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甜香农家-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劳动果实,就这么浪费看着谁能不婉惜。看着一家子全身湿透了,还在拼命的把打湿的稻子往家里运,这份精神至少此时让秋宁不忍心去恨他们。
王大姐也觉得可惜,这打湿的可不少呀!“白老头,您这打湿的可得摊开来放,千万别捂在一块儿了,不然那些谷粒一定会发霉的。只要明日天一晴,立马想法子搬出去晒,晒的越干越好,这样放着自家吃也不担心坏了。不然这么多粮食若是捂发霉了,那多可惜。”
秋宁也很认同,“可不是,最好把家里的窗户打开,尽量把湿的放通风的地方,一家人累点,把这些粮食救回来才是正经。”
现在稻子全搬完了,虽然下着阴雨,可是依旧可以看到天边的鱼肚白,怕是天也快亮了。算算时辰等自己回到王姐家,再收拾一翻洗个热水澡,怕是也快到上工的时辰了。王姐瞧着白家人差不多清醒一点,知道该做什么了,也该自己和宁离开了。这一家人也就白二妞正常一些,其它人都跟白老太一样拧不清,也就层次稍微好一点罢了。
“白老头既然事情差不多了,我们也该回去了,眼瞧着天也该亮了。”
白老头点点头:“可不是,这次真是麻烦你了,多谢了。”
王姐摆摆手,然后拉着秋宁冲入了雨中,反正一身衣裳都湿了,也不指着白家这会子能寻出雨蓑来,倒不如快些走人,最多回去把湿衣裳全换掉。可别和白家扯上别的交道,就白老太那德性,好事也能让她说成坏事。
王姐和秋宁一路冒雨跑回家时,家里墙壁上的油灯还挂着,想必是为两人特意挂在那儿的,秋宁忍不住就想起一句话来,当你夜里回来时,家里有一盏灯为你亮着,这就是家的感觉。秋宁觉得身上好像没那么冷了,两人一进院子,立马正屋的门就开了。王大力出来见到媳妇和秋棕都淋湿了,忍不住埋怨上了,“你们也真是的,帮了人家也得要件雨蓑吧,这全身都打湿了,指不定会着凉呢?”
说完顺手拿起墙边上挂着的雨蓑,自个披了一件,然后从屋檐下走出来,把雨蓑递到王姐。王姐笑了笑把雨蓑衣披在秋宁身上,自个挤到自家男人的蓑衣里面。等到了正屋,王姐立马抱怨上了,“你瞧你,只知道干等着,也不道给我们烧点热火,还不快去烧了给秋宁姑娘,刚淋了雨要不洗洗热水,寒气入体可就真会病上了。”
王大力也不生气,乐呵呵一笑:“早就备好了,灶上的大锅里热着水呢?我这就去给你和秋宁各打一桶回来。”
等到秋灯在大木盆子里泡上热水后,只觉得困的想要倒到盆子里,洗完换过衣裳后,秋宁看了眼窗外,又急急的披上雨蓑往老秀才家去。
麻婆婆看到秋宁时,都吓到了,这姑娘脸色发白,眼底一片青,看着就是昨夜没睡好。昨夜村里家家在抢收地里的稻子,想必秋宁这是跟着王大力家的抢收稻子,忙了大半夜,所以才没休息好吧!这姑娘是个实心眼的,倒是难得。所以麻婆婆也没多说什么,只是让秋宁在边上打些下手,做些摘菜什么的小事。就这样秋宁真是强行撑着,让自己不要犯困,不要想睡下去。
终算是在吃完午饭后,秋宁硬是撑不住了,就在厨房的柴堆边上靠着睡着了。而这一觉是秋宁睡觉以来,最舒服,最香的一觉。只觉得浑身都舒服极了,眼皮粘在一起了,根本睁不开。麻婆婆看到秋宁这幅样子,也没叫醒秋宁,小姑娘时谁不贪睡呀!到了自个这个年纪时,怕是想睡都睡不着了。
☆、第三十八章 进城
秋宁醒来时,麻婆婆已经开始准备做晚饭了,秋宁心里挺过意不去的,自己居然睡着了,而且睡的这么沉。秋宁真不知道该怎么跟麻婆婆说,自己说好会好好干活,不偷懒的,可是今日自己可是睡了好几个时辰,这样岂不是说大话了。
现在秋宁和麻婆婆的工作就是给长工们做饭,后面老爷小姐们的饭菜全交给二门里的厨房了。想想也是,不然还要管主子的,就麻婆婆和自己两个人,不累死才怪呢?不过就麻婆婆和秋宁顾着几十人的饭,也挺累的,特别是现在是农忙时节,除了固定的长工,还有一些是短工,只有这个时节才出来做工的。所以秋宁和麻婆婆每天的工作量是很大的,这会子看着麻婆婆一个人往大锅里加水,然后用大铲子用力的铲着,秋宁更加愧疚了。
“婆婆,对不起,我睡着了。我并不是想偷懒的,可是、、、、”
麻婆婆手里的活没停,脸上挂着笑容:“好孩子,没关系,年轻时谁都容易犯困,昨夜帮着王大力家收稻子忙到半夜吧!”
秋宁见麻婆婆如此清楚,心里的自责总算少一些了,“可不是,最要紧的还是快天亮时,突然下起雨来,所以、、、”
麻婆婆明了一笑:“农家人都是这样,农忙时节累死狗呀!”
秋宁顺手就帮着麻婆婆添材,大灶里的火烧的暖暖的,外面虽然没有下雨,可是却一直阴阴的。怕是这雨还有得下吧,要是出太阳就好了,这样各家都能出来晒稻子了。
乡下的生活因为农忙时节,所以特别的繁忙,今年各家的稻子都顺利的收上来了。接着就是晒稻子等后绪工作了,不过工作量显然就没有收稻子时那么大了。秋宁现在每日回去时,都会看到四处晒着的谷子,脸上挂着笑容的村民们。王家村的生活很安静,很平和,虽然每天东家长,西家短的,可是秋宁却觉得这样才温馨。
王姐家的谷子晒了半个月之后,现在已经放进粮仓了,而这也让一家子总算安心落地了。虽然交了一部分税粮,可是还有一半可以供自家吃,也可以买一些去。不过通常乡下人家,都不会留下太多的粮食,交一部分税粮之后,还必需卖掉大部分的。因为家里一年四季的开支,全都靠买粮的钱来直撑。所以这些农人,每年累死累活的,可是一年到头来,真正能吃上大米饭的日子却并不多。通常还是碎米粥配上黑面馒头,这就让秋宁想到一首诗,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王姐她们就是辛苦的农人,可是却吃不上大米饭。
真正供一家子吃的,却是粮食中最差的碎米粒,还有面粉里面最差的黑面。而还算是好的,有些人家收成不好,交完税银之后,落到自家嘴里的,基本上是连碎米都不能吃饱。在秋宁的眼里觉得他们很辛苦,可是在他们的眼里,却觉得很幸福。秋宁不知道白家那些谷子有没有放发霉,可是至少没听到白老太的骂声。也许那些谷子没坏吧!不过依白老太的个性,就算真坏了一些,也不会丢掉,最多自个吃了。这就是乡下人,基本上乡下人没有浪费的东西。她们的每一样东西,全都物尽其用,可是却并不小气,对陌生的自己也能真心的帮助,这就是纯朴的农人。
秋月听说王姐要进城买谷子,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秋月一直想进城里好好考查一翻,最好看到小点心摊子,看看到底买些什么,然后尝尝这些点心到底是什么味道。然后自己试着做一些了来,接着再做一些成品出来,然后再带进城里试卖。也许这样是挣不到钱,还会把自己挣下来的工钱全搭进去。可是秋宁觉得创业就是这样,不可能次次成功,当初自己可以白手起家,现在一样行。而且秋宁觉得自己总不可能,真的一辈子做打杂丫头吧,这只是自己的跳板,自己要的是重新开始。
而王姐也很支持,秋宁姑娘还年轻,哪里不爱热闹呢?正好进城瞧瞧,买点女儿家的东西,也该打扮打扮。而且两人一块进城也有个照应,自家男人还要上工呢,所以不能陪自己一块进城卖粮。正好有秋宁陪着,于是王姐就同秋宁说好了,等王姐进城那日,秋宁就去麻婆婆那日告假。本来秋宁有好几个休息日都没休,正好这次进城有假可有休。
秋宁同王姐推着家里的独轮车,走在弯曲的村道上面,一路上像王姐这样进城卖谷子的人很多。大家全都一脸笑容,这是收获的喜悦呀!秋宁看着这些辛苦收下来的谷子,心里也满是感慨。其本上各家都是人推着独轮力,因为哪家都不富裕,养牛的人很少,更不要说马了。所以唯一的劳办,就是人自己了。
一路上最大的风景就是人,差不多都是村里人,全都赶着进城卖粮。地里的风光就是光光的稻子桩,一片全是光溜溜的,稻子割的干干净净的。地里不家一些老人小孩子,手里跨着篮子,全都在认真的寻宝。而所谓的宝,只是各家掉在地里的谷穗罢了。秋宁和王姐轮流推着车,王姐告诉秋宁,从王家村到城里走这条大道,差不多要走上小半日的功夫,算是离城里比较近的城子了。进城正好就赶上集市,正好可以去米粮店把粮卖了。每年这个时候,最热闹的就是米粮店了。卖新米的农人,买新米的有钱人,整个把米粮店挤破了。
秋宁亲眼看到人挤人的粮店时,才知道王姐说的一点也不夸张,确实就是这样。人挤人,特别的挤。不过这种拥挤却没让任何人觉得不满,反而每个人脸上都是笑意。秋宁同王姐排着队,等着粮店的伙计来称粮,然后结算银子。王姐心里别提多高兴,就告诉秋灯自家每年都在这家粮米店卖粮,价钱公道,秤也挺准的。
秋宁也仔细看过,这一家粮米店生意确实好很多,有许多农人都在这家排着队,相比之下另外几家米粮店的人就少了许多了。而这一条街上面,全是一家一家的米粮店,而这里全让推着独轮车,还有挑着担子的农人围满了。
☆、第三十九章 逛街
秋宁看到古代的秤时,才惊叹,一个又粗又长的秤杆,简单直就是一根小树。直接就由几个大汉抬着,接着有一个精明的山羊胡子的账房在调秤坨。而所有的谷子,就是通过这种方式秤好重量,然后由账房先生记录好,再到后面的柜台去算银子。
虽然排队的人很多,大家都带了许多谷子来卖,可是整个流程却是有条不絮,而且呢?基本上没有乱插队的,也没有不守规矩的。看来古人的纪律性还是挺强的。
因为王姐和秋宁来的比较早,所以并没有排多长时间的队,谷子就过了秤,接下来就可以直接去柜台拿银子了。秋宁看着另一个账房噼里啪啦的打着算盘,一下子就把给王姐的银子算出来了。王姐总共买了五两银子,这已经算是很好的收成了。家里的谷子并没有完全买完,现在买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先放放,若涨价再卖,若行情不对就赶紧卖。农人们辛苦大半年就指着这些谷子换银子,所以如何卖谷子也是很讲究的,现在新米刚出来,各家都会急着来卖谷子。所以价格不会太高,如果条件允许的,可以再把谷子留一部分不急着卖,等到新米收的差不多了。
哪果产量并不高,到时候米粮店会继续高价收谷子。到时候剩下没有卖的谷子,又可以多挣一点的。每年王姐都这样卖谷子的,就连王大哥也说王姐高明。秋宁觉得王姐完全就是经济学家,需求决定价格。现在卖的人多,自然价格低一些,可是如果卖的人少了,价格自然就高起来了。
王姐收到银子后,就把独轮车寄放在米粮店后面,米粮店有个小伙计是王家村的。王姐还特别跟秋宁说,这是王家村谁家谁家的小儿子,人很不错,也很上进之类的。秋宁知道王姐的意思,可是这会自己根本没有这个打算,可也不好正面辜负王姐的心意,就借口想去街上逛逛,让王姐带自己去买东西。
王姐笑了笑,知道这丫头又在回避这些事情,算了,不急慢慢来。再说也许秋宁会遇上自个中意的,这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到时候了秋宁一定可以遇到合心意的。王姐现在真把秋宁当妹子看了,心地善良,人也本份,做事麻利,真不知道什么样的人,才配得上秋宁。王姐要买一些生活必需品,比如油盐,还有其它一些东西。通常乡下人进一次城比较麻烦,所以各家一旦进城,就会买下好几个月的生活必需品。王姐自然也不例外,秋宁陪着王姐一路买下来,两人手里全拧的满满的。不过脸上却高兴极了,怎么说买东西是女人最大的爱好呀!
王姐看经过花布店时,犹豫了好一会儿,还是扯了几尺花布,还有几尺青色的布料。一家子一年四季难得做一身衣裳,今年收成好,也该给自家男人添几件衣裳,过些日子回娘家,也得做一件新衣裳才行。秋宁帮着王姐挑好衣料子,王姐付过钱后,王姐说要去买点吃食给宝儿。宝儿现在快一岁了,也可以吃点好东西了。
秋宁手里只有一小包东西,这是在杂货店里买的糖,秋宁之所以买糖,就是打算用些糖回去做些点心试试,当然还需要鸡蛋,不过秋宁想在村子里买。各家都有养鸡,新鲜的鸡蛋做出的点心更加的美味。王姐觉得姑娘家爱吃甜食是正常的,买点糖回去小日子时喝喝,最好不过了。
不过在经过一个老婆婆摆在点心摊子时,秋宁居然买了各种味道的点心。这让王姐很好奇,秋宁一看就不像会乱花钱的,可是一下子买这么多点心,是不是太多了点。要说姑娘家应该更爱花料子,哪怕少吃几块点心,也必需多买一尺花布呀!可是秋宁一下子买这么多点心,是不是有些过了。
王姐扯着秋宁的袖子,小声的提醒:“秋宁,这点心得不少银子,你还是少买点吧!”
秋宁笑着摇头“不妨事,王姐放心好了。”其实秋宁买各式点心,只是想尝尝古人做点心的方法。既然不方便直接问人家,最好的办法自然就是买人家的点心回去尝尝,然后自然就知道如何做的了。秋宁这张嘴试过无数的点心,但凡入口的点心,秋宁立马就能知道这些点心是怎么做的,是什么原料。所以秋宁才会下血本买各式点心,一来自己可以尝尝味道,知道是什么原料,二来可以用这些点心好好做谢礼,答谢王姐一家的照顾。
王姐见秋宁坚持,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只觉得回去以后,一定得好好说说这姑娘。姑娘家一定得多存银子,多打扮,不然哪里能说上好亲事,没有好亲事,这一辈子可就完了。
两人买完点心之后,王姐又带着秋宁在城里逛了一圈子,中午时两人就着从自家带进城的馒头,向人讨了两碗水,就这样解决掉了午饭问题。秋宁也注意到,城里有几家很大的点心铺子,不管是选址,还是铺面装修那都是顶好的。而据王姐的介绍,这些铺子里的点心,也只是供给富人吃,穷人很少会花那个冤枉钱。要知道买那个点心的银子,可够穷人吃上大鱼大肉了。
王姐和秋宁把买好的东西摆在独轮车上,然后两人一块开始返回王家村了。王姐一直忍着没说的问题,这才跟秋宁说上了,“秋宁,王姐不知道你是咋想的,可是这银子可不是像你这样花的。你看你好好的姑娘家,一不买胭脂水粉,二不买衣裳料子的。却偏偏买这么多点心,花了你工作的一半了吧!这可不行,你要好好打扮打扮,多存些嫁妆,这样才能嫁到好人家去。”
秋宁就知道王姐会这么说的,秋宁不打算正面回答这个问题,直接打马哈哈了。“王姐,你说我能养些鸡吗?”
王姐一脸好奇:“家里有养鸡,不过养的不太多,如果你想养鸡,下半年再让娘多抓一些小鸡回来,你想养多少养多少,反正院子一直空着,就是鸡吃的东西得费神了。”
确实,鸡也吃,可是谷子人都不够吃,自然不能给鸡呼了。所以鸡就只能吃一些菜叶什么的,难怪家里的鸡窝边上,摆着许多菜叶子呢?
☆、第四十章 点心
两人一路有所有笑的回王家村,倒也不觉得太累,王婆婆正抱着宝儿在院子里乘凉。眼瞧着天也不早了,照理儿媳和秋宁姑娘也该回来了。王婆婆一早就备好了凉白开,还有家里地里刚摘上来看甜瓜。就等着宝儿娘和秋宁回来吃了。外面天气还是挺热的,这秋老虎可相当的厉害。瞧瞧两人脸都晒红了,想必一定累坏了。
王婆婆自然很关心今年谷子的行情,王姐坐下喝完凉水,洗过脸之后,就告诉婆婆今年的行情不错,至少自家卖的谷子价格还是很公道的。而且秤也挺准的,之前王姐和王大哥就请村里的人帮心,一起用大秤称过了。每家每户进城之前,都会想法子请人帮忙秤一秤,心里总得有个底,不然让人骗了秤都不知道,那才是亏大了。
王婆婆满意的跟着笑,“这行情好就是咱们老百姓的好日子,娘还盼着多存些银子,将来供咱们宝儿读书认字呢?咱们家几代都是庄稼汉子,可得好好改改种了。至少宝儿这一代,就得让宝儿读书识字,不求宝儿将来考中什么公明,给家里增光吧,至少得识字会做账,将来进城寻个账房先生当当,那也是一份好差事,可比一辈子围着地累死累活强。”
王姐知道婆婆盼着宝儿出息,其实自己也想,所以一家子才会省吃检用。“娘,您放心好了,宝儿一定会出息的,您就等着享福吧!”
王婆婆不好意思一笑,“我也不指着享福,就盼着宝儿将来能过的体面些,舒服些。”
王姐喝完水,吃了两口甜瓜,就去独轮车上把家里的必需品搬下来。秋宁也放下手里的水碗,忙上前去取自己的东西。秋宁一共买了三包点心,卖点心的婆婆把这三包点心用油纸包的好好的。秋宁顺手拿出两包点心,上前朝王婆婆微微一笑:“婆婆,这些点心是给宝儿和您吃的,您尝尝吧!”
王婆婆听到点心二字,忙摇头,这点心多贵呀!庄户人家寻常不是过年过节,哪里会花那个银子去买点心吃呢?这秋宁丫头太不会过日子了,王婆婆朝秋宁身上打量一眼,也没看到秋宁给她自个买一件衣裳,或者一根头绳呀!这丫头难不成特意买点心给自己和宝儿吃的,王婆婆现在可真没把秋宁当外人了,本来王婆婆就没女儿,当初老伴死的早,王婆婆一手把儿子拉扯长大。就羡慕人家有儿有女的,秋宁到了自家后,王婆婆瞧着秋宁喜欢,倒有些把秋宁当闺女看的意思。这会子见秋宁乱花银子给自己买点心,就不高兴了。
“秋宁,这点心多费银子,咱们庄户人家不兴这个。婆婆只盼着你多存些嫁妆,这可比吃点心更让婆婆高兴。你这丫头咋能花这个银子呢?真是太不应该了。”
秋宁知道王婆婆同王姐一样,想让自己多存嫁妆,心里苦笑。可是面上却一幅受教的表情,连连点头:“婆婆说的是,可是我这都买回来了,您若是不吃,那岂不是浪费了。那少是浪费银子呢?”
王姐朝婆婆一笑,“娘,您就收下吧!这可是秋宁的心意,您若不是辜负了秋宁的心意了。”
王婆婆想想也是,就大方的收下了。不过却立马打开一个油纸包,边上的宝儿好像知道这是好吃的东西,从在桌边的小椅子上兴奋的拍手,眼睛更是紧紧的盯着奶奶手里的纸包。“婆婆收下,可是这要吃也是咱们一块吃。快来,瞧瞧多好看,过来一起吃吧。”
秋宁和王姐也不扭捏,直接就坐下了,王婆婆打开的这一包是桂花糕还有白糖糕,还有一种黄色的闻着香味,应该就是栗子糕。这一种糕点全是最寻常普通的,而且样式中规中矩,全是四四方方的一小块。这让秋宁有些无语,做点心首先就要好看,外形一定要美观。不过这也许也受到条件的限制,因为那位卖点心的婆婆,首先买她点心的人群不是那些很有钱的人。如果她把点心的精致美观,就必需要费时费力,还会面对一些不成形的点心。这样就存在问题了,成本会提高,成本提高的同时,价钱自然会变高。
这样点心就会卖贵,卖贵之后可以想像,寻常人家也吃不起了,那么婆婆何以为生,如何继续做生意呢?既然做生意就必需要面对挣钱,如果不挣钱去做生意,那就是脑子有病。不过看完这三种点心,秋宁放心不少,这三种点心很寻常,很普通。在现代自己的点心屋,也做过这三种点心,不过却做的更加精美,更加精致,而且还有三种甜味。因为每个人对点心甜味的要求不一样,有些人要求点心甜一些,这样会觉得有很强的幸福感。可是有些人喜欢吃点心的原味,所以希望甜味淡一些,当然还有一些人希望是适中的甜度。
所以为了做好这些最基本的点心,秋宁直接加打成本的投入,点心的口味分为甜,淡,适中。这样就算是男人也喜欢吃自家的点心,不会觉得点心太过甜腻。当然除了必要的西点之外,传统的点心秋宁都有注意口味问题。所以秋宁觉得,自己就算现在做同那位婆婆一样的点心,也必定能打败那位婆婆。除了现代人的制做工艺之外,最重要的还有现代的营销。
秋宁顺手拿起一块栗子点心,然后小心的捏碎,然后喂给边上早就等不及的宝儿。宝儿也不知道是不是第一次吃到这种味道,突然之间就高兴的笑起来,接着把嘴张大,然后用手指秋宁手里的点心。意思很明显,就是我想吃这个。秋宁被宝儿这幅样子逗笑了,果然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糖和点心,又香又甜又软。
“宝儿喜欢吃吗?”
宝儿点点头,秋宁又喂宝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