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欢恬喜嫁-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若只是如此,就算有钱家祖上的那些功劳,以孙氏这样眼高于顶的性子,她也绝不会对钱家的姑娘高看一眼。
纵是皇商,但钱家到底也只不过是一介商人,孙氏可不会乐意让自己的次子娶一个商人女。
这其中却是有讲究的。
钱家当初虽然在太祖起事时耗了大半的家财,但在太祖建立了大梁朝之后,凭借着是太祖唯一指定的皇商,当年损耗的那些家财很快也就赚了回来。
到得如今,钱家不仅是皇商,还将生意做到了大江南北,说是富可敌国一点也不夸张。
钱家的转折就出现在孙氏看中的姑娘,也就是钱书妤的父亲钱四海身上。
钱家这一代有四兄弟,钱四海行三,其名就是得自钱家名下的四海钱庄。
四海,这个名字除了让人第一时间就想到四海钱庄之外,其中怎么也带了些江湖草莽的气息,对于那些文人墨客来说,只怕听到这个名字就会嫌弃其主人的粗鄙。
但正与这个名字给人的印象相反,钱四海不仅不是个言行粗鄙之人,为人还生得极为儒雅,更自小就擅读书,还是正经的进士出身。
人要是有了足够的银子,就会寻求身份地位上的渴求。
钱家便是如此。
皇商这个名头说来好听,但在大梁里那些达官贵人眼里,却是什么都算不上的。
以钱家的身家,若不是还有与太祖当年的那些香火情,只怕早就被人啃得骨头渣子都不剩了。
但是,就算现在所有人还顾忌着钱家与太祖的那点香火情,再过个几十年一百年呢,那时候是不是还有人顾忌这一点?
正因为清楚自己的处境,所以钱家站稳脚跟之后,就开始思忖着如何能让族人入仕。
只有族中子弟入朝为官,钱家这万万贯的家财,才不会是镜花水月。
不过,这又谈何容易。
钱家不缺银子,自然也就能请得来最有学问的先生,只不过,也不知道是不是钱家人的天赋都在做生意上,几代以来虽然族中人人都被要求读书习字,但真正有所建树的却是少之又少。
事实上,应该说是只有钱四海一人。
钱四海虽然不能算是非常聪颖,却自幼就对读书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对于先生所授但凡有不明白的,无论是自己钻研还是请教先生,总要完全通透了之后才会罢休。
用先生的话来说,钱四海就属于那种天资欠缺几分,却能用自己的勤奋来弥补的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钱四海苦读了整整二十年,才终于在二十五岁上中了秀才。
二十五岁的秀才,在大梁朝其实算不得什么。
毕竟,每三年一次,被科举聚集到京城的每一个人,都各有各的不凡之处,其中十一二岁中秀才,十四五岁中举人,二十之前中进士的人也时有听说过。
在这些人之中,钱四海甚至是有些愚钝的。
但钱四海就是有股不服输的劲儿,中了秀才两年之后又得中举人,再七年之后终于金榜题名中了进士。
虽然只是二甲的最后一名,但比起那些同进士,又要好了太多,不是吗?
钱四海虽然在科举之路上并不算平顺,但自中了进士之后,却在那许多人之中很快就脱颖而出了,这就缘于钱四海过人的心性,以及自幼在商贾之家里练就的圆滑,倒是一点一点的就入了景泰帝的眼。
景泰帝看中的是钱四海对金钱的敏感。
说起来,钱四海做生意的天赋比读书要强了太多了,不过架不住他自己就乐意读书,又真的在科举这条路上走了出来。
所以,在景泰帝一时兴起,将钱四海放到了户部之后,倒是叫钱四海从此就风声水起起来。
户部那是什么地方?
可不就是大梁朝的钱袋子吗?
对于打小就在商贾之家里长大的钱四海来说,管银子,这还不简单吗?
是以,虽然进入户部之时只是一个六品的清吏司,但钱四海就是很快就冒出了头,更因为揪出了几例贪腐案而得了景泰帝接连几次的擢升。
到得如今,钱四海已经是正二品的户部左侍郎。
从六品到正二品,也仅仅用了七年的时间,这样的升迁速度可以算是大梁朝第一人了。
还不仅如此。
如今的户部尚书李大人年事已高,自今年年初起就已经先后三次向景泰帝告老,但景泰帝念及李大人劳苦功高,一直舍不得放人,所以将李大人的几次告老都压下了而已。
不过,前些时日,李大人突生一场猛疾,如今只能卧病在床,别说是上朝了,就是自己起身都不行,自然也就不能再胜任一部之首的重任了。
如此,景泰帝纵是再不舍,只怕也要再另寻一人升任尚书了。
钱四海,就是最有可能的那个人。
一部尚书,而且还是握着大梁朝的钱袋子的户部尚书,其权柄有多重自然可以想象,钱四海若是这次真的能够升迁,纵是在朝堂之上,也便有了极大的话语权。
所以,这段时间钱四海倒是突然就变得炙手可热起来了。
钱四海膝下儿女不少,但最疼爱的却是钱书妤这个次女,听说是因为当时钱书妤一降生,钱四海就考中了秀才。
中秀才,这是钱四海踏出功名之路的第一步,自然而然的,钱书妤也就被钱四海当作了福星一般的存在,自幼就千娇万宠的。
如今钱四海极有可能成为一部尚书,最受钱四海疼爱,又尚未婚配的钱书妤,当然也就成了许多家中有儿子要娶妻的夫人们眼中的香饽饽。
就比如孙氏。
徐玉见想到这里,眼里便有了几分了然。
前几世当然是没有这件事的,那时的武定侯府正日渐走向衰败,更被旁人当作是瘟神一般回避着,孙氏又哪里有可能想着聘了钱书妤来给自己做儿媳妇?
在徐玉见的记忆之中,钱四海果真是在明年开春之后被景泰帝擢为户部尚书,一时之间风光无两。
第250章
若以此论,孙氏倒也算是押对宝了。
见徐玉见若有所思,姜氏又道:“你大伯母对钱家的二姑娘可是极为中意的,这不,昨儿遣了中间人去钱夫人那里递了信儿,钱夫人并没有回绝。”
所以孙氏这几日会如此高兴。
孙氏一共就得了两子一女,徐玉瑶嫁出去了,而且还过得很好,自然不用她太过操心,徐承信这个嫡长子如今是武定侯世子,将来定是要承袭爵位的,怎么也不会差了去。
唯一徐承智这个次子,却是叫孙氏操心不已。
徐承智不能承袭爵位,性子也最是爽直,全没有别的勋贵子弟那般多的弯弯绕绕,若不给他寻个合适的媳妇,将来等到孙氏和徐兴老去之后,徐承智又该活成什么样子?
不得不说,孙氏其人纵是高傲了些,但这为母之心,却是半点也不掺假的。
为了徐承智的婚事,孙氏可忧心了许久,这不,就看中了钱家的次女钱书妤。
钱家不缺银子,钱书妤又是钱四海最疼爱的一个女儿,将来出嫁之时自是少不了嫁妆,小俩口纵是分了家,也断不会过得差了。
再则,若是徐承智能娶了钱书妤,有钱四海这么一个岳丈,总也能看顾着他些。
孙氏是将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所以,钱夫人那里没有直接回绝了,她才会如此高兴。
没有回绝,那就是有这个意思。
孙氏已经拿定了主意,过个两日就亲自往钱府去一趟,若是能将两个小儿女的婚事定下来,那就再好不过了。
也正因为如此,这些日子熙风院里的空气里都带着些轻快。
徐玉见从前与钱书妤也没有过什么交集,也就是听说过有这个人而已,是以对钱书妤的性情品貌等都全不知情。
不过,能叫孙氏看中,总不可能都是因为钱书妤的家世。
想来,这大概真的会是一桩好婚事吧。
徐承智怎么说也是徐玉见的堂兄,他能避开前面几世那娶个小门小户出身,成天只会掐着腰指责徐承智没出息的妻子的命运,徐玉见当然是高兴的。
希望这桩婚事能顺利。
徐玉见想。
事实上,也确实如徐玉见所想。
孙氏几日之后就亲自去了钱府,然后徐承智与钱书妤的婚事没过多久就定下来了。
会这样顺利也不奇怪,孙氏本就是个做事极有成算的,钱夫人没有拒绝,这本就说明她也是有这个意思的,再有孙氏亲自登门,两家定下亲事便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钱书妤与徐玉见同年,不过比徐玉见大了月份。
这个年纪算不得大,但也不算小了,所以两家一合计,就将成亲的日子定在了来年开春之后的五月。
算起来,也就比徐玉见成亲要早一个月。
是以,她与这个三嫂,倒是相处不了多久的。
两家从议亲到定下婚期,用了差不多一个半月的时间,眼瞅着马上就要到小年了。
这天,徐玉见又去了丝竹苑里用午膳。
她明年就要出嫁了,不管这次出嫁还会不会再像以前那样重生,总归她能陪在姜氏身边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所以徐玉见心里越发的珍惜,只要姜氏一有空,就定会陪着姜氏一起用膳说话,有时候徐勋也在府里,有时候允哥儿旬休了也会一起,一家人之间的气氛倒是极为和乐。
徐玉见很享受这样的温馨。
用完午膳,又与姜氏说了会儿话,直到姜氏有事要处理,徐玉见自己也微有些犯困了,她才向姜氏道了别,然后往碧水阁而去。
才穿过了园子,徐玉见就又见着一道人影从主院那边闯了过来。
防不胜防之下,倒是将徐玉见吓了一跳。
等到她看清来者是谁,心里立即就冒出四个字来。
又是文氏。
之所以用“又”,是因为徐玉见想起了上次孙氏拿了主意要教训文氏,将浩哥儿从文氏那里抱到熙风院时,文氏就是这样狼狈的从熙风院里跑了出来,还正好被徐玉见看了个正着。
没想到,这次就又叫她遇上了。
徐玉见其实是有些惊讶的。
上次孙氏直接将浩哥儿抱走,这可算是捏住文氏的软肋了,虽然上次因为金氏出面,文氏最终仍是将浩哥儿要了回来,但自那之后,文氏却是真正的醒悟过来,再不敢像往常那般肆意妄为,而是老老实实的跟在孙氏身边学着理事,这些日子也确实将她负责的那部分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的。
纵是孙氏,最开始时还一直冷眼瞧着,看看文氏是不是真的能拎得清了,这些时日对文氏的态度也和缓了许多。
所以……
这段时日孙氏和文氏婆媳正是相处得最融洽的时候,怎的文氏这就又带着这样气急败坏的表情从熙风院里出来了?
难不成……
文氏这是又起了什么妖娥子,叫孙氏生气了?
徐玉见也只能想出这么一个可能了。
没办法,谁叫文氏先前几次都做出这样的事来了?
不过,与上次不同的是,被徐玉见撞到这一幕,文氏却没有像上次那样瞪徐玉见,而是只看了徐玉见一眼,就抿着唇朝着徐玉见点了点头,然后脚步匆忙的回了甘福院。
徐玉见有些狐疑。
文氏自打上次寻了她道歉之后,待她一直都是这样有礼的态度,这倒并不值得奇怪,只不过,她这次又是唱的哪一出?
想了一会儿没得出答案,徐玉见便也将这件事略过了。
反正,这应该都是长房的事,怎么也扯不到她身上来,她又何必关心这么多?
跟着就仍往碧水阁去。
才进了院子,徐玉见就听到远远的传来一阵孩童的哭声。
脚步一顿,她往院子外面看了一眼,问院子里正在洒扫的一个小丫鬟,“这是谁在哭闹?”
问话的同时,徐玉见心里也在思索着这个问题。
侯府里如今拢共也就只有三个孩子,蕊姐儿,浩哥儿,慧姐儿。
蕊姐儿打小就懂事,纵是再受了什么委屈,也从来不会这般哭闹,浩哥儿和慧姐儿……
才这样想着,就听那小丫鬟回话,“回姑娘,是慧姐儿……”
第251章 疼
徐玉见看了那小丫鬟一眼。
也就是这一眼,让那小丫鬟浑身一僵,然后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一般,连忙改口,“……是慧小姐……”
徐家这一代只得一子一女,但比起嫡长出身受尽瞩目的浩哥儿,慧姐儿这个长孙女的地位就大大不如了,再加上何氏又一心只想再生个儿子,甚少会关爱慧姐儿,是以慧姐儿虽然占了一个“长”字,但就连府里的丫鬟婆子,也是没怎么将她放在眼里的。
若非如此,这小丫鬟也不会直接称她为“慧姐儿”了。
徐玉见看她的这一眼,也正是因为如此。
不管怎么说,慧姐儿也是这府里的主子,更是徐玉见的侄女,她改变不了慧姐儿在府里不受宠的现状,却能管着她院子里的丫头不对慧姐儿不敬。
是以,这时听那小丫鬟改了口,徐玉见便也淡淡地道:“你应该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小丫鬟面上诚惶诚恐的,然后“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起来吧,”徐玉见倒也没有太生气,然后问起了先前心里的疑问,“这几天时常都能听到哭闹声,莫不是都是慧姐儿?”
那小丫鬟才站起身,听得徐玉见发问,连连点头,然后将自己所知的全都一古脑儿说了出来,“回姑娘,这几日哭闹的确实都是慧小姐,奴婢听甘华院里的小丫头说起,二少夫人自打上个月起就将慧小姐抱到了屋里亲自照顾,再不让乳娘沾手,这几日也不知道慧小姐是不是生了病,不仅脸色苍白,还见天儿的就哭闹不休,就算是这样,二少夫人也没有任何的不耐之色,全都亲手照顾慧小姐的起居呢……”
话中有着“二少夫人真是个好母亲”这样的意思。
徐玉见听了却觉得有些怪异。
何氏可是上个月才央了她一起去光华寺上香求子的,在此之前,因为一心想生个儿子,何氏对慧姐儿这个女儿可是忽视到了极点。
慧姐儿下个月初就要满周岁了,可这近一年来,何氏别说是怎么爱护慧姐儿了,就是抱一下也是极少有的。
这样的情况下,何氏突然就变成了一个爱护女儿的好母亲……
徐玉见怎么想都觉得有些怪异。
就好似上次何氏从放生池回来之后,给她的感觉一样。
可是……
不过是一个从前失职的母亲现在开始关心起自己的女儿来了,这其中会有什么蹊跷?
徐玉见想不出来。
她也不是个会寻根究底之人,再加上这件事其实与她也没有太大的关系,是以也就没有再继续想下去,而是自回了院子去。
又过了几日。
这天上午,徐玉见在荣寿堂里用了早膳之后就去了覃先生那里。
覃先生来到徐家十余年,也是看着徐玉见姐妹几个长大的,也亲眼看着姐妹几个一个一个的出嫁,到如今也就只有徐玉见一人还在跟着她读书习字。
看着徐玉见神情安宁的习字,覃先生一时之间有些感慨,目光极为温和地道:“恬姐儿,一转眼你们姐妹就已经都长大出嫁了,等到明年你出嫁了,侯府里只怕再也用不着我了……”
徐玉见闻言抬头看向覃先生,却是笑道:“先生这话可就说错了,等到明年我出嫁了,蕊姐儿也到了该进学的年纪了,再过个几年慧姐儿也长大了,侯府将来也定会还有姑娘出生,覃先生您啊可还有操不完的心呢。”
覃先生跟着徐玉见的说法这样一想,倒也将心里的那点感慨压了下去。
眼瞅着快至午时了,徐玉见还要去姜氏那里用膳,便也辞别了覃先生,转往丝竹苑去。
路过园子时,见着甘华院里的两个小丫鬟正一左一右的牵了慧姐儿的手引着慧姐儿走路,而何氏跟前的大丫鬟彩云则站在一边看顾着。
让徐玉见觉得奇怪的是,彩云的目光落在慧姐儿身上时,眼中总带着几分略有些奇异的……
怜悯?
这倒是奇了怪了。
彩云虽然是何氏跟前很得脸的丫鬟,但到底也就只是个丫头而已,而慧姐儿却是侯府的姑娘,纵是慧姐儿平时在侯府不得宠,但她有爹娘看顾着,又有祖父祖母在,又哪里轮得到彩云来怜悯她?
徐玉见下意识的觉得这其中有些不对。
便在这时,正被两个小丫鬟引着摇摇晃晃往前迈着小胖腿儿的慧姐儿看到了徐玉见。
快满周岁的小丫头已经能认得人了,两丸乌溜溜的大眼睛跟着便是一亮,朝着徐玉见这边便蹒跚过来,嘴里还极为含糊地唤着“姑姑”。
看着倒是极为可爱的。
徐玉见一见着这样的小团子,就会想起前面几世见过的,徐玉初生的那对龙凤胎,心里于是便也跟着柔软了几分。
她于是蹲了下来,两手微微往前伸,含笑看着前面不远处的慧姐儿,“慧姐儿,到姑姑这里来……”
慧姐儿于是“咯咯”笑着,扯了两个小丫鬟便要往徐玉见怀里扑。
徐玉见将慧姐儿一把接在了怀里。
那两个小丫鬟于是松开慧姐儿的手,先是朝徐玉见行了个礼,然后站到了一边。
倒是一旁的彩云,这时候也不知道是为什么,面上表情却是有些慌乱。
徐玉见没注意到这一点,两只手放在慧姐儿的腋下一用力,就将慧姐儿抱了起来。
也不知道是不是她用的手劲儿太大了,才抱了慧姐儿起来,原来正露出天真的笑容的慧姐儿就突然“哇”的一声哭了出来,还哭得声嘶力竭的,一边哭一边道:“姑……姑,慧姐儿……疼……”
徐玉见吓了一跳。
她几世为人也没有过带孩子的经验,徐玉初生下龙凤胎之后,她也唯恐自己粗手粗脚的会伤着他们,就算心里喜欢也只敢在一边远远的看着。
所以,这时她也只以为是自己不小心伤到了慧姐儿,先是一阵的手足无措,过了一会儿才醒悟过来,连忙将慧姐儿放到了地上。
“慧姐儿,你怎么了?”徐玉见一边说,一边要伸手查看慧姐儿的情况。
第252章 感谢
还没等徐玉见的手碰触到慧姐儿,彩云就突然冲过来,一把将慧姐儿搂进了自己的怀里。
徐玉见注意到,被彩云近身的时候,慧姐儿那稚嫩的脸上明显的流露出了害怕,就连哭声都跟着弱了下来。
害怕?
徐玉见来不及细想,就看向彩云,“彩云,你做什么?快让我看看,是不是我伤到慧姐儿了……”
她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彩云打断了。
“五姑娘!”彩云的声音既急促又带着些惶恐,似乎也是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彩云深吸一口气,勉强露出一个笑容,“五姑娘您放心,您也就是抱了一下,断不会伤着慧姐儿的,这几日慧姐儿染了风寒,才有些好转呢,大概就是这样,她才会哭闹吧。”
徐玉见有些起疑。
她对彩云倒也有几分了解。
彩云是何氏跟前极得脸的大丫鬟,在甘华院的小丫鬟里也是极有威信的,不过彩云性子却最是沉静不过,并没有因为得了何氏的信任就恃宠而骄,平时行事反而再低调不过。
这是个聪明人。
按说,这样一个人,若是真的得了何氏的吩咐照顾小主子,是断不会如此疏忽的,更何况还有自己在这里。
那么,这是怎么回事?
见着徐玉见面上的深思,彩云心里更是畏惧,也顾不得会不会叫徐玉见有什么别的想法了,抱着慧姐儿朝着徐玉见行了个礼,“五姑娘,马上就要用午膳了,我家主子只怕已经等着慧姐儿回去了,奴婢就先告辞了……”
说才说完,都没等到徐玉见点头,彩云就抱着慧姐儿领着两个小丫鬟脚步匆忙的回了甘华院。
看着彩云的背影,徐玉见皱着眉头仔细想了想,到底也想不透何氏和彩云这葫芦里是卖的什么药。
不过……
慧姐儿怎么说也是何氏的女儿,何氏总不至于让一个丫鬟欺了慧姐儿去吧?
这样一想,徐玉见倒也放了心。
在丝竹苑里用了午膳,徐玉见就回了碧水阁。
她准备午睡起来了,就把她的吉服拿出来绣两针。
虽然说吉服最好是由女儿家自己做,但一般的大户人家哪里有真的让自家闺女做吉服的,都是由绣娘缝制了,留下个几针让姑娘家补全也就当是自己做的了。
徐玉见自然也不例外。
她的女红也就只是马马虎虎,真要让她自己做吉服,她明年可没那个脸穿着出嫁。
只不过,等她午睡醒来之后,锦年和锦华正小心翼翼的将大红的吉服拿了出来,徐玉见手里拈着针还没绣两针呢,就听小丫鬟禀报,却是何氏来了。
徐玉见想到之前遇到慧姐儿,以及慧姐儿喊疼的事,忍不住挑了挑眉。
“请二少夫人进来吧。”她吩咐道。
然后,她略收拾了一番,便下了楼去。
何氏这时正坐在大厅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