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门巧妇-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杜若点点头,又绕着第二个书架边走边看,书斋的老板也走到另一边一边想一边翻找着杜若提到的书籍,过了一会儿,他又自言自语道:“前段时间云水绣庄招绣娘,不少人来我这儿买书,也是找你问的这些,有关刺绣类的。”

    “纵横书斋离云水绣庄不远,老板没想过购入一些这样的书卖么?比方说教人刺绣,教人裁剪描画。”杜若问道。

    老板拍了拍脑袋,摇头道:“这个我倒是真没想过,市面上此种类别的书不多,也鲜有人编纂这样的书籍。绣活儿都是娘教女儿,一代传一代,媳妇儿婆子一个屋做针线活儿,看看学学就会了,哪用得着专门对着书学?”

    说道这里,书斋老板忍不住笑了起来,觉得这是个乐子。

    杜若也跟着笑了起来,往书架上瞅了几眼,又道:“老板话说得不假,不过譬如云水绣庄这样的地方,有孟绣之称,针法类别多样,招来的绣娘通过筛选,还要专门教导一番才能达到要求,想进去做事的女子多的很,你方才也说了,绣庄招绣娘这段时间也有人来想购买此类书籍,那这类书就有它的行情。”

    老板背着手走了一圈,眼睛一亮,点头道:“你说的对!”

    杜若接着道:“既如此,不知老板可有兴趣与我合作?”

    “合作什么?”他疑惑,再次打量眼前的年轻妇人。

    杜若从书架后走出来,笑道:“我是云水绣庄做事的绣娘,正有编纂此类书册的打算。这条街上的几家书铺我看过一遍,觉得纵横书斋书籍类目齐全,铺子大,老板您看着也敦厚良善,便有了与您合作的打算。”

    书斋老板狐疑的看着她,挺着大肚子走了两步,又连忙一伸手对她道:“这位娘子先坐下!”

    杜若道过谢坐下来,又趁热打铁道:“我认字,也会写字,至于作画,不满您说,也跟着名师习练过,做这些出于兴趣爱好,也想从中赚点银子罢了!”

    她从袖口中掏出一张画纸来,展开,上面是一件华贵精美的衣衫,衣衫袖口领口以及腰带上的刺绣纹样十分文雅细致,这是她在庄里作画时作废掉的一张。

    为了画出质感,更显真实精细,她最近又看书、吸取旁人的经验练习了新技法。

    书斋的老板看她的眼神儿有了变化,他也是个务实的,况且旁边坐着的小娘子款款而谈条理清晰,双眸清明一派淡然,便不会想到她是来捣乱或是捉弄人的,只是诧异于她的大胆。

    “怎么个合作法儿?”老板问。

    “我负责资料收集编纂,回头再负责找人校对,老板您就负责找作坊刻印出书,拿到书斋售卖,卖出去的书我们五五分利。当然了,卖书时我也会出力。还不知老板贵姓?”杜若对他拱了拱手。

    书斋老板笑了笑,斟了一杯茶递到她面前,道:“蔽姓黄,小娘子说的十分清楚,只不过我对这女工一无所知,不知好赖,万一出了书全砸到手里头了,那我岂不是亏损大了?”

    “只要和云水绣庄挂上勾,少说也得卖出去个几十本吧?”杜若略一思索道。

    她也知道卖书不易,况且又是这样的书,乡下妇人哪有几个识字的?若是往上卖,卖给那些读过书念过学的千金富太太,倒也不是不可行。

    黄老板点头又摇头:“孟氏绣法不让外传,全给搬到书上恐怕会吃官司!”

    “针法甚多,绣画更是繁多,咱们不写孟绣,只是打着绣庄的噱头卖书,广而告之罢了!”杜若道。

    “你让我想想……我这虽然挨着绣庄近水楼台,但刻印书册需要先付银子,不能轻易答应你。”黄老板谨慎的思索着。

    杜若站起身,再次拱手道:“好,不过我可能不会等您太久,不日我再进城问问,叨扰了!”她朝外面走去。

    回去的路上,她盘算了一下自己手中现在有多少银子,估摸起来大约八九两。

    假如那黄老板真的答应了,她手头恐怕有些紧张,不知道这个月绣庄会发多少酬薪。

    回到村子,快要走到家的时候,她看见宋家门口站着两个人,仔细一看是宋居安与苏慧娘。

    慧娘穿着浅青色裙子,腰间系着嫩黄色系带,系带上头还缀着几个金黄色的铃铛,她手中提着一个小巧的篮子,脸上笑盈盈的在与宋居安说些什么。

    宋居安身姿如挺立翠竹,面色十分柔和,笑着和苏慧娘点头说话。

    杜若心里立刻跳出几个字儿:一对儿璧人!

    她摸了摸下巴,想起了蔡氏与王婆子说的那些话:若是没有杜如兰,想必慧娘已经嫁给宋居安为妻了!孩子都有了!俩人郎才女貌天作之合真是可惜了!

    她抿了抿嘴,正准备往前走,却看到杜二成从另一边乐呵着跑过去,站在苏慧娘和宋居安的中间,笑嘻嘻的说了句话,又殷勤的从慧娘手中接过篮子。

    杜二成那发自内心的高兴,连站在不远处的杜若都能感受的到。不过他的忽然出现似乎吓了慧娘一跳。

    杜若走到他们面前,笑着道:“慧娘来了?怎么不进家去?”

    慧娘连忙转身看她,声音温婉的道:“宋家嫂子回来了?我、我们家种的枣树,今年树上结的多,我娘说宋先生教导明扬辛苦了,让我来送些枣子过来!”

    杜二成早从篮子里抓了一颗青枣扔进嘴里,真是甜的很,和他现在心里头同样的甜!

    “那应当是苏明扬来送啊,怎地叫苏姑娘你来?”杜二成边吃边问道,不过他又马上笑着道:“苏姑娘亲自来送这枣子就更甜了!”

正文 第六十八章 试探

    慧娘不由得羞涩一笑:“明扬在家读书呢,我闲着无事就过来了,离得也不远。”

    她心里也是纳闷为什么明扬不肯过来,毕竟他与宋先生关系那样亲近,和这个年纪相仿的杜氏娘家弟弟又是同学。

    “又读书,我看他脑子都读傻了!”杜二成一脸无语。

    “二成!”杜若瞪了他一眼,让他别废话,“你去把枣倒出来,把篮子还给慧娘。”

    杜二成一阵儿风似的欢快的提着篮子跑回家去了。

    “今日怎么回来这样晚?”宋居安转头问杜若。

    “从绣庄出来又去街上走了走,想买几尺布,谁知道铺子关门了。”杜若向他解释,她看了一眼慧娘与宋居安,又连忙道:“你们聊着,我先进去了!”

    刚踏进家门,杜二成又拿着空空的篮子从她身边窜了出去。

    堂屋里蔡氏与王婆子坐在那儿正说闲话拉家常,见她回来,王婆子连忙问她:“如兰,你在绣庄干的怎么样?”

    “还行。”

    “你真是走了狗屎运!几个村子那么些手巧的婆娘都没能留在那儿,就数你本事!”王婆子这话说的酸气冲天,揣着手不住的瞅她。

    “什么本事不本事的,赚些钱养家糊口罢了。”杜若懒懒的答道,说完从门后头拿了扫帚转身出去了。

    王婆子见她爱答不理的样子,冷笑几声,又对蔡氏道:“你让居安去绣庄瞧过吗?如兰是不是真在绣庄做工?别不是……”她拿手肘撞了撞蔡氏的胳膊,让她意会。

    这些天宋家发生的变化她看在眼里,先前买了一头小牛,那头牛被人毒死了以后,这还没过多久就又买了一头!宋家也没再愁过吃喝,先前几口人还做了新衣裳,连银花的都有!

    不羡慕不眼红是假的!她天天盯着宋家,想不明白这杜如兰怎么忽然能耐了。

    蔡氏眯缝着眼,拍了拍灰白的头发,浑不在意的道:“指定在绣庄呢!她帮过人家绣庄孟老爷子呢!就她那芝麻大的胆子敢招惹别的,老宋家饶不了她!”

    王婆子听蔡氏这样说,撇嘴看向门外。

    宋家外面。

    宋居安对一直拿着人篮子的杜二成道:“快把篮子还给慧娘。”

    杜二成心思一转,提着篮子对慧娘笑道:“苏姑娘,我送你回去!正好我打算去你家找明扬玩儿!”

    慧娘笑着点了点头,又对宋居安道:“居安哥,我回去了。”说完转身走了。

    杜二成连忙跟了上去。

    宋居安略显无奈的对杜二成的背影道:“早些回来,省的你二姐再跑去找你!”

    “知道了!”

    他转身准备进家,却见韩良忽然从旁边草垛后钻出来。

    “主子!”

    “你怎么来了?”

    韩良压低了声音道:“我这些天跟着杜氏,可她不是在绣庄,就是去了周宁婆婆那儿,根本不着家,叫人想不明白,按理说她该每日监视你才对啊!”

    宋居安想了想道:“你往后不必跟着她了。”

    韩良一脸苦恼,他实在想不明白,“我想也是,她要是想动手早就动手了,不必等到现在…………莫不是……她喜欢上你了想与你在宋家好好过日子吧?!”

    宋居安看他恍然大悟的样子,笑了一声,“她每日想法子赚钱倒是真的,心思根本没在你主子我身上。”

    韩良十分赞同的点了点头。

    “那主子……你、你打算如何?”韩良越来越觉得杜氏是能干又贤淑的人,心里倒生起了几分敬意。

    未等宋居安回答,院门被人从里头推开了,杜若端着一盆水走出来。

    她见到韩良在这里,有些意外,不过很快掩饰过去了,笑着道:“韩兄怎么不进家里去?你们二人去家里坐着说话吧!”

    自从那晚抓贼见他之后,她已经多日未见他了,但心里对他一直都有怀疑。

    韩良连忙道:“不必了,我就是路过!正好宋兄在这儿,与他说几句话!”

    “你一个人回去还要生火做饭,不如今晚就在这儿吃吧!”杜若又道,顺手将盆里的脏水倒掉。

    若那次在村口槐树下要杀她的人真的是韩良,那他对自己的身份早就产生了怀疑,怀疑她不是真的杜如兰!

    她在宋家演了杜如兰那么久才一点点转变了性子,渐渐显露出真实的自己,让周围人慢慢接受这样的转变,那么他又是如何一早就产生了怀疑?

    她目光落在宋居安的身上。

    宋居安也道:“若是回去无事,不嫌弃的话就在我们家用饭吧!”

    韩良心里高兴,便也不再推辞,答应留下来用饭。

    杜若晚饭做的丰盛,汤菜齐全,又在屋后挖了一坛酒给他们倒上。杜二成一副饥肠辘辘的样子,拿着筷子先大吃几口,又伸手去端酒杯。

    杜若伸手盖在酒杯上,笑着对杜二成道:“你不是羡慕韩兄弟本事大么?正好今儿他在这儿吃饭,你与他好好喝上几杯!你书读的不成,不如跟着韩兄学学本事,将来干个杀猪宰羊的营生也不错!”

    杜二成连连点头,端着酒杯及其敬重的道:“韩大哥!听人说你力大无比,曾一个人在山里杀了头老虎!抓野猪什么的更是不再话下!我杜二成最仰重的就是你这种人!凭本事吃饭!来!我敬你!”

    韩良与他碰了一杯。

    “炒菜呢还是喝油呢!还真舍得用舍得吃!”蔡氏嘟囔了一句。

    竟一下子做出这么些东西来!又不是招待什么贵客!都是一个村儿的!

    杜若看她一眼,给杜二成夹了两筷子菜。

    “韩大哥!你平时上山多不多?都抓些什么?”杜二成兴奋的问道。

    韩良又喝了一杯酒,及其满足的放下杯子,杜若连忙捧着酒坛为他添上。

    宋居安疑惑的瞧她一眼,今日她怎么这样积极?

    “城里人大鱼大肉吃惯了,就喜欢吃些野味儿!我上山不多,不过每次上山都有收获,野鸡野兔,有次还抓了一只獐子!我可没有赤手空拳对付老虎的本事,都是先布置好陷阱才动手……”

    听他讲这些,杜二成激动地望着他,好半天才吃一口饭,想不起来往嘴里送,恨不得明儿就跟着他上山长长见识。

    村里的人轻易是不会上山的,就算去也是成群结队,山上狼虫虎豹乌烟瘴气,一个不小心就送了命了!

    “韩兄弟这样的本事,到哪都能吃饭,不知道韩兄弟来东沟村以前是干什么的?”杜若漫不经心的笑着问道。

    韩良面色稍顿,很快又道:“嗨!我无父无母无妻无子,走到哪儿算哪儿!以前也是做些苦力活儿养活自己罢了!”

    “我看韩兄弟有些武功路数,想必你以前习过武?我什么也不懂,若是说错了你可别见笑!”杜若接着道。

    韩良迅速看了宋居安一眼,笑着回道:“以前有个兄弟练过,跟着他做工,他指导了我几招,现在也忘光了!我就是一身蛮力,脑子不好使!”

    “韩兄弟太自谦了。”宋居安道,“许多人不如你。”

    杜若点了点头,心中揣度着,又给宋居安夹了菜,“安郎,多吃些,你明日还要教书。”

    “学堂明日停课,姐夫不用去,我也不用去!庞善业说找人把学堂修一修!下雨老漏水!”杜二成紧着接话道。

    “嗯。”杜若应了一声。

    “二姐,我去苏家,听说苏家大女儿过不了几天就要出嫁了,我看嫁妆摆了一院子,他们家二女儿说了人家没有?”杜二成忽然想起了这事儿。

    “没有!”韩良摇头。

    杜二成脸上喜色渐增,“那挺好的……挺好……”

    蔡氏也没正眼看他,嫌恶道:“不是是个人就能娶到苏家女儿的!看看人家盖那几间亮堂堂的瓦房,现在的穷小子都吃了熊心豹子胆了想娶人家!慧娘长得水灵手又巧,还识得几个字,人家姑娘想嫁的不是凭力气赚钱的庄稼汉子!别肖想人家了!我看啊,她和居安倒是配的很!可惜了……”

    杜若知道她想慧娘嫁给宋居安,不过没想到她当着外人这样说出来。

    “娘你别胡说,快吃饭吧。”宋居安道。

    杜二成看杜若一眼,端着酒杯敬韩良,故意笑得很大声茬过去:“赶明儿我跟着韩大哥学打猎,学杀猪,以后咱几家不缺肉吃!”

    仰头喝完酒坐下来,杜二成问道:“二姐,你明儿不去绣庄了,做什么?”

    “要做的事儿多着呢。”

    “我听慧娘说她明日和明扬去庙会,嘿嘿!我跟他们说好了,我也去!”

    杜若想了想道:“不如我也跟着去吧,正好要买些东西。”

    “好!”

    “居安,你可别让她乱花钱!家里什么都不缺!”蔡氏连忙嘱咐道。

    “我知道了,娘。”

    吃完饭,杜若回到屋里,将箱子里的银子数了一遍,拿出二两碎银,剩下的藏起来,又将碎银分成几份儿。

    宋居安也进屋来了,看她望着银子发呆,便走到书桌前坐下来。

    “家里就剩这些钱了,明日我去庙会上买些布,再买些吃的用的。”杜若托着下巴道。

    “好,明日一起去吧。”宋居安道。

    杜若惊讶的看他一眼,还有他主动要求跟着杜如兰的时候?

    不过他要去就去吧,到时买东西花了钱推到他身上,蔡氏能有什么话说?

    到了第二日。

    苏家雇了一辆马车,马车上坐着苏慧娘,苏明扬,杜二成,宋居安,以及杜若,还多了个韩良。

    马车快要到村口的时候,他们看到七八个村民正往村外走,大的小的,叽叽喳喳热热闹闹的。

正文 第六十九章 庙会

    经过那些村民身边时,几个小孩子拥着马车跟着跑。

    宋居安一手掀着帘子与那些村民打招呼。

    有两个大些的妇人往马车上扫了一眼,笑着对上面的人说道:“你们是去庙会吧?上面还能坐人呐,居安,让我和你冯婶子坐上去吧!”

    马车停了下来。

    杜若朝两边看看,一辆马车统共这么大的地方,他们五个人坐上头还略显拥挤,她们打哪儿看出来的空地儿?

    宋居安望一眼车厢,略歉疚的道:“恐怕坐不下了,要不等七哥将我们送到庙会上再回来接你们吧!”

    “挤挤不就能坐下了么?墩儿!快来坐马车了!”冯氏抬手喊住跑前面去的小孙子。

    立刻有两个孩子朝马车这边追赶着跑来,还有另外三四个村民停下来望着这边,打量着还能不能上人。

    “姐夫,你别让他们上来,这哪儿坐的下啊!”杜二成小声嘟囔。

    明扬与慧娘似乎也有些不情愿。

    冯氏站在下面打量几下,对宋居安道:“看还能不能挤挤,一会儿就到了,大家忍一会儿吧,阿!给我和你四婶儿让个地儿!”

    “既是一会儿就到了,你们就先走着,七哥送完我们马上就回来接你们了!”杜若对她们说道。

    冯氏很不乐意:“那哪儿成啊,接一趟不得多花银子啊!”她将马车上几个人看了一遍,忽然指着杜若道:“如兰!你们夫妻俩,你坐居安腿上迁就迁就,往里头挪,我和你四婶儿坐外头搂着孩子!”

    杜若:“……”

    她觉得额头上虚汗蹭蹭蹭往外冒,紧张的伸手拉住帘子对下面的人道:“嫂子你就多走几步吧!这车厢里头太热,走着凉快,七哥送完我们就回来接你们了!七哥,咱们快走吧!”

    七哥扬起鞭子,喊了声‘驾’,马车又朝前面行去。

    杜若放下帘子,似乎听到宋居安轻笑一声,她朝他看去,发现他神色如常,并没有什么异样,仿佛她方才得了幻听。

    车厢里比方才更热了,除了韩良,杜若觉得似乎大家各有心事。

    到了举办庙会的地方,还没下马车,便听到周围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叫买叫卖。

    下了车,苏明扬担忧地道:“人这么多,咱们几个得跟紧点,不然走散了该如何是好。”

    宋居安朝周围看了一眼,道::“看到那边那棵杏树了吗?长那么高,无论走多远一眼就能看到,杏树旁边又是酒楼,若是走散了就各走各的,逛累了就去杏树那儿等着其他人。”

    杜二成连忙点头,“这主意不错!”

    正在说话间,一排穿高跷的人从他们旁边浩浩荡荡的经过,街上许多人都跟着他们边走边看。

    杜若的视线也被吸引了过去,等反应过来,才发现他们几个已经走到前面去了,只不过人来人往的走不快,也没走出太远。

    她今日心情轻快,一边朝两边看那些货架商铺一边朝前走。

    街上卖什么的都有,花鸟鱼虫泥人儿糕点等等,目不暇接。若不是举办迎神庙会,乡下一般的集市可没这么热闹。

    走了没多远,她看到宋居安和慧娘在一个卖字画的铺子前停了下来,俩人对着悬挂的一张画儿笑着说些什么。

    她打旁边经过的时候看了一眼,是一张千峰飞雪图。

    “摊主字写的倒是不错!”宋居安赞道。

    慧娘笑着点头:“苍劲有力,就是画不如字。”

    宋居安点头,回身看向想从他旁边挤过去的杜若,问道:“你觉得呢?”

    杜若愣了愣,朝那副画上看去,一脸‘难为情’的道:“安郎,你别问我,我什么都不懂。”

    宋居安似笑非笑的看着她。

    杜若神色坦然,望着前面两个熟悉的背影,对他和慧娘道:“明扬他们挤到前面去了,你们慢慢看,我跟上他们!”说完,她又继续跟着街上的人往前走。

    “咱们也跟上去吧!”宋居安对慧娘道。

    有的街段人特别多,那许是两边铺子上卖的什么吸引人的东西让人驻足,或是玩儿杂耍的、赌钱的……有的街段稍微松快些。

    杜若瞧见一家布店,便走了进去,布店里的人也不少,庙会上卖的东西往往比平日便宜。

    她看一会儿,挑中两匹布样,讨价还价后,便让老板给她截下几尺来。

    “嫂子,这布料给居安哥做衣裳会不会太暗了些?”

    杜若身后忽然传出了慧娘的声音,一扭头,发现慧娘与宋居安都在布店里站着,两人也不知道进来多久了,还是一直都跟着她的。

    那块黑色布料她是买来给杜二成做衣裳的,他穿衣裳不讲究,整日爬高下低的,黑色也看不出来脏不脏。

    “我看这块挺好的,不如要这块吧?”慧娘指着柜子上摆放的湖蓝色布料对她道。

    “不如都要了吧?你们摸摸这布料,价格便宜,给这位相公做衣裳穿着保准英俊不凡!织针细密,比别家都……”布店老板急忙推销起自己的商品,拿着那块布料往宋居安身上比,似乎想立刻变出一件袍子来穿在他身上让她们看看效果如何。

    杜若只好点头,“那就要了吧!”

    买了布,三人走出布店,杜若颇有些不自在,各逛各的不好么……

    她决意不去管身后两人,左看右看,脚下步子一直没停。

    前面有家卖油纸伞的,五颜六色的伞摆出一大片,不少伞撑开在架子上挂着展示,摊贩站在中间,手中拿着棍子有规律的敲打着面前的小鼓一边喊一边招揽声音。

    在伞摊前面的摊子是卖面具的,竹架上挂了百十个面具,有唱戏的脸谱,还有一些鬼怪神仙类的,那老板笑眯眯的抱着胸瞧着过往的行人。

    杜若放慢脚步,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