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穿之喜气洋洋-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费扬古把这些娇生惯养的纨绔子弟当着自己的兵训练了,这些纨绔子弟的长辈纷纷来看过,他们不知道费扬古这样做的深意,所以忍着被家里女人哭诉的烦心,没有进宫打搅皇帝,就连宗室王爷、蒙古王公们也都静观其变,这一下京城各处居然安静不少,街上完全没有打架斗殴的纨绔子弟了。
  费扬古所做之事,四阿哥和太子都第一时间知道了,四阿哥和安蓉聊天时问了一下,而太子就把自己的下属派去步军统领衙门训练场观察那些训练的蒙古子弟,下属很明白太子的用意,他已经监测这些蒙古子弟好几个月了,所以他每天认真观察这些蒙古子弟的一言一行,然后晚上回去就写成条文,次日报给太子殿下。
  一连十天,这群打架斗殴的纨绔子弟都在步军统领衙门训练场被…操练得死去活来,原本顾虑着是不是皇帝有什么指示的诸位大臣忍不住了,谁也不想回家面对女人梨花带雨的哭泣声啊,但大臣们自己不好提啊,就只好让夫人们进宫找太皇太后、皇贵妃。
  皇贵妃是知道这件事情的,但她肯定要装作不知道,顿时就犯难道:“费扬古大人确实太过分了,孩子们还小,不过是打架而已,实在小题大做。”
  皇贵妃这么认真的态度反倒是让一众诰命夫人、王妃们脸皮薄的羞红了脸,脸皮再厚的心中也羞愧了一下。
  “适可而止,这本宫宣德宁格格进宫说一说……”随即皇贵妃皱眉道:“德宁格格怀孕了,高龄孕妇,本宫不能不近人情……”
  最后诰命夫人、宗室王妃们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出宫了,而皇贵妃还在考虑何时向康熙帝提一提时,太皇太后已经先一步提醒康熙帝了,也就不需要皇贵妃再多嘴多舌地讲什么了。
  康熙帝才佯装恍然大悟,好似他才知道一样,实则这些天他也在观察,想知道费扬古和哪些纨绔子弟的长辈能做到什么程度,他让李德全把一些忍得住的子弟记下来了,也把这些子弟的长辈的表现记下来了,于是这些大臣还不知道,他们不知不觉上了康熙帝的红黑名单。
  回到御书房之后,康熙帝让吏部官员来下达了一封调令,他去年就想把湖州知府路文光调回京城任工部侍郎来着,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接任者,所以就耽搁到今年。
  待吏部官员离开,康熙帝就传召了费扬古。
  “李德全,你说费扬古怎么就想出这样的法子?”康熙帝神色有几分好笑的意味,费扬古这方法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但这些纨绔子弟‘刑满释放’之后,又该怎么办呢?
  李德全含笑道:“万岁爷,奴才可不知道呢。”
  康熙帝笑着摇头,看着手上的名单,一大半的子弟还算可造之材,但半数以上的长辈教子无方,因为公务繁忙,他们的儿孙都长在妇人手上,妇人可劲地溺爱,导致这些人心性不坚定,被…操练这么久还是一副要死要活的样子,想到这些人长到二三十岁,就由长辈在军中谋一个职位,得过且过地混日子,他就有点恼火,这要是上战场,这些人就是拖后腿的啊!
  太子瞅着时间跑来了,他想提一提创建军校的事情,就以这次事件出发,招收八旗子弟和宗室子弟作为学生,统…一教导,以后逐渐扩大规模,然后取消八旗子弟每个月的俸禄,取消八旗子弟不得出京、经商的规矩,让所有人自谋其生,这才是正道。
  康熙帝眯着眼,很犹豫不决,他一向把宗室当着绵羊在养,这让他们掌握了权利,犯上作乱怎么办?
  太子又开始絮叨:“阿玛,你把八旗子弟和宗室子弟养成绵羊,它日八旗兵怎么上战场?阿玛,中原富饶,异族穷困,过不下去的人为了活下去就会惦记富饶的地方,就跟当初我们在关外一样,谁都想过好日子。现在蒙古是我们的盟友,所以不会骑兵南下,但蒙古那边是中原养着的,他们过上了好日子,所以才不会再觊觎中原。但阿玛你看一看别的国家啊,比如俄罗斯,比如越南、缅甸,还有那些洋人,你不用怕把这些人养成狼之后就无用武之地,外面还有的是地方他们施展的。”
  眼看康熙帝要说什么礼仪之邦之类的,太子白了一眼道:“阿玛,别说什么儒家礼仪那一套,那一套在战场上不适用,在战场上拳头大才是硬道理。儿子也不是说一蹴而就,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慢慢的来。”
  他只负责提意见,因为他对社会形态还不是完全了解,但康熙帝了解啊,他提出来的种种意想,康熙帝会把它变为适合当下社会形态,不会引起大矛盾的产生,从而让满蒙汉三族和谐安定。
  于是等费扬古跟着传旨太监进宫之后,就从康熙帝那里得到了好几项任务,费扬古满怀激动地离开了皇宫。
  皇帝让他创建适合八旗子弟的军校,打算整治八旗子弟,但不用太着急,循序渐进的慢慢地来。
  这军校就暂时挂在步军统领衙门,至于费用也暂时从步军统领衙门内部出,等一切上了正轨再调出来。
  回到步军统领衙门之后,费扬古就把拽写书文的文书小吏找来,然后派人到各个纨绔子弟的家中传话,让他们长辈来领人,当然领人要交罚款,一人一百两,不交罚款的扣留在步军统领衙门以工抵债。
  到傍晚时分,十几个蒙古儿郎全都由长辈交了罚款带走了,而二十几个八旗子弟和宗室子弟,有一半人其长辈只让管家带来了一句话,说要钱没有,谁闯的祸谁负责(这其中一半长辈是想看皇帝和费扬古搞什么,一半是家中有了后妈就有了后爹或者是庶子不受待见之类),于是这将近十五个人被留在了步军统领衙门以工抵债。
  这十五个从十五岁到二十岁的年轻儿郎从此以后就过上了生不如死的日子,每天天不亮就要起来操练,操练结束吃饭,然后还要扫地、除草、种菜等,下午继续被…操练,晚上好不容易可以休息一下,却要自己洗衣服之类的,总之就没有消停过。
  十五个人天天幻想被长辈接回家,或者费扬古、康熙帝大发善心,放弃了折腾他们,但十天后、二十天后、一个月后……三个月后、半年后、一年后,他们还在费扬古手底下,但适应了训练强度,他们倒是也混得如鱼得水了,还想着既然费扬古大人训练了他们,他们以后进步军统领衙门也不错,前程不就有了么?
  皇宫,康熙帝正和太子讨论宗室郡主、格格们的指婚,其实太子有点拿捏不准,因为他没有穿越前也只有二十来岁,一直都是被母亲宠爱着长大,整天游手好闲,除了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之外,就没干过正经事,唯一的正经事是读书算不算?所以他不知道该怎样为宗室女指婚,他是希望她们过得幸福的。
  太子摸了摸自己前面的光头,说道:“阿玛,玩几天可以不可以?我要近距离接触这些人。”
  他就没有近距离接触过这些蒙古子弟,亲眼所见总比只是听来的好很多。
  突然,他眼睛一亮,说道:“阿玛,我们来个比试,让八旗子弟和这些蒙古子弟比试一番。”
  康熙帝拗不过儿子,只好答应了,他心中想着,正好也就当一桩消遣吧。
  “阿玛,这次有宗室女十五人,总不能十五个姑奶奶、姑姑、姐姐、侄女、侄孙女都嫁到蒙古去,正好八旗子弟和汉人子弟、蒙古子弟一族五个人。”
  “……”康熙帝对太子强调的辈分无语,但他云淡风轻地点了点头,反正他后宫都进汉人嫔妃了,宗室女再嫁汉人,这样将再次向汉人展示他的一视同仁,也没什么不好。
  太子笑嘻嘻地从衣襟深处又拿出一张纸,递给康熙帝,说道:“阿玛,你看我调查的汉人子弟,从十五岁到二十岁未成婚者。”
  他也是调查了汉人子弟才知道,有些传承已久的家族,家中有许多家规,有好些家族有一条是男人三十岁、三十五岁、四十岁无嫡子方可纳妾的规矩,这是他们诗书传家的家规,说是为了不让子孙后代耽于美色,免得给家里惹祸,太子猜测,只怕是他们祖上吃过亏,所以才立下这样的家规的。
  康熙帝嗤之以鼻道:“当朕不知道?”他摇头叹息道:“你要是把对姐姐妹妹们的心思分一半在朝政上,朕不知道多欣慰。”
  太子笑嘻嘻道:“阿玛,别啊,你还年轻,还可以再干五十年,再过十年,我就可以结婚了,然后给你生个孙子,等你孙子长大成人,你也差不多老了,正好让你孙子接你的班。”
  康熙帝目瞪口呆,指着太子气愤道:“你想累死朕?”
  太子瞪大眼道:“阿玛,我何时想累死你?你想啊,十年后我生个儿子,那就再有二十年、三十年你的孙子长大成人,那时候你六十多岁、七十岁,差不多可以退休了,正好我也老了,干不动,你孙子就正好可以接班。”
  康熙帝无言以对,太子无所谓道:“当然,到时候你要是觉得你孙子不足以承担这个重任,你可以找其他孙子。”
  康熙帝:“……”
  晚上,父子俩一起吃火锅,太子日常唠叨,康熙帝日常气愤,但旁观的李德全却一脸笑眯眯的样子,一点也不担心。
  次日,康熙帝下了旨意,让八旗适龄子弟、汉臣适龄子弟、蒙古子弟参加比试,比试目的为何,康熙帝没有言明,但太子让人放出了风声,视为这次十五个宗室女挑选额驸的比试,有意者参加,无意者不强求。
  在朝为官的蒙古王公等立即聚在一起开会来着,他们来了二十多个蒙古儿郎,原以为十五个宗室女都会被赐婚蒙古,现在看来不是这样,那么其中多数蒙古儿郎娶不到宗室女,这可如何是好?


第60章 招亲
  自从公主、宗室女抚蒙的政策开始之后,蒙古儿郎的正妻多数都是公主、宗室女。
  任何东西多了就不稀奇了,连宗室子弟都被养成绵羊,何况这是宗室女,很有几分弱不禁风,最初还挺新鲜,但时间久了就不耐烦了,而且还有那些该死的陪嫁嬷嬷从中阻挠,谁也不是受虐狂啊,所以久而久之,大家就把正妻当摆设。
  当然也是他们完全不想用心,反正自己有女人睡,有儿子传宗接代,不是嫡子又如何?在蒙古,嫡庶没有那么分明,就算没有嫡子,有庶子继承爵位,皇帝还不是要赐婚宗室女。
  但,娶宗室女当正妻,既代表着一种政治正确性,还是一种荣耀,总之如果他们没娶上宗室女,等回蒙古之后,铁定要被嘲笑,而且说不定还会影响自己的地位,一时间这些蒙古人就开始慌张了。
  很快,在朝为官的蒙古大臣妻子就递牌子进宫求见太皇太后、皇太后,他们需要太皇太后给予支持。
  皇贵妃接到这些牌子之后,撇了撇嘴,让朱慧去慈宁宫请示,太皇太后是否要召见这些蒙古诰命夫人?
  太皇太后给予了肯定的回答,次日太皇太后召见了这些蒙古王妃、诰命夫人,足足…交谈了快一个时辰,待这些蒙古王妃、诰命夫人出来,据说个个表情都有几分颓丧。
  晌午时分,皇贵妃和儿子一起吃午饭,就谈起蒙古王妃觐见太皇太后之事,她很好奇,太皇太后说了什么,导致蒙古王妃表情那么地精彩?
  四阿哥抬头看了额娘说道:“无外乎教训了她们一通,宗室女嫁到蒙古之后的事情,我不相信太皇太后会不知道,不过是不在乎这些宗室女罢了,觉得能为满蒙联姻做贡献,那是这些宗室女的责任和荣光。”
  他有在搜索引擎上面搜索过康熙帝的诸位女儿出嫁的情况,大部分都嫁到蒙古,其中有一个公主嫁给了汉人,是康熙帝对汉人的恩典,还有就是原来的乌雅氏所生的五公主嫁到了佟家,但原本五公主是养在太后膝下,备受太后宠爱的,舍不得嫁到蒙古,这才嫁到佟家的。
  所以太皇太后、皇太后一直都知道蒙古的事情,只不过是事不关己,且那时候康熙帝也比较强硬,除了适当听取大臣之言之外,宗室子弟完全不能干政,康熙帝挑中哪个宗室女抚蒙,宗室女的父母还得感恩戴德地表示恩谢,哪怕背后哭成泪人,也无不敢抗旨。
  御书房,在蒙古王妃们进宫求见太皇太后时,他就已经知晓,等蒙古王妃走了,康熙帝一边看请安折子,一边听李德全汇报情况。
  等李德全说完,康熙帝才微微抬头,语气有几分讽刺道:“早就告诉你们,要好好对待诸位公主、郡主、格格,你们偏偏以为天高皇帝远,现在皇帝不满意你们的作为,要减少公主、宗室女抚蒙的人数,这下你们高兴了吧?”
  “这是太皇太后的原话?”康熙帝微微抿唇,眉头拧紧。
  李德全一头冷汗道:“回皇上话,确实是太皇太后所言。”他微微低着头,只敢从眼角余光观察康熙帝的表现。
  康熙帝心里有点闷,最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终究什么话也没有说。
  批阅了好几封请安折子,康熙帝才又突然出声道:“宗室那边是何反应?”
  李德全心头舒了一口气,说道:“回皇上话,宗室诸位王爷、郡王爷等都很高兴,尤其是这次的十五位宗室女的阿玛额娘,不过他们到处围追堵截太子殿下。”
  康熙帝挑眉道:“太子怎么说?”
  李德全越发低着头,说道:“皇上圈了五个必须抚蒙的郡主、多罗格格名单,太子殿下就把这五个抚蒙郡主、格格的阿玛召集起来,给每一个人三个蒙古子弟名额,让他们从这三个名额当中挑选一个出来。”
  康亲王一个弟弟早亡,留下一儿一女,俱是康亲王在抚养侄子侄女,侄女静兰格格年方十六岁,正好在这次抚蒙名单之上,原本她只能封为固山格格,因为抚蒙和康亲王的关系,提升两级,为多罗格格,是县主的品级。
  “康亲王特别高兴,说静兰格格性子柔顺,挑一个太凶悍的额驸,静兰格格招架不住,太子殿下给的三个名额算是蒙古那边最会读书之人,个子不是那么人高马大,是蒙古子弟当中的潘安……”
  康熙帝抽了抽嘴角,问道:“蒙古人中的潘安?朕倒是想见识一下蒙古潘安长了何等的天人之姿?”
  静兰格格只是县主的品级,所以她的额驸不可能从亲王、郡王世子当中挑选,蒙古亲王、郡王世子只能匹配公主、郡主,但康熙帝的公主还未长大,所以就只能从宗室各亲王之女、郡王嫡女当中挑选。
  太子挑中的三个名额是科尔沁扎萨克贝勒嗣子一人,青海喀尔喀扎萨克贝勒一人,察哈尔镶黄旗子弟一人。
  太子就是考虑到静兰格格的性情才这样选择的,这三人好歹读了点书,受了汉人文化教育,虽然不多,但恰好最适合静兰格格,因为静兰格格也读了不少书籍,正好两个人可以互相进步。
  康亲王等人回去隐晦地朝宗室宣传了一下,半个时辰之后,其他十位宗室贝勒、贝子等也都纷纷来找太子了,太子先把既不抚蒙,又不抚汉的五位宗室女之父招了过来说了一声,让他们完全可以在满八旗当中挑选女婿,现在就可以回去相女婿,在比试大会结束之后把名额报上来,总之十五个适龄宗室女要全部赐婚。
  这五个贝勒、贝子欢欢喜喜地回去了,但两个时辰之后,有两个贝勒贝子挎着脸来找太子,说这么短的时间内,他们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求太子殿下和万岁爷顶多,太子抽了抽嘴角,把他调查的八旗适龄子弟给了这两人。
  这两个贝勒、贝子看着名单上的人名,不禁有点呆,两个人嘀嘀咕咕道:“我若是没有记错,这两个人还在费扬古大人的步军统领衙门接受惩罚。”
  再说另外五个要招汉人子弟为额驸的宗室女之父,有郡王、贝勒、贝子、辅国公四种品级,太子也给了汉人大臣之子名单,其父官阶从一品大员到四品官员都有,关键是这些人,太子让人和他们接触过,知道他们不反对自己儿子娶宗室女为妻,若是有人反对,太子就把名额划掉就是了。
  对外宣传是满蒙汉三族和谐友爱的比试大会,实则是宗室女招额驸相亲大会正在准备,约莫会在五天后举行,比试打会分为文斗和武斗,谁都可以报名参加这两项的比试,参与者既能获得一份小小的奖励。
  太子把这件事情安排给了下属,就没怎么管束,反正康熙帝不会放心他做事,会派人盯着的。
  然后这天太子还在上课,宫学外面他的随从就在探头探脑了,神情相当紧张。
  下课后,太子在一众学生目送之下走到宫学外面,随从行了礼就赶紧道:“殿下,报名参与比试大会的人出现一个意想不到的人选。”
  太子脑袋转啊转:“谁啊?”完全没有想到是何人。
  随从低声道:“孔毓昌,衍圣公的堂弟。”
  太子:“……”
  衍圣公是谁啊?孔毓圻,孔圣人的后裔,不管哪个王朝,孔家都是衍圣公,这届衍圣公孔毓圻,年方二十六岁。
  康熙九年,孔毓圻十三岁,授光禄大夫。康熙十五年,孔毓圻十九岁,晋阶太子少师,他才是整个朝廷最年轻的一品大员,且也是最为特殊的官员。
  “他凑什么热闹?”胤礽郁闷道,他摆了摆手,把随从打发掉,往课室走时,目光忍不住往各老师的办公室瞟去,因为孔毓圻就在里面啊。
  下节课就是孔毓圻的课程,他得听孔毓圻上课啊。
  回到课室,胤礽看了一眼左侧的伴读孔传铎,孔传铎是孔毓圻的儿子,比他还大一岁。
  胤礽敲了敲孔传铎的桌子,孔传铎从书本上抬起头双眼茫然的望着太子,胤礽问道:“你堂叔孔毓昌是什么样的人?”
  孔传铎双眼更茫然了,他晃了晃头,眨了眨眼,说道:“堂叔?堂叔是我叔爷爷之子,叔爷爷早逝,堂叔学问没学到家,性子有些急切。”
  末了他补充道:“这是父亲给堂叔的评价,父亲还说堂叔有被害妄想症,总觉得我们家有人想害他。”
  胤礽有点黑线,被害妄想症?
  孔传铎很疑惑道:“殿下,我堂叔会试考完就回山东啦,殿下问他干什么?”
  胤礽抽了抽嘴角,问道:“那你堂叔娶妻了么?”
  孔传铎摇头道:“没有呢,原本之前我奶奶和娘要为堂叔张罗婚事,结果他看不上,说要娶一个天仙女子为妻,就这么蹉跎到二十岁啦。”
  胤礽再次抽了抽嘴角,问道:“那他有通房侍妾,庶出子女么?”
  孔传铎摇头:“没有,我们家家规,不许纳妾,若三十岁无子,仗责三十,尚可以纳妾。”
  所以他们家子孙成婚年龄都很早,像他爹十五岁就成婚,十六岁就生下他啦,实际上他们家的人普遍寿命都不长,活到五十岁都已经算是高寿啦。
  “殿下,你问我堂叔做甚?”孔传铎好奇不已,周围其他人也都好奇不已。
  胤礽无力道:“你堂叔报名参加比试文斗大会。”
  孔传铎有些懵,课室其他学生也都懵圈了,有些消息灵通者知道所谓比试大会,是给宗室女招亲的大会,所以孔毓昌凑什么热闹?但有消息不灵通者就不知道了,何况他们年纪还小,不关心这件事情背后的隐喻,只关心那一天他们能放假一天哟。
  最后一堂课上完,胤礽没有立时离开,他找老师孔毓圻说了一会话,孔毓昌所为是他们孔家的意思,还是单单他一个人的意思?
  但有点棘手的是,不管孔毓昌所作所为是怎么回事,在外界看来那就是孔家的意思啊。
  孔毓圻听完太子所言,整个人已经脸黑如锅了,他揖首一礼道:“臣明天给殿下回复。”
  胤礽点了点头,低声道:“老师啊,关键是我所有的姑奶奶、姑姑、姐姐、侄孙、侄孙女都有安排了,没有额外人选给孔毓昌了。”
  他基本上把所有的意思都透露出去了,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这要是猛然插一个人进来,其他大臣会有意见的。
  孔毓圻眼皮抽了抽,这回换他无力道:“殿下不用管他,臣会安排好的。”
  不提孔毓圻回去怎么折腾堂弟孔毓昌,胤礽下学之后,再一次询问了比试大会报名者名单,除了个别没有报名之外,他看中的人选百分之九十九都报名了。
  “殿下,这两位未报名公子是其母突然给他们定亲,一个是舅家表妹,一个是其母闺中好友之女。”
  “这两位大人是何反应?”胤礽比较好奇这两位公子的父亲是不是很懊恼?
  “两位大人狠狠批了其夫人一顿,还说家中儿女的婚事必须全都经过他的同意才能订婚,否则不作数。”
  但这回不得不作数,不然就会得罪舅家和朋友。
  胤礽哼着曲调,心中暗暗道,这些夫人啊,鼠目寸光,就想娶一个自己拿捏得住的儿媳妇,却从未从儿子角度考虑过,也就导致婚姻不幸。
  胤礽依旧跑到承乾宫用膳,此刻夕阳挂在西边的天际,空气里依旧是一股灼热的热气。
  还好湖州知府路文光去年发明的风扇,让大家能度一个清凉的夏天。
  太子和四阿哥用膳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四阿哥突然想到了什么,抬头说道:“阿玛前几天让吏部下发了一道调令,把湖州知府路文光调到工部任右侍郎。”
  太子抬起头惊讶道:“那个坑了明国公一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