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穿之大福晋育儿记-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胤禔是孩子的父亲,和卓不希望,因为这个他没了下场,或者说下辈子过得清苦。
    “你这个小妮子,平日里不见你关心这些,怎么今日关心起这个来了?”
    白夏是有名的医痴,除了和医有关的,她关心的也就是和卓这个主子一个人了,旁的都不在她眼里。
    白夏笑笑:“主子,还不是秋分,她男人去岁升了职,被派到甘肃去了,奴婢和她一起伺候主子多年,总是要挂念两分。”
    这个事情和卓倒是知道的,秋分当初嫁的是个百长,算是个小队长的职位,这两年生了两级,现在已经是正九品的把总了,也算是长进。
    “这个你不用太担心,秋分是个会过日子的,粮食什么的暂时不会缺的。”
    和卓没说的是,秋分男人就说不好了,这种叛乱,一般这类小头目,都是要冲在第一线的。
    这甘肃的土司,不知道为什么事情没有爆出来,和卓可不相信是简单的几个灾民做乱,估计是事情闹大了,才爆出来。
    估计那些水利工程的款子都被他们给贪污了,搞不好,两个省府以及下面县市的粮仓都出了大问题了。
    好不容易,因为康熙几次下江南,拜了朱元璋的陵寝,又广开了博学鸿儒科,收了天下士子之心。
    “朱三太子”也被抓到了,“朱三太子”的党羽也被瓦解了。
    没了“朱三太子”,这反清复明的声音也小了许多,现在一下子又起来了,皇帝能不恼火嘛!
    ……。。
    胤禔回来的时候天都黑了,因为要派兵镇压,以及要发粮食过去,都用的到兵部,所以官员们下朝后都留在了那里。
    胤禔所在的兵部还好一些。
    户部的官员就惨了,有胤禛四贝勒这个工作狂在,估计今天别想回去了,在衙门里过夜吧。
    果不起然,第二日,康熙就发了圣旨,将甘肃土司,和陕西总督革职查办,押解回京。
    另外派了太子爷和四阿哥胤禛去处理陕西的事情。
    甘肃是少数民族聚集地,是土司和朝廷共同处理的地方,形势比较复杂,康熙让信任裕亲王保泰去处理了,另外还派了和卓的六哥佳珲带兵去镇压。
    康熙这一手平衡可以说玩的很好了,太子四阿哥是一派的,四阿哥又是正蓝旗的旗主,这次四阿哥就可以明目张胆的发展军中势力。
    裕亲王保泰是支持八阿哥的,佳珲是大阿哥胤禔的小舅子,自然是站在大阿哥这边,两对人马自然不会黏黏糊糊的,搞在一起。
    

大旱2

  佳珲临行前,胤禔夫妇去送了,并将府上,庄子里的所有存粮都给了六哥,以应急之用。
    虽然朝廷也给了粮食,不过他们是先行部队,估计粮食到那里都要十多天过去了。这段期间他们要靠当地省府的粮仓,估计不太靠谱。
    有了粮食,就有了底气。
    这也算是和卓尽的一份心力吧。
    不提保泰和佳珲两个。
    佳珲武力值高强,现在已经到了先天中期了,说句天下无敌手也不为过了。
    咳咳,
    当然,除了和卓和大和尚这些修士。
    所以和卓并不担心。
    太子爷和四阿哥倒是遇到了不小的麻烦,虽然他们一群人经过伪装,但是两人细皮嫩肉的,一看就是养尊处优的“贵人”,在灾民眼中,都是大肥羊啊,饿红了眼的灾民,什么都干的出来。
    不过两人都是带了兵的,刚开始不忍心杀老百姓,但是他们如此疯狂,一番杀鸡儆猴之后,也就消停了。
    最要紧的还不是这些饿急眼的灾民,
    而是有“反清复明”的人,混在灾民中,煽动民心。
    另外,太子爷还遇到了刺客,索性太子爷身边能人众多,武艺高强,饶是如此,太子爷还是受了点伤,索性妨碍不到。
    真正和地方官交涉,才是难呢。
    这些官员都是油条子了,一个劲的推托,企图蒙混过去,到最后,他们在当地就是土皇帝的存在,虽然总督被押解回京了,不过总督府早就是个空壳子,权势都掌握在了他们这些当地大族手中。
    太子爷和四爷,在他们眼中,就是毛娃子一样的存在,表面恭敬,其实没当他们一回事情,就是想借着朝廷的兵力,镇压那些贱民罢了。
    太子爷和四爷都来了好几天了,所到之处,都是被当地官员处理过的地方,没有什么暴乱,只是有些许灾民罢了,这些官员还想要瞒天过海,可以说是胆大妄为了。
    两人一合计,这不是办法,
    就微服出去了,看到其他情况严重多了,虽说还没有到“易子而食”的地步,不过再不处理,这个情况也不是不会发生的。
    地里没有收成,百姓们普遍很是恐慌,大粮商们,都屯粮涨价,也有好多老百姓饿死了,已经有地方吃观音土,好多地方死了人。
    太子爷是康熙自小培养的储君,虽然在索额图死后,性情变了,不过忧国忧民的心态没办。
    和四爷回去之后,挑灯夜谈,找方法对付这些地方官。
    虽然康熙说了可以带兵,不过因为陕西不像甘肃,地势复杂,又是少数民族聚集地。
    所以,只是允许太子爷带了侍卫,四爷带侍卫,然后在正蓝旗里挑了一些人罢了。
    平常也就是护卫护卫太子,保卫保卫贝勒府,只有少数一些旗人,跟着四爷上过战场,不过也都是后面,实际没怎么上战杀敌过。
    不像是佳珲带的兵,都是上过战场的老兵,血气值十足,以一当十不为过。到了甘肃当地,懒得和当地官员掰扯,直接杀鸡儆猴。
    不过也不是那么顺利,但是总得来说,比太子爷这边要顺利的多了。
    

大旱3

  甘肃这边的土司和总督虽然被押解回京了,不过势力还在。
    可以说形势很是严峻,保泰也和他阿玛福全一起上过战场,又是福全精心培养的继承人,和佳珲合作的也不错。
    主要的佳珲并不会反驳他这个王爷做的决定,指哪打哪,这让保泰很是满意。
    指挥嘛,只要一个就够了。
    佳珲手下兵力都不差,以一当十,土人虽然强悍,但是武器上面比不上朝廷的兵。
    三个月的时间,就全部镇压了。
    也找到了这些土司和官员藏的粮食,可以说一大批官员落马,官商勾结,找到了很多证据,当地的粮商不敢不给粮食。
    镇压结束后,佳珲就压着这些大大小小的官员回京了,剩下的事情,由保泰处理。
    太子爷这边,和四爷两人虽然都不是身经百战的将军,不过两人脑子都好使,去了一个多月,也解决了,不过人手也损失不少。
    太子爷先回京,回去路上大意了,被“白莲教”的人刺伤成功,不得不中途医治。传回京城,康熙大怒,派了兵部侍郎前院接应。
    又进入了新一轮,剿灭白莲教的潮流。
    大灾之后比后瘟疫,因为红薯的原因,京城粮食并不缺,所以这次旱情虽然有冲突,不过死的老百姓还在可控制范围内。
    另外两队人马去的时候,都带了太医和很多药材,所以,只是有小范围的瘟疫,很快就控制住了。
    这一番,两个省府好些官员落马,康熙不想用一些荫庇推荐的官员,造成朋党,两个省府新上任的官员用的都是新科进士,趁机打入甘肃这个番司。
    这样虽然不能断绝朋党,总是比之前要好一些,可以说两个省府重新被洗牌了。
    不过这些和在京城的和卓一家都没什么关系,除了和卓身上的功德又多了一些之外,如此看起来给六哥的那批粮食用上了。
    因为灾情总会死好多人,和卓这段时间,经常往返去到两地,给亡灵诵经超度,若不如此,很多都会变成孤魂野鬼。
    超度,也会有功德加身。
    小伙伴们若是问为什么,不能直接救这些人,和卓若是用非凡人手段,救了这些灾民,那是会产生孽障的,天道是不允许的。
    不过死了之后诵经超度是可以的,有一个说法,这类死于自然灾害的人,都是前世有过孽障的,今生来还,若是被你破坏了还得了。
    不过若是用凡人手段,比如设粥棚,送药看医是可以的。大规模的是不行的。这也是和卓只给一小批粮食的原因。
    和卓在上一世被师傅扔去炼心,积攒功德的时候,也是这样。不过和卓一般都是用药物救治,这样救回的人命才是真正的功德。
    若是不小心救回了一个恶人,这样不但没有功德,还会有孽障产生。修为高深的修士,一般都可以看出凡人的善恶。
    和卓的师傅除了擅长炼器之外,其实还有天机术,不过他只是会,从不使用,也无人知晓。
    要知道,使用天机术条件十分苛刻,说是以命换命差不多,算出要救人,救的人越厉害,对自己影响越大。天机门的天机术十分厉害,可以算出很多东西,也因为这个,门派被灭门,之后全部消失了。
    师傅的祖父的天机门的弟子,已经飞升,所以留下了一些东西给子孙,不过也告诫过子孙,绝不可将天机术用于他人。
    和卓也只是从师傅那里学了皮毛,会相面罢了。不过看凡人的命数,只要不是像康熙,皇后这类的,寻常凡人都是可以看出来的。
    所以和卓在炼心的时候并没有踩到雷,没有救过恶人。
    这场旱情,忙忙碌碌,一直到腊月才全部解决。
    

婚事1

  “今日,皇阿玛下朝之后提及了二格格她们的婚事。”
    胤禔靠在软塌上,和卓在给她通头。
    “哦?是否已有人选?”和卓不紧不慢的动作着,胤禔舒服的眼睛都眯起来了。
    “皇阿玛,有意将公主下嫁给汉人,满汉一家之意。”
    “这是好事,皇阿玛可有说是哪一位公主,宫中有好几个公主都到了嫁龄。通贵人的六公主,温僖贵妃的七公主,还有敏妃的公主,袁贵人的公主。”和卓列举的几个公主都到了年龄,六公主更是22岁大龄了。
    在寻常人家绝不可能将女儿留到这么大的,只是康熙怜惜公主远嫁,有意识的将公主留的久一些。
    “这个皇阿玛没说,估计不会是贵妃生的皇妹,钮祜禄家虽然在遏必隆死后,势力不如从前了,不过还是势力庞大。皇阿玛既然让十弟娶了蒙古贵女,就不会将七妹嫁给汉人,拉拢汉臣。”
    胤禔边说边拉着自个儿福晋的手,示意做到他旁边。
    和卓依言坐下,胤禔将福晋白嫩的小手放在手中把玩。
    “爷说的也是,那皇阿玛今日和爷是怎么说的,是有什么眉目了吗?”
    “嗯。”
    提到嫁女儿,父亲的心里总是有些不舒服的,就将和卓的手放下了,闭上眼睛,淡淡开口。
    “皇阿玛说咱们府上二格格和三格格四格格都已经到了婚配的年龄,喀凯氏喇布坦去岁的时候来京求娶,这个喀凯氏喇布坦之前在攻打葛尔丹的时候立过战功。他的福晋已经故去一年多了,希望求娶一位宗室女为继室。”
    “爷可是为难?”和卓握上胤禔的手。
    胤禔轻嗯了一声,就不再言语了。
    二格格她们几个都不是和卓亲生的,这个时候和卓不想说什么,无论嫁给谁,日子都是自己过的,和卓自问作为嫡母,对得起她们了。
    不久,宫里就传来旨意。
    通贵人的皇女,六公主,封为和硕纯悫公主,赐婚给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喀尔喀台吉策凌。
    温僖贵妃的皇女,七公主,封为和硕淑嘉公主,赐婚散秩大臣、佐领、一等男又一云骑尉孙承运。
    同时接到旨意的还有直郡王府上。
    二格格芳婉,嫁李氏李淑鳌。
    三格格芳宁,嫁喀凯氏喇布坦。
    四格格芳云,嫁漠北喀尔喀台吉扎克丹
    直郡王府上的几个格格都不是嫡福晋所生,所以都是按照多罗格格的嫁妆来备嫁的。
    虽然都叫多罗格格,不过她们比小珍宝的品级要低了一等。
    用汉语来说,小珍宝是县主,居京师俸银110两、禄米110斛,下嫁外藩俸银110两、俸缎10匹。
    她们几个是郡君:居京师俸银60两、禄米60斛,下嫁外藩俸银60两、俸缎8匹。
    从俸禄待遇上面也可以看出来区别。
    康熙的圣旨下了之后,礼部和内务府就开始忙碌起来了,两个公主要准备嫁妆事宜,另外还要准备直郡王家3个格格的婚嫁事宜。
    没过多久,钦天监就送来了喜日,救是直郡王府上格格出嫁的日子。
    二格格芳婉在5月出嫁,三格格,四格格都是在6月出嫁。
    

婚事2

  圣旨一到府上,有人欢喜,有人愁。
    欢喜的是二格格及其生母晁侍妾。
    原本二格格是胤禔女儿中身份最低的,照理来说是不能得到这么好的婚事的,李氏在江南,环境优美,又是著族大姓,当地有名的士族。
    可以说这个婚姻很是美满,
    甚至可以说是比小珍宝的姻缘还要好,所以晁侍妾和二格格一方面欣喜,一方面又惶恐,唯恐惹怒了和卓,这几日很是殷勤,和卓对于这个殷勤也不拒绝,她们都是有分寸的,不会一直呆在和卓这里。
    不过说到不舒服,和卓确实有那么一点。
    小珍宝嫁到蒙古去了,对于宗室女来说,都是避之不及的,只要是不嫁到蒙古,那都是顶顶好的婚事,更不要说,二格格嫁给李氏的这门婚事是胤禔亲自去向康熙求来的。
    不过这没什么,李氏是江南大家族,这种家族有好处也有坏处,规矩很大,估计小珍宝不会喜欢,所以,和卓也就心里不舒服那么一小会就放下了。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是二格格她们想要的,未必是其他人想要的。
    不过这个事情,范格格很是忿忿不平,她生育的两个女儿,双胞胎,小时候活泼可人,长大了擅长骑射,性格爽朗大气,在胤禔这里也是比较受宠的,到头来她的女儿要嫁到漠北去,还是嫁个鳏夫。
    二格格这侍妾生的女儿反而嫁到江南去享福,她怎能服气。
    其实蒙古也是有区域之分的,科尔沁这些部落是漠南,相对离京城近一些,富裕一些。喀尔喀草原是在漠北,相对离京城要远很多,条件也艰苦,更荒蛮一些。
    所以即使要嫁到蒙古去,公主和宗室也喜欢嫁到漠南地区。
    此番三格格和四格格两个都是嫁到漠北,也难怪范格格心中郁结了。
    再知道二格格的婚事是爷亲自去求来了之后,更是愤慨,看到晁侍妾,恨不能活吃了她。
    “都是姨娘没用,不得你们阿玛的欢心,没有给你们生个弟弟,害得你们要去那苦寒之地。”范格格和三格格,四格格呆在一处,范格格开口道,一边拿着帕子拭泪,很是伤心。
    京城中,大部分人觉得,一般嫁到漠北,就跟送女儿去死没什么分别。
    所以范格格,越哭越伤心。
    双胞胎对视一眼,都看到对方眼中的无奈。
    两人一左一右的拥着范格格。
    “姨娘,快别自责了,这和你没什么关系。”
    “其实嫁到漠北没什么不好的,天空任鸟越,京城和世家大族规矩严苛,女儿还受不了呢。”
    “对啊,对啊,到时候可以有自己的侍卫奴隶,还能参与额驸的政权,可比在后宅当个等待丈夫的女子强多了。”
    “姨娘听说四姑姑的事情了吗?”
    “你们说。”范格格在后宅,哪里去听到公主的传闻呢。
    两人看姨娘来了兴致,开始长篇大论的说这位海蚌公主的事情。
    这位海蚌公主是郭络罗贵人的女儿,很是了得,出嫁后没多久就生育了儿子,生育之后开始慢慢摆脱家务的范畴,融入到当地,并且和额驸在一起讨论政治。
    

婚事3

  后来慢慢接过当地的一些权柄,现在她的公主府在归化城,已经有了很高的政治地位,当地很多政治决策,都可以看到她的身影。
    要知道这位公主是康熙36年出嫁的,现在才康熙45年,用了九年的时间,已经彻底的融入了当地,而且对待当地百姓很是和善体恤,被百姓所接纳。
    要知道,光是融入当地,就很是不容易了,很多公主,郡主,嫁到蒙古,可以说整个公主府都会被部落孤立起来,没几年就死了。
    更何况她已经慢慢渗透到了政治决策中,很是了不起了,可以说是康熙希望的公主模样,说是康熙培养的最成功的公主,不为过。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喀尔喀草原的安定,要知道喀尔喀草原可不是铁桶一块,喀尔喀有20旗,汗一人,亲王二人,郡王一人,贝勒二人,辅国公七人,一等台吉八人。如此多的爵位,分成好几派,大的战争是没有的。不过每年总是有些小纷争,部落与部落之前,总会起争执,也有战事,争夺地盘,抢夺女人,牛羊什么的。
    自从公主嫁过去之后,很好的稳定了这个局面,不说完全一条心,至少表面做到了这样,这就很是了不起了。
    公主现在住在清水河,开始圈地,做农耕之事,得到了当地百姓的大力支持和爱戴。
    所以说,三格格,四格格视四姑姑为偶像,两人自小就知晓自己日后会联姻,所以对此并不抵触。
    对于阿玛为二姐求来的婚事,两人心里虽然有些酸溜溜的,不过没两天就好了,毕竟二姐性格温柔文静,想必阿玛对于她嫁到蒙古是不放心,才有此一举。她们虽然有些吃醋,不过不会去嫉妒伤害二姐,毕竟人各有志,
    再说,这个是皇上的圣旨,还能违背不成,只能坦然接受,努力做好准备,在漠北生存下去。
    母女三人吵吵闹闹的,一个下午就这么过去了。
    范格格知晓吵闹也是无济于事的,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准备,她一个格格,做不了什么,只能将自己所有的积蓄拿出来,娘家更是指望不上的。
    另外范格格知晓,福晋所生的大格格,当时出嫁的时候福晋给了很多蒙古奴隶,希望能替女儿们求得一些,好让女儿们出嫁后不至于孤立无援。
    范格格想通之后,也不拖沓,日日去福晋跟前伺候,很是殷勤周到。
    自此,晁侍妾和范格格两人,就经常出现在正院,殷勤伺候。
    如此5日后,范格格寻了个机会,跪在了和卓面前,
    和卓知晓她是有所求的,不过并不说破,这段时日,随她们二人出入正院。
    和卓自己也是做母亲的,她们这么做无非是为了女儿,所以并未对她们如何。
    “福晋,您是知道奴婢的,一直尊您,敬您,不敢有半点不恭敬的。”范格格其实这么说心里也是忐忑的,福晋对她来说,是个仰望的存在。
    而且她在后院这二十年,对福晋可以说很是敬畏,虽然人人都说福晋温和善良。不过她知道,这是个表象,在这个后院,没有什么事情,是福晋办不成的。
    

婚事4

  福晋虽然看着不怎么管事,不过她觉得福晋这样才是更牢牢的掌控着后院人的生死,所以她从不敢触怒。
    看曹侍妾,董侍妾,高侍妾,乌雅格格,李格格的下场就知道了。
    虽然没有十足的证据,但是她知道,肯定和福晋脱离不了关系。
    和卓要是知道她这么想,肯定大呼冤枉,几个侍妾可以说是和卓处理了,那也是因为他们犯了错,还有个是奸细。
    乌雅格格是胤禔亲自处理的,李格格更是因为擅自怀孕后又落胎之事引得胤禔厌恶,这两人和福晋可没什么关系。
    范格格虽然心中忐忑,咽了咽口水继续说道:“奴婢知晓,对于三格格和四格格的婚事,奴婢是没有插嘴的份的。不过奴婢到底生了她们一场,是她们的姨娘,虽然身份卑微,但是总想着为她们做些什么。”
    范格格开了话头,就越来越顺畅了。
    “奴婢娘家势弱,并不能为两位格格做什么,奴婢本身也身无常物,连为两位格格添妆,也只有自己这些年的积蓄罢了。不过两位格格有朝廷准备的嫁妆,爷和福晋素来疼她们,是她们的福气。”
    “奴婢这些年对福晋满心满眼的感激,常给福晋念佛,渴望福晋健康长寿。”
    和卓听了这话,点点头,这个倒是有大半是真的,希望她健康长寿,若是嫡福晋故去,势必会来一个继福晋,
    和卓对庶出子女从不苛待,后院的人守着规矩,不惹事,和卓也从不会主动找麻烦。所以只要守规矩,不惹事儿的人,在后院的日子不会难过。
    继福晋可就难说了。
    不过时常念佛,这个估计是不会的。
    “奴婢今日是有一事所求,还希望福晋应允。”
    和卓看范格格跪在地上说了这么久,总算是说到点上了。
    “你说。”
    范格格听到福晋的声音还是这样平平淡淡的,刚开始的时候她不喜欢福晋这样,好像她们这些人在福晋眼中就是一个尘埃,不值一提。
    或者说在福晋眼里,她们后院这些格格侍妾,连个尘埃都不是,根本不在福晋的眼里。
    不得不说,范格格,你真相了!!
    想当年,刚开始她还不服气,不甘心。
    都是爷的女人,除了一个正室的名分,有什么不同!!!
    当年还愚蠢的想要争锋,不过过一段时间后,她生下双胞胎女儿后,就明白了。
    尘埃又如何,在这个后院,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