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谪仙皇子压上身-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姐姐,怀意不是故意的。可是怀意已生下来就没有了娘亲,是阿爹跟怀意相依为命。若不是,若不是怀意身子不好,阿爹也不会为了救怀意,才会……都是怀意的错,该死的人是怀意。姐姐,求求你了,不要将我爹拿去喂狗。”

    “那你告诉姐姐,你阿爹为什么为了救你,犯下的错?”余怀意的话,越来越惹人怀疑,暮染半蹲下身子,屈身向前发问。

    而余怀意,再也给不出太多的回答,

    “我,我……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一时心急,余怀意突然一口气上不来,晕倒在暮染跟前。

    “池墨。”暮染也是一慌,池墨匆忙上来,给余怀意把过脉后。脸色愕然一怔,

    “这孩子有哮喘。”

    “哮喘。”暮染亦是一愣,好一会儿都没能缓过神。就在这时,一直在大门守着的青木,火急火燎的跑到书房里来。面色严峻的给池墨还暮染行了一个大礼,开口道,

    “公子,夫人,事情有些不妙。也不知道那些个百姓何处得来的消息,说是河道府的总工余聪勾结雪国的人,将河堤炸毁。眼下群情激奋,已经到了河道府门口了。逼着河道府的人将余聪的尸体交出来,让他们处理。”

    “来的还真是快。”听下青木的话后,池墨眼底浮掠过一丝暴戾。敛了敛神色,将暮染怀里的孩子抱过来,交给一旁的管家。自己则是起身,跟着青木走出去。

    “我也去。”知道池墨想去哪儿,暮染喊住池墨的脚步,紧随跟上。

    池墨也没有拦住暮染,等了暮染一下,两人一起往门口的方向走去。

    两人来到门口的时候,正如青木说的那样,河道府的门口聚集了前来闹市的百姓。一个个衣衫褴褛,但是面容愤怒。看到池墨跟暮染出来,纷纷扬起手中拿着的木棍,叫嚣着,

    “你们是什么,将余聪交出来。余聪这个叛徒,这个小人,这个杀千刀的,居然敢与雪国人勾结,将东洲城毁成这样。他以为死了就没事了么,我们要将他的尸首碎尸万段。”

    “对,对……”

    “碎尸万段,碎尸万段。”

    在一人的带领下,千万人同时高声呼喝起来。那阵状,还真是尤为壮观。池墨本能的将暮染护到身后,居高临下的站在府门前的阶梯上,俯望着站在阶梯下的百姓们。朗朗出声,

    “东洲城的百姓们,我是池墨,你们的圣上。朕既然亲自前来东洲城,自然是为了解决东洲的事情而来。眼下事情真相如何,还没有得到确实的证据。若是当真如你们所说,朕一定给你们一个交代。”

    “陛下,竟然是陛下!”听到池墨自报家门,人群中立马又想起窃窃私语的声音。乌压压的,一群人立马跪下来,给池墨行着跪拜之礼,

    “草民参见皇上!”

    “参见皇上。”

    “各位快快请起,请各位放心,朕答应各位的事情,定然说到做到,不会让各位失望的。眼下,各位且放心回去,凶手的事情交给朝廷。目前,将东洲城,大家大家家园恢复到以前,才是最为紧要的不是?”安抚下百姓的情绪,池墨又诱导着。

    总算将百姓的情绪安抚下来,没有再多加纠缠,人潮缓缓散去。

    看着人潮退散,池墨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招手让青木过来,在他耳畔轻轻的低语几句。青木会意,双手抱拳后,立马退了下去。

正文 第382章受人指使

    从河道府回来,天很快就黑了。

    夜色如同泼墨一样,泼落下来。四方天地,都笼盖在密密麻麻的漆黑中。悬挂在廊下的风灯,摇摇曳曳的,微弱的光,压根不能在紧密的空间里,撕开一条缝儿。簌簌的,不时有雪水从屋檐滴下来,响起“滴滴答答”的声音。

    入夜时分,虽然没有再继续下雪,可风还是冷的。

    没有通地龙的厢房,放着雕花的熏笼。暮染特地命人,在熏笼里放着上好的银丝炭,又掺和了灵犀香。丝丝暖意从熏笼的雕花口飘出,将整间厢房都笼在一片懒洋洋的暖意里。淡雅的灵犀香也随着暖意的飘浮,洋满整间厢房。

    微伏着身子,暮染满脸凝重的坐在床榻边沿。看着床榻上沉睡的小孩,暮染的唇角,缓缓勾起一缕温软的笑痕。

    那小孩不是别人,正是余怀意。总觉得余怀意那云里雾里的话中藏着深意,所以暮染回来的时候,让团子将余怀意也一并抱回来。城里的大夫来了几拨,也只是能够诊断出余怀意患有哮喘。

    而且,是打娘胎里带来的。

    “小染。”暮染想的正沉,连池墨来到身后,都不自知。在池墨的声音里回过头,暮染转眸看着池墨,问,

    “嗯,怎么了?”

    “夜深了,去睡吧。”近日来事情繁多,池墨知道暮染一直都没怎么睡好。今日又遇上余聪的事情,知道暮染心里,越发的烦闷。可看着暮染这样,池墨非常的心疼。上前轻轻握住她的手,皱起的眉梢,夹杂着藏都藏不住的怜惜,

    “这孩子的哮喘是娘胎里带来的,根本无法根治。眼下他也只是昏睡不醒,过几日,他就没事了。只要不大喜大悲,不会有什么大事的。”

    “池墨。”自知池墨说的皆是道理,可是暮染还是不忍心。低低唤池墨一声,

    “好好将余聪安葬了吧,小孩子的虽然说的不清不楚,可是童言无忌。也许他的话,才是最真的。这件事情从一开始就扑朔迷离,也不是他一个余聪能够翻出的浪花。我们,何必跟一个孩子过不去呢。”

    “嗯,都依你。”知道暮染是犯了恻隐之心,池墨没有拒绝她。想都不想,就答应了暮染的要求。

    正要继续叫暮染去睡,却听见门口有声音传入,

    “公子,老大,河道府的管家来了。”是团子。

    “进来。”轻轻应一声,暮染让团子进来。

    团子没有耽误,很快大步入到房里。看到池墨,自己屈身低下行礼,而后道,

    “河道府的管家说,他们家公子的病,只有一味药可以控制。白日里的时候,老大你们走的太急,他来不及拿。生怕公子有什么不测,所以他特地将药给送过来。”

    “哦,让他拿进来吧。”没说什么,暮染只是淡漠颔首,命团子将药拿进来。

    没一会儿,管家就将药给拿了进来。暮染接过来,给余怀意喂了一颗。咽下药后,余怀意的脸色果然缓和不少。就连气息,也平稳下来。暮染正觉得惊奇,池墨已经从她手里,将也药瓶接过来。倒出里面的药丸,放到鼻息间闻了闻。

    而后敛起眉色,问管家,

    “这药是哪儿来的?”

    仿佛被池墨稳住,管家一下子跪下来,忙忙磕头,

    “这,这小的真是不知。乃是老爷留下来的,就在昨天夜里,老爷特地嘱咐小的,说小少爷的药已经备好在书房的暗阁里,足够小少爷用一辈子。让小的,好好照顾小少爷。”

    “哦。”仔细盯着管家的脸色,池墨眼底一阵晦暗。不过到底是没有为难管家,挥手让他退下。

    在管家走后,池墨才是转眸看向暮染,

    “看来,余聪是自己求死的。余怀意没有说错,也许是有人拿余怀意的药,跟余聪做了交易。”

    “那你的意思是?”从池墨的话,暮染隐约能够猜出他的意思,拧眸问。

    池墨没有藏着掖着,颔首答,

    “有了头绪,总是能够很好的查出来的。昨天不是有人闹事么,想要闹事,也总要有人起个头才能闹的起来的。既然背后的人将余聪都算计进去,想必做戏做全套,门口的那出闹剧,也少不了他的痕迹。我们仔细查下,总能得到一些蛛丝马迹来。”

    “说的对。”对池墨的话表示非常的赞同,暮染点了点头。

    交代完青木后,两人看着天色已晚,就没有再继续下去,而是睡了。

    到了第二日,青木跟洛夜还有凤飘飘等人,已经查到一些消息。

    青木首先开口,

    “公子,果真如公子所言,确实是有人牵头的。还不止一个,一共有三个人。一个赵钱,一个叫徐福贵,一个叫李达,这三人原本是东洲城城里头的小混混,整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河堤被炸毁,城中成泽国,他们突然跟变了人一样,变的非常愤慨。教唆着城中的百姓,要公道。”

    “街头的小混混,现在他们人在哪儿?”半眯起眼眸,既然能够查到有人牵头,事情可就好办了很多。池墨再次启唇,问。

    “就关在行宫的柴房里。”青木如实回答。

    “过去看看。”池墨压根等不及,又是开口。

    于是,池墨带着暮染,还有青木等人,一同往柴房走去。那三个人小混混,即便是被关在柴房里,也一副处事不惊的模样。躺在草垛上,睡的还算舒坦。听到开门声后,“吧嗒”一下从草垛上下来,满脸谄媚的迎上去。

    “几位大人,不知道何事将我几个叫过来呢?”特别是看到池墨跟暮染后,看着他们那一身华贵的衣裳,几人眼中皆是暴露出艳羡的眼神。

    池墨也不跟他们兜弯子,直接开门见山,

    “此番将你叫过来,是一件事情,想要问你们。这些天,你们如此义愤填膺的教唆着城中的百姓,找朝廷要公道。说实话,到底是谁指使你们的?”

    “公子说笑了。”年纪较为长一些的徐福贵,先为开口,

    “哪里有人指使我们,只不过我们看着家园被毁。心中着实的悲痛,所以才想跟乡亲们团结起来,为家园讨回一个公道。”话到尾端,徐福贵还特地挤下几滴清泪。做出一副伤心的样子。

    池墨自是不会被他瞒不过,哼了一脸的鄙夷,继续开口,

    “行了,旁的话也不需要多说了,你们到底做过什么,本公子若是心中没有底,也不会来找你们。你们收在家中的那些财宝若是还想拿回去,最好乖乖的说实话。如若不然,想来东洲城里头多你们几个也是不多,少你们几个,也是不少的。”

    “公子饶命,公子饶命。”池墨话说的极狠,表达出来意思,也明白的很。几人听入耳中来,吓的颤颤发抖。不敢再嘴硬,忙忙磕着头,就将实情给道出来,

    “公子英明,依照我们几个的能耐,也确实不能折腾出什么来的。有一天夜里,突然有一个黑衣人,找到我等,说是只要我们依照他的意思去将此事成了,荣华富贵,必定少不得我们。我们寻思着,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所以就……”

    “哼,胆敢污蔑圣后娘娘,还说不是什么大事。我看你们,是活的腻歪了。”听到徐福贵在为他们几人辩解,团子当下气不打一处来。先到暮染因为他们捏造的流言,而受到的委屈。团子就恨不得上前去,给他们几拳头。都不足以,消除她心底的愤怒。

    没让团子有所动作,暮染就喊住团子,转头跟几人道,

    “那你们可知道,找你们的黑衣是谁,长的什么模样,可有什么特征?”

    “没有。”三人齐齐摇头,

    “那人黑衣蒙面,我们着实的看不清。从他的声音听来,该是一男子无疑。”

    “呵呵。”这样的答案,听了等于没有。暮染冷冷一笑,不过好过,什么消息也没有。暮染倒也没有为难他们,转眸看向池墨,放他们回去。

    再次回到大厅,池墨跟暮染刚刚坐下没多久,刚刚离开的凤飘飘跟洛夜又折回来,手中拿着一颗晶莹剔透的随侯珠,呈到暮染跟池墨跟前。暮染接过来,看了几眼,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同,

    “不过一颗夜明珠,有什么不同么?”

    池墨沉吟了半晌,又开口,

    “这不是普通的夜明珠,也叫随侯珠。只有荒原才有。”

    “所以,是她。”池墨的话一落,暮染立马就领悟过来,面色骤然一冷。

正文 第383章青台失火

    冬日的夜很冷,也很长。

    沉寂了一千年的古寺,在时光悠悠的洗涤下,被岁月磨平了暴戾。又日日熏陶在佛语慈音中,纵使孤单临立在漆黑冬夜里,也只有一番祥和宁静的风姿。山里的风不时呼啸着过来,似被佛手轻轻一挡。很快就没了痕迹。

    倒在纱窗上的树影,也会摇摇曳曳的,隐匿在窗外檐下晃荡的风灯里,略有些阴森。

    温暖而熏香的禅房,点了两盏青灯。灯芯浮在灯油上,燃的很旺。灼烈的光挥散出来,将整间禅房都照的通亮。

    玉瑶儿就坐在堂前的榻上,半萎靡着身子,用金丝银线勾勒着拥簇花影的裙摆铺在脚下的地砖上,挡去清冷的光。逆光的背影里,她沉涩的眉梢,拢过一缕孤寂。柔弱无骨的白皙长指,紧紧捏着一根通身碧绿的玉质笛子,笛子尾端则用清秀小楷镌刻着一个小字。

    灯火明亮,那镌刻在玉笛上的小字,是一个“罗”字。

    阖在眼睑的睫毛,在跳跃的烛火,盈盈颤了颤。清澈如一湾碧泉的水眸,潋滟跳动过几缕轻微的芒。似无声息的,有一些远久的记忆穿透历史的洪流,激进的灌入到玉瑶儿的脑海中。

    如若往昔的恨意,烧灼的玉瑶儿的心房剧烈的疼。

    那个女子,清丽绝尘,美艳无双。她本该是世间最为让人艳羡的人儿,却终归流落到,狼狈不堪。

    她的恩情,玉瑶儿一辈子也忘不掉。可她的恨,玉瑶儿倾尽一生也销不了。

    想的太深,玉瑶儿紧握玉笛的手又是一紧。猛一松开,人恍惚中回过神。眉目抬起时,不远处的房门“吱呀”一生,裂开一条缝。一道纤细的身影从缝里挤了进来,迈着细碎的莲步,走到玉瑶儿跟前来。弯身福了福礼,

    “族长。”

    “嗯。”微微颔首,玉瑶儿应声让秋水起身。促狭的丹凤眼里,拢过轻微的水色。盈盈烛火里,似有一丝深沉从她眉梢拉拢过去。也不过是清风拂面的一瞬,已然恢复如常。清泠迟缓的声音像珍珠轻落玉盘,徐徐出口,

    “蛰居阁那边,可有什么情况?”

    “回族长话,确有一些情况。”先是顿一顿,秋水有一会儿,才继续开口,

    “一切如常,皇太后似乎明日就要返回京中。可是族长,若真是如此,那咱们?”

    “嗯。”玉瑶儿又是一记轻哼。看的秋水,是越发的心急,

    “敏封大人已经被皇太后送走,咱们安排在青台山的人,也被一一清除。如此看来,皇太后是铁下心要将族长您留在青台山。若当真如此,咱们万不可坐以待毙。明日皇太后一离开,咱们想再回到京城,只怕几乎无望。族长,要早做打算才是呀。”

    “是呀,明日她一走,咱们可就要老死此地了。”秋水一字一句,都像天上落下的刀子,刀刀划到玉瑶儿心上一般。聚拢在眉梢的忧虑,越发沉重。轻轻在唇角一叹,玉瑶儿招了招手,示意让秋水过来。

    秋水不疑有他,凑身到玉瑶儿跟前。玉瑶儿顺势伏低身子,贴到秋水耳畔,轻声低语几句。话音落尽之后,秋水脸上血色骤失,就连声音,也因惊恐而变的断断续续,

    “族长,当真要这样么。这,这,这可是死罪呀,若是被陛下知晓了,咱们可……”

    “死罪?”喃喃着秋水口中出来的两个字,玉瑶儿脸上拧开的笑容,狰狞而可怖。神色间似乎带着癫狂,与肆虐,玉瑶儿的声音也是尖锐的,

    “你以为我如今做的事情,就不是死罪么。若说上原谅,那是不可能了。除非,你当真愿意与我一同老死在这儿。秋水,若想在我身边继续呆下去,这般软弱,可是不行的。”

    “族长。”被玉瑶儿阴翳的话语,惊骇的腿脚一软,秋水“扑通”一声,跪在玉瑶儿跟前。

    玉瑶儿别过眼眸,懒懒的扫秋水一眼。似有浅浅冷意,从她黑眸底一缕一缕泄出来,

    “去吧,敏封跟秋千已经在外头了,该怎么做,他们会告诉你的。”

    “是,奴婢告退。”不敢再多说,秋水重重磕一个头后,起身走出房门。

    夜更沉了,如同泼墨。秋水离开后,寂静的禅房更加安静。玉瑶儿缓缓从软榻上站起来,走到纱窗旁,推开跟前的纱窗,冷眼看着面前的死寂夜色。似有什么东西,从她眼底漏入夜光中。

    是冷眼,还是杀意……

    冷冷的夜风带着山中冬夜的严寒,一阵阵扑面而来,玉瑶儿丝毫也不觉得冷。

    直到夜深之后,东厢的蛰居阁传出明亮的火光,及嘈杂的吵闹声。玉瑶儿脸上的杀意,才慢慢的变成笑意。与此同时,紧闭的房门被人重重的敲响,

    “族长。”是秋千。

    “进来。”冷下眼眸,玉瑶儿让秋千进来。很快,在满屋子的盈盈火光里,秋千踩着火光,踱步入到房里。走到玉瑶儿跟前,秋千点了点头,方是跪下身子,道,

    “启禀族长,蛰居阁走水了。眼下琅琊寺上下,都在忙着救火。咱们是……”话到此处,秋千扬起眼眸,看着玉瑶儿,虔诚的询问着。

    玉瑶儿的面色明显怔了一怔,似在恍惚。有一会儿,才是从悠悠远久的恍惚中,缓过神来,双目无声的盯着秋千,出口的话音轻轻的,软软的,也懒懒的,道,

    “走水。那就等一等吧,让他们将事情处理的差不多了,咱们再过去。若是去的太早了,反而太过显眼。”

    “是。”明白玉瑶儿的意思,秋千不敢多话,低着头。陪着玉瑶儿,静静的等待。

    随着东厢的嘈杂声越来越响,玉瑶儿终于坐不住,再次从软榻上站起身来,吩咐着秋千,

    “秋千,帮我宽衣。”

    似乎没有听明白玉瑶儿话里的意思,秋千面色明显愣了一愣。直到玉瑶儿凌厉的目光瞪过来,秋千才是反应过来,慌忙低下头,站起身,上前去帮玉瑶儿解开腰间的锦带。

    到底是没明白,玉瑶儿此举的含义,秋千大胆询问,

    “族长,您为何要?”

    “为何要更衣?”玉瑶儿挑了挑眉,有些笑道,

    “你想,此时乃是半夜,大家都应该在安睡中。若是我衣冠齐整的跑过去,有心人瞧去,自然会落下破绽。若是我衣冠不整的跑过去,不正说明我是被东厢的声音吵醒的,也更加显得,我心急如焚。你说呢。”

    “族长英明。”听完玉瑶儿的话后,秋千不得不佩服玉瑶儿的心细如尘。当下恭维两句,加快手上动作,帮玉瑶儿更起衣来。

    做出一副刚刚就寝起身的模样,玉瑶儿才是推开房门,带着秋千狂奔出去。

正文 第384章禁足解除

    前些日子,一直飘落着厚重的大雪。青台山上的师父说,下山的路都被雪封了。所以皇太后返回京城的行程,才被耽搁下来。

    好不容易,等来雪停,没想到,居然会遇到这样的劫难。

    蛰居阁乃是琅琊寺里,最为僻静的一间阁楼。皇太后喜好安静,早年太上皇还是皇上时,特地命人将蛰居阁整修起来,以便皇太后上琅琊寺祈福时,有落脚的地方。

    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万众瞩目的蛰居阁,会在这时候遭了火吻。

    琅琊寺里的僧人们也是吓坏了,七手八脚的,忙着救火。要知道,住在里头的那位,可是当今圣上的亲生母亲,若当真在琅琊寺里出了事情,只怕是整个琅琊寺,都担不起的责任。

    “快,快,快。赶紧救火。”慌乱的声音,慌乱的脚步,慌乱的身影交织成一团,被熊熊火光倒映着。那烧起的火光,越来越来烈,一桶桶水泼下去,也如杯水车薪,连零星半点的火苗,也没有灭下去。

    看着时间越拖越久,众人心里,越是忐忑。

    玉瑶儿是在这个时候跑出来,一下子冲到救火的众人跟前,

    “怎么回事,皇太后呢?”

    “娘娘,皇太后还在阁楼内。”因是前些日子,玉瑶儿遭了皇太后的贬黜,所以没有人耐心的回答她的话,只是轻猫淡写的回应一声。继续忙活着手上的事情,忙着救火。

    对于眼前人的怠慢,玉瑶儿也不以为然,拿出手中的丝帕,往身旁一个拿着水桶的僧人桶里湿了湿,捂在口鼻处,她整个人入离弦的箭,冲入到火场中。连她身旁的秋千想去伸手拉她,都拉不住。只能愕然的喊一声,

    “娘娘,危险。”

    可秋千的生意毕竟孱弱,只落下几声,就被场上的嘈杂声给掩盖了。

    约摸等了一炷香的功夫,人仰马翻的场上,熊熊烈火的背景下,玉瑶儿一身狼狈的背着皇太后,从火场里头走出来。两人身上的衣服,皆是残破不堪,玉瑶儿左臂上的衣服,也被大火烧了大半。露出白皙玉臂上,可怖的伤痕,混着灰烬的鲜血从伤口溢出来,看一眼,都觉得疼。

    “太后娘娘!”看到太后,有人跑过去,接下太后的身子。

    虽然太后的衣服也很脏,面上也沾满了灰色的污渍,可仔细看下来,也只是被烟火给熏晕了。身上倒是没有太大的伤口,懂医术的僧人也靠近过来,帮皇太后把过脉后,面色一松,与众人道,

    “皇太后没事。”话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