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妙手千金-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竟然有序的隔离区,的确可以有效的杜绝传染。
施太医开口道:“所有的隔离区都如此吗?”
宋良成道:“竹山县的防疫条例已经实施了一年,颇有经验,一经发现染病之人,便比照着竹山县建起了隔离区,所以,只要是岳州境内的隔离区,都一样。”
蒋宣道:“外面守着的可是驻守在岳州的水军?倒是未想到。”
宋良成自然知道他话里的意思,自来军方跟地方便是井水不犯河水,就如同朝为官的文武一般,即便天天都见面,却能老死不相往来。
便是朝廷下了旨意,让军方协助地方做些清缴之事,也是面和心不和,不想如今岳州倒是个例外,朝廷还没下旨呢,水军大营倒先主动帮上忙了。
☆、第198章 治病良方
宋良成道:“本来水军隶属兵部若无诏令不会参与地方事务; 好在齐王殿下正在岳州,跟卫将军商议之后借了些兵卒过来帮忙,这才迅速建起了隔离区。(搜索小说每天得最快最好的更新网)”
蒋宣看了看四周; 这些兵卒打仗是一把好手; 干起这些搭帐篷消毒做卫生的事也一样利落; 不禁道:“早听闻卫将军带兵有方; 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真是放到哪儿都能独当一面。”
宋良成却笑道:“卫将军的确带兵有方,不过这些水寨的兵卒之所以如此熟练; 却是因水寨实行的卫生条例亦是出自小叶大夫之手; 这些兵卒平日在水寨已经习惯了。”
蒋宣愣了愣; 继而暗暗点头; 难怪这些兵卒如此的训练有素呢,隔离区是照着竹山县的防疫条例做的; 而竹山县的防疫条例跟水寨的卫生条例皆出自叶棠梨一人之手; 便有些许差别也是大同小异,这也为何岳州瘟疫发的急却能最短时间内有效控制,因为岳州有个叶棠梨,这位不仅医术高明,才能同样卓绝,如此奇女子; 怪不得齐王殿下绞尽脑汁都要娶到手呢。
本来蒋宣启程之前便已做好了心理准备; 他甚至觉得如此突发的瘟疫; 岳州城说不定已经成了一座半死之城; 这一路都在想如何延缓瘟疫传播蔓延,却怎么也未想到,岳州城是这样的境况,除了发现瘟疫初的几日死的人多,后面每日新增的疫病患者不超过十个,若非亲眼所见,蒋宣绝不会相信这个数字是真实的,当真是一大惊喜,提了一路的心也放了下来,对于找到治疗此次瘟疫的良方,在船上看见棠梨那一刻起,蒋宣就从未担心过。
蒋宣是亲自见识过棠梨医术的,这样的医术已经无法用高明形容,蒋宣觉得这世上若是叶棠梨都无法医治的病,便是大罗真仙下凡只怕也无济于事。
至于这些太医,蒋宣微微皱眉,都说大梁医道没落,远不如前朝,归根结底是这些人自己的问题,不知精进医术,一味想往上爬,巴结讨好,势力非常,且心胸狭隘,嫉贤妒能,以至于本应该名医聚集的太医院,成了庸医的天堂,就看这些人的嘴脸,在京里的时候对贾安低头哈腰阿谀奉承,每日里跟在贾安屁股后面,跟一只只哈巴狗一般,可刚才却对叶棠梨讥讽刁难,进了隔离区一个个捂着口鼻,生怕被传上瘟疫,若非有圣旨,估计跑的比谁都快,如此算什么医者。
想着已经到了帐篷跟前儿,宋良成道:“这个帐篷里的十七个病患,是昨儿从下面的州府移过来的,病发的急且重,故此放到了一起,诸位大人是京城太医院的上医,医术高明且经验丰富,想来瞧过病患之后,必有应对的良方。”说着一挥手守门的兵卒撩起帐帘:“诸位大人请进。”
那帐帘一撩起来,那几位太医下意识往后退了数步,捂在口鼻上的帕子更用力了些:“那个,宋大人,既是染了瘟疫的危重病人,怎可跟其他人放在一处,一旦蔓延传染,可不知要死多少人了。”
宋良成唇角微微挑起一个讽刺的笑意:“诸位大人莫不是忘了,此处正是瘟疫隔离区。”
其中一个太医道:“就算如此,也不能把什么病人都往这儿放吧。”
宋良成:“那依着这位大人,这些危重病患该如何处理。”
那个太医含糊的道:“岳州也不是未发过瘟疫,别处州府也有例子,如今宋大人只需循例料理即可。”
宋良成点点头:“大人这话,下官听明白了,若照着以往的旧例,这些染了瘟疫的危重病人,拉去城外任其自生自灭,等没气了,就挖个大坑,把人丢进去埋了,大人可是这个意思?”
那太医:“宋大人这是什么话,我何时说过让这些病患自生自灭了。”
宋良成:“拉到城外,一无医二无药,更无食物清水,莫说他们是病人,便是好人,也只有等死一途了。”
那太医脸色难看之极:“你……那些是疫病患者,不如此,难道任由疫病蔓延,身为朝廷命官当以大局为重,岂可妇人之仁。”
那太医话音刚落,就听棠梨的声音从后面响起:“敢为这位大,人,您是朝廷的官员还是一位医者。”
那太医一愣自然道:“自然是大夫。”这些太医虽供职太医院,有官位品级,也异常势力,但还知道脸面,若说自己是朝廷命官,等于否决了医者身份,这是忘了本,即便心中把官位看的比医者身份高的多,却依然不肯承认。
棠梨忍不住笑了:“原来大人是大夫,刚才大人一口一个朝廷命官当以大局为重,晚辈差点儿以为大人不是医道中人了,毕竟医者父母心,救死扶伤可是本份,这病患的病再重再危,只要有一口气在,那就是活人,身为医者,自要全力救治,怎可任其自生自灭,晚辈涉足医道时日尚浅,不及前辈见识广博,若有说错之处还望前辈指点,晚辈定立即改正并引以为戒。”
那太医一张脸涨成了猪肝色,指着棠梨半晌未说出一个字来,他是无话可说,棠梨一句医者父母心,堵住了他所有的辩驳之词。
施老头上前一步道:“刚一下船便不见小叶大夫,老朽还纳闷呢,以往老朽只知小叶大夫医术高明,今日方知,小叶大夫还有如许才能,这防疫条例当真让老朽佩服不已。”
棠梨知道这老头是为刚那个太医解围,这老头还真是个烂好人,明明在太医院备受排挤才会被派来岳州 ,却仍出口帮这些同僚。
施老头跟别的混账庸医不同,医术医德医风都是当之无愧的医道前辈,他开口了,棠梨便不好再为难那人了,拱手道:“前辈谬赞了,制订防疫条例的目的便是为了防止瘟疫,如今岳州却爆发了疫病,可见这防疫条例还是有疏漏之处。”
施太医:“小叶大夫何必妄自菲薄,你这份防疫条例,我看过多次,每一次看都赞叹不已,老朽今年六十有三,虚长你四十多岁,自幼涉足医道,至今数十年之久,也算有些名声,可老朽敢说,便再给老朽四十年,老朽也制订不出这样的防疫条例,按理说,如此严谨的防疫条例下,不可能爆发瘟疫,更何况竹山县实行此条例已有一年,百姓们都已养成了防疫的习惯,更加不可能,却偏偏瘟疫是在竹山县发现的,此事实在蹊跷。”
棠梨暗道,这老头儿倒中肯,他后头那些所谓的太医,一个个心里跟明镜似的,却绝不会说出来,毕竟自己的便宜爹是竹山县知县的事,并不是什么秘密 ,这些人恨不能把这事儿扣在便宜爹身上,最好削官罢职,他们才解恨呢就,又怎会替便宜爹说话。
真是那句话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一比施老头的人品在太医院当真是一骑绝尘啊,想到此,棠梨躬身一礼:“多谢前辈。”
后面的几位哼了一声:“宋大人,小叶大夫可是神医,二皇子的病都是她治的,医术上比我等强远了,只要小叶出手,莫说十几个危重病人,便是一百个也不在话下,小叶大夫你可千万别推辞,我等正好趁此机会跟小叶大夫讨教学习一二。”
棠梨瞥了他一眼,这人着实讨厌,年纪一大把了,说的话却格外尖酸刻薄,明明是他自己不想医治疫病患者,怕被传染,推给棠梨嘴头上却还要讨便宜。
棠梨目光一闪:“这位前辈贵姓?”
那太医愣了愣,不好不说便道:“老夫姓贾,你问这个做什么?”
棠梨点点头:“不做什么,倒是想起来太医院的院判也姓贾,莫不是跟前辈沾亲吧。”
那贾太医正是贾安的远房堂叔,贾家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贾安当了太医院院判,自己家的亲戚,什么七大姑八大姨,只要能安置的都安置了差事,这个贾太医以前跟贾安一样,是个跑江湖的卖假药的野郎中,会不会治病不知道,一张嘴倒是能说,又善于溜须拍马,哄得贾安高兴,把他弄进了太医院,这次岳州之行,可不是他想来,是贾安派他过来盯着些,看看有没有发财的机会,若有便趁机捞上一笔,虽说京里有连升堂进项颇丰,可那是跟史家合伙的买卖,贾安占的股又少,近日里史家那边儿瞧着不大稳妥,贾安的姐姐嘱咐他从连升堂撤出来,免得一旦不好被牵连进去。
若是少了连升堂的进项,光凭太医院这点儿俸禄,喝凉水都不够啊,贾安正琢磨怎么寻个新的财路,就赶上岳州闹瘟疫。
他知道,这越闹灾越有油水可捞,闹了灾,朝廷的赈济,尤其瘟疫,粮食银子药材,哪一样都少不了,别的不归他管,这药材正是他经管的范围,雁过拔毛,这里头的油水有多大,不用想都能知道,所以这岳州的瘟疫闹得越大,药材用的越多,他就能捞的更多。
他派了自己人过来也是为了去岳州搅混水的,水越混好处越多。
这贾堂叔带着任务来的,本来想着岳州瘟疫闹得厉害,死了不知多少人呢,毕竟以往的经验下面州府往上的奏折大都是瞒报,毕竟若事态严重,头上的乌纱帽就保不住了,所以这闹灾既是好事也是坏事,是有油水可捞,也得看怎么捞。
谁知这岳州竟是跟以往别的州府都不同,明明报上去的一发现短短几日便死了数千人,可到这儿一看,还是数千人,即便没有对症的药方,却依然有效的控制住了疫病蔓延。
死了几千人的瘟疫在历史上都可以忽略不计了,又哪里算的上严重,闹的不重,油水便少,贾棠叔这趟冒险而来算是落了空,想到回京之后贾安哪儿不好交代,心情极差,一不小心便露了底儿,让棠梨当众揭破他跟贾安的关系,再想说什么做什么,就得好好掂量掂量了。
宋良成见那贾太医吃了瘪,暗暗好笑,心道,这丫头是心善可心善不代表没心眼儿,且正好相反,这丫头心眼多的跟藕眼儿似的,不用是不用,一旦用上了,贾太医这样的绝对讨不得半点好处去,而且虽是个小丫头,可人家行的正做的端 ,年纪虽小,胸襟却广,一行一动一言一行都有大医风范,岂是这些太医院的庸医可比。
想到此,看向棠梨:“刚不见你,还当你家去了。”
棠梨:“危重病人都送到了此处,我家去做甚,刚我取药去了。”
宋良成眼睛一亮:“怎么,莫不是小叶大夫已经有了治病良方?”
棠梨倒也不隐瞒,点点头,宋良成大喜:“当真,药在何处?”目光落在棠梨手里黑黢黢的陶罐子上。
那陶罐子显是刚从泥梨挖出来的,上面还有些许湿泥,宋良成左看右看都没看出有什么不一样来,就是农家最寻常的用来腌咸菜的陶罐子。
不禁道:“这陶罐子里就是你说的治病良方?怎么瞧着像是咸菜罐子呢。”
棠梨笑了:“宋大人说的是,这的确是咸菜罐子,前些年在安州的时候腌了两缸青芥菜,后来爹调任岳州,便让人移了过来,分成小陶罐埋在了叶府的花园子里,因是我亲手所埋,怕别人找不到,这才去了一趟。”
宋良成愣了愣,心道,这丫头是怎么了,这时候了正说着治病良方,她怎么倒跟自己认真的讨论起腌咸菜了。
正纳闷呢,那个贾太医哼了一声道:“叶神医不亏是神医,这治病的手法都如此与众不同,你刚说已寻到治病良方,莫非就是你手里这罐子咸菜 ?这可真是翻遍医书也没见过这样治病的,叶神医当真是奇思妙想啊。”
他这话听着像是奉承,可句句透着讽刺挖苦,棠梨却道:“从古至今医道一门广博浩瀚,我辈便再勤奋研习也是学海无涯,医书上的奇方千千万,哪个方子不是医道前辈先贤的奇思妙想而来。”
贾太医:“叶神医年纪不大,志向却不小,都敢跟医道先贤比肩了。”
棠梨:“比肩不敢当,若棠梨的奇思妙想能解百姓瘟疫之苦 ,方不亏医者本心。”说着提了提手里的陶罐子:“只是这药终究欠些火候,到底能不能治病,棠梨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但事急从权,如今这些危重病人,若再不值,怕保不住命了,也只能先试试。”
那贾太医不禁道:“闹半天你没把握啊,我还真当你找到什么治病的良方了呢。”
棠梨:“虽无十足的把握,但我肯定这陶罐子里是目前治疗瘟疫最有效的。”
旁的太医也纷纷道:“这丫头还真是敢说大话,就凭一罐子腌芥菜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施太医却道:“叶大夫手中之物莫不是腌芥卤。”
棠梨点头:“前辈知道?”
施太医:“古医书上曾有记载,古时有一寺,寺中有一治百病之灵药,是僧人用大缸放青芥菜,日晒夜露,使的芥菜霉变,生出三四寸长的青色霉毛,再将缸密封埋入地下,数年之后取出,霉毛已然化为水,名曰腌芥卤,取出入药可治百病,只是古书上记载,却未见人用过此方。”
棠梨道:“老前辈当真见识广博。”这段记载棠梨也看过,也未用过此方,皆因前世早已经有提纯的青霉素,谁又会用这样的土法子来治消炎药。
但棠梨当初看到这段记载的时候,仍然对老祖宗的智慧赞叹不已,青霉素在现代的确算不得什么稀罕东西,可在古代绝对是一向伟大的发明,比西方早了好几百年,只是并未沿用下来罢了。
我国很多宝贵的知识都是如此,不等普及灿烂便湮灭在了历史长河中,青霉素只是其中的沧海一粟罢了,想起来都心疼。
这也是棠梨快下船的时候才想起来的,当初在安州鼓捣这些的时候,便宜娘真当她是腌咸菜呢,毕竟她平日也喜欢做些吃食,例如槐花饼,榆钱糕什么的,所以腌两缸咸菜,爹娘也没觉得奇怪 ,不过后来她要一并搬去岳州的时候,便宜娘倒是有些意见,说两缸咸菜罢了,丢了也就是了,还大老远的运到岳州去做什么 。
可棠梨执意要搬,便宜娘也没辙,唠叨几句作罢。
现在想来,得亏运过来了,不然这次还真不好办,棠梨很清楚猩红热这种病,虽是孩童易发,但传染性极强,一旦治疗不利,致死率也高,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消炎,在现代一针青霉素下去就行了,可这里是古代,哪来的青霉素,好在她前些年在安州闲的无事鼓捣了两缸腌芥卤,如今正好派上用场。
本来宋良成等人也觉荒唐,毕竟咸菜能治瘟疫,听起来都不可信,但施老太医说了这么一番话,等于替棠梨背书了,原来这腌咸菜真是治病的灵药,古书上既然有记载,自然假不了。
宋良成忙道:“那这咸菜,不,这药怎么个用法?”
棠梨:“这个也简单,每日取十勺温汤炖热饮之即可。”
宋良成:“快 ,速速照着叶大夫所言之法用药。”
☆、第199章 被调戏了
虽有施老头背书; 宋良成仍有些半信半疑,毕竟这咸菜治病闻所未闻,更何况是瘟疫; 那些还都是危重的病人,说白了,这些病人之所以都移到一处,就是为了好控制,一旦找不到治疗的良方; 殒命之后也好尽快处理 ; 以免传播蔓延,毕竟这是瘟疫,不是寻常病症。
因此,他并未回府,而是留在了隔离区内等候消息; 再有,棠梨也没走; 她正给那些病患施针,以行药力。
棠梨如今的身份,可不是个小大夫这么简单了,她是国公府嫡女,未过门的齐王妃; 她要是在这儿有个闪失; 便是她自愿留在此处; 自己也脱不开干系。
棠梨这一留下; 那些太医哪有脸回官驿,自然也得留下,虽心里一百个不愿意,也无法,毕竟不止棠梨在,宋两成这个岳州的按察使也在,另外叶之鸿,蒋宣也都没走,人家可是领了皇命的钦差,都留在了隔离区,他们这些太医本就是来治病的,真要是撤了,回头被参上一本莫说官位,脑袋只怕都保不住。
走不了只能硬着头皮上前诊病,虽敷衍居多,到底也算尽了些力。
至晚间,掌灯时分,棠梨方腾出身子来,在宋良成给她准备的帐篷里坐了下来,梅婆婆把温着的茶水递了过来,见棠梨喝尽了一盏,方道:“这边倒也齐全,旁边不远就是灶房,姑娘想吃什么,我去给你做来。”
棠梨摇摇头:“婆婆这里是隔离区又不是家里,随便吃些便好,对了,从京里不是带了一盒子点心还没吃完吗,我就吃那个就好。”
梅婆婆:“点心哪能当饭啊,姑娘这一路舟车劳顿,如今这脸都瘦一圈了,俗话说医不治己,姑娘您医术再高,也得先保重自己的身子,真要是病了可怎么好。”
棠梨:“哪有这么娇气,婆婆不用担心,我自己的身子自己最清楚了,便再熬上个十天半月的也不叫个事儿。”说着笑道:“况且,瘦了好啊,瘦了才好看,哪个姑娘家不盼着自己瘦些,真要是胖了才该犯愁呢。”
梅婆婆道:“姑娘总是有理,老婆子可说不过姑娘,不过就算要好看,也得顾着身子骨,依着我,姑娘这骨架再胖上十斤才更好看。”
十斤?棠梨低头看了看自己不禁道:“十斤肉好大一坨呢,真长出来,可就成胖墩了。”
梅婆婆撑不住笑了起来:“姑娘便再长三十斤肉,也成不了胖墩。”
棠梨忙道:“婆婆可比吓唬我,三十斤,我的天。”
主仆俩说笑了两句,棠梨便觉困乏上来,有些撑不住。
梅婆婆已经收拾好床褥:“姑娘睡会儿吧。”
棠梨点点头:“若外头有变故婆婆唤醒我即可。”说着脱了鞋,倒在简易床上便睡了过去。
梅婆婆轻手轻脚的拉上薄被,虽说是春天,这边儿不比城里,风硬的紧,加之这帐篷搭的再结实也不比屋子。
打点好了,梅婆婆便让谢府跟过来的婆子守着,自己灶房看看给姑娘炖些汤,刚一出帐篷迎头便撞了上齐王,梅婆婆忙行礼。
齐王摆摆手便往帐篷里走,梅婆婆忙道:“殿下且慢,姑娘这一路上舟车劳顿,刚又给病患行针,累的紧了,这会儿睡了。”
齐王点点头:“知道了。”脚下却未停,直接进了帐篷。
梅婆婆有心拦阻,却想起齐王如今是姑娘的未婚夫婿,虽说未婚夫妻成婚前见面不大妥当,但姑娘跟齐王殿下跟别人的情况不一样,两人自来就相熟,便没这层关系的时候,姑娘给齐王殿下治病行针,也是常单独在一处,姑娘本就不同其他世俗女子,在意这些名声什么的,更何况如今,身世揭破,两人是天定的姻缘,又情投意合。
虽说姑娘从未表现出对齐王有意,但自己伺候在姑娘跟前儿这么久了,如何看不出姑娘对这门姻缘,即便不如齐王上心着意,却也并不讨厌。
有道是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人,姑娘便再本事,也终究要嫁人的,总不能自己一个人过一辈子不是,更何况这样的出身,无论怎么看,齐王殿下都是最适宜的良配,就是齐王的性子冷了些,不过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姻缘,这般已是极难得了。
想到此,便见帐篷里的守着的婆子出来了,想来是被齐王遣了出来,过来跟梅婆婆回话,说殿下不让在里面伺候。
梅婆婆:“那就在外面伺候,底细些。”
梅婆婆倒不担心齐王会做出什么事来,殿下看重姑娘,自然会为姑娘的名节着想,这会儿过来是心中想念,情不自禁,但也会发乎情止乎礼的,只是习惯嘱咐这些婆子罢了。
那些婆子是顾大娘子精心挑选了派过来跟着棠梨的,本来从地位上说,并不比梅婆婆低,但棠梨看重梅婆婆,这些婆子也就唯梅婆婆马首是瞻了。
虽说知道姑娘跟齐王是自幼订下的婚事,可到底是孤男寡女,单独待在帐篷里,总有些不妥,那些婆子便留了个心眼,把帐篷另一头的窗户支开,一个是可以随时瞧着里头的动静,再一个也有避嫌之意。
这窗户虽不大,却正是床对面,故此只一瞥眼,帐篷里的情景便看了个一清二楚,那两个婆子虽是谢府出来的,却也免不了好奇之心,毕竟大娘子是齐王的姨,齐王殿下只要在京,也是常来常往的,故此,这些婆子对齐王那个冷脸冷性子,可是知之甚详。
去年在大娘子哪儿,顾莲姑娘使劲浑身解数往前凑,连下药这样下流的手段都使唤出来了,别说整出什么真事了,跟前儿靠都没靠上,就被齐王殿下那冷刀子一样的目光给吓了回去,殿下本就是个冷性子,一生气那张脸就更冷了,长得再俊,也没人敢靠前儿。
可今儿里面这位脸还是那张脸,人还是那个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