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代宠妃(秋了)-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邦坐定,这时,福全控制的韩信、玥柔控制的张良、瑾玉控制的萧何在欣瑶的旁白介绍中逐一登场亮相,最后是太监们控制的几个大臣身份的人偶出现当作陪衬。
  酒过三巡之后,刘邦兴高采烈询问诸臣:“朕何以取得天下?为何项羽却是落败?”
  一个大臣身份的人偶起身,弯腰鞠躬,欣瑶配音,“臣等以为,皇上派遣有才之人攻占城池与战略要地,给有功之士加官封爵,故成大业。与此相反,项羽自身虽武勇出众,可惜无谋,有人不用,有功不奖,疑惑贤人,故而落败。”
  刘邦得意,哈哈大笑,“说得好,有道理。然朕却以为,朕取胜之主要原因在于朕身边人才济济,且朕知人善任,群臣也都尽心尽力,朕方可大功告成。”
  说着刘邦抬手指向萧何,萧何起身,俯首听言,“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朕不如萧何。”
  萧何躬身跪地回话:“皇上自谦,萧何如何敢居此功劳。谢皇上信任,微臣自当鞠躬尽瘁。”
  刘邦接着指向韩信,韩信站出,“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朕不如韩信。”
  韩信虎步迈前,拱手行礼,声如洪钟:“谢皇上夸奖,韩信自当尽力为皇上效劳。”
  刘邦最后指向张良,张良离座,“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朕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
  张良移步正中,叩首刘邦,“皇上抬举微臣,子房自当为皇上效犬马之力,以报皇上知遇、重用之恩。”
  刘邦站起,双臂抬高,激亢之声传遍四周,“得各位能人贤士在朕身边,朕坐镇都城,与众卿家商议、运筹,善用诸位之聪明才智平整天下,求得安邦定国,力保江山永固,朕心安然。”
  三位重臣带领其余大臣齐聚刘邦跟前,整齐跪倒,同时高喊:“皇上居中端坐,指挥既定,人心自稳,臣等必当积极为皇上谋划,决胜于千里之外。”
  精短的表演结束,孩子们手拿人偶逐一从舞台后方而出,在欣瑶的带领下列队来到皇上跟前。到此时,皇上似乎还沉浸在孩子们的表演中。孩子们给他行礼,他先是看着他们,随即目光移向他们手里的人偶,久久不发一言。
  这时,岳乐率先开口,“皇上,孩子们的表演有些意思,就当作闲暇娱乐,放松片刻也是好的,您这些日子太过辛劳了。”
  皇上微笑缓缓扬声,“堂兄说得对,朕不仅觉得有意思,而且还顿生一种醍醐灌顶之感想。”
  示意孩子们把人偶呈上,皇上拿起刘邦的人偶,“玄烨,在舞台上当了一回皇帝,感觉如何?”
  此时的三阿哥不知是不是还未从扮演皇帝的情绪中脱离出来,语气不慌不忙自如回答:“儿子深觉做皇帝实在不易,必须勤学苦读,有所练达,方可知人善用。儿子愿效法父皇,造福于民。”
  惊异之色顿时浮现在皇上、亲王以及大学士面上,皇上甚至眉头一紧,但很快就恢复淡然,简言给予肯定,“有出息,加倍努力,朕看着呢!”
  拿起韩信,皇上问向福全,“福全,你可是当了一回百战不殆的大将军,威风凛凛,日后想要做什么呀?”
  福全倒也自信满满,诚实作答:“回皇阿玛,儿子原先也想扮演汉高祖,只不过抽签没抽上。可儿子演了韩信后,再加上皇贵妃给儿子粗略介绍了韩信的英勇才智,儿子愿意将来做个能文擅武的贤王,带兵出征,像韩信一般所向披靡,何等神武,儿子想这样。”
  皇上听完笑声响起,面上的喜悦毫不掩饰自己的好心情,“福全,身为兄长,为人实在又懂得退让,朕喜欢。皇位只有一个,朕的儿子却不止一个,都要当皇帝,朕可就为难了。韩信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你要多学习才能赶上他,知道吗?”
  招呼玥柔、瑾玉、欣瑶一同上前,皇上更是毫不吝啬赞扬之词,三位格格笑靥如花,尤其是皇上询问瑾玉知不知道萧何是谁,瑾玉摇摇头,可她似懂非懂的回话更是惹得皇上抚掌大笑,“女儿虽念得一字不差,可意思不太明白,但觉得他定是好人。因为他尽心帮助高祖皇帝,为高祖皇帝排忧解难,高祖就不会烦心。若是皇阿玛也有萧何,也有韩信,还有张良,皇阿玛也就不用如此操心,更不用亲自带兵征战,瑾玉也可经常见到皇阿玛。”
  孩子的话天真无邪,两位大学士却赶紧慌慌张张起身离座,躬身跪地请罪,傅以渐言之,“臣等汗颜无地,小格格虽年纪尚幼,却字字珠玑,臣等不敢自比张良等史上名臣,也不敢高攀其智慧才干,但效忠皇上之心却是日月可昭。恳请皇上坐镇京师,从容调兵遣将,臣等定将献策献计,以解江宁危机。”
  岳乐也站到前面,诚心正意,“皇上,御驾亲征所需准备谨慎繁复。当务之急,应是争分夺秒当机立断调兵遣将支援江宁。皇上不缺贤臣良将,镇定指挥,发挥其才即可。”
  济度最后来到岳乐身旁,话糙理不糙,“皇上,我八旗强将多的是,论带兵打战,宗室子弟随便挑就是,用不上您亲自上阵。”
  皇上站起,他并没有立刻回应亲王、大臣们的请求,目光严肃地逐一扫过众人。
  随即他又一脸温和地冲向孩子们,“孩子们,你们今日的表演朕非常喜欢,全都有赏。”
  他朝我走来,在我跟前站定,目光炯炯有神注视着我,“皇贵妃,看孩子们想要什么,好好赏赐他们。”
  回以他清恬的神色及温和的应答,可内心却翻腾出无尽的期盼。
  皇上的视线忽地转向我身旁的娜敏,见皇上过来,她从椅子上跳下来,站起,候着。
  “娜敏,哥哥、姐姐、妹妹都参加表演,多好玩,怎么就把你给落下了?”
  娜敏撅着小嘴,底气十足,“皇阿玛,我可是皇后姨母的养女,日后可是要封固伦公主的。我是看戏的,怎么能去演戏呢?”
  皇上先是一怔,冷笑一声,语气不温不火,“合着你宁愿独自一人坐着,也不愿和大家一起游戏,随你便。”
  皇上回身,瞥向济度,济度眼神立刻扫向娜敏,愠怒之色同时也扑向娜敏,娜敏不惧亲身王爷阿玛,反倒一脸不以为然。
  其实之前我不是没有邀请娜敏加入,孩子天性使然,她确实表现出好奇和激动。皇后有些迟疑,惠妃却一口回绝,理由就是方才娜敏回皇上的话。可娜敏却又不甘心,哥哥、姐姐、妹妹的排演她都在场。尤其今日大家台上表演,坐着观看的她小脸蛋一会儿现出跃跃欲试,一会儿又是不屑一顾,小小年纪,心思却也是反复挣扎。
  “今日的江南菜肴鲜香味美,朕吃饱喝足,这戏朕也看得津津有味,颇有收益,心情大好,妙不可言。然朕不可久留,这就回乾清宫,各位卿家一道随朕而去商议政事吧!”
  皇上领先负手而去,亲王、大臣们疾步跟上,此时玥柔突然跑到岳乐身旁,抓住岳乐胳膊,眼巴巴看着她的王爷阿玛。岳乐轻轻柔柔拍拍她的小脸,俯身在她耳边悄语,玥柔眉欢眼笑放开手,岳乐笑颜尾随大家而去。
  看着皇上背在身后的双手,不知为何萌出念想,很想很想把自己的手贴近他的手心,与他交叉而握。想听他亲口告诉我,他愿意放下他的狂妄自大,他愿意放弃御驾亲征。
  玥柔回到我身边,小声欢语我耳旁,“皇贵妃额娘,阿玛说我今天表现很棒,还说我得了个好额娘。阿玛让我告诉您,皇阿玛会留在京城的。”
  眼神移向岳乐的背影,眼角朦胧,泪花闪动,他倒是什么都知道。
作者有话要说:  

☆、江宁危机之江南春梦

  皇上前脚离开乾西头所,菱香立刻就在我的吩咐下匆匆往慈宁宫而去。当晚,汤若望星夜进宫,面呈皇上自己亲笔书写的奏疏,皇上看后百感交集,几次握住汤神父的手,又是欢喜反复赞赏,又是动情几欲落泪。此后,两人详谈很久,直至深夜,皇上才吩咐侍卫小心护送神父回宣武门南堂住所。
  天明,皇上在朝感言,亲王、重臣皆是可信之贤王能臣,有大家分担朝务,皇上安然。再者,汤神父之忠言良谏,感人肺腑,身为明君,自当听取良善之言,为民着想。最后,皇上郑重取消御驾亲征的决定,收回大街小巷的告示,并下令安抚京城百姓,诏告天下,势必平定逆贼,恢复安宁。
  与此同时,位于江南的江宁被郑成功及其大军团团围住,城中清军势单力薄,郑成功部队正是斗志昂扬。岂料主帅并未一鼓作气带领众将士拿下江宁,反倒围住之后,下令大军休息调养。
  这一停整,将士们不免骄傲自满,更有的松懈玩乐,而驻守江宁的清军为了等候援军,故意派人与郑成功接洽,假装投降。郑成功以为胜券在握,进入江宁指日可待,于是不紧不慢谈判,郑军情绪变得越来越懒散。
  郑军散慢等待进城,而清军这边的苏松水师以及杭州驻兵派出的援兵正悄然靠近。京城方面,皇上命内大臣达素为安南将军,同固山额真索洪、护军统领赖塔等统领官兵,征巢郑成功。
  清军各路援兵赶到,里外夹击,郑成功大惊失色,慌乱应战。无奈溃不成军,损兵折将,大败逃散。
  捷报传来,江宁危机解除,大家悬着的心总算踏实落下。
  ******
  乾清宫殿前月台,月牙儿羞羞答答在云层中忽隐忽现,星星则拨开云层闪闪烁烁,静谧的夜,攒动的光,相伴的影。
  并肩一同仰望夜空,一小阵凉风路过,抚过他的脸,又拂向我的面。
  “墨兰,朕终于得此闲暇,轻松与你共处。前些日子,朕好多次都想宣你过来陪朕,喝你泡的茶,与你说说话,可一来议事的大臣进进出出,二来朕实在不想让你为朕左右为难,不忍让你为朕忧虑重重。可结果皇额娘还是把你牵扯进来,你身子本就弱,朕觉你又清瘦了许多。”
  前些日子确实吃不下、睡不好,怎能不为他担忧?不可否认,身形确实又纤瘦不少,莫非人变瘦了,此时竟然有些轻飘飘的滋味?非也,他那么忙碌,却还为我留出心房为我着想,我此时心里满满的感动,未及多想就站到他跟前,情不自禁便抬起手抚向他的脸庞,他不也消瘦了许多吗?看来我也跟着那一阵小风学了坏,顾不上四周暗藏的双眼,只顾着心里撩动的情愫。
  “皇上身陷困境,怎能就把妾妃支开,朝中要事与大臣们商议,可皇上衣食住行妾妃却是可以帮忙。这次,妾妃倒是高兴太后信任于我,与我商议,皇上安好,后宫自然安宁,我也才能如释重负。皇上这回可是对我见外了,心里只觉皇上信不过我,有些疏离。”
  他的手掌覆在我手上,“胡说,在这宫里,朕最信你。那日过去乾西头所,你的安排深得朕心,若不是臣公在场,若不是刻意掩饰,早想牵住你的手,把你搂在怀里。不知道朕多想念你,近在咫尺,却如远在天边,总还有那么多要紧事等着朕决策,就连好好看看你的时间都没有。”
  月牙儿钻出云层,浅浅明色,开始不甘示弱,与星星互相挑逗。
  任公公过来禀告东西已经送到,皇上立时拉住我的手急忙进殿往暖阁奔去。座榻茶几上放置一个梨花木食盒,不及任公公上手,皇上就催促着我快打开看看。瞧他着急的样子,仿佛这份惊喜不是给我,倒像是为他而备。
  揭开盖子,黄澄澄的方形点心呈现眼中,而摆放点心的盘子周沿绘制着妙丽婀娜的雅菊,菊花图案上镶嵌金丝,且缠绵环绕一圈,如同是秀菊结出这点心,浑然一体。
  皇上迫不及待拿起一块塞入自己口中,同时另一手拿起一块喂到我嘴边。我才咬上一小口,他就三两下吞下自己的那块,点心还没完全咽下,评语就忙不迭跑出来,“外黄内酥,甜而不腻,好吃!任在,这不是你推荐的吗?给皇贵妃说道说道。”
  听过任公公的介绍,方知此点心人称“董糖”,长五分、宽三分、厚一分,原料有芝麻、炒面、饴糖、松子、桃仁以及麻油,而创始人居然就是明末芳名鹊起的秦淮八艳之一董小宛。
  董小宛不仅能诗善画、才艺出众,还烧得一手好菜,并善作点心。未曾嫁与冒辟疆还在秦淮时,“董糖”便已闻名秦淮,只可惜如此千姿百媚的佳人未能与相爱之人相守终老,于顺治八年病逝,年仅二十八岁。
  “也就是如此美人才做得出如此美味,妾妃竟也得此良机尝此糖点,甚幸,谢皇上恩典。”
  本想给他规规矩矩行礼表示感谢,他却急切拉我坐于他身旁,手臂环上我肩,我不自禁靠向他,“瞧你说的,之前你为朕备下江南三大美食,朕一直恋恋在心。江宁危机解除,朕就琢磨着也该有来有往,也算是朕对爱妻的一片心意。”
  “董糖”的滋味不仅甜在嘴边,还渗进了心头。
  “任在向朕提到‘董糖’,何况这位创始人还是在水一方的佳丽,朕想着你的姓氏董鄂氏,发音相似,觉得仿佛这糖就该送给你。只不过董小宛终究是青楼之女,朕只得让他们偷偷准备,不可声张,否则闲话四起,如今看你喜欢,朕心里也高兴。”
  闭上眼,偎依着他,他的话语仿佛也裹上了一层甜糖。
  “江南是富庶大省,上缴赋税最多,且人才济济,朕一直向往这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此次未能御驾亲征,私心而论,还有些觉得可惜!”
  听闻此话,我坐起身,薄薄的忧思而起,他可不要又生出什么念头?
  “放心好了,朕自有分寸,看你,眉间转眼却又为朕担心起来。待朕重整河山,恢复当地生产,再现繁华景致,那时候,朕一定要去江南。”
  心踏实落地,可我的头也垂下了,羡慕不已,我也想去。可这身居后宫的女人,又能去哪里,却也只是想入非非。
  他站起身,兴奋之情油然而生,牵着我的手就往书桌走去,“快来,朕想到了一首提到江南的诗,朕写给你看,也不知你读过没有?”
  桌前站定,我为他悠然研磨。他略微思索,提笔蘸墨,刚想往纸上落墨,又放下笔,看向我的目光神采奕奕,却又不知为何溜过点点调皮。
  “过来,”话说着,他把我拉到他的位置,把笔塞到我手里,“握好,”随即站到我身后,一手不自觉就环上我的腰身,一搂紧贴到他身上,耳边他的声音低沉却又热气扑来,“闭上眼。”
  没有乖乖服从,实在是他的举动既让人心神不宁,又叫人疑惑不解。
  他愈发搂紧,仿佛都快把两个人紧成了一人,而他发出的声音却愈发柔和,“听话,闭上眼。朕握着你的手一笔一划慢慢写,你来猜猜看,朕写的是什么?猜对了,你要什么,朕都给你。”
  缓缓闭上双眼,握笔的手,掌在他手中,好似这手是我的也是他的。笔伸向一旁砚台左右蘸墨,收回我前方,落下,一笔一划开始书写。
  尚未完全平心静气,第一句七个字完成,我居然只是懵懂猜出其中三个字,紧张、沮丧变得有些浓重。
  “墨兰,手有些生硬,放松,就当作这是你自己在写,朕的手就是你的,朕的心你也才完全明白。”于我说这番话时,我觉出他的平静远胜于我,他已经让自己融入了这份心贴着心的感觉,只是我还没有进入状态。
  深吸一口气,我轻轻点点头,手指仿佛也变得柔和了许多。
  第二句完成,我猜出五个字,信心倍增。他停顿时,我整个身心静若止水,同时只觉两只手已经融为一体,倒真是我自己在写,自己在猜。
  第三句完成,七字了然于心。第四句完成,整首诗在我脑海中明朗、清晰!
  拿开笔,他依然没有分开双手,可激动的声音瞬间在他方才平静的水面扬起波浪,“不许睁眼,给朕念出来,快念!”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仿佛是娓娓念诗,又仿佛是莺莺倾述,他放开我的手,双臂一并圈住我,“睁开眼,看看我们写的诗,像是朕的笔迹,又像是你的,难分难舍。”
  是呀,映入我眼中的字既有他一向书写的浑然大气,却又娟秀流露,相融相并。
  他放开我,转过我身,与他面对面,一手握紧我手,一手滑向我脸庞,手指的柔和引出他眼中的柔情潺潺而出,“墨兰,朕和你定下约定,朕要带你一起去江南,我们一同流连山灵水秀,一起遍尝醇香美味。”
  这一刻,眉花眼笑,他真是钻进了我的心里,听到了我的心声。
  “墨兰,告诉朕,你想要什么?”
  心海的欢快,翻出浪花朵朵,一路快速涌出眼眸,“皇上已经给了墨兰想要的,我要收好这个约定,等着这一天的到来。”
作者有话要说:  

☆、山雨欲来

  季秋,皇上以滇黔底定遣官祭告天地太庙社稷。
  久遭战火摧残的滇境之地急需休养生息,也急需委任能人统辖文武军民,虽之前已经令吴三桂移镇云南,可终究没有赋予实权。此事,皇上心中已有定论,可他还是在太后跟前委婉征询太后的看法。
  江宁危机解除,皇上对太后的暗中相助心存感谢,虽不在面上快意表达,可请安、问候时的言谈、举止愈发温和、有礼。太后偶有语气嗔怪,皇上也并未争辩,没有愠色,没有违拗。
  信郡王多尼很快就会率部回京,太后也坦承可以信任吴三桂,论能力、论经验,吴三桂足以胜任,一方面要稳定云南局势,另一方面继续追击逃窜的南明永历帝。皇上点头称是,嘴里应承,“皇额娘所言甚是,儿子觉得十分有理,儿子采纳便是。”脸上的欢喜也不知是因为得了真知灼见,还是暗藏不谋而合。
  可当他准备离开慈宁宫时,眼见皇上最近频频接纳自己的建议,太后忍不住又多叮嘱了几句,“福临,吸取江宁的教训,不要再一味偏向汉臣,疏远满蒙亲贵。借此机会,该严厉清算的一并拿下,多些眷顾给八旗权贵,重新获得大家的支持,能靠得住的还是自己的满清八旗,还是我们自己的宗室子弟。”
  这次,他没有应允,脸上的表情有些强颜欢笑,只是叮嘱太后保重身体,然后叫上我随他一同离开。
  出了慈宁宫他面色阴沉,一言不发,最后,才吩咐我,“墨兰,瑜宁即将生产,回去琢磨琢磨,替朕准备一份厚礼,你与她交好,你想出的礼物她定然喜欢。”
  很快,皇上下旨:云南远徼重地,久遭寇乱,民罹水火,朕心不忍,故特遣大军,用行吊代。今新经平定,必文武各官,同心料理,始能休养残黎,辑宁疆圉。至统辖文武军民尤不可以乏人,前已命平西王吴三桂,移镇云南。今思该藩忠勤素著,练达有为,足胜此任。当兹地方初定之时,凡该省文武官贤否、甄别举劾、民间利病、因革兴除及兵马钱粮一切事务,俱暂著该藩总管奏请施行,内外各该衙门不得掣肘。庶责任既专,事权归一,文武同心,共图策励,事无遗误。地方早享昇平,称朕戡乱柔远至意。
  吴三桂深获信任令众人瞩目,吴应熊也频频被委以事务,更为锦上添花的是,瑜宁公主平安产下一子,最近的公主府可谓是宾客盈门、欢天喜地。
  ******
  春日梨树枝头的雪白姿容引人停步,秋月融融中黄叶透出的澄澈同样让人迷醉,幽幽暗夜,悠悠闲逸。
  虽含羞推脱,他却一再坚持,只得应了他。他轻轻捏住我的耳垂,虽认真、专注,可他双手还是有些发颤。小心翼翼把耳环的耳钩嵌入耳洞,弄疼了我,倒吸口凉气,眉尖稍蹙忍耐,对女人来说不费吹灰之力的事情,他却用了九牛二虎之力。
  大功告成,先不及欣赏,他反倒歉意地又是揉捏我的耳垂,又是凑到跟前吹气,仿佛这可以减轻他的过错,减缓我的疼痛。
  “墨兰,看看,都被朕捏得红红的,疼吧?朕一箭射穿靶心轻而易举,可怎么给你戴这个却紧张出一身汗。”
  手指托住耳坠,抬眼送去盈盈笑意,“好看吗?”
  他后退两步,仔细端详于我,不吝褒奖,“顾盼生姿,美不胜收。”
  这是一对水滴形状的翡翠耳坠,纯银耳钩搭配,原料为翡翠中的上品,看在眼里碧亮通透、莹翠晶澈,摸在手里细嫩润滑、柔肤凝脂。
  得此称赞,心满意足,正欲取下,他抓住我的手,“多好看,不准取下。”
  进宫后,行事低调,衣着自然也清雅大方,特别是皇儿夭折后,我更是简单朴素,与华采完全绝缘。
  “墨兰,朕也只是在逢年庆典才能见到衣着朝服、佩戴珠饰的你,高贵、华丽,其余时候,你都质朴无修饰,恬淡纯然。鲜亮的绸缎你送与她人,绚丽的饰品你也不留身边,朕真不知送什么与你才合适?”
  翡翠石料来自缅甸,吴三桂在云南获得派人送进京,吴应熊亲自进宫进献。皇上特意叮嘱留出打制这副耳坠的部分,大块石料则雕刻精美摆件送呈太后,耳坠的形状也是皇上的构想。
  “朕思及那年春天,苦苦求雨不得,就连你也陪着朕潜心祈祷,幸得上天眷顾,春夜喜雨,化解春种之渴。朕还记得那时,你脱口而出唤了朕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