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皇后辞职报告-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宝双手猛地抱住母亲的腰,小脸贴住母亲的背,“我就想娘这辈子能舒心。”
  崔琰心口一紧,回抱住儿子,“娘都知道。”
  在西北住了一个多月,国师一家人拉着好几车土产在初秋时分返回了京城。刚收拾完东西,乔浈就得了消息:乔氏一位族老遇刺身亡,而这位族老当年还曾极力反对乔浈与崔琰成婚。这老头靠着自己的身份,盗取倒卖手弩攒下了丰厚身家,可崔家推出新式手弩后就等于断了这族老的财路,于是他便暗地里为难崔家的生意,甚至偶尔还公开反对乔浈的决定。
  若是按照第一世乔浈的脾气,这位族老恐怕早就死得连骨灰都找不着,但在大多数族人看来,国师这种举动就是排除异己且手段残暴了,这也是为何乔浈逼迫太子自尽却难以获得族人赞同的原因。而这一世乔浈更有耐心也更隐忍,安排下人手防止这族老再走私新式手弩以及狗急跳墙之后,就冷眼旁观,等他把自己恶劣的行径暴露在众人之前。
  结果乔浈还没等上多久,族老就死了……
  几天后乔氏高层会议上,暗部的调查文书与会成员人手一份。原来这位族老正是同伊夏旧识接头的时候被一刀抹了脖子。众位宗室一瞧,文书所写跟各自探听的内容一致,心里有鬼的脸色自然稍微有些变化。
  单看这群人的反应,就知道伊夏有多少保护伞,为什么始终都没办法防备,甚至肃清这批刺客了。乔浈将一切收入眼中,笑容渐深,如今他有老婆有孩子,再也不会头脑一热,拔剑就上了。
  散会,国师回府就直奔净房——自从被老婆抱怨过脚丫问题后,他自我洗刷得一向勤快。而耳报神一号和二号则一起进了崔琰的书房,绘声绘色地描述起刚才会上的情况。
  伊夏内部最近再为要不要议和,以及议到什么程度而争吵不休,实际上根本就是君权与相权的直接对撞,潜入大晋的这批伊夏刺客也分属两个阵营。死去的族老本该与伊夏相府之人见面,却没成想被伊夏王的亲信得了手。至于居中混淆视听的人物,国师虽然后知后觉却也查了个清楚——是谭大能特地出手,给国师提个醒也卖个好。
  事实上,隶属于伊夏王的那批人在苏家家主的暗中引荐下,已经和太子联络上了……这些人除了忙着剪除伊夏相国在大晋的财源,也不时替太子干些“私活”。
  乔浈一直冷眼旁观,每每太子的人手伸长一点,国师就送给太子些“自然损耗”,一来二去,太子也算知道了暗部的底线,之后行事倒是见了章法。对此,皇帝看在眼里,心中也比较满意。
  可惜太子也没能过上几天平顺的日子。金台伊夏虽有议和使者在京,但北面仍有些零散的部落不时劫掠,三皇子与四皇子旗下将领也不时立下功勋,而太子母族唐氏忙着开拓南方的新港口,在迎战东平海军的骚扰时并不特别上心,于是不出意外,太子那几位纸上谈兵的门人又输了几场……此消彼长之下,太子越发阴郁。
  然后……太子得到了他父亲在龙床上的好好“安慰”。眼见太子不善战事,皇帝虽然失望,但却并不介意替宝贝儿子交些学费。要知道当初皇帝刚登基那几年,连几大军团内部势力的诸多头头脑脑都没认全呢,更别提清楚他们这些大将各自的性情和长处。
  从乾清宫出来的太子独自在书房里坐了一整晚,坚定了他今后要走的路。
  不久,在徐二公子的引荐下,太子见了些人,随后重编了他的太子卫队,又在京里弄了个“平安阁”,收拢了不少能人异士,联合伊夏人在两年时间里做下了几件“大事”。开始下手的只是些尸位素餐,或者碍事的贪官,后来逐渐发展到不肯依附太子的世家公子和商贾……见了血,太子的吩咐就比较容易地得到执行。
  好在这个时候的太子还知道分寸,中招的人地位不太高,也不至于祸及亲朋,但尝到甜头的太子今后手段如何,就没人敢打包票了。
  对此,乔浈只是冷笑一声,把记载了情报的册子往桌上一丢,什么话都没说。大宝极有眼色,亲手替父亲倒了茶,“阴谋只是小道,太子真是本末倒置了啊。他若是端方持重,爹也不会想着对付他。”
  乔浈啜了口茶,“他自己作死,我也没办法。”
  别说本就不喜太子的乔浈,太子这般作为连皇帝皇后都看不下去了。夫妻俩不约而同地和儿子恳谈,至于谈出什么效果,真是只有天知道了。
  要说太子没有一点触动,也不尽然,但比起残酷的现实,那点犹豫很快就消失不见了——两个嫡出弟弟不仅在战场上证明了自己的才能,回到中枢,也显示了他们在用人和细务上的独到之处。作为父亲,皇帝不会对出色的儿子视而不见,便给了两位皇子更大的施展舞台。太子觉得,想胜过两个弟弟,只能在人脉和财力两方面多花心思。
  这还不算完,如今二皇子乔仲枢在外皆是以第二人格为主,在太子看来,就是原本懦弱的庶弟在有了国师这座大靠山之后,挺直了腰杆,不仅不能轻易“得手”,还得时刻预防他在关键时刻反咬一口。
  这一切都让太子颇有四面楚歌之感,所以他……变本加厉了。
  而把太子刺激到极致之事,却是起于内宅。御书房里,正和父皇说话的太子,被太子妃跟前的内侍请了回去。 皇帝目送太子远去,皱了下眉:心知儿子后院又不消停,须知和女人们相处也是门学问啊。
  大晋也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太子管不好妻妾,也一样为人诟病。皇帝比谁都清楚,长子作为太子尚有不少欠缺……反正一时半会儿也急不得,皇帝从案上捡了本奏折,仔细看了起来。
  太子回到自己的地盘,东宫已经一阵鸡飞狗跳。
  太子妃苏氏脸色铁青,她身边坐着不住抹泪的崔侧妃。崔侧妃这两年间又替太子添了个儿子,底气渐足,面对太子妃也只是表面上恭敬罢了。
  太子大步进门,示意妻妾二人不必多礼。一直以来,太子都不甚在意妻妾间的明争暗斗、争风吃醋,看看苏氏与崔氏的娘家,就不值得自己交心,太子只关心他的儿子们。在路上,他已经从内侍口中知悉,长子和次子吃了厨房的点心,全都上吐下泻起来,如今太医正在里间为两位小皇孙诊治。
  在宫里,“吃坏肚子”基本等同于中毒。太子先问太子妃有没有下令看住在厨房伺候的宫人们,得到肯定答复,便尽全力静下心来思考幕后黑手究竟是哪位“高人”。
  太子妃可不像她丈夫一样淡定,只凭女人的直觉她就知道此事崔侧妃脱不开关系,只是此时儿子的安危最为重要,没有足够的证据她也不能骤然发难。即使尚存理智,太子妃已然难免银牙紧咬,柳眉紧蹙。
  没过多久,太医出现,却又不敢直说,只委婉道:两位皇孙有些凶险……
  太子闻言,足足愣了两息。崔侧妃当即大哭,太子妃胸口一滞,却不忘偷偷传信给娘家爹爹和哥哥。
  两个皇孙生命危急,真是没法不惊动皇帝皇后了。
  却说国师沐浴完回房,他老婆披着纱衣身穿抹胸短裙,敲着二郎腿,坐在床头等着他呢……见他进门,暧昧一笑,国师登时就~欲~火焚身了。两口子刚抱在一起滚到床上,乔浈还没舔上两下,就听见以特殊手法炮制的敲门声接连响起,在这静谧的夜里根本无法忽视。
  夫妻俩对视一眼,无奈地穿好衣裳,乔浈这才让内侍进门禀报。此时已是深夜,太子妃所出的儿子被救了回来,而崔侧妃的儿子则咽了气。崔侧妃似是经不住打击,嚎哭时不慎说漏嘴,两位小皇孙中招与她本人脱不开关系,唐皇后闻言当时就晕过去了。
  这样一来,崔侧妃也不用替儿子哀伤了,立时被太子与太子妃拿下,就地审问。因为供词中牵扯到了崔琰,宫里派了几个有分量的人前来传话,真的只是传话而已……至于带走国师夫人,皇帝和太子还没有脑残到这份儿上。
  从头到尾,崔琰都一脸淡定,前两世当皇后时早就习惯被泼脏水嘛。乔浈也面无表情——不过按照崔琰对老公的了解,这分明是火山爆发的前兆!
  大半夜的,庶出皇孙身死并不能让国师夫妇亲赴宫里探望,皇帝死了还差不多……内侍禀告完毕,告退出门,今夜值班的乔睿和二侄子,还有大宝三人一同到来。
  二侄子十分大方,“东宫里有我的人。太子妃那个儿子就是个药罐子,崔侧妃弄了些冲克之物做了点心,没想到撑不过去的反而是她的儿子。”
  大宝插话道:“太子妃没有插手反将一军吗?”
  二侄子微微一笑,“当然,苏家怎么会放弃这种好机会。崔侧妃在东宫尚无根基人脉可言,就敢玩火捋虎须……这份胆色,我是甘拜下风啊。”
  崔琰抚额无奈道:“我还以为我这族妹能搅出些大事呢。”
  乔浈还安慰他媳妇,“智商是硬伤,你有什么办法?”
  乔睿也道:“咱们的人刚才也传来消息,本来崔侧妃招供时没提到主母您,但太子与太子妃跟她私下里说了什么之后,她就改了口,说是主母您挑唆她害死小皇孙。”
  大宝叹道:“太子定是骗她说坑了娘亲,就保崔侧妃无事吧。”
  “支脉犯事,殃及嫡支,为了脱罪,就得拿出些诚意来。我们崔家手下将官颇多,太子早就琢磨着分一杯羹了哎。”崔琰说着,拉住丈夫的手,“太子早就看我不顺眼,这是得着机会就狠咬一口呀。”
  乔浈垂了眼,“咱们的便宜可不好占。”
  乔睿前来是为通报,话说完了他就有眼色地主动告辞。而二侄子和大宝发觉崔琰确实没啥情绪波动,还是多坐了会儿,说些哄人开心的话,直到崔琰睡意再掩饰不住,这堂兄弟俩才放心而去。
  崔琰睡眼朦胧,扒住丈夫的腰,嘟囔道:“早上得掐架呢,睡吧睡吧。”
  媳妇太心宽,一句话就把国师琢磨半天的话全给堵了回去。乔浈只得抱着崔琰躺回床上,居然一夜无梦……
  翌日一早,夫妇俩相偕进宫。
  崔琰连着三辈子都没怎么正眼瞧过太子,这次彼此见礼时,不得不仔细瞧了他一阵:原本印象中那个意气风发的太子早已不见,如今沉默且眉宇间偶见阴鸷的青年人让崔琰心中起了波澜。
  宾主落座,太子简述了下昨夜情况,乔浈当着皇帝与太子直言不讳,“乱吠的狗就该杀掉。”
  老实说太子与太子妃在算计国师两口子的时候,实在是太粗糙太急迫了。把崔侧妃圈禁,做出姿态让崔家自己解决嫡系与支脉纷争效果都比现在好得多。这样既卖了崔家嫡系一个人情,哪怕只是表面上,崔家碍于情面也会回报一二。
  可惜太子夫妇都跟崔琰异常不对付,他们俩能想到的阻挡国师的招数也不过是利用群臣与声望来施压——这说不定正是一向爱惜羽毛的国师的死穴。
  如今苏大公子和徐二公子两人已经动用了自己的力量,依附于太子以及苏徐两家的部分臣子上表建议皇帝治秦国公一个“不教”之过,为了小皇孙更为了以儆效尤,不仅要细查还得严惩……
  乔浈看了几本折子,依旧笑得出来,意味深长道:“是该好好查查。”
  对付油盐不进的九弟,皇帝也没有太好的办法,看出乔浈维护他老婆以及老婆娘家的坚定之心,说了几句不咸不淡的话,就不欢而散了。
  听说皇后病重,国师夫妇从御书房出来便直奔坤宁宫。
  唐皇后面色苍白如纸,拉着崔琰的手恳求道:“我都没脸见你们了……若是有那么一天,还请你们留他一命……”哪怕常年卧于病榻,唐皇后对整个宫内的掌控力亦丝毫不减,昨夜发生的一切,她全都心里有数。
  乔浈深深地看了嫂子一眼,“尽力。”
  这两个字似乎抽走了唐皇后最后的力气,她倒在背后的引枕上,疲惫地合上眼,“我知道了。”
  从坤宁宫出来,崔琰与丈夫并肩走在宫中石板路上,她自己十分清楚,若非自己乃是国师夫人,昨夜势必被带进宫中,若是底气再稍差一点,连自辩的机会恐怕都不会有……前两世,前夫们算计二哥时,都曾深恨自己无力阻止。而这一世,反差太大,崔琰难免五味杂陈,偏就没觉得该得意一下。
  乔浈见崔琰走神,紧紧握住她的手,“都交给我。”
  半个月之后,苏大公子被派向云地赈灾,而徐二公子则因与伊夏人联络甚密的缘故停职接受调查——左膀右臂被制,太子气得掀了桌子。不得不屈服于乔浈的强权,又让太子坚定了不择手段执掌权柄的信念。
  而唐皇后也就熬了不到一个月,在皇帝的怀抱中彻底地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患难与共的妻子骤然离世,还真刺激到了皮厚心黑的皇帝,而妻子的遗言也让他不要太溺爱太子,在反思了这些年太子的转变,皇帝决定让长子经历些磨难,好让他真正地成长。
  当皇帝不再和太子在龙床上谈心,而是难得的摆出负责任的严父姿态,却让本就被弟弟们逼迫得紧张无比的神经再次紧绷,太子在见过谭燕和伊夏刺客的头领之后,又踏上了前世的老路。
  看了最近太子的所作所为,乔浈言简意赅地评点道:“自作孽!”
  终于在转年春暖花开时,大晋东军在与东平的一场大战中,一口气折损了八艘大战船,堪称全军覆没……
  皇帝接到战报,立时砸了案上砚台,他对着匆匆赶来的太子大发脾气,最后还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失望情绪。
  想起其余两个弟弟捷报频传,而自己输了一两场父皇就已丧失耐心,太子皱着眉回到东宫。
  此时比较靠谱的苏愈还在云地,徐二在经历过一场暗部的彻查与审问之后,也越发阴郁,听过太子的抱怨,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便建议太子能搏上一搏。
  如此大逆不道的建言,太子听了也并没怒骂徐二,只是还是下不来这个决心。但在两位弟弟接连封王,且都是实权亲王并依旧掌兵后,太子在沉默中爆发了。
  可惜太子的异动与排兵布阵,在谭燕的鼎力帮助下瞒住了皇帝——皇帝竟还以为长子在招兵买马重建东军呢。
  而乔浈在国师府不免叹息,“信谁不好偏信谭燕。”
  崔琰接话道:“京城乱了,谭燕才好跟儿子趁乱返回金台吧?”
  夫妻俩正说着话,乔睿忽然推门而入,“太子发难了。”
  在乔浈节制了京郊大营,带着暗部人马,京兆尹一同杀尽宫里,大家才后知后觉地知道拱卫皇宫的禁卫军副统领以及皇帝身边的大总管竟都是谭燕的人。
  这点连乔浈都没预料到,要知道前面两世,这位副统领在大晋安稳地致仕,而大总管也善终了!
  想来此时,恐怕谭燕和他的儿子早已离京了——京城与最近的海港还有运河相连,如今东军已残,再有东平海军接应……哪怕没有宫变都追不上了。
  好在乔浈也没因此纠结,重整已经群龙无首的禁卫军,这才带着人进了乾清宫,太子似是知道大势已去,抱着他父皇的尸体,喃喃道:“我没想让父皇您……就这么去了。”
  乔浈走到太子身边,看见侄子一脸泪水,“谭燕最想先帝断子绝孙,我一直着人严密监视他,却不轻易见他,也是怕着了他的道。可惜到最后,我才知道他敢留在大晋这么久的依仗,这两个人实在是藏得太深也太关键了。”
  太子轻声道:“我想请父皇退位,那死太监竟然趁我不备……父皇他……”说着,忽然仰起脸,“我的儿子们也是因为谭燕才……的吗?”
  乔浈反问,“你说呢?”
  “是我禁不住诱惑。”太子笑了笑,从他父皇喉咙上拔出匕首猛地刺向自己的脖子,亲眼看着自己的鲜血喷溅,喉咙里还发着咳咳声,太子缓缓地合上了眼睛。
  乔浈沉默片刻,才回身吩咐战战兢兢的内侍们上前……处理后事。
  一夜之间,皇帝驾崩太子薨逝,可有乔浈在座,皇室乃至大晋还真乱不起来。
  首先北军已被乔浈完全收拢,得到消息后辽王世子日夜奔驰,进京第一件事便是面见国师,直接表达辽王一系支持乔浈的任何决定。隔了一天,崔珩抵京,崔家的立场……人尽皆知。至于唐家,有资格稳定至尊之位的两位皇子都要管定国公叫舅舅,已经立于不败还有什么可说的?
  大晋几十万精锐之师尽在国师掌握,纵然别有用心之人在看清局面之后也懂得知难而退。就在京城逐渐恢复原本的秩序之时,乔三主动上门求见国师夫妇。
  见了礼,三皇子定定地瞧了会儿崔琰,崔琰十分坦荡地回视。乔三深吸口气,转向乔浈道:“九叔也知我旧事?”
  乔浈也没什么可隐瞒的,“不错。”
  乔三又道:“侄儿想要云地。”发觉国师夫妇的目光全集中在自己的脸上,他诚恳道,“人贵有自知之明。”
  在乔四的登基大典上,阳光照在崔琰的脸上,乔浈主动稍微站前,替妻子挡住大半炽热的阳光,夫妻默契地相视一笑,各中幸福与甜蜜无需言表。
  这一幕正巧被高台上的乔四看到,一阵心头刺痛,令乔四身形微微一颤,随即他便恢复正常,但总觉得自己似乎错失了什么重要的东西一样。即将拥有无边江山本该神采飞扬,踌躇满志,而莫名的寂寥就这样悄悄地袭上心头。
  乔四的表情国师夫妇也看在眼里,乔浈附在崔琰耳边轻声道:“得妻如你,足慰三生。”
  崔琰听得眉开眼笑,稍侧过头,就在大庭广众之下,快而轻地在丈夫唇角留了个温软的                    
  作者有话要说:先跟大家道个歉,自从老爷子摔了一跤,我就一直睡不好,主要是前一阵子老爷子腰疼就得要人伺候,经常刚躺下有点睡意,那边卧室老爷子就出声召唤。
  这段时间,老爷子不怎么折腾了,可我一直精神头不是太足,码字这事儿对我而言,挺讲究一气呵成的,总被打断的时候效率就很低,这将近两万字的完结章是我用三个礼拜写了改,改了写的结果……害大家久等实在是不好意思。
  这一章之后还有一个育儿番外,主要是以乔浈的视角看待前两世的经历,以及乔四登基后乔家诸多老爷们的生活状态等等。提前剧透一下,乔九的心理活动还是比较掉节操毁形象的咳咳。
  最后,当然是给自己的新坑做个广告啦:精分VS狂暴,夫妻俩的共同目标除了相亲相爱之外就是——治病!
【小说下载尽在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