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快穿]总裁总是被打脸-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得张家集还是太小,优秀男人不多,大姐你或许应该多见识见识。”
  张大花听了赵明珠这一番话,感慨万千,却又心动神摇,叹息道:“难得你这么体谅我。只是我们这辈子命就这样的,张家集是不大,可是我们哪里有机会走出去啊?”
  “有。那就是考大学。”赵明珠眼睛里的光芒璀璨如星辰。
  “什么?考大学?”与此同时,仍旧被迫留守在张家集的几个插队知青通过苏思安得知了赵明珠的提议,他们难免惊疑不定,“废除高考制度都已经好几年了。现在上大学哪里用考,都是靠推荐入学的,比的就是看谁背景深厚。咱们这些普通人,哪里有机会?”
  “她说有。她说这世道不可能永远这样乱下去。”苏思安说道。
  其实苏思安说这话的事情,心中着实忐忑。诚然,他知道历史上的类似时期,在废除了高考制度十年后,大约是在一九七七年的时间,重新恢复了高考制度,因此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给了许多寒门学子鲤鱼跃龙门的机会。但是,他也很清楚他在选择穿越世界的网文素材时候,是多么的轻率。显然,这个不知名网文的作者在撰写网文之前没有经过任何的考据工作,致使时间线乱成一团,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际严重不符。在这种情况下,恢复高考制度的事情还有可能发生吗?
  “你要相信你们这款穿越游戏的自动纠错能力。”赵明珠强忍住笑意说道,“再说,任何一个有雄心壮志的国家,都不可能任由社会这么混乱动荡下去。历史或许在某些时候走弯路,但是一定不会无休止地开倒车。”
  苏思安闭口不语。他其实对游戏的自动纠错能力没多大信心,但是他想起他在游戏穿越前设定的目标是成为叱咤风云的大人物,如果想完成这一目标,也只能孤注一掷相信赵明珠的话了。
  “那……我们该怎么办?王自力,你想办法去镇上打听,看看有没有类似的政策?孟小梅,你认识人比较多,想想看谁那里还有这些年的教科书?”谢志芳黯淡已久的眼睛里闪出一丝名为希望的火花。他们在农村的艰苦日子里消磨了最初的热情,早日回城成为他们心中最期望的事情。
  张家集的人们很快发现,这几个插队知青变得有些不一样了。从前他们只是拿劳动当做挣工分、生存的手段,劳动之余的时间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而如今,他们哪怕是在田间地头,手中也会常常捧着一本书,读得津津有味。张家集的人们开始还以为是他们私下里在读一些违□□,然而走近了才发现,那些竟然是几何、代数、物理、化学等教科书。而更令人们惊讶的是,赵明珠和张大花也加入了攻读教科书的行列。
  “大花?你咋也开始看书了?又不是旧社会,难道你还想考个女状元?”众人不敢去问插队知青和赵明珠,只管从张大花这里套近乎。
  张大花羞涩一笑,搪塞道:“我见我二妹当民办教师当得不错,也想学习学习,赶明也当个民办教师试试看。”
  这个年代是知识和知识分子最被唾弃、最被轻视的年代。张大花这样的搪塞之语,张家集的人们只会一笑置之,暗地里嘲笑张大花丢了西瓜去捡芝麻,二十多岁的姑娘家不想着找婆家,只是一味空想。
  在用心的复习当中,知青们也难免焦躁。毕竟,数年以来,推举上大学已经成为根深蒂固的制度,他们对恢复高考制度没有任何底气,生怕这场心机白白落空。
  苏思安作为穿越者,比身边的知青们知道的更多一些,他翘首期盼着一九七六年的到来,因为那年,几位领导人相继离世,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然而,一月份过去了,广播里没有传来任何消息,接着是二月、三月、四月……
  苏思安终于忍不住了,他惶恐不安地跑去问赵明珠:“你还记得十里长街送总理发生在什么时候吗?四五运动又是怎么一回事?”
  赵明珠回头,淡淡瞟了他一眼,苏思安忍不住开始叹息:“我错了,我真的错了。我不该贪图版权便宜,买这种网文当素材的。你知道吗?这些网文都是架空文,很多描述根本不符合实际,而且重大的历史事件,压根都没有!”
  苏思安原本并没有把这些当做一回事,他认为凭借他的个人能力,足以在任何环境里脱颖而出。但是,当他作为插队知青接受了贫下中农长达数年时间的再教育之后,他终于开始正视自身的无力。在时代潮流面前,他不过是一朵微不足道的浪花,只能顺从于时代,载沉载浮……
  “客观规律是不会变的。历史趋势也不会因为个别领导人的意志而发生改变。而且,我相信每一个重大的历史选择,必然是集体智慧的结果。你的政治白学了。”赵明珠回答道。
  在一九七六年的冬天,他们终于等到了他们期盼已久的消息:高考制度要恢复了!和现实世界的历史中不同,一九七六年那些相继陨落的大人物仍然健在,以他们洞悉万事的智慧做出了和现实世界历史中相同的决定——正式废除推荐制度,全面恢复高考!他们终于认识到,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知识和文化,而高考,是在千年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展出来的一套相对公平的制度,或许它有着种种弊端,但是已经是一个人口数亿的大国能想出来的确保普通人权益的最好办法了。
  “大概是省去了权力交替的时间,反而更有利于他们适时作出正确的决定吧。”赵明珠和苏思安对望一眼,推测说道。
  尘埃落定之时,苏思安这才松了一口气。他看到了回到现实世界的曙光。只不过想起自己在此之前的那些所作所为,那些不淡定、气急败坏和恐惧,苏思安又觉得很不好意思。为什么赵明珠就没有像他那样惊慌呢?苏思安突然间很想弄明白这个问题。他想多了解她。
  “不,现在还不算尘埃落定。”赵明珠突然说道,“首先,我们要利用这难得的机会,考上大学。”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二个故事没什么人气,有读者反映第二个故事太土气,或者太平淡。但是作为作者,我自己很想写。我的爸爸妈妈和我本人,都是高考制度的受益者。《高考1977》虽然略有矫情和不真实,但是我看的时候,还是忍不住热泪盈眶。

  第20章 努力在七十年代(完)

  苏思安愣了一愣,突然想起赵明珠的简历。
  根据他了解的情况来看,赵明珠高中毕业之后没有选择上大学,而是接过了她父亲留下的家族工厂。其后虽然她通过国际知名的商学院念了个MBA,但是业内都知道那究竟有多水。他想,或许赵明珠心中对此也是留有遗憾的吧?
  正在这时,赵明珠正微笑着解释道:“你可能不知道,我其实没有在国内参加过高考,上过正规的全日制大学。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很遗憾。想不到今天终于有机会弥补了。”
  “不,我知道。”苏思安看着赵明珠的眼睛,忍不住脱口而出道,“仔细想想看,那时的你,年纪那么小,却要接过那样的重担,真是不容易……”他说这话的时候,脑海里情不自禁地闪过一个花季少女孤身一人在商场的枪林弹雨中艰难前行的样子,目光里竟有些怜惜。
  赵明珠收到了苏思安怜悯的眼神。她因此感到微微有些不快。她一个人在社会上一路闯荡到今日,凭借的都是真本事,对于她来说,比别人的嘲讽谩骂更加令人难以接受的,就是那些高高在上的人自以为是的怜悯。她想,苏思安自幼含着金汤匙出生,他又知道些什么。奋斗之中的艰难困苦从来不足为外人道,惟有成功后欢呼庆祝的时候举起的那杯香槟酒,或许可以同人分享淡琥珀色的香醇。
  “又怎么了?我说错话了吗?”苏思安叫道。
  “没什么。”赵明珠心中的不快一闪而过。做生意最讲究和气生财,她已经习惯于每天和形形□□各种性格的人打交道,也习惯于宽容由于三观不同、性格不同而带来的沟通上的差异。随着她的公司越做越大,在商界越来越有话语权,敢于正面轻视她、挑衅她的人渐渐少了,但是她需要宽容的事情并没有因此剧减。或许因为她是女人的缘故,总有些人怀疑她是靠美色上位、没有真材实料,甚至有意无意间各种诋毁,实在令人哭笑不得。
  赵明珠突然想起,某次某个记者言之凿凿地说,苏永民的儿子苏思安对她观感不佳,背地里经常用“母老虎”来称呼她。
  “不过没关系。我宽恕你。”赵明珠心中暗暗想着,却没有说出来。她决定不和苏思安一般见识,正如她不和商界那些三观不同、交流起来障碍重重的合作伙伴较真一样。反正她也没打算和苏思安有超越合作伙伴的关系,求同存异才是最好的生存之道。
  宣布高考制度恢复之后,省城的刘晓松寄了一封信过来。这个本世界土生土长的天之骄子在治愈了那些因为意外之外被心仪的姑娘拒绝的挫败以后,变得更为成熟,他决心与赵明珠和解。他在信中盛情邀请赵明珠前来省城一叙,说眼下高考才是年轻人最好的出路,而省城的新华书店,有很多高考的复习教材。
  “社会上意识形态的问题不再被强调了。所以省城里关门已久的咖啡厅重新开张了。或许我可以请你喝咖啡。”刘晓松在信中这样说。
  于是张家集的年轻人结伴来到了省城。省城的新华书店前人潮汹涌,苏思安和王自力为了购买新到的考纲和教材,冒着凛冽的寒风站在长龙一般的队伍里,而明亮温暖的咖啡厅里,赵明珠望着面前咖啡杯里袅袅升起的热气,静静地听着刘晓松倾诉。
  “给你的。”刘晓松将厚厚一叠书本推到赵明珠面前,“我觉得你很有潜力,大学的校园需要你这样的人。”
  “王自力他们去排队买教材了,他们说他们会帮我带一份。”赵明珠看了看刘晓松的脸色,赶紧说道,“不过还是谢谢你。”
  刘晓松一愣,脸上浮现出自嘲的笑意。他定定看着眼前的女孩子,看她动作优雅地一小口一小口喝着咖啡,心情激荡之下,忍不住抛出困扰了很久的疑问。
  “我有什么地方不如杨卫国?”刘晓松问,“你知道不知道,插队的那些日子里,很多女孩子都对我表示出好感。她们中有的人是看中了我家的背景,想依靠我把她们带回城里去,有的是看中了我这个人……”
  刘晓松一边说,一边觉得羞耻。他的教养不允许他把这样的话说下去。但是他已经说出口的和没有说出口的事情,都是事实。他在张家集,就是集百千少女仰慕的目光于一身的有为青年。他原本也不认为他会对哪个女人动心的,但是赵明珠实在是一个那么有意思的女孩子。她那种独特的气质,是普通女孩子所不具备的,甚至城里那些标榜气质出众的女孩子也不如她。他甚至觉得她很神秘,每次当他觉得看透了她,她就能够说出新鲜的见解,令他大吃一惊,大开眼界。
  刘晓松在向赵明珠表达他的心意之前,心中也有过许多挣扎。他很清楚两个人若要在一起,必须要克服许多障碍。譬如说门不当户不对,他父母一定会强烈反对;再譬如说他早晚是要回城的,如何将赵明珠带回城里;还有她张家集的家人、亲戚、朋友,意识思维和生活习惯上的碰撞……但是赵明珠就像一颗磁石一样吸引着他,他隐隐觉得如果他错过了她,可能这辈子也没办法遇到这么精彩的女人了。所以他最后还是冒着重重风险表白了,然后被毫不留情地拒绝了,他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一时间只觉得世界观被颠覆,不得已向家庭求助,像战场上一个逃兵一样提前回城。
  “我得承认,因为你的话,我很受伤。也因此作出一些很幼稚的举动,甚至在回城的时候,都没有跟你告别。请你原谅我。”刘晓松艰难说道,“我很抱歉,只是我不明白,为什么是杨卫国?”
  “我不明白你的意思。杨卫国和谢志芳、孟小梅她们一样,都是我的同伴。”赵明珠说。她内心的确也只拿苏思安当伙伴一样看待。开玩笑,一个背地里会骂她是”母老虎“的家伙,如果不是大家同为这个世界的穿越者,理应互助互惠,她才不愿意和他有纠葛呢。
  刘晓松看了她一眼,终于开始微笑,释然的微笑。“那么,还是朋友?”他深深看着她,意味深长地说道,“希望能在大学校园见到你。”
  赵明珠和刘晓松告别,离开咖啡馆。在咖啡馆的外面,她鼻子冻红的小伙伴们哈着热气,搓着手,用又羡又妒的目光看着她捧在怀里的厚厚一叠书本。那是赵明珠几番苦辞都未能推掉的,来自刘晓松的馈赠。
  “有没有那么一瞬间,怦然心动的感觉?”谢志芳开玩笑一般地问道。她已经和赵明珠混得很熟了,在高考面前,从前的那些小心思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她们看起来就像亲密无间的闺蜜一样,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没有。真的没有。”赵明珠笑着摇了摇头。苏思安本来是脸色铁青盯住她看的,听了她的回答后,面色终于开始缓和。但是没有人留意他的神情变换。
  “我这个妹妹啊,实在是太挑了。总这样的话,将来可怎么嫁的出去啊。”张大花笑着和旁边的孟小梅说道。她由于也要备战高考,自然而然地加入他们的行列。
  一时间,笑声响成一片,伴随着他们对未来的憧憬。正是峥嵘岁月,恰同学年少,风华正茂。
  在1977年的夏天,他们携手走进高考的考场。而这一时间,比历史上实际发生的时间提早了半年。全国近六百万学子、等待了整整十年的青年们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这些青年当中,有的是上山下乡、在陌生的农村经历着岁月侵蚀的知青,有的是才华横溢、渴望鲤鱼跃农门的农村男女,有的处于二八年华的花季雨季,有的是老三届,已经饱经磨难,将近而立之年……
  近六百万的考生,录取率5%不到,他们之中大部分人必然落榜,但是至少有二十多万的年轻人因此终身获益。而这,只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小荷才露尖尖角,却已初显未来的峥嵘。
  张家集的年轻人也是如此。几个人当中,苏思安受益于他在现实世界经历过的严谨科学系统的高等教育,自然而然考得最好;但是他也没什么炫耀的心思,因为现实世界连大学都没有念过的赵明珠紧随其后,可见她这些日子的用心。此外,谢志芳考到了全国知名的学府,孟小梅和张大花则考取了县城的一所师范学校。王自力不幸落榜。对于这一结果,有人欢喜有人忧。王自力接连几天不见人影,不晓得去哪个角落舔伤口了。同样是县城的一所师范学校,孟小梅闷闷不乐,张大花却面有喜色。
  “我在之前曾经想过,如果考不上大学,就求村里给安排个工作,公社棉花库也是好的啊。现在考上了大学,就变成了商品粮,每月国家还有补贴,这种日子,从前连想都不敢想啊。”张大花喜滋滋地说道。
  “我可不想成为臭老九,每日里被人批。斗,拉去关牛棚……”孟小梅哭丧着脸对赵明珠说道。孟小梅已经打听过,师范学校是专科,培养的是教师人才。
  “教师又有什么不好?”赵明珠赶紧宽慰她,“你放心,从前教师的苦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了。往后的提法是,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那等到我毕业了,能进工厂当工人吗?”孟小梅沮丧地问道。在那个年代,工厂的工人比教师的待遇要好很多。
  “风物长宜放眼量啊。”赵明珠笑着摇头,“的确,从现在情况来看,工人待遇比教师好。但是风水轮流转,不会一直是这样子的。现在百废待兴,国家教育战线上缺口很大,以后必然在这方面多加重视。”
  “知识改变命运啊。”旁边只有赵明珠一个人的时候,苏思安不由得感慨着说道,“谁能想象,到了九十年代,一向被称为铁饭碗的国企工人被迫下岗,而教师成为一份收入稳定有保障的工作,被许多人所羡慕呢。还有这些落榜的青年们,若是响应国家号召,从事商业经营,无疑很有机会成为八十年代第一批富起来的人,如果能够把握机遇的话,或许成为未来的首富,也未尝可知。”
  “是啊。这是一个自由发展的新时代。九十年代那些下岗工人们,如果选择下海,又是一番际遇。现在这些落榜青年们如果选择复读,也有可能在第二年、第三年考入大学,改变他们的命运。我从前听说过一个人的故事,他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接连复读了八年,最后考上了大学,现在已经成为身居高位的干部。还有一个人,他三次参加高考,考上帝都有名的大学,毕业后创建了自己的语言学校,你一定知道这个人是谁吧?”赵明珠点头附和。
  “知道。”苏思安觉得,难得和赵明珠有意见一致的时候,他因此相当享受现在的时光,“那时候参加高考的人,很多都真正出人头地,混了出来,他们被称为新三届,在国家各个领域,举足轻重。所以,我想,我们走到这一步,或许我当时拟定的目标,已经完成了。”
  “是吗?那么感谢这个自由发展的新时代。”赵明珠笑着说道。
  “致这个自由发展的新时代。”苏思安由衷地说道。他看着赵明珠微笑的样子,正想开口说些什么,突然间眼前浮现出似曾相识的白光。
  “要回去了。”他突然生出些恋恋不舍的感觉。
  “我说,回去以后,有空一起出来聚聚?”赵明珠的声音从白光里遥遥传来。显然,她已经开始传送了。
  “好。”苏思安一愣,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

  第21章 穿越未来之璀璨人生(一)

  “苏思安?”赵明珠的女秘书惊叫起来,“那个直男癌?老板您怎么会跟他扯上关系的?”
  “直男癌?”赵明珠的眉毛挑了挑。她从现实世界醒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医院中。公司的人发现他们的老总在召开会议的时候莫名晕倒,大为惊慌,连忙将她送到医院里来抢救。虽然医生为她做过了全身检查,但她一切身体特征完全正常,就跟睡熟了一样,根本找不到她陷入昏迷的原因。
  “这个需要改进。用户体验很不好。毕竟,没有谁喜欢三天两头往医院里跑。”赵明珠暗暗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这条备忘。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公司股价产生影响。也亏得她公司的人送她进医院的时候,特地采取了保密措施,否则,恐怕在她沉睡过去这一日的时间里,有关赵明珠身体状况欠佳的小道消息已经到处肆虐,股价就会刷刷地往下落了。
  “是的,直男癌。老总知道什么是直男癌吧,就是那种极其幼稚的、喜欢漠视女性价值、固化女性身份、物化女性的家伙。”女秘书一边接过赵明珠递过来的备忘笔记本,一边绘声绘色地向赵明珠诉说着苏思安的直男癌行径。每一个公司都有它独特的企业文化,而在赵明珠的领导下,她公司的企业文化就是:谁说女子不如男,女子能顶半边天。她公司里超过二分之一的高管皆为女性,大家有事没事的时候喜欢聚在一起抨击这个世界对女人的苛刻之处,借此释放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维护身心的健康,同时,看到自己一步步取得的成绩,足以自豪。
  “的确,我也承认,苏思安是长得很帅啦,家里有钱,自己还开公司,年轻有为,据说不少年轻女孩子都喜欢花痴他。但是,”女秘书声调转高,强调重点,“他的私生活很不检点。据媒体报道,他绯闻女友无数,走马观花一般换女人,却没有一个得到过他真正承认的。他公开的言论就是:现在的女孩子过于浅薄,不是冲着他的钱去,就是冲着他的脸去,没有深度。他说女孩子都拜金,企图不劳而获,却除了一张脸以外,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他还说他理想的女友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贤惠温柔、美貌懂事的女人,他还公开支持出轨者,说女人不应该总想着一哭二闹三上吊,利用舆论指责丈夫,而应该从自身找原因。”
  “支持出轨?这点很不好。”赵明珠想了想,随即又笑了起来,“不过咱们做生意讲究和气生财,就算对方是直男癌,也不能把到手的商机白白送人的吧。我现在就办理出院手续,回公司工作,你去和苏思安联系,就说我想请他喝茶。再有,收集一些有关虚拟现实的资料,给我做参考。还有,把咱们的法律顾问萧如找来。”
  一个时辰后。赵明珠公司的法律顾问兼她的闺蜜坐在办公室宽大柔软的沙发里,听赵明珠绘声绘色地讲了她两次意外穿越的经历,一脸诧异地挑起眉头:“你对虚拟现实游戏有兴趣,想拿这个做投资方向?是的,对方未经过你同意,强行将你拉入穿越游戏,这点很不好,如果你能寻找到相关证据的话,我可以就此提出诉讼。甚至向媒体公布此事,利用舆论压力逼迫对方同意庭外和解,这样你能够在合作的时候取得主动权。”
  “我不打算这么做。”赵明珠摆了摆手,显然胸有成竹,“一来苏思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