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康熙]武氏宁妃-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贵妃说得是。”
    武安宁转移话题,说道:“听说四阿哥领一旗随军大胜,兆佳侧福晋又快生了,德妃今年你永和宫的喜事可不少啊!”
    德妃心里头也很满意,自从给老四指了侧福晋,她和老四的关系缓和了许多,老四那祸福晋天天忙着和兆佳氏斗法,总算没时间和老四慢慢回忆佟佳氏了。
    对于兆佳氏这一胎,德妃很看重。
    如果生下小阿哥,她怎么着也得想办法让这小阿哥被立为世子,再等两三年,她也能着手让老四福晋去了!德妃现在想着老四福晋的所作所为,德妃根本就没想再留下她,以前是顾及老四,而且她想要嫡孙,加上不方便下手才没任何手段。等老四福晋出了宫,在宫外死了就不关她的事了。
    
    第133章
    
    时间很快就过去,转眼间就到了七月,康熙已经到了京畿,太子提前三天过去迎接,终究还是没有带着睿康一起去。
    睿康也没当一回事,她过了生辰,有更多的课程等着她。
    武安宁这会儿更关注睿康了,睿康原本还在乾西五所,武安宁让她搬了回来,原因是因为睿康若是有灵根,那么就是今年所散出灵气。
    而过了明年五月,睿康就是没灵根的。
    现在越早逸散出灵气,那么灵根越好,武安宁就得立刻教会她修炼,不要因为逸散的灵气太多损失太多的灵根资质。
    因为关注睿康,对于康熙回来,武安宁也没怎么放在心上,事情安排下去她就不过问了,每日里让做的都是改善体质的药膳。
    康熙对此还只以为武安宁是因为睿康今年第一次上学的缘故,还表示理解。
    正好,他回宫的时候就是今年的大选开始。
    噶尔丹死了,康熙的心情一直很好,所以今年他准备亲自过去看看秀女,是不是会有更多的美人。
    武安宁还没等到睿康逸散出灵气,倒是先得到康熙看中两个美人的消息。
    这两美人出身还不低。
    瓜尔佳布耶楚克,和博尔济吉特吉日格勒。
    瓜尔佳布耶楚克是满洲正黄旗协领之女,领兵驻防在外的人物。
    博尔济吉特吉日格勒出身更好了,科尔沁达尔汗亲王和塔幺女,也就是康熙和现在的太后都是表兄妹/姐妹的关系(辈分就是这么乱)。
    武安宁早就知道康熙这性子,只要他看得上眼的,几乎都是来者不拒。
    两人都上记了名。
    而且博尔济吉特吉日格勒被册了宣嫔,瓜尔佳布耶楚克被册了和嫔。
    这在后宫引起了莫大的波澜,还没进宫就册封就位于嫔位的,除了仁孝皇后,一进宫是被娶回来的大清皇后,她们两康熙后宫后妃第一例。孝昭皇后孝懿皇后一开始进宫也是做了好几年的庶妃。
    所有人的目光看向了宁贵妃。
    两个新人对谁都有威胁,但是威胁最大的无疑是高高在上的宁贵妃了。
    武安宁看着两个一齐过来请安,想着太后高兴地直拉着宣嫔的手不放她回去,武安宁就得和和气气的,与之一起的和嫔,武安宁也不能例外了。
    宣嫔是活泼地张扬,就如草原上的火焰般耀眼。
    和嫔就是温柔到了骨子的人,一句话都能给人一种享受,这种人若是到了修仙界被调养一番,哪怕只是个凡女,也是极品尤物。
    武安宁到今天掌握了宫权,宠爱已经并没有别人想象中那么要紧了。
    掌握了宫权,和外面的联系就简单了,已经暗暗拉拢示好了好些人,也有更多的人乐意向她靠近。
    武柱国现在进了吏部,若是没有差错的话,就会被提上二品侍郎的位置。
    武安宁的外祖林青廉和一位舅舅林瀚瑜本是为官一方,官不大却好歹实缺,现在慢慢被调入京城,两位本是进士出身,一个进了国子监做了五品司业,一个入了礼部做郎中,外面还有小舅舅林瀚昌和表哥林珏襄在外为官一府或一县,这些也是她的助力。
    武安宁希望,他们能有一人进入内阁,虽然很遥远,但也不是不可能。
    另外武安宁现在的外家李佳氏也终于有两位进了京。
    武安宁被康熙册了贵妃,康熙这人也爱颜面,武安宁的家势低了,他脸上也不好看,所以他才大加提拔和武安宁有关的亲人,现在提拔力度除了武柱国快了点,别的都是迁上一级,但是武安宁明白,只要他们做出点政绩,考评为优,那就必然会上升。
    武家是汉军旗的,再怎么提拔,在这满人天下都不会威胁到什么,就是林青廉和武柱国都进了内阁,也碍不着事,只能说是官位强盛一点。并不像其他朝廷,进入内阁就位高权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睿康的伴读伊尔根觉罗氏家族和年氏家族,运作得好也会是武安宁的人。只是康熙有意将年氏许给太子,武安宁的动作不宜为大。
    “本宫也不多说什么了,只希望两位妹妹尽心伺候皇上,安守本分即可。”
    宣嫔、和嫔规规矩矩地应了,心里头是怎么想的只有她们自己知道了。
    诸妃有些失望,这两嫔第一次以妃嫔身份觐见,宁贵妃竟然连个下马威都没给。
    武安宁又看向惠妃,如常嘱咐她:“皇上下旨礼部准备八阿哥的婚事,本宫已经求了皇上由惠妃和卫贵人督办,惠妃可要用心办理。”
    惠妃连忙点头,这事贵妃不求她也会去求的。
    大阿哥回来,论功行赏,他是诸皇子之手,大阿哥也说了安亲王府的人帮了大忙。
    惠妃得了这消息,哪里会不对郭络罗氏上心。
    如果惠妃知道,安亲王府对八阿哥看重才稍微的偏向,就是对大阿哥平淡的裕亲王福全在这次战场上也对八阿哥青眼以加,惠妃不知道会是什么脸色。
    “臣妾定当用心。”
    武安宁又转去看宜妃和德妃。
    “恪靖公主和温宪公主一起被册封指婚,皇上的意思是想两位公主的婚事就在十月都办了,恪靖公主嫁去喀尔喀,温宪公主嫁在京里,所以一切以恪靖公主为先,德妃你看可好?”
    恪靖公主就是当年的六格格,自从五公主嫁去漠南蒙古,她就一直没有被指婚,现在十九岁了,康熙想着这个女儿越来越出色,就准备安排到喀尔喀蒙古去。喀尔喀蒙古是漠北蒙古,环境恶劣,但是离噶尔丹的残部比较近,中间可运作的余地大了。
    康熙甚至说过,如果恪靖公主能掌控漠北蒙古,他会晋封其为固伦公主。
    温宪公主是德妃的长女九格格,被赐婚给了佟佳氏,这在所有人看来,温宪公主最是幸运不过,留在京里不说,嫁的还是佟皇后的家族出色嫡子。
    可德妃自从接到圣旨,面上虽然笑着,但是心里从来没有高兴过。
    现在温宪公主的婚事又要以恪靖公主为先,德妃的心情无疑更不好了,可是她也明白皇上已经决定,她也改不了这一切的决定。
    “那是应该的。”德妃温声说道。
    宜妃微微挑眉,这么多年的对手了,哪里会不知道德妃口不对心。
    武安宁笑眯眯地,继续说道:“两位公主就劳你们二位多加上心,礼部内务府也随时会派人和两位商量。”
    两人连忙起身,说道:“谢贵妃。”
    “今日若没有其他事就散了吧。”
    除了德妃宜妃和郭络罗贵人牵挂着女儿的婚事,别的人都还想和新晋宣嫔和和嫔亲近亲近。
    ……
    宣嫔与和嫔无疑是得宠的,本以为她们的出现会打压到宁贵妃身上,然而现实掀了她们一个大巴掌,宁贵妃的宠爱的确减少了,但是她们机会更少了,以前宁贵妃盛宠,总有那么五六天是她们分摊的日子,现在和嫔宣嫔一进宫,每个月半月侍寝的日子,都被她们和宁贵妃分掉了,一天都没漏出来。
    宣嫔与和嫔更是常来武安宁的景仁宫,投靠之意相当明显。
    武安宁以前是宁妃的时候可能心动,但是现在没有必要,不过她们爱来,只要老实,武安宁也就随她们去了。
    这些日子,武安宁很忙。
    皇子成亲,两位公主大婚,虽然有各自的母妃帮忙,但是大部分的事情还是压在武安宁身上,后面更有太后大寿,岁末新年,等到忙完了,就已经到了康熙三十七年,康熙三十七年,康熙又给九阿哥赐了婚,三月康熙大手笔地给诸位皇子封了爵。
    大阿哥和三阿哥为郡王,四五七八三位阿哥封多罗贝勒。
    六位阿哥又是出宫开府,武安宁忙完又迎来康熙的寿辰。
    景仁宫里的人都知道今天贵妃脾气不好,大伙都以为是昨儿皇上寿辰歇在和嫔宫里的缘故,只能更小心地做事。
    但是睿康有些敏感,她总觉得额娘不高兴是因为她一样。
    而结果确实是这样,过了今日,睿康若是还没有逸散出灵气,那么就没有灵根了。
    武安宁自从发现十二阿哥有灵根后,再发现十四格格也有后,对睿康也多有期待,然而……让她失望了。
    “额娘。”
    武安宁将睿康抱住,说道:“今日敏儿过了生辰就七岁(虚岁)了,所以今天就陪着额娘吧。”
    睿康小声说道:“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事让额娘不高兴了?”
    武安宁哪里是怪女儿,怪得是自己,她一直都认为是自己气运不好,连累到女儿也没有灵根。
    “你这丫头胡思乱想什么。”
    “可额娘看着我忧心。”
    武安宁不由地摸了摸她的小旗头,叹道:“额娘只是在想一件事,想明白了就好了。”
    睿康立刻就问:“额娘也有想不明白的事吗?”
    在睿康心里,她的额娘就是无所不能,而且什么都懂的厉害人。
    “是啊,每个人都有的执念,就很难想通了。”
    睿康懵懂地点了点头。
    “十五阿哥、十六阿哥你们慢些。”外面传来季嬷嬷的声音。
    睿康立刻摆起了脸,做出严厉姐姐的模样,让武安宁看得有些好笑。
    
    第134章
    
    十五阿哥胤禅现在能跑能跳,但还是喜欢安静地做他的小孩。寻常时候,难得见到他这么急匆匆地跑过来,而且还有了大汗。
    十六阿哥胤禄活波多了,虽然比胤禅小一岁半,但是却经常闹着胤禄玩,武安宁想胤禄太安静了,也就由着着胤禄闹胤禅。
    胤禅看了一眼板起脸的姐姐,丝毫不怕,但是胤禄就怕了,立刻缩到了胤禅后面去。
    “跑这么急做什么了,摔了怎么办?”睿康训斥道。
    胤禅说道:“我看见皇阿玛过来了,所以和十六就跑过来。”
    “看见皇阿玛你们跑什么?”武安宁也意外了。
    “额娘,我和十六给姐姐做了寿礼,我先带她去看了再说。”边说,胤禅边去拉睿康了。
    看来是真急了。
    睿康说道:“那等等皇阿玛也没什么要紧的,晚点再看就是了。”
    睿康还是很期待皇阿玛要给她的生辰礼。
    “不行!”胤禅立即就否了。
    “为什么?”
    胤禅老老实实地说道:“皇阿玛来带姐姐出宫玩的,回来就晚了。”
    武安宁看向睿康,皱眉说道:“你是不是缠着你皇阿玛要出宫玩了?”
    睿康顿时乖得像兔子一样,说道:“没缠着……只是提了个小小的请求。”
    武安宁摇了摇头。
    “出去玩可以,但要小心跟着人。”武安宁说道。
    康熙带着睿康出去,武安宁会放心。
    睿康自然连忙保证。
    “额娘……姐姐必须先看了我们的礼物再走。”胤禅说道。
    武安宁当然同意,睿康也点头,说道:“额娘一定要留着皇阿玛,我马上回来。”
    武安宁面向一旁,让季嬷嬷带着人亲自送他们三去。
    谁知胤禅说道:“不用了,我们的礼物在御花园,御花园离顺贞门近,我们送姐姐去顺贞门,我听到顾公公让小太监在顺贞门安排马车了。额娘,你告诉皇阿玛一声好不好?”
    睿康想了想,如果再从御花园回到景仁宫,这时间就久了,也同样求起了武安宁。
    武安宁目光打量着胤禅。
    胤禅微微低头,旁边胤禄眼珠子乱转,同样不敢看武安宁。
    有问题。
    武安宁嘴角微微一勾,不用想也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定然是早听到消息,准备借送人的时候偷溜进马车,到时候再将身边伺候的人赶走,康熙见了人也懒得派人送他们回去,只能一起带着走了。
    胤禅看着安静,但是心里想法多着呢?
    武安宁当做不知道,说道:“知道了,你们小心一些。”
    胤禅微微一笑,胤禄就是掩饰不住的兴奋了。
    康熙果然很快就来了,得知睿康去了御花园,他也有兴趣地过去看看两小子准备了什么大礼,招呼武安宁过去,武安宁说道:“臣妾昨晚没睡好,有点受寒了,就不出门了。”
    康熙一听,别有深意地看着武安宁。
    武安宁微微低头,说道:“皇上为何如此看臣妾?”
    康熙低声说道:“又拈酸吃醋了?”
    否则昨晚上怎么会没睡好。
    武安宁颇急地说道:“哪有?臣妾大度得很,您一个月都去和嫔那儿也没事,您以前就说过,我是贵妃了,不能小家子气了,臣妾学着呢?”
    这样子让康熙看着又好气又好笑。
    不过的确有长进,若是前些年,这性子肯定会和他吵上一吵,现在只是口不对心。
    这是好现象,偶尔的拈酸吃醋,康熙觉得有兴趣,但男人就是这样,最希望的还是女人能包容其他女人,坐享齐人之福。武安宁因为了解,在闹上一闹让康熙知道她的在意,之后就慢慢改变了,也会让男人当做理所当然的事情。
    “朕前些日子一时口误答应了,也不好毁诺,以后不会了。”
    武安宁装作脸色好看了许多,说道:“皇上要记得。”
    康熙答应下来,又安抚了好一会儿,让武安宁变得开心甜蜜才离开。
    武安宁等他离开后,哪还有原本的甜蜜之色。
    康熙根本就靠不住了,现在还只是喜欢别的,离不得她,日后时间长了,她的日子会更少。
    要抓紧将后宫控制好。
    荣妃和惠妃好办,她们并没有多少势力,心机也不够深,宜妃和德妃……这是阻在武安宁全面掌控后宫的障碍。
    入夜了,康熙还没有带着睿康他们回来。
    武安宁出了景仁宫准备去顺贞门旁钦安殿等。
    钦安殿还供奉着佛道,中间也有道士的太监和太监喇嘛。
    武安宁来到这里,顺便也准备进去上柱香。
    没想到……殿内竟然还有人。
    太子跪在蒲团上不知道在念什么。
    武安宁没有打扰他,然后在另外一边行礼上香。
    “贵妃求什么?”
    武安宁睁开眼,太子还是闭着眼睛跪在那里,殿内道士和喇嘛自顾地念着经,没有在意太子突然出口。
    “不求,只是敬拜一回。”
    武安宁爱佛,众所周知。
    太子睁开眼睛,突然伸出手,示意齐全带着人退下去。
    武安宁目光微闪。
    “贵妃在意皇阿玛,想来也了解皇阿玛几分,贵妃觉得,皇阿玛对孤和直郡王,谁轻谁重?”
    武安宁扫了一眼周围。
    武安宁身边的秋儿和福禄是她的心腹,太子身边伺候的人退了下去,殿里的喇嘛和道士依然当做没听见。
    “娘娘放心,除了娘娘的心腹,这里都是孤的人。”
    “还请娘娘为孤解惑。”
    武安宁并不是信不过,但她一向小心,不会留下把柄。
    “太子是储君,历代皇上都是更看重储君的。”
    太子得了这个答案就像是没得一般。
    “自从诸皇子封爵,舅公屡遭参本,已然被停止在府反思,孤奶兄伴读也都在职缺处隔了职。诸皇子行走六部,皇阿玛多有夸赞,不到两年,均能成器。”
    武安宁没想到太子会那这事说给她听。
    这样的局势,忍两三年没问题,但要忍上十多年,就困难了。
    太子在宫里,想在外发展势力只能靠外家,而且一旦有异动,也能很快为皇上所知并且被打压。而不像皇子,慢慢地权重,在外养臣子接受臣子投靠,扩张势力简直太方便。
    太子虽然在名分上占据绝对优势,但是遇见长寿爱权的皇帝还不如一个皇子容易登上帝位。
    去年他即时弥补,将奏折事事请奏皇阿玛,可之前到底还是给皇阿玛留下了印象,这大半年,皇阿玛向他问政都少了,就只让他读书。这样的局势,让太子生出了焦躁之意。
    原本太子不准备和任何人说,但是今日碰巧遇上了宁贵妃,而宁贵妃这几年都向着他,对他多番提醒,更放任睿康和胤禅亲近他,加上他心里本来就因为各种短暂的相处,认为宁贵妃是可信的。
    所以,他问了出来。
    在太子心里,只要不要威胁到皇阿玛身上,只是说他的迷茫和处境,宁贵妃不但不会透露给别人,也许还能给她出出主意。
    太子这样的心思转变,中间有武安宁很大的功劳。
    武安宁这些年多多少少在暗中提醒太子,已然让太子生出错觉她是向着他的人,再有睿康和胤禅的亲近,对太子来说,就是宁贵妃向着他的表态。
    
    第135章
    
    武安宁轻轻一叹,说道:“殿下,你是太子。”
    却不再说了。
    太子有两个意思,第一就是天然的继承优势,只要不犯错,他就能顺利接位。第二,他只是太子,不是皇帝,不要想不该想的,也不要伸手不该伸手的。
    太子看了宁贵妃好一会儿,终究还是起了身,然后准备离开。
    武安宁想了好一会儿,然后说道:“殿下。”
    太子停下来,转过头有些意外。
    “前些日子,外祖救了一个人,无科举气运却有贾诩之才,太子若有需要,他现在就在青藤街巷子,叫戴铎。”
    太子微微吃惊。
    武安宁这会儿也起了身。
    “此人功利之心也厚,无论武家还是林家用不起。”
    太子微微拱手,不管是不是真有这么一个人,但宁贵妃向他举荐了,他也承情了。
    “谢贵妃。”
    武安宁微微一笑。
    戴铎是个聪明人,知道该怎么做的。
    他的命还在武安宁手上。武安宁当初见他不凡,就已经示意武家注意他了,谁知他回乡后正好是武安宁外祖林青廉治下,自然而然就将他收在了门下。
    武安宁设了不少暗局都一点点被他所破,林青廉有他相助,官司案件很是轻松了一番,林青廉对他大加赞赏。
    林青廉进京上迁,邀请戴铎一同进京,然而戴铎拒绝了,反而在秋闱将近,一个人又是慢慢来京赶考,现在就住在青藤街巷子。而青藤街巷子的屋舍是武安宁借睿康的产业偷偷布置的,只怕皇上也未必能查到。
    到了戌时,康熙带着还在兴奋的睿康和两小阿哥回来。
    见着武安宁在钦安殿等着她们回来,就是康熙不免心里头有些暖意。
    武安宁急忙观察睿康,睿康还是半点灵气都没有,只有两个时辰,今日就过去了。
    武安宁从早上开始就意识到,到了今天睿康没有溢出灵气,就是她没有灵根的缘故,但是武安宁还是不免抱有希望,而现在……
    武安宁还是流露出笑容,主动去牵睿康的手,然后温声问她们今天去了哪里,好不好玩之类的话。
    睿康笑说道:“就在祥福酒楼坐了一会儿,然后皇阿玛就带着我们去诸位哥哥们府里坐了会儿,四哥和五哥被皇阿玛突然驾到惊住的表现可真有趣。”
    原来是去诸阿哥府里突击去了。
    睿康继续叽叽喳喳,今天在外玩了什么看到什么,都很乐意分享给额娘。
    一直回到景仁宫,武安宁安排几个休憩后,知道这最后一个时辰就是溢出灵气也没有足够的时间锁住微弱灵根后,武安宁才回到主殿。
    康熙在看书,武安宁伺候他用了点宵夜,也说道:“今儿我去钦安殿等皇上你们的时候,在钦安殿遇见了太子。”
    康熙问道:“爱妃想说什么?”
    武安宁说道:“太子似乎……很没有安全感,在道佛面前跪了许久。”
    康熙点点头去,说道:“沉不住气。”
    武安宁心中有了数,康熙固然忌惮起太子来,但是提拔诸皇子现在也并非是想限制太子,而是来给太子历练的。
    不过康熙虽然是这样打算,但是他的儿子们可不会以他的意志力为转移,一旦他们知道了自个的作用,很可能联合到一起将太子拉下去。
    历史上的事实还确实是如此。
    知道了康熙对太子的用意,武安宁也敢继续继续奉承着。
    不过这会儿,武安宁就没必要再说了。
    但她想,康熙一边说太子沉不住气,一边只怕会怜惜几分,然后会给太子减轻几分压力。
    翌日,秋八月癸酉朔享太庙。康熙恢复了索额图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的身份,并派其代表他去太庙行礼。
    太子的心情终于好了一些。
    被派去太庙代表行礼了,几乎都是皇阿玛信任倚重的大臣。
    只是索额图当日进太庙的时候,京城突然产生微震!
    又是一桩风波,索额图又自请闲赋在府。
    康熙也允了,虽然没有地震,但是出现的时机太巧,康熙也不得不放心心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