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穿之大福晋育儿记-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和卓就安排了2个侍妾,出宫建府后底下奴才们送给胤禔的,不好不收,不过和卓看出来胤禔根本没这个意思,而且其中一个是瘦马,根本没有生育能力,另一个虽然姿色不错,不过和喜塔腊格格撞了,书券气儿。
喜塔腊格格虽然没有太子爷的林佳氏那么书卷意味浓,毕竟人家整个家族都泡的书里面,世代读书人,不能比。
但是喜塔腊格格也是自小读书的,填个词什么的还是可以的,这来了个仿品,所以…。。
乌雅氏孕4
其实原本安排格格也没什么,大家都是这样的,不过和卓不想加重纳兰侧福晋的筹码,首先关格格不行,纳兰侧福晋成了养母,莫名就提高了身份。
范格格有双胞胎,乌雅氏是德妃侄女,哪个都不行,况且她们也不愿意,养在芷兰院自己能去看看,要在侧福晋院里,大清的规矩,就是侧福晋的养子养女了,不想为她人做嫁。
这乌雅氏还有着凌云之志,想做侧福晋呢。
其实关格格也不是很愿意,她脑袋清楚,知晓福晋的忌讳,情愿和现在一样,四阿哥养在前院,担心要是养在侧福晋跟前,侧福晋有了儿子,对自己的四阿哥不好,另外因为养在侧福晋跟前成了福晋和府里3个阿哥的眼中钉肉中刺。
喜塔腊格格倒是想到侧福晋院子里去住,不过和卓不会允许,胤禔也不会允许。经过和卓多年的调教,胤禔深知后院平衡稳定的重要,两人都是满人,喜塔腊氏在军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让她们联合起来干嘛,对付福晋,还是对付爷的嫡子。
对咯,嫡子!
胤禔因为自己是庶长子的缘故,对嫡庶之分比寻常满人要看重的多,另外福晋生的3个儿子都聪明可爱,孝顺懂事,日日在跟前,自然感情深厚。他不允许庶出子女超过嫡出子女,霍乱府中。
这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胤禔让后院喝那么长时间的避子汤,除了当时后院众人不是汉军旗就是包衣,福晋甚得他心之外,他也想让嫡子和庶子的年岁拉大一些。
当胤禔得知乌雅格格再次有孕时,自个儿打翻了茶碗。
他心中是震惊的,因为之前乌雅格格流产的事情,他有些愧疚,就和她吃了两次饭,后来也留宿了两次,不过就这两次就怀上了,这也太好运了扒。
胤禔眼中闪过喜悦,愧疚,疑惑等复杂的情绪,最后归于平静,打发奴才送一份格格怀孕的赏赐,就不管了,不管了,不管了。。。。。。
这些赏赐都被和卓在宫里的时候都定下了,胤禔和大嬷嬷等人,还有原来胤禔后院的女人都习以为常了。
格格怀孕赏什么,侍妾怀孕赏什么。
格格生孩子赏赐什么,侍妾生孩子赏赐什么,生的孩子洗三给赏赐什么,满月赏赐什么,周岁赏赐什么。
进府后格格见礼送什么,侍妾见礼送什么。
和卓直接给定死了,其实就是形成了惯例,想要打破,挺难的。
这也是和卓后院比其他福晋后院平稳的原因,因为没什么比较的呀,大家都一样。
比来比去总是闹些事情出来,和卓懒得在后院花心思,一开始就给规定好了,大嬷嬷又是个铁面无私的人,胤禔也被她这么多年的灌输调教,加上确实发现自己福晋这样处理,后院没什么纷争。
刚开始胤禔没觉到好处,后来有了太子,三阿哥,四阿哥做对比,就显出和卓这样做的好处了。
果然与和卓想的一样,胤禔赏赐了怀孕的乌雅格格就不管了,一点不管,知道后院的人对乌雅格格都不怀好意,福晋也不喜欢她,也不派人保她的孩子,就让她自生自灭了。
乌雅格格一个人怎么对付的了整个后院呢,疲于应付了一个月之后,本来胎像就不稳,这样整日的骚扰,发现了一次吃食里面有寒凉之物后吃东西也不好好吃,然后就流产了。
其实那个寒凉之物是纳兰侧福晋弄的,和卓并不会让后院的人买通膳房,纳兰氏位置还没有站稳,所以就是弄了些有些寒凉的食物罢了,可没有直接害她。
所以,这是乌雅格格自己的问题,自己保不住孩子。格格的份例还是和宫里一样,都是从前院大嬷嬷那里走的,与和卓可没有关系,宫里惠妃也不想要这个孩子。
所以,和卓去宫里和惠妃说这个伤心事儿,惠妃也就叹息两声,这个事情就过去了。
在后院连个水花都没有翻腾出来,胤禔倒是在乌雅格格出了月子之后去看了两次,可能是有些愧疚的吧,毕竟是自己的孩子,胤禔对孩子还是很好的。但是要让奸细生一个小奸细出来,这就涉及到政治层面上了,不单单是后院的问题了,和卓估计,日后胤禔会好吃好喝的供着,再也不会碰这个人了。就和李格格一样。
丫鬟婚配1
去岁和卓就考虑到了丫鬟婚配的问题,求了胤禔。
后来胤禔拿了一份名单出来,当时胤禔没有出宫建府,拿来的名单都是军中的。
和卓觉得适合冬卉,冬卉性格有些泼辣,若是嫁给这类小军官,丈夫在外肯定能操持好家业。
没想到被冬卉给拒绝了,说只伺候主子,问的急了,才说要是嫁人想有个人在身边知冷知热的,当继室,有子女都没事,她要人在身边的。
就只能搁置了,和卓问了白夏,白夏死活说要留在和卓身边,直言除了主子,也就对医术感兴趣了,和卓想了想白夏还真是个医痴,就随她了。
倒是秋分肯了,和卓就做主替他定下了,这个男子是满人,寻常旗人,32岁,是个百长,也就比大头兵好了一点,相当于一个队长吧。
和卓让她自己选的,几个人中秋分选的他,其他几人好奇,为什么选这个人,秋分吱吱呜呜的不肯说,后来倒是说了,因为这个人没有父母,也没有子女。
她嫁过去不用伺候公婆,也不用养前头的孩子。
这边秋分肯了,倒是秋分的老子娘急了,情愿女儿配个小厮,也不想女儿嫁给当兵的,万一不小心就当寡妇,托了人来和卓面前说。
和卓让秋分自己选择,
秋分铁了心了,她老子娘也没办法,和卓其实对这个男子也比较看好,这个男人其实就的被家里拖累的,上头有两个哥哥都是战死了,他爹早就去世了,她娘听到第二个儿子也死了的时候,就瘫了,不过还是挺着,活着。然后这是第三个儿子娶了媳妇,嫁了小闺女,就去了。
家里都是这三儿子操持,他娘闭眼之前一直说没留个后,他就一直在家里,好不容易媳妇怀上了,难产死了,他也没什么牵挂了,就从军去了。
这男人能自己操持家业,照顾妹妹嫁出去,又照顾瘫了的娘这么多年,可见是个有能力的。
胤禔拿回来的其他几个也是不错的,不能浪费了呀,春分直言说现在还小,要等几年,要许亲事会自己来和福晋说,和卓也同意了。
和卓想了想,前院的4个大宫女伺候了胤禔多年,一直安守本分,模样也不错,最大的平彤要是今年没许婚事,明年春天就要放出宫了,年岁到了。
宫女其实放出宫也找不到什么好人家,一般出宫25岁,不是给人当填房,就是给人当妾氏,这还是好结局。不好的结局,就是被兄嫂赶出去,或者被兄嫂给卖了。
她们伺候胤禔一场,不管是因为之前被惠妃威胁过不能爬床,还是看出来爷对爬床宫女的厌恶,总之还是尽心尽力的。
和卓也乐得许她们一份好日子,和胤禔商量后,胤禔全权交给了福晋,让自己看着办,要是选好了人家,说一声,他给添妆,毕竟是她的丫鬟嘛。
和卓也不好一下子将四个都放下去,考虑了将年岁较大的平彤和平草先许了人家,出宫后再将另外两个放出去。
平彤和平草来正院的时候还忐忑呢,福晋从不叫她们来,她们最近也安分的很啊,不和后院的侍妾格格们搞在一起。
听说是嫁人的事情,两人激动的流下眼泪,原以为就要这样子出宫了,没想到福晋还想着她们。
实话是平彤的兄嫂已经帮她看好了人家,嫁给一个50岁的老头当填房,那老头儿子都比她大了,她怎么甘心,不过她逃不掉。
丫鬟婚配2
和卓也没有自己做主,让她们自己选名册,两人都说不选,和卓就将几个的情况和她们说清楚,毕竟日子以后是自己过的。
她们不选,就抓纸条吧,给这几个人编了号码,12345,平彤选了5号,平草选了1号。
这都是去岁的事情了,当时和卓也答应了,出宫后侧福晋进门就放她们出去,现在纳兰氏进门了,和卓也兑现诺言。
府里给她们每人备了一份嫁妆,风风光光的嫁出去了,都是当正头娘子的。
她们都是选了自己想要的,
胤禔也不是随便提供名单的,他选的人军中口碑是不错的,不过都没什么官职,也是,胤禔自己没有出宫建府,目前也只能够得到这些了,要是好的,有官职在身的,未婚的,和卓还怕别人别有用心呢。
毕竟25岁在这个朝代看来是老女人了,平草选的也是一个百长(小官),家里父母健全,不过不是长子,是次子,年纪也比平草小个两三岁,和卓调查了,是个上进的青年,听说胤禔要嫁丫鬟,第一个找的胤禔,可见是个对未来有规划的,只是家中母亲有些糊涂,不指望儿子,竟然被女儿给哄了去,他大哥老实,不过和卓不担心,宫里的这些弯弯绕绕她们都过来了,这些都不是事儿。
平彤选的是一个鳏夫,死了老婆,前头留下个闺女,只有一个娘在了,是个独子。
康熙34年6月初二,是个宜嫁娶的好日子,这3个丫鬟风风光光的出嫁了,和卓给每个人备了一份嫁妆,大概价值100两银子,很是丰厚了,而且嫁妆都在官府备案了,她们多年也积攒了些东西,和卓一并给算成嫁妆备案了,日后要是闹僵起来,也有个说法。
她们嫁出去之后和卓就考虑冬卉的事情了,冬卉伺候她最久,所以和卓格外谨慎,可以说是查了又查,最后圈定了3个人。
一个是府里的侍卫,幼子,父母健全,上面4个哥哥,不过父母说了,只要他成亲,就分家,父母给说了好几个对象,都不肯,原因就是想要个漂亮的,现在25岁了,不肯将就。
一个是个秀才,赶考失败,就没走,留在京城,家里除了他还有3个妹妹,除了小妹妹都出嫁了,母亲之前就的大户人家的丫鬟。28岁了,没有成亲,有个通房丫头,生了一儿一女,和卓不看好,不过嬷嬷们都觉得不错,就暂时放这里了。
还有一个是个小厮,秋分老子娘帮忙看的,伊尔根觉罗家的,家生子,老实本分。
和卓也让她自己选,最后她选了侍卫,和卓也觉得侍卫不错,冬卉模样周正,现在也才二十三四岁,正当年,而且有和卓撑腰,对方不敢欺负她。
因为对方年岁也大了,礼走的很快,一个月就嫁出去了,和卓一样给了100两的嫁妆,私下又给了100两银子,将冬卉的私房,以及对方送的聘礼都给备案成了嫁妆。
风风光光的出嫁了,做正头娘子,日后若是男人出息,还能得个官身。
没过多久,几个丫鬟就都传来好消息,毕竟他们当大丫鬟的,吃的比寻常人家要好很多,经常干活,身体也好。
一起去塞外1
这是和卓第二次和胤禔一起出远门。
康熙34年8月,巡幸塞外,一起的有太子,三阿哥,四阿哥,五阿哥,七阿哥,八阿哥。
嫔妃中康熙带的是温僖贵妃,另外还有庶妃王氏,就是那个日后大名鼎鼎的密妃。这王庶妃今年刚生下皇十六子,之前康熙32年生下皇十五子,颇得康熙的宠爱。
“额娘,到哪里了?”小珍宝揉揉朦胧的睡眼。
“刚出京城呢,饿不饿,要不要吃点玫瑰酥?”和卓拿了一个靠枕给小珍宝垫着。
这马车设计精巧,能放好些吃食,夏日能放冰,冬日能放炭。
这次出来的都是嫡福晋,此次出巡塞外,意义重大,现在国库充裕,葛尔丹有和沙皇勾结,康熙决不能容忍他。
“啊,才刚刚出京城啊,那要好久啊。”小珍宝的肩膀垮了下来,都做了大半日的马车了,累死了。
帝王出行,有一大堆的意识,所以才走出这么点路,今日估计只能在京郊扎营了。
“额娘,你说弟弟他们现在在做什么啊,在皇奶奶那里乖不乖啊?”小丫头托着腮看着你,看的你心都化了。
“额娘也不知道啊,弟弟们还小,等下次咱们和弟弟一块出来好不好?”
小姑娘使劲的点点头:“嗯。”
胤禔翻开帘子进了马车,脸上身上一声的黄土,和卓给他换了衣裳,又洗了脸
“这路上风沙大,爷呆在马车里把。”
小珍宝看着阿玛变干净了也凑上前去撒娇:“阿玛,饿不饿,吃点点心。”
刚才阿玛可真是脏死了。
胤禔抱起女儿,点点女儿的脑袋:“你这个小精怪,刚才敢嫌弃你阿玛。”
和卓看着他们父女两个闹腾,胤禔知道小珍宝怕痒,就挠她痒痒,小珍宝躲闪的不行。
胤禔看到女儿笑的眼泪都出来了才放过她:“阿玛不出去了,就在马车里。”
“吃点吧。”和卓递过去一点点心“先垫垫肚子。”
“今天估计要在城郊扎营了。”胤禔接过点心,慢条斯理的吃起来“老七也真是的,腿不好还硬要和大家一起骑马,没得自己受罪。”
这皇子阿哥的事情和卓还是不要插嘴了,让送点药膏去吧。
“爷不是带了那药膏,让刘公公给七弟送点过去,磨破了皮可要难受了。”
胤禔嗯了一声,就让刘八斤去办了。
刘八斤回来说,去送药的时候,七阿哥的贴身太监眼睛红红的,自己也没进去看。
胤禔沉默了,都说他们贵为皇子,可要知道皇子也不好当啊,七弟自小因为腿的原因不受重视,连带着成嫔也吃了挂落,不再受宠。
好不容易皇阿玛想起他了,带他出来,能不好好表现吗?胤禔看到七弟的脸色都变白了,都坚持着骑马,八弟和他一起,劝他回去也不听。
胤禔想了想就自己回来了,他是大哥,他不骑马了,大家就可以都不骑马了。
想到这里胤禔也没什么心思吃点心了,往后一躺,闭目养神了。
做皇阿玛的儿子难啊,他们首先是臣子然后再是儿子,做皇阿玛的儿子不文武双全不行,超过太子也不行……
一起去塞外2
现在他在皇阿玛面前早就没有小时候那样肆意了,应该说他小时候也不肆意,只是比后面几个弟弟要肆意的多。现在在皇上面前,说话也要在肚子里面转了几圈才开口了。
和卓看胤禔要休息了,也揽着女儿不说话,晃晃悠悠的到了晚上,扎营的时候。
和卓想和女儿一起睡,小珍宝第一次在外,不知道晚上睡的是不是安稳。胤禔没有办法,就独自睡了。
第一天大家都累了,也没有什么串门娱乐,都早早的熄灯休息了。
刘公公去给七爷送药膏的时候,胤禔让给八爷也带一些,毕竟是养在惠妃膝下的,有些情分。
第二天一大早就拔营了,十一月是太后娘娘的生辰,今年是太后娘娘55岁的寿辰,自从太皇太后仙逝之后,康熙和这个嫡母感情愈加深厚,自然重视。
因为时间敢的紧,这几日都一直在赶路,到了承德了,这里建造了一座行宫,终于不用住帐篷了,大家都狠狠的休整了一番。
第三日,康熙带着太子爷和众皇子一起见众位蒙古王爷,和卓这些福晋们就聚在一起玩乐。
这次太子爷也带了太子妃,太子妃也不端着了,在京城总是端着太子妃的架子,大家对她都亲近不起来。
“大嫂,今日他们爷们都不在,咱们也痛痛快快的玩一场。”太子妃提议。
“可以啊,太子妃您是要玩什么?”和卓也不拘泥。
“咱们骑马吧,爷们在一起,估计一会就要骑马打猎,咱们也溜一圈。”三福晋早就跃跃欲试了,她是将门出生,比骑术可是不输任何人的。
四福晋也是将门出生,对骑马自然不陌生,也想放纵一把。
五福晋嫁给五阿哥根本不得宠,来到这木兰围场,心情比在阿哥所里好多了。
和卓也赞同,大家都赞同就达成了一致,三福晋是个会玩的,就提议
“这咱们出来玩,要不来个彩头,看谁骑马骑的快,以此地为起点,谁先到到第三棵树,就是第一,太子妃你看怎么样。”
一听说要比赛五福晋就退缩了,她在家也就会跑个马,比赛可不行,要是输了回去看五爷那张臭脸,她真是膈应的慌。
这几日皇阿哥们都宿在自己嫡福晋那里,五爷也没有办法,只能住在嫡福晋处,处处给自己福晋摆个臭脸。
刚嫁过来的时候五福晋还对五爷抱有幻想,这么长时间以来,五爷和宜妃已经让她认清楚了,也就不抱幻想了,爱去哪里去哪里,本福晋还懒得理你。
来了就好好的,不来也不管他,这样宜妃反而一时不能将五福晋怎么样了。出了京城,这五大爷就天天摆张臭脸,兄弟们都没有带格格侍妾,五爷也不好特殊。兄弟们日日宿在嫡福晋处,他还能一个人住,这不是惹人注目吗?
所以就天天回到帐子里,摆着个脸,搞的跟谁欠了他钱似的。五福晋这几日看自己爷们这个样子,面上不显,心里很是可乐,真是活该,是皇阿玛赐婚的,又不是自己死皮赖脸的嫁进来的,这母子脸,不敢怪皇帝,就怪到她头上了。
想到这里,五福晋也不退缩了,输就输呗,还能比这更坏,大不了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和现在也都差不多。
和卓看出来三福晋想出这个风头,想了想就说出50两银子,太子妃还在思考用什么东西做彩头呢,听到大嫂这么说,也说出50两,然后大家都说出50两。
这点子银子都不放在心上,图个乐呵,要是赌的大了,反而不好。
一起去塞外3
和卓不想出这个风头,最后三福晋第一,太子妃第二,四福晋第三,五福晋第四,大福晋最后。
三福晋一直没忘记,和卓仗着肚子摆了她一道的事情,出言讥讽:“这大哥的骑射一直是兄弟们中人人称赞的,大嫂怎么就没和大哥看齐呢。”
和卓懒得理这个蠢货,撇了她一眼,转过身不理她。
四福晋拉了拉三福晋的袖子:“三嫂。”将三福晋的火力吸引了过来,狠狠的瞪了四福晋一眼。
不过没说什么,太子妃在这里,闹开了也不好看,骑马结束后福晋们就都回去了。
这两日太后娘娘都召了小珍宝去陪伴,和卓也没什么可以忙的,自己逛起来。
太后娘娘召见了荣妃生的荣宪公主和布贵人生的端静公主,这两位都是康熙嫁到蒙古的亲生女儿,还有纯禧公主,是恭亲王常宁的女儿,自幼养在宫中,以及顺治爷的女儿,还有皇太极的女儿,还有固伦淑慧长公主,是孝庄太后的女儿,也是荣宪公主的太婆婆。
太后娘娘不耐烦这些,第一天见了这些蒙古王妃和蒙古福晋们,这些招待蒙古福晋们的事情就全部交给温僖贵妃,这也是康熙带着温僖贵妃来的目的。
一来,后宫现在温僖贵妃地位最高,二来蒙古人注重血缘,温僖贵妃是弘毅公的孙女,孝昭皇后的亲妹妹,血统高贵,招待这些蒙古福晋最合适不过了。
倒是这些蒙古福晋看到太后娘娘身边的小珍宝,有聪慧的脑子里面有个想法,听说皇上的大阿哥武艺高强,是个受宠的,这就是大阿哥的女儿,大福晋所生。
太后娘娘这两天将小珍宝带在身边确实有这个想法,和卓也不反对,这是注定的事情,有太后的看顾,能选个水草丰美,平安稳定的地方,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这两天小珍宝也忙的很,有蒙古贵女来找她一起玩,蒙古福晋也不是个傻的,她们并不喜欢那些娇滴滴的汉人女子,要是这大格格是个这样的,她们也没什么兴趣,不然来了两三年就死了,也没什么趣味。
和福晋们一起赛完马后,和卓不想这么早就回去,就在这木兰围场里到处走走。
远远的看到好像是小珍宝和几个女孩子,聚在一起,就走了过去。
“额娘,”小珍宝看到自己额娘就扑了过来。
“奴才给大福晋请安,大福晋吉祥。”几个蒙古女孩都给大福晋请安。
“起来吧,”和卓虚浮了一把。
“你们在玩什么呢?”和卓开口也是流利的蒙古语。
“回大福晋的话,奴才们刚才和大格格一起骑马,现在坐下来休息一会。”回话的是一个十来岁的女孩,脸上有着特有的高原红,不过五官轮廓不错,褪去高原红也是个美人。
另一个小女孩比之要小个3岁,差不多七八岁的样子,两人相貌相似,一看就是姐妹。
和卓笑着问她们:“你们是哪家的贵女啊?”
这两只又要起身回话,和卓将她们摁回去:“不必拘礼,坐着说话就可,也不用奴才来奴才去的,咱们就这么说说话。”
一起去塞外4
两人对大福晋瞬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