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寡妇难贤[封推]-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阿土动了动,蹲下身子,“娘,我不念书就是了,你跟爹别为难了!当初说的就是跟着婶子识几个字,是我自己心大了……”

    哽咽!

    田慧看着母子俩抱成哭成一团儿,有些无力。

    有些沮丧地回了自家的院子,食不知味。

    就连团子都很识趣地不来打扰田慧,直到临睡前。

    黑漆漆的屋子,只能听见三道呼吸声。

    “娘,阿土哥真的不能去念书了吗?要不咱住在村子里吧,咱不搬家了,我不怕冷,以前都没棉衣穿,我都不怕冷的!”

    团子急促地说道。

    “娘,我这几年都有攒了一点儿银子,给阿土用吧,让他买纸,咱还是跟以前一样!好不好??圆子的声音带着丝哀求。

    田慧不作声,她也不知道自己能说些什么,只是觉得有些无力。

    “娘,没有人能比阿土更加认真念书了。他在咱家念完书练完字,一出院子,就往山上奔,不管是捡些柴火还是弄点儿野菜啥的,都是到了天黑了才回家的。

    每回回家,也都吃得是他娘给他留出来的饭。

    团子总说,觉得阿土一点儿都不像是亲生的,阿土总是笑笑,总说自己能念书就觉得很知足了!

    娘,阿土哥若是不念书了,我不知道我自己念书是为了啥,前一刻还明明是三人坐在牛车上的,现在却是要少了一个了……”

    彷徨无助!

    “娘,咱帮帮阿土哥吧,我也有私房钱的!”

    “你们赶紧睡吧,这可是你们说的,明早就把银子都给我吧!还有,别忘记早点起来叫阿土一道儿去念书去!”

    田慧下定了决心,也算是能透一口气儿了。R1152

 142 归置

    

    三进的大院子,庭院深深,大门处早就高高地悬挂着“杨府”,两边各立着一座石狮子。

    一下马车,杨府的正门大开着,一对夫妇俩,笑着热切。

    “老夫人,总算是把您给盼来了!老奴是老福,这是内人。”福叔福婶一早就得了消息,早早地就等在了门口。

    杨立冬也跳下了马车,“福叔,说了多少回了,咱都是自家人,你又不是卖身的,不用如此称呼自己。”说完把马车上的三个娃儿都扶着让他们跳下来。

    才向秦氏解释道:“娘,这福叔福婶的儿子也是跟我一道儿从军的,虽说是我的部下,但是跟兄弟一样的,往后福叔福婶就是跟咱住在一起,也能陪着你说说话!”

    “这么标致的小人儿,是小少爷吧?”福婶伸手就捏了捏团子的脸儿,笑得那个欢喜。

    田慧有些尴尬,暗怪杨立冬啥事儿都不交代清楚。“福婶,不是小少爷,这是阿土,圆子,团子,快跟福叔福婶问好!”

    “福叔福婶!”异口同声!

    “福叔福婶哪是你们叫的?叫爷爷奶奶!”田慧被弄得哭笑不得。

    “福爷爷好,福奶奶好!”这才像话。

    福婶拉着团子的手,“走,走,赶紧进屋去,福奶奶有准备点心,咱赶紧进屋去。”福婶一高兴,就忘记要帮着搬家了。

    福叔有些不好意思,“我这老婆子,说到一出就是一出,老夫人,你别见怪啊。也多亏了冬子愿意收留我们,老夫人。往后我就帮着看看门,能有口饭吃的就成了。”

    秦氏已经听杨立冬说起过了,自然没有啥不同意的。而且一看这夫妇俩也是好相处的。人多住着也热闹。“哪有啥介意不介意的,我一向是住在村子里的。原本也不想住镇上来的,可不就是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吗?

    这下子我就放心了,咱三个老人,弄个菜园子,种种小菜啥的,都适宜。”

    杨立冬想到第一道月亮门后,竹影婆娑,若是以后真如他娘说的。菜影青葱,那他还能不能好好地待客了?

    “娘,你们就快进去吧,我把东西搬下来,一会儿休息够了,再归整归整。”杨立冬催促着她们赶紧去逛逛院子,这站在门外碍手碍脚的。

    因为杨立冬说了,新宅子里啥物什都是齐全的,只需带上日常用的就成了。

    所以这搬家也并不太劳累。

    好不容易搬好了,杨立冬才刚刚坐下来。他娘就惊呼问道:“冬子,你说这宅子是被朝廷新赐下来的?”

    杨立冬点头,“对。否则这地界哪有那么大的院子。”

    这只要稍稍想想就知道了,在南下镇的北首,就是离县衙也是不远的,这就不光光是有银子就能买到的宅子了。

    “唉哟,你咋不早说呢,不行,得请个大师来转转运儿。赶紧去啊,还杵在那儿做啥!”

    就因为秦氏的这句话,搬家的第一日就是在动乱中度过的。

    就是连乔迁宴。都是田慧,秦氏和福婶弄了几个菜。随意地吃吃过,就各回屋子歇下了。

    天儿还没亮。田慧就爬起来了,这古色古香的架子床,田慧有些不大习惯。

    习惯了杨家村的那张简易床板,就是翻个身也能发出“咯吱”地响声。

    一开门,就听到了秦氏屋子里传来的动静了。

    看来睡不好的也不止她一人啊。

    都是穷惯的,嘿!

    “娘,你住正屋,我住到前院儿去。”杨立冬想也不想地就道。

    秦氏一听就不依了,“你昨儿个没听大师说吗,家主要住正院正屋,这样才能镇得住宅子!

    我一早就已经摸清了院子了,我跟慧娘和三小的住后罩房,这一排就够住了。

    等你娶了媳妇了,这三间正屋子尽够了。”

    “娘,这不合规矩,你若是不跟着我住在正房,那我就搬到前院儿住去。”

    “你在杨家村都这样住,现在院子大了,就东是规矩,西是规矩的?你娘我可不是个懂规矩的,就是一乡下老婆子!

    行了行了,我就先住些日子,等你娶了媳妇,我就搬出来。”秦氏也知道这事杨立冬孝顺,骂了几句也就应了下来。

    杨立冬这几日,一直充当着马夫,接送三小的来来回回。

    “娘,先生说了,既然咱搬到镇上了,往后都跟同窗一样,申时初才能下学。”团子敲开了大门,就一直往里奔。

    “娘,这宅子大了,每日都得多走了好些路,我就怕忘记了要跟你说的,非得奔得飞快。”搬到新宅子的兴奋劲儿正在渐渐地过去,团子的苦恼也渐渐地来了。

    “娘,我也不喜!”圆子也有些别扭,他就喜欢一回来就能听到他娘回应的声音,现在要跑好远的路,这心里总是不踏实。

    阿土在一旁笑着看着团子冲着他娘撒娇,田慧这时候总是好脾气的,甚至,也是歪头替团子想着方法。

    “要不,每回这个点儿,若是娘有空,就去外头接你们去?顺道儿,咱也能逛逛?”田慧提议道,她也真没怎么逛过南下镇。

    “真的成吗?娘,你真的是太好了!”

    过了几日,福叔福婶才算是弄清楚,这些人的关系。

    自此,也相信秦氏是真的让他们随意过的。

    “老头子,你说我是不是老眼昏花了,怎么瞧着冬子对慧娘几个特别地照顾,每日接送的,也不说是请个车夫。”

    “唉哟,还是你这老婆子脑子好使,我咋就没瞧出来呢!难怪哦,我前几日说了,请个车夫,这样出门也方便些。你猜猜冬子咋说的,没个认识的人,他不放心。”

    哈!福叔福婶相视一笑!

    一搬过来,杨立冬就偷偷地塞了二十两的银子给秦氏,“娘,这二十两银子是给你家用的。”

    “啊哟喂,这哪用得着这许多,咱这些人都用好几年呢!娘用不完存着给你娶媳妇啊。”

    杨立冬神秘一笑。

    转日一早,秦氏就叫上了田慧,俩人手挽着手,一道儿出去买菜去了。

    秦氏的脚程好,走到西市,半点儿都不费力。

    “大妹子,这鸡蛋咋卖啊?”秦氏问道。

    “二文钱一个鸡蛋,若是这篮子都要了,我少算你一两个。”卖蛋大娘热情地招呼着。“这可都是这几日下的,我家养了好些鸡,保管都是好的。”

    “咋那么贵呢,一文钱一个卖不?”秦氏心惊肉跳的。

    “大姐啊,你在说笑不?一文钱一个,你卖我吧!”卖蛋大娘这脸儿变得那个迅速,手里不知道在摸索什么。

    “婶子,咱到别处儿再看看。”田慧生怕秦氏再说出啥话来,一言不合,那卖蛋大娘摸出几个臭鸡蛋朝她们丢来,那可就是臭气熏天了。

    “咋就这么贵呢,咱村子里相熟的不都是一文钱一个蛋的啊,这到了镇上了,咋就不一样了?”秦氏念念索索的,不死心又问了几个摊子,都是这样的价儿。

    秦氏也算是死了心了!

    “冬子那小子,竟然诳他娘——我!”

    田慧并不知道杨立冬这是咋诳的秦氏。“婶子,听说在这摆摊子,都要交好几个铜板。之前,我跟阿土他娘来镇上摆摊,一日就交了十文。这样算来,一篮子的蛋也赚不了多少了。”

    “咋就要交那许多铜板?”秦氏还是头一回听说,这样一算确实也不算贵了。

    在杨家村,若是谁家有喜事,要随礼,就是自家鸡蛋几个,大多都是到交好的那几家借点儿鸡蛋,等自己的鸡产了蛋了,再还上。

    就是要买,那也是一文钱一个,都是亲戚邻居的,谁家都不会卖贵了。

    那些个蔬菜啥的,秦氏也不想问了,多问多受伤,秦氏已经有这种觉悟了。

    “咱去买肉吧?”秦氏看见前面的肉摊子,生意都不咋样。

    “老板娘,这肉是多少一斤?”秦氏走到一摊子前,女屠夫!挥舞着杀猪刀,虎虎生风!

    “大娘啊,你先看看你要哪块肉,我先把这猪蹄都跺了!”老板娘“咄咄咄”地几个刀起刀落,这猪蹄就切好了。

    “大娘,你要这块五花肉?这是十七文一斤的,大娘不咋看见,是新搬来的吧?”老板娘自然熟地说道,不过这生意确实比其他摊子的都要差上一些。

    秦氏有些难以置信,“我这做的大多都是新搬到镇上的生意,我卖了好几年的猪肉了,那些新搬来的看我是个女子才会想着照顾照顾我的生意。”

    可不就是这个理儿,秦氏心里也没谱儿,周围的四五家猪肉摊子,都是男子,满脸横肉的,剁着肉,这脸上的肉都能跟着抖一抖的。

    秦氏想着这女子应该能好说话些,遂才领着田慧来了这家猪肉摊子前。

    秦氏已经很深刻的领会到了镇上的菜价是贵的离谱。就这五花肉的价格,也只是比那小贩贵上了二文,秦氏已经很满意了。

    况且这肉瞧着也新鲜,这块五花肉,可是小贩那儿都不曾有的。

    猪后臀尖部位,五花三层分明,肥瘦肉厚度相当,一整块五花肉厚度为一寸左右。

    面上不显。

 143 送饭

    “大娘,你这是一整块都要吗?”看到秦氏点了点头,老板娘才接着道,“大娘,你肯定也没少买猪肉,这肉只要再过半个时辰,买菜的多了些了,这肉一准儿被分光了。”

    “这块肉都要了,再送几根骨头吧。”秦氏指了指挂着的那几根大骨头,和猪内脏。

    “大娘这是要做搬家宴吧?一般可用不着这许多,就冲大娘头一回就照顾我的摊子,我送两根骨头,并着猪肝吧。

    成交!

    秦氏付了一百一十文。

    这些猪肉就装了满满一篮子。

    一回到新家,杨立冬正悠哉哉地坐在那儿喝茶。

    “杨立冬,你这个混小子,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是吧?”

    杨立冬在一早听说了她娘出去买菜了,就一直等着她娘回来能找得到人骂,否则找不到人,憋个一日准能憋出毛病来。所以,他还是很孝顺的。

    “娘,你回来了啊,咋买了那么多肉啊,镇上的肉新鲜吧?我早就说过了,那个小贩,就是那张嘴巴甜儿!”杨立冬早就看那小贩不爽很久了。

    原因就是,有一回,杨立冬应秦氏的请求去买猪肉。

    也是五花肉,不得不承认,田慧做的五花肉真的好吃!这人也算是有一点拿得出手了。

    只是,杨立冬买了一条的五花肉,十七文一斤!

    秦氏那个骂啊,那个挤兑啊,“唉哟,冬子啊,我说冬子啊,你今年也有二十六了吧。你就是从军了,做的是体力活儿,这脑子平日里都不大听你使唤了吧?我看你是越活越回去了。隔壁村子的二傻子你还记得不?”

    杨立冬也深深地觉得自己白活了这一世了。

    偏偏田慧觉得这还是太轻了些,“冬子哥。实在不是我打击你,你别往心里去啊,若是团子去买,都能买得比你便宜。”

    杨立冬怎么能信,团子虽说是跟着先生在念书,就是这钱能找得回来就不错了。

    足足过了半个月,杨立冬特意试了试团子,给了团子半两银子。让团子去买肉。

    杨立冬故意连买啥肉,买多少都不说,就等着团子来压底。

    结果就是,田慧在背后唤杨立冬,“二傻子”,足足半个月。

    “走,走,现在就回村子去!”秦氏放下篮子,就吆喝着赶紧回村子。

    “娘,不就是东西贵了点。这才刚刚搬来,就闹着回村子,咱可丢不起这个人啊!你想想大伯娘她们。还不在背后笑死咱啊!”

    杨立冬搬出了秦氏的“天敌”试图挽回秦氏的理智。

    “谁说我要搬回去的,我才不会有机会让那些人笑话!我这是要回去抓几只鸡来,到你钱婶那儿抓几只鸡来,咱家的鸡也都带着!”

    来之前,秦氏就将鸡“托付”给了阿土娘。

    “娘,你看,咱这院子里,可真的没地儿养鸡,娘。这镇上的,养鸡的人家可真的不多。有些人家就是要养。最多也就养一两只,想咱家这样子的大院子。真的没人养鸡的。”

    秦氏已经完全陷入了“二文一只蛋”的思想里,任凭杨立冬咋劝,都丝毫不顶用。

    “还有,后罩房前面的地上,等来年都种上菜。还有,空着的都种上!”原本都是种着花的,只是,连年的干旱,后来一直就没人入住,这院子里,都是空突突的。

    杨立冬拼命地给田慧使眼色儿。

    田慧做壁花状,不理睬不搭话。

    笑话,这可是“银子”的问题,秦氏能听她的就怪了。

    杨立冬只能妥协。“娘,要走就赶紧走吧,回头还要接圆子他们呢。”

    回来的时候,是马车后头跟了一辆牛车。

    钱氏带着一一,二二一道儿来的。

    下车的时候,秦氏已经心情格外美丽了。

    “慧娘,你快看看谁也来了!”秦氏冲着院门口喊道。

    对面的宅子的院门开了,那门房望了眼门口的一大群人,“啪”地又将门关上了。

    “钱妹子,我跟你说啊,这几日我这是连边上住的啥样子的人都不晓得。听说这些主人家出入院子,要么坐轿子,要么就是马车的,要不是我家院子里人多,我真不知道我和一日还能不能说上十句话!”

    秦氏一瞬间变成了话唠子。

    若不是那张脸一样,又有杨立冬陪着,钱氏都不敢相认!这才几日,就好像完全是换了一个人一样。

    钱氏忍不住阴暗地想着,就是秦氏的“天敌”,秦氏怕是都能跟她俩说上好些话的吧,好话赖话不算。

    钱氏原本也不打算来,是秦氏好说歹说,又“拐骗”了一一和二二,钱氏无法,才跟着一道儿来了。

    田慧见着了钱氏,自是欣喜异常。

    顺手抱起了二二,问着一一,“一一啊,有没有想姨姨了啊?”

    “想了,好想姨姨了。”

    “二二也好想姨姨了。”说完,还吧嗒地亲了口田慧。

    这小家伙是怪自己不问她了吧?

    秦氏将菜园子都给挖了空,统统都带了过来。

    秦氏问钱氏买鸡,钱氏大手一挥,“说啥买不买的,五只鸡够了没?不够再多抓几只!听我那俩闺女说了,住在镇上可是每日都在花银子,这么一大家子,一日下来可得花不少呢!”

    秦氏顿觉得找到了知音!

    知音难觅啊,秦氏所以就盛情邀请了钱氏来镇上小住几日。

    “婶子,我罐子里还炖着五花肉,这都快午时了,我要给他们送饭去了。”陈府的学堂,并不提供中饭,若是来回吃饭,时间又不太够了。

    头一日,田慧也没想着要准备午饭,就是圆子他们也不知晓要准备午饭的。

    然后,在这个饭菜飘香的时候,圆子三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先生也是忘记说了,就这样,圆子三人可怜巴巴地过了一日,到后来,团子的肚子已经忍不住“咕噜咕噜”地在抗议了。

    先生才问明白了原因,才让他们赶紧回去。往后都记得让家人送饭来。

    书院里的同窗也并不是家里格外富裕的,准备的也都是一份儿的吃食,也有人邀请圆子三人来吃几口,不过一概都被圆子拒绝了。

    那几个同窗胃口好似都很小,大抵都是一碗多一点儿的米饭,并一个菜。条件好点儿的,一个肉菜一个素菜。圆子三人没好意思吃,因为,就是那四五份儿合起来都不够他们三人吃的。

    陈家的同窗都是极好相处的,他们以为圆子他们是日子并不好过,所以才没准备午饭,因为他们也已经听说过了,乡下地方都是一日两餐的。

    所以,第二日,那四五个同窗,不约而同地多带了些菜,“圆子,我们今儿个可是特意让家里多弄了些饭菜,够你们三人吃的了!不吃饱可是没有力气念书的!”

    不得不说,脑力活儿也是很消耗食物的!

    田慧第二日特意做了丰盛的一顿饭,就是秦氏也帮着煮了八个蛋,八个学生一人一个。也算是陈家的同窗,照顾了圆子三人那么久了。

    杨立冬送的菜。

    杨立冬去的稍稍有些晚了。

    圆子拒绝了众人的好意,“今儿个我家也会送饭来的,昨儿个回去的时候就说过了。”

    团子则是直接多了,“昨儿个回去的时候,我就饿得不行了!如果冬子还不来,我哥哥说的话,你们就当没听见啊。”

    众人哄笑。

    不过,五个同窗却跟说好了似的,谁也不动筷子,就跟圆子他们三人一道儿等着。

    “冬子叔,你咋才来啊,我都快哭了!你太不给我长脸了……”团子说着就要扑过去。

    杨立冬赶忙往旁边让了让,“这不是来了吗?我顺道还给你们加了一道儿菜。”

    杨立冬从篮子里拿出了一个小瓦罐。“这是你娘做的肉,这是你秦奶奶做的茶叶蛋,喏,这是你冬子叔顺来的烧鸡,这可是镇上一品楼的招牌菜!”

    等杨立冬表了功,放下空篮子就走了。“我来不及了,回头吃完了装进篮子里,等下学的时候带回去。”

    杨立冬也是上过学堂的,以前他娘总是变着法子给他弄吃的,不过,弄来弄去都是些蔬菜或是鸡蛋,偶尔才有一餐肉。那时候,他就贼羡慕贼羡慕那些吃的好的同窗,一个屋子里吃饭,那肉味就是想忽视都忽视不了。

    后来,他练就了吃菜都能吃出肉味儿的本事。

    “哇,一品楼啊!团子,你这冬子叔是做啥的啊,还特意弄了一品楼的烧鸡给你们加餐啊!”

    口水声。

    “这不,第一餐,冬子叔大抵是想给我们把昨日的那餐都给补回来的吧!”

    “我娘当时也说第一餐总得好些。”

    “我娘也是……”

    屋子里热热闹闹的。

    “咱一道儿吃吧?让我们也尝尝你们娘做菜的手艺。不是我吹哦,我娘那水平可真的不需要我吹牛,不过我娘就是经常把饭给烧焦了。”

    “饭都烧焦了,那菜就不会烧焦吗?”

    后来,学堂里有了不成文的规矩,八个学生都是坐在一道儿吃饭的,你吃我家的,我吃他家的,还顺道点评点评,可算是中肯极了。

    这些个娘,给儿子做的菜,送来学堂的,都是拿出了看家的本领的,谁家都有几个私房菜。

 144 摆宴

    “咚咚咚”

    “咚咚咚”

    吱呀——

    “小哥儿你找谁?”福叔笑着问道,大门开了半条缝儿。

    “我就是隔壁的门房,我家夫人让我来问问,你家宅子里这是养了鸡了?”小哥儿往门里望了望,不过是啥都看不清,只是鸡叫声更是清楚了。

    “对啊,我家都是乡下人,这镇上啥都贵,养点儿鸡,下了蛋也能换了点儿钱,补贴补贴家用。”福叔知道来人定是没啥好意,索性也把话儿说透了,就等着来人如何说。

    那小哥儿是听说过乡下人实在的,但是还是头一回见着乡下人实在成这样子的。他已经忘记了,他爹被卖前也是个乡下人了。

    “只是,只是你家的鸡叫声,咱隔壁的院子都能听得到了,你们不能不养鸡吗?”

    福叔看看天,看看小哥儿,“这不做点儿打算,精打细算地过日子,难不成这银子还能从天下掉下来啊,过日子就得考虑地久远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