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欢恬喜嫁-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与辽城隔了不远的北夷今年似乎有些干旱,但辽城这里却是意外的风调雨顺,屯军种植的粮食更是大丰收,都没用袁烨怎么操心,他手下的屯军就都将粮食交了上来。

    袁烨也是个谨慎的,为了怕夜长梦多,这些军粮收上来之后就立马喊着人一起交到了军仓去。

 第358章

    原本,这件事就应该这样了结了。

    但袁烨没想到,才过了几天的功夫,就有上面的人找了上来,而且还直接以一个贪腐军粮的罪名将他抓进了狱中。

    袁烨自然是觉得冤枉的。

    他手下的屯军上交的军粮他都已经交到了军仓里去,军仓也是有记录的,为何会突然有了这样一个罪名?

    军粮至关重要,但凡涉及到军粮的贪腐,卫所都是绝对不会放松的。

    因为袁烨一直喊冤,上面的人对这件事倒也确实作了清查,这一查就查出问题来了,袁烨明明是将军粮交到了军仓之中的,当时还签字划押了,但这时再查却压根儿就没有了他上交军粮的记录。

    就好像……

    一切都是袁烨的憶想一般。

    徐慧英说到这些,哭得跟泪人一样,整个人看起来再狼狈不过,“……夫君他一辈子谨小慎微,更不与人结怨,突然遭此横祸竟连半点头绪都没有,连是谁在暗害他都半点不知,如今这件事因滋事体大,已经上报到兵部,夫君也被押解回京,若是再不能洗清冤屈,只怕就要判个秋后处斩了……”

    徐玉见眉头微拧。

    袁烨是千户,下面也就管着一千人,就算他下面的人全都是屯军,也不过一千人而已,每人上交六石的粮食,也不过是六千石。

    出了贪墨军粮之事,不想着将军粮追回来,反而这么快就上报军部,而且还要秋后处斩?

    徐玉见将这个疑问问了出来。

    徐慧英听到“处斩”这两个字,又忍不住落了泪,然后才断断续续地道:“听说是因为如今各边军都不乏贪墨军粮之事,所以兵部这次是要杀鸡儆猴……”

    无疑,袁烨就是杀鸡儆猴之中的“鸡”了。

    大梁的军粮都是由屯田制度来自给自足的,若是这样的制度因为贪墨而遭到了破坏,对如今的大梁来说绝对是不能接受的。

    是以,兵部会从重处理,倒也不是不能理解。

    只不过……

    这次要被从重处理的,却是袁烨。

    将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说了一遍,徐慧英连忙又道:“恬姐儿,你姑父绝不是那等会贪墨军粮之人,这件事定是有人在其中捣鬼,你姑父早先就与我说过,军中如今的风向有些不对,哪里能想到这把火竟然会烧到了他身上……”

    说完话又是一阵痛哭。

    徐玉见摇了摇头。

    她大概知道徐慧英为什么会找到她这个从未见过面的侄女这里来了。

    辽城的卫所正好是隶属于中军都督府,就算军丁犯罪当由兵部来处置,但沈熙怎么说也是中军都督府的都督佥事,再加上沈熙还是郡王,若沈熙愿意出手的话,袁烨说不定还能有一线生机。

    毕竟,徐慧英坚持袁烨是被人陷害的,只要有人愿意发话重新彻查,一定能让袁烨洗脱冤屈。

    徐玉见想了想,却没有急着给徐慧英答复。

    虽然她和徐慧英这才是第一次见面,但不管怎么说徐慧英也是她的姑母,如果事情确实如徐慧英所说的那般,对沈熙来说又不是什么难题,能帮一把的她当然不会推辞。

    可现在,她还不知道沈熙那里有没有什么难处。

    所以,徐玉见道:“姑母,您也不要着急,这件事还要等夫君回府之后再另行商议,姑母现在住在何处?”

    听徐玉见问起这个,徐慧英脸上又有些难堪。

    袁家只有袁烨这么一个儿子,当初在京城倒是有座宅子,但袁烨当年去辽城的时候,袁家二老也跟着一起去了,因而京城的宅子早早的就卖了。

    是以,徐慧英在京城可以说是无处可归的。

    更因为要捏着手里的那点银子打点袁烨的事,徐慧英连住个好点的客栈都舍不得,只挑了一间最便宜的客栈住着。

    徐玉见见状倒也能猜到几分,于是道:“若是姑母不嫌弃,倒是不妨就在府里小住。”

    徐慧英都已经走投无路了,又哪里还会嫌弃?

    一时之间看向徐玉见的眼里都满是感激了。

    徐玉见又向徐慧英问了她住的客栈的名字,然后唤了锦年领着两个婆子去了客栈里给徐慧英收拾行李,再让锦华收拾了客房让徐慧英住下。

    将这些吩咐下去之后,徐玉见又去安和院里与安阳郡主打了声招呼。

    安阳郡主估摸着徐慧英这突然上门应当还有什么内情,顾忌着徐玉见的脸面,倒也没有多问什么。

    到了下午天色开始变暗的时候,沈熙才回来了。

    徐玉见这时候正在想着徐慧英的事呢。

    她在想,前面几世里,袁烨是不是也发生了同样的事,而那时的徐慧英,又是找的何人求助?

    侯府吗?

    前面有几世的这个时候,徐玉见已经重生了,但上一世却是到明年时才重生的。

    将上一世的事一一细想了一遍,徐玉见虽然对徐慧英还是没有什么印象,却突然想起来,上一世大概也是差不多的时间里,徐玉见有一次出门归来的时候,差点与一名低着头似在哭泣的妇人撞上,那妇人只低声道了句“对不住”就又低着头疾步离开了,叫徐玉见连她的容貌都没看到。

    后来,徐玉见倒是听府里碎嘴的婆子说过两嘴,说那妇人是来见老太太的,还将老太太气得犯了头疼。

    那妇人……

    是徐慧英吗?

    徐玉见也没有答案。

    不过,她想,就算那妇人真的是徐慧英,她也不可能从侯府这里得到任何的助力。

    那时的侯府正是日落西山的光景,自身尚且难保,又哪里还有余力去帮袁烨?

    沈熙站在门口倒没有急着进屋,直到屋里的暖气将他身上的寒气给驱散了,这才进屋换了身衣裳,却发现徐玉见一直到这时都还是一副发神的模样,于是忍不住凑到徐玉见跟前。

    “媳妇,你在想什么想得这么入神?”沈熙伸手在徐玉见的眼前不断晃动着。

    徐玉见抬手就打在了沈熙的手上,发出“啪”的一声响。

    沈熙这才笑道,“媳妇,今天府里来客人了?”

 第359章

    府里来客人了,而且还被徐玉见安排着住进了客院,沈熙知道也再正常不过了。

    徐玉见点了点头。

    然后,她将袁烨的事情说了一遍。

    “这件事若是为难,子长你自然不用沾手。”徐玉见直接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人都是自私的。

    比起一个才见了第一次面,没有什么感情可言的姑母,以及一个还没见过面的姑父,徐玉见自然是偏向沈熙的,若这件事对沈熙有害,她当然不会让沈熙插手。

    沈熙将话听完,眼里却流露出了些许的兴味。

    “辽城吗?”

    他低声道。

    许久,沈熙才重新抬起头,抓着徐玉见的手凑到嘴边亲了一下,“恬恬,到底那也是你姑父,既然咱们有余力,自然也是要帮一把的,这件事你就放心吧。”

    徐玉见有些狐疑地看了沈熙一眼,“真的不为难?”

    沈熙闻言失笑,“恬恬,你怎么就对为夫没有信心呢,放心吧,若是为难的话我绝不会逞强的。”

    听他这样一说,徐玉见才总算是放下心来。

    晚膳是所有人在安和院里一起用的。

    为了欢迎徐慧英的到来,安阳郡主特意吩咐了厨房多加了几个菜,虽然只有四个人用膳,却摆了满满一桌,倒是叫徐慧英为此局促不已。

    用了晚膳,徐玉见趁着送徐慧英回客房的时候,将沈熙的那番话转达给了徐慧英,直喜得徐慧英又喜极而泣起来。

    第二天,处理了侯府的事,徐玉见与安阳郡主说了一声,就回了武定侯府。

    徐慧英虽然是个庶出的,但到底也是侯府的女儿,她现在到了京城,还找到了徐玉见这里,徐玉见总要与老太太说一声的。

    老太太对徐玉见的到来倒是有些意外,在听了徐玉见的话之后,面色也跟着有些阴沉下来。

    “你那大姑母,她本就是个极有主意的,当初要嫁去袁家是如此,现在直接越过娘家找到恬姐儿你这里也是如此,既然你夫君能搭得上手,我这个老婆子总不能拦着……”

    老太太说完话还冷哼了一声。

    老小老小,老太太如今年纪越发的大了,这脾性倒是越来越像小孩子了。

    徐玉见于是又哄了老太太一会儿,好歹才将老太太给哄乐了。

    在侯府里陪着老太太和姜氏一起用了午膳,又说了会儿话,徐玉见就回了郡王府。

    今天沈熙回来得倒早,徐玉见回府之后没多久,就见着穿了一身绯色官服的沈熙进了屋。

    沈熙的心情看上去很不错,就连唇角都是一直往上扬着的。

    徐玉见见状倒有些奇怪,“子长,可是有什么好事?”

    说着话,还伸手往沈熙的唇角抚过去。

    沈熙也不躲,等着徐玉见抚完他的唇角想要将手收回的时候,又抓着她的手在她温润嫩白的手指上留下几个细碎的吻,直叫徐玉见痒得忍不住轻笑不已,这才停了下来。

    “可不就是有好事吗?”沈熙道,“说起来,还与昨天来的这位姑母有关。”

    徐慧英?

    徐玉见有些称奇。

    沈熙平时就没少拿了朝中的事说给徐玉见听,这时当然也没有瞒着,“……恬恬,辽城那边我早就想早些插一脚了,但一直都没有找着机会,这次可不就正好寻着了这样一个大好的机会吗?”

    上次沈熙与安阳郡主和徐玉见所说的,关于未来的计划之中,辽城无疑是极为重要的。

    原本沈熙还想着,若是实在找不着机会,那也只有等到将来北夷进犯的时候才有所行动了,但如今袁烨和徐慧英,这就将一个大好的机会送到了他的手边。

    沈熙自然是高兴的。

    事实上,沈熙自回了京之后,就一直让人密切注视着辽城的消息。

    而这一注意,就发现了一件了不得的事。

    大梁自太祖立国之后,就实行军籍世袭以及屯田制度,这样的制度不仅能保证兵源充足,亦能让军饷自给自足,在大梁立国之初大大减轻了朝廷的压力。

    可这样的制度在沿袭了百余年之后,在各卫所之中却渐渐滋生出了许多的别样心思。

    先是这军户世袭制。

    在大梁立国之初,百姓其实是并不排斥入军籍的。

    毕竟,那时的天下可以说是大乱,而入了军籍至少有田可种,有粮可以饱腹,怎么着也不会饿死。

    可在天下已经安定了几十年的如今,这样的情况却发生了改变。

    大梁立国之初,因还时有战乱,军中将士自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随着这百余年来大梁朝的安定,如今朝廷正是重文轻武的时候,再加上军中渐生腐败,军户的生活于是也这样日渐艰难起来。

    据沈熙所知,现在的各边军之中,不仅滋生出许多的腐败,还有大量的军户逃亡,企图让自己的子孙后代摆脱军籍。

    等等。

    辽城的情况倒还好上一些,因为辽城的将士对辽城有着极强的归属感,因而逃亡之事虽然有,但比起其他的边军又要少上许多。

    但贪腐,却是无法避免的。

    就比如袁烨的事,就是被人栽赃陷害的。

    据沈熙所知,辽城那些被朝廷派遣过去的上层的将领之中,就不乏有侵占军屯再役使士卒耕种的,这样一来自然使得军中粮饷不足。

    不足之处如何被足?

    像袁烨这样,明明已经交足了军粮,却被诬陷贪墨军粮的,自然也就成了替罪羊。

    而袁烨所交的那些军粮呢,当然是被上层将领拿去补亏空去了。

    说起来,这也是因为袁烨没有什么背景,才会使得旁人直接拿了他开刀。

    若不是徐慧英求到了郡王府……

    只怕这次袁烨还真的就要坐实了罪名。

    沈熙将这些都与徐玉见说了一遍,“辽城的卫所也是隶属于中军都督府的,这次可不是我主动插手辽城的事,而是辽城的军属蒙冤找了我作主,我身为中军都督府的都督佥事,当然不能看着下面的人受了如此冤屈的……”

    说着这些话,沈熙笑得跟狡猾的狐狸一样。

 第360章

    这天之后,也不知道沈熙在中间做了些什么,由袁烨这件事为引子,事情迅速的发酵起来。

    就如先前沈熙所说的那般,因为各边军军粮不足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兵部对于这次抓到的袁烨这个典型是准备从重处理,从而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的。

    袁烨很不幸的就成了这只“鸡”。

    当然了,前提是若是没有沈熙在中间插一脚。

    沈熙既然决定了要管这件事,动作也是极快的。

    先是有一位袁烨的“挚友”在看望了袁烨之后,拿到了一份袁烨的血书,血书之上每一字每一句都在道尽自己的冤屈,简直能叫看到这份血书的任何一个人都掬上一把同情泪了。

    然后,袁烨的那位“挚友”怒而决定要替袁烨伸冤。

    辽城的卫所是隶属于中军都督府的,袁烨的这位“挚友”自然也就想到了要让中军都督府出面来还袁烨一个清白。

    正好那天中军都督府的左右都督和都督同知都不在衙门里,于是沈熙这个都督佥事当然就作了这个主,接了那封血书。

    这年头会被逼到写血书了,那定是受了极大的冤屈,又求救无门才会如此。

    沈熙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在接了血书看了其中内容之后,当然是毫不犹豫的就持着血书进宫面对,直接就将这件事捅到了景泰帝那里去。

    听说景泰帝大怒了一场。

    然后,这件原本应该由兵部处置的军粮贪腐案,就成了一件倍受瞩目,交由三法司共同审理的大案要案了。

    陷害袁烨那人,因为想着袁烨是个没什么背景的,因而在陷害的时候压根儿就没有做得很仔细,再被三法司这样一查,很快就漏了馅儿……

    如果一来,袁烨的冤屈当然也得到了洗刷。

    这件事之后,陷害袁烨的人自然是没有好下场,而袁烨却因为成了这个揭开连城军粮贪腐案的引子,而升了官,原本只是个千户所的千户,后来直接升任辽城卫的指挥佥事,从正五品连跨两级,成了正四品。

    大概这就是否极泰来吧。

    事实上,这件由袁烨为引的军粮贪腐案,可并不只有这么一点点,跟着被查出来的还有各连城军户大量逃亡等等的问题。

    景泰帝这两年因为患了严重的头风,龙体本就欠安,再知道在他的治理之下竟然还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据说后来又气得病了一场。

    一时之间,京城百官都人人自危,唯恐一个不小心就又触怒了景泰帝。

    等到景泰帝病愈之后,各边军之中亦开始了一场大清查,据说有不少的边军武官被查出了问题,也让军中的风气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袁烨和徐慧英离开京城前,一起到郡王府来向沈熙和徐玉见道谢。

    虽然这时已经临近年关了,但袁家早就已经在边城扎根,京城里也没有什么亲族,因而袁烨和徐慧英仍想趁着现在还未有大雪封路,早早的赶回边城去。

    徐慧英坐在徐玉见跟前拿了帕子拭泪,一只手紧紧握着徐玉见手不放,满脸感激地道:“恬姐儿,这次要不是多亏了你和郡王爷,夫君是断无幸理的,你和郡王爷都是我们一家恩同再造的大恩人……”

    她是真的很感激。

    徐玉见连忙摇了摇头,“姑母,您不必如此。”

    虽然徐玉见这样说,徐慧英却仍连连说了好几个谢。

    而坐在了另一边的沈熙和袁烨,这时面上却都有些严肃。

    袁烨朝着沈熙一抱拳,“郡王爷的大恩,袁烨没齿难忘,郡王爷将来若是有什么差遣,袁烨定当万死不辞!”

    沈熙闻言扬了扬眉。

    袁烨长得五大三粗的,还有一脸的络腮胡,看着是个再粗犷不过的人,却没想到在他粗犷的外表下,还有这样一份精明。

    倒是个聪明人。

    沈熙会出手帮袁烨一把,其实目的也不是那么纯粹,一方面当然是因为这怎么说也是徐玉见的姑父,另一方面就是他想着将来总会有用到袁烨的那一天。

    听了袁烨这番话,沈熙也没有什么推辞之意,只笑着道:“姑父言重了。”

    将来有用得上袁烨的地方,沈熙当然不会客气,不过,他也不会让袁烨做什么需要他万死不辞的事就是了。

    袁烨和徐慧英道完了谢,都没有留在郡王府用膳,就顶着寒风告辞了。

    徐玉见和沈熙一起将他们送到了垂花门。

    徐慧英临走时,徐玉见想了想,到底还是问了一句,“姑母,您不回侯府看看老太爷和老太太吗?”

    徐慧英闻言一怔。

    许久之后,徐慧英才红着眼眶点了点头。

    “恬姐儿,谢谢你,离开京城前,我会回侯府看看的,当年……老太太也是为了我好,是我不懂事。”

    说完这句话之后,徐慧英才与袁烨一起离开。

    徐玉见看着他们的背影,好一会儿之后才轻轻叹了口气。

    对嫁作人妇的女子来说,娘家无疑是他们最坚实的依靠,若是在夫家里受了什么委屈,总还有个娘家可以帮着出头。

    徐慧英当初因为婚事之事,之后的这二十年几乎等同于没有娘家,就算袁烨待她再怎么如同往昔,想来也是受过委屈的。

    这么多年,大概她总算是领会到了当初老太太的好意吧。

    后来又过了几日,眼瞅着就要到腊八节了。

    徐玉见吩咐了锦年和锦华一起去武定侯府送腊八粥,两个丫鬟回来的时候,果然带回了徐慧英离京之前曾与袁烨一起登门的消息。

    徐玉见听过之后也就放开了。

    自进了腊月之后,朝廷官员倒是再不用上朝了,沈熙也闲了下来,倒是天天都腻在了徐玉见身边,每天还陪着徐玉见一起理事,直叫府里那些管事们回话时都谨慎了许多。

    处理完府里的事,徐玉见和沈熙一起回到正房,又听了送腊八粥回来的锦年和锦华回话,等到两个丫鬟下去了之后,沈熙看着徐玉见,突然就莫名的笑了几声。

 第361章

    徐玉见歪头看向沈熙,“你笑什么?”

    沈熙握信徐玉见手,干燥而温暖的手让徐玉见有些微凉的手觉得极为熨帖,就是眼角都忍不住往上面轻轻扬了一些。

    看着徐玉见这副模样,沈熙又笑了笑。

    “我想起了去年腊八时的情形。”他道。

    去年的腊八?

    徐玉见也想了起来。

    去年的腊八节,沈熙故意在文氏那里去讨了人情,让文氏借口郡王府这边的腊八粥正好就忘了送了,让徐玉见“帮忙”去郡王府送腊八粥呢。

    徐玉见于是伸手在沈熙手臂上轻轻拍了一下,“就你鬼主意多。”

    沈熙被这样打了一下,倒也不恼,反而笑得有些得意。

    他要是不多想些这些主意,又哪里能在成亲之前多见自家媳妇几次?

    两个人然后相视一笑。

    ……

    腊月初十就是陈义安和姜季宁成亲的日子。

    姜季宁是徐玉见的表姐,沈熙又是陈义安的好友,所以他们这次倒是要两边跑,徐玉见先得提前一日去东宁伯府给姜季宁添箱,在成亲的当日又要与沈熙一起去长宁侯府喝喜酒。

    初九这日,徐玉见早早的就去了东宁伯府。

    严氏与姜振愉是和离了的,因而这次姜季宁成亲,舅家那边倒是连问都没有问两句,更别提是来个女眷给姜季宁添箱了。

    女儿家的嫁妆本该由做父母的来准备才是,但严氏不仅与姜振愉和离了,还去了庵堂里,自然是不可能来替姜季宁准备嫁妆了,姜振愉又是个浑不管事的,连姜季宁要成亲了这件事都还是程氏通知了才知道,又怎么可能给姜季宁准备嫁妆?

    程氏最初倒是急着想将姜季宁嫁出去,但后来也是发现姜季宁确实是个可怜的,在嫁妆上倒没有亏待了姜季宁,公中给姜季宁准备了一份,她自己又从私库里拿了一些给姜季宁补上。

    因而,姜季宁的嫁妆倒也有六十四抬,怎么都不能说寒酸了。

    徐玉见到达伯府二门的时候,徐玉初正等在了那里。

    “姐姐,你这是有千里眼不成,提前就知道我什么时候来了?”徐玉见笑着打趣。

    徐玉初伸手在徐玉见手上拍了一下,“你以为我是来接你的?刚刚得了信儿,母亲也该到了,我这才出来迎母亲的,倒是先将你给迎到了……”

    姐妹两个于是立在了一块儿。

    又等了一会儿,果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