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门喜事:夫君,来耕田-第2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一家子,以前也在大户人家做过工,后来那户人家诬陷他们偷盗,没给工钱,反倒把人撵出来。
  一家子回到村里,被人指指点点,夜半时分,不知道怎么起了火,房子都被烧塌了。
  老家待不下去,周氏刚有花妮,怕女儿照顾不周,再发生点不好的事,这才四处讨生活,最后在杨树村安家。
  这里的人自私,冷漠,狭隘,花家两口子不愿意继续住下去。
  如果是之前,他们肯定不敢提出来,而花妮爹腿有救了,以后也能做活儿,夫妻俩坚决要报恩。
  李海棠思虑良久,觉得这两口子都是本分人,以后她在京都立足,的确需要帮手,与其找人牙子买到不知根底的,还不如自己寻人。
  “此行,我们要赶往京都,你们若真是想投奔与我,我肯定是接纳的。”
  不过现在不行,一行人着急赶路,而花妮爹腿没康复,只能约定过后在京都见面。
  第二日一大早,一行人起身离开,就见官差又来到村里抓人,恐怕是案子又有最近的进展。
  萧陵川走之前,特地去村长家,随后拿了一点财物,赠给花家,就当是补偿。
  花家不收,最后还是李海棠说项,从这里到京都路途遥远,怎么也要住宿,就当是盘缠银子。
  烈日当空,马车飞快地走在官道上,离开花家已经有三四天,众人距离京都的路程更进一步。
  李海棠明显的发现,天气越来越热,听着树上的蝉鸣,让人喘不过气。
  豆包受不得马车内的闷热,见了风,当天晚上,高烧不退。
  小豆包难受,又表达不出来,小脸和红虾子一般,眼神里透着一种迷茫,把李海棠心疼得心揪着疼。
  吃饭的时候,小豆包没胃口,对于于嬷嬷的喂饭不屑一顾,最后只喝了几口水。
  李海棠着急,只能不停地喂水,又买了烧酒,给小豆包反复擦身,试图用这种办法降温。
  马车内满是刺鼻的酒味,折腾几个时辰,中间豆包发烧还有反复,最后好不容易才控制住。
  李海棠趴在车凳上,精疲力尽,心里也无端地烦躁起来。
  不管是小娃,她和香梨也有不同程度的水土不服,上吐下泻,坐在马车里眩晕,一个时辰,身上的衣衫就和水洗过一样。
  李海棠自己能忍受,可是小豆包不行,她打退堂鼓,真想找个地方凉快凉快,把所有的事放到一边。
  萧陵川出门一趟,在附近山野人家,买了一个大西瓜,切开,上面起着沙。
  自从在杨树村遇见凶案,一行人就宁可露宿荒野,也不进村,就怕再遇见类似的人。
  “唉,这样的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呢?”她是第一次往京都走,发现一切和她想的不一样,光是温度,就足够能把人烤干。


第796章 说书
  从杨树村而来,那场让村长傻儿子的被杀害的大雨,是一行人经历的最后一场。
  三日来,火烧火燎,气候干燥,农田的地都干裂出大缝子,庄户人家就指望那点粮食过日子,眼看小苗长得矮小,差点干死,他们只能一遍又一遍的提水,众人还花钱做了求雨法式。
  可惜,老天不开眼,就好像和他们作对一般,一滴雨也没有。
  行在路上艰难,李海棠面色苍白,总是出虚汗,香梨和王婆子分别病倒,还强挺着和众人一起赶路。
  “娘子,前方是禹城,咱们在禹城休息几日再说。”
  萧陵川皱眉,自顾自地做决定,他第一次没问自家娘子的意见。
  如果强行赶路,李海棠的身子根本承受不住,中暑眩晕,水土不服,后果极其严重,能导致休克。
  他们在一路上,遇见不少中暑之人,四肢抽搐,口吐白沫,若没有一碗凉茶救急,人肯定是不行了。
  以前他真没认识到天气热,既然还有这么严重的后果。
  “可是……”
  李海棠想到京都的琐事,亟待解决,心里就不舒服。作为一个外来户,占用原主的身体,她本能地想承担责任。
  有时候她就会想,如果原主在,肯定会比她一个外人尽心吧?
  就是如此的思想,让她自己给自己无形中增加不少的压力。
  “好,等我们养好身子再上路。”
  看到小豆包都不如之前活泼好动,李海棠当即做好决定,那边香梨和王婆子一听不用着急赶路,也都松了一口气。
  这两日,主仆二人都是强挺着,就怕被拉下,给人拖后腿。
  进城后,萧陵川直接找了禹城最好的客栈,有单独的院落,住上一晚就要几十两银子。
  价钱贵,但是贵有贵的道理,小院环境清幽,院子里中了花草,有秋千,还搭建了避暑的葡萄架子。
  香梨没成亲,不好和李海棠夫妻俩住一处,就在客栈里要了一间上等房。
  客栈给每个院落专门配个打扫的婆子,不过一行人不习惯有外人,就打发婆子回家休息。
  院子里有一个灶间,菜蔬等都是客栈提供,若是想吃肉,只能到集市上去采买。
  这会儿天气太热,猪肉只能放一阵子,案板上各种苍蝇,让人看着没有胃口。
  “我去买一只鸡,做个白斩鸡。”
  夏日最好吃点清凉清淡的,白斩鸡做冷盘,不油腻,再用黄瓜拌豆腐,吃点酸辣可口的小拌菜。
  “夫人,对面的茶楼有冰盆,要不咱们去坐一会儿?”
  既然要调养几日,很多东西要采买,五福力气大,专门负责买东西,她和白果一起上街,只剩下于嬷嬷带着豆包。
  于嬷嬷年纪最大,受不得热,这会儿不住地抹汗,恨不得马上能日头偏西,暑气消除。
  “行,给豆包带一件衣服。”
  茶楼是个避暑的好去处,但是这么一冷一热,温差太大,更容易染上风寒。
  准备妥当,二人从客栈的后院出门,街对面,正对着茶楼。
  一进门,凉气扑面,李海棠舒服得眯了眯眼,大户人家都有冰窖,能保存冰块,他们路上也不亏待自己,买过冰盆,可不到一个时辰,就化成水,几乎是没有什么作用。
  茶楼里,弥漫着清新的茶香,一楼大堂驾着高台,台上有个说书人,正在唾沫横飞,嘴皮子耍得那叫一个遛。
  “话说,据此地几百里地的杨树村,发生一件奇事。”
  说书人刚出口,底下人拍着巴掌笑嘻嘻地问,“这次又是啥啊,谁家鸡一天下五六个鸡蛋,还是谁家婆娘一连生三个?”
  “哈哈哈!”
  众人哄堂大笑,说是奇事,也没那么奇怪,在说书人口中一说,他们也跟着大呼小叫,过后感叹,这些都不算什么。
  “这次可真不是,堂兄妹不伦,傻儿子被杀,算不算?”
  说书人摇摇头,一脸讳莫如深。
  前面提到不伦,众人已经有点兴致,而后又说到凶案,这下,嘈杂声顿无。
  李海棠坐在二楼的雅间,要了一壶茶,听说书人讲书。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没成想不过三日,丑事从杨树村传到禹城,看样子还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杀死傻儿子的瘪三和同伙他媳妇,被收押,破坏尸体的,是那个之前差点被强的老大娘,这个村里人谁都没想到。
  下大雨,老大娘不放心家里,想回来看看,结果就看到了尸首。
  人都死了,她愤恨,就用石头,砸烂傻子的下身,她晚节不保,还成为村里人嘲笑的对象,心中怎么都不能舒坦了。
  关于村长和柳氏,二人本是苦主,正要带着儿子回家安葬,有柳家族人来衙门作证,揭穿了二人是堂兄妹的事实。
  这下,圣父知县老爷不能继续装聋作哑,只得把二人也押送到牢中,他的本意是,把人交给柳家所在地的父母官,恶人不该他做。
  爹娘下了牢狱,大哥惨死,只能下小胖子。
  墙倒众人推,村里人告诉家里的娃子,不要和小胖子玩,小胖子一激动,就拎着柴刀去说理。
  他年岁小,就想吓唬一下,那些小娃平时都喊他老大,跟在他后面,现在一个个不理会,让他有很大的落差感。
  他本意不是为伤人,只为有人和他玩,想办法给他做口饭。
  总之,最后的结果始料未及,他失手,砍死了一个娃子,对方的爹娘悲痛欲绝,把他抓起来,生生地剁掉手脚,小胖子流血过多而死。
  那两口子连夜逃窜,被村人发现,到衙门报官,官差抓住了人。
  牢狱中的村长夫妻,听说小儿子同样死的凄惨,悲痛欲绝,村长如何未可知,柳氏疯了。
  书生稍微夸大事实,把案件说得更加曲折离奇,其中还编造了点,总之,李海棠这个见证人,都忍不住为他叫好。
  “就凭村长想让花家小闺女给他做童养媳,就没存什么好心思!”
  台下,议论纷纷,众人发表看法,说什么的都有。这对他们来说,的确刷新三观,总之找到凶手,都没逍遥法外,就是最好的结果。


第797章 重名?
  李海棠从来不知道,听书也能如此上瘾。想到现代坐出租车的时候,司机们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频道,在路上遛弯的老大爷,习惯性地揣着收音机,到处溜达,收音机总是那熟悉的声音。
  她对这些不太上心,谁料避暑来茶楼,一听马上沉迷其中。
  唱戏,咿咿呀呀,又说又唱,李海棠还有些欣赏不了,而说书,那就是讲故事,相当直白。
  说书人的功力,就看他能不能调动听众的情绪,大热天的来茶楼避暑,讲述各类凶案,的确能让人后背一凉,自动降温。
  “再来一个,再说一个呗?”
  底下众人刚在村长一家离奇的凶案中反应出来,又开始起哄,打赏,希望说书人再讲几个。
  无独有偶,这些故事都是根据真实的事件改编,被说书人加工,制造紧张的气氛,让人不免深入其中。
  “豆包,吃糕糕。”
  伙计端上来松软的米糕,李海棠给自家儿子投喂,而后又专心盯着台下,耳朵竖着,就怕故事听不到开头,错过什么。
  萧陵川回到客栈,找不到自家娘子,问了客栈的伙计,才知道她来茶楼避暑,忙不迭地跟了过来。
  马车无论怎么改造,免不了颠簸和不透气,他还打算,以后改一下时间,午时前后休息,避避暑气,等日头偏西,趁着天色没黑之前,再快马加鞭,赶赶行程。
  从北地出发,差不多已经走完一多半路程,距离京都也是越来越近了。
  萧陵川一进门,李海棠连忙冲着他摆摆手,“夫君,这里!”
  萧陵川点头,先绕到后面的净房擦洗了脸,而后才走到窗边,跟着朝下看。
  “咱们在杨树村遇见的事,这才三天,就被说书人编成段子,我刚听了一场。”
  这些段子都是有限的,循环说,可能是她运气好,刚好赶上说书人推陈出新。
  萧陵川点点头,倒了一杯茶水,坐在自家娘子对面,“这么好听?”
  “当然,今儿说凶案,就能让人不自觉地降温。”
  李海棠抿了口茶水,眯了眯眼,尤其是野人夫君进门以后,温度又降低一些,她已经很久没这么舒服过。
  懒洋洋地依偎在藤椅上,她恨不得把说书人带到路上,随时说书解闷。
  约莫有一刻钟,说书人歇过来了,再次走上高台,台下又是一片安静,众人不约而同地闭嘴。
  “今儿说这个案子,也是真实的,来自于京都的松鹤书院。”
  说书人刚说第一句话,底下立马就炸开了,他们虽然不念书,却也知道京都有几大有名气的书院,松鹤书院是其中之一。
  因为他们禹城的知府老爷,就是松鹤书院的学生,后来金榜题名,混了个不高不低的位置。
  “松鹤书院还能出案子?那可都是读书人啊!”
  “就是,读书人,斯斯文文的,瘦弱,连一只鸡都抓不住,能杀人?”
  台下一片质疑声,很显然,被吸引了注意力。
  说书人勾唇,面对质疑也不生气,笑呵呵地,“不仅杀人,还把尸体切割成好几块,抛尸,扔得到处都是呢!”
  杀人碎尸,那是何等的狠毒?
  死者为大,就算有天大的怨恨,也不该破坏尸体的完整。众人以为,和杨树村大娘一样,砸烂傻子的下身,这就已经够残忍的了。
  这下,谁也不说话了,等着听事儿。
  松鹤书院,李海棠不由得上心几分,季秋的酒肆就在附近的街上,她准备开个食铺,施展拳脚,赚点银子。
  从山匪那边得来的钱,足够盘下周围的店面,要做就做个大的,顺便展开外卖服务。
  或许大户人家都有丫鬟小厮跑腿买东西,但是书生不同,书院里最多让带个书童,有的书院,只能自己进门。
  松鹤书院这个案子,也足够离奇。
  “有一书生,姓杨名序,家住北地,是家中独子,爹娘随着他来京都定居,就住在松鹤书院不远处的民宅中……”
  说书人介绍主角,李海棠若有所思,“杨序,名字好像有点耳熟。”
  她眨眨眼,对上野人夫君的眼神,腾地站起身,当即张大嘴巴,可不是么!此人是香梨有婚约的未婚夫婿,家住北地,全对的上,但愿,是个重名。
  “杨序读书有天分,小小年纪,便考上秀才。”
  很好,又对上一条。
  李海棠揉了揉额角,头一次希望说书人别和挤牙膏一样,磨磨唧唧的,最好一次性先总结下,到底咋了!
  先提杨序,那么杨序是杀人的,还是被杀的那个倒霉蛋?
  “松鹤书院,三人一间房,和杨序同住的,还有陈淳和杜若和。”
  陈淳也同样是秀才,不同的是,他爹爹是南边某个府城的盐运司,官不大,却是个相当肥的差事,而杜若和,家里更加了不得,杜家是京都高门,杜若和家里是单传,京都高门嫡子。
  “所以,杨序因为没有银子,怀恨在心,就把人杀了?”
  众人还没有听到故事的大概,纷纷猜测。
  松鹤书院,一般学子并不住宿,就是赶上阴天下雨,天气不好,或者要科考之前,学子们才会留在山上。
  “杨序和陈淳,杜若和二人经常在一处,难免会有些摩擦,但是杨序知道自己家世不如人,为人谦逊,交下不少同窗。”
  李海棠着急,站身背着手走一圈,心中惊疑不定,杨序成为其中的主角,不是杀人就是被杀,无论哪一点,对香梨来说,都是一个差到极点的消息。
  香梨从家里逃出来,中途经历波折,就靠着心里那点念想才能坚持到现在,李海棠觉得这丫头不容易。
  “娘子,坐下喝杯茶。”
  比起李海棠,萧陵川更加淡定,对于说书人即将讲的故事,他一点不期待,原因是,他提前得知了。
  香梨跟着一行人上路,还随时能接触豆包,这种人,光是差崔家,他怎么会放心?得知香梨到京都寻人,他就索性继续派人查,对于杨序的情况,自然知道得一清二楚。


第798章 冤屈
  说书人卖了一会儿关子,见把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就继续往下说。
  苦主就是杨序,被杀人分尸,凶手为让人辨别不出死者身份,特地把脑袋切割下来,并且划花了脸。
  被杀,又被碎尸,简直是惨不忍睹。
  而且,这个案子不是近期发生的,而是在年初。
  杨序到松鹤书院念书,有一阵没回家,他爹娘以为儿子在寒窗苦读,谁料,一个月过去,休沐的日子,杨序还是没有下山回家。
  这下子,杨家爹娘就着急了,到书院打听才知道,杨序已经失踪了十几日。
  正巧,杨父在京都做个小本买卖,认识京兆伊家里的看门下人,从而得知,最近京都的城郊,有村人捡到了一个人头。
  也不晓得是不是父子连心,杨父当即有不好的预感,他特地给衙门的人塞钱,说是家里有失踪人口,想去认领人头。
  春日,京都还不是很热,天天下雨,气温不高,因此人头还没有腐烂。
  与此同时,官差又先后接到村人报官,在附近又找到驱干和大腿。
  京都天子脚下,发生凶案也就罢了,竟然还被碎尸,这还了得?
  杨父去辨认尸体,即便是人头面部全非,可是,他在脖子上,发现一颗痣,那就是他的儿子,寄予厚望的儿子,没有错!
  杨父悲痛欲绝,心情可想而知,当即昏死在衙门。
  京城的京兆伊刚上任不久,说起来还是李海棠的熟人,张如意的爹爹,张峥,张大人。
  死者是松鹤书院的书生,又死状惨烈,一时间,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
  但是不晓得为什么,上面给出的意思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平息此事。
  杨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想必凶手是自己得罪不起的人。
  杨家,就杨序一个儿子,夫妻俩为了让儿子找一家好书院,远离故土,跑到京都讨生活,不就奔着一个好前程?
  现在不但前程没了,儿子也没了,那么两口子活着,还有啥希望?
  杨父想,儿子死得冤枉,不能就此善罢甘休,他们夫妻,就算拼一条老命,豁出去,也要讨回公道!
  听到此,李海棠叹息一声,心中祈祷,但愿这个杨序,不是香梨的未婚夫婿,不然的话,很难收场。
  “娘子,恐怕就是。”
  萧陵川不爱道人长短,又不是自家的事,所以他一直不上心。
  这会儿见自家娘子还抱着希望,他不得不坦白这个残忍的事实。
  情节和说书人,几乎没有什么出入,唯一不同的是,他得到的消息,杨序的爹爹,是通过辨认儿子的大腿,而确定杨序遇害。
  杨序小时候调皮,去崔香梨家逗狗,被崔家养的大黄狗啃了一口,就在小腿上,那个疤痕,呈月牙状。
  “凶手不但大胆,还残忍。”
  李海棠倒吸一口气,对方之所以碎尸,并不是因为和杨序有深仇大恨,怕是不想让人发现他已经死了的事实,想要隐瞒过去。
  毕竟光是松鹤书院的学子,没一千也有几百,谁会关注一个小小的,只有秀才功名的书生?
  李海棠听说书人讲故事,继续猜测杨序的死因。
  “在这里,不得不说一句,张峥张大人,那真是爱民如子的好官啊!”
  顶着这么大的压力,张峥竟然接下案子,并且穿着便衣,亲自到松鹤书院走访,询问死者杨序生前的同窗和好友。
  松鹤书院虽然都是学子,但是有背景和没背景,可谓是泾渭分明,杨序的好友,家庭相对普通一些,很多人家都是有点小买卖的,比高门比不得,但是至少衣食无忧。
  杨序被分尸,死的这么惨,明显是得罪了人,众人为自保,根本不说实话。
  但是,通过调查,京兆伊张峥也得知,杨序人际关系简单,平日读书用功,和谁都没有矛盾。
  之前他都是在家吃住,只有几个熟人,其中就包括同在一个屋檐下的陈淳和杜若和。
  张峥很快找到二人,并且询问一些问题,其实就是话家常。
  奇怪的是,陈淳和杜若和似乎商量过,两个人的话就和商议好一般,他把两个人分别叫走,得到的是同一个答案。
  这样,就有点意思了。
  张峥是个老狐狸,知道杜家护犊子,就准备在陈淳那里找突破口。
  “杨序是你杀的,是不是?”
  平日杨序除了书院就是回家,根本不和外面的人接触,那么凶手的范围,锁定在松鹤书院。
  也正是因为此,他才遭受相当大的阻力。
  “张大人,您是京兆伊,这种没根据的话怎么能说得出口?”
  陈淳一问三不知,说什么都否认,并且表示,凡事都要讲究证据,若是张峥抓着不放,他就要去大理寺告状,说自己被诬陷!
  张峥回到衙门,心里有数。陈淳家里不过是有点银子,父亲远离京都,怎么有胆子和他叫板?肯定事先得了嘱咐。
  看他说话硬气,其中或许有隐情。
  所以张峥经过排除和锁定,把视线转移到一屋子的另个人,杜若和身上。
  据杨序的同窗反应,自从杨序死后,陈淳和杜若和更加亲近了,两个人几乎是形影不离,去书院食堂吃饭,都要在一处。
  这个案子,扑朔迷离。
  杨序被杀,案子没告破,杨父和杨母就卷着铺盖卷,每日在京兆伊衙门口,翻来覆去地闹。
  没几日,全京城的百姓们都知道了,人们在茶余饭后,议论纷纷,猜测凶手势大,所以京兆伊才束手无策。
  天子犯法,有庶民同罪,杀人还不给留全尸,祖宗十八代都要被诅咒,这么大冤案,就轻描淡写地过了?
  于是,看不下去的百姓们,也跟着闹开了,还有和杨序一般的平民学子,要求还他一个真相。
  事情发酵,愈演愈烈,就在张峥不晓得如何收场的时候,某天,有个小乞丐来到衙门,给他送了一本册子。张峥见此,给小乞丐一块碎银子,问道,“册子是谁送来的,可有留下什么话?”


第799章 夜访
  小乞丐第一次见到这么大官儿,说话都有点哆嗦,见张大人平易近人,也就放松了一些。
  他手下碎银子,道谢后,这才道,“小人就在西街要饭,来了个书生打扮的人,他把册子给了小的,又给了酬劳,让小人来给您送过来。”
  书生说,他就负责送信,旁的不用管,若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