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穿之大福晋育儿记-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时邵嬷嬷推门进来:“福晋,燕窝好了,这个是上次太后娘娘赏赐的血燕,品相极好。”
    “拿过来吧。”
    和卓懒洋洋的靠在塌上,试了试温度正合适,一口接一口的喝掉了。
    一小盅燕窝的量其实很少,很快就喝完了,
    和卓将空碗递给白夏:
    “传令下去,注意范格格的动静,还有范格格母家,不要让这个没头脑的做出些没分寸的事情。3天后请平安脉,让刘太医也给范格格看看。”
    交待完之后和卓让她们都离开了。
    “好了,冬卉留在这里服侍,其他人都去忙吧。”
    和卓拆了头发,小憩了一会,孕期容易犯困。
    和卓两次怀孕虽然间隔时间短,不过和卓的身体有灵药在,非常健康,并不会影响母体和胎儿。
    “啊,啊,啊”小珍宝精力很是充沛,喜欢同人玩闹。
    现在冬卉她们已经不允许我抱小珍宝了,这个丫头5个月就会坐了,学会做之后能坐着觉不躺着,我就给她拿两个枕头,古代的枕头都是长方形的,小丫头放在中间,乍看一看还颇有一番匪气。
    珍宝丫头现在迷上了扔东西,你把东西递给她,她扔走,再递给她,她又扔走,边扔边拍手,力气还不小。
    所以现在她的玩具都是布和棉花做的,小兔子,小老虎什么的。
    如果她玩得起劲,你没有理她,珍宝还会想办法吸引你的注意力,“啊,啊,啊”的。有一次,和卓逗她,不给她,小丫头又拍枕头,又大叫的,急得脸都红了,和卓却哈哈大笑,嬷嬷们对小珍宝这种小萌物是没有抵抗力了,赶紧将小老虎拿给小珍宝。
    小珍宝屁股一扭,拿着小屁股对着她额娘。
    “哼!本宝宝也是有小脾气的!”
    看得她额娘笑的七仰八叉的,邵嬷嬷最是疼爱小珍宝,马上开始哄她:“哦哦,大格格乖,额娘不是有意的,嬷嬷陪你玩哦。”
    小丫头在肚里的时候跟着额娘吃了不少好东西,虽然没有灵根,不过身子骨壮实,出生到现在一次病都没有生过,力气比平常小婴儿要大,较寻常婴儿要聪慧机灵一些。
    傻妈觉得自家宝贝哪里都好,不过这孩子还是在正常范围内的,寻常婴儿6个月会坐,宫里的孩子更是千娇百贵的,要比寻常要晚一些,小丫头5个多月就会坐了
    傻妈和卓上线。
    二格格是侍妾所生,所以洗三只是自己阿哥所里摆上两桌,并没有请外人。
    二格格生母地位低,若是大肆张扬,反而对二格格不好,容易折了孩子的福寿。
    和卓这个做嫡额娘的也不小气,给了二格格:一对金手镯,一对银手镯,一个小金锁,一个小银锁。
    胤禔看福晋给的都是金银物件,他就给了一些布料外加一个小金锁。
    

双胎2

  惠妃对这个孙女并无感,当时侍妾怀孕时既希望怀的是个阿哥,又不希望是个阿哥,知道是个女孩的时候轻舒了一口气的时候也略有失望。所以洗三只是给了个小金锁意思一下。没有旁的东西了。
    后院三位格格每人给了一副小银手镯,高侍妾给了一套小衣服。
    和卓并不贪图这些东西,全数都给了二格格,明说了这个是二格格的,包括以后满月,周岁,让二格格的嬷嬷林嬷嬷登记造册,归入二格格的小库房中。
    胤禔听到和卓这么说,温柔的看着自家福晋。心想:皇阿玛眼光就是好,福晋大度温柔,善待庶子庶女,果然是个好的。
    和卓没有想到,因为她懒,懒的帮二格格归置,都能被胤禔脑补成这样。
    就因为这个,后来大福晋贤惠大度,善待庶子庶女的名声还是从今天开始的。
    听到大福晋这一番话,肚子里揣着货的范格格心里活动开了,肚里没有货的其他众人也活动开了。毕竟有一就有二不是,有了二格格的例子,以后的阿哥格格不得照着来不是。
    她们以为自己的小心思很隐晦,其实都被和卓、施嬷嬷、邵嬷嬷她们看在眼里。
    和卓心里轻哼一声,都不稀得搭理她们。
    二格格洗三就这么简单又热闹的过了,二格格虽然早产了十几天,不过身子骨不错,响盆声音也大,据奶娘反应,二格格吃奶也好,晚上睡的也不错,是个省心的孩子。
    因为洗三的事情,大福晋和卓隔日去惠妃的宫中请安,惠妃格外的温和。
    大福晋略一想就明白了,二格格的事情,当即就表示以后的庶子庶女洗三都会按照二格格的样子来。
    过了几日,刘太医来请脉了。
    刘太医是惠妃的人,在妇科一方面很是在行,当年承庆和胤禔两个阿哥都是刘太医保住的。
    刘太医身后还跟着一位,是刘太医的次子,继承了刘太医的衣钵,刘太医此番就是带他出来的。
    刘太医替福晋把完脉之后看着紧张的胤禔,一脸喜色恭喜:“奴才恭喜大阿哥,大福晋这是有喜了。”
    胤禔高兴坏了,拉着刘太医问了许久,“福晋身子如何?”
    “腹中胎儿如何?”
    “福晋怀孕间隔时间短是否有害?”
    “是否有什么要忌口的,有什么食物不能吃的。”
    “太医帮忙检查一下房中,看有没有哪里忌讳啊?”………
    刘太医都很有耐心的一一答复了,最后还带着小刘太医细细的将福晋的正院都检查一遍,防止有不好的东西,忌讳的东西。
    万幸,检查了一通,均无大碍。
    惠妃对刘太医有知遇之恩,所以对胤禔的事情格外上心。
    和卓对刘太医感官也很好,所以示意冬卉给了一个大红封。轻飘飘的一个荷包,里面是银票。
    恩情是一回事,福晋这样懂事,也是让人喜欢为之交往的。
    后续又对刘太医提议,去后院给范格格把下脉相。
    刘太医跟着白夏一同去了后院。
    刘太医好一会才回到正院,看着胤禔欲言又止。
    胤禔将伺候的人都遣走,和卓见状也要告退。
    胤禔将和卓按下,对刘太医说:“福晋和爷本为一体,你有什么事情就说吧。”
    

双胎3

  此时屋子里静消消的,只有胤禔,和卓以及两位刘太医。
    刘太医跪下来,额头上有些冒汗:“奴才给范格格把脉,范格格,范格格。”
    “范格格疑似双胎。”刘太医像豁出去一样,额头上的汗都淌下来了,小刘太医更是不堪,跪在那里两条腿抖的不行。
    “砰!”胤禔反应很大,一下子就站起来,凳子也倒了。
    和卓似是被胤禔的反应吓到了,怯怯的喊了声:“爷!”
    胤禔这时才将视线从刘太医中挪开,看到自家福晋怯怯的小脸,忙搂着安慰道。和卓被他闹了个大红脸,“刘太医还在呢。”
    夫妻两人又一本正经的松开了,开始询问刘太医。
    “太医有几成把握?”
    “八成。”
    “何时可知腹中胎儿性别。”
    “一个月后方可知晓。”
    刘八斤好生送走了刘太医,给了一个大大的红封。
    刘太医擦了一把汗,若无其事的走了。小刘太医心有余悸,但是面上不显。想到刚才大阿哥说的话“希望走出这个门,再无第五个人知晓。”
    刘太医看到儿子这样,心里也赞一声,老大资质平庸,守着家里的医馆。老大家的两个孙子,虽然聪明,但是为人刚正,这个性子也不适合在宫中。
    反倒是老二像极了现在的妻子,人情世故颇为通透,而且医术也好,再练个十来年,就能和他老子一样了。所以就将老二带到宫里来了,想让他历练几年,好跟着胤禔一起出宫。
    他觉得胤禔作为康熙爷的长子,一个亲王是跑不掉的,他在后宫沉沉浮浮几十年,也累了,护着小儿子绑上大阿哥这条船就可以退休了。
    唉!他老了,做不了几年了,老大媳妇一直埋怨他偏心,其实他是偏心,
    不过偏的不是小儿子,而是大儿子,不让他们进宫其实是保护他们,幸好大儿子和两个孙子都能明白老爷子的苦心。
    他和原配情深义重,一个人拉扯着大儿子和两个女儿,十多年都没有续娶。
    现在这个妻子还是惠妃牵线娶的,为人温和,凡是都打理的妥妥当当,通晓人情世故,进门第二年就生了小儿子,这么多年,他的心早就被妻子给暖化了。
    刘太医是感激惠妃的,不单因为现在妻子的原因,还有两个女儿嫁的也好,生活美满。这一切都是因为绑在了惠妃这条大船上。
    不过他现在已经五十多岁了,自要为以后打算,不想让儿孙再入后宫这个泥潭,所以想带着小儿子推荐给大阿哥。
    大阿哥这个孩子是他看着长大的。
    是个有情义的,
    只要小儿子一心侍奉其为主,将来日子肯定好过,小儿子和大孙子一同长大,两人感情非常要好,大儿子对这个小儿子也颇为照顾,大儿子一家也能得到庇护。
    所以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孩子们,刘太医可是殚精竭虑。
    刘太医想着这些慢慢走回了太医院。
    刘太医走后,大阿哥所的正院里,夫妻两相顾无言。
    两人一同用了午膳,期间胤禔很是沉默。
    虽然皇家的孩子早熟,不过胤禔本质上还是个16岁的少年,这个事情他很犹豫该如何处理,一般百姓家,双胎是喜事,寻常勋贵家中,对于双胎也是不喜的,不过只要不是嫡长子,还是会有一些宽容和生机。
    

双胎4

  奈何对于皇家来说,双胎就是大大的不吉利。
    午膳时,胤禔食不知味,搂着和卓午睡时,说了一段皇家的秘辛。
    在康熙26年,宫里有个贵人怀孕了,后来又莫名其妙的死了,一尸两命。这个其实是对外的说法,四妃伺候康熙日久,又是掌权妃子,所以心照不宣,其实是一尸三命。
    照看这个贵人的太医也死了,死的不明不白的。那位太医的宠妾听闻后上吊死了,太医的夫人听说也殉情了。
    其实是因为太医和小妾纵情的时候告诉了小妾,那小妾家中祖上原来也显赫,因罪落魄,知晓轻重,吓得半死,就将此事告知了夫人一个人,夫人倒是镇定,还在祈祷是双胎格格或者龙凤胎,不过两人也不敢告知旁人。
    那位太医回家途中被暗杀,夫人知道她活不了了,装作悲痛欲绝的样子殉情了。如果她不死,她害怕家里的孩子们都得死,所以甘心赴死。
    这个贵人是康熙24年选秀进宫的,虽然是满军旗,但是生的娇俏可人,当时很是得康熙爷的喜爱。
    不过帝王的宠爱总是虚无的,也只是得宠了半年多久沉寂下去了,又没有显赫的家室。
    后来怀孕了,又走入大家的视线中,这个贵人有几分心机,买通了太医,隐瞒了双胎的消息,不过她哪里是宫中这些老狐狸的对手,大家很快发现了她的不对劲,双胎的消息就被太皇太后和康熙爷知晓。
    御医都是能耐人,4个月的生孕就可以断男女,如果两个都是女胎还有存活的可能,不管是双胎男孩是大吉大利的龙凤胎,在这个宫里,都是容不下的。
    双胎阿哥视为不详,龙凤胎虽然是大吉大利,奈何太过吉利的也是容不下的。
    当时太子已经十多岁,康熙亲自带大,感情深厚,地位稳固,太皇太后和康熙自是容不下这对太子有威胁的龙凤胎。
    康熙爷也不是刚开始缺儿子的时候了,虽然不是康熙爷亲自下命令,这个小贵人死的时候康熙爷在巡幸塞外,不过也是他默认让太皇太后动的手。
    太皇太后那时候已经病重,她疼爱太子不比康熙少,她一生都奉献给了大清,绝对不允许有威胁太子爷的存在,绝不允许有威胁大清稳定的存在。
    所以这个小贵人注定是个悲剧,一尸三命,两个都是阿哥,后宫众人再一次体会到宫中的残酷和康熙的无情,那一段时间后宫很低迷。
    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康熙爷对妃子们都是宽容的,毕竟四妃和六嫔都陪伴他日久,但是一旦威胁到大清,都会被毫不犹豫的舍弃。
    康熙是一个心怀天下的国君,不单单是说一个贵人,他的公主,皇子,后宫嫔妃,包括他自己,都是大清的,皇儿们为了大清要浴血奋战,舍弃生命,公主们为了大清,要远嫁异族他乡,走草原,入戈壁。
    康熙他自己为了大清国牺牲的其实是最多的,一个个的公主远嫁都活不长久,他也无奈,不过谁也不能说康熙无情,因为他的公主大部分都会差不多20岁才出嫁,在这个年代20岁的满族姑娘就是老姑婆一样的存在,还不是因为心疼自己的骨血,所以才留到这么晚。
    帝王难为啊!
    

双胎5

  胤禔还是一个16岁的少年,现在还没有儿子,他现在心里很乱,不知道怎么处理。
    所以刚才才会出言警告刘太医,若是被惠妃知晓,估计范格格也是活不了几天了。
    惠妃只有这一个儿子,对胤禔看的极重,绝对不允许有威胁胤禔的存在。
    现在惠妃还不知道,要是知道了了就会认定范格格就是祸害,来克他儿子的,范格格也是活不下去的。
    虽然有一定的几率是女胎和龙凤胎,不过对于惠妃来说,胤禔的事情是一点都马虎不得的,绝不容许出一点差错。
    再说惠妃已经知晓大福晋再度有孕,嫡子岂不是更好。
    和卓安慰他,让他等一个月。虽然知道这个是双胞女胎,不过这个不能从她的口中说出。并且劝胤禔对皇阿玛不要隐瞒,说出这句话,胤禔定定的看了和卓很久。
    和卓知晓他是什么意思,因为皇子们从小就被教育过,皇上先是他们的君,然后才是阿玛。很多时候对于皇帝的敬畏超过了对阿玛的孺慕之情。
    胤禔还好一些,因为是第一个养活的儿子,而且武艺不错,康熙爷对他自是疼爱的,太子之下就是他了。
    不过就是如此,平常父子之间还是少不了君臣的纲常。
    先君臣后父子,这个也是帝王家的无奈吧。
    “夫君,这个小贵人的结局,刚才和妾身说的,皇阿玛封她为襄嫔,这个恰恰是帝王柔情所在。”
    “福晋此话何解?”胤禔疑惑。
    “襄者,助也。那么皇阿玛为什么给这个称号,在皇阿玛的心中,她又帮助了什么呢?”
    胤禔若又所思。
    “在臣妾看来,皇阿玛让太皇太后在他走后行动,其实也有不忍,为父之心的不忍。只是皇阿玛的心太大了,他心中装的是整个大清国,这件事情皇阿玛肯定也会伤心,毕竟是亲骨肉,不过为了大清国,也是忍痛的。
    襄嫔一无家室,二无资历,三没有诞育子嗣,其实是没有资格封嫔的。她的贵人也是得宠怀孕后所封,原本是常在,就说明皇阿玛对她是有愧疚的。”
    和卓轻轻的靠在胤禔的怀中,轻声细语道:“妾身知晓,爷对于皇阿玛将爷幼年放在大臣家中抚养是心里有疙瘩和抱怨的。
    其实依妾身看来,皇阿玛希望你们都能活的好好的,才将你和三爷都放到宫外抚养。
    当时宫中的险恶妾身想象不出来,不过皇阿玛也是一个人,当时朝政繁忙,朝廷要打三番,太皇太后和皇上难免顾及不上后宫。
    您和三爷当时都是稚嫩的孩童,在险象环生的宫中其实很难存活下来,放到大臣府上,至少你们性命是无虞的。
    若妾身的孩儿在妾身身边有危险,妾身情愿她活着,远远的,也不要她和妾身一起,在泥潭中难以保存性命。”
    胤禔听了这话,诺诺的开不了口。
    我知道他是个重情的性子。
    因为自小在宫外长大,其实对康熙格外孺慕,心里虽然知道皇阿玛当时的决定是为了保全自己,不过心里还是忍不住怨怼的,毕竟在外8年,一年见不到阿玛额娘几次,陪伴的只有奴才们。
    大臣的家眷只是是供着他,哄着他,对他其实没有什么真心,只是担心他磕着碰着没有办法向皇上交代。
    所以他才会对之前前院的赵嬷嬷格外的宽容。为的就是赵嬷嬷是陪伴着他年幼时的那段日子的。
    “依妾身看来,范格格的这件事情咱们不用太着急,一切要等一个月后才能尘埃落定,皇上是爷的阿玛,阿玛是什么,是父亲,儿子遇到困难了,不找老子找谁。”
    和卓絮絮叨叨的和胤禔说了好一会子话,早就迷迷糊糊,困了。说完这句话,一个翻身就睡着了。
    不过胤禔可睡不着,虽然福晋这些话看着有些没头没脑的,不过还是在胤禔心中留下了痕迹。
    他在床上看着福晋睡熟之后就下床练了一会库布,出了一身汗之后径直走向了乾清宫。
    

有事儿找老子1

  胤禔一路走过去,倒是信心满满,到了乾清宫的宫门口倒是有些怯了。
    内心有些踌躇。
    没来得及阻拦,小太监就一溜烟的进去禀报了。
    康熙的大太监梁九功亲自出来迎接:“大爷,皇上召您进去呢。”
    胤禔就硬着头皮同手同脚的进去了,瓮声瓮气的康熙请了个安:“皇阿玛吉祥,儿臣给皇阿玛请安了。”
    康熙爷从一堆奏折中抬起头来:“老大来了,坐坐,别站着。”
    梁九功很有眼力的给胤禔上了茶,胤禔身上僵硬,将茶一饮而尽,有些呛到了。
    这个画面颇有些喜感,惹的康熙爷都笑了,“慢慢喝,不着急,这孩子。”
    本来胤禔紧张的心情莫名就舒缓了:“皇阿玛这里的茶好喝,儿臣喜欢喝。”
    “原来朕的大阿哥是来朕这里喝茶来了,你喜欢,一会回去带点回去。”康熙从案台那里走到胤禔旁边。
    “谢皇阿玛,儿臣却之不恭了。”胤禔也没有客气,就和福晋说的,自己老子有什么好客气的。
    接下来就顺畅了很多。
    “皇阿玛,儿臣是有事想请教皇阿玛。”
    康熙:“哦,朕的大阿哥遇到了什么事情了,和皇阿玛说说。”
    康熙爷挥了挥手,奴才们就都退下了,两个人就像寻常父子做在一起说话。
    胤禔将今日太医诊脉,后院范格格疑似怀上双胎的事情娓娓道来,康熙听后眼神有些飘忽。
    胤禔忙跪下请罪,言不是故意勾起皇阿玛的伤心事,不过儿子遇到了难处。
    说完后嘴里还嘟囔着:“儿子遇到了难事儿,不找老子找谁。”颇有些耍赖皮的味道。虽然是嘟囔,不过康熙和胤禔凑的很近,听的很清楚。随即康熙爷哈哈大笑起来,胤禔也自己站起来了。
    康熙:“说的对,儿子有事情是要找老子。不愧是朕的大阿哥。”说着还拍拍儿子的肩膀。
    “保清,你和皇阿玛说实话,这个事情你有没有和你额娘说。”
    胤禔立即着急了:“皇阿玛,这件事情除了太医禀报时福晋知晓外,您是第一个知晓的。”
    那着急的模样,看的康熙很是欣慰,儿子还是和自己亲近的。
    ……。
    两盏茶之后,胤禔带着康熙赏赐的茶叶回到了阿哥所。
    康熙在胤禔走后,一个人默默的坐了很久。
    孩子们慢慢长大,已经没有了小时候的亲近,很多时候对于他都是恭敬有余,亲近不足,连亲自带大的太子都是如此。
    康熙很是伤心,保清这个孩子他是了解的,没有太多的弯弯绕绕,不过因为年幼在内务府总管葛禄家中呆到8岁,对于这件事情一直心有芥蒂。
    不过还是会经常做些小动作来和太子争宠,吸引他的注意力,这些事情他都知晓。不过为了太子地位的稳固,他一直压制着他,这个孩子心里也不好受吧。
    帝王的宠爱不单单是帝王一个人的事情,往往会引发很多的效应,康熙希望兄友弟恭,如果对某一个皇子的注重和宠爱超过太子,那就会引发一连串的事情,大臣、后妃、阿哥们,都会有诸多的猜忌,引起储位的动荡。
    

有事儿找老子2

  所以有时候看到保清的一片赤子之心,孺慕之情,也只能视而不见的。
    所有的事情都是先顾及太子,对于这个第一个存活的儿子,康熙爷也是非常疼爱的,可以说除了太子,他最疼爱的就是他了,不过作为庶长子,也是有颇多顾忌的。
    皇帝是孤独的。
    帝王手中有很大的权柄,这个权柄很大,但也是枷锁。
    后妃阿哥们都不是随心所欲能宠的。
    所以康熙20年后,四妃确立,六嫔的位置也满额了,从那以后康熙后宫很少进权臣之女、侄女妹妹之类的。
    帝王也是人,来后宫是放松的,权臣之女宠爱与否还要考虑到前朝,这样很累。家室普通的,喜欢就宠几天,不喜欢就放在一边,虽然这样听上去很渣,不过后宫就是为了帝王放松的不是吗?
    胤禔出了乾清宫,心情很是愉悦。以前,一直觉得皇阿玛眼里只能看的到太子,现在经过刚才,父子之间更加亲近了,知晓皇阿玛还是疼爱自己的。
    爷的福晋就是能干。胤禔心里喜滋滋的。
    康熙爷问胤禔心里是怎么想的,胤禔也全盘托出了,若生双胎男,就抱养给宗室;若生龙凤胎,男孩抱走,他只要留下女孩;若生双胎女,就两个都留下。
    总的来说,就是无论如何,男孩都是不要的。
    还有一句胤禔没说的是,不是不要,是不能要。
    康熙虽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