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桃华_朱砂-第1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桃华淡淡点了点头:“我今天就是来接柏哥儿的。太太放心,王府那边都收拾好了,什么都不少。”
曹氏急道:“为何要将柏哥儿接过去?”她本想说自己才是蒋柏华的母亲,然而看见桃华冷淡的神色,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生硬地挤出来几句,“听说皇上给你派了差事,想必也是要忙的,哪里还顾得上柏哥儿呢?”
跟在她旁边的橄榄和银杏闻言,不由得都低下了头。太太实在太不会说话了,这样说仿佛是在指责王妃照顾不好柏哥儿似的,何不说不想让柏哥儿去给王妃添麻烦,到底也算一句客气话。
桃华倒是并不奇怪。曹氏若是不说糊涂话,不办糊涂事,大约也就不是曹氏了。
“柏哥儿自有人伺候,我这个做长姐的就是再忙,每日过问还是做得到的。”长姐亦可如母,由她来做,至少也不会比曹氏差。
曹氏急得头上冒汗,正想再说几句,就听小厮来报,说二姑奶奶和姑爷已经到了门口,紧接着陈燕就和刘之敬一起走了进来。
曹氏顾不得说别的,一双眼睛立刻往女儿脸上扫了过去,却发现女儿虽然穿着大红衫子,脸上也薄敷脂粉,瞧着唇红齿白,但笑容却有几分勉强,眼睛似乎也有一点儿浮肿,少些神彩的模样。
再看刘之敬,回门这样的日子也只穿一件青衫,虽是新的,衣料却平平,且颜色也嫌太素淡了些,不似新婚的模样。
也不单是曹氏,连蒋锡看着都微微皱眉。新婚头几日,不单女子穿红,就是男子也要穿得鲜亮些以示喜庆。当初沈数跟桃华一起回来的时候,身上穿的就是红衣,这还是他有眼疾,素来见不得红。如今刘之敬又没这毛病,怎么还穿件青衫?看起来虽是一派读书人的清雅风范,可也太不像刚成亲的人了。
刘之敬却是从容不迫,进了门便给蒋锡和曹氏见行,口称“岳父”“岳母”,与陈燕双双下拜。他礼都行了,谁还能给他摆脸色不成?蒋锡也只能受了这礼,吩咐前院摆上酒席,招待新姑爷。
男人们去了前头,桃华看曹氏这样子就知道有话要跟陈燕说,便借口给蒋柏华收拾东西也走开了,留下曹氏迫不及待地拉了陈燕问道:“姑爷对你如何?”
她不说还好,这一说,陈燕顿时红了眼圈。
新婚之夜,刘之敬直拖到三更天才回来,进了房倒是说了几句软话,说是有事耽搁了,到这会儿才回房实在是对不住陈燕。
本来他说了软话,陈燕新嫁进门也不欲生事,就可以洞房花烛小登科了。谁知刘之敬后头就问起陈燕是否在桃华面前给他解释过西北之事,及至听陈燕说并未找到机会,脸色就不太好看了,又问起复姓的事来。
陈燕在新房里等得已经很累,吃下去的那一小碗素面也消化了个干净,本来就有些烦躁。见刘之敬这么晚才回房,又有不悦之色,心里的火气也有些压不住。且复姓之事本来就不是她情愿的,遂也不耐烦细说,只说她本就姓陈,复姓也是应该的,并未提起皇帝口谕之事。
她这般说,刘之敬也不好说什么。血脉之亲深入骨髓,若她不是个女孩儿,当初改姓蒋时怕就要被人指摘了,如今回复原本姓氏,任谁也挑不出毛病来。刘之敬读圣贤书的,当然不好意思说出姓陈不如姓蒋有利的话来,只得也憋着一口气,夫妻二人便歇下了。
这一夜过得便有些敷衍。陈燕虽是不懂,但也觉得刘之敬态度有些冷淡,加上身上不舒服,直到天色将明才朦胧睡去。谁知才合上眼,就被刘太太在院子里的声音惊醒了,原来是昨夜萱草将吃剩下的咸菜倒在泔水桶里,被刘太太发现了。
那咸菜实在太咸,茯苓不懂厨房里的事,也不晓得先用水清洗一下去去盐味,虽然后头倒了麻油醋拌过,仍旧咸得几人吃不下去,一碟子倒剩了半碟之多。蒋家虽讲究个惜福,并不许随意浪费东西,但咸菜总归是没那么珍贵,因此萱草随手就给倒了,谁知道早晨刘太太发现,立刻就骂了起来。
若光是咸菜也就罢了,可茯苓在里头倒了些麻油,那芝麻香味藏都藏不住,刘太太一下子就闻了出来,当即将萱草等人叫出来,就在院子里骂了个狗血淋头,嫌她们糟塌东西。
虽然刘太太言语里还没指到陈燕头上,但新媳妇才进门,陪嫁的丫鬟就挨了臭骂,这脸也是被打得啪啪响了。陈燕在屋里,说话也不是,不说也不是。好歹刘之敬起身,刘太太看见儿子,想起今日还要接新妇敬茶,这才闭上了嘴巴。
曹氏听到这里,简直目瞪口呆:“不过是半碟咸菜……”说到这里,忽然想到自己在陈家过的日子,后面的话顿时说不出来,半晌才道,“只是你刚进门,也实在不该这样……”
陈燕抹着泪道:“为这事,敬茶时教训了我好几句,还说我大手大脚,怕嫁妆在我手里被花费了,要拿过去替我管着。”
“这可不行!”曹氏这回反应极快。当初她在陈家,不就是傻乎乎总把嫁妆拿给夫家用,最后被赶回曹家之时几乎两手空空,若不是曹五爷去陈家大闹了一场,恐怕她的嫁妆连那一半也收不回来。
陈燕也没那么傻,任由刘太太教训,在硬邦邦的垫子上跪了有两刻钟,硬是没答应把嫁妆交给刘太太管。最后还是刘之敬开了口,刘太太才接了她敬的茶,让她站了起来。只是如此一来,刘太太这几天都跟盯贼似的盯着她,今日回门的礼物也不丰厚,方才当着桃华和沈数的面,她几乎都不想拿出来。
曹氏愁得两道眉都要锁到一起去了:“萱草那丫头也是,怎的刚过门就犯这样的错,倒叫你婆婆拿捏住了错处。”
这话说了跟没说一样,对陈燕半点帮助都没有。陈燕便道:“这会子说这个也没用了,何况不过是半碟咸菜罢了——倒是这几日婆婆就露了口风,怕是要我去她屋里立规矩。”
做新妇的,也就是在回门之前这几天能自在些罢了,一旦回过门,就被默认已经是夫家的人,一切规矩都要按夫家的来了。可是刘家是寒门,哪来那么大规矩?说是立规矩,还不是因了嫁妆没交出去,刘太太心里不快,找着法子拿捏陈燕呢。
这个曹氏真没办法。立规矩这种事,婆母做来理直气壮,媳妇却是不能违拗的。曹氏虽心疼女儿,却也只能道:“你且先耐心这几日,慢慢再图个转寰。日后让你婆婆看着你不是个不知节俭的,她自然就放心了。”
陈燕却没这么心宽。这几日刘家的饮食上就看得出来,半碟咸菜固然是刘太太借题发挥,但刘家节俭也是真的。蒋家不是什么奢侈人家,但衣食住行上也比刘家强了不知多少。细论起来,刘家与当初的陈家相比,也没好出几分去。陈燕在蒋家过了这些年的舒服日子,现在陡然又回到从前的生活水平,实在是有些受不了。
曹氏素来不是个有主意的,遇到这种事更没主意了,想了想道:“若不然你自己添个菜?”然而添菜这种事,没有个媳妇儿背着婆婆悄悄吃的道理,若是给婆婆也添,岂不又等于拿出嫁妆来养夫家了吗?因而曹氏出了这个主意,自己倒先纠结起来了。
陈燕也是百思不得其法,想来想去只能从刘之敬身上下手,若是能得了丈夫的心,婆婆那里想来也不好难为。然而刘之敬新婚第二日就跑去衙门当差了,今日回门才请了半日假,一颗心似乎全扑在差事上,让她根本无从讨好。
“我,我只怕还是要与姐姐说说那事儿……”既然刘之敬把差事看得那么重,那想要讨好他,只能去桃华面前分辩了。除此之外,陈燕还真想不出有什么别的法子,她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哪知道如何帮得上刘之敬呢?
一提桃华,曹氏顿时垮了脸:“你姐姐——你姐姐就要把柏哥儿带走了!”
陈燕听得大吃一惊:“爹爹要出远门?”
“可不是!”曹氏忍不住抹起泪来,“他若是看中了白果,当时何不就留下来,我难道还能怎样不成?如今人打发出去了,他也要走,连柏哥儿都要搬到安郡王府去,哪里有这个道理!我才是他亲娘!”
陈燕却顾不上考虑蒋柏华的事:“娘,你得跟着爹去!”
“我,我跟着去?”曹氏吃惊得连哭都忘记了,“你爹是出去看药草,要进山的!”她哪里能跟着去跋山涉水呢?
“进山算什么!”陈燕有点急了,“你看姐姐,西北那样的地方,她跟着郡王爷就去了!郡王爷去疫区,她也去。郡王爷去打仗,她就去弄什么救护队。郡王爷走到哪儿她就跟到哪儿,郡王爷对她才如此敬重呢!”
这次回到京城,沈数陪着桃华回蒋家这几次,是个人生了眼睛都看得出来夫妻两个感情极好。如此一对比,曹氏对蒋锡那真是不像个样子,连下人都要背地里嘀咕呢。
曹氏一脸愁容道:“你姐姐有本事,再说——就是去西北,也用不着她自己走路……你爹爹,那可是入山呢……”真要进了山,马车根本不能坐,全靠两只脚走。她虽然不曾缠过足,可自幼就是坐着的时候多,走路的时候少。在陈家根本不能出门,到蒋家则是享福的,若论走路,实在是走不了几步。
陈燕只觉亲娘笨得可以:“你跟着爹爹去,未必就跟着进山,哪怕爹爹进山,你在外头等着呢,这也是随行了。”再不趁这时候弥补一下跟蒋锡的感情,等蒋锡出门大半年再回来,怕都要成陌生人了。
曹氏想想当初从无锡到京城,一路上还有船有车,都十分辛苦,这若是往东北去,只那么一辆小马车……不由得心下打鼓,小声道:“你弟弟还小,我想在家里守着他……”
“弟弟不是要去郡王府住吗,你还守个什么!”陈燕快气死了。
曹氏低了头不说话,半晌才道:“总不能不让亲娘见儿子吧……”
陈燕觉得自己一番话都是白费了,原还想再说两句,但看曹氏那样儿油盐不进,她自己身上还全是烦恼呢,也就懒得再说,转头去找桃华说话了。
桃华正在叫人将蒋柏华的东西收拾了往马车上搬,听陈燕提起西北之事,顿时觉得一阵腻歪,不怎么客气地打断陈燕道:“你不知道的事就少插嘴,与你无关。”这里还没问她当初给刘之敬通风报信的事呢,她倒先跑到眼前来了。
陈燕被桃华噎了个倒仰,眼睁睁看着桃华转身走了,想再追上去说几句话,又有些胆怯,空站了半晌,直到前头开席,曹氏派人来找她,才无精打采地跟着走了。
☆、第187章 远行
这顿回门饭吃得并不如意。
刘之敬原也是想趁机在沈数面前再为自己辩解一下的,谁知刚开口稍稍提了个头,沈数脸上似笑非笑的表情就冷了下来。他虽然年轻,但也是战场上见过血的人,脸色这么一沉,就有隐隐的锋锐显露了出来。
刘之敬若是个真胆大的,当初在西北也不会被天花吓得逃了,此刻沈数沉了脸色,他的话顿时就噎在了嗓子里。再看旁边蒋锡也面露不悦之色,显然也是知道内情的,怕是他说了也不会相信。
刘之敬到底心思转得快,一看惊马之事显然是不可能再翻盘了,立刻就把预备好的话全部吞回了肚里,转而讲起如今京城里筹备种痘的事宜来。
应该说,自从他在蒋锡处谋得了这个差事,做起事来还是无可挑剔的——他出身寒家,并非不能吃苦,人也精明,凡交到他手里的差事都做得十分妥当。尤其因为寒门出身,对市井物价甚为了解,并不会被人随便诓骗了去。而且他守着清廉,的确是未收下头人一分一两的银钱,立身既正,做事便自然有些底气。单论他在筹备种痘时所做的事,的确是个能吏。
就连沈数和蒋锡听他一桩桩一件件仔细道来,也只能暗里说一句做得不错,挑不出什么大毛病来。蒋锡厚道,看刘之敬的眼光就略有些变化,觉得此人虽然担不起什么重担来,但平日里倒也勤谨,有些可取之处。
沈数的想法却正好相反。刘之敬这等人,若是太平无事之时,凭他的精明与清廉,必定能一步步往上爬。然而他临危则退,显然负不得什么责任。如此性情若是做个小吏倒也罢了,若真是做了高官,一旦有什么事压到头上,他撒手一退,说不得就会酿成大祸。此等之人,万不可重用!
因此刘之敬巴拉巴拉辛苦地说了半日,不但没扭转沈数的观感,反而又给他记了一笔。刘之敬也是个会察颜观色的,虽然不可能钻到沈数肚里去瞧瞧他在想什么,但看沈数一直淡淡的,也知道自己今日怕又是白费了功夫。
他是如此,陈燕那边也是一样。蒋锡几人这一桌上至少还说几句话,内院里那一席气氛更是冷淡。曹氏倒是有许多话还想问女儿,然而心里总想着蒋锡要出行,陈燕叫她随行的事儿。她既不想随行,又怕若是不听陈燕的,蒋锡回来会与她更生分。如此一时冷一时热的胡思乱想,也就没了说话的心思。
陈燕更没有跟曹氏闲聊的心思了。显然刘家的事儿曹氏帮不上她的忙,说了也只是让人心里更烦躁而已。她现在想的就是如何能跟桃华说说话,然而桃华根本不想理她,只把蒋柏华带在身边,问他这半年来上学如何。
蒋柏华可算是桃华一手带大的,半年未见这个姐姐也并不觉生分,反而更加亲近。且他还是个小孩子,若在学里有什么新鲜事儿,或被先生嘉奖了,也想着回来往家里说一说。
无奈曹氏见了他只知道心肝肉儿的叫,不是叫他多添衣裳就是早些歇息,说些读书也不可累坏身子的话,实在算不得投机。蒋锡又是做父亲的,时下讲究抱孙不抱子,蒋锡性情算是温和的了,但也不可能去听儿子说些学里的闲事。
因此蒋柏华小朋友上学半年了,可是在学里遇到的那些事儿竟然没人可说——丫鬟和小厮倒是很愿意听的,然而下人嘴里只有奉承的话,有时候还奉承不到点子上,蒋柏华说了几次就失去了兴趣——今日终于逮到了他的大姐姐,立刻变成了竹筒倒豆子,恨不得一口气说尽半年的话。
桃华不但对他说的话一一都听了,还不时提出自己的意见,也不都是赞同,有时也会批评一下,反倒让蒋柏华更觉得姐姐是最认真最尊重他的,对桃华的批评也欣然接受。
姐弟两个嘀嘀咕咕说了一顿饭,曹氏几次开口想叫蒋柏华用饭的时候不要说话,都被桃华淡淡岔了过去。
蒋柏华前几天就被蒋锡告知父亲要出远门,因为怕他耽误学业,所以叫他住到姐姐那里去。他也问了一句曹氏,蒋锡只说曹氏要在家里,等学里休沐的时候桃华会带他回家来看望曹氏。
虽说是曹氏生的,但蒋柏华三岁上就被桃华抱到自己院子里养着,跟母亲相处的时间远不如跟姐姐相处得多。更何况他年纪愈长,读书识字之后曹氏便更没有什么话题能跟他说到一起了,虽然心里知道是自己亲生母亲,然而毕竟是孝敬之心重而依恋亲近之情少。故而听说要搬去姐姐家里,也没有半点不舍或不愿,反倒是十分期待。
曹氏在旁边看得眼热,却是半点办法都没有。蒋柏华说的那些学里的事情,若是关系到闲杂之事她还听得明白,若是说起读的书,她便如同鸭子听雷,有听没有懂了。
于是这顿回门饭干巴巴地就吃完了。回门也有规矩,新婚夫妇午后就该起身回去,必须在天黑之前到家。蒋锡自然也没有挽留的意思,用过饭就催着陈燕动身:“不可回去太晚,失了规矩。”
曹氏看着女儿一脸失望地走了,不禁红了眼圈,转头却见桃华拉了蒋柏华的手也要离开,眼泪哗地一下就下来了,冲着蒋锡哭道:“老爷,就让柏哥儿留在家里吧!我,我到底是他亲娘啊!”
蒋锡眉头一皱,桃华已经淡淡地道:“太太不用担心,柏哥儿住在我那里,每日上学也方便,我也能问问他的功课。等学里休沐,我自然送他回来看太太。不然爹爹出了门,柏哥儿若是读书写字有些不解,却叫他去问谁呢?”
这话把曹氏噎了个结结实实。若说不叫蒋柏华去郡王府住,难道她能指点蒋柏华的功课不成?若是明知自己不能,却又不许,那便是无理取闹了。
蒋柏华虽然跟母亲不很亲近,但看曹氏这样也觉得有点难过,上前拉了曹氏的衣襟道:“母亲不要难过,学里每十日就有休沐,那时我回来陪母亲说话。”
曹氏一把搂了他,心肝肉地哭起来,边哭边说自己如何舍不得。只是她平日里顾着陈燕多些,往蒋柏华那边反而去得少,这会儿再说什么舍不得的话,听起来可信性就下降许多,倒像是做戏一般,反弄得蒋柏华不大自在,忍耐地让她搂了一会儿,到底是挣扎出来,又到桃华身边去了。
桃华替他理了理被曹氏弄皱的衣裳,沈数已经一把将他抱起来往马车上一送,笑道:“快进去!等得了闲,姐夫教你骑马。”
蒋柏华想学骑马已非一日,只是家里只养了两匹拉车的马,还不敢让他去骑,只能想想罢了。这会儿听见沈数许诺,顿时欢呼一声往车里爬去,将曹氏忘在了脑后。
桃华看看蒋锡一双眼也看着马车里的蒋柏华,心里忽然一酸:“爹,明日我来送你。”
“送什么。”蒋锡收回目光,摆了摆手,“你好生过日子,教导好柏哥儿,爹在外头也放心。你也放心,爹过些日子就回来。”
往东北去路途可不近,加上东北颇多药材,若是深山老林里钻钻,没个一年半载的也回不来,哪里是“过些日子”那么轻松呢。只是这既是蒋锡的夙愿,又是他如今逃避家庭的一条路,桃华心里再不舍,也只能点头道:“爹爹保重。”
郡王府的马车一走,蒋家又安静了下来。这会儿连蒋柏华也走了,可真是安静得彻底。蒋锡自然是又往书房去了,曹氏茫茫然回了自己房里,只觉得四周静得吓人。她不由得坐下来思索起陈燕的话——若不然,真跟着蒋锡去?
橄榄和银杏在旁边伺候,也觉得屋里实在安静得有些骇人。橄榄因为名字的缘故,平日得曹氏喜爱些,便捡了几句话与曹氏说,意欲给她解个闷:“奴婢今日听王妃身边的姐姐们说,西北那地方实在苦寒,比京城冷得多了。王妃在那边又辛苦,瞧着黑瘦了好些呢。”
桃华在西北那半年没过几天安生日子,的确是明显地瘦了,曹氏自然也看得出来,顿时心里又是咯噔一下——西北有定北侯府,桃华又是王妃,尚且消瘦了,可见日子过得苦。若是她跟了蒋锡往东北去,听说那地方冬日里更冷,大雪封山,开了春都难化。且蒋锡是要跋山涉水的,她能吃得了这苦么?若是半路上挺不住了,又如何回来?
如此这般思索了一夜,曹氏也未曾拿定个主意。天色将明她才朦胧睡去,只觉得合上眼没多久就被橄榄摇醒了:“太太,老爷要启程了。”
曹氏这会儿睡眼朦胧,连头都顾不上梳,急急的披了一件衣裳跑出来,蒋锡已经将东西全装上了马车,见她这般模样跑出来,脸上神情也不知是失望还是了然,只向她点了点头,就径自上了马车。小厮当归跳上车辕,那车夫却是沈数连马车一起送来的,乃是个侍卫,挥起鞭子轻轻一甩,两匹健马迈开步子,马车便沿着巷子出去了。
到了这会儿,曹氏倒后悔起没有跟着蒋锡去了,然而她头没梳脸没洗,衣裳都是胡乱穿的,脚上着的还是睡鞋,就算这时候再想跟着去也来不及了,只能目送马车远去,再回到房中,便觉得四围沉寂,比昨日更甚。
桃华虽然说是不去送蒋锡,其实又怎么可能真的不去?一早起来就坐了马车到东城门处候着,果然天色才亮,蒋锡的马车就到了城门处,待城门开了,就驶出城往东北方向去了。
桃华远远地看着。虽然是清晨,这一条路上的车马人流也不算少了,忽然有一辆小驴车也从城门里出来,车门处坐了个女子,穿一身粗布衣裳,头上还裹了一条头巾,遮住了半边脸。
若不是这驴车就从桃华的马车旁边驶过,而桃华正好看见了这女子露出来的半边脸,怕还真认不出来这就是白果。
白果怀里抱了个包袱,下头未系裙子只穿着裤子,脚上穿着一双厚底的黑布鞋。如今这时候,皮靴可不是人人都穿得起的,普通百姓若出远门,也就是穿这种用麻线厚纳底的鞋子,比之家里普通穿的棉线纳底的鞋子更结实耐磨。
“王妃,瞧着也是往东北去了。”薄荷也认出了白果,扒在车窗上看了一会儿,小声道,“好像是缀在老爷的车后头……”
桃华轻轻叹了口气:“她有心了……”白果或许用了些心机和手段,然而论起对蒋锡的心,她却比曹氏实在强太多了。
“由她去吧,看缘分了……”桃华低声说了一句,让车夫调转马车,“去种痘处。”
为了推广种痘,皇帝在惠民药局里特设了一个种痘处,桃华目前就在那里办公。目前可以说万事俱备,只等桃华回来制痘苗了。已经定下首先在京城种痘,之后是京城周边,再逐渐向外扩展。
当然这里头也是分个先后的,沈数已经跟桃华说过,为了争这个政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