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女锦绣-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他的眼神不时向梁锦玉飘去。看着像是在问黄灵儿和付明兰,实际问的却是梁锦玉。这就是有些叛逆的青涩少年,真正装在心里的,面子上却要刻意忽略。
  付明兰笑道,“谢谢黄公子,这些小东西极好玩。”
  黄灵儿也道,“若是有草编的更好,那才有野趣儿,就要这么小的。”
  黄锦玉又拽拽地问梁锦玉道,“梁姑娘呢?也喜欢这些小东西吗?”
  梁锦玉已经有些不开心自己被冷落了,嘟嘴说道,“我有我哥哥帮我买。”
  黄锦玉道,“你哥哥哪有我买的好。”又对黄灵儿说道,“好嘞,哥哥下次给你们买草编的小东西。”说完,又拍拍跳跳,一人一狗向那几个少年跑去。
  她们又去黄灵儿的院子玩了一些时候,见天有些暗了,几人便去跟大长公主告辞。走之前,还说好下次聚会的时候把钱亦绣叫上。她们三个是从小玩到大的手帕交,至少每个月聚一次。因大长公主喜欢热闹,绝大多数聚会都是在大长公主府。
  原来还有王雯,因为上次的事,她们都不愿意再理她了。
  钱亦绣上了马车,见梁锦玉掀开车帘,把一个小荷包塞进她的手里,然后转身跑着上了梁家的马车。似乎还怕钱亦绣追着把东西还给她,上了车就让车夫赶紧走。
  钱亦绣摸了摸荷包,感觉里面是个木头玩偶,还有封信。钱亦绣知道,梁大叔和小和尚的木雕手艺都非常好。之前,他们两个也送过她木雕品。
  ps:谢谢亲的月票,今天加一更。(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一章 看病

  宋朝以前的古代是没有小人玩偶的,小泥人什么的都是不吉利的东西。但大乾朝有些像明朝,不讲究这些。不仅有小泥人、小木头人,还有布艺小人,特别是走私过来的小倭人玩偶,很受欢迎。所以,雕个木头人当礼物,也是时下许多青年人的爱好。
  钱亦绣把荷包打开,果真是个刷了漆的小木头人玩偶。她原以为刻的会是她,结果是梁大叔自己。只见小玩偶愁苦着脸,还双手抱拳,一副赔罪的架式。
  刻得很逼真,也有些夸张,逗得紫珠咯咯笑起来。
  钱亦绣的许多事都不会瞒着紫珠,也不怕她笑话。又把荷包里的信拿出来打开,信上是两句诗,只不过改了一个字,把“君”改成了“卿”: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卿绝!
  字体刚劲有力。
  未解约之前,梁大叔写给她的信都是温和有礼,像朋友,也像大哥,跟她慢慢倾诉,款款而谈。
  可这信……
  这不像他的性格,他虽然是武将,出身武将世家,或许从小跟悲空大师学艺的关系,要平和得多。他这样,是方寸大乱了吧?
  钱亦绣的鼻子有些发酸,眼圈也有些发热。她记得前世有句话,说缘分像一本书,翻的不认真会错过童话,翻的太认真又会流干眼泪。她觉得她跟梁大叔的缘分,就像长辈们给了她一本装潢漂亮的书,她也觉得书里的内容应该是自己爱看的。于是开始读书前的各种准备,比如沏茶,准备水果和干果,等她倚在美人榻上准备用一生去读的时候,却听说书里有个可怕的女巫,吓得她彻底放弃了这本书。
  这本书,应该是她前世今生第一次拿在手里,想要读,最终又放弃的书。
  前世,也曾经有过几本书摆在她眼前,她傻傻地连看都不看一眼,一想只掂记着那本不属于自己的书。以致于蹉跎到死,都没能嫁出去。
  而今生,除了放弃了的那本书,她还没有遇到想读的书。
  突然,朱肃锦的告白又出现在她脑海里。那熊孩子,或许自己嫁给他……刚想到这里,她的眼前又出现那熊孩子光屁股的样子。他是自己从小看到大的娃娃,她还不想祸害大乾朝的花朵。
  再说,他不出意料是要当太子的人。宫斗?还是算了吧。或许,自己就是想宫斗,人家愿不愿意还另说。皇子皇孙们的婚事,都是老皇上说了算的。那老皇帝,钱亦绣虽然只看见过两次,却觉得他有些吓人,看自己的眼神也有些玩味。
  致于梁大叔,既然决定放弃了,就不要患得患失了吧。
  她把小玩偶和信重新塞进荷包里,自言自语说道,“改天还给梁姑娘。”
  回了府,她直接去了正院,潘月领着明儿和静儿已经在那里了,钱老太也在。
  三贵爷爷问道,“姓黄的小子没有欺负你吧?”
  吴氏道,“你爷担心了一天,连晌觉都睡不着。”
  钱亦绣笑道,“没有,那人又不是疯子,逮着人就咬。听说他在国子监课业极好,他的先生说,明天秋试他有望拿解元。”
  吴氏撇了撇嘴说道,“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明儿听了,就跑来抱着吴氏问,“奶,明儿读书读到狗肚肚里了怎么办?”
  众人都笑了起来。
  潘月说道,“我皇外祖母说,我爹就是读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钱亦绣认真地看了一眼小娘亲,不知道她说的这句话是太后过去骂的还是现在骂的。
  小娘亲上年九月开始吃药,算上这个月吃的已经吃了五次了,好像没起多大作用。还剩五次的药,希望她能好些。哪怕不一定要跟失忆前一样聪慧,至少能让她记起前事。若真如老和尚说的另一种可能,那就悲催了。自己出生入死的去洞天池摘蛇蔓菊,自家没得到一丁点好处,好处都让梁大叔一个人占了,那真是亏大发了。
  第二天,钱亦绣拿了三套金莲芬仕系列化妆品出来,让人分别给梁府的梁锦玉和付府的付明兰姐妹送去。这种化妆品她带来京城的只有十套,送了七套出去,如今只剩下三套。她想到上次赏梅宴认识的付明兰的妹妹付明竹,也是个乖巧可爱的小姑娘,只有十二岁,便也给了她一套。
  她本想把昨天梁锦玉给自己的荷包和着化妆品一起还给她,又怕万一在梁府经过别人的手,这东西被外人看到总归不好。想着反正以后聚会的时候又能见到梁锦玉,到时再给她就是了。
  正月十五元宵节,钱亦绣对花灯什么的不感兴趣。头一天,她便提出去报国寺一趟,给钱家长辈及太后祈福,也给没见过面的长公主姥姥上炷香。同时,去看看悲空老和尚,她已经有大半年没见过他了。顺道再把小和尚接家来住一些日子,潘月和她都想他了。等到二月底他们回大慈寺,又要等到年底才能看得到。
  老和尚喜欢吃她做的几道素点,她寅时末就起来,与何氏一道做了两食盒。天还没亮,便带着猴哥和蓝珠等人上马车出城去了。
  马车一个半个时辰便到了西山脚下。因为冬天下雪,盘山路不好走,钱亦绣等人便下车,自己爬山。别的千金小姐做不到,她爬山可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用了近一个时辰,到了报国寺,已经午时初了。
  今天是元宵节,来烧香的人并不多。刚走进寺里,一错眼的功夫,猴哥便不见了,它定是去找小和尚了。虽然猴哥第一次来报国寺,钱亦绣并不担心它。
  她进大殿祈福、烧香,又分别捐了二百两银子。
  做完了正事,她向大殿门口的一位小沙弥打听悲空大师的禅房。小沙弥双手合什说,“阿弥陀佛,贫僧就是弘济师叔祖差来给女施主带路的。”
  小沙弥只有五、六岁的样子,胖胖的,长得颇讨喜,有些像当初钱亦绣看见的弘济小和尚。
  钱亦绣怜爱之心一起,就从荷包里掏出几块玫瑰夹心糖给他。小沙弥看着红红的糖果,想拒绝又舍不得,做了半天思想斗争还是接了过去。他拿一块塞进嘴里,甜得他的眼睛眯了眯,不由自主地笑起来。
  他们向寺后走去,刚过了一座小拱桥,桥下已经无水,只看得到黑漆漆的大石头。却看见一个高高的身影低头急急走过他们身旁,他都走过去几步了,又站下回过头来,竟然是梁大叔。
  他清瘦多了,穿着靓蓝色圆领箭袖长袍,脸色严峻。
  他也看到钱亦绣了,迈开大长腿返回来。这时候也不好躲开,钱亦绣硬着头皮站在那里没动。
  梁锦昭说道,“绣儿,你也来上香祈福?”
  钱亦绣点点头。
  梁锦昭又说,“我也来给我太祖母祈福,她老人家……”说到这里似是说不下去了,眼圈红了起来。
  钱亦绣一惊,梁老太君是个慈祥豁达的老太太,自己也希望她能健康长寿。便急急问道,“老太君不好了吗?”
  梁大叔深深叹了一口气,说道,“嗯,之前一直不太好,前两天又着了凉,就更加不好。她老人家此番病势凶险,太医院的御医来了好多个,都束手无策。”
  钱亦绣一惊,说道,“你是去请悲空大师帮老太君瞧病吗?”见梁锦昭点头,又说道,“悲空大师医术高明,他若出马,定能看好老太君的病。”
  梁大叔说道,“希望如此。”
  他们一起向前走去。过了一片梅林,就看到一个白墙灰瓦的禅院耸立在前面,院门外,小和尚和猴哥手拉手已经等在那里了。
  小和尚看到他们,笑着迎上前来,“梁师兄,姐姐,师傅昨儿就算到你们会来,让膳堂专门准备了素席。”
  梁锦昭点点头。
  钱亦绣道,“我娘想你了,让我来接你去家里住住。”
  小和尚听了,笑得眉眼弯弯,说道,“贫僧也想婶子和姐姐了,正好想去姐姐家住住。”看了一眼梁锦昭,又说,“贫僧也想老太君和师兄了,也想去府上看望她老人家。”
  来到老和尚的禅房,梁锦昭和钱亦绣给他作了揖。梁锦昭又说了请他去府里给梁老太君看病的事,“……弟子本不应该劳烦师傅移步去京城,只不过,弟子的太祖母病得厉害,不敢再让她出门受风霜之苦。“
  老和尚道,“阿弥陀佛,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何况是苏老施主,老纳自会前往。不过,生死皆有命,命数尽了,不要说我这个假神仙,就是真神仙到了,也是枉然。”
  梁锦昭的眼泪都出来了,说道,“师傅的意思是……”
  老和尚没接梁锦昭的话,笑呵呵地跟猴哥说起话来,“你这泼猴,多日不见,又聪慧了不少……”
  猴哥听了表扬,乐得眉飞色舞,逗得老和尚哈哈大笑。
  素席摆上桌,虽然报国寺的素席闻名大乾,但因为挂心梁老太君的病,大家都没有享受美食的欲望,匆匆吃过后,便起身下山。
  除了梁锦昭骑马,其它人都坐马车。
  进了京,因是正月十五,街上拥挤不堪,马车走得也慢。来到岔路口,梁锦昭来到钱亦绣的车厢旁说,“绣儿,我太祖母现在还经常说起你,说喜欢跟你说话。你能不能抽空来府里看看她老人家?我知道你不想见我,若我太祖母无大事,我明天就会去军里,几天才能回家一次。还有我娘,她目前还在禁足中……”
  话说到这个地步,钱亦绣真的没有办法拒绝,点头道,“好,改天我会去叨扰老太君。也祝她老人家金体安康。”
  小和尚也会跟着老和尚去梁府,说好明天再来钱家。
  回了家,已华灯初上。钱亦绣直接去了外院,家里已经准备好素席,等着她和小和尚。
  见小和尚没来,潘月失望道,“弘济怎么没跟你来家?”
  钱亦绣便说了梁老太君病重,小和尚跟着老和尚去梁府了。
  第二天,小和尚来了钱家。听他说,老和尚会在梁府住几天,帮老太君治病。能留得住老和尚的人家,也只有梁家了,连皇家都做不到。
  听说,梁锦昭的太祖父因为机缘巧合,跟老和尚成了关系极好的忘年之交。也是因为这层关系,身患重病的梁锦昭才会成为老和尚的弟子。
  小和尚又说,“听贫僧师傅说,哪怕这次把苏老施主救治过来了,但她的身子骨已经彻底跨了。一个不好,说去就去。”
  想到那个乐呵呵的老太太,钱亦绣也有些难过。生死轮回,每个人都要经过此劫,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钱满江是在正月十八日回家的,跟他一起回来的还有吴氏的哥哥吴祖至,及儿子吴庆书。
  吴祖至五十出头,长得跟吴氏很像,斯文儒雅,留着山羊胡子,穿着一件青灰色棉袍。他一看到吴氏,便痛哭起来,吴氏哭得比他还难过。众人劝解半天,才坐下叙了别情。
  原来,二十年前,就是三贵爷爷受伤的第二年,吴祖至的舅兄王首实便去泉州找到了吴祖至,说了钱三贵的病情。当时吴氏的父母都在,他们听后都大哭不已,心疼捧在手心里的闺女从此要遭大罪。吴祖至就吴氏这么一个妹妹,听说妹夫出事,也是难过不已。
  不止吴氏父母把所有的养老银子拿出来,吴祖至也把所有的积蓄拿出来,凑够一百五十两银子,请吴祖至把钱带给吴氏。他们都想把钱三贵的命保住,不能让吴氏当寡妇。
  或许是这笔银子的数额太大,王首实竟然没有把银子给吴氏拿去,而是又借了些银子买了条小船,开始做船运生意。生意越做越好,小船换成大船。后来又买了好几条船,及千亩良田,成了那一带远近闻名的大财主。
  这些话是吴祖至的婆娘王氏说的。她看见钱满江找到吴祖至说了实情,便哭着跪下把她哥哥做的事说了出来。
  她说她之前也不知道她哥哥能干这些事,后来知道了又不敢跟吴祖至说实话。
  ps:谢谢亲的打赏和月票,感谢!(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二章 帮外人

  王氏跪着哭诉了自己哥哥昧下给钱三贵救命银子的事,气得吴祖至差点吐血。
  自己被骗了这么多年,尤其是老父老母,挂心女儿女婿,临死都不放心。老母病糊涂了,偶尔还会问,“妞妞拿了那些银子,可给女婿治好病了?”
  那些年,偶尔会收到王首实托人带来的信,说银子送去钱家了,钱家人嫌银子少不太高兴。而吴祖至那时是倾囊而出的,媳妇王氏已经颇有微词,他一个月也就八两银子的收入,还有这么大一家人及一房下人要过活,实在挤不出太多的银子。再加上有些生妹妹的气,便也没再给妹妹带银子回去。
  最让他生气的是,父母先后去逝,他们扶棺回乡,妹妹竟然拒绝回来给老父老母的坟头磕头,从那时起他就彻底恨上了妹妹一家。后来妹妹派人去枣州找他,他不仅不见,还把人撵跑了。
  却原来,那些银子根本就没到妹妹手里。王首实昧了银子,又怕事情败露,便挑拨两家的关系,让他们不再来往。更可恶的是,自己的婆娘后来知道了真相,却还助纣为虐,帮王首实欺骗自己。
  他气得想休了王氏,可儿子、儿媳、两个孙子一个孙女跪了一地,又看到老妻不停地磕头赔罪,便暂时留下了她。之后就和儿子吴庆书一起,匆匆跟着钱满江来京城与妹妹相聚。
  当吴氏听说自己父母临老还牵挂自己时,更是哭得不行。
  吴庆书又跪下给钱三贵和吴氏磕头,替自己的母亲赔罪。
  吴庆书二十五、六岁,白净儒雅,文质彬彬。他上年春闱考了个同进士,由于家里没有门路,也没有多余钱财走路子,所以现在还在候官。
  他哭得声泪俱下,气自己舅家狼心狗肺,又担心自己老娘,怕他爹会休了她。她已经五十岁的人了,若是被休,怕是活不下去了。
  吴氏虽然恨王氏助纣为虐,但毕竟不想哥哥这么大岁数还休妻,何况吴庆书这个侄子还不错。便也劝吴祖至,王氏就不要休了,毕竟做坏事的是她亲哥哥,她不敢说,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王首实一家,这个帐必须要清算。若是那一百五十两银子当年交到吴氏手里,那真是雪中送碳,三房一家远不会吃那么多的苦头。让吴氏父母带着牵挂走,就更让吴氏兄妹不能释怀。
  这件事就交由钱晓枫去办,由钱三贵和钱满江分别写了信,控诉了王首实的罪行,让他直接去温县交给县太爷。乡恩伯和御林军的四品官在京城不算什么,但在远隔千里的冀安省,那可是贵人和皇上身边的近臣,那里的县太爷肯定会买帐。
  说完了正事,就让等在厅屋里的潘月和钱亦绣三姐弟去东侧屋见礼。
  自从潘月跟钱满江进京以来,还从来没有分开这么多天,她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听说能进侧屋了,便急急进去,红着眼圈拉着钱满江的手说,“江哥哥,你走了这么久,月儿怕又你不回来了。”
  静儿也拉着钱满江的长袍糯糯说道,“娘亲还哭了,说想爹爹想得心痛。”
  钱满江笑着抱起静儿,又拍拍潘月的肩哄道,“怎么会不回来,我也舍不得月儿和孩子们。我是去接舅舅了,快来给舅舅见礼。”
  吴祖至已经知道潘月是郡主,自然不敢受她的礼。潘月向他曲膝万福,他赶紧起身还了礼。
  他们父子还是有些纳闷,这两口子好像与常人有异,闺房里的话也能当众说出来,真是羞煞人也。
  吴氏又道,给他们的院子桂香院已经收拾好了,让他们暂时住在钱家。
  钱三贵和钱满江的意思是,既然吴庆书已经有了功名,他们就帮着走走门路,看能不能给吴庆书谋个官。同进士出身,弄个好些的缺不容易,但不怎么样的八品小官还是能弄一个。先让他走上仕途,再途途图之。
  若是吴庆书的缺找到了,就让吴祖至跟着儿子享福,不要再继续给孙同知当幕僚。幕僚或是师爷,听着好听,看人脸色讨吃食,跟下人也差不了多少。
  吃晚饭的时候,几人还兴高采烈地讲着吴庆书候官的事情。
  吴氏笑道,“最好能谋个京官,这样,哥哥一家也能住在京城了。”
  钱老头嗤道,“真是妇人之见。你当京官是大街上的白菘,说拿就拿?京官,那是皇上直接管着的,全大乾朝的人都看着的,能那么好寻摸?”
  一句话挤兑得吴氏满脸通红,也让吴祖至父子难堪不已。钱满江赶紧打着哈哈把话圆过去。
  晚饭后,吴氏把吴祖至父子领去桂香院歇息,其他人都回院子,可江爹爹却把钱亦绣留下了。原来,他和三贵爷爷要商量怎么给吴庆书谋个缺。
  潘月不愿意自己回去,被钱满江拉去西侧屋哄了几句。明儿偷偷把门帘掀个缝偷看,又悄悄跟钱亦绣说,“姐姐,爹爹又亲亲了……”
  钱亦绣赶紧捂住了他的小嘴,又把想去掀门帘的静儿拉住。
  稍后,潘月眉眼弯弯地走出侧屋,领着两个孩子先回去了。
  看来,江爹爹的美男计又得逞了。
  东侧屋里只剩下三个人了,几人低声商量起来。
  钱三贵虽然是伯爷,但想谋个官,肯定是没这个本事。钱满江在军里的关系勉强,但文官也是摸不到火门。
  若是潘次辅在位,或是跟梁家还交好,都好办,弄个好些的缺易如反掌。可是现在,潘家人恨不得离权力中心远些更远些,不好意思再去求他们。梁家,更不好意思去求。
  找太后,杀鸡用牛刀了,八品小官这种事真不需要动用她老人家。
  找宁王,或许能弄个官,但他的处境不太好,他们也不想用这种事去麻烦他。
  剩下的,该去求哪家呢?
  付氏的娘家付家,大长公主家,宋家,国子监祭酒林大人家。自家打过交道的文官,好像就这么几家,但关系都一般。
  商量了半天,还是决定去求付氏,请她的父亲户部左侍郎付大人帮帮忙。虽然钱家跟付大人没有直接接触过,但潘月跟付氏的姑嫂关系非常好,她应该会帮这个忙。
  钱满江第二天一早要去宫中当值,就让钱亦绣去潘家跟付氏说说。
  第二天上午,钱亦绣就领着潘月及明儿静儿去了荣恩伯府。潘驸马见女儿一家突然来了,极高兴,一迭声地让人去准备潘月爱吃的水晶鱼冻。
  钱亦绣低声跟潘驸马父子和付氏说了想为吴表叔谋个缺的事,付氏笑着满口答应下来,说下午就回娘家说。
  几人在荣恩伯府吃完晌饭才回家。
  这天下晌,朱肃锦领着猴妹和闪电、清风来了香雪院。明天长假就结束了,他又要进宫跟着皇子皇孙一起让课了。
  他跟钱亦绣说,“我那些皇弟皇妹们都非常喜欢猴妹和闪电它们,辛弟还想出五千两银子把猴妹买下来。我跟他说,动物之家就是我们的家人,再多钱都不卖……瑢弟气不过猴妹讨喜,让下人偷着用钉子扎它,猴妹就把那下人的一只耳朵揪了下来,他就再不敢打猴妹的坏主意了。”
  朱肃辛是恒王世子,比朱肃锦小两岁,今年十二。朱肃瑢是五皇子的次子,今年十岁。
  看来,朱肃辛已经被朱肃锦争取过来了。
  他听说吴氏奶奶的哥哥和侄子来了,又赶紧去正院见他们。吴祖至父子听说这就是宁王世子,慌得起身给他行礼。
  朱肃锦赶紧把吴祖至扶着说道,“你是钱家奶奶的兄长,也就是我的长辈,无需客气。”
  他留在钱家吃完晚饭后才走。除了在庄子上的白狼和大山,所有的动物之家又暂时住在了钱家。猴哥猴妹住香雪院,跳跳母子三个住惜月轩。
  二十日,长假已经结束,潘驸马又来给钱亦绣上丹青课了。潘驸马说,他以后要去潘家办的松攀书院给学子们上课,以后不能两天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