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谋天下-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打听来的消息也说过,韩英能反,其子韩政功不可没。这些年,单从韩政身为嫡长子,年近而立却非世子。韩英就开始培养十岁的嫡次子来看,他对朝廷甚是忠诚。哪怕现在韩英已反,韩政还仍然是嫡子,就能看出韩英的打算。”
  “先生,可要某劝说韩政?”汤唯问。
  秦宇摇头冷笑:“韩政此人心生反骨,虚伪无能,眼高手低。只能用一时,无法定为盟友。你去接触他弟弟韩明,然后叫韩政知道。再派人贿赂韩政身边的人,无论是幕僚,还是妻子小妾,只要能说上话的,必要日日念叨韩英偏心。反而复降,世子未必能落到韩政身上,而出兵造反,却一定会将其十岁弟弟排除在军营之外。如此益州王归属已定。”
  汤唯认真点头,他牢牢记住秦先生的话,在心中反复念叨,确定不会忘记后,向秦宇深施一礼:“先生保重,某不在先生身边,先生定要多加几个侍卫。”
  秦宇微笑点头,汤唯从十岁起就跟着自己,这些年来虽然名为侍卫,但耳濡目染下,并不弱于一般幕僚。更重要的是,他对殿下的家底的情况颇为了解,又是自己心腹,虽然在机变上略为欠缺,但执行能力很强。秦宇近年来的一些谍报整理,都已经交由他来操作。这个人,是秦宇特意培养出来,准备接掌汉王对内监察的主要人选之一。
作者有话要说:  

  ☆、赵王的异想天开

  韩英自从扯旗造反,就一直在注天下形势。因为道路艰难,往往所知要比别人晚上几日。不过益州易守难攻,他倒也没在意。这次汉王来使,韩英避而不见,他的打算一直是等外面平定后,再举州而降。等使者像没头苍蝇似的,胡乱拜访的消息传来,韩英的心情很微妙。上次汉王那小舅是真把他惹急了。不过这次来个愣头青,还是从来没听说过的人物,韩英一点也没觉得这般对一使者置气是多么不礼貌。
  汤唯却在一场场的宴会中,慢慢进行着秦先生的计划。好在韩英虽未招见,却也没限制他行动。像秦宇猜中的一样,韩政刚开始还瞧不上汤唯,但汤唯几乎把益州上下拜访走了一圈,也没看他来找过自己,等他打听到那小子去了二弟府上,一股邪火直冲脑门。怎么着,我这是比不上一十岁小儿了?他益州王嫡长子,偏生不得朝廷信任,迟迟不得册封世子。可父王造反之后,这世子位还用朝廷封吗,可为什么韩明的地位处处高于自己?
  韩政不明白,同是父王之子,又是一母同胎,为何父王选择了弟弟,而放弃自己。不过不懂不要紧,张氏说得对,益州若出兵,弟弟韩明才十岁,如何进得军营。这次机会得抓住了,不然那小崽子得了势,自己还要看他脸色不成?可要说动韩英出兵,这可真是个难题。自从上次改旗易帜,父王多久没理自己了?韩政默默想着,可惜母亲因为那小崽子难产去了,自己在府内没法借着枕边风,不然他可不信韩明能占据父王的心。
  心中烦燥,他打算出门走走。随意寻个茶楼坐下,正喝着茶,却听旁边一桌有人八卦。韩政有点无聊,支起耳朵就在旁边偷听。原来是一户人家,长辈偏听偏信,最宠小儿子,结果让大儿子给下药了。听说那小儿子报官,结果其父母却不承认长子犯罪。结果小儿子被衙门打了一通,撵出来了。
  韩政皱了皱眉,就听旁边那人说:“这般长幼无序,倒是叫那对父母自食恶果。可惜其父母不认,不然那长子危已。如此不孝之人,怎还苟活于世!”
  “刘兄,父母之爱深远,今日不认此事,则二子皆保。承认后,岂不是要失了个儿子?”
  众人一时叹息不已。
  然而韩政却如醍醐灌顶,瞬间有了主意。其实,只要父王小病一断时日即可,韩明才十岁,如何理政,只要自己接手,自然就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最好防着父王好了再改主意,至于毒杀韩英,韩政是想都不敢想。那可是他亲爹,经营益州几十年,他若真敢动这心思,估计是真当不上益州王了。
  再想想那几人说的话,他有些狐疑,别是他那几个庶弟派的人吧。哪怕位子叫韩明抢了,他也不想给那些庶弟机会。哪怕他没上位,韩明起码不会对他子女动手,但那几个庶弟,哼!不过,你们没想到我另有主意吧……
  几日后,韩英吃坏肚子,躺床上不爱动。正好政务有事,他便叫了韩政前往。谁知韩政竟然把汉王使者招去,当着众属官的面,叫汤唯花言巧语骗得众人齐齐归心。
  汤唯混账,必须将此人驱除!
  在韩英想来,不过一说客尔,撵走就完了。如何左右益州事务。可惜,汤唯把赵王失势的情况透漏出去。如果对比二面做战的朝廷,显然汉王的形势更加明了。韩英的幕僚很难受忠心,但这忠心着实给了韩政机会。当他以益州未来继承人的身份,提出向汉王下注时,众人犹豫再三,还是同意了。无他,汉王有这个资格,哪怕他日汉王取京师败北,借着益州之势,也可划江而治。那时,他们益州的地位不说稳如泰山,可也不差什么。
  韩英己近花甲,虽身体硬朗,再活个五年十年的似乎没大问题。可迟迟不立继承人,也让一干下属不满。韩政无过,以前朝廷不册封,他们无许可说。可现在都造反了,以嫡长子为世子很正常啊。韩明虽聪明伶俐,可年纪太小。在天下大乱的局势下,还是韩政比较稳当。因为韩英没想到韩政敢对他封锁消息,所以等他回过味来,益州征兵工作已经下发到各县县衙。
  思路正确,臣子忠心,韩政并未花费太大心思,就轻易取得成功。
  可见,高明谱不给韩政封世子还是有一定根据的,对各种机遇的把握,韩政比韩英强百倍。如果韩政对朝廷再恭谨些,想来不至蹉跎至今。可惜韩政若能改了性子,他也不是韩政了。
  自他下令征兵后,韩政自知等他老子出来,自己好日子估计就要到头。不过,他也不是吃素的,小心地把几个庶弟寻来,表达一番同为兄弟,当互为扶持,许下各领一方人马的诺言。他撒手不管了。这些弟弟虽然对世子的位子感兴趣,但对权力,兵马也同样感兴趣。在府中韩英初听韩政和属官的征兵令时,他大发雷霆,这消息根本不用瞒,全府上下很快就知道。韩英不同意,可他的姨娘爱妾乐意!不管多想把韩政拉下马,现阶段韩政对儿子有益,她们就得支持。口头上是说不服韩英了,等老爷出府,政策一变,那儿子未来的兵马不是鸡飞蛋打了嘛。有人吹枕头风,但韩英怎么可能因为女人改变想法?他是坚决不同意,这事很多人都关心,消息传出,这怎么行?于是,几个女人联手,韩英又拉肚了。韩政对这事心知肚明,但他还是小心地派了大夫。他倒没起坏心,只是这事给他个教训,以后一定对后院的女人小心防备。为了儿子,这群女人简直没下限……
  韩政对自己家的防范虽严,要是他爹自己出来,他是拦不住的。但若是几个侍卫,幕僚什么,有几个敢真正得罪他益州王嫡长子呢。所以暂时益州情况很顺利,等益州兵跟汉王汇合,韩政想,他打算把那几个庶弟的母亲灭了,给他爹出气,正好许诺的兵马也好收回。
  韩政一帆风顺给初次出马的汤唯的政绩上,添了厚厚一笔。秦宇很满意,汉王在收到这个惊喜后,虽然心中有点旮瘩,但也无法掩饰他心中的喜悦。得意洋洋的昭告天下后,又跑赵王那里显呗显呗。直把陈仪气得浑身哆嗦,抱着许化文大哭。不怪他如此,汉王如今的地位可是建立在他的血泪之上,怎能不哭。
  “化文,孤要回扬州!”赵王态度很固执。这让许化文很为难,他只是幕僚,不是天兵。这事不是说好了吗,王爷又想干什么?其实多次赵王乱来,已经让许化文焦头烂额了,他不是没主意,而是每次出了主意,这东西到了殿下手里,就要变种。你说让他怎么办?前些天说好了迷惑汉王,你说这事你加强什么防御啊,现在赵王的兵倒是当了先锋,可领兵的人是薛凯。你说这事怎么说?不用想,许化文就知道这主意肯定是秦宇出的,汉王大营也就他坏水最多。
  “殿下,要不咱投镇北王吧。”许化文轻声建议。
  赵王瞪大了眼睛。
  这也算是没法子里的法子了,现在的赵王,自己的主公,若是再敢在这里胡乱作妖,许化文怀疑,自家王爷能活多久。别看汉王现在好说话,也没做什么软禁一类的,可汉王已经同益州联手了。下一步不是进攻京师,就是稳定地盘。如今镇北王跟朝廷打仗,没个一年半载的,也打不完。汉王会去掺合吗?如果在以前,许化文还能确定,现在他也不敢保证了,谁让韩英加盟了呢。
  大势在手,先统合资源,然后南北对峙争正统。许化文能看明白,相信汉王那边的秦宇也清楚。你说他们会怎么做?相信赵王若是配合,性命无忧。若不配合,赵王子嗣不少,推一个出来就是。虽然扬州可能分裂,可合益州荆州之兵,拿下扬州不难。可若是投了镇北王,起码他们吃相不会太难看。隔的远也意味赵王的重要性,日后镇北王上位,赵王功劳不小,仍然做个藩王不是难事。
  “许化文!”赵王气极,他陈仪就是再寒酸,用得着哏侄子讨饭吃嘛?他现在可还是陈修盟友,投镇北王那可就是主从了。你叫他情何以堪?
  眼见此事谈不拢,许化文泄气,殿下唉,您现在投王爷还能活,往后在汉王手中可是死活不知。话到嘴边,许化文又把这些话咽了下去。想想赵王的一贯做风,谁知道殿下再添点料,会演变成什么?可别事没办,人就没了。
  眼见幕僚不出声,赵王不甘心地问:“化文,你说孤王向楚阳借条路怎么样?”
  可能是觉得自己有点异想天开,赵王有点不好意思。可他觉得,楚阳在他手下时,自己对他不错啊,完全可以试试。                    
作者有话要说:  

  ☆、汉王的坏心眼

  许化文叫赵王气得肝疼:“殿下,臣先行告退,您可与几位王子商量一番。”瞧着许化文的背景,赵王莫名其妙。这是怎么了,孤就是说错了,你也不应该就这走了。怎么一个二个的,都学苏弘呢。
  把一肚子问号的赵王扔下,许化文出了门,叫冷风一吹,心中悲凉,王爷啊王爷,你可知楚阳什么情况下愿意让路?只有您死了,几位王子四散归家,那时的楚明华绝不吝啬让路,能让扬再乱些,如何不愿呢。眼看着自个主子一路向死亡道上狂奔,他有些茫然,自己怎么办呢?如今天下皆知,许某为赵王身边亲信,他日王爷倒台,我许化文出路何在?
  汉王近段时间一直好消息不断,哪怕现在传来一个半好不坏的消息来,他也没上火。皇帝陈儒死了,而镇北王居然前来招降。
  汉王开始是不信的,他怎么拿下京师的?
  “孤王攻个豫州损兵折将,用尽心思,他怎么就能兵不血刃的拿下京城!”
  秦宇也一时无言,同人不同命,镇北王一行实在太顺利。别说汉王,就是他也嫉妒的发狂。“殿下,您打算怎么办?是夯实基础,还是称着陈旭内部不稳,进兵京城?”
  魏明远压着那群朝臣造反,很是血洗一批人,明面上倒是稳定了,但暗地里怎么样,就要看陈旭日后动作了。他能尽力给镇北王扫路,可若他家殿下不给力,以一州之力同时吞三州,没个一年半载的,消化不完,由其各地都能有一小部分人真心忠于陈儒这个“正统”,毕竟陈儒可是先帝的亲兄弟,占着大义的。
  汉王头痛地看着地图,他是想进攻的,但边军厉害他也不是不清楚,这事还得从长计议。只要想想陈儒这人死的忒不光彩,汉王就觉得陈旭简直在胡闹,陈儒什么德行他能不知道?都是一个祖宗,出了他这样的皇帝,难道你陈旭就脸上好看不成?只要想想那些臭脾气的文人士子,汉王一阵阵心凉。篡改史书那得多大勇气?他可没那本事,把陈儒这人从皇家抹个干净……
  汉王铁青着脸冲着秦宇:“秦先生,这陈旭他怎么……”怎么能这么无耻?
  话没往下说,但秦宇能听明白。咳咳,秦宇用拳头堵了堵嘴。这事吧,秦宇其实觉得如果不注重面子,效果挺不错的。没见陈了上层一些重臣,反对镇北王的至少减半嘛。这事说好也不成,说不好太违心,秦宇在旁边装傻,也不回应汉王的问话。他转移话题:“殿下,既然陈旭已拿下京城,您最好早下决定。”
  汉王犹豫再三,他觉得,自己实在没有镇北王那运气。还是把能吃到嘴的拿到手,有了益州加盟,大不了南北对峙罢了。
  “先解决我那兄弟吧。还有,别忘了派人招降充州那一众人马。”汉王轻飘飘定下策略。
  “招降简单,殿下还是尽快派人前往扬州,接赵王所有子嗣来豫州吧。”秦宇说的没半丝烟火气儿。
  “能接来吗?”汉王奇道。秦宇得意一笑:“殿下直接去接,当然难来。可若楚阳的水军入扬州,他们怎会不来呢。”
  汉王一愣:“楚阳现在陆军不行,如何攻得入扬州?”汉王也无奈,如果不是自己强留赵王,他楚阳就凭那小猫仨俩只,还能得了徐州?不过是把徐州暂时寄存,单等他这里平稳,自可一战而下。
  秦宇笑了:“楚阳是没陆军,可殿下您有。荆州的长江水军早就抱怨不能上战场为您分忧,如今正好试试水。殿下,如何?”
  汉王眼睛一亮,这主意确实不错,假做楚阳的人马打入扬州,一群老弱妇孺,他再叫人恐吓一番,想来手到擒来。不过,他又皱了皱眉:“就怕那与楚阳正对峙的十万新兵蚁多咬死象。”
  秦宇冷笑:“殿下莫忧,只要您亲与赵王商议攻打京师,赵王自是不会怀疑,只要再从扬州调个七八万人前来,自然无事。”这事可以迷惑赵王等人,许化文可能瞒不住,但赵王会听他的嘛。就那耳根子软的废物,若非手中还有五六万人,秦宇巴不得今天砍了陈仪,明天自家王爷就接手扬州呢。
  让秦宇鄙视的赵王现在正琢磨怎么回扬州呢,他打算派苏弘去趟徐州,毕竟曾与楚阳共事,多少有点面子情,他要求不高,只要能过江,啥都好谈。现在他封地内不是有十万军马强攻嘛,楚阳难道就没压力?若非有赵王在侧,就楚阳那点子人,他陈仪还真不放在眼里,也就攻城战要时太长,真叫汉王堵上,到时候二面夹攻他陈仪不想栽也难。
  把苏弘打发走,赵王坐在大帐里发呆,从起兵之日起,他何曾时时受气。汉王先头说的多好,互为盟友,打下天下皇帝位子再商议!这翻脸比翻书都快,还商议个批。
  “报,殿下,这是北边军情。汉王特意送来的。”
  有小校进来送情报,赵王心中难过,要不是汉王做梗,他的情报何时这般慢过。挥手打发了这小校,他细看军情。嘶,镇北王拿下京城了?赵王倒吸口冷气,边军再厉害也得有个限度吧,凭啥他们打死打生才拿下个豫州,就算前段时日徐州在手,可也损失不少,这镇北王运气也太好了。难道出点银子就能买通守将?这可真不科学……
  “快把许先生请来,就说有紧急军情到了。”他还是找许化文商议一番吧,这种事,许化文最是能解释透彻。
  不一时,许化文一头汗水到了大帐。什么紧急军情?难道扬州出事了?猛地喘几口,压了压气息,他稳步向大帐走来。
  “殿下莫慌,可有何要事?”许化文脸色略红,这是一时气血上升,走得急了。
  赵王把手下情报递来:“先生,这是汉王派人送来的,也不甪是真是假。”相比于汉王计较陈儒死因,赵王是半点也无所谓,不是没想到陈旭做事恶心。而是以目前处境来说,赵王关注的焦点还是在北王的整体形势。
  一目十行扫完几页纸,许化文愁苦,再次提议:“殿下,您现在以先锋为名,马上请命出战,只要七日粮草,天天吃粥,还是能坚持到充州。然后咱顺着充州入司隶,投降镇北王。”赵王傻了傻:“这不现实,充州现在太乱,任欢,陆丰,左汉臣,这些人没一个好惹的,再说天天吃粥,士卒体力不足,战力怎么办?”
  许化文以为赵王意动,他狠了狠心:“殿下,突厥人打草谷,从来不带粮。咱们人虽多,但也饿不死。只要到了充州,先向那几人送了劝降表,无论那几人降是不降,都能争取一些时间。想来镇北王当是联系上了。”
  如果说朝廷与镇北王正在对战,许化文还不太担心汉王对赵王下手。那个时候朝廷虽弱,尚能支持二线作战。汉王多少也能顾忌一下,他们这五六万人,做盐可能不咸,可做醋够酸,殿下自然无忧。可现在局势渐渐明朗,你说汉王是忍着自家王爷,然后联军难以统一,家事不宁。还是愿意未来失败也能划江而治呢?
  此时许化文简直对汉王生起一丝钦佩之情,能再次跟益州联盟,可谓神来之笔!
  赵王摇头,不过他也没直接否定:“再等等吧,孤王已经派苏弘去了徐州,先看看楚阳态度。”
  许化文噎在那里,无话可说。半晌,他再次劝道:“殿下,倘若汉王打杀了您,乱了扬州,殿下之子可能领兵对抗汉王?”这是最坏的情况了,他觉得汉王若下得狠心,只要赵王一去,就凭几个王子实不堪用。只要汉王派几个说客,就怕赵王手下将领投降。哪怕不降呢,赵王指定的庶长子也不是立得住的。更上火的是现在赵王军队早让汉王截为二半,若两地分立世子,那汉王不是更好下口了?
  他倒没想到秦宇打算派人扮做徐州人攻扬州,诈赵王家眷去了。可局势如此,总归也就几种情况罢了。
  赵王先是叫许化文吓了一跳,而后摇头:“如今镇北王已拿下京城,汉王可能早就派人前去招降了,他要跟镇北王抢时间,不会轻易对孤动手。”
  王爷执意如此,又不听劝,许化文能如何。丧气地回了自己大帐,在里边磨了半天地皮,心中烦躁,顺手拿过大氅,他打算出去散散心,等赵王真出了事,他也没多少好日子过了。其实现在许化文也不是不能离了赵王,另投他人。可问题是他本身就是赵王亲信,在赵王势力没垮台前,他能去哪?秦宇在汉王身边一言九鼎,他又怎会让自己分权。如果等日后赵王失败,汉王收编,秦宇绝不会留着自己,就他那小肚鸡肠的性子,还当别人看不出来嘛。
  一路走走停停,来到营边。
  “把马给我牵来。”许化文想出去溜马,也发发心中郁气。
作者有话要说:  

  ☆、书僮墨砚

  许化文半伏在马上,感受着耳边呼啸而过的夜风,心情渐渐畅快。不过一死,有何可惧!
  今晚的月亮很圆,许化文身后跟着的侍卫倒也不怕把先生跟丢,远远缀在后面。最近先生心情不好,还是不要乱触霉头的好。突然,许化文似乎对马又打了几鞭,那马向着西北小树林狂奔而去。几个侍卫对视一下,仍然慢慢缀在后头,只是距离更远了。
  此时许化文在心里一个劲地骂娘。他真是流年不利,好端端地出来溜马,怎地这马还受了惊?他刚才用力拨转马头,也不知这马倒底怎么回事,竟然拉不动他,直气得许化文恨恨用鞭子抽了几下。
  他有心喊自己侍卫帮忙,才一张口,就吃了一嘴风。无奈之下,只好尽量伏低身子,可着马儿跑吧,这片地倒也宽敞,想是够用了。他想的倒好,可惜刚才拨转马头也不是没用,那缰绳拉得马头偏着西北,正冲那片小树林。
  发疯的马同正常奔跑的马那能一样嘛,再加上后边侍卫以为自家先生是在发泄,自然离的不会太近。等他们追上这马时,光剩马了,人没了……
  领头的小校林河当场傻了,先生呢?
  “散开找!咱远远缀着,这马离开视线不足一刻,人怎么就没了?”
  六个人,分四个方向兜着马转了三圈,毛也没找着。不巧得很,这会儿来块云彩,把个圆月遮了大半。林河也毛了,黑灯瞎火的,他们几个虽然没夜盲症,可也够吓人的。
  “丁三,你赶紧回去找王爷,多带点人点上火把搜!我们就在这儿等着。”
  旁边的四虎一把拉住丁三,扭头问林河:“林哥,不行啊,咱们先生出来可没上报。这深夜出营,咋说啊?”
  其它几个侍卫对视之后,更是踌躇不动。
  “林哥,要不咱点了火把,再找找吧。”王七斤在边上吞吞吐吐的说。
  这个,林河沉吟不语。许化文身为赵王臂膀,接触的都是军政要务,虽然他是真的出门跑马散心,可深更半夜地出门,本身就是个问题。你许化文是散心,还是约了哪个势力的人密谈?由其这人还没了,现在这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是叛逃,还是叫人掠了?无论是哪种情况,他们这些侍卫都当到头了。林河自己也许还能撸成小兵继续奋斗,其它人可没他后台硬,出身赵王亲兵。
  林河看着这几个人都不大同意,咬咬牙,还是侥幸心理占了上风,也许,能找到先生呢?
  “好吧,再找半个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