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穿之大福晋育儿记-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珍宝委屈,
所以和卓看到小珍宝撇嘴,小眼睛红红的,就要哭了:
“额娘,坏!”
和卓亲亲小珍宝的脸蛋哄道:“额娘不是坏,还记得额娘之前肚肚大大,你现在看,额娘肚肚还大大吗?”
小珍宝被转移了注意力:“肚肚,大大?”
为了让小珍宝感受的更清楚,和卓示意奴才们脱掉小珍宝的鞋,让丫鬟抱上了床。
小珍宝好奇的摸了摸和卓的肚子
“肚肚,肚肚”似乎很奇怪,大肚子怎么没了。
和卓指了指睡在内侧的儿子。
“之前额娘不是说了肚肚里面有弟弟吗?你看,弟弟。”
“弟弟。”
小珍宝忍不住用手指戳戳小阿哥的脸,软软的好好玩,忍不住又戳了两下,看到弟弟的小眉头皱了起来,好像要哭了,马上缩回手,无措的看着自己额娘。
“是啊,弟弟,现在弟弟吃了奶奶睡着了,等弟弟大一些就可以和宝珠一起玩好不好。”和卓轻拍着小珍宝的背。
“弟弟,玩。”
小珍宝的声音糯糯的,甜到人心里,已经有了两颗小乳牙,笑的时候就可以看到。
“额娘喂你吃蛋羹好不好。”
“蛋蛋,吃,弟弟,吃”
小宝珍长牙齿,经常会忍不住流口水,和卓细心的帮她擦掉之后。
慢慢的喂小宝珍吃蛋羹。
吃完不一会她就困了,娘仨个,一起在大床上睡着了。
皇长孙满月
“呼,”
和卓满足的叹谓一声,一个月没有洗澡了,真是痛快。
她现在也习惯了这个做什么都有人伺候的奢靡生活了。
本来,嬷嬷是不同意洗澡了,
和卓却说:“太医说做两个月子,却没说不让洗澡。”后来白夏也表示福晋恢复良好。
其实做双月子,一个是和卓躲懒,另一个就是造一个产后虚弱的假象,毕竟你连着生两个孩子,和常人一样生龙活虎的岂不是有些不正常?
在这个宫里,是不能存在不正常的。
小珍宝自从知道弟弟之后,
日日来找弟弟,只是小阿哥还小,整日里吃了就睡,睡醒了就吃,并不理会她,小丫头有点委屈。
和卓哄着她说,弟弟还小,小珍宝小时候也这样,长大一些就可以一起玩了,
小珍宝就释然了,不过每天还是要来看一次弟弟。
阿哥所里已经有5个孩子了,但是小珍宝平常还是很孤单,没有同龄的玩伴。
双胞胎和小阿哥都是刚出生,二格格也还小,和卓平常都很少见到,一般都是隔三差五的让嬷嬷去芷兰院看看,已示关心。
和卓怀孕后就免了请安,胎稳了之后胤禔出巡又免掉请安,后来皇后大行,孕后期也不用她们来请安,算下来,二格格只是被抱着来正院请过两次安。
姐妹两从未见过,正院的人也不会提起,小珍宝还不知道有二格格这个妹妹。惠妃和胤禔也从来不在小珍宝面前提及几个格格,在小珍宝小小的心里,还以为只有她和弟弟两个孩子。
坐月子期间,和卓并不出房门,好在和卓宅惯了,小珍宝每日也会来陪她,还有儿子,并不觉得无聊。
满月宴也只是简单的办了几桌,
因为考虑到小阿哥们会来,分开办。伊尔根觉罗夫人一早就来帮忙了,正院里面摆了一桌席面,胤禔的小妾们在这里,另外芷兰院的三个庶女也都被奶娘抱来亮相了下,
本来小珍宝可以看到几个妹妹的,不过她直接被胤禔带到了前院,和小阿哥们一起。
小皇孙在前院亮了相就被奶娘抱回来了,一个月的时间,脸上的红色已经褪了,打着小哈欠,甚是惹人疼爱,胤禔笑的合不拢嘴。
太子爷送了一个玉佩,据说是太子满月的时候太后娘娘给的。
其余阿哥公主们多是送小金锁,银项圈之类,一圈下来,今日就有十来个小金锁。因为正院都是安排的胤禔的小妾,所以公主们也和阿哥们一起都在前院。
小珍宝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阿哥公主,
平常也是和八阿哥以及养在太后宫里的五公主接触过,她又是个讨喜的性子,并不认生,玩的很是欢乐,最后还跟着八阿哥一起到了惠妃宫里。
因为月中多忌讳,公主们并没有进和卓的房间,只是在正院略坐了一下。
康熙的三公主,荣妃所生,已受封为和硕荣宪公主,并定下了婚期,将于六月下嫁漠南蒙古巴林部博尔济吉特氏乌尔衮。她的夫婿是固伦淑慧长公主的孙儿,也是皇太极和孝庄太后的外孙。
康熙对这个实际意义上的长女是格外疼爱的,夫婿也是精挑细选的,可以说是没有哪里不好的,又有长公主在。
今天她也来了。
热闹了一番之后大家也没有逗留,各自回宫了。
和卓在房里看着各人送来的礼,琳琅满目。
太后送了一个赤金宝石项圈,华贵又好看,可以一直带到很大。
皇阿玛送的是赤金红宝石金锁,和一块和田玉佩,椭圆牌的,大小正合适,两三岁就可以带了。
惠妃送的是一整套紫罗兰玉饰,虽然不是顶级的玉种,不过看的出来,这一套都是同一块玉石上的,一共三件,一个扳指,一个椭圆形的光面(可以镶嵌在瓜皮帽上),还有一个圆牌,以后配腰坠或者项链都可以。
宜妃送的是一个红玉锁,水头很足,小巧精致。
赫舍里庶妃送的是一个平安玉扣,水头也是不错的。……
有好些是没有配绳的、配珠串的,我挑了一些,让冬卉从库房里选些线、小玉石,小珠子来做配件,一个下午,主仆几个就在弄这些。
康熙一征葛尔丹1
康熙三十年五月,噶尔丹借口追击喀尔喀,率兵3万自库楞湖沿大兴安岭西麓南下,兵锋指向北京。
朝廷命理藩院尚书阿喇尼率兵抗击,失利于乌尔会河。准噶尔军乘势南进至乌珠穆沁地区。
胤禔作为皇长子,听说兵败失利的事情,再次请奏,愿做先锋,上阵杀敌,满腔热血。
康熙对此很是欣慰,故将其放置在了稳重的裕亲王福全身边。
“好,朕封你为右路军先锋,让你上阵杀敌。”
康熙当场应允了胤禔的需求,并勉励了几句。
“这些都是你的叔伯长辈,胤禔啊,要好生的向长辈们请教。”并示意胤禔向他们行礼。
胤禔在康熙的示意下,向几位叔伯长辈行了晚辈礼:“胤禔给各位叔伯见礼了。”
王爷们也纷纷回礼。
王爷们对胤禔还是很有好感的,他们并不喜欢娘们唧唧的汉人,像胤禔这样有血性的汉子是他们做喜欢的。
况且胤禔是皇子,去战场是去镀金的,本不必亲上战场杀敌,只要在后方就行了。
可见胤禔自己提出上前线杀敌,给王爷们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康熙爷也很欣慰,有种儿子长大成人的感觉。
纳兰明珠也在场,面上也是和众人一样微笑,内心很欢快,大阿哥做的好,不愧是皇上的长子。
七月初,朝廷发兵10万,采取分进合击的方略,命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率左路、恭亲王常宁为安北大将军率右路,分别由古北口、喜峰口出击;又令盛京、吉林将军出兵西进,协同主力作战。
康熙亲自率兵进驻博洛和屯督军,恭亲王进军至乌珠穆沁,清军粮食给养缺乏,情况恶劣,与准噶尔军遭遇,交战失利南退。
消息传回京城,户部的存量已经在七月初和大军一起带走了,现在粮仓空空如也。
太子爷得知此讯息,召见了户部的官员和在京的内阁大臣们。
最终确立从地方调粮,先从顺天府和保定这两个地方的地方粮仓调粮,户部尚书科尔坤却告知太子,这两个地方的存量连大军一天的用量都达不到。
索额图协助太子殿下监国,作为皇帝近臣谁都知道皇上对此事的重视,而且太子爷能办妥此事,办事能力不仅能得到皇上的认可,
大臣们对太子爷也会刮目相看,毕竟16岁太子爷还没有大婚,没大婚就不算成人。
大臣们都走了之后,索额图和太子爷还在商议对策。
伊尔根觉罗府上,大福晋的阿玛科尔坤却很畅快,和嫡长子书房交流了一会就各自回自己妻子处了。
康熙多年前就想剿灭葛尔丹了,作为康熙近臣,户部尚书的科尔坤当然也是知晓的。
伊尔根觉罗家也是3年前就开始屯粮了,为了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没有从外面买粮食,全部是自己家的粮食。
说到这点科尔坤是骄傲的,大儿子23岁就考上了进士,可是实打实考出来的,满人科考上榜的很少,武秀才、武举人的倒是不少。
康熙一征葛尔丹2
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一甲和二甲基本看不到满人的身影,连同进士每届就那么稀稀拉拉的一两个。
自己儿子可是二甲的进士,名次还很靠前,像他老子。
科尔坤也是进士出身,不过他这个进士含金量很低,因为当时满人读书很少,他是矮个子里拔出的高个子,其实也就和汉人的秀才差不多,说不得还不如人家秀才。
想到这里科尔坤有些怀念自己老子,三个大儿子都是祖父亲自带大的,老大是进士,老二是文武秀才,老三是武举人。
其余女儿、儿子到6岁也都会送到皇庄去由祖父教导,自己老子就一直在那里教儿子孙子,可以说伊尔根觉罗家的第三代都是科尔坤的阿玛教养长大的。
其中最厉害的是科尔坤的幼弟和长子。
屯粮就是科尔坤长子尹德赫提出来的,说台湾打完了和葛尔丹必有一战,倒是粮草是大问题,虽然这几年没有什么大的灾害,但是蒙古骑兵骁勇善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打下来的。
战事时间拖长了,就会引起钱粮的短缺。
作为户部尚书,对大清的税收可以说是了如指掌的。
科尔坤和长子、四弟协商过后决定屯粮,现在已经屯了3年,凑了将近2万石的粮食。
科尔坤是老狐狸了,伊尔根觉罗家和其他几家比起来,毕竟根基要浅一些的,所以他早就透露过粮草问题,都是老狐狸,谁不了解谁啊。
钮祜禄氏和郭络罗氏、瓜尔佳氏、赫舍里氏、佟佳氏这次都有献粮。
科尔坤只是想把他们都拉上船,自己还是想要头功的。今年的粮食都还没有收上来,所以各家都是存量罢了,这几家加起来都不足一万石粮食。
科尔坤可是和儿子一起把家里都掏空了,连家里女眷的嫁妆田都没放过,
作为族长也不能忘记族里,族里也凑了2000石粮食,族中女眷们凑了将近1000石。
所以太子给康熙的八百里加急的折子上面就写了:
户部尚书科尔坤携伊尔根觉罗氏献23035石粮食,一万八千斤的咸肉以兹军用。
另郭络罗氏、钮祜禄氏、瓜尔佳氏、赫舍里氏、佟佳氏各献粮2000石。
这些粮食解决了战场上的燃眉之急,康熙对太子很是满意。
因为伊尔根觉罗家族献粮有功,康熙还召见了科尔坤家的麒麟兄弟,大福晋的二哥,三哥。
二哥萨比屯(麒)是内务府的蓝翎长,这次也随康熙来了,不过做一些后勤事务。
康熙更欣赏武举人出身的弟弟萨宾图,他是直接上了战场了,武功不错,勇猛善战,直接奋战在第一线的,已经杀敌几十了。
再加上伊尔根觉罗家献粮有功,资历也有4年了,就直接加注到麒麟兄弟中的弟弟身上,连生了两级,为从六品的千总。
因他本来是从七品的把总,现在升了两级也刚刚和双胞胎哥哥品级一样,所以康熙这个决定没有遭到任何反对,而且更能鼓励低阶军官。
虽然此次粮食已经在兵部的护送下运走了,但是太子爷的心还是放心不下。这是他第一次正式监国,
康熙一征葛尔丹3
现在的太子·胤礽还不是后期那个乖戾暴躁,鞭打大臣的太子爷。现在是太子才16岁,在康熙的教养下,不仅精通诸子百家经典、历代诗词,而且熟练满洲弓马骑射,可以说是文武兼备。
而且忧国忧民,对百姓民生很是关注。
故还是下令让江南各省急调粮草入京,以备战事。当然,若是遇到重大决策,都会先请示康熙。
古代交通不便,粮草至少要一个多月才能进京,这个速度还是加急,紧急的了。
太子胤礽在监国期间表现虽然还稚嫩,不过能礼贤下士,请教朝中的大臣们,和大臣们商议着来。重大决策也是加急给康熙,并无不是之处。
“福晋,您醒啦,刚才惠妃娘娘宫里的巧姑姑送来了一些团扇。”冬卉服侍和卓起身。
因为并不打算出门,和卓的头发只是简单的梳理,用珠花固定住,披散着,并未盘发髻。
“今夏的团扇宫中绣娘不是已经送来了吗?”和卓心中有疑问。
宫中的团扇每年入夏时分就会送来,现在已是盛夏。
“是,这个是惠妃娘娘送来的,一共10把,您看看。”
“嗯,10把,咱们阿哥所3个格格,2个侍妾,还有小珍宝她们4个大爷的女儿,连我一共10人,这样人人有份,额娘的意思我明白,胤禔去前线打仗,我必会让他后院无忧。”
和卓仔细端详这几把扇子,其中两把是双面绣,其余是苏绣。听说纳兰夫人昨日进宫了,想必这些团扇都是纳兰夫人带来的吧。
因今年夏日在大行皇后孝期,所以宫中服侍什么都是素淡为主,团扇也不例外,五月送来的团扇颜色素雅。
这次的也不例外,毕竟要到这个月下旬,7月下旬,才会出孝。两个双面绣是一个是双燕戏柳,一个是山水图。其余都是荷叶竹子样式,不见半点红色。
而且都是点缀样式,图案占据整个扇面很少,有些小清新的感觉,两副双面绣明显是给大福晋和珍宝格格的,和卓把山水图给了小珍宝,自己留下双燕戏柳那一副。
和卓留下了芷兰院三个格格的团扇,其余的示意嬷嬷去分发给后院众人。
“冬卉,给我盘个发髻,许久不看到二格格她们了,本福晋亲自将额娘的心意送到芷兰院。”
冬卉手脚麻利的梳了一个两把头,穿的一套浅绿色的旗装。
“戴今年额娘赏赐给我的生辰礼玲珑点翠草头虫镶珠银簪”和卓手指了指,长辈赏赐你首饰就是让你戴的,看到你戴她送的首饰,心中也欢喜。
和卓手上戴的是生儿子时惠妃的赏赐,一对白玉手镯,据说是康熙爷在她生下胤禔时赏赐的,意义非凡,而且戴了十几年了。和卓出了月子之后就一直戴着,以示喜爱。
“额娘”二格格是康熙29年4月21日生的,现在已经一岁3个月了,“阿玛,额娘”已经会叫了,毕竟乖巧,正是可爱的时候,来正院的时候和卓偶尔也会逗她几句。
康熙一征葛尔丹4
虽然皇女、皇孙女注定是要和亲的,不过得宠和不得宠的区别是很大的,她们这些人都是和二格格绑在一起的,二格格好了,她们才能好。
福晋有自己的亲生子女,对庶女们并不太关注,只是面子情罢了,她们教导二格格叫额娘,就是希望二格格能得到福晋的两分关注罢了。
和卓知晓她们的小心思,并不在意,正院的人也没有纠正过,二格格就这么一直叫额娘。
“这个是你皇奶奶送来的,你们姐妹一人一个,喜欢不喜欢啊。”和卓拿一把团扇给二格格。
二格格的奶娘就抱着二格格跪下了:“二格格谢惠妃娘娘赏赐,谢福晋。”
二格格拿到新的玩具好像很高兴,一个人在“喔,喔”的玩着。
和卓摸摸二格格的脑袋:“额娘下次来看你,明日带着妹妹们一起来正院请安。”
复有交代了林嬷嬷和奶娘几句,就去看范格格生的双胞胎格格了,将团扇送到之后估计时间差不多了,小珍宝和大阿哥要醒了,返回正院。
因小珍宝满月时惠妃和康熙、太后都是送的金锁,孝期不可戴,所以手上戴的是后院格格送的小银镯子,都是检查过的了。
“皇奶奶!”小珍宝一进储秀宫正殿就嚷嚷起来,欢快的奔到惠妃处,扑进惠妃的怀中,嘴上还直嚷着“皇奶奶,我想你了。”
喜的惠妃直搂着小珍宝乐的不行,
小珍宝在惠妃的怀里“咯咯咯”的笑起来。
和卓给惠妃行礼过后,惠妃就赐座了。
小珍宝看到额娘手中摇着扇子,突然想起来来干嘛的了,拿过奶娘手中的扇子,又走到惠妃的旁边,抱着她的小腿:“扇扇,喜欢。”
然后又指指弟弟:“弟弟,弟弟。”
奶娘将大阿哥抱给惠妃看,大阿哥睡醒了,又吃饱了,自己一个人玩吐泡泡。
惠妃心中欢喜,脱掉护甲,接过大阿哥,看着大阿哥白白胖胖的样子,又想到大阿哥出生到现在还没有生过病,很是高兴。
“大阿哥长的好,你尽心了。”惠妃对着媳妇赞一句,大阿哥年幼,惠妃也是第二次见。
和卓忙起身道,这是为娘的本分。
惠妃对这个媳妇还是满意的,家世不错,相貌也不错,对她恭敬,没有戕害胤禔的子嗣,也没有闹出什么不像样的事情。
最主要的是生了小珍宝和大阿哥,颇得她的欢心,所以在储秀宫和卓这个大福晋还是有两分颜面的。
惠妃深知宫中阿哥长大不易,所以对大阿哥极为关注,现在就将大阿哥的衣食住行细细的问了一遍,和卓都一一回答,惠妃很是满意。
其实每次到惠妃这里来请安,和卓都会格外注意。
惠妃是妃子,再高贵也是妃妾,所以不能用正红,牡丹,凤凰等,和卓都是特意避开的,而且多会佩戴惠妃赏赐的首饰,惠妃赏赐的布料也会优先裁制作新衣,请安的时候来穿,以示恭敬。
惠妃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不过有时兴的布料总不忘给和卓两匹,显然和卓此举动深得她心,送礼送到人家心上,也是很开心的一件事情。
康熙一征葛尔丹5
宫里的女人是寂寞的,小珍宝会走路说话之后经常来惠妃宫中陪伴她,让她有了含饴弄孙的乐趣。
虽然康熙每月都会到储秀宫坐坐,惠妃和荣妃都是比康熙还要大上几岁,早已不侍寝了,她们都是只有恩没有宠了。
胤禔去战场,惠妃并不十分担心,胤禔武艺高是阿哥中是公认的,而且有纳兰明珠在旁,她很放心,给大福晋送去团扇也只是提个醒,希望胤禔打仗期间后院稳定。
后宫中一年祥和,康熙那边就不怎么好了,清军屡次失利。
直到八月初一,大破准噶尔军的“驼城“,随后步兵正面冲杀,骑兵从左右迂回夹击,杀伤了非常多的准噶尔军士兵。
噶尔丹见势不利,遂行缓兵计,遣使向清军乞和,旋乘夜率部渡沙拉木伦河北撤,沿途焚烧野草,以迟滞清军追骑。福全中计,致使噶尔丹逃逸。
期间胤禔年轻气盛,去追葛尔丹的逃兵,违抗了将军福全不得过嘎子河的命令,使得自己的骑兵全军覆没,自己被葛尔丹的骑兵俘虏了,后趁其不备逃脱了。
纳兰明珠得知此事,阻止了胤禔,并提示说是在嘎子河和葛尔丹逃兵激战,全军覆没,自己也掉入河中。
将违抗军令和被俘虏这两条抹掉了,虽然致使一队人马覆灭,不过比前两条要好很多了。
胤禔照做了,不过这件事一直在他心里。
纳兰明珠觉得胤禔自己能逃出来是葛尔丹故意放走的,毕竟现在葛尔丹势弱,需要时间休养生息,若杀了康熙的大阿哥很容易引起康熙的愤怒,八旗的愤怒,反而会提升清军的士气,对他没有好处。
葛尔丹既然放了胤禔,就不会再将这件事情嚷嚷出来,所以才放心的让胤禔隐瞒此事。
“皇阿玛,儿臣全军覆没了。”
康熙看到一身破败的儿子,忙关心询问,得知一队人全军覆没,心有不满,看到儿子的惨样也没有过多苛责,勉励了几句也相信了儿子的说法。
不过也给了处罚,不能带队,只能做先锋营的一员,说白了让儿子去做大头兵。
不过康熙对福全也是不满的,不但放走了葛尔丹,而且下错令让胤禔去追逃兵。
康熙认为福全对一个小队全军覆没的事情要负主要责任,没有约束好胤禔。
其实康熙这样是有些不讲道理了,胤禔毕竟是受宠的皇子,他这个皇伯父也拦不住啊。
毕竟自己的孩子总是好的,人心都是偏的。
康熙30年十月初,福全所派侍郎等人传信给噶尔丹,逾月未归,他估计噶尔丹早已出边逃循,且当时军中粮草再次不足,只能维持几天,鉴于此,便自作主张,下令回师。
部队归至康熙帝军中,康熙帝对福全不请示就自行撤回十分不满,决定先回京再议罪。康熙帝先行回京,福全等留后。
福全又将侦察噶尔丹行踪的情报送交康熙帝过目,叛敌确实出边,也一一认了罪。康熙帝当即命福全还师京城。
康熙一征葛尔丹6
期间胤禔虽然被贬为大头兵,不过他和士兵们同吃同住,丝毫不摆皇子阿哥的架子。
上阵杀敌时有勇往直前,毫不露怯,
这让军中的铁血汉子们对大阿哥胤禔都颇有好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