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女穿男]公子风流-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丞相大人看了一眼太子身边堆放的奏折数量,点了点头,“是,这已经是臣让属臣们挑选过的了,太子还是看上一看比较好。”
    “全部?”
    “对。”
    “一定要全部吗?”
    看着太子那孟小四式的可怜巴巴,丞相大人有些心软了,往其中一撂奏折指了指,对旁边的属官道:“搬到我那边去吧。”
    “相父……”果然被当儿子养过就是不一样,这就是父爱啊。
    “剩下的还是需要太子殿下全部看完,不过,老臣会陪着殿下的。”
    太子:“……”有胜于聊,至少美人爹爹还陪着自己呢。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丞相时常便会留宿在东宫,实在是太子这货的速度太拖后腿了。
    “太子,恕臣斗胆,”丞相大人决定不姑息某熊孩子了,“太子再拖磨下去,臣要去禀告陛下了。”
    “相父——”你这是□裸要打小报告啊,到时候我父皇肯定削我。
    “太子——”
    “孤这就加快速度。”太子眼见被美人爹爹下了最后通碟,只好咬着小手帕努力翻奏折去了。
    没人性啊……


☆、第138章 
    最后;被摧残得不行的太子殿下自己先跑到皇帝那里报了个小报告;正确来说大概算是诉苦抱屈吧。
    “太子将来乃是要承袭大统的;少时受些挫磨是必须的,否则一旦登上大位,你将如何治理国家;使国脉延祚?”
    竟然还是被父皇给削了;还削得这样义正辞严的,简直比美人爹爹还严厉。
    果然;“皇帝伯伯”比“父皇”可亲多了!
    太子殿下终于悟到了一个真理!
    不过;在他去跟父皇诉过苦后,美人爹爹倒是再没在东宫陪他审阅奏章公文,跟他的距离似乎无形中远了些。
    太子毕竟是被丞相大人亲自教养大的,他很快便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相父,孤错了。”毫不打折扣地大礼参拜,并高举戒尺。
    丞相大人却是轻轻一笑,谦恭地道:“殿下,老臣虽忝为太子太傅,但实则已无可教太子之学,这戒尺拿得已经有心无力了。”
    太子越见惶恐,“相父,孤真的错了,请相父原谅。孤不该报怨国事劳苦,若孤都报怨国事辛苦,那么文武百官又该如何?”
    丞相大人只是不言。
    “孤不该好逸恶劳,自己尚不爱惜这大庆江山,又教何人来爱惜?”
    丞相依旧不言。
    太子殿下把自己从头到脚数落了个遍,最后却发现丞相大人表情始终淡定如一,也就是没什么变化,仿佛什么都没听到一般。
    就在太子琢磨着难道非得把贪花好色这样不靠谱的罪名也给自己兜上的时候,丞相却撩相袍,双手高举手中玉笏板,道:“殿下无过,乃是老臣之过,老臣曾教养殿下十余年,如今殿下却周身是错,岂是殿下之错?定是老臣之过!”
    完鸟!
    拍马屁一不小心给拍到了马腿上了!
    太子殿下心中大慌,爹早就说过的,不会说话不要紧,那就少说少错,不会说话还要乱说话,那就是自招祸端——如今他可算是给自己招了大祸了!
    美人爹爹这一跪,他是不敢跟着跪对头,否则错上再加一条,有失君仪!
    “快,着人去请父皇来。”太子没招儿了,只能派内侍臣去请自己亲爹来救场了,好歹他们也君臣这么多年了,肯定比他有经验。
    开华帝听内侍臣那么详细说了一遍,龙袖一挥,“去,让你家殿下自己头疼去吧。”为君言若不慎那还了得,就得丞相治他。
    内侍臣当然是不敢这么说的,他只说陛下让殿下自己想办法,意思传达到就好了。
    然后,东宫侍从远离东宫书房,把场地留给那太子殿下和丞相大人去发挥。
    有些事,他们别说看了,听到一言半句的那都是杀头的事儿。
    “相父……”太子殿下跪也不敢跪,是话也不敢再乱说,热得跟只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团团转。
    在转了几圈之后,太子猛的灵光一闪,顿悟了!
    容色一正,对着自己的相父就是标准的一个弟子礼,道:“孤有错,孤错在言不慎,为君言若不慎必出大祸。相父教导孤言出必三思,孤铭记在心。”
    “此为大善,望太子殿下谨记。”
    “是,太傅请起。”
    这次,丞相大人就顺着太子的搀扶起身了,心里不免直替自己叹气,所谓忠心不好做啊。可,事情也得有个善始善终,不做还不行了。
    太子也没叫人进来,自己扶了丞相到一边坐下,本还想着来段父慈子教的戏码,但一瞅美人爹爹那眼神,就没敢造次。
    自打恢复这皇长子的身份,成了这大庆朝最尊贵的太子殿下,感觉所有人都跟他有了距离。美人爹爹时时刻刻在提醒他要端着,要装着……总之就是要习惯如今的生活,可这样的生活真的好难受!
    孟明远自己坐在一边捶打揉捏着自己的双膝,多少年不曾这样跪谏过了,猛的来一下还真是有些受不了。
    保养得再好,这骨子架子也毕竟上了年纪了,禁不得他太折腾。
    “相父,你不要紧吧?要不要找个太医来?”
    孟明远摇头,“太子,有些事你还想得太少。”
    太子愣了下,这次很快便转过弯来了。
    是了,美人爹爹说得没错,他想得还是太少!
    他先前派内侍臣去搬救兵,之后再叫太医,这其中传递的信息量略大啊,保不齐就生出些无谓的事端来烦心。
    “孤明白了。”
    “臣告退。”休息之后,孟明远就告退了,打道回府休养生息去。
    太子也没好意思多留,自己今儿的事犯得多了点,真没脸扮可怜搏同情。
    在丞相大人尽心督促教导之下,太子进步神速,在东宫也渐渐竖立起自己的太子威仪,有了属于他自己的亲信。
    而丞相大人却在一步一步地小心后撤,不动声色地退远。
    功成而弗居。
    功成身退,天之道。
    合乎天道的才是真正的大道,而孟明远喜欢遵从大道。
    虽然他不修仙,但是万事同宗同理。
    只是,随着太子之位的日渐稳固,以及太子的年纪一天天增长,瞄准太子妃之位的人便多了起来。
    而这个时节,丞相大人已经请旨离京巡视州府民情去了。
    皇后中宫位稳,想法就不免多了起来,自己的儿子自然配得许多美好的女子,自己娘家的女子也不乏优秀之人。
    在皇后的带动下,为太子选妃的行动虽未张名,但已实归。
    太子在忙着中宫事宜的情况下,还不得不烦恼着那些被母后看中的女子的暗送秋波……他终于可以理解相父制定的家规意义何在。
    这女子多了果是世间最麻烦之事!
    更麻烦的是,母后明明已受够了后宫妃嫔众多之苦,却又坚定不移地走上前辈们的老路,还要下一任皇后继续承受她这样的苦痛。
    相父啊,您现在是巡视到什么地界去了?
    竟然还搞私访?
    您不知道现在京里都已经炸锅了吗?您还把二丫给我扔在凉州城死都不让回来,你到底是诚心呢还是诚心呢?
    如果不是二丫的年岁还不到及笄之年,他真的不介意现在就让父皇下旨册立东宫太子妃的。
    其实,更主要的原因是,太子殿下太清楚,如果现在他就敢请旨册立不到及笄之年的二丫为太子妃,自己有得排骨吃了。
    姑娘十八花开正旺,适宜婚嫁。这是美人爹爹曾经说过的,太子从来不认为那是在说笑。
    从两个姑姑到孟大姑娘俱是满十八才婚娶。
    “太子。”
    又一个娇滴滴的美人盈盈朝他施礼下拜。
    太子心里就忍不住犯嘀咕了,这御花园——怎么变得跟菜市场一样,谁都能进来了呢?还不如相父家里那后园子门禁严呢。
    而且,这一个两个的,怎么都跟弱柳拂风就要倒似的,这麻杆似的腰看着就让人胆战心惊的。有点像美人爹爹小时候说过的,那真是蛇腰的,就跟握住条蛇似的——有点寒呐!
    这么一想,太子的脚又往后退了两步,心下不由有些埋怨出巡在外的相父大人了。
    您倒是快点结束巡视回来啊?这简直跟放出的风筝似的,大半年了杳无音信的,您到底是去巡视了,还是公费旅游去了?
    对了,公费旅游这词还是相父发明的呢。
    其实,丞相大人真心是公费旅游去了。
    为了大庆朝忙活儿这么些年了,他年纪一天天大,可却没什么机会好好看看这天下,难得有个合适的机会,自然就到处走走看看了。
    而京中的太子殿下终于因为某日回寝宫安歇时在自己的榻上看到一名美貌少女后怒了,直接拿剑劈了那榻,尔后拂袖而去。
    开华帝得到消息,只是摇头叹息,对着自己的皇后娘娘说了句:“你呀,再这样下去就要母子离心了。”然后,就溜溜达达地去找自己的美人们温存去了。
    人呀,总是这样得陇望蜀。
    得意就忘形,必是要出事的。
    太子开始大力整顿纲纪,专挑那些有意送女儿给他的人家下手。
    美人爹爹说过,整就整大的,整得他们伤筋动骨了,自然就顾此失彼,不会瞎折腾了。
    太子深以为然!
    你要说什么是一脉相承?
    太子这样的那就是。
    曾经经历过当年中宫无子朝臣请立嫔妃之子为太子时期事情的朝官们,纷纷在心中感叹。
    太子果然是相爷一手教养出来的,连这手法都运用得如此秉承衣钵,而且杀伤力更大!
    在太子折腾京中官员的时候,丞相已经溜达到了凉州城,顺利见到了自己的二闺女。
    吹着边关风长大的孟二姑娘有着一身小麦色的肤色,健康而爽朗,而且上马能战,下马能绣花,文武双全。
    孟少风和卫文礼都已是翩翩少年郎,俱是允文允武。
    他们生活长在凉州孟家草场,时常到军中历练,早已不是同龄背景身份之人可比。
    称得上少年英才!
    孟二姑娘陪着父亲在草场上溜马,一路笑声清脆。
    “冬妮,可还记得你四哥?”
    “你说苦逼的太子四哥吗?”
    丞相大人:你非要给他加这么多的定语形容词吗?
    “我当然记得啊,小时候他最爱领着我玩了。”
    “如果要你嫁给他呢?”
    孟二姑娘难得思虑了好一会儿,然后说,“感觉好奇怪的呢,我叫了他那么多年的哥哥呢。”
    “那如果要你嫁给一个不认识的人呢?”
    “想都不要想,凭我太子四哥在,这根本不可能。”
    真是好有底气的样子。
    丞相大人忍不住笑了。
    牵着马又往前走去。
    孟二姑娘自然就跟着。
    “那如果是嫁像你五哥这样的呢?”
    “啊?”孟二姑娘马上一脸嫌弃,“爹,你开什么玩笑,五哥跟个小孩子似的,还没我成熟呢,我嫁这样的,到底是我照顾他,还是他照顾我啊?”
    丞相大人默默地为孟小五点蜡。
    “爹,我才十四,您就这么着急为我寻夫家了?”
    “未雨绸缪嘛,爹也想你嫁得舒心。”
    “爹——”孟二姑娘难得露出小女儿的娇态。
    “好了,不说这些了,咱们再到前面看看。”
    “好。”


☆、第139章 
    丞相大人返京已经是次年三月的时候,适逢开华帝五十万寿。
    丞相大人不但自己回来了;也把小女儿几个带了回来。
    对此;最高兴的莫过于太子殿下。
    当看到那个明艳动人,一身飒爽的少女朝自己盈盈下拜时;太子殿下简直惊艳了。
    这已不是不是当年的二丫,却又是当年的二丫;在他不知道的时候她已出落得如此标致。
    “臣女拜见太子殿下。”
    只是这称呼就实实煞了风景;她小时候最喜欢软软糯糯地唤他哥哥的。
    “免礼。”太子殿下这一角色;曾经的孟小四已经当得很有范儿,心里再是惊涛骇浪,面上已能做到不显山不露水。
    看到太子如此做派;孟明远心下甚慰。
    要让一个幼仔长大,就必须斩去他所有的依傍;这样他才会明白只有自己变得强大才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
    “相父。”
    君臣礼毕,这是太子的礼数。
    孟明远也坦然受了。
    丞相的席位离皇帝之位并不甚远,开华帝便让内侍官捧了御酒去给自己离京经年的宰辅斟酒。
    “臣谢陛下赐酒。”
    “孟卿,有些事还是应该早早做了安排才是。”开华帝话中有话地说。
    孟明远则道:“陛下,未雨绸缪固然是好,但俗话也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太子去看端坐在美人爹爹身后的二妹,心里这个怨念啊。这丫头几年不见竟然就真的跟他生分了!按君臣大礼见完,竟然就连个眼尾都不再赏给他了?
    伤心太平洋……
    混蛋卫文礼,你小子给我离二丫远一点,别以为你姓卫就有机会,滚边去!
    你要说肃郡王府的嫡世孙对从小青梅竹马长大的孟二丫从没一点儿男女之情,他自己都不能信。可是,他家舅舅从很早以前就教导过他近亲结婚的若干弊病,从根上就掐断了亲上加上的可能性。
    坐在一边的皇后道:“陛下,丞相说得对,有些事还是要慢慢来才好。”
    孟明远冲着一施礼,“娘娘所言极是。”
    开华帝微蹙眉。
    太子挑眉。
    这对父子明显是很不爽。
    丞相只当自己没看到,没看懂,淡定地喝自己的酒,欣赏园中歌舞。
    皇家的家务事,能围观就围观,就算是围观都不能保证一定平安无事呢。
    “相爷。”
    “娘娘。”孟明远表示自己在听。
    皇后笑着朝那些今科仕子席位一指,道:“相爷今科不曾当得主考,虽然没有师生之谊,但是不定有翁婿之缘呢。”
    孟明远神色不变,淡定地道:“娘娘说笑了,小女才貌平庸之辈,只消将来男方不聋不哑,五官端正,能令她衣食无忧也就足够了,旁的臣从不妄想。”
    太子觉得自己心口被一名为“暗箭”的东西给射中了,爹啊,您明明知道二丫已经内定给皇家了,现在基本确定是定给我了,您这样说岂不是含沙射影说我只不过算不聋不哑,五官端正,充其量只能给二丫个小康温饱?
    您这择婿的条件会不会也太凶残了?
    开华帝狠狠灌了自己一大口酒,觉得皇后今天做的事太没脑子了。
    他在前面想撬丞相这货的墙角,皇后在后面死劲儿地拖后腿,这女人绝对是年纪大了,脑子都发钝了。
    丞相那货多奸诈的一人啊,你不透口风还想着使阴招儿坏事。你这正大光明的表示你闺女可以另外考虑婚事了,那丞相还不撒丫子赶紧把闺女给嫁了?
    其实,孟明远很理解皇后这种土著的心理,后门荣宠极盛,她如今位居正宫,如果家里再继续有继任的后位人选,那家族的富贵荣华自是无后顾之忧。
    而且,从古至今,后宫也基本都在延续这样的狗血套路。
    皇帝后妃的选择上从来就是不顾伦常的,可以娶完了姑姑再娶侄女,这简直不能更正常了。
    所以,人们才会说其实最乱的就是皇家自己了!
    皇后还在微笑着对丞相说道:“丞相大人才是说笑呢,本宫原是不敢开这个口的,若真按孙相这个要求,如今倒是能说这个话了。”
    “娘娘请说。”
    “本宫娘家倒还有几个不成材的子弟……”
    听皇后这么一说,皇帝与太子齐齐变色。
    该死!
    “皇后——”
    “母后——”
    几乎是同一时间出声制止。
    皇帝与太子如此的疾言厉色让园中的歌舞瞬间就停摆了,文武百武面面相觑,有不少人身上都冒了冷汗。
    “臣多谢娘娘厚爱,只臣如今膝下只此一女,年纪又尚幼,臣且不忙为她婚事着急。娘娘美意,臣心领了。”丞相大人拒绝得不卑不亢。
    对着中宫皇后说完,丞相大人从长几后起身,撩袍朝上位的开华帝跪了下去。
    开华帝心里就是一“咯噔”。
    太子差点儿失态地站起来,爹,您想干什么?
    “陛下,今乃陛下万寿,臣本不当提此事,可择期不如撞期,既然说到这里,臣便将这份辞官本章呈予陛下了。”
    “孟卿——”开华帝看着丞相从袍袖里拿出来的那份奏章脸色都变了,这货竟然真的早有准备!
    “陛下,”孟明远万肯诚恳地看着龙位上的开华帝,道:“臣本平庸之资,能居庙堂高位如此之久全赖先帝与陛下隆恩。可臣也当有自知之明,为国尽心至此,臣乞回乡养老以安晚年。
    再则,臣长女已嫁皇室为妇,臣膝下如今只有一女,都说养儿防老,臣却认为女儿才是可依仗的贴心棉袄。因此,臣并不希望她再入富贵门第,只望能为她招一平常夫婿入赘我孟门。”皇家从来都不是一门好姻亲,哥巴不得不沾你们的边儿呢。
    你们就别再打我闺女主意了,先解决你们自己家的内部矛盾好了。
    “孟明远,当年朕与你可有言在先——”
    “陛下,时移事易,此一时彼一时,臣居相位年久,难免给人位高权过重之嫌,是臣功成身退之时了,陛下容臣再说句肺腑之方。”
    “讲。”
    “臣在这相位之上,诸多事情身不由己,子女婚嫁之事亦难遂本心,就算臣不为自己,也当为子女多考虑。婚姻之事事关一生幸福,因臣之故,庶妹当年不得不嫁肃郡王府世子,最终却和离收场。
    臣痛妹之殇,更不忍子女再步其后尘。
    陛下就算念在臣这些年对朝廷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就允臣辞官归去吧。”
    不少人的目光都移到了此时就在寿宴上的肃郡王府的世子爷身上,那个闷声不吭一直只低头灌自己酒的卫尉光身上。
    孟明远一番陈述之后,叩首不起。
    在场的孟家子女亦纷纷起身跪至父亲身后。
    孟大公子为官牧守一方。
    孟二公子已是附马。
    孟三公子身在翰林。
    孟大姑娘已是皇姓卫族一门媳妇。
    孟冬梅在父亲身后直直地看着龙位上的皇帝,道:“陛下,臣女并无攀龙附凤之心,太子在我心里就是当年的四哥。皇后娘娘其实不用担心我对太子妃之位有什么觊觎之心的,更不必非要逼我爹将我早早许配人家才安心。”
    孟明远心里给闺女点个赞!
    太子殿下大受打击,他这是被明晃晃的拒绝了啊!
    孟叔翰则道:“皇家若担心我孟氏一门有异心,可将我一门官职尽皆夺去,我孟氏一门不结党,不营私。
    家父这几十年为朝廷虽不敢说宿兴夜寐,殚精竭虑,但也算得上兢兢业业。只因了树大招风,便处处该争不得争,该论不敢论,如此这般犹是不及——家父求去之心,乃我孟氏满门之心。”
    开华帝看看跪在孟家人中的孟小五一眼,觉得自己整个人都不好了,手指抖得都快跟中风一样了,“孟明远,你好大胆……”朕的儿子你也要带走啊?
    孟明远突然想到了孟小五,急忙又道:“陛下,虽时机不算很好,但是,臣今日便将皇四子还予陛下,还予皇后,还予皇家。”
    皇四子?
    那个跟皇长子一样从不在人前露面的中宫皇子?
    “少风,你起身,你非我孟氏血脉。”
    孟小五一脸茫然的抬头,“爹——”
    “你与太子均是皇子,均为皇后娘娘所生,只是寄养在我孟家罢了。”
    孟小五看看皇帝,看看太子,看看皇后,再看看跪在自己身边的父母兄弟姐妹,眼睛顿时就红了。
    这到底是要闹哪样啊?
    “皇后娘娘,您是我的母后?”孟小五豁然起身,“我爹口中那个贤良淑德,堪为国母之风的中宫皇后?”这便是你对抚养自己儿子一朝宰辅的回报?
    逼嫁他的女儿?
    只因那个可笑的太子妃之位?
    二丫何曾对那位子有什么企图心?
    “陛下,皇子养于相府,臣多年不敢懈怠,今日终是可以御下这一身的重担,坦然离朝归田而去。”
    “陛下,臣亦年迈,也到了该致仕的年纪了,索性陛下今日便一起恩准了吧。”
    百官一看——
    卢老头,你搅和什么啊?还嫌不够乱吗?
    户部尚书道:“朝中不知多少人都认为老臣乃是丞相一系,说老臣跟相爷狼狈为奸的简直太寻常了,相爷去意已坚,老尚若还不肯求去,怕到时候就是墙倒众人推,还不如趁此时机告老还乡的好。”
    “卢大人,何必如此?”你丫个小老头没事搅和什么?孟明远简直都想捶他了。
    户部尚书于是对他说道:“相爷,咱们同朝为官也许多年了,老夫对你其实也时常恨得牙痒痒,可是,今日老夫却生出兔死狐悲之感。
    如相爷这般为国呕心沥血尚不能全身而退,遑论我等?
    不如就趁着陛下的万寿之喜,求个平安归去吧。”皇后这种过桥就抽梯的行为实在令人心寒。


☆、第140章 

        开华帝不语。
    皇后的背脊上却冒出了一层又一层的冷汗;事情演变成如今情形实不在她的预料之中。
    明明开始时事情进行得如意料之中一般顺利,丞相也有意避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