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枕黄粱梦(梦里)-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余下的王家的兄弟被连家两兄弟比得并不出齐,唐家的表哥更是相貌平平到近乎于丑,比较显眼的就是杨国良了。
杨秉诚本就是名师,只是年龄大了,加上隔辈亲,他对着自小宠到大的孙子亲和有余严厉不足,杨孝纯夫妻又在外为官,无法管教,怕耽搁了孩子的学业,听说连俊青开了书院,请的几个先生也是有名的,就把最大的孙子杨国良送到了茂松书院。
杨国良不似连兄弟般的俊美,却是生得星眉朗目,鼻直口方,假以时日必定是俊伟男儿。
“妹妹们好。”杨国良对许樱表妹自然比对别人多了些亲近,一样是对着许家的姑娘们施礼,暗地里却对许樱眨了眨眼。
许樱忍住了笑,大舅舅和大舅母家教甚严,大表哥在他们跟前乖得似绵羊一般,背地里却是个蔫淘的,如今离了父母管束,在老太太跟前竟也敢使小动作了“杨大表哥好。”
他们这些少男少女见过了,老太太又高兴,吩咐人在偏厅摆饭,分了男女两席,替几个少年接风洗尘。
☆、36盘算
却说那几个少年回了客院;许家客院不小;临时打扫出来的屋子只有四间,连家兄弟住了一个屋子;连成璧一只脚踏进屋里就皱着眉头吩咐书童拿衣裳给他换,“我早说了不来许家;他们家如今什么名声?平白的多了这许多事。”
“二叔去了临山镇杨家过节;你跟我不来许家,难道要冷冷清清在书院里闲呆?再说男人眠花宿柳三妻四妾本是常事,许家是官家,你还是小些声吧;莫得罪了人。”连成珏说道。
连家这一辈其实没有十几男孙那么多,只是嫡长媳肖氏生了两子皆夭折;不得不给丫鬟开了脸,生了长孙成珏,因连家的孩子来得艰难,老太太请了算命先生,说要到七八个才能站住,若要保住成珏得把他叫成老九,糊弄阎王,这才对外称了九少爷,许是算命先生真得灵验,成珏不到一岁时长媳就有了孕,生了嫡长孙连成璧,连成璧来得艰难,长得又漂亮,自幼被老太太如珠如宝的养大,也养成了他一身骄狂孤介的脾气,肖氏在时尚好,肖氏早丧之后,全家上下除了老太太,也只有连俊青能管束他一、二,偏偏他天纵英才,是块读书的材料,如今连俊青开了书院,连老太太再舍不得,也把他送来读书了,至于连成珏,本来书得得就平平,送他至书院与其说是读书,倒不如说是“陪读”。
“哼!”连成璧换了衣裳,躺到竹榻上拿了一本书看,一副不想多说的样子。
“你晚饭可吃饱了?我见你只夹了几口素菜,要不要吃些点心?”连成珏笑眯眯地说道。
“屋里又没有旁人,我也不是小孩子了,你不必哄我。”连成璧冷着脸说道,他对连成珏这个婢女生的庶出哥哥,并没有多少敬意。
“那你在这里看书,我出去逛逛。”连成珏脸上的笑脸一丝不变。
连成璧见他走了,把书扔到一边,拿了帕子盖了脸,打起了盹,连成珏在外面逛了一圈回来,见他睡着了,眼里闪过一抹恨意,双手紧握成拳,却又慢慢展开,进屋拿了薄被给连成璧盖上,又避让了出去。
许樱领着杨国良往杨氏所住的小院而去,一路上杨国良打量着许家大宅,这宅院盖得规规整整,一重一重的院子以只能容得下一辆马车行进的青石板路相连,偶尔路过的花园也修得平整有余,灵秀不足,来往的下人穿得整齐,规矩也算是不差,与京里的陆家相差却甚远。
到了杨氏所居的小院,院门与别的小院没有什么不同,推开院门先瞧见刻了鱼跃龙门的影壁墙,转过影壁只见四四方方的一座小院,收拾得干干净净,当中一架葡萄架,正房门前各有长约三尺的花莆,种着些常见的花草,此时正当季,花草开得正盛,虽不名贵,却别有一番趣味。
站在门口迎着他的,正是自己的姑姑杨氏,杨氏今日穿了鸦青比甲,藕合色的立领里衣,牙白的马面裙,头上戴了挂珠小银凤钗,身上半点艳色皆无。
杨国良的母亲陆氏本来就够素淡端庄了,可不管怎么样衣裳的花样勿必要鲜亮,身上的饰物勿要精巧,与枯木死灰一般的杨氏完全不同。
“侄儿给姑姑请安。” 杨国良咽下辛酸跪地给杨氏磕头。
“好孩子。”杨氏眼含着泪扶起杨国良,“来,进屋说话。”
杨氏携着许樱听杨国良说杨家此时的情形,“祖父身子还是一样健朗,祖母前阵子偶感风寒,吃了几帖药已经大好了,父亲和母亲在任上过得极好,听说那处地方繁华得很,只是方言难以听懂,我二弟倒比他们俩个学得快,现在已经能跟当地人讲几句话了,二叔和二婶都很好,二叔让我告诉姑姑,那店铺他已经买下来了,原先卖南北货的那家人说咱们只要不涨钱就继续租,二婶说了,实在是忙不过来,否则那么好的地点租给别人做生意太可惜了,对了,原来那个江氏说得话不实,年租应是一百四十两。”
年租一百四十两的铺子,因为急脱手要现银,又不敢声张,竟只卖了一千二百两,简直是亏大发了,可要与上一世卖了八百两相比又不算亏了……
许樱转念一想,江氏在年租金的事上都一直在跟五叔撒谎,估计卖价也撒谎了……他们夫妻在银钱上果然各有心思。
“我们孤儿寡母的,能旱涝保收收些个租金,有余钱花已经心满意足了,你这次回去,把这银票带上。”杨氏说道,说着从怀里拿出了一张两百两的银票。
“姑姑你何必如此外道……”
“你爹娘已经补给我三百亩的嫁妆田了,另外的二百两说什么也不能让你们再垫上。”杨氏说道。
许樱心里做得却是另一番盘算,三百亩良田,佃给别人种,若遇丰年一年能拿不到一百五十两的入息,遇上灾年能有一百两就不错了,养这几口子人是够用了,要说富余银子那是半点没有的,幸好有义父的贴补,如今大太太帮着掌着家,月钱等等分文不少,这才年年节余了下来,可若是有什么事,照样经不起。
她早养成了居安思危的性子,买铺子也不光指望着坐收租金,那店家肯一年出两百两的银子租铺面,那店做好了一年少说也要有四百两的入息。
“唉,我若非是闺阁女子,倒真想去看看咱们家的铺子什么样。”许樱叹道。
“妹妹去看看又有什么不成的,只是那铺子在大明府,要去的话得一大早就去,午时进城,城门关之前就要回来,呆不了多久,反倒折腾得很,那铺子我去看过了,虽不是正街,可也是极繁华的,那店主说早知道主家要卖铺子,他就不把钱全压在货上了。”
许樱笑了笑,做生意可不是有钱难买早知道,可惜她前世这么大的时候过得糊涂,什么事都不知道,若非记得铺子的事,怕是连这铺子都买不成。
“你小小年纪,还是要以读书为要,千万不要移了性情。”许樱想得是生意经,杨氏听杨国良说多了经济上的事,就有些恼了。
“侄儿自是省得的。”
“娘,许忠跟辽东咱们家留在辽东那边的人,还互通音信吗?”
“自是通音信的。”杨氏说道。
“当年爹手下颇有些个能人,这些人就算离了咱们家,也一样能过得不错。”她后来经商做生意还遇上了一个,是从后金国和蒙古国往大齐国贩皮货、人参、鹿茸的,在辽东府开了一个好大的养鹿场,见到了她还唏吁感叹了一番。
“确是如此,只是现在他们生意做得都还小。”
“有能人就成,如今老爷轻易不出门,许忠又没了事由,他娶了百合姐总不能还这样,不如让他带了山东的特产往辽东走一趟,贩些北货回来,看看能不能赚些钱,若是成的话来年铺子咱们就不租了,让许忠和百合姐做,一年能多收一百两也是好的。”
许樱算是会看人的,她知道许忠这人忠心归忠心,可也有野心,有能力,并非甘于碌碌无为之人,如今是有百合在这里让他离不得,可时日久了没有什么事做,许忠是会离开的,不如用一用许忠。
“你这孩子,总是想些不着边际的事,这些事岂是你一个女儿家该想的?”杨氏皱了皱眉,不同于许樱,她对现在的生活极满意。
杨国良是有头脑的,他觉得许樱说得这些话并不是不着边际的孩子话,杨氏刚斥责过他不应该不务正业,尽说些生意经,杨国良也就没敢说话。
可是百合却对这事真正上了心,许樱说得正是许忠在她跟前念叨过的,只是愁的没有本钱,他又是奴才的身份,没有主人的许可不能轻易离开。
百合早看明白了,许昭业留下的孤儿寡妇,指着主母杨氏是不成的,唯有指望许樱,许樱如今虽才九岁,见识却连一些大人都万万不能及的,心里打定了主意要把许樱说得事跟许忠说说,看看他是什么意思。
杨氏听说杨国良在老太太那里已经吃过了饭,便招待他用了些点心果子,后来见天色晚了,这才派常嫂子送杨国良回客院,许樱则留下来了。
当晚母女两睡在一张床上,说着体己话,“今个儿我瞧着张姨娘还算老实,知道家里来了客人,就把元辉送到她那屋了,到了晚上你表哥走她又给送回来了。”杨氏忽然提到了张姨娘。
“您可千万别因为她老实就心软,又想着弟弟跟她亲近没什么,我原不想跟您说,可咱们这样的人家没有让姨娘守着的道理,她生子有功,可弟弟有嫡母,不需她这个生母,原先有太太在中间横着,我想着让她守满三年孝,让太太没话说了,再寻机嫁出去,现在想来过个一两个月,就把她打发出去。”真的是怕什么来什么,张姨娘没了张嬷嬷这个扯后腿的,用起了软招子,娘八成是要心软,可这子嗣上的事不比别的,有张姨娘在,弟弟和娘就隔了一层,这种事情心软不得,再说张姨娘还年轻,真要让她守一辈子也未免太狠。
“嫁出去?”杨氏坐了起来。
“正是,我朝连寡居的正室守满三年都尽可以改嫁,更何况妾室,哪个体面的人家也没有让妾室守寡的。”
“道理是这样道理……”
“她在咱们家,就是个妾室,娘您找个正经人家,厚厚的给一份陪嫁,堂堂正正的嫁出去做正头娘子不好吗?您记得张姨娘给爹留了后的恩情,把她好好的嫁出去,才算是全了恩。”
杨氏躺了回去,张姨娘没说要嫁人的事,杨氏也没往那处去想,现在许樱说了,她觉得道理是那个道理,可是……
“娘,您在许家都是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好不容易才有如今的太平日子过,可这其中的孤苦……”许樱眼圈红了,她是一个人守过的,那种暗夜茫茫不见前路,一张床倒有半张床是冷的,无论遇上什么事都要自己扛的苦,她是真吃够了,“您好歹是许家明媒正娶的,祖坟、祠堂少不了您的主位,张姨娘算什么?她还年轻……”
“总要寻访个不差的人家。”杨氏小声说道,慢慢躺了回去,用被子盖住自己。
“要说原来咱们是两眼一摸黑,如今地面都熟了,找什么样的人家找不着啊……”见杨氏想清楚了,许樱按下心中的欢喜,柔声说道,心里打定了主意,捎信给小舅母,让她寻访一个殷实的客商,远远的把张姨娘嫁了。
☆、37窝心
许樱了结了一桩心事;夜里睡得格外得香甜;杨氏想到女儿说的孤苦,却做了半宿的噩梦;梦里无非是她一个人走在漆黑的林子里,远远的听见女儿的哭声;却怎么跑也跑不到女儿跟前;半夜惊醒,摸摸女儿的脸,这才安心睡下。
清晨时下了一阵的细雨,屋檐上得瓦当被冲刷得晶亮;树叶也格外的脆绿,许樱故意走在沾着水珠的草上;任冰凉的雨水沾湿鞋子和裙裾,被麦穗惊讶地拉到青石板路之后,掩着嘴笑了起来。
“姑娘,你可是中了什么邪秽?”麦穗从没见过这样的许樱。
“没有,没有。”许樱摇了摇头,思想起昏暗前世真似噩梦一场般,她刚刚是想到,自己见过连成珏那个狠心贼之后,早晨再回想他的面貌,竟想不起来了,他觉得自己没有他一天都活不下去,却没想到她活得好好的,重活一回,连他的脸都记不清了。
“姑娘,您还是别笑了,您一笑我害怕。”
“难道我笑起来不好看?”许樱侧着头看麦穗。
“好看是好看,就是看不习惯。”许樱笑起来岂止是好看,人人都说许榴美,许樱真心笑起来要比许榴美十倍。
“你看不习惯,那我就不笑了。”许樱板起了脸。
“姑娘……”麦穗急得快哭了。
“这是哪家的下人,竟管起主子来了?许家好大的规矩。”不知从哪里传来一阵冷然的声音,只是声音里带着丝少年人的沙哑,减了气势。
“不知是哪家教出来的公子,竟爬到别人家的树上偷窥女眷!”许樱循着声音望过去,只见院墙边榆树上坐了个穿着鸭青衣裳的少年,正是连成璧,当下收了戏谑之心,冷然道。
“我是在树上看鸟,谁知道来了两只呆鸟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连成璧从树上跃了下来,稳稳当当地站好,他本想做威严状,心里却总想着许樱刚才的笑容,“我说你好好的女孩子,整天搭拉着脸像是别人欠了你八百吊钱一般,偶尔笑笑竟把丫鬟吓成那样,可见你平时有多冷……”
“我说你好好的大家公子,爬树归爬树,跟我小小女子逞什么口舌之利?”许樱冷哼了一声,做出不屑状,一甩袖子走了,上一世自己没少吃连成璧的亏,他瞧不起自己做外室,见了面就是贬损,偏自己短处多多,偶尔回两句嘴还要被连成珏说没规矩,只得躲着他,谁知总能碰见他,吃尽了苦头。
“你!”连成璧被她说得一口气憋在胸臆间,又不敢追过去跟她吵,只是默念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不到十岁的小姑娘也这么牙尖嘴利,噎得人一口气发不出又落不下的憋得难受。
许樱回自己院子换了衣裳,匆匆去老太太那里请安,老太太说要管女孩子们,竟真心管了起来,日日都要与姑娘们一起用早膳,吃完之后又要训示一番才肯放她们走。
这一次老太太倒没有说别的,只是絮絮叨叨的开始讲古,在老宅要怎么要安排下人包粽子、扫秽、各府节礼、安排车马踏青,她随老祖一起赴外任时,又怎么安排前后衙门,如何收礼,如何送礼。
比较年长的许梅知道老太太的深意,忙宁神听了,许榴则是听懂一半,许桔却差点把这番话当成催眠童谣,快要睡着了,许樱稍微听几句,也就懂了这些大家子过节的规矩,说起来不过与寻常民间或者是商家稍有差别,就是这稍有差别,没人指点就要闹大笑话。
“送礼不能光图贵重,心意比贵重要紧,比如啊,这南人喜咸粽,馅料多且杂,他们送来的粽子就是尝一尝鲜罢了,偏巧你们老祖那一任上官就是南方的,我特意寻了湖洲的厨子,这才做出了正宗的几样南方粽子,讨得了他们夫妻的喜欢,所谓妻贤夫祸少,当官做得好和坏,全看后衙的掌印夫人是不是贤良的。”老太太说到这里又想起了唐氏,好好的进士功名,竟被这搅家精搅没了,娶了这么个儿媳妇,是老太太最后悔的事。
也是唐氏合该在端午节再倒一次霉,正这个时候有人通报刘嬷嬷来了。
老太太最不喜唐氏,对刘嬷嬷印象却不错,“是不是她又作什么妖了?”
“回老太太的话,二太太听说有唐家的子侄来了,想要见一见。”
“她还嫌不够丢人吗?唐家的子侄都没说要见一见她。”
“那老奴要怎么跟二太太说……”
“就照我方才说得说。”唐家的人经过唐家姑奶奶的婚事之后,跟唐氏就生份多了,这次两个唐家的少爷来许家确实没提给唐氏请安的事,实情是他们会过来过节,都出乎老太太的意料。
唐氏听了刘嬷嬷传回来的老太太说得话,在屋里又哭又闹又砸东西,正巧许国定在小妾那里听曲儿解闷,听见她的这些动静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踹开了她的门直接给了她一个窝心脚,唐氏硬生生的吐出一口鲜血来。
许国定见她吐了血,心里也有些慌,转身出了门,节都没有在家里过。
此是后话暂且不提,唐家两兄弟正在自己屋里商量着事呢,唐家的这两兄弟是唐家七房的,唐氏是唐家九房的老姑奶奶,这兄弟两个与唐氏轮亲戚得从曾祖那边论,虽说一笔写不出两个唐字来,他们听说唐氏被老太太禁足,却没有替唐氏出头的意思,反而怪唐氏不晓得事理,害得他们到许家拜访都似名不正言不顺一般。
唐家七房人口多,赚钱的法门却少,幸好兄弟两个书念得好,投到了茂松书院,可到了书院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清寒子弟不喜和他们这样的望族子弟多交往,真正的望族子弟他们又沾不上边,厚着脸皮到许家,无非是想套套交情,讨些好处,谁知唐氏又闹出事来了,听说是病了,请了大夫,又有人说是被许二老爷给打伤了,他们毕竟是姓唐的,不能再装聋作哑了。
“哥哥,您说这事该怎么办?”弟弟唐茂实苦着脸看着哥哥唐茂丰。
“还能怎么办,只能置办些冰片、阿胶等等去探老姑奶奶一趟。”
“可是咱们银子不够啊。”这兄弟两吃住都是学里的,手里根本没有什么余钱。
“没办法,只能借了。”
“那能找谁借啊?”
“咱们与王家按说有亲,可王家的人八成也要去探病,他们手里的现银也不够了,连九素来是个和善的,跟他借吧。”唐茂丰说道。
唐茂丰和唐茂实去求了连成珏,连成珏似是这个时候才听说唐氏病了的事情,“咱们都是客居,探病不能只你们俩个去探,二太太若是在寻常人家也是一家的老祖宗了,咱们来时她闭门称病咱们未曾给她磕过头已经不应当了,如今她病了,就该一起去磕个头才是。”
连成珏说得唐家兄弟面有羞色,他们身为唐家子弟,却趋利避害,想想确实不应该,心里对连成珏的敬意又多了一层,“连九兄说得是这个道理,是我们兄弟想少了。”
说罢又找个王家兄弟和杨国良、董鹏飞,他们自然都答应了要一起去探病,偏偏到连成璧那里吃了鳖,“若是德高望重的长辈我自是会去拜望,这样的长辈我不去看。”
“十弟……”
“我困了,回去睡觉。”连成璧理都不理连成珏,转身就回了屋。
“呵呵……我十弟性子急,还是个孩子,你们见谅。”
“连九兄宽宏大量,友爱弟弟,实为我辈楷模。”唐茂丰说道,心里对冷傲孤介的连成璧又添了几分的不满。
杨国良却觉得连成璧的一句话,说出了他的心事,他对唐氏的不满也是积压许久的,只不过他的亲姑姑是唐氏的儿媳,他不得不去。
几个人凑份子买了东西,又是连成珏出的大头置办了几样体面的补品去探望唐氏,在门外就被刘嬷嬷挡了架,“几位哥儿的心意我们太太领了,只是她病得厉害,正在捂汗,几位爷若是进屋拜望,免不了又要穿脱一回见客的衣裳,怕再受风。”
“那我们就在门外磕个头吧。”连成珏说道。
“几位哥儿有心了。”刘嬷嬷让开了门口。
几位公子在门外磕了头,又留下了补品,这才走了。
这几个人年轻,并不知唐氏又生病的事是许家家丑,他们偏偏又这样殷勤的前来探看,老太太嘴上说这几个少年知礼,心里面颇有些不高兴,对唐家的两兄弟更是厌乌及屋越看越不顺眼。
偏偏对客人发作不得,许国定躲出去了不在家,她便将气发作到了唐氏和许国定的小妾身上,尤其许国定最宠爱的那个会唱曲儿的小妾,被老太太抓住了错处,提着脚给远远的发卖了。
☆、38上心
唐氏房里发生的那些事;都透过麦穗的嘴传到了许樱的耳朵里;的本依附于唐氏的二房下人们惶惶不可终日,有些人在等着唐氏东山再起;有些人已经开始在谋别的出路了,旁人不说;瑞春最近这些天就老实得过份;原本很多活计她都推给麦穗,整日游手好闲四处打听,现在却开始抢活干了,在许樱跟前殷勤得很。
麦穗拿了竹篓装了一篓子的干艾蒿给许樱装荷包;许樱挑捡了一下,“现在奸商多;送进府里的艾蒿都不纯了。”蒿类长得都差不多,但是艾蒿只有一种,不懂的人极容易上当,价格说起来不贵,可许家用得多,今年唐氏不管事,董氏只占着油水大的地方,孟氏和闻氏婆媳管不过来,就有人混水摸鱼了。
“听说今年咱们二房端午的赏钱还没发下来呢。”麦穗说道,“我随着姑娘,公中的赏钱五天前就直接送到了紫荆院,由姑娘发了,可我前日跟常嫂子唠嗑,除了二奶奶私下里给的赏钱,没见到公中的一文钱。”
“许是四婶忙,忘了。”许樱说道,董氏不会连公中给下人们过节的赏钱都贪……吧……
瑞春端了一碗银耳红枣百合莲子羹进来,许樱有些奇怪,“我没叫人熬汤羹啊。”
“姑娘昨日说有些燥,奴婢就自作主张吩咐单给厨房做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