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穷鬼的上下两千年-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他来说,这般就够了。
  ·
  七月,徐州牧刘备讨袁术有功,受封左将军。
  同样是这一年的盛夏里。
  一个披着铠甲的人挎着腰间的长剑走进了一间堂上。
  堂上坐着一个身披锦袍的人,见到来人笑着摸了一下自己胸前的胡子说道。
  “王将军终于来了,我可是等你很久了。”
  “董侯。”被称作王将军的人连忙躬身拜下:“在下公务缠身所以来的晚了一些,董候恕罪。”
  “哎,无事,无事的。”那董侯摆了摆手,笑着站起了身。
  来的将军叫做王子服,而这董侯名叫董承,为皇室外戚,是刘协嫔妃董贵人的父亲。
  “来,将军不必多礼。”董承迎上前,扶起了拜着的王子服,向着座上一请:“来,将军请坐。”
  王子服讪然地点了点头:“谢董侯。”
  两人坐下,王子服才看向董承,问道:“不知董侯唤末将来所为何事?”
  “将军。”董承没有直说,而是笑着拿起桌案上的酒壶倒酒:“先不谈这些,你我多日不见,先喝几杯再说。”
  王子服的心下更添疑虑,但是既然董承请了,也只能自己倒了一杯酒喝下。
  一杯酒下肚,董承收起了笑容,坐在桌前,拿着酒杯叹了口气。
  “哎,不指王将军觉得,天子入许昌之后近况如何?”
  ·
  王子服不知道董承为何突然提起这事,以为是在试探自己,抱拳说道。
  “如今许昌繁荣,几乎同当年的洛阳无异。”
  董承对着王子服眯起了眼睛,半响,冷哼了一声。
  “王将军,在我看来,如今的许昌确实与当年的洛阳长安无异。但如今的曹操,与当年的董卓、李榷也无异。”
  听到这换,王子服只觉得自己的背后冒出了一阵冷汗,向着四下看了看。
  董承的这番话,在许昌绝不能传出去。
  “董大人,可是醉了?”
  “王将军,我可是醉了你自有定夺,我只同你说一句。”董承的眼睛冷下。
  “当今汉室蒙难,陛下趁曹操不察,以衣带下诏于我讨伐贼臣,我此处现在就有陛下亲下的诏书。”
  (有一些关于衣带诏的事情以免占字数,我写在了章节后的留言里,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下。)
  王子服的眉头一皱,看向董承。
  他在想,如果董承真有诏书,为什么刚才不直接拿出来。
  董承勾起了嘴角,探身到了王子服的身前,低声说道。
  “而且王将军,郭汜当年有数百人,亦败李傕万人,此时成败全看足下与我是否同心。昔日吕不韦有子楚之后得以富贵,现在我和足下也是如此。”
  有关于衣带诏是不是刘协下的:《三国史话》中就对衣带诏的真实性表示了怀疑。《三国志·先主传》说:“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辞”是宣称的意思。《资治通鉴》改为“称受”,意思更明确。这就是说董承自己对外宣称接受了汉献帝的密诏,缺少可信度。所以《三国志》和《资治通鉴》对衣带诏的真实性表示了怀疑。而袁宏的《后汉纪》直接表示否定,连衣带诏这三个字都没出现。但是范晔《后汉书》倒是持肯定态度。最后,虽然我有我的写法,但是正史上衣带诏到底是不是真的,需要大家自己定夺。


第四百二十三章:拔剑四顾心茫然

  王子服没有回应董承的话,沉思片刻,深然地看向董承,抬起手说道。
  “董侯,此事我力不能及,恕我不敢当。”
  董承见他如此,知道他已经意动了,笑着拿起了桌上的酒壶给王子服添了一杯酒。
  “王将军莫急,此事若成,曹操死后我与徐州刘备有过联络,他会呼应我们。我等就可以借陛下之名铲除曹操留部,收归其帐下兵马,还有青州兖州等地,将军还不满足?”
  酒壶倾斜,透明的酒水缓缓倒入酒杯中,酒杯里映出了王子服的影子。
  “如此。”王子服的声音低下:“董侯在这城中,可有帮手?”
  董承笑了,酒杯放回了桌面,发出一声轻响。
  “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都是我的心腹。宫门守卫还不是曹操的人,届时,我会打通门路,在宫门前埋伏一部,只等曹操出宫。”
  说着,他压下身子,手放在桌上一划。
  “就地格杀……”
  ·
  今日的宫中不知为何比以往安静一些,已经是午后,日落天侧,曹操在宫中办完事务回来。
  曹昂陪在他的身边,此时曹昂的岁数已经不小了,曹操也开始着手教他一些他应该学的东西。
  曹仁和典韦护卫在侧,没有别的什么护卫,毕竟此处是许昌。
  “如此,在各地行屯田,以流民开垦荒地。先可以安顿各地流民,其次流民愈多,则屯田愈多,粮产就愈多。各地粮产丰仓,军马的行粮就也无需忧虑了。”
  宫墙的另一边传来了人说话的声音,倒是一个曹操几人都熟悉的声音。
  他们停下了脚步,过了一会儿,宫墙的转角处,顾楠和荀彧、郭嘉走了出来。
  先前的屯田只在青州一地使用,现在曹操的拥地广阔了许多。所以顾楠在和荀彧商量是否要更广泛地实行屯田的问题。
  其实屯田还有一个好处顾楠没有说出来,在战时趁乱广泛的实行屯田,就可以使大量的荒地被收为国有。
  等到日后,就不会形成大部分的土地都是在世家手中的麻烦局面。
  起码国中也有一定的土地可以安顿一部分百姓。
  在秦时顾楠就遇到过这样的麻烦,很难一举将世家的土地完全国有化。
  如今只好提前谋划,不能一举成功,至少先形成一个过渡的局面,屯田制就是形成这个过渡的局面的方式。
  提供种子农具,收编流民开垦荒地,每年上缴一部分收成给国中,其余的他们可以收为自己所得。
  而且这也是一种极好的以战养战的办法,每一次战事下来最多的就是流民,否则也不会有这么多的黄巾贼。
  “先生!”还很远,曹操身边的曹昂笑着向顾楠打了一声招呼。
  曹操看着这小子的模样,摇了摇头。子脩的心性还是不够沉稳,仍需要打磨一番。
  顾楠三人回过头来见到曹操,便停了下来。
  “丞相。”
  “你们就莫多礼了。”曹操随性地摆了摆手,看向顾楠、荀彧和郭嘉三人。
  虽然后来他的帐下又多了谋臣,荀攸、贾诩几人都不是平常之辈。
  但是他还是对这三人更加亲近一些,所以也不做什么样子,笑问道。
  “既然遇见了,我等正好一路,同行如何?”
  一边的郭嘉连忙说道:“是正好,同行,同行。”
  可能是当年那根银针对他有什么阴影,他碰见顾楠的时候说话就磕磕绊绊的,之前三人遇见走在一起他还愁气氛尴尬。
  这正好多几个人,能让他自在一些。
  几人向着宫外走去,一路上是再没有遇见什么人。偶尔传来几声说笑,却是有些显得空荡。
  ·
  走到宫门时,外面的天色已经几乎黑了,只有天边还有一束微光,照亮着宫前的路。
  天空阴沉,空气沉闷。
  今日的宫门确实太安静了些,一行人走到宫门前时,就连宫门的守卫都没有看见。
  曹操慢慢停下了脚步,皱起了眉头,宫门前是不可能没有守卫的。
  顾楠的斗笠微微抬起,典韦和曹仁将手默默搭在了自己的兵器上,荀彧和郭嘉也不再说话。
  四下无声,宫门前这时是一点声音也没有。
  “踏踏踏踏。”
  寂静被打破的时候,就是一片纷扰的嘈杂,杂乱的脚步声几乎像是要淹没了宫门一般。
  数百人从宫门的两侧冲出,将道路堵住,手中提着刀剑。阴沉的天空下,刀剑的反光晃眼。
  郭嘉看着这突然出来的人马,神色沉下,在荀彧的身旁说道。
  “来者不善。”
  荀彧的眉头皱起,语气难听。
  “大概,是谋权之乱。”
  门前的数百人停下,队伍散开,两个人驾着马走了出来。
  身上皆穿着将军服饰,头戴缨扬盔。
  “你等。”曹操冷着脸,看着这提着刀兵的数百人问道:“来此作什么?”
  两个领军对视了一眼,举起了兵刃。
  “奉诏共讨贼臣!”
  数百柄刀剑向前一进。
  “共讨贼臣!”
  声音在宫门上阵阵回荡。
  天空中的阴云堆积的越来越多,大概要不了多久会有一场大雨。
  贼臣……
  曹操默默抬起了头,背在身后的手握紧。
  他已经不是当年的少年,两鬓上的几缕白发让他看来有些苍老。
  也已经难再挎刀上马,说要做那大汉征西将军,高歌大风,立马之处便是汉土。
  他曾说过自己不怕身后的骂名,可做一世奸雄。
  可他不能明白,为何这一句奉诏讨贼之下,他还是只剩下了满腔茫然。
  大风曾歌,威加海内。大汉之志,有谁记得?他曹操记得。
  董卓挟汉,迁都长安。汉室衰微,有谁去追?他曹操去追。
  天子东归,百官失所。兵败将离,有谁去迎?他曹操去迎。
  半生汉臣,可此时拔剑四顾,他却成了汉贼……
  大雨前的风吹起,将曹操的衣袍吹鼓。
  “父亲,这些人交于我们。”
  曹昂抽出了自己腰间的长剑,回头看向曹操,随着典韦和曹仁向前走去。
  “你二人退后。”
  顾楠对着荀彧和郭嘉说了一句,向前走了几步,走到了曹操的身前。横过无格,将三人护在身后。
   

第四百二十四章:人各有命

  王子服压着手里的剑柄,对着看着曹操身边的人,却没有第一时间冲杀上去。
  那日他与董承商议之时,就有过顾虑。
  “董侯,我听闻曹操的帐下有许多悍将,更有一个常穿白衣之人,勇武更甚吕布。若是曹操身边有人护卫,此事可不好办。”
  “王将军,曹操进出宫中之时身旁几乎没有护卫,已经是下手最好的时机。至于若有悍将在侧,哼,双拳难敌四手,一同拿下便是。”
  ·
  天光昏暗,所以王子服第一眼就看到了那个站到了曹操身前的白衣人。
  关于曹操帐下那位白衣的传闻有许多。
  甚至有人说她一人就在山隘处拦住了西凉万军,当然这种夸张的说辞也只是那么几个人在传说,少有人相信。
  但是有一点是绝大多数人都肯定的,那人的武力比那飞将吕布有过之而无不及。
  吕布有多厉害,当年他是见过的,他不相信这世上会有比吕布还强的人,既然这么传闻,想来也不会差太多。
  所以即使曹操身边的那个白衣人看起来并不像是战将,或许不是那个人,他也忌惮万分,不敢轻易上前。
  不过王子服如此,他的部下却不都是如此,他身旁同样骑着战马的部将就已经有些按捺不住了。
  在他看来曹操的身边只有三个护卫,剩下的三人都是谋臣,要杀曹操轻而易举。这般的建功立业的机会,他不想就这么轻易的错过了。
  王子服没有下令,拦住宫门的数百人还没动,可曹操身前的三人却是已经向着宫门前走了上来。
  顾楠没有跟上,宫门前的不过三百余人,除了两个领将之外都是步卒。
  脚步杂乱,没有列阵一说,应该是七拼八凑的杂兵。
  其中更是只有百余人身上穿着铁甲还有些模样,剩下的人穿的只是皮甲和布甲,想来是私下供养的门客而已。
  这样的三百人,典韦三人完全应付的过来。
  相反,应付的过来,不代表这三人就能把三百人全部拦下。既然那些人的目的是曹操,她还是护卫在侧为好。
  风声吹得越来越近,狭长的宫道里,三个人向着数百人迎面走去。
  “这么点人还不够我一人打的。”
  典韦咧开嘴巴,将自己的两柄短戟都抽了出来,戟刃拖过宫道上的石板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曹昂手中的长剑也是发出若有若无的嗡鸣声:“典将军,待会儿剩我几个人,我好试试先生新教我的剑术。”
  曹仁最是稳重,看了一眼曹昂,嘱咐道:“公子切要小心。”
  “斯!”一声勒马长啸,王子服身边的部将没有再等,而是猛地驾马冲向了三人,提起了手中的长枪。
  “来人受死!”
  他自信凭着马力自己定能杀了一人。
  战马冲的很快,急促的马蹄声鼓动着风响,转息之间就冲到了典韦面前不过十步。
  马背上的长枪高举,锋芒吞吐。
  见到冲来的人,典韦的脚步停下,握着短戟的手上,青筋暴起,目露凶光,大喝了一声。
  “宫门禁地,不得踏马!”
  部将一愣,还没有反应过来。
  闪烁着寒光的短戟已经掷出,夹着呼啸的声音刺入了他的胸口。
  身子一轻,整个人就被高飞到了半空之中,接着就是重重地摔下。
  地上扬起一片灰尘,部将吐出了一口鲜血。
  长枪脱手,部将惊恐地圆睁着眼睛踢踏着两腿想要起身,也已经没有用了。
  污红色的血液流淌过石板,部将停下了挣扎,无声无息地倒在那里。
  只剩下远处一匹无人的马匹受惊跑开。
  典韦踏步上前将插在部将胸口上的短戟拔出,抬起了眼睛,空气中一片死寂。
  看着那满身煞气的人,数百人的心中一寒。
  “莫慌。”王子服现在已经没有心思去骂那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部将了,一挥长剑。
  “不过三人,速速将之拿下,取一人首级,赏百金!”
  重赏之下,众人再没有迟疑,一声呼喝让宫门一震,齐齐地冲向了曹昂三人。
  王子服没有一同冲上而是看向了站在后面的曹操,咬了咬牙。
  此次之事是为了诛杀曹操,眼下在他的看来,也只有放手一搏了。
  “驾!”一夸马腹,马蹄踩过石板,绕开了堵在一起的众人,向着在后的曹操奔去。
  “踏踏踏踏!!”
  马蹄声越来越近,郭嘉看到冲来的将领,脸色一紧。此时曹昂、典韦、曹仁都被缠住,一时间也不可能脱身来援。
  荀彧倒是平静地拉住了按住了郭嘉的肩膀,示意他不必担忧。
  曹操。
  王子服的眼睛盯着越来越近的人影,咬着牙举起手中的剑。
  莫怪我,怪就怪这个朝堂容不下你。
  马蹄踏在了曹操身前,马背上,长剑划过一片剑光。
  天中下起了雨,一滴雨水从高空中落下,被剑刃砍成了两段,破开的水珠擦过笼罩着寒意的剑身。
  马前突然出现了一个白色的人影,王子服狰狞的脸上呆了一瞬。
  “啪!”
  一只手凭空抓住了凌厉的剑刃,另一只手按在了他身下战马的脸上。
  王子服难以置信地看着自己剑被人用手拿住,但下一刻,眼前已是天旋地转。
  战马哀鸣了一声。
  顾楠按着马头,内息一涌,伴着一阵大风,一人一马被生生按砸在了宫道上。
  “砰!!”一声闷响,风卷阵阵吹开,宫道上的青石板崩裂,深陷在石板间的战马一动不动的躺着,张合着嘴巴,口鼻之间流着鲜血。
  站在后面的郭嘉讪然地擦了擦自己的额头,他听闻过白衣谋将的事情,可平时的时候,实在是难把顾楠这幅样子和战阵间杀敌的将领联系在一起。
  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顾楠出手,难怪方才荀彧不以为然地拍着他的肩膀。
  这么想来,他那时,还真是福大命大了。
  “哗哗哗。”
  天空中下起了滂沱大雨。
  曹操站着,背着手看着雨里的厮杀。地上的血被雨水冲刷开来,将宫道染成了红色。
  王子服恍惚地躺在地上,长剑摔落到了一旁,呆呆地看着天上落下的纷纷雨点。
  他本不信有人比的过那吕布,此般信了。
  一根黑棍似的东西抵在了他的喉咙上,他认命地闭上了自己的眼睛。


第四百二十五章:我同你讲一个不好笑的笑话

  王子服被俘,那一日的宫门被伏尸铺满,雨水冲开了鲜血,流过了整条宫道。第二日前来早朝的人都还能闻到阵阵的血臭味。
  董承的谋划败露,同谋均被在正法。发落董承几人的时候,曹操站在大殿上向着刘协问了一句话。
  “陛下,若是天下无我曹操,该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刘协没有答话,此时衣带诏是不是他亲手落下的,或是他说什么都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他不能完全的信任曹操,而曹操现在也已经很难的信任他了。
  一言不发的坐在朝座上,一君一臣相看了一会儿,曹操转身带着几人离去。大殿上静了一会儿,不久,外面一个人的高歌声。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一遍又一遍,气魄雄浑,直到人声远去再听不见为止。
  退朝之后,刘协坐在四下无人的朝堂上,摆了摆手,让两侧的人都退下。
  传唤太医,做一碗安心宁神的汤药送来。
  太医到的时候,正看到刘协一个人靠坐在大殿门边的地上,看着开阔的殿前石阶,和高得看不到外面的楼阁。
  太医端着药走到了刘协的身边,拜下将药呈到了他的面前。
  “陛下请用药。”
  刘协坐在地上伸手接过,喝了一口,入嘴的药的味道很涩。
  “好苦啊……”
  他轻声说道,问向太医。
  “你有糖吗?”
  太医躬身摇了摇头:“陛下,臣没有,要臣去唤人取一些来吗?”
  “罢了。”
  说着,刘协慢慢喝完了碗中的汤药,闭着眼倚在了门边。
  “你退下吧。”
  太医应是,低着头离去。
  闭着眼睛,刘协好像听见自己身边坐下了一个人,她问道。
  “你要吃糖吗?”
  刘协的嘴角微微勾起:“好啊。”
  可宫中的层楼很高,高遮望眼,让他连一个人都再看不见。
  ·
  一间府邸的门前,一人提着两壶酒水,举着手,在门前停了一会儿,才将那门敲响。
  过了一会儿,大门被打开,里面站着一个女子。
  “见过秀儿姑娘。”门前的人屈身行礼,停顿了一下说道。
  “不知顾先生在不在?”
  “原来是郭先生。”刁秀儿把门打开,将郭嘉请了进来。
  “先生正在堂上呢。”
  这府上平时没什么人拜访,所以先生说过,来访的人直接让进来就是。
  顾楠正坐在堂上看着一份书文,许昌也开立了书院,只靠手抄的书本是不够了,孔融在着手用活字法印刷书文的事情。
  她和孔融先前就有过尝试,可用东汉蔡伦制作的纸张还达不到能印刷的程度。
  最近他们又试了一种新纸,是十余年前一个叫做左伯的人改进的,一种名为左伯纸的纸张。
  这种纸足以印刷,但是要刻印字块还需要一段时间,想来短时间里还不能见到成效。
  刁秀儿将郭嘉带到堂前没有跟着一起进去,郭嘉一人走进了不大的堂上。
  堂上坐着一个人,听到了他的脚步声抬起了头来。
  “郭先生。”顾楠诧异地问道:“你怎么来了?”
  两人的见面算不上多,所以也没有熟悉到可以称呼表字的程度。
  堂下,郭嘉叹了口气,抬起了手中的两个酒壶,也不知是不是苦笑地说道。
  “顾先生,今日我是来向先生致歉的。”
  致歉?
  顾楠一时间没有明白过来。
  郭嘉解释道:“当年初见时,我不识得先生,曾开过一个玩笑先生可还记得?”
  听到这,顾楠才想起来,当年初见时的情景,微微一笑。
  那件事,此时想来却还有些好笑。
  “这一年来东西奔走,始终没有一个机会向先生致歉,乃至于今日才登门。”
  郭嘉见顾楠发笑,也笑了笑。
  他知道对方不是心胸狭隘之人,只是若是不解了这个心结,他自己见到顾楠总是会觉得难堪,心思繁杂。
  “这两坛美酒,先生可否愿意与嘉共饮?”
  谁知,顾楠故作严肃地皱了皱眉头。
  “我不是同你说过吗,你身子虚寒,不能多饮酒,否则有伤脾胃,这便忘记了?”
  郭嘉的脸上一愣。
  但是接着顾楠又松开眉头将书文放到了桌案上。
  “不过,偶尔喝上几杯也不是不好。”
  郭嘉才转而笑了起来:“是,几杯就好,绝不喝多。”
  ·
  酒桌摆在院子里,两坛美酒开坛,淡淡的酒香飘散开来。闲来无事,两个人坐着对饮,也不失为一件乐事。
  顾楠将酒倒入自己的杯中,浅尝了一口,确实是美酒,当然这是相对来说的。
  “眼前美酒佳人,实在是人生得意时。顾先生,当再饮一杯。”
  几杯酒下肚后,郭嘉的话就开始多了起来,一边说着一边将杯子举到了顾楠的面前。
  “美酒佳人?”
  顾楠疑惑地看着已经带着些醉意的郭嘉,这美酒是有,佳人在何处?
  郭嘉眨了眨眼睛,讪笑了一下,连连摇头。
  “当我没说过,就敬美酒。”
  碰了一下杯,郭嘉一饮而尽,顾楠也没多想,只当他是快醉了。
  不过是一场酒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