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康熙]武氏宁妃-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折子后面还隐晦指出,皇上大婚后可以名正言顺亲政,摄政王也不敢不放权的意思。
难怪胤礽一收到,就立刻带着折子过来了。
武安宁合上折子,说道:“此事不必商议,驳回去好了,皇上的八字,不宜早婚。”
胤礽知道胤禅在修道,但是没想到,连娶亲都要晚?
第162章
李佳氏几个都低下头去,她们听了心里头失望不已,不明白为何太后拒绝给皇上立后?
武鸾儿这还是头一回近距离,也没有多少顾忌的去打量这个传说中的二太子,这一看,武鸾儿心里忍不住赞了一声,以前远远瞧了瞧,知道二太子长得不错,这次认真看,她发现真是端的俊美无比。
更重要的,现在的二太子成了摄政王,比以前的文雅清和,现在多了份稳重和深沉,还带着一股忧郁的气质,比以前吸引人多了。
武鸾儿都嫁人生子了,心里都不由地暗赞,更别说一旁的武玉莹了。
武玉莹这是第一次见到胤礽,然后心灵有着从所未有过的冲击。
摄政王……之前就没娶福晋,现在……也没有王妃,不知道……能不能……
武玉莹心里产生了这个念头,就再也挥不掉。
“皇上还是不翻折子吗?”武安宁问胤礽。
胤礽摇了摇头,自从那日诸王死在乱箭下后,十五弟就再也没有翻过折子,折子都是他和太后批得,十五弟看都不看一眼,上朝也是干坐着,一下朝就进了内殿,据说是在修炼。
“也算了,随他去。”
“可还有其他事?”
胤礽摇了摇头。
武安宁对他挥了挥手,说道:“那你下去吧。”
胤礽行礼退了下去。
屋里为之一静,他们以为是皇太后和皇上被摄政王控制了,但刚才的情形看来,根本就不是这样的。摄政王很尊敬太后和皇上,而且从他们对话中得出,之所以有摄政王和太后听政,是因为皇上根本就不参政事。
目送胤礽离开,武安宁就起了身,说道:“如果没有其他的事,本宫就送你们回去。”
这次见她们,也不过是稳稳她们的心,如今胤礽一过来,他的态度就说明了,也没必要再多话。
四人心里头都有些乱,也都点了点头。
日子慢慢走上正轨。
康熙四十六年过去,新年到来,改了年号为永安。
胤礽处理政事很有一套,到底是他做惯了的。
武安宁一开始就不显山露水的,直到准噶尔部策妄阿喇布坦出兵进攻西藏的消息传来,武安宁否了胤礽提议正白旗完颜策牧出征,改年羹尧出征。
大将军确立前,摄政王和武安宁也不得不因为各自政论斗了一圈,但最后赢的是武安宁。
武安宁能用帝印,但是摄政王不能。
武安宁的势力也终于浮出水面来。
尤其年羹尧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平定漠西蒙古,其中而他所带领的征西军的‘破天’火统让人闻之色变。因为太灵便了,而且炸膛的几率小得可怜,威力也很大。装上破天的火统打哪里,哪里敌人就会迅速崩溃。
更令朝廷心惊的是,圣母皇太后竟然下令西进,一直打到蒙古边境,户部哭诉没钱粮了,皇太后才收手。回来的西征大军肃杀之极,竟然叫八旗军都有些胆寒。
武安宁亲自带着文武去迎接年羹尧,西征军一般驻扎了京城。京城里的各旗兵马都不免产生了威胁感。
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圣母皇太后会允许年羹尧带军来京城。
这……这难道不怕年羹尧造反吗?
那可是有十万大军,而且还有破军利器。
就是摄政王也反对,可是武安宁一意孤行,而后圣旨发出,所有人也只能听命了。
此次年羹尧大破蒙古,战功不凡,年羹尧进朝,武安宁就直接给了三等公的爵位。
年羹尧没有半点自恃的意思,跪在大殿中央,异常恭敬。
别人不知道,他还能不知道上面的圣母皇太后能轻易取了他的性命,还有那破天也是皇太后取出来的。
更何况,他军中他还不知道有多少是皇太后身边的人,他哪里敢有丝毫恃功的意思。不过,他如果恭敬,而且他自认为也有本事,日后跟着圣母皇太后,也不怕没有荣华富贵。
这次带兵进京,他有种预感,皇太后就会有大动作。
永安元年,崇安太后带着皇上祭天,夜梦仙人指示,第二日在朝堂提出给八旗改名。
一时间,立刻就被诸多旗人所请谏制止。
崇安太后不乐,执意要改,摄政王以坏了祖宗先例为由和太后当朝对峙,崇安太后责令摄政王回府思过。
还是下旨将正黄旗改为青龙军,镶黄旗改为白虎军,正白旗改为朱雀军,镶白旗改为玄武军。
正红旗为烈焰军,镶红旗为飞雪军,正蓝旗为雷霆军,镶蓝旗为云霄军。
只是换个名字,大家也没往深处想,但是他们挺怕开了先例,然后这皇太后以后再弄点什么违背祖宗的事,所以他们才大家反对。
但是这和旗名一出,镶白旗的人高兴了,竟然和武安宁的心腹等人站了同一阵地。
只因为,他们这一旗和上三旗同属四象,会不会就是皇太后要将他们这一旗提上来?由不得他们不多想啊。上三旗和下五旗的地位区别可大了。
这一闹,朝堂好不热闹,诸臣去求皇上,然而皇上淡淡地说道:“朕也梦到了,仙人说改八旗名有利我朝千秋万代。”
众人顿时语塞。
武安宁趁着这机会,就嘱咐旗务改制,再也不听他人所言。
终究还是有满人跪着不愿离去,武安宁也不再理会就下令下朝了,他们被拖出去,可还是跪在大殿前。武安宁也不再让人将其拖出宫去,任由他们跪着。
然后等到了晚上,这几个跪在乾清宫外的人,家里被雷电劈了了,众人的脸色要多好看就有多好看,这时候,再也没有人敢反对了。因为这是明晃晃地受到‘天罚’了。
也因为如此,所有人都无不上心起来,对于他们来说,这可是天旨了。
也不断上折吹捧,圣母皇太后和皇上是天命之主。否则,上天怎么会给她们入梦。
而事实,胤禅沉默地在修炼,昨晚上用了不少巨雷法还是多多少少掏空了小半灵气。
改了旗名后,武安宁就没折腾了,开始了新年科举,这次科举武安宁授了大学生张英为主考。
其中,八旗子弟在这次副考中只占了一个名额。
新帝的第一次科举,是完全瞩目的。
武安宁很关注这次的科举。
第163章
春闱期间,雍亲王府四福晋病逝了。
报上来后,武安宁微微扯动一下嘴角,雍亲王果然是个狠人。
武安宁也不再关注,开始忙着在朝堂掺透自己的势力,至于雍亲王,对于权力被她和胤礽大消减的情况下,早就成了闲人,加上摄政王在前年那场毓庆宫杀叔弑兄灭弟之举,也不会再有多少门人去投靠失势的雍亲王。雍亲王也只能忍着,继续做他的富贵闲人。
“宣金科状元、榜眼、探花觐见!”
外面随着这宣旨的声音层层传出乾清宫外,礼炮也响了起来。
不一会儿,三人低着头慢慢走进来。
武安宁看着头前一个不到二十的年轻人,果然长得好,无怪睿康对他顺眼喜欢得紧。
这次,在朝堂上的胤禅也难得露出个笑容,目光也多看这新科状元两眼。
前些日子,他可是听皇姐说了,这次参加殿试的有个她喜欢的,后面他打听一下,知道是这个孔继礼。
额娘也是个偏心的,确定皇姐真看上他了,也将他从第十六名提到了状元位置上。
“跪!”
“拜!”
一连续的礼节,在场也有不少人看着向来不管事的皇上,现在对这新科状元频频看去。
众人心里不由地打了个突。
皇上不肯大婚,难道……是喜欢……男人。
摄政王胤礽面上淡淡的,他其实也清楚,不过这些日子,他和太后闹得不愉快,甚至对于睿康的婚事,又闹了一出。
就算舍不得公主和亲蒙古,但怎么也得在京里找个贵族公子嫁了,怎么能找个一无所有的书生,就算是姓孔,但也要看他是不是嫡支。
他这还没做摄政王两年,就感觉越来越疲惫,而且随着时间越长,他觉得,他早晚有一天会和皇太后彻底闹开,到时候还不知会是什么样的结局。
琼林宴。
文武百官惊奇地发现,主位上的几个位置,竟然多了一个陌生的年轻人,认识的人不由吃惊,因为这年轻做皇子打扮的,可不是固伦睿康公主。
说起睿康公主,不管是蒙古还是满朝亲贵,可都想着结亲了。
现在……他们都不由地失望起来,看来睿康公主看上新科进士们了。
算一算,中间有几个年轻未婚的,再比较一下出身,可得好好打算一下。
如果作为固伦公主的额驸,也不怕没有家族前程。
武安宁小声问睿康话,睿康笑说:“性子也好,额娘,就他了。”
长得好,性子好,不像短命,睿康性子有些好强,就喜欢这样的。
胤禅听力极好,传音说道:“虽然没有成亲,但是谁知道家里有没有婚约……”
武安宁瞪眼,也传音说道:“有,也能废了。”
胤禅不由地摇了摇头。
倒是睿康笑着在武安宁耳边说道:“额娘别担心,也不是非他不可,以后也未必不会再遇见一个我喜欢的。”
睿康现在对孔继礼没有感情,只是有视觉上的喜欢而已,她之所以想快点成亲,是因为她知道额娘心里的想法。
她就想趁着这两年额娘收权改制,她早些生下孩儿。
禅弟不会成亲,也不会有子嗣,额娘的心思她最了解。一旦改制,那么额娘就不会再过继爱新觉罗家的孩子了,那么禅弟的子嗣,不是武家,就是她这个女儿生下的外孙过继了。
要达到这个目的,睿康也准备在生下子嗣后,也参与到朝政中去,这样才能赢了武家。别和她说后宫不得干政,这些睿康自小就嗤之以鼻,用额娘前些年的话来说,那只是套在女人身上的枷锁而已。
孔继礼感觉自己上上下下被打量着,难受之极。
可就是如此,他也只能端正的坐着。
这次考上的状元,实在是他的意外,毕竟他太年轻,会试名次也只是个中上,他殿试更是答题答得中规中矩,按照他的想法,此次若中进士,做上两年的官就辞了,会家乡做个教书先生,到时候他这个考上进士的孔家学徒,学生不会少到哪里去,他也能过悠然看南山的好日子,她娘和伯母姨母们也没话说。
宴散。
新科状元被留下了。
他随着年轻的皇上进去内殿。
谁知,皇上还没进殿门,竟然主动拉着他问:“状元家里可有婚约?”
孔继礼心中一惊,他一个汉人,家里还穷,皇上就算给他做媒,也不会是皇家格格,倒是同届的满姓年轻进士提过,圣母皇太后的亲妹妹今年及笄,今年殿试如果拔了头筹,很可能得到武家亲眼。
这么一想,也越发觉得是这样了。
这可真不是好亲事,但是也不能直接就拒绝,他家里的事一查就知道,若是撒谎骗人,可是欺君之罪。孔继礼不想做官,但并不代表他就是个迂腐的人,相反,他最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回皇上,臣并无婚约。”
随后,他端的纯洁无害,有略为羞涩地说道:“臣和表妹青梅竹马长大……”
他话还未说完,就被一个女声打断了。
“那你喜欢你表妹吗?”
随后,孔继礼蓦然一怔,眼前的姑娘秀美异常,浅笑盈盈的模样,更是在瞬间让他的心差点静止了,他心思立刻转变了。堂兄说得对,男人遇见自己看中的姑娘,难免会心热冲动。
“长大……情同兄妹。”
睿康不由嗔笑:“你也是个不老实的。”
孔继礼立刻被燥红了脸。
到底,他也不过是个十八岁的年轻男子。
武安宁在殿里远远看着,这孔继礼或许喜好美人,但非利欲熏心之人,在绝对在可控之内,想了想后,她也懒得再看了,一切交给睿康好了。
胤禅见状,也不再管了,然后由着皇姐带着她看上人四处走走。
在他这儿,什么规矩都可以无视了。
皇姐出嫁后,他可以走了,他已经留下足够多的雷符和各种其他福禄,丹药也炼制了些延寿丹,日后每年回来看看额娘和皇姐,时间久了,他想他会看破一切拥有修仙者该有的心无所扰之心境。
永安二年五月,固伦睿康指婚新科状元孔继礼。同年,和硕温恪公主奉先帝生前指婚,与博尔济吉特·仓津完婚。
另外,袁太妃所出的和硕悫靖公主指婚在了京中,额驸为一等男孙承运。
又册十五格格,敏妃所出的和硕敦恪公主指婚博尔济吉特·多尔济。
指婚蒙古的婚事勉强按照和硕公主规格而走,悫靖公主已近似固伦公主规格,睿康公主与永安三年六月出嫁,更是如同皇太子娶妃的阵仗。
然而,谁也不没敢说不是。
到了永安三年,武安宁越发得心应手。
随着早早安排下的人慢慢升上来,原有的老臣也发现,若是没有于国有利的谏言和策论而去否定皇太后下的政论,当天,就会遭到天罚。
一时间,京城诸臣想法渐变,从同意开了海禁,建立工厂,再到废小脚,到青龙烈焰等八军团每年必须参加考核。
无不都照着皇太后的旨意行事。
八军团因为改了名,在皇太后的示意下,不再称呼满州青龙军和汉军青龙军等特色称呼,久而久之,地位虽有分别,但满汉各抱成团,随后皇太后在军中若不胜任其位,无论满汉,都下降一等的诏令,彻底打破满汉之间的地位差距。
原来的八旗,经过十年,再也不复八旗了,因为成了八军的八旗,随着一年一年的考核,逐渐没了满汉之分,一军中的满汉军籍一切凭着自己的能力担任要职,这温水煮青蛙似的,就变成了如斯模样。
八军代替了八旗,武安宁下旨废除了包衣制度。
因为这十年来太多天将雷罚发生,还有京城带着破天的数十万大军威慑。
一经提出,就没有人再反对,而是一个个迅速安排起来,没有包衣,各府奴才和宫中奴婢的人选,脱离包衣出身改如何改制,包衣官位又将归入何部,直忙活了大半年才理清。
这时候,看透政局的摄政王再也没来上朝。
随着海禁开放,各色种子和宝物流入大清,大清税收每年递增着,在积累到一个数字后,圣母皇太后因为沿海倭寇,下旨出征。出征主帅竟然是睿康公主和其额驸孔继礼。
随着睿康公主和额驸孔继礼带着十万水军占据倭岛后,皇太后亲自迎接公主归来,随后军功行赏,改睿康公主为周国公主,后睿康公主和驸马孔继礼出兵东南亚,爱新觉罗睿康也成了镇国周国公主。
永安二十二年,永安帝无嗣,当朝提出过继嗣子,皇太后应允,随着摄政王府、楚贝勒、雍王府等爱新觉罗家的小阿哥失败,武家嫡幼孙武士昭和周国公主之子孔瑞南成为最后人选。
当嗣子确立为孔瑞南后,摄政王胤礽病重,不久而亡。
雍亲王胤禛也在这一年不甘心地闭上了眼睛,秘密留下命世子弘历复国的遗命。
崇安太后深感摄政王胤礽为国功绩,追封其为帝,其后代封了理国,移居大洋州府为封王。
自此,崇安太后开始了一百四十九年的独霸统治,并于永安五十六年设立女科,朝堂上慢慢出没女官和女爵的身影。
至崇安太后驾崩后,太后过继过来的五世外孙女武仁瑛即位,改国号为周。大周也成为了全世界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周帝擅战,曾出兵多处,原本占据全球四分之一殖民地的大清,因为周帝年年征伐,地球大陆陆续成为周国殖民。
反殖民大战开始,历经六十年,全球开启了新纪元,然而这时候,进入新社会的周国,依旧是世界最大的国家!
【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