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欢恬喜嫁-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辽城虽是边城,但风景其实多有壮美,便是这月色,比起京城来也是多了几分皎洁的,只可惜,这样的夜景,却只能他独自一人观赏了。
这般想着,沈熙心里又多了几分寂寥。
好一会儿,他深吸了一口气,转身进了屋。
汤圆和元宵于是都轻轻吁了口气。
他们在沈熙身边服侍多年,对沈熙的心思自然也是知道得再清楚不过了,若是别的什么事,他们倒也能稍微开解一番,但现在沈熙是在思乡思妻……
他们又哪里有什么开解之法?
好在,沈熙自己调整过来了。
虽是在辽城,但沈熙的身份如此特殊,一应吃穿用度虽然比起在郡王府时要稍差了一些,却也绝对是辽城无人能及了。
屋子里虽然并未烧着地龙,但炕却是早早的就烧起来了,这时候正是最暖和的时候。
汤圆替沈熙除了大氅,元宵则替沈熙斟了一杯热茶送到炕桌了。
沈熙方才在外面站了那么久,就算穿得厚实,但身体也是已经冷透了,若不是他向来身强体壮,只怕这一出之后就要病一场了。
汤圆和元宵虽然不知道如何劝慰沈熙,但对沈熙这样的举动却仍是极不赞同的,两人对视了一眼,汤圆心直口快地道:“郡王爷,虽然您现在是出门在外,但您如此糟蹋自己的身子,要是郡王妃知道了,又不知道该如何心疼了……”
元宵的胆子比较大,听汤圆这样一说,立即就接了话,“郡王爷若是下次还如此,那小的们也只有斗胆写了信回去一五一十的告之郡王妃了。”
沈熙这时正捧着茶喝了一口,闻言嘴里的一口茶差点直接给喷出来。
好不容易将茶咽下,他瞪向汤圆和元宵,“你们两个的胆子倒是越来越大了,竟然还想着告主子的状!”
汤圆闻言有些悻悻。
但元宵却是一点也不怂。
打从那次在庄子上,远远的看到郡王妃将郡王爷踹进水里,郡王爷还笑得跟……那啥一样的,元宵就知道了,别看郡王爷在他们跟前再有威严不过,但一到了郡王妃跟前,那就成了纸老虎了。
有郡王妃这个护身符在,他何惧之有?
轻咳了一声,元宵的声音听起来非常平淡,“郡王爷可别瞪小的,小的胆子小,要是受到了惊吓,还不定会告诉郡王妃什么。”
沈熙简直被气乐了。
“好好好,你们俩倒是胆子越来越大了!”他道。
话虽如此说,但沈熙却是一点要怪罪汤圆和元宵的意思都没有。
这两人都跟在他身边多年,更是沈熙绝对可以信任的人,要不是担心他将自己的身子给熬坏了,又哪里会斗胆说这些?
而且,汤圆和元宵的话,沈熙也确实听到心里去了。
他今天也是因为想着徐玉见随时都要临盆,他这个做夫君的却不能陪在身边,这才会一时之间心情有些黯然。
但他也想明白了,他现在可得好好保重自己的身体。
否则……
等到他回到郡王府了,连自己的儿子闺女都抱不住,那岂不是要叫人笑话,还要叫徐玉见恼怒了吗?
沈熙可不会如此。
坐在暖和的炕上,又盖了厚厚的褥子,沈熙面上神色一肃,问道:“外面的情形如何了?”
听沈熙这样一问,汤圆和元宵也都跟着严肃起来。
“回郡王爷,一切都在郡王爷的掌控之中。”元宵道。
这个掌控,就说来话长了。
辽城起了战事,最初时景泰帝是遣了虎威大将军李成前来领兵,但李成虽也是老将,却在辽城这里出师不利,与北夷的第一战就败了,纵是损失并不大,但也是败了。
景泰帝看到战报之后,就没少了恼怒。
再之后没多久,因为李成手下的人砸了穆宗牌位一事,辽城又乱了起来,沈熙这个时候便被景泰帝派到了辽城来救火。
事实证明,景泰帝的这个决定半点也不错。
沈熙是亲手捧着穆宗的牌位到的辽城。
那时的辽城正是最为混乱的时候,全城的百姓将李成的住处围得水泄不通,只差一个导火索,说不得众多百姓便要冲进去了。
沈熙也就是这个时候到的。
最初时,辽城的百姓们不知沈熙的身份,但在知道沈熙就是端郡王,也就是穆宗的重外孙,也是穆宗一脉唯一的一点骨血,辽城的百姓立时就纷纷跪倒在地,且都泪流满面。
当年穆宗以自己的帝王之尊换了满城百姓的性命,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好几十年,穆宗也早已驾崩被葬进了皇陵,但辽城的百姓,却从未忘记过。
穆宗虽然已经不在了,但穆宗总还有子孙,在这个时候见到了穆宗的后人,辽城百姓又哪里有不激动的?
辽城之乱,在沈熙出现,并且苦口婆心的劝说之后,也就顺理成章的被平息了下来。
不过,虽然这场因穆宗的牌位而起的纷乱被平息了下来,但李成等人的处境却是半分改变也没有。
辽城的将士论战力虽然及不上北夷的铁骑,但也并不是真的就不堪一击了,再加上如今他们是在辽城里防守,若是李成能将辽城将士的心收拢过来,应付北夷的进犯其实也算不得太难。
只不过……
沈熙未到时,李成尚不能做到的事,在沈熙到了辽城之后,又如何能做到?
沈熙到了没几日,休整之后的北夷人便又卷土重来。
北夷人自小就是在马背上长大的,任是十来岁的少年都可以算得上是合格的战士,这次是为了抢掠过冬的粮食,在生存的危机之下,北夷人的行事更是极为狠辣。
第417章
即使有着城墙在,但站在城墙之上的大梁战士,被北夷人的箭枝所伤的,被北夷人像是套马一般套住了脖子拉扯下去的,也绝不在少数。
着实是让人觉得胆寒。
恐惧,再加上李成对辽城将士的掌控力不足,北夷的第二次进犯大梁再次以战败告终。
看着北夷人像是在庆祝着什么一般高呼着呼啸而去,大梁的将士们又是惧又是愧的,后来也不知道怎么的,辽城的百姓与将士,竟是将才到了辽城没多久的沈熙当作了救命稻草,齐齐向沈熙请命,一定要沈熙领着辽城的将士作战。
这可将李成气惨了。
可沈熙这时候才到了辽城没几日,要说这是沈熙谋划的,那还真有些牵强。
换一句话说,这就是民心所向!
纵是李成是景泰帝下了圣旨派到辽城来的,他也不可能说出什么来,毕竟,辽城的将士百姓们之所以会如此,还不是因为李成一连吃了两场败仗?
李成也确实没什么底气发怒。
这件事并没有因为李成的不乐意就平息下来,反而经过几日的发酵之后反而愈演愈烈,甚至辽城都开始有了一种说法,说是如今辽城有难,已故的穆宗他老人家不忍叫辽城的百姓再受那战乱之苦,是以特意让了穆宗的曾孙来到辽城……
穆宗都已经驾崩几十年了,这样的说话自然是再牵强不过,但架不住辽城的百姓们乐意相信呀!
于是,本就得了辽城百姓的心的沈熙,这下简直被辽城的百姓们当作是救世主一样对待了,主动请命要求由沈熙来领兵作战的人越来越多,这种声音也越来越响亮。
纵是李成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但他在辽城本就不得人心,还真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也就是在这时候,上次尝到了甜头的北夷人再次卷土重来。
敌人已经兵临城下,偏偏大梁这边连到底该由谁领兵都没能确定,这一仗要如何打?
李成自然是心急如焚,但有了将士百姓向沈熙请命一事之后,辽城的将士他是一个都调动不了了,就算是急也毫无办法。
可敌人都已经来了,这仗总不能不打吧?
无奈之下,李成也只有亲自恳请沈熙出面。
按着李成的想法,沈熙不过是个尚未及冠的毛头小子,就算在中军都督府练兵练得像模像样的,却也从未领过兵,更别说是打仗了。
他先退上这么一步,让辽城的百姓们如愿了,但在战场上真正作主的还不是他?
只不过,让李成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一步退了,就再没重新走回来过。
李成以前是不相信有什么人是生而知之的。
就比如这打仗。
这世上的将领,哪一个不是领兵多年,有了无数的作战经验之后,才能成就一代名将的?
那些个初上战场的毛头小子,能不两股战战就已经算是表现得好的了。
李成对沈熙可没有多少的期待,甚至,因为辽城的百姓不将他当回事,非要请了沈熙领兵一事而存了心的想要看沈熙的笑话。
然而,沈熙再度叫李成失望了。
虽是第一次上战场,但沈熙的表现……
就算李成再怎么不甘愿,他也不得不承认,沈熙的表现足以用惊艳二字来形容。
北夷人本就生得高大粗犷,再加上这是战场上,那些北夷人看着更多了几分狰狞,若是胆子小些的人,只看上这么一眼就要心生怯意了,更别提是要与之作战了,但沈熙不仅没有怯场,甚至还执意要亲自领兵出城应敌。
李成原是不允的。
沈熙的身份本就贵重,再加上这里还是辽城,要是沈熙出了什么事,只怕辽城的百姓会当场就将他给撕了!
可是,沈熙又岂是会被人随意劝止的人,压根儿就不听劝。
而下面的将士呢,一个个的也不管这是什么场合,一听沈熙要亲自出战,竟然丝毫不怀疑沈熙的本事,还简直将沈熙当作是战神来看待了,竟然也跟着热血沸腾,喊着要与端郡王并肩作战这样的口号来。
可将李成气得够呛。
但李成又能怎么办?
他虽是总领着辽城的战事,但现在辽城的将士压根儿就不听他的,他要是执意拦着,只怕在辽城百姓的眼里,他这是要拦着沈熙建功立业呢!
无奈之下,也只能应了。
而沈熙,也确实没有叫辽城的百姓失望。
有了沈熙出战,辽城的将士们自然士气高涨,心里对北夷人的那点畏惧更是半点不存,一个个的都热血沸腾嗷嗷叫着往外冲,誓要将北夷人赶出大梁的国土。
这一战,最后以大梁大胜告终。
这还是北夷进犯之后,大梁打的第一次胜仗,意义自然非凡。
一连几天,辽城里热闹喜庆得就跟过年一样。
事实上,也确实快过年了。
打了这场胜仗,沈熙倒没有从此就洋洋自得起来,而是在这一战之后立即就写了折子让人连夜送往京城,向景泰帝请罪。
请什么罪?
自然是擅自干涉战事的罪了。
若沈熙是景泰帝点的辽城之战的将帅,那他打了胜仗自然是件大喜事,更是一个大功劳,但偏偏沈熙不是,还是以那种方式领的兵,就是沈熙不说,景泰帝也必会知道辽城发生了什么。
与其如此,倒不如沈熙自己上一道折子请罪了。
沈熙不仅请了罪,还在折子上诉了好一通的苦,道是既然辽城之乱已经平息下来了,那他也该功成身退回京城了。
现在,折子才递上去没多久呢。
听元宵如此说,沈熙也点了点头。
倒是汤圆,还有些放不下心来,“郡王爷……万一皇上真的将您召回京城……”
沈熙上折子请罪,再自请回京,不过也就是以退为进罢了。
但若是景泰帝真的一道旨意将沈熙召回京城……
那岂不是白忙活一场吗?
沈熙闻言眼中微微一闪。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若是皇帝舅舅真的要召我回京,那也正好,郡王妃差不多也要临盆了,我本就说了要陪着她一起迎接孩子降生的……”
第418章
沈熙的话也没有任何的勉强。
就如他所说的那般,若是景泰帝真的召了他回去,那他说不定还可以看到他与徐玉见的第一个孩子出生。
这也是一件喜事不是?
只不过……
沈熙觉得,景泰帝多半是不会将他召回京城的。
辽城的战事可还没有结束,又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真要是将他召回去了,指不定辽城还要出什么乱子。
虽是如此,但景泰帝的心里只怕是不会舒坦的。
穆宗……
就算是几十年过去了,但穆宗以及穆宗的血脉,仍是安宗这一脉心里的那根刺。
也亏的穆宗只有端王这么一个儿子,端王又早逝,只留下安阳郡主一个女儿,若是穆宗一脉还有姓慕的男丁……
那还指不定会发生什么呢。
沈熙在这个时候上这么一道折子请罪,不管怎么说,景泰帝也是绝对不能发作出来的。
元宵看了汤圆一眼,“就你这猪脑子哪里能想出什么好歹来,现在就是皇上想将咱们郡王爷召回京,也得看看辽城这么多人答应不答应!”
这里只有他们主仆三人,元宵说话自然也用不着如何遮掩着。
他说的没有半点错,现在的情况可由不得景泰帝,以沈熙在辽城的厨房,他要是真的回了京城,辽城只怕立刻就又要乱了起来。
到时候,再想平息下来,可就没有之前那样简单了。
景泰帝稳坐帝位几十年,又哪里会不知道厉害?
沈熙心里也是知道这一点的。
景泰帝既然决定了让他来辽城,在辽城的战事彻底平息之前,只怕是不会轻易让沈熙回京的。
对此,沈熙倒也没什么好高兴的。
也不知道……
恬恬现在如何了。
……
京城。
小年祭灶之后,朝中也就暂住了政事,百官亦都得了恩典放假回府,要到来年上元之后,才会重新上朝。
当然了,对如今的端郡王府来说,反正唯一在朝中为官的沈熙远在辽城,这百官放假一事,与她们倒是没什么关系的。
腊月二十八这日,徐玉见早早的就起了身。
倒不是她醒得早,而是她这一晚都没怎么睡好。
平时夜里徐玉见睡得倒是沉,不过昨儿夜里孩子在她腹中翻腾了大半宿,连带着让徐玉见也跟着折腾了大半宿,到天都开始蒙蒙亮了,这才好歹算是歇下了。
原本晚上没睡够,早上应该多歇一会儿才是,哪里能想到徐玉见还没醒呢,就又被腹中孩子一脚给踢醒了。
这一醒,自然也就再睡不着了。
抚着肚子,徐玉见有些无奈,又有些宠溺地道:“真会折腾人……”
然后才唤了丫鬟们进来服侍。
才穿戴好了,安阳郡主也到了。
因为这几日徐玉见随时有可能会发动,所以安阳郡主每天都是早早的就到了东篱轩来,唯恐自己一个错眼,徐玉见这里就有了动静。
今天自然也不例外。
安阳郡主进来的时候,徐玉见正扶着锦年和锦华的手往外走。
虽是冬日,但因屋里暖和,是以徐玉见倒也并未穿得多厚重,也正因为如此,将衣服高高顶起来的肚子才显得更明显,叫安阳郡主瞧了都不由有些胆战心惊的。
“恬姐儿,你可慢着些!”安阳郡主忍不住道。
一副恨不得亲自过去扶着的模样。
徐玉见抬头冲着安阳郡主笑,“母亲,不碍事的。”
两人略说了两句话,就吩咐了人摆早膳。
今年没有三十,明儿就是除夕了,府里什么都准备好了,那些媳妇婆子自然不会再过来,东篱轩也跟着安静了下来。
安阳郡主今儿是打算就呆在东篱轩哪里也不去的。
不过,两人才用完早膳不久,宫里就传了景泰帝的口谕,道是景泰帝宣安阳郡主入宫。
安阳郡主和徐玉见心中都惊讶不已。
景泰帝宣安阳郡主入宫?
前几日,宫里就已经传了话下来,辽城如今战事未休,景泰帝时刻牵挂着战事,自然没有心情惦记着宫宴,因而今年宫中同样不设宫宴。
宫里是不是设宫宴,对安阳郡主和徐玉见来说没有什么不同,反正她们都不会去的。
但这个时候,景泰帝竟然传了口谕让安阳郡主进宫……
两人都第一时间想到了沈熙。
不过,最近也没听说沈熙那里有什么事啊。
虽然心中狐疑,但景泰帝的口谕都到了,安阳郡主自然也不会拖延,赶紧回了安和院重新梳妆打扮了一番,又换上她的诰命服饰,这才匆匆进了宫。
安阳郡主离开后,徐玉见又扶着丫鬟们的手在屋里走动了一圈。
虽然只是略走动了一番,但挺着这么大的肚子,辛苦是再所难免的。
好在,用不了几日就要生产了。
想到生产,徐玉见是既有些畏惧,又有些期待,还隐隐觉得即将松口气。
她虽然活了这几世,但生孩子却还是头一遭,都说生孩子无异于走一遭鬼门关,纵是徐玉见嫁的是沈熙,自打有了身孕之后便得到了极好的照顾,但谁又能说生产时就一定能平安无事?
至于期待,当然是期待自己的孩子出生了。
不过,这女子怀着身孕也确实是辛苦,想到生产会觉得轻松也是难免的。
在屋里走了几圈,徐玉见就重新歇着了。
才歇得气息变匀了,锦玉就进来禀报:“主子,林太医来了。”
“快请。”徐玉见忙道。
自从她怀了身孕以来,一直都是林太医替她请脉,尤其是近段时间,为了以防不测,更是被安阳郡主接进了郡王府,每日替徐玉见请一次平安脉。
这近一年以来,林太医确实事事尽心的。
因而,徐玉见自是对林太医极为敬重。
不多时,林太医就进了屋。
林太医是医者,年纪又大了,不过是请个平安脉而已,自然也用不着有什么忌讳的。
请完脉,林太医笑着道:“郡王妃请放心,郡王妃和腹中麟儿都安好,但这两日需得格外的小心才是,生产要用到的东西最好也随时备着……”
这是说,徐玉见随时都有可能发动。
第419章
听完林太医的话,徐玉见身边的几个丫鬟都心中一凛。
之后,林太医前脚才离开了,锦年几个不放心之下,就再将徐玉见生产时要用到的东西重新细细检查了一遍,热水时时备着,干净的棉巾、剪刀等物,还有产房是不是布置好了,产房里的地龙烧好没……
等等。
直到确定一应东西都备得妥当整齐,这才算是放下心来。
徐玉见看几个丫鬟如此,倒是忍不住笑道:“瞧瞧你们,都年纪轻轻的,倒是跟个婆子一样这里操心那里操心的……”
锦年几个都未因徐玉见的打趣而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倒是锦年,听徐玉见提到“婆子”二字,眼里突然一亮,拿了手拍在自己的额头上,“对了,郡主不在府里,咱们几个又没有什么经验,总要寻一位有经验的嬷嬷过来照应着才妥当……”
然后连忙让人去安和院请荣嬷嬷。
徐玉见自然不会拦着。
荣嬷嬷跟随安阳郡主多年,虽然自己没生养过,但当年也是亲眼看着沈熙出生的,自然是有经验的,请她过来坐镇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不过……
徐玉见也有些好笑。
瞧瞧锦年她们的模样,就好像她现在就已经发动了一般。
荣嬷嬷不多时就到了东篱轩。
锦年去得急,荣嬷嬷还以为徐玉见已经发动了呢,几乎是一路跑过来的,可是狠出了一身的汗,直到见着徐玉见还好好的,这才算是松了口气。
徐玉见连忙吩咐丫鬟们给荣嬷嬷上茶,“……都是锦年这丫头,连个话也说不清楚,累得嬷嬷大冬天里出这么一身的汗……”
荣嬷嬷年纪大了,歇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
“郡王妃可别苛责锦年了,也是老奴一见着锦年来了,便以为是郡王妃这里发动了,连话都没来得及问清楚,就拖着锦年过来了……”荣嬷嬷道。
徐玉见笑着摇了摇头。
之后的一下午,荣嬷嬷都一直在东篱轩里伴着徐玉见。
倒是安阳郡主,一大早就进了宫,却是这么久都未回府。
到底是出了什么事?
徐玉见心里的疑惑越来越盛。
一直到天都擦黑了,安阳郡主才总算是回了府。
安阳郡主也能猜到徐玉见心里着急,一回了府就径直往了东篱轩来。
见安阳郡主进了屋,面上也没有什么不对的,徐玉见倒是松了口气,“母亲您可算是回来了,宫里到底是出了何事,皇上为何会突然召了您进宫?”
这都腊月二十八了,眼瞅着第二日就要过年,就是景泰帝这个帝王,这两日也该安心歇着才是,这时候将安阳郡主召进宫去,确实有些奇怪。
安阳郡主坐下喝了口茶,这才道:“是为了熙哥儿的事。”
果然。
徐玉见略带了疑问地看向安阳郡主。
她倒也不急,安阳郡主只有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