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女锦绣-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梁锦昭又说,“骑兵用它最好,敌人离得远时可以射击敌人。离近了,它就相当于‘狼牙棒’,可以近战砸击。而且,末将还想到了一种三段式的射击阵法,采用步兵与骑兵相结合的作战方式……”
  宁王越听越欣喜,对梁则重和梁宜谦说道,“将门虎子,将门虎子。”
  梁宜谦谦虚地笑道,“犬子从小跟着悲空大师学习,他有不一样的想法,也多得益于大师的教诲。”
  宁王点头道,“名师出高徒,甚是。”
  突然,梁锦昭一撩长袍跪在地上,对宁王说,“王爷,末将还有一事,请王爷容禀。”
  宁王一见他如此郑重,愣了一下,道,“梁小将军请说。”
  梁锦昭道,“大元国以骑兵为主,擅长奔袭,行动迅猛,作风彪悍。而我军以步兵为主,骑兵质量又差强人意。以前跟他们对打,我军只能坚守城池,基本上是敌进我退,敌退我不追,这么下去,到哪儿才是个头?末将觉得,防守是远远不够的。彻底战胜大元国强大骑兵的唯一方式,就是建立一支更强大,并且有新式装备的军队。现在我军没有任何优势,只有另辟路径。末将建议,建一支专门使用火器的军队,集中用火器来对付敌军。光是三眼火铳还不够,还应该制造比三眼火铳威力更大的火器。末将已经把焦发安置妥当,出巨资让他和他的兄长专门搞火器发明。目前,他们正在弄一种叫火炮的火器,威力比三眼火铳大百倍……”
  宁王俯身把梁锦昭扶起来,说道,“咱们去书房继续说。”然后,跟梁锦昭手牵手向书房走去。
  回头见梁则重父子及钱满江跟在后面,又对他们说,“我跟梁小将军要秉烛夜谈,你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吧。”
  钱满江找了一家客栈住下。现在天已经快黑了,军营在京郊,他请了两天假,明天下晌再回吧。
  他想去荣恩伯府拜见潘驸马。虽然潘驸马之前对妻女冷漠,但不管如何他都是月儿的爹爹自己的长辈,又机缘巧合地救过自己的性命,于情于理都该在自己去边关之前看看他。
  另外,他还想再给家人买些东西。特别是月儿又怀了孕,他想多给她买些阿胶。他听说,北边的阿胶要比南边好许多。
  第二天早饭后,钱满江把自己收拾利索,又去雾溪茶坊买了一罐彩釉细瓷瓶装的雾溪峰尖。这一罐茶只有半斤,花了二百五十两银子。他也是农家子弟,半斤茶就花去了他一年多的俸禄,心疼得直皱眉。但潘驸马爱好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东西孬可拿不出手。
  来到荣恩伯府,正好潘驸马在府里。钱满江被下人领着去了潘驸马的内书房走去,一路上亭台楼阁,雕红刻绿,流水潺潺,佳木葱笼,梅花的清香随处可闻。这里既奢侈华丽,又雅致精巧,比宁王府更加好上许多。
  月儿就是在这种富贵环境中长大的!
  也是,她的姥姥是当今太后,舅舅是当今圣上,母亲是长公主,父亲是荣恩伯兼当朝最受推崇的大名士,祖父是从一品的次辅,潘家是五大百年世家之一……
  钱满江想起自家当初的那个小破院子,月儿穿着他娘的带补丁的破衣裙,戴着一根木簪子,竟然在那里生活了近十年。
  真是委屈她了。
  他眨了眨有些发热的眼睛,想着月儿好在是忆不起往事了。不然,巨大的落差和迥异的环境她是活不下来的。
  来到潘驸马的书房,一进门就闻到一股清雅的檀香味,屋里的摆设更是镶金嵌玉,富丽堂皇。钱满江目不斜视,把手中的茶叶罐交给房中的小厮,就跪下给潘驸马磕头道,“晚辈钱满江拜见潘先生,祝您身体康健,福寿绵长!”
  钱满江的大礼让潘驸马有些发愣,话也让他有些纳闷。第一次他给自己磕头倒说得过去,毕竟自己那时救过他。可这次的礼就有些大了,不管怎么说他都是朝庭的五品官员。况且,这话说的,好像在给自己拜寿一样。
  这或许就是小户人家的孩子,不太懂得该如何把握分寸。不礼貌不好,但过度谦卑也不好。这个当爹的可比他闺女差多了。那个小丫头,精灵古怪,不卑不亢……
  不过,礼多人不怪,潘驸马虽然觉得钱满江的举止有些奇怪,还是不好怪罪他的过分礼貌。
  潘驸马笑道,“钱将军太客气了,快快请起,坐。”
  钱满江起身坐定,告诉潘驸马,自己又要去边关打仗,几日后就出发。
  潘驸马说了句套话,“希望钱将军能建功立业,平安凯旋。”又补了一句,“你的父母妻女都在盼着你,多多保重。”
  钱满江表情郑重地承诺道,“晚辈谨记先生的教诲。”
  潘驸马点点头,又说了自己或许明年春末夏初就会去他家一趟,“我甚喜你家门前的那片草地。听绣儿说,每年的五到七月,不仅是你家门前那片草地最多姿多彩的时候,也是金莲开的最艳的时候。我想去看看。”
  钱满江马上表示欢迎。心里却想着,他若去了,会不会发现月儿是他“死去”的女儿?这事还得跟王爷禀报,看看有没有什么应对措施。
  潘驸马还礼貌地留他吃晌饭,钱满江拒绝道,“晚辈还要去给家人买些礼物,下晌就会回军营。再没有时间进京了。”
  ……
  再说花溪村的钱家人,看到钱满江的信,钱三贵唉声叹气,吴氏和程月都哭了起来。特别是程月,哭得泣不成声。
  “江哥哥食言了,他又食言了。”程月哭着反复说道,“他说过要来接我的,可现在连面都没露,就又走了……”
  钱三贵也叹道,“听说大元国比大金国的人还彪悍,这次更危险啊。”
  钱亦绣宽慰道,“爹爹现在在宁王爷的中军营当差。呆在大元帅的左右,是不会有大危险的。你们放心。”
  钱老头和钱老太听说了,也过来了。钱老头先还担心得不得了,来了听说钱满江在宁王的中军营当差,又升了正五官品。便哈哈笑起来,说道,“真是妇人之见。哭什么哭?满江现在又升了官,还能在王爷身边做事,那得是多大的荣耀!这是好事。”
  秦小川机灵,也说道,“老太爷、老太太、老爷、太太、大奶奶,你们放心,钱将军不会有危险的。军营里,最安全的地方就是中军营。中军营都是在后方指挥作战,不会上战场。听说,有些在中军营当差的人,战争都结束了,还没见过敌人长啥样。”
  这些人听秦小川这么一说,倒是放下心来,除了程月还在期期艾艾地抹眼泪。
  钱三贵让蔡老头领秦小川下去休息,他们先准备一些东西,明天让他给儿子带回去。
  钱三贵把儿子的几个包袱打开,按照信里的嘱咐,把礼物分了。
  自己一家人,钱老头、钱老太,每人都有份,而大房、二房、四房、钱香家、钱亮家、谢虎子家,每家送了礼。
  特别是给钱老太的一对金镶玉镯子、吴氏的一对翡翠镯子、程月的一套赤金镶红宝石头面、钱亦绣的一个挂玉赤金璎珞圈,钱亦锦的一个玉麒麟挂件、两个玉雕笔筒,绝对价值不斐。连钱亦绣和钱三贵都有些吃惊,这些东西,价值不会在千两银子以下,钱满江哪里来的那么多钱?
  钱老头和钱三贵的礼物就有些普通了。其实,钱满江留了个心眼,宁王妃也给钱三贵送了好礼,但他怕爷爷的不高兴,没给他们带回去。
  吴氏直摇头,“满江也是,都要打仗去了,干嘛不留些钱防身呢?这些东西,得花多少钱哪。”
  PS:不好意思,上传晚了。感谢亲的打赏和月票,感谢~~另外,因为有了新的思路,清泉对“第二百三十章临危受命”进行了一些改动,就是张仲昆把脉时说出程月怀的是双胎,还有就是梁大叔不是跟宁王一起去边关,他因故要留在京城半年,之后再去。给亲带来的不便,请原凉。(。)

  ☆、第二百三十三章 借钱

  梁锦昭的信和礼物秦小川是直接交给钱亦绣的。
  礼物是些御膳房做的点心和糖果,十朵宫花,还有几条墨和一个笔洗。虽然没明说礼物的分配,但前两样礼物明显是给钱亦绣的,后两样礼物是给钱亦锦的。
  她又拿着梁大叔的信仔细看起来。读完信后,钱亦绣腹诽不已。那熊孩子,就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给自己送零食送宫花,肯定是把自己看成了不谙世事的十岁小女娃。哪怕把自己看成年纪不大的少女,也不会送这两东西。就算这个朝代比较开明,也不会大张旗鼓送女子头花。这不是没事找事,令人遐想吗?
  而这封信写的,又把自己看成了大人,是让她同他分享他的成功与喜悦。
  梁大叔告诉她,非常高兴自己和她爹钱将军成了好朋友(其实某人更想写好兄弟的,但因为不想当大叔,勉为其难地写成朋友)。又说了宁王如何对自己的宏图规划感兴趣,奏请圣上,破格封他为游击将军,给他五千将士和五百匹战马,让他组建他所说的专门用火器的军队。同时让兵部和工部立即调集工匠,大规模制造三眼火铳和火炮。他还给自己的军队起了个非常威风的名字,叫霹雳营……
  钱亦绣没想到,这个时代的神机营或者火器营的前身由梁大叔创建。她好像记得,明军就是用火器打败了蒙古人的骑兵。若是霹雳营建好了,可以说有划时代的意义。
  梁大叔或许真的会因此而封侯拜将。还有那个焦发,他算不算是火器之父?
  钱亦绣也替梁大叔高兴。
  晚饭后,钱亦绣听说秦小川休息好了,就去了前院客房,让秦小川把霹雳营讲得更具体些。
  秦小川说,别看梁世子一下子升了游击将军,威风得紧。其实,他的头上随时都悬了一把剑。
  因为,皇上和朝臣都不看好他及他的建议。觉得他一个乳臭未干的十七岁小子,哪怕是悲空大师的亲传弟子,也不足以担当此大任。另一个是不看好火器,觉得它笨重又不实用,比弩和弓差得太远。此时正是用人之际,给他这么兵马,完全是浪费。
  但是,宁王力排众议,梁锦昭又立下了军令状,说若是霹雳营打不败敌军,他就奉上项上人头。
  秦小川又八卦道,“听说,梁将军的娘亲也不愿意他冒险,闹腾着上了几次吊呢。”
  不成功,便成仁,梁大叔这次真的玩大了。
  明天秦小川便要走,他不进京,而是会北上直接去边关。那么还是先准备小爹爹的东西,给梁大叔的信和礼物等到腊月初崔掌柜进京的时候一起让他带去。
  吴氏领人给钱满江做的几双棉鞋和几付棉手套,程月亲手做的几套亵衣亵/裤和一块象征爱情的鸳鸯戏水手帕,这些都带着。其它的棉衣棉裤就算了,东西太多带不走。
  钱亦绣前几天做的鹿肉干和野猪肉干派上了大用场。这些肉不需要煮,好吃又经饿,还不怕坏。
  肉干基本上都带去了,只给梁大叔每样留了两斤。
  还带了两斤钱满江爱喝的茶叶,五斤藕粉。另外,由钱亦锦执笔,众人口述,写了洋洋洒洒十几页寄托了全家人思念之情的书信。
  把秦小川送走后,一家人又伤心起来。
  第二天村里出了一件大事,让伤心的钱家人分了一些心,当然程月除外。
  下晌,从县衙回来的汪里正把每家的代表都召集到村北头开了会。钱三贵身子不好,就由蔡老头代替他去了。
  蔡老头回来说,朝庭又要征兵了。这次钱家三房没有征兵名额,但大房、二房都摊上一个。这两家的男丁肯定不会去,交二十两银子就是了。
  晚上,钱亮的爹和娘就来了,他们家也摊上了一个名额,想借五两银子。钱亮是二爷爷的孙子,跟钱家三房走得也比较近。虽然跟着他们挣了点钱,但并不像钱家大房、二房挣得那样多。
  钱亮爹说,“若是再早些我家的银子也筹得够,但前些日子家里才买了几亩地,这银子就短了些。现在许多家都在卖田卖地的筹银子,地肯定贱,就不想卖田地。想着来管三贵侄子借几两银子,几个月后就还上。”
  钱三贵二话没说,笑着让吴氏拿了五两银子给他。
  第二天上午,花大娘子也来了,她家也摊上一个名额。
  她的眼圈红着,精神有些萎靡,好像一夜之间就瘦了不少。她说,“钱老爷,钱太太,能不能把我家强子的工钱提前支给我们,支十年的。你们也知道,我家花癫子不顶用,他若是上了前线,还没等他去杀敌,先就会被吓死。我家强子才十五岁,家里才开始给他说亲。好些小娘子都看上了他,说他壮实,肯吃苦,又在钱老爷家当长工,工钱多。我实在不忍用让他去送死……”
  正说着,花强来了,他现在已经是一个身高七尺多的汉子了。
  他给钱三贵和吴氏行了礼,说道,“老爷,太太,别听我娘的,不需要提前支我的工钱,我会去当兵。”又不好意思地说,“我走后,能不能请老爷让我的弟弟花壮顶我的缺。老爷放心,我家壮子虽然才十三岁,但他能吃苦,又肯干……”
  花大娘子听了儿子的话,哭了起来,喊道,“强子,你要听娘的话。”
  花强劝他娘道,“娘,听儿子的,没错。家里爹不顶用,娘的岁数慢慢又大了,弟弟还要娶媳妇盖房子,借那么多银子,什么时候才能还上啊……”
  母子两个开始争执起来,花大娘子不让花强去,花强一定要去。最后,花强争赢了,花大娘子哭着同意儿子去前线。
  钱三贵道,“强子,听你娘的,就提前支你的工钱吧。我们不催你还钱,什么时候还都成。”
  花强给钱三贵躬了躬身,固执地说,“谢谢老爷,我知道老爷心善,但还是不想借那么多钱。若是我不去当兵,我十五岁,我弟弟十三弟,过两年就都要娶媳妇,还要盖房子。又有这么大一笔债,家里的负担太重。我不想我娘太辛苦……再说,也不是每一个上战场的人都活不了命呀。就像钱叔叔,他不仅活下来了,还当了将军。”
  钱三贵听他这么说,便点头让他弟弟花壮顶他的缺来家里当长工。又说他走之前再来家里一趟,他给钱满江写封信,让他看顾一下花强。
  钱三贵从心里喜欢花强,忠厚,自立,孝顺,顾家,又有成算。
  花大娘子和花强听了都十分高兴,千恩万谢后,才走了。
  几天后,钱老头、钱老太、钱大贵、汪氏,还有多多和进娃都来了归园玩。
  钱老头一来就开始大骂钱二贵和唐氏。
  原来,钱满朵的婆家也摊上了一个名额,就让她男人李栓子去了。
  钱满朵就回来哭诉,找唐氏“借”二十两银子,不让李栓子去当兵送死。
  唐氏身无分文,又找钱满河要。
  钱满河不想给,骂道,“李家有三个儿子,其他两个儿子又有三个儿子。为什么就让只有一个独子的姐夫去呢?李家人打的好算盘,是让咱家帮他家出银子,他家的男人可以不用去当兵。”
  唐氏和钱满朵又哭又闹,钱二贵也骂钱满河只认钱不认人,怎么能眼睁睁看着姐夫去送死呢?
  无法,钱满河只得让小王氏拿了二十两银子出来。说道,“二姐,我摊上了你这么个姐姐也是无法了。今天我把丑话说到前面,今年点心斋亏了,藕塘和田里一年的产出也就这么些钱。这次我家也摊了一个丁,已经把今天挣的钱都交了。这二十两银子,拿的是家里往年的余款。如今家里已经没有余钱了,你们也不要无事就来家蹭吃蹭吃拿东拿西了。”
  钱满朵满口答应,高高兴兴地拿着银子回去了。
  晚上,绿柳村的几个无赖不知怎么就知道李栓子手上有一笔“巨款”,他们让李栓子的二哥李柱子把李栓子哄出来,几人连手,把那二十两银子全部赢了过去。
  钱满朵哭闹不已,不肯把银子拿出来。
  那几个无赖也蛮横,赖在李家不肯走,说要把她儿子李阿财拉出去卖了。
  钱满朵的婆婆李婆子说道,“你娘家可是大东家,还有那么多的田地和藕塘。再让他们多出二十两银子就是了。”
  钱满朵哭道,“我娘家的点心斋亏了不少钱,听说今年连红都分不到。他们已经给了我二十两银子,我弟弟也被抽了丁,也交了二十两银子。如今,他们哪里还有多的钱给我?”
  李婆子又出主意道,“你娘家的三叔可是有大钱,都说他家的银子多得就像洪河里的水,花都花不完,你就去他家借。我还不信了,嫡嫡亲的三叔,还能眼睁睁看到亲侄女婿上战场去送死。那样,乡亲们还得不戳他的脊梁骨?”
  于是钱满朵又回来找娘家商量,她还真想让钱二贵帮着去归园找钱三贵借钱。
  钱二贵先是不愿意,骂道,“你们平时不知道跟人家搞好关系,特别是你娘,嘴嗅得就像茅坑里的石头。如今把人都得罪死了,我可没脸去借银子。我知道,你们说借,其实就是要。”
  唐氏和钱满朵又是一阵哭求,钱二贵就有些动摇了。钱满河坚决不许钱二贵去,说三叔身子不好,到时候话说的不好听,又把他气着。如今三叔可不比往日,儿子是正五品的大官。把他气病了,是要坐牢的……
  在他们吵架的时候,得娃已经悄悄出门去找钱老头了。钱老头来了,才把钱满朵撵走了,又把钱二贵和唐氏骂了一顿,连钱满河都一起骂上了。说钱满朵就是填不满的窟窿,以后连一文钱都不许给她。
  钱老头叹道,“哎,娶妻当娶贤,当时老二咋就把唐氏那个搅家精给娶回来了呢?把女儿也没教好,小小年纪就被李栓子给骗着嫁去了李家。附近的几个村子都知道,那李家一家子都是好吃懒做的玩意儿,有一个吃两个……”
  钱大贵也说道,“如今二弟越老越糊涂了,就由着那母女两个闹腾。朵娘的婆家更不要脸,还把主意打到三弟家来了。”
  钱老太说道,“老二也真是,我们都知道他家里还有一百多两的银子。他们舍不得再拿出来就算了,还好意思来找老三要。他婆娘说啥他就听啥,那耳朵比肉皮儿还软。没用的东西。”说完,还气得跺了跺拐棍。
  钱三贵嗤笑道,“那李家把我当成了冤大头,二哥也……”他没好意思把后面的话出来了。
  汪氏笑道,“我家里已经交了二十两银子给我大哥,满川不用去当兵了。这还要感谢三叔,若不是你带着当家的和满川做生意,买藕塘,家里哪找这些钱?我家满川也只得去边关受苦……”又打开一个随身带来的包袱,抿嘴笑道,“都说饮水要思源,谢谢三叔了。我专门让满川媳妇给三叔做了件厚棉袍,用的是蓬蓬松的新棉花,还做了一双千层底儿的棉鞋。知道你们不缺这些东西,但这也是我们的一番心意。”
  棉袍和棉鞋都是绸面的,做工也精细,上面还绣了福字。
  吴氏笑着接过来,说道,“谢谢大嫂,你们有心了。”
  钱老头也满意地直点头。说道,“家和万事兴,老大媳妇万不可再做糊涂事了。”
  汪氏的脸红了,笑道,“爹,你咋还揪着旧事不放呢。我早知道错了,再不会了。”
  钱三贵也高兴,留他们在归园吃了晚饭。
  几天后,听钱老头来说,当兵的名单都报上去了。李栓子无钱,只得去当兵,李家因此还把钱家人恨上了,到处说钱家不认亲戚只认钱,钱满朵也去二房哭闹了几次。
  还说了范二黑子也要去当兵。
  吴氏骂道,“那个缺德玩意儿,但愿他死在外面别回来。”
  ps:谢谢亲的打赏和月票,感谢!(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四章 老外

  腊月初二,黄铁和钱晓雨成亲。他们两人都是跟钱家三房患难过来的,跟主子们的感情自然要好上许多。
  头一天,钱三贵就赏了他们五十两银子,主子们每人都送了贺礼。两人加上已经从县城赶回来的钱华夫妇,都感激地来给主子们磕了头。
  婚礼办的非常热闹。因黄铁现在总管着归园荷塘月色的产出,又是钱三贵的绝对心腹,钱晓雨的父亲钱华又是锦绣行大掌柜,不仅家里的下人、长工、附近关系好的村民来吃喜宴,连县城许多有脸面的人家都来了,包括崔掌柜一家和钱满蝶夫妇及小张神医。除了钱三贵,主子们也都非常给面子地去吃了席。
  成亲后的钱晓雨还是会在望江楼当差,升为了管事妈妈,人称黄铁家的或是黄嫂子。接替她位置的是一个叫晨雨的丫头,两个月前新买的,清秀机灵,刚满十二岁,一来就跟着钱晓雨在望江楼做事。
  腊月十五上午,阳光灿烂。此时的阳光虽然没有多少温度,但明媚的笑脸照得人很是舒服。
  巳时,钱亦绣放学出了临荷苑。一进月亮门,便能隐隐看见梳了妇人头的黄嫂子正扶着程月在望江楼前翘首以盼。小娘亲是在等自己放学后陪她去和熙园散步,一旁的晨雨手里还拿着一个披风。
  程月的肚子已经非常大了。她一只手摸着肚子,一只手扶着腰。突然,她低头看着肚子,欣喜地对黄嫂子说,“动了,孩子又动了。”
  喜悦的表情让她圆润的脸庞更加生动和妍丽了几分。因为钱满江去了边关,程月着实难过了几天。后来在家人的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