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剩女田园风-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着已经被吓坏了的少年,黎小暖转头问那妇人:“王大婶,你说说,这件事该怎么算。今天我把周族长跟里正都请了来,就是为我们两家的亲事做个了结。你想怎么办,说出来大家听听。”
  那妇人满眼怨毒的看着黎小暖,“呸”了她一口,就继续哄她儿子去了。黎小暖撇撇嘴,她不是多善良的人,断没有白白吃亏的道理。
  更何况,王图的行为,已经害了原身的性命。作为承接这副身躯的灵魂,李暖认为很有必要为黎小暖讨回公道。当然了,在世人看来,黎小暖还活着,因此杀人偿命是不可能的。再者,王图当时也是无意的,不过受了那徐燕的挑拨罢了。
  黎小暖俯身在那妇人耳边轻语:“大婶,你最好清清静静的把亲事给我退了。否则,我不敢肯定会不会说漏嘴,将布包里的东西公布出来。”
  妇人也不知那布包里装的是什么,但看儿子已经吓得发抖,就知道是些见不得人的东西。因此,她咬牙,阴沉着脸回黎小暖:“谁稀罕你啊,我们本来就是要退亲的。你过后可别哭着来求我们就成。”
  听了妇人的话,黎小暖满意起身。二泉嫂子给里正两人上好茶,才走到黎小暖身边。她贴着黎小暖的耳朵道:“小暖啊,这婚姻大事都是由长辈做主的,你得让你爹或是你娘亲出面才合理。”
  听了二泉嫂子的话,黎小暖才幡然醒悟过来。这可是古代,万恶的封建社会,自己怎么就给忘了呢。于是,她走到里正两人面前,屈膝行了个礼,满脸悔过的说道:
  “族长爷爷,里正叔,我爹身体不好,我娘刚才被气晕了,到现在都没醒过来。所以,我才越距出面管了这事。您们放心,这事,肯定得我爹娘出面做主。但是,我要告诉大家,是我要退亲的。”
  黎小暖话才说完,一直绷着脸的里正,才舒展了眉眼。他语重心长的跟黎小暖说:“既然道理你都懂,我们就不怪你刚才自作主张了。现在,你去把你爹扶出来,我们尽快将这事情解决了,他也好安心养身子。”
  黎小暖忙应了一声,她让黎小阳去搬张长凳出来。她自己,则是去父母的房间,将屋里的父亲搀扶出来。
  见黎小暖进屋,黎爹就抓着她的手,红着眼说道:“小暖,都是爹的错。若不是当初我病重,没将人打听好,就应下了这门亲事。你现在也就不会被人如此糟践。你可怪爹?”
  黎小暖坐在床边,她将头轻轻靠在黎爹肩上,说道:“爹,小暖知道您都是为了小暖好。只是知人知面不知心罢了,哪能是您的错呢。小暖只感谢爹爹您还能为小暖操心。您可一定要尽快养好身体,以后看着我嫁个好人家。”
  前世的李暖,十岁就没了父亲。今世能有这么一位事事为她着想的父亲,她只会高兴。黎爹听了黎小暖话,便露出了安慰的笑。他伸出骨瘦嶙峋的左手,抚着黎小暖的背,道:
  “快扶我出去,爹爹给你退了这门亲事。”
  这时,黎小阳大步走进门。他无比认真的对黎小暖说:“姐,赶紧退了这门亲事。若你以后真嫁不出去,我跟小刚养着你。”
  看着小阳那仍带着稚气的面孔,那一副认真严肃的样子。黎小暖由衷的笑了。她对黎小阳说:“这可是你说的,若是将来弟媳妇要赶我出去,我也死赖着不走了。”
  黎小阳就愣住了,半响才讪讪的说:“姐,你放心。那种媳妇我肯定不能娶。再说了,你肯定能嫁出去的,我也是白操心。”
  话落,父子女三人都笑了。黎小阳跟黎小暖将黎爹扶出去。那边,黎小刚已经将醒过来的黎母苏氏扶了出来。姐弟俩将黎爹扶到黎母身边坐好。黎小暖便在苏氏身前蹲下,问她:
  “娘,您现在觉得可好些啦?要不,您还是回去躺着吧。”
  苏氏微微一笑,回答黎小暖:“娘没事了,刚才你二泉哥帮请了郎中来,说我没有大碍。”
  黎小暖见苏氏只是面色苍白了些,精神也还好。听说有郎中看过,就放心的站到了父母的身后。她知道,接下来,必定就是退亲了。看着对面同样坐在条凳上的王黄氏,黎小暖想,她很快就能摆脱那个妇人了。
  待黎爹坐定后,人群就安静了下来。他们都好奇的伸长脖子看着。对于那些乡亲,黎小暖倒是没想过要赶人。毕竟,有些事情越是隐瞒,越会被传得更糟。
  黎爹缓了几口气,才又站起来,向族长跟里正躬身行礼。黎母等人也跟着行礼。礼毕,里正两人让黎爹黎母坐下。再次坐好后,黎爹才对里正两人道:
  “族长,里正,今日麻烦您二人了。实在是小女这事闹得太凶了些。前些日子,她落水差点就丢了命。我们也没来得及去处理那些谣言。如今,她才好些,王家就上门闹事。我们也是没了办法,才将二位请来的。”
  黎爹说完这些话,就虚弱得直喘气。黎小阳伸出双手,从身后撑着他的身体。里正两人见这情景,都担忧得直摇头。里正道:
  “你们出来之前,我们已经将事情的经过问了个清楚。至于那谣言是谁传出来的,我们且先不去追究。现在,我问你,王黄氏,你今日可是要来退亲的?王图爹可知道?”
  “我就是来退亲的,这么一个能搅事的狐媚媳妇,我们家可娶不起。”被点到名,王黄氏才开了口。她还顺带骂了黎小暖。
  黎母听了妇人的话,就要上前理论。黎小暖在身后拉住她,小声在她耳边说:“且让她嚣张,那样,别人才会站在我们一边,最后吃亏的一定是他们。”
  听了黎小暖的话,黎母才不甘不愿的坐好。那边里正却看不惯妇人的态度,他斥道:“你这个妇人怎么说话的,自己儿子做错事了,还那么理直气壮的怨怪别人。我瞧你这不知悔改的样,才真不会有人敢嫁进你们家。”
  族长同样气愤的说道:“王黄氏,既然你是来退亲的,那么现在,请两家将庚帖换回来。我们在此立下退亲文书,将婚书撕了就成。你别扯那些有的没的,是非对错大家心里都明白得很,不是你随便攀扯就能改变的。”
  王黄氏见里正两人似乎都不站在他们这一边,她就有些着急,大声辩驳:“周族长,里正。这些日子以来,那小贱···黎小暖的闲话可是传得很不像样。若真没那样的事,谁会无缘无故攀扯她啊。”
  见那王黄氏硬是要将话题往闲话上扯,黎爹更恼了。他逼视着王母问:“既然如此,我们就将那传闲话的人找出来对证。看看她说我小暖做的那些事,是不是真有人看见了。还有,若是我小暖能找人出来证明她的清白,到时你要怎么说。还是赶紧退亲吧,你这样的亲家,我们才真的结不起。”
  黎母也跟喝道:“就是,乱说人闲话,可是要拔舌根的。这是太祖皇帝留下来的规矩。我倒要看看谁那么嫌弃她那根舌头。我定要亲自将那孽根拔出来不可。”
  一听乱说闲话要拔舌头,那妇人瑟缩了一下。她下意识的用手遮着嘴,两眼骨碌碌转着,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歪点子。人群中,也有好几个人悄悄的溜走了。
  由于费劲说了太多的话,黎爹已经虚弱到整个人靠在了黎小阳身上。里正两人见了,又露出担忧的表情。周族长直接下命令:
  “行了,现在就是说退亲的事情。既然双方都同意退亲,那赶紧交换庚帖。来之前,我已经将退亲文书拟好了,你们两家按手印就成。”
  里正也正色道:“正是如此。就如黎苏氏说的,既然有那爱嚼舌根的,便将他揪出来拔舌就是了。至于现在,先把亲事退了吧。”
  ☆、第四章 穷家
  那妇人听了里正的话一惊,知道惹了里正两人不快。于是,她乖乖将更贴取出来,一声不敢吭。黎小阳接过黎爹递给他的大红色烫金字庚帖,上前塞给始终低着头不出声的王图。
  一把拿过妇人手上被揉得皱巴巴的庚帖,黎小阳就见帖子的一角不知所踪。他打开一看,发现那缺失的一角,正是姐姐的名字。他气愤的将那庚帖展示在众人面前,大声喝问:
  “这是谁家的庚帖,你们打哪捡来的?破烂不堪就算了,连个名字也没有。你们这是打算蒙骗我们,蒙骗族长跟里正?”
  围观的众人见到那张惨不忍睹的庚帖,都发出了唏嘘声。大家交头接耳的议论开了。有那懂法的就大声说了:“太祖皇帝当年立了法,所有的男女庚帖代表的是他们的身份,上面都有官府的印章。故意损毁庚帖者,要杖刑二十,罚苦役三个月。”
  听了这话,黎小暖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庚帖还能当作身份证使用啊。想来,那位太祖皇帝应该是同乡来着。里正听那人把这事摆到了明面上,也只能将这事一并处理了。
  他对已经吓懵了的妇人道:“王黄氏,你也听到那话啦。既然你敢做,就必须承担后果。现在,请双方长辈先将退亲文书签了。”
  黎小阳将那破损不堪的庚帖交给里正,从里正手里接过退亲文书,大声念了一遍。黎爹还没生病前,家里条件还好,送黎小阳上过学堂。
  文书中规中矩,双方家长都没有意见。先是黎爹跟黎母按了手印。之后,王家的母子颤着手也按了手印。
  里正接过文书看了看,满意的收放好,才道:“文书签了,待我拿到官府盖了章,就给你们每家送一份。”
  里正见退亲这事办好了,就让黎小暖将父母扶回屋。他让黎小阳留下,对他跟王家母子道:“你们跟我到衙门去一趟,趁着今日天还早,我们将所有事情都给办完。”
  妇人一听真要上衙门,吓得直接跪在地上,一个劲的跟里正两人磕头认错。但法不容情,加上之前她闹的那一出,里正两人便打算对她进行惩诫,以达到杀鸡儆猴的效果。因此两人都不搭理她。
  妇人见这两人说不通,她又追着跪到黎爹黎母面前,恳求他们不要追究此事。黎母最是直脾气,说话也冲。便直截了当的拒绝:“你求我们有什么用,你现在是犯了国法,我们管不了。再说了,你这是罪有应得,是报应。”
  听了黎母的话,妇人瘫坐在地。一直沉默着的王图这时却走过来,一改之前的瑟缩。他将妇人扶了起来,向黎爹黎母行了个大礼,歉意的道:
  “伯父伯母,一切都是晚辈的错,请您们不要怪罪家母。她只是心里苦,才会做出那等错事来。晚辈在此向您们一家赔礼道歉了,所有的罪责,晚辈愿一力承担。”
  黎爹黎母根本不想搭理王图,因此两人谁也不出声。黎小暖见此,跟黎小刚将二人扶回屋。出来后,她对仍站在屋前的王图道:
  “你的歉意我们接受了。只是,你娘的做法是错的,这点你必须明白。即使她心里再苦,也不能折腾不相干的人。还有,你念了这么些年的书,该分得清是非对错。不要整日让你娘摆弄你,你要为自己活着。别真倒你娘错得不能挽救,那时才来后悔就晚了。”
  听了黎小暖的话,王图若有所思。他扶上已经呆滞了的妇人,跟着村长一行人走了。黎小暖拉住黎小阳,交代他:
  “你跟村长和里正说,打那妇人一顿板子就成了。至于苦役,就给免了吧。都是乡里乡亲的,不能把事情做绝,那对我们名声不好。”
  黎小阳点点头,表示明白了,才小跑跟上村长他们。围观的人见没有热闹可看,便三三两两的散去。周二婶跟黄婶子也都过来告辞。黎小暖想留人,但家里实在没有可招待的,也只能歉意的送了她们出去。
  回来的时候,小刚正端着木托盘从厨房出来。托盘上,是两碗粥跟一小碟拌野菜。黎小暖闻着好像有些肉味,就凑过去看。果然,那两碗粥里,是放了肉糜熬的。
  小刚笑着对黎小暖说:“姐,这是二泉嫂子给爹娘熬的粥,里面放了肉糜。周二婶还给拿来了二十个鸡蛋,我往爹娘碗里都打了一个,给他们补补身子。”
  黎小暖就笑着拍拍小刚的头,道:“行,你快趁热给爹娘送去。免得粥凉了,鸡蛋会腥。”
  看着小刚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父母屋里,想到他刚才那用力嗅着香气的馋嘴样,黎小暖就叹了一口气。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黎爹那是久病门前无亲戚呀。
  黎小暖走进厨房,将原本打算用来做早饭的那锅稀饭重新烧开。她看了看案板上的一小篓子鸡蛋,咬咬牙打了两个下去。她想:以后,她肯定不会让家里的人挨饿。不就是鸡蛋嘛,只怕到时候家里人都不稀罕了呢。
  将鸡蛋均匀的打开,黎小暖就将案板上切好的野菜洒进锅内。待粥翻滚两三次后,才停了火。她趁热放了少许盐拌匀,才找个干净的木盆将粥盛上来。
  虽说寒食节已过,但这个时代,即便是在南方地区,早晚仍然有些寒凉。黎小暖步出厨房,看着有些灰暗的天空,觉得今日会有雨。她紧了紧身上的薄棉衣,感激棉花在很早以前,就已经传入了中国。
  才走到父母房门口,小刚便托着空碗筷出来。他见到黎小暖,就将碗筷伸给她看。黎小暖见两大碗粥都被吃了个精光,觉得很安慰。至少父母不那么矫情,相处起来也容易些。
  她接过小刚手里的托盘,对他说:“我做好早饭了,待会你吃完,就盛些给小阳送去。算了,我那里还有些私房,你拿给小阳,让他在街上买些吃的给里正他们。”
  小刚点头应下,快速的吃着粥,一点也不觉得黎小暖这么煮,浪费了给爹娘补身体的鸡蛋。他才十一岁,平时话不多,看起来憨憨的。也只有家里的人才知道,那温厚的外表下,埋着一颗七窍玲珑的心。
  在小刚吃粥期间,黎小暖回房,从床脚下掏出一个小布包。那里面是前身攒了十年的私房,一两三钱二十二文。黎小暖直接拿出那最大串的一千文,想了想,把那三钱的小银角也拿上。她随手从枕头边拿过一个破旧的荷包装上。
  将那荷包递给小刚,黎小暖细细交代他:“你让小阳给里正两人买些肉和点心作为答谢礼。再请他们去面馆吃面,切一斤卤肉。剩下的钱,先把欠郎中的诊费付了。若还有多的,抓些药回来给爹。”
  小刚接过钱袋,竖着耳朵认真听,生怕错过了什么。待黎小暖说完,他就重复一遍,确认无误后,才咧开嘴笑了。黎小暖被这笑暖化,摸着他头说:“买两块豆腐回来,我们今晚做鲫鱼豆腐汤喝。”
  小刚笑得更开心了,他将钱袋仔细放好。用力跳了几跳,确定钱袋不会被甩掉,才一阵风似的跑了。黎小暖好笑的望着他的背影,有些无奈。抬头看了看天空,暗怪自己忘记让他带蓑衣去了。
  好在,这里离府衙不远,就在城门边上。走一刻钟上了官道,再往前三百多米,便能进城了。黎小暖走进厨房,装了碗粥喝。剩下的扣在大竹罩下,便收拾起厨房来。
  将洗好的碗筷放到柜子里后,黎小暖便将那十几个鸡蛋放进案台下边的罐子里。这是周二婶给的。案板上还有一斤红糖,一大包红枣。是村长让芳芳拿来的。黎小暖将它们都收进柜子上边的罐子里。
  除此之外,还有李书华拿来的两尾大鲫鱼,隔壁周婆婆给的两斤小黄米,好心的乡亲们给的菜干、毛薯等等。黎小暖都一一将它们分类放好。她在心里发誓,定会百倍报答那些雪中送炭的人家。
  收拾好厨房,黎小暖就烧上一大锅水。想着若是那兄弟俩不幸淋了雨,回来立刻就能洗上热水澡。她见厨房的事情忙完了,就打算将家里都收拾一遍。可惜,这个家穷得根本不用收拾。她便去堂屋后的杂物房看粮食。
  这些日子,家里人一直都在喝米粥,还是很稀的那一种。想来,家里的米不够吃了吧。现在,秧苗还没到插的时候,离收获还得三四个月。若是断了粮,一家人就只能吃野菜饿肚子了。
  果然,杂物房里,就只剩下一百斤左右的谷子。家里五口人,小阳兄弟俩正是最能吃的时候。若是让家里人顿顿吃干饭,吃饱饭,这一百斤谷子半个多月就能被吃完。至于那三十几斤黄豆,直接被黎小暖忽视了。
  从杂物房出来,黎小暖悄悄进父母屋里看了看,发现两人睡得正甜。看样子应该是卸下心中的大石,精神得到了松懈。这十几天来,先是黎小暖落水重病。接着,各种不堪的流言四处飞窜。身为父母,两人肯定心焦得很。
  黎小暖轻轻带上父母屋的房门,搬了张凳子在屋檐坐下,思考以后的人生。这日子要怎么继续下去,才能帮父母养好身体,才能将两个弟弟的未来规划好。在黎小暖看来,这一切都取决于钱。
  只是,该怎么挣到钱呢?
  目前这个家外债不少,根本拿不出做生意的本钱。至于小说上说的什么买菜谱之类的,对于黎小暖来说很不靠谱。因为,她做菜的手艺平常,会做的种类很少。而且,家里马上就要断粮了,这才是关键。
  ☆、第五章 事毕
  黎小暖坐着苦想半天,愣是一点法子也没想到。她不禁懊恼的握拳锤头,怎么就能那么笨呢,白多活一世了。原主倒是会织锦。虽说是棉布锦,但若织的好,也能卖得上价。
  可惜,黎小暖都是一边兼顾着家务农活,一边偷空织。人家十天半月就能织出一匹,她得用上一个多两个月才行。由于是断断续续织出来的,那锦布就有些地方显得衔接不当,没人家一气呵成织出来的卖得上价。
  至于刺绣嘛,像黎小暖这样的贫家女,不过是能将衣服鞋袜做精致些,绣上最简单的花边草叶罢了。记忆里,原主最常绣的,就是大丽花跟青竹了。
  原主之所以能攒下那些钱,不过是平时上山采金银花之类的卖罢了。想到金银花,黎小暖便打算进山看看,说不定她能碰到些药草也不定呢。前世,外叔祖可是位老中医,黎小暖跟着认识了不少的草药。
  这么想着,黎小暖便有些期待。可惜今日是不能去山里啦,明日一早再去吧。就算采不到贵重的药材,采些金银花也不错。现在正是金银花的季节。
  在黎小暖开始冥思苦想的时候,黎小刚就已经到了衙门外边。县衙门外倒是清静,可见最近没什么大案。黎小刚先是上前,跟守门的衙役打听里正他们。
  衙役见他就一个孩子,只应他里正他们正在办事,让他到一边等着便是。小刚本想塞给那衙役几个钱,让他放自己也进去看看。但他又想着,这钱来之不易。再者,小阳会告诉他事情的经过。因此,他便乖乖的坐到角落里的台阶上等着。
  他这一坐,就坐到了守门衙役换班。这一次,来守门的是同村的一位大哥。那大哥见小刚百无聊赖的坐那,都开始打瞌睡了。就招他过来问:“小刚啊,你等小阳呢,怎么不进去等?”
  小刚露出憨直一笑,张嘴就说:“良哥好。刚刚那位大哥不让我进去,怕我进去捣乱哩。”
  那位衙役便拍拍小刚的脑袋,大笑几声道:“哎呦,可不就是那样。你一个孩子家的,自己来这问,谁也不敢放你进去哩。不过哥哥认识你,就让你进去吧。”
  小刚听了,乐呵呵直笑。那憨傻的样子,更是逗得衙役大笑不止。小刚不好意思的低下头,他眼珠子骨碌碌转了几下,便抬头小心的问:“良哥,那我要买些吃的进去,成不?我哥跟里正他们早饭都没吃呢。”
  那叫良哥的衙役止住笑,他拍了拍小刚的肩头,说:“行啊,你小子还会心疼人呢。那你赶紧去买吃的吧。他们那些事,一时半会还真办不完。”
  小刚“嗳”的应了一声,转身就往街上跑去。他刚才都想好了,汤面他是没办法带进府衙的。所以,他买了些肉饼跟包子。大姐交代切一斤卤肉,也没说要什么肉,他便自作主张的买了最便宜的猪头肉。
  待小刚抱着吃食回到府衙门前的时候,那个叫良哥的衙役,正跟另一位衙役聊着什么。见到小刚,良哥便让那位衙役带他进去找村长他们。小刚请那人吃烧饼包子,那人拒绝了,说刚吃过饭。
  看着茶几上的十个烧饼,十个包子跟五个馒头,一斤猪头卤肉。小阳很想抓小刚过来教训一顿,说不用买那么多东西。他们加上小刚,也才只有四个人。
  小刚没理小阳的眼神暗示。他用随手扯来的芭蕉叶,装了两个馒头,两个包子和两个烧饼,给王家母子送去。将东西放下的时候,他说:“大姐说了,人得要吃饱东西,才有力气挨打。”
  其实这是他自己的想法,他是想让王图在心中比较,然后后悔一生。
  本来想将东西丢掉的王黄氏,听了这话,那愤怒的表情一僵。她咬牙切齿的瞪黎小刚,但是面对小刚那一副憨傻无辜的样子,她愣是骂不出口。最后,她还是抓起馒头,就着桌上的劣质茶水吃了。
  见王黄氏肯吃东西,小刚就笑了。他转头看向王图,微微歪着脑袋。那略圆的脸孔上,纯净的眼神似乎在问:“你怎么不吃啊?”
  王图愕然,此时他的内心羞愧无比。来衙门之前,黎小暖的那番话令他震惊。现在,他们一家的所作所为,无一不在阐述这么一个事实:他错了,错得离谱。想通了,他便道了声谢,拿起一个烧饼,也吃了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