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穿之大福晋育儿记-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另外侧福晋那里按照小阿哥小格格的分量送去,爷那里留一斤桂圆干,一斤红枣干,这样还剩多少?”
    白夏脑咕噜转了转:“红枣还剩61斤,桂圆干还有十斤八两。”
    “还有这么多啊,嗯,这样,拿3斤红枣和两斤桂圆干到大厨房去,做菜用。正院的小厨房也这样安排,另外芷兰院的小厨房也这样安排,剩下的在正院放两斤红枣,以及剩下的桂圆干都放在这里。”
    “另外给前院大嬷嬷包一斤红枣过去,就说我赏她的,另外前院的四个大丫鬟每人包2两。”
    “咱们院子里,邵嬷嬷,施嬷嬷,白夏,素梅,素兰,春分,每人包半斤红枣,。剩下的红枣就入库吧。”
    “这样我算算还有57斤7两红枣,另外这7两就给院子里的二等丫鬟分了吧,剩下的57斤咱们正院库房留17斤入库,其余的40斤拿到前院大嬷嬷那里去入库吧。”
    “白夏,叫两个小太监将这些称好入库吧,称好后素梅去送给后院的格格侍妾们,周富贵给阿哥们送去,素兰送去芷兰院的格格们那里。”
    “周富贵,小钱子,去忙吧,我走了,可不要贪墨哦。一会让邵嬷嬷熬一大锅绿豆百合汤,放些冰,人人有份。”
    “对了,府里的李格格别忘记了,挑一些果子和这红枣一同送去吧,宫里的六阿哥,一会我去送去。对了,给惠妃包个5斤红枣,一起送去。”
    和卓摇着扇子,安排好就走了。
    和卓作为直郡王的嫡福晋,虽说四时八节府里都不会亏待后院里的人,不过像高级的补品,燕窝,阿胶什么的,是没有的。
    和卓生的孩子多,基本都给孩子们吃了,很少会有剩余的,就是剩余了也不可能给后院的格格们。
    胤禔份例里的补品也会送到和卓这里来,一般每个月和卓也会让胤禔吃几盏燕窝,燕窝是男女皆宜的。
    侧福晋纳兰氏的份例燕窝也是刚够自己吃的,惠妃虽然偶尔也会给自己侄女一些燕窝,不过都是白燕窝,而且因为纳兰氏常年没有生育的原因,惠妃总是有些不满的。
    

舒穆禄侧福晋1

  忙忙碌碌到九月,选秀也就结束了,和卓还是给弘昱选了一个汉军旗的格格。
    宫里的十四阿哥选了完颜氏做嫡福晋。
    选秀结束的时候,是小六的生辰了,已经6周岁了,怎么说都不能养在储秀宫了,阿哥所若是没有康熙发话,小六这个皇孙是住不得的。
    小六在惠妃依依不舍的目光中回到了直郡王府,受到了大家的一直欢迎。尤其是和卓,想着孩子从小不在身边,一时间将小儿子小八都比下去了。
    不过一同来的还有一道圣旨,太常寺少卿嫡长女舒穆禄氏,赐婚给直郡王为侧福晋。
    震惊了众人,这太常寺少卿可不是个实差,正四品而已,主要负责:祭祀宗庙时由其率太祝、斋郎安排香烛,整理揩拂神座与幕帐,迎送神主。举行祭礼时,与良酝署令共同斟酒。
    这个差事一般都是家族荫庇子弟担任的,或者是没什么门路的进士当的,其实这个正四品没什么含金量,就是个称呼好听罢了,还比不上低一阶的国子监祭酒,人家好歹教书的都是贵族子弟,另外低一阶的知府也比这太常寺少卿好多了。
    震惊的不单单是直郡王府上和惠妃,还有舒穆禄府上。
    直郡王子嗣丰腴,儿子是兄弟中最多的,太子就比胤禔小两岁,现在名下存活的就两个阿哥。
    太子爷的大阿哥体质赢弱,养到十岁还是夭折了。
    老三胤祉倒是生的儿子数量和胤禔差不多,不过人家死儿子啊,连着死了3个,嫡长子出痘死了,现在名下也就3个儿子。
    他倒是得意了,5月请封侧福晋,选秀过后就批下来了,田氏为诚郡王侧福晋。
    老四胤禛也是两个儿子,嫡长子弘晖和次子弘昀,留下两个儿子,李格格生的弘盼活了3岁就死了。
    光是胤禔有8个健康的儿子就让人羡慕嫉妒恨的了,这还赐侧福晋,康熙这是怎么了?
    其实略微一想就明白了,这个时节红薯丰收了啊,确实如胤禔所说,亩产千斤不在话下,康熙爷觉得没将这个差事给儿子,有些愧疚了呗,愧疚咋办呢,补偿啊,给个侧福晋补偿呗。
    又不能加重大儿子的砝码,就给个正四品的太常寺少卿的嫡长女,正四品家的女儿,做侧福晋是可以的,没什么可说的,不过他们家不能给胤禔什么助力,这也是康熙希望看到的。
    在康熙眼中,送女人就是补偿啊,这舒穆禄氏康熙亲自看过了,貌美肤白,另外康熙还指了两个格格,这就没用御赐的了,借惠妃的手到了直郡王府上。
    康熙不但将自己大儿子摆了一道,太常寺少卿舒穆禄氏也摆了一道,为啥,人家原本以为会配个闲散宗室,就准备了八千多两的嫁妆。
    现在咋弄,听说直郡王的侧福晋纳兰氏58抬嫁妆满满当当的,怎么也有个五万两吧,人家压箱银子还不知道多少呢。
    真是愁人那。关键是他们家子嗣丰腴,阿玛是嫡长子,她是嫡长女,下面好几个弟弟就要长起来娶妻了,哪能将家底都给她啊。
    给她八千两的嫁妆还是因为是嫡长女的缘故,在家中很是受宠。
    

舒穆禄侧福晋2

  其实侧福晋嫁妆没什么硬性要求,想三爷是田侧福晋,四爷是李侧福晋,有个三四千两的嫁妆不得了了。不过她们都是因为生育有功,封侧福晋的,和这情况不同。
    八千两其实是很拿得出手了,和卓要是没有嫁给胤禔,家里公中也就出5000嫁妆而已,不过有着纳兰侧福晋比着,她们家也不好太差。
    康熙赐婚后确实他们家热闹起来了,来送礼的不少,不过他们家胆子小,都不敢收,送大礼的都是有所求的,他可办不成什么事儿。
    圣旨赐婚已经九月底,将近十月了,今年肯定来不及成婚了。
    不过京城还是很热闹的,很多宗亲都赶在年前要成婚的。每次大选之后,京城都要飘红一段时间,没办法,满人要选秀之后才能成婚,宗亲们也大部分都是要赐婚的,不是康熙御赐,也是康熙选好了,借太后的懿旨赐婚。
    十月中旬,两个格格就包袱款款的进府了,不过大家都在《沁园》,和卓这个嫡福晋原本应该回去的,不过和卓懒的回去,谁也说不出个什么,就这么晾着。
    只是带了话,让府里的大嬷嬷安排。
    大嬷嬷每年夏日都是留守的,不过和卓有赏冰给她,另外有一个小丫鬟跟着,说是料理琐事,实际就的伺候她。
    其实这样对于大嬷嬷来说也轻松,毕竟大家都不在府里了,她工作少了一大半。
    《沁园》里这些大嬷嬷的工作就交给了和卓身边的施嬷嬷和刘八斤。
    康熙爷一直到腊月才回宫,大家也都回府上。
    胤禔和卓回府上的时候,两个格格高氏和王氏已经在府上等了两个月了,等的心都焦了。
    可以看的出来,胤禔对康熙赐女人这样一个补偿,心里是不舒服的,是变扭的,不然不会也一直不回府上的。
    另外对赐婚的侧福晋家也不闻不问,要知道,之前侧福晋纳兰氏,赐婚后,胤禔可是去了纳兰府好几次的,不排除去见明珠,不过也有纳侧的缘故。
    现在大朝的时候,看到这太常寺少卿,准岳父,只是点点头,多一个字不肯说。
    不过这喜欢搅屎棍的老三还要去挑衅胤禔,说酸话。
    “皇阿玛对大哥可真是好,大哥都有了8个阿哥了,还赐了个侧福晋,咱们都没这个福气。”
    “皇阿玛不是刚封了你府上田氏为侧福晋吗?”胤禔噎的老三说不出话来。
    其实这是康熙对于红薯的补偿,大家心知肚明,就老三这搅屎棍一样的,要去挑衅胤禔。
    “福晋,舒穆禄夫人来了。”施嬷嬷来报
    “她来干什么来了?”和卓看着施嬷嬷
    “福晋,舒穆禄夫人来送年礼来了,另外,是来丈量屋子的。”
    “哦,我知晓了,你让她进来吧,让人去会客厅等,白夏,你在这里看好小八。”
    “素梅,帮我梳妆,一会你和素兰和我一同去见舒穆禄夫人。梳个寻常发髻即可。”
    和卓原本是陪小儿子睡觉,赖床不想起,现在赖不成床了,起来梳妆了。
    “福晋,这套玫红色的旗装,是刚做好的,绣的是白梅,昨儿刚送来,您看看。”素兰捧了一套衣裳给和卓看。
    “成,就这套吧。”
    

舒穆禄侧福晋3

  “福晋皮肤好,不用上妆就白的透光呢,奴婢给您唇上点一点胭脂,看起来气色更好些。”素兰小嘴跟抹了蜜似的,甜的很。
    素梅动作很快,不到一刻钟就全部搞定了,不过再如何简单,三对耳环是必不可少的,这是满族妇女的传统,若是待客时不戴,会被认为是对客人的不尊重。
    素梅还将那支赤金合和如意簪给带上了,就这样简单的打扮,也显得贵气十足,仙姿卓约。
    “奴才见过直郡王妃,王妃吉祥。”舒穆禄夫人一上来就行一个大礼。
    “夫人不必多礼。”和卓示意素梅上前搀扶。
    和卓在打量舒穆禄夫人的同时,舒穆禄夫人也在打量和卓。
    她越看心里越没底,这大福晋真是倾城之姿,难怪多年盛宠不衰,生下六子一女。原本她来之前想好好的,女儿肤白貌美,在一众秀女中也是出众的,加上花骨朵的年纪,定能博得郡王的宠爱,现在看了大福晋,心里没什么底了。
    不过只要女儿肚子争气,生个一儿半女,日子也能过的好,听说这大福晋是个大度的。
    家里不能给女儿什么助力,她的乖女儿要给人做小,她心都要碎了。
    “夫人尝尝这茶,这是宫里的六安瓜茶。”
    “王妃这里的茶自是好的。”
    ……。
    和卓并不耐烦这样寒暄,直接切入主题:“夫人此次来是所为何事?”
    舒穆禄夫人显然没想到和卓会直接切入主题,一般来说都要是喝了茶,多聊几句再切入主题的,不过她来是有正事的。
    “奴才此次来一是送年礼来的,来啊”舒穆禄夫人拍拍手,东西就抬上来了。
    是两个炕屏,以及一些布料吃食。
    “也不知道送些什么,这点子东西还请不要嫌弃。”
    等在这里的时候舒穆禄夫人看了下,这院子里的东西每一件都是精品,整个风格又糅为一体,她送的这些好像有些拿不出手了。
    “夫人如此客气,皇阿玛赐婚之后,咱们就是亲戚了,日后要多往来才是。”
    场面话谁都会说。
    “第二件事,是想要丈量一下房子,不知道王妃方便不方便。”
    “可以,是哪位去量,我让人安排。”
    虽然胤禔封郡王好几年,不过大家还是习惯叫大福晋,王妃这个称呼很少出现在和卓面前,不过和卓也懒得纠正,她本来就是王妃不是。
    又寒暄了两句,和卓就走了,和卓不担心什么,所以直接让人引着舒穆禄夫人去了《茶花院》
    和卓打算用这个院子给舒穆禄侧福晋,这个院子比纳兰侧福晋的院子小一些,离女儿们住的芷兰院不远,因为种植了许多茶花而得名。
    不过离正院比纳兰氏的院子近多了,也小了不少。
    “舒穆禄夫人送来的年礼登记入册没有。”在舒穆禄夫人走后和卓问施嬷嬷。
    “回福晋,奴婢已经记好了。”
    “那些东西让白夏看看,没有问题的话,吃食就直接送到大厨房,布料炕屏就放到前院大嬷嬷那里的库房里面。”
    “过几日咱们府上送年礼,照着单子送一份差不多价值的过去就行。”
    

舒穆禄侧福晋4

  说到丈量这个事情,也是胤禔和卓夫妇有些不地道,一直不在府里,人家没法来量,不过和卓这是夫唱妇随,谁让胤禔不回府呢。
    钦天监送来的时间是明年的3月,还有一个是5月,所以离娶侧福晋还有一段时间,做家具拔步床什么的还来的及,时间宽裕。
    因为康熙喜欢5月的时候出巡塞外什么的,所以胤禔选了3月底的这个日子,其实两个日子相差的很近,一个是三月底,一个是五月初。
    “福晋,三日后是腊月二十,是请安的日子。”
    和卓看着施嬷嬷,看懂了她眼中的意思,叹气一声。
    “嬷嬷,我明白你的意思,不过爷想要去哪里过夜不是我能做决定的,爷是有自己的考虑的,我作为妻子,只要照顾好她,照顾好孩子,孝顺额娘,管理好后院就行了。这旁的事情不用我管的,如果后院有人说话,直接按照规矩处理了,做不好奴才就不用做了。”
    “是,奴婢明白了,那王格格和高格格问请安的事情?”
    施嬷嬷也不是必须要怎么样,只是提醒一下自己的主子。
    和卓摆摆手:“到请安日再来。”
    施嬷嬷会意,退下了。
    和卓有那闲工夫,还不如和自己的小儿子一起玩呢。
    ……
    很快,到了,请安日。
    大家就都见到了传说中的两个格格高氏,和王氏。
    “奴婢高氏王氏给福晋请安,福晋吉祥。”
    王氏是个软萌妹子,身高大概只有一米五,五官一般,不过皮肤白皙,脸颊肉肉的,看的出来身上也肉肉的,容易让人产生好感。
    高氏眉眼高挑,下巴尖尖的,就是传说中的狐狸脸蛋,两个人资质都还不错。
    “行了,开始吧。”和卓直接步入主题。
    “奴婢王氏见过福晋,请福晋喝茶。”和卓就拿茶盏假装一下,并不真喝。
    “嗯,日后安分守己,为爷开枝散叶。”
    “谨遵福晋教诲。”
    “行了,记在心里就行了,赏。”
    和卓的赏赐还是一样,只是出宫后宫绸就不作为普通赏赐了,和卓给的绸缎是前两日舒穆禄夫人送来的那些。
    一人一匹,不偏不倚。另外一人一对白玉手镯,外面一般卖12…15两左右。
    和卓挨个介绍了侧福晋,格格们,就开始赶人了。
    “行了,散了吧,本福晋还要进宫。”
    和卓才没那耐心听这群女人嚼舌头。
    “素梅,范格格的病去看望一下,让府医不要怠慢了,不管怎么说她也为爷生育了两个女儿。”
    “是,奴婢这就去。”素梅福了福身。
    “银耳滋阴润肺,去库房拿半斤过去,再拿半斤红枣过去。另外拿10斤炭过去,”
    “是,奴婢这就去。”
    “噯,别忘记让府医看看,能不能吃银耳红枣。要用什么药尽管用。去吧。”
    和卓披上大氅就出门进宫了,这大氅是胤禔打到的皮草做的,毛边是上好的水貂毛,细腻柔软亲肤。
    这件大氅是暗枣红色的,上面用墨色的线绣的孔雀,很是高贵典雅。
    热热闹闹的年节很快就过去,不过因为今年康熙的两个兄弟死了。另外索额图死了,导致朝堂上有一些人被罢官抄家,所以这个年宫里过的有些冷清。
    

小珍宝被指婚!

  元宵节刚过直郡王府上就忙碌起来了,和卓忙不是因为府里要纳侧福晋,而是康熙下旨,将小珍宝指婚了。
    指婚给科尔沁台吉明安的次子。这小子今年过完年才刚刚13虚岁,还小的很。明安和康熙求亲了好几次了,小珍宝虚岁才刚刚16岁,是康熙的子孙中嫁的早的了。
    婚期就在5月,和卓忙的很,原本以为还有两三年的时间呢,这么突然就嫁出去了。还好从去年初的时候,就找了宋夫人,她推荐了一个女子姓罗,做了小珍宝的夫子。
    宋夫人之前教导过和卓,宋夫人是秦淮河的花魁,被四叔赎回来的,后来教导了和卓。
    现在已经将近60岁了,不年轻了,教不动了,就推荐了罗夫人。
    这回这位罗夫人也曾经是花魁,已经在伊尔根觉罗家的《万宝行》呆了三四年了,人品还可以,做事情认真,是个想过好自己日子的。
    她已经教导了小珍宝一年,初见了成效了,和卓让她抓紧教导。
    另外小珍宝身边大概有五六十个蒙古奴隶,府上,她的庄子上都有,小珍宝和他们相处的都不错,这次要全部带到蒙古去的。
    这些人的卖身契全都给了小珍宝。
    另外和卓还给小珍宝准备了五六十人,都是以一挑百的好手,让小珍宝在异地也有保护自己的底气。
    这些人是和卓特意为小珍宝训练的。
    内务府和礼部已经在准备小珍宝的嫁妆了,作为康熙的长孙女,小珍宝必定是受瞩目的。
    圣旨下达后,胤禔和卓夫妇都比较烦躁,大清的公主,宗女,一个个的送到蒙古,一个个的丧命,不是说说的。
    虽然胤禔和卓从小珍宝小时候就开始培养她,做足了准备,临了了还是免不了要担心,胤禔这段时间就跟个炮仗似的,一点就着。
    和卓也不好受,一遍遍的查阅资料,帮小珍宝准备这,准备那,不单单准备了一些好手,还准备了四个医女。都是从小培养的,三年前就送到京城了,两个送到了小珍宝的庄子上,两个放在小珍宝身边,经常和小珍宝接触,品性都是信得过的。
    不过人心异变,到了京城和卓就让她们签订了卖身契,没来京城事前就言明了,不愿签卖身契可以不来。
    和卓当年一共抽了30多人来训练,其中有中途退场的,放弃的,心志不坚的。最终剩下来的都是佼佼者,只剩下7个人,和卓直接给了小珍宝四个。
    另外三个给了弘昱,弘方,弘韦一人一个。
    第二批的医女还没有训练好,还要等两年。
    和卓一有时间就和小珍宝说夫妻相处之道,另外还有夫妻人伦之事,刚开始小珍宝害羞,不过和卓是很严肃的,慢慢的小珍宝也听进去很多。
    人伦之事罗夫人也会和小珍宝如何吸引男人,以及夫妻人伦如何获得快乐,让男人女人舒适这些。
    和卓不是公主,所以去了蒙古面对蒙古部落族人排斥的压力要小很多,虽然说是康熙的长孙女,说白了就是个多罗格格,县主而已。
    连郡主都不是,要亲王之女才是郡主的,康熙爷也没有特别给封号。
    而且额驸年纪小,之前也见过小珍宝,对小珍宝印象很好,这些都是优势。
    很快忙忙碌碌到了康熙43年的3月,马上要迎娶侧福晋舒穆禄氏了,迎娶侧福晋的事情内务府和礼部有专门官员会来办理,府里配合就行,而且之前迎娶过一回了,一回生,二回熟,大家都清楚套路了。
    礼部的官员也告知了,说小珍宝的嫁妆礼部准备的差不多了。
    胤禔和卓还另外给小珍宝准备了一份嫁妆,科尔沁没什么战乱,和朝廷也比较友好,不过胤禔和卓还是做足了准备。
    

直郡王再娶侧福晋1

  惠妃还特意为了要不要准备嬷嬷,和卓表示不用了,
    宫里给公主的嬷嬷都只会趴在公主身上吸血,小珍宝不过是宗室女,不是公主,用不着嬷嬷,也没有试婚格格,听说这额驸还没有小妾之类的呢,毕竟年龄还小。
    胤禔去请旨,要求亲自去送嫁,不过康熙不见他。
    胤禔的势力大部分在军中,估计是担心到了蒙古联合吧。
    最后康熙下旨让皇五子胤祺去送嫁,胤祺由太后抚养长大,在蒙古那边,尤其是科尔沁比较亲近,这也算是给足了小珍宝颜面了,惠妃,胤禔也没话说。
    康熙43年3月26日,是个宜嫁娶的好日子,直郡王胤禔娶侧福晋舒穆禄氏。
    为什么不说迎娶呢,因为是礼部官员去迎的,胤禔没有亲自迎,只是在门口接一下。两个侧福晋都是这样,之后和卓这个嫡福晋是亲自迎娶的。
    其实皇子嫡福晋也是可以让礼部官员去迎接的,不过一般为了表示对新娘子和岳家的尊重,一般皇子嫡福晋都会由皇子亲自上门迎接。
    不过也不是没有例外的,像太子妃就是礼部官员上门迎接的,不过是因为太子婚礼很是繁琐,太子另外有任务,不能来迎接罢了。
    和卓还是挂着微笑,招呼客人,前两天侧福晋的嫁妆进门,也是58抬,数量一样,质量比纳兰氏的要低很多,大概一共价值2万两的样子。
    其实也很丰厚的了,不过有了比较,总是要被议论两句的。
    忙忙碌碌的一天,府里一片红色,郡王可以有两个侧福晋,直郡王府已经满额了。
    好像似有所感,礼官唱:送入洞房,胤禔回头看了和卓一眼,和卓也对上了胤禔的眼睛。
    那一瞬间,好像热闹的场景都销声匿迹了,彼此眼里都只有她他。
    刘八斤看主子呆愣在那里,轻轻推了一下,胤禔回到了现实,和卓也起身走开了。
    不过这一幕被有心人看在了眼里。
    席面上并不用和卓招呼,只需要呆在福晋那一桌,露面即可,有紧急事情需要处理的就会自己找来的。
    和卓这一桌都是嫡福晋,席面上大家都有些沉默,已经不是刚成婚的时候的小女孩了,和卓这一桌最小的是八福晋,可以说除了八福晋,每家都是有嫡福晋的,御赐的和后封的占各半吧。
    八福晋美貌的脸上也有些轻愁,因为多年未生育,康熙太后很是不满,惠妃作为养母,在康熙33年就提出要送两个格格到八爷处,被拒绝了。
    后来康熙39年,卫贵人被封为良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