藏,村里人只能抓几条鲫鱼瓜子,去了脑袋和刺,剩不下几口肉。
  “你没见这河水多宽吗?”
  于嬷嬷无语,所以说不能和没见过世面的人交流呢,这里是西北,可不是五福家的村子。
  河水浑浊,下面多半是淤泥和沙子,想在水中抓鱼,没两下子真做不到。
  一顿烤鱼下来,李海棠吃饱了,心满意足。
  “夫君,明日咱们歇一天吧。”
  大年三十,出门在外,也不能随便的过,至少找一家客栈住宿,睡一整日补眠啊。
  “咱们再走两个时辰,就能到下一个小镇。”
  萧陵川喂马吃草料,而后又喂了点清水,一行人又继续上路。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
  心情好了些,李海棠突然想起西游记的一首歌,《敢问路在何方》,不知不觉,就哼唱出来。
  “夫人,这小曲怪好听的。”
  五福拍了个巴掌,追问道,“成大道,之后呢?”
  “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啦啦啦啦……”
  李海棠又唱了一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而他们从西北归程,又要重新踏上征途。
  永无止境,也没个奔头。
  又走了两个时辰,天色擦黑,他们一路路过两个村子,终于来到小镇上。
  傍晚的西北小镇,一片宁静,这般宁静,甚至有些不同寻常。
  “这是咋了?”
  地上还有乱七八糟的烂菜叶,肉干,打碎的鸡蛋,一片狼藉,东西上面沾染一层的土,看情况,应该有几日了。
  两边的商户,窗门紧闭,有的大门敞开,似乎没来得及关门就匆忙的离开了。
  “难道是遭遇山匪了?”
  李海棠下了马车,和野人夫君去一家未关门的店铺,这家铺子是布庄,账房里的钱匣子不见了,可摆在台面上的布料还在。
  若是山匪打劫,怎么会不要上面的布料?这说不过去啊。
  而且,集市上一片狼藉,可能是百姓遭遇了什么,突然一窝蜂地跑走。
  天快黑了,再赶路,走不了多远,现下,他们一行人,只能找一处避风之地,安顿一晚再说。
  “看着有点渗人。”
  五福打头阵,推开一间客栈的正门,突然的,从里面窜出来一个黑影,让她差点叫出声来。
  “别紧张,是一只小黑狗。”李海棠面色淡然,心里却凝重起来,她在想,到底发生了什么,能让百姓跑了个彻底,东西来不及收拾,钱都不要了,肯定是慌忙之中离开的。


第491章 无人区
  一行人乘着马车,在小镇周围走了一圈,天已经彻底黑下来。
  小镇不大,约莫有几百户人家,只有一条集市,家家户户黑灯瞎火,寂静无声,有些人家大开着门,却不见半个人影。
  “夫人,这是个什么鬼地方?”
  五福胆子大,走一圈之后,也难免有点哆嗦,明儿就是大年三十,传统中阖家团圆之日,这小镇没一点人气,也没有尸体。
  原本一行人打算找个地方停留一天过年,做点好吃的,谁料,小镇上连个影子都没有。
  五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前在村里,听说有吃人的怪兽,难不成是怪兽来了,所以吓跑了人?这也能很好的解释,为什么没尸体,都到怪兽的肚子里去了。
  李海棠抽了抽嘴角,发现自己竟然找不到言语反驳。
  “夫君,天都黑了,咱们也走不了,不如就找一户能停马车的人家?”
  李海棠打开车窗,几米之外的景色都看得不清楚。
  “前面有个挺大的院子,我们就停在那家吧。”
  萧陵川看了一圈,其余人家的院子略小,门只能余一人通过,放不下马车,一行人所在的宅院,应该是镇上的大户人家。
  “这家的主人姓余。”
  去年,萧陵川来西北,还曾经路过小镇。余家的老爹给他打了一壶酒,二人对饮一夜,天一亮,他就继续赶路。
  余老爹早年被流放西北,在金矿里九死一生,而后期限到了,活着出来后,他已经适应西北的环境。
  “他早年贩卖私盐发家,被亲人告状到衙门,这才被重判。”
  余老爹自认对亲人不薄,心灰意冷,从矿上出来后,就在附近的小镇上安家落户,家里请了几个下人打里。
  他的闺女儿子为怕牵连,早已和他断绝关系了。
  “原来竟是熟人啊。”
  李海棠摸了摸下巴,自家夫君是性子,也能有朋友,二人喝酒,就干坐着,谁也不说话吗?
  去年二人刚成亲没多久,他还是一副沉默寡言的性子,也是后来,特别是她有了身孕后,野人夫君才开始好转。
  马车进到宅院,五福关闭铁门,看房屋的结构,和西北不同,这边的屋子只盖半边,后面是垂直下来的。
  而余家的院落,明显有着鲜明的北地特色,门槛是石头打磨,院落围城一圈,中间有一处天井。
  “夫人,我有发现!”
  五福进门之后,直奔灶间旁边的空房间,半晌之后,她头上顶着几根鸡毛,灰头土脸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