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穷鬼的上下两千年-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营地里的士兵看到了他的样子,连忙敲响了身边的一面大鼓。
  鼓声响起,沉闷地敲击着每一个人的耳膜,营地中的突厥士兵纷纷拿起了自己手边的兵器,翻身上马。这鼓声只能代表一件事,敌袭。
  一个高大的突厥将领掀起营帐上的羊皮从营帐里走了出来,看向四周奔走着备战的士兵,凶狠的咧开嘴巴呼哧了一声。伸手从自己的腰间抽出了一柄弯刀,刀锋上,寒光利利,映着这荒凉的漠北景色。
  他们的备战非常迅速,很快的一批突厥士兵就已经列在了营地之前,手中拿着弓箭,将弓弦拉开,弓弦上的羽箭对准了营地外,那支已经越来越近的骑军。
  两军之间的距离已经到了能够相互看清的程度,在突厥人的眼中,那支骑军是一片通黑色,就像是奔袭而来的狼群一样,身上的铠甲只是看着就很沉重,每向前踏出一步马蹄声都震耳欲聋。
  他们的手中握着一柄柄长矛,直指着营地。长矛的矛头是一种可怕的形状,有三个棱角,每一个棱角的上面还有一排细长的血槽,甚至可以想象的到若是被那种东西刺到,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惨状。
  骑军还没有冲到,但是巨大的声响和那些衣甲兵刃就已经让突厥士兵的手中泛起了冷汗。
  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这数千人的骑军居然都穿着几乎全身的重甲。常年都居住在漠北,他们自然不知道魏国的冶铁之术发展到了什么地步,而军队中的装备又到了什么地步。
  不过箭已经架在了弦上,就不得不发,随着那支骑军进入了射程,突厥士兵松开了弓弦。
  “嗖嗖!”一片羽箭穿过的声音响起,羽箭迅捷地划过了半空,射向了骑军。
  “当当当当!”碰撞的声音接连响起,少有羽箭能够射穿那些骑军身上披着的铠甲,一片箭雨下去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能够射入对方的铠甲里,但是很快也就没有了助力,卡在了甲片中。
  骑军的速度几乎一点没有慢下来,呆愣着的突厥士兵甚至忘记了拉起绊马绳,只有几排的步卒支撑了营地外简陋的围栏。
  站在营地里的突厥将领也愕然的看着前方,他看到的是一支几乎像是不可战胜的军队,要比突厥骑兵还要可怕的骑军。
  那是魏国人,汉人。
  “斯!!!”
  一声马啸响起,骑军已经冲到了营地之前。
  一匹战马冲在最前面,高高的跃起,跳过围栏。营中的突厥士兵都抬起了头来,看向了那个马背上的人。
  那是一个披着将甲的人,脸上带着一张面具,面具赤红的像是涂着人血的颜色,怒瞪着的圆目好似在俯视着他们每一个人,狰狞如同恶鬼一般的面容带着凶恶的狞笑。
  他冲破了风沙,一柄长矛直接将阻拦着他前路的士兵挑起,鲜血溅洒的到处都是,几滴落在了面具上,那让面具看起来更加鲜红。
  一切都像是在告诉他们,那不是人,而是一个从九幽之中爬出来的罗刹。
  这罗刹举起了手里的长矛,喊出了一句话,直接击溃了他们最后的勇气。
  “入阵!!”
  看着已经冲入了敌阵的高长恭,顾楠微微地移开了自己的视线,忽然想到自己当年应该也就是这么一个模样了,怪不得,就连小孩子见了她都会被吓得哭出来。
  低头看了一眼自己手中的长矛,她已经很久没有用过这东西了,也不知道还会不会用了。
  马蹄声中,她随着骑军冲进了营地里。
  在旁人看来她手中的长矛化作了一片寒光,转息之间带起了一片血花,血滴溅在了她的眼角,顺着脸颊滑落了下来,让那张本该英武俊美的面孔带上了几分寒意。
  很短的时间,骑军就已经完全冲入了这个数千人的突厥营地中。
  突厥士兵握着弯刀,看着不远处的那个带着鬼面的将领,不敢上前,他们已经没有了战意。
  见着那个将领杀来,他们面色苍白的回过头去,想要转身逃跑,可是当他们回过身来的时候却又看到了另外一幕。
  他们看到一个女子,骑着马从侧面走来,身上黑色甲胄泛着一些红色,大概是沾染上去的鲜血。
  她和那个狰狞的鬼将不一样,她没有一副骇人的面目,或者说,她的样子很美,又有些冷清,就像是沙漠夜里的月亮。在平时的时候,这个女子足以叫他们任何人为之倾倒。
  可惜,现在这女子正提着一柄滴血的长矛,只能让他们的惊恐地站在原地。
  突然,一个士兵看到了这女子腰间的剑,那时一柄没有剑格的黑色细剑。
  他的瞳孔收缩,指着那柄剑几乎凄厉地叫道:“厉鬼,厉鬼!(突厥语。)”
  一时间,一片突厥士兵都恐慌地看着这女子腰间的剑。
  他们本身就是住在附近部落的人,而这两年,对于突厥人来说,边疆的沙漠里有一件绝对不想提起的事,就是关于这柄黑色无格的细剑的。
  相传它被握在一个厉鬼的手中,会杀死每一个迷失沙漠中的人。无论是马贼,还是突厥士兵。
  一开始,只是有一些进入魏国边境抓捕汉人的人马莫名消失而已。
  可有一次,那个厉鬼用它整整杀死了南下入境的近一千人的骑军。
  后来根据逃出来的人的报告,他们才了解了这件事情。重新回去探查的时候,看到的是一整片被染红的沙漠,还有被沙漠掩埋了一半的尸骨。
  从此,他们大大减少了南下的次数,而这柄黑色无格的细剑几乎就成了这边疆附近,突厥部族之间禁忌的传说。
  眼前这个女人的样子和她腰间黑色细剑,让突厥士兵纷纷想起了这个传说。
  一个突厥士兵的双手颤抖着,站在罗刹和厉鬼之间,他丢开了自己的刀刃,双腿一软,哭喊着跪在了地上。


第四百七十章:报效这盛世人间

  “当!”重响之下,弯刀被一柄长矛磕飞了出去,翻旋着落到了远处,无力地摔落在了那里。
  突厥将领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却一动也不敢动,因为一杆长矛正架在他的身前。
  矛头上传来丝丝的寒气,他惊骇的抬起头来,看到的是狰狞的赤红色的面具,它也正在低头看着他,露着尖锐的牙齿,像是在怪笑着,嘲弄着他一样。
  眼见的长矛就要刺下。
  “不要,不要杀我,求,求你。”突厥的将领瘫坐着,用着含糊不清的汉话说道。
  长矛停在了他的喉咙上,夹带着的风刮着脸颊,突厥将领的头上流下了一滴冷汗,眼睛落在险险停住的长矛上,小声地喘息着。
  “你会说汉话?”马背上,带着面具的人问道。
  突厥将领连忙回答:“会,会一些。”
  他的眼中,那个丑陋凶恶的鬼面点了点头,收回了长矛,目光直直地盯着他,缓缓说道。
  “那我不杀你,你带句话回去。”
  鬼面凝视着他,就连下面的声音都像是从冥府里传来的一样,带着摄人心魄的能力。
  “就说,我等来了。”
  “是,是。”
  突厥将领不敢直视那鬼面的眼睛躲开了视线,低着头应道,手脚发颤地从地上爬了起来。
  临走前,他最后看了一眼营地之中。
  营地里一片寂静,突厥士兵不是投降就已经被杀死了,只剩下骑在马背上的那些黑甲骑军,站在四周注视着他,有的提着沾着猩红的长矛,有的踩着断了一截的弯刀,有的正擦着手上的鲜血。
  这哪里是魏军,这根本就是一只罗刹,领着一群恶鬼。
  根本不敢再有一点停留,突厥将领跳上了一匹马,没命地催马向着远处跑去。
  之后,突厥的军中传开了一个消息,魏军来了,他们要杀死漠北草原上所有的人,甚至是牛羊,描述可怖,叫人听之色变。
  听说了这些句话的另一军的领将还专门给高长恭写了一封信,问他是不是做了什么事情。
  惹得高长恭一阵头痛,他只是让那突厥人传句话回去而已,谁知道会传成这样。
  他们又不是什么恶鬼,怎么会到连百姓和牛羊都要杀的地步。
  夜里的荒漠里,一处篝火散发着橙红色的暖光,几个人围坐在篝火边上取着暖,昼似酷暑,夜似寒秋这话用形容这个地方,应当是最适合不过了。
  高长恭率着骑军回到军中的时候,他就让各部自己修整去了,初战告捷,虽然还不至于到摆宴庆祝的地步,但是军营中的气氛还是难得的活跃了一些。就连晚间的饭食,也相对的好上了不少。
  士卒大多都是三三两两的围坐在火边,喝着一碗热汤,相互聊着天,在这种没有别的事做的地方,若是再不能聊上几句该是会把人闷疯的。
  至于能聊的东西就有太多了,谁家的姑娘漂亮,涂得什么脂粉。谁家曾有笑谈,闹了什么趣事。谁家还有故人,等了几个年头。或悲或喜,总是有的可聊的。
  不过,也总是会有那么一两个什么都聊不上来的人。
  顾楠一如往常一个人坐在营地的边上,背对着身后的篝火和围坐着的人,拿着一块干饼配着汤吃着。
  “为何不去人更多地方吃,不是更热闹一些吗?”身后一个人的声音传来。
  顾楠没有回头,早就听到了脚步声的她也没有意外,低头吃着东西,随口说了一句。
  “不习惯。”
  “沙。”
  衣袍摩擦的声音,高长恭拿着自己的吃食坐在了顾楠的身边,咬了一口,一边嚼着一边说道。
  “今日我在阵中见到你了,你杀敌很厉害,真的不考虑入军吗,也许你天生就应该属于战事。”
  也许你天生就应该属于战事。
  高长恭的话让顾楠的动作停了一下,半响,咽下了嘴里的东西。
  “我以前是,但是现在不是了。”
  说完,她继续默默地吃喝。
  高长恭有些听不懂顾楠的话,不过也没有太在意,笑着抬了一下肩膀,不再劝顾楠。
  过了一会儿,他像是想起了什么,从自己的怀中取出了一样东西。
  “对了,还没谢过你先前告诉我的办法,入阵时带着这东西着实好用。”
  他手中的是一张面具,样式和他入阵时带着的一模一样,不过要小上一些。
  “这个是给你的。”
  将面具递给了顾楠,高长恭笑着指了指顾楠的脸。
  “我想你应该也用得到,就让人也给你准备了一张。”
  顾楠的目光落在面具上,沉默了一会儿,才伸手接了过来。
  “谢谢。”
  “哈哈,不必谢,既然在军中,就是自家兄弟。”
  高长恭摆了摆手,他似乎看出了顾楠不太想聊战场上的事,便聊起了别的。
  “顾兄弟,你可娶妻了没有?”
  “没有。”
  “那可要为兄给你介绍一番,别的不说,就你这一表人才,京城的小姐恐怕都要排着队嫁你。”
  两人坐在空地上闲聊了很久,高长恭很会聊天,他看得出顾楠有心事,就尽量不去碰那些话题,说的基本上都是一些轻松好笑的事情。
  到了后来,就连顾楠都偶尔会被逗得淡笑上几下,高长恭看着她笑的样子,摇了摇头,打趣似的说道。
  “顾兄弟你真该生做个女子,方才一笑当可叫百花无颜色。”
  ……
  吃饭了东西后,顾楠手里拿着面具,想着什么,问起了高长恭。
  “高将军,如今可以是已经有火器了?”
  有些口干,高长恭从自己的腰上解下了水袋,狠狠地灌了一口,听了顾楠的话,擦了一下嘴巴问道。
  “火器,那是什么?”
  还没有吗,顾楠点了一下头,没有再多说只是模糊地解释道。
  “一种类似于爆竹似的东西吧,没有就罢了。”
  她也只是简单的想要了解一下而已,既然还没有,那就不必多说了。
  “说起像是爆竹的东西。”
  高长恭仰起头来看着是沙漠里的夜空,笑说道。
  “顾兄弟在关外可能不知道,近些年确实有了件新物件,叫做焰火。点燃后会有一团火直直的飞入天中,伴着巨响绽开,火焰铺洒,一瞬间像是照亮了天地,遮去了天星,可是一瞬之后,就会黯然消去。”
  拿着手里的水袋,他抬起手,指着半空。
  “许昌每年年末时都会在夜里放这焰火,那时城上的天中会尽是火光,烟火盛极,可称是人间至美。”
  顾楠看着高长恭指着的那片空空的夜空,却像是看见了他所说的那人间的绝美之景一般,怔怔出神。
  可笑同样是像是爆竹的东西,一件展尽了人间繁华,而另一件,却是用来取人性命的。
  高长恭又喝了一口水,无不感慨地说道。
  “可惜,在大漠看不见那样的景色。顾兄弟,若是哪一日你回了关中,可莫忘了来许昌看看,我定带你去看看那满天焰火时的样子。”
  那是一片人世繁华极尽之时,也正是因为看过了那样的景色,他立誓,要以此生报效,报效这盛世人间。
  (有读者提到兰陵王高长恭的身世问题,其实是因为这一世改变了历史没有南北朝,所以这一世高长恭其实也不是兰陵王,只是一个魏国将领而已。)


第四百七十一章:盛世之鬼

  那一夜,驻扎在大漠中的魏军相互谈天,或是扯淡打趣,或是怀念着故土,或是抱怨这边关不宁。营地里有骂声,有笑声,大概还有那么一两声哽咽的声音。
  温暖的热汤从嘴中喝下,让这寒冷的夜里也都不是那么冷了,嘴里咬着的干饼生硬,不过那一晚,他们都睡得很安宁,哪怕他们都知道明天,他们又要继续迈上远征漠北的路。
  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军阵整合起了队伍,在沙漠中,一路向着西北走去。谁也不知道前路如何,长矛扛着在肩上,头盔压着额头,他们只是走去,愈加远离了昨夜还在怀念的故土,不去想归家的路。
  不因为什么,只是因为他们是军伍,大多数的时候总是没有选择的。不过,或许迈上这路的时候,他们的心中还有那么一两分热血,一两分豪迈,一两声,不胜不归。
  还记得那个提出要同顾楠切磋的老兵吗,他的脸上有一道疤,从嘴角一直拉到眼睛的下面。其实他的军功早就够了,高长恭曾要将他调去另一部做个军官,可是他没有去。
  他同顾楠说起这事的时候,笑着指着自己脸上的疤,我老陈的命是将军救的,没还上这人情前,我可不能走。
  顾楠随着魏军北上,一路上的大小战事也早已经记不清楚了,只是记得有一次,她问高长恭。
  “你们这一路北上,是要到何处为止?”
  高长恭想了一会儿,看着西北良久,突然一笑。
  “不如,封狼居胥如何?”
  像是汉时骠骑将军霍去病那样,一路杀去,让突厥闻风丧胆,再不敢入汉土半步。
  顾楠抬起眉头看向高长恭看向的方向。
  “这路可不近。”
  可高长恭却说道:“我还想走的更远一些呢。”
  一路率军而去,勒马为疆,直到普天之下皆为王土为止。
  第二年末的时候,突厥已经乱作了一团,他们间传唱着一首歌谣,大意是这样的。
  恶鬼的马蹄声传来,勇士去而无归,草原上奔走着无人的战马,没了丈夫的女人以泪洗面,夜里的山峦之间回荡着哭声。
  这是战争,从来都没有对错只有输赢,突厥的兵马一退再退。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一道令书从关中传来,令书中要求漠北所有的军马立刻退回关中。
  魏国的军队停了下来,然后在突厥人劫后余生的眼神中向着关中退去,他们终是没有封狼居胥。
  塞外。
  再走大概十余里路,就是关中的地界了,军马停下。
  顾楠不准备回关中,或者说不准备同高长恭他们一同回去。在入军的时候她说过,该走的时候她就会走,如今也该到了该走的时候。
  离开时,高长恭出来送别,他提着一坛酒,抛给了顾楠一只酒碗。
  “顾兄弟,真不打算和我等一同回去?”
  高长恭问道,他虽然知道顾楠会怎么回答,但还是问了一句。
  顾楠接住酒碗,摇了摇头:“不必了。”
  两个人加一坛酒水,这只是一次很简单的送别,但是对于她来说倒是正好。
  她经历过很多的分别,总还是简单一些的能够叫人少一些念想。
  高长恭将手中酒坛的封口揭开,替顾楠倒上了酒,然后又给自己倒了一碗。
  举起酒碗时,他对着顾楠笑了笑。
  “那我就不再劝了,不过顾兄弟,以后莫忘了来许昌走一趟,为兄带你去见见那许昌的焰火。”
  “呵。”顾楠勾起嘴巴淡淡一笑,抬起自己的碗同他的碰了一下。
  “若有机会,我会来。”
  “说了好!”
  “说好了。”
  两只酒杯仰起,一口饮尽,顾楠放下了酒碗,擦了一下自己的嘴巴。
  突然她笑着同高长恭说:“对了,高兄,有一件事我一直没同你说。”
  “哦?”高长恭疑惑地问道:“何事?”
  顾楠松开了压在喉咙上的内力,声音不再是那种厚重的男声,变回了原本的声音,带着一些笑意说道。
  “我确实是一个女子。”
  说罢,放下了酒碗,披上了身后的袍子,转身走远,一边走着,一边对着身后慢慢地挥了挥手。
  只留下高长恭傻愣愣地拿着酒碗站在那里。
  ……
  魏国末年,突厥入境,乃发军北上,溃退突厥,直入漠北中庭。
  然而也是在这时,朝中突变,大臣作乱,于是朝堂急命兵马回朝,平定了乱事。即使如此,这一场乱事还是折损了魏国的根基。
  各路兵马平定乱军之后,率军回朝,魏帝一一封赏。
  等他见到高长恭时,看见了他脸上的面甲,抚掌称赞,除了原本的上次之外,还赐下了一面黄金甲面。
  那时正值年末。
  几日后的夜里,许昌一如往年,开放了夜市,在城中举办了集会。
  许多人都聚集到了街上,有的站在街边看着长台上的表演和祭祀,有的四处走动,在集市的摊贩上买着小物件,有的则是就坐在一间茶摊里喝茶,等着晚间会有的焰火。
  一个青年男子走在街上,他的容貌俊美,引得路两旁的姑娘小姐都不自禁地回头观望。
  这时,随着一声响声,一道火光飞上夜空。
  “砰!”火色绽开,映红了天中,映红了城里,映红了路上行人的脸颊。
  紧接着就是无数的火光随声而起,接连不绝,在夜空里与星月相映,让所有的人都停了下来,驻足看去。那景色,真的是人间极美。
  那个俊美的青年男子也停下了脚步,仰头看着焰火,看着这盛世景色,他看得出神,想着很多的事情。
  公元574年魏宣帝病逝,魏灵帝继位,可其继位后荒淫无度,不理朝政,原本宣帝时就多有远征以至于军民疲乏,再加上早年的乱事使得魏国的国力已经下降了许多。如今又遇到这般荒淫的君主,使得民臣哀怨。
  公元580年重臣杨坚号奉民意起事,举兵入京,魏国国中的兵将都没有战意,又多有兵民相随,以至于杨坚的声势愈来愈大,直至攻入许昌。
  大殿之外,宫道上传来厮杀的声音,隐隐约约,能够闻到血腥的味道。
  王宫之前,一个人站在金红色的宫门的下面,手中握着一把利剑,没有剑鞘,剑尖抵在地上。身上的铠甲鎏金,里面垫着肃然的黑色衣袍,随着风卷,衣袍微扬。
  他带着一张面具,金色的面具刻画着一副厉鬼的模样,面目狰狞。
  只是这狰狞的面具下,却是一双平淡的眼睛,静静地看着远处的宫墙。
  宫墙里的刀兵声,厮杀声越来越近,等到那些声音都停下的时候,一支军队顺着宫墙走了进来。
  他们的提着刀剑,身上染血,向着王宫走来。
  宫门下,戴着面具的将领提起了伫在地上的长剑,向着那支军队,顺着台阶向下走去,他走得不快,身后的披风缓缓地从台阶上拖过。
  杀入王宫的那支军队中,一个人走了出来,他看着那个走来的带着面具的将领,高声说道。
  “高长恭,你何必为了这个将亡的魏国做到如此地步,若是你此时归降,我亦会不计前嫌,重用于你!”
  “我不会降的。”那带着金色面具的人一边走着一边说道,他没有说为什么,答案只有他自己知道。
  他曾立过誓,要以此生报效一片盛世光景,哪怕此时,那光景已经不在。
  见他说不通,军前的人也不再废话,抬起了一只手。
  高长恭停下了脚步,对着兵马,举起了自己的剑,金色的面具上,厉鬼展露着獠牙。
  面具下,他微微一笑。
  “杀!!”
  军马中,杀声猛然响起,震动着天宇。
  宫殿前,那一个人提着剑杀向了那支军队。
  他们冲杀在一起,鲜血溅在了黄金色的甲面上,染红了那张鬼面,一如当年塞外。
  顾兄弟,你没来过许昌,那烟火繁华之时的景色,可惜我没能同你一同看过。
  有读者提到为什么魏军看不出顾楠是个女子,而突厥人看不出来的,其实是因为声音问题,原本魏军也以为顾楠是女的,但是她用了男人的声音说话,魏军也只能认为她是男人了。而突厥人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