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有女-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钌铺艘簿醯媚咽堋
  该听的听到了,杨善也没有再逗留的意思,抬眼看杨馔这时候早已经不知道走到哪里了。杨善紧了紧速度,赶紧往回走去。
  杨善回到家就感觉气氛不对,走进卧室后,杨馔也老老实实的坐在床边没有做声。而黄氏此时如丧考妣的哭丧着脸。杨庆年则是抽起了旱烟,一时之间整个屋里只听到杨庆年发出的吧嗒吧嗒声音。
  杨善见黄氏这样的模样一时也不知道心中是痛快还是心疼。想了想转身出了厨房,果然,厨房里没有丝毫烟火气息,杨善想了想喊道:“杨馔!出来帮我烧饭。”
  其他的事情之后再说吧,现在还是先保住黄氏的脸面重要。要是两人吵起来自己和杨馔在里面,黄氏落了脸面秋后算账可得不偿失。
  杨馔听话的出来,姐弟二人蹲在灶台后面生火,杨馔小声问:“大姐,出了什么事啊?”
  杨善没好气的白他一眼,杨馔这小子每次在讨好杨善的时候才会喊大姐。杨善此时也不知道怎么回他,干脆的说了一声:“不知道。”想了想又说:“这两天你老实点,从没看见爹娘那样,要是你贪玩惹了他们不高兴,仔细你的皮。”
  杨馔哎一声应下。
  之后就是升火做饭,杨善还是没那个本事升火,最后还是杨馔看不下去动了手。杨善知道他会,所以干脆将这任务交给他,自己去择菜、淘米去了。
  没做过是一回事,看没看过又是一回事。现在黄氏明显没有心情做饭,杨善只能照葫芦画瓢了。
  姐弟两人折腾没一会黄氏就进来了,看到姐弟二人忙上忙下,这会儿难得好声好气的说话:“我来,你们先去玩吧。”姐弟二人都是一愣,随即杨馔头也不回的出了厨房,而杨善想了想也出去了。
  杨馔真的出了门,家门口有一颗大桑葚树,杨馔这时候正摘桑葚吃。杨善看了看他转身进了杨庆年在的屋子,杨庆年还在抽着旱烟,见到杨善进来抬眼看了看没说话。
  杨善试探性的开口说:“我们回来在村口听说朝廷要征收田地,爹是因为娘拿出去的钱要不回来了生气?”
  杨庆年叹息一声,说:“你娘拿出去的那个钱我已经有准备拿不回来了。”说着顿了顿:“我只是在想没了田地我们以后吃什么……村民们又怎么活啊。”
  杨善不知道怎么回答杨庆年,这时候只能与杨庆年一起沉默。
  杨善什么都不懂,什么历史,什么政变杨善上学的时候都当故事听了,而且听过就忘。即便现在因为这件事杨善脑子中冒出来一些想法,可是都因为国情不同,全盘否决了。
  说到底,杨善根本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父女二人沉默了好半晌,杨馔在外面喊道:“吃饭了。”
  杨庆年又吧嗒了一口旱烟,站起身去了厨房。一家四口坐在厨房的小桌子上这顿饭吃的极其压抑。
  吃过午饭,杨庆年就出门了,杨善猜该是去了村里能说得上话的人家了。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什么解决的办法来。
  至于黄氏,今天像是被霜打了的茄子,丝毫没有精神,吃过饭之后默默的去了田里。
  杨善来了这里许久,一直都是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因为仗着这个身子年纪小,所以做事也少了几分考究。现在因为黄氏牵扯出来朝廷征收田地一事,杨善也发起愁来。
  对于庄稼人,最主要的还不是那一亩三分地?没了地难不成都让着百姓们喝西北风吗?杨善不知道朝廷里的人脑子是怎么想的?他们把田收回去了还不是要人来种?
  等等!
  杨善脑筋一闪,突然有了一种想法。可是出来一个想法其他的想法也接踵而至,杨善现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打听清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第十一章 意外
更新时间2015…3…26 18:56:14  字数:2159

 朝廷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团体,有了什么重大的举措肯定会有相对的措施。这次说是要征收田地朝廷肯定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而听村民说的“只补偿去年收成的三成”,这一点明显不合情理。
  官逼民反这个道理他们不会不懂,虽然杨善没有打听出来这个国家的皇帝是谁,但至少打听出来这个皇帝即位不足三年,而且还很年轻。年轻的皇帝位子还没坐稳,更不会轻易引起民愤。
  所以杨善现在要弄清楚的就是杨庆年他们知道的这则规定是以讹传讹,还是真的为官府贴出来的告示。
  可是这一等直到太阳落山,杨庆年还没回来。杨善心中有事,根本无暇顾及其他。因此黄氏回来的时候看见家里的鸡和鹅还在外面不由火冒三丈:“作死啊,白养你这么大的人,什么事都不会做你以为你是小姐?”
  杨善没好气都白她一眼,好在天色已经渐渐黑了下来,黄氏看不见。杨善立马起身出去。而黄氏这个时候则是进了厨房升起炊火。
  杨善做完事的时候,想起来杨馔还没回来,也不管什么形象了,在大门口扯着嗓子喊了一声:“杨馔,回来吃饭了。”
  杨馔这时候已经不知道疯到哪里去了,根本没影。杨善叹了口气向着门口那片果树林走去。
  离杨善家不远处有一片果树林,每到春季来的时候就是一片花的海洋。粉色的桃花、白色的李子花、还是开出来是细长条的栗子花。可惜杨善醒来没赶上好时候,如今只剩一点点零落的花瓣败落在泥土中。
  那是杨馔最喜欢的地方,有事没事总要在那里坐上一会。
  这时候天已经黑了,几乎看不见路。杨善只能瞪大眼睛蹚着被村民们踩出来的一条小道。好在两边的草长得茂盛,唯一的小路在黑暗中显眼的很。
  杨善壮着胆子向前走,果然在自己家的果树林中看见杨馔。杨馔这时候趴在树上一动不动,再走近些听到细细的鼾声,难怪刚才没听见杨善喊他。杨善在树下喊了几声,杨馔依旧没有反应。杨善顿时哭笑不得。
  远处听到窸窸窣窣的声音,依稀可辨人影向这边走来。也不知道是哪家晚归的人。小路只够容纳一人,杨善无法,只能爬上树给人让路。
  上了树,杨善就没有手下留情了,晃了晃杨馔喊道:“你起来啊!”
  杨馔这时候才有了点动静,撒娇似的从嗓子发出及其慵懒的拒绝声。杨善难得心软,又轻轻晃了晃杨馔哄道:“杨馔,起来跟姐姐回家吃饭。”
  杨馔长吸一口气,无意识的伸了伸腿。这一脚可不轻,杨善就站在他腿边,被这一脚踹的没站住,惊呼一声就往后倒去。
  杨馔被惊呼声吓醒,抬眼就看见一个人影从树上掉下去,想要伸手去拉已经来不及了。
  杨善心中又悔又怕,早知道就不爬树了。现在到好,这一下肯定要摔疼了。
  想着杨善死死闭着眼睛等着摔下去,哪里知道想象中的疼痛根本没有,直接落到一个温暖的环抱中。来人显然低估了杨善的重量,被杨善下冲的力道撞的闷哼一声。
  杨善一惊,睁开眼睛就看见灿烂星空下一双比夜空还璀璨的眼睛。接住杨善的人看到杨善无事这才开口:“吓着没有?”
  声音无比熟悉,正是每日都会见到的教书先生——邱温煦。
  杨善在邱温煦的怀里,贴着他的那半边身子能明显感觉到他的体温。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一时间竟红了脸,好在这个时候天黑,根本看不出来。
  杨善还在发愣,杨馔已经无比快速的从树上爬了下来。下来后自然也看清楚是先生,不过这时候也没功夫管自己的“罪行”被先生发现,焦急的问:“姐,你没事吧?”
  听到杨馔的声音杨善一愣,随即赶忙挣扎着要从邱温煦怀里下来。
  邱温煦放开杨善,想到姐弟二人刚才的互动,难得嘴角挂上笑,对二人说:“这么晚了快些回去吧!注意安全。”
  杨馔哎一声,清脆的应下,杨善还没缓过劲来,直直被杨馔拽着回去了。等杨善想起来还没有向先生道谢的时候,回头已经不见了邱温煦的影子。
  到了家门口,里面传来一点点烛光,杨馔借着烛光上下打量了一番自家姐姐,嗡声嗡气的问了句:“你没事吧?”
  杨善见他这样子,心就软成了一团,两人闹腾惯了,难得有这样好声好气的时候,于是揉了揉杨馔的脑袋说:“没事!回去别说,当心挨揍。”
  杨馔正在点头,里面传来杨庆年的声音:“什么事不能说?”
  姐弟两人都吓了一跳,杨善上前挽住杨庆年的胳膊,小声说:“杨馔刚才在树上睡着了,所以现在才回来,这事您可别跟娘说啊。”
  杨庆年好笑的看着自家女儿挤眉弄眼的模样,本来有些郁结的心情顿时散了不少。
  三人一起进了家门,桌子上已经摆满饭菜。黄氏看见姐弟二人张张嘴想说什么,最后都咽了下去。杨善见黄氏憋屈,心里多大的怨气都散了。
  终于等到杨庆年回来,可是吃饭的时候杨善又不敢问杨庆年关于征田的事,生怕给黄氏添了堵,之后自己不好过。
  一家人吃过饭之后,杨庆年就回了屋。杨善本来想跟上,可是被黄氏喊着去刷碗。而黄氏自己则是进了他们的屋子。
  杨善了然。
  两人闹了好几天别扭,今天黄氏知道确实是自己错了,怕是现在拉下脸去道歉了。虽然看黄氏的样子好像心里根本不认为自己错了。不过夫妻两人,其中有一个能先低头就行,总好过一直僵着。
  杨善一边麻利的收拾碗筷,一边让杨馔自己打水洗脸洗脚。农村的灶台两口大锅,两个锅之间掏了一个又小又深的洞,一般灶台里点了火,温度就会将水烧热,这里的水一般是用来洗漱用的。
  杨馔也看见黄氏去了屋里,只怕一时半会回不来,于是老实的站在杨善身边自己动起手来。杨善见他乖巧的模样,感慨万分,过来许久,也只有今天才享受了一番手足情。
  

第十二章 杨善的想法
更新时间2015…3…27 20:07:06  字数:2174

 杨善收拾好厨房,自己也打水洗漱了一番。杨善以前是每天都要洗澡的,可是现在条件根本不允许,每天只能擦洗一下。等杨善终于好了之后,屋里的两人还没有出来的意思。杨善自然不会再等下去。
  转眼第二天到来,杨善和杨馔一如既往的早起上学去。这几天杨善终于弄清楚为什么学堂里只有自己一名女生。原来按理杨善是不能去的,可是杨庆年觉得女孩子念一点书有好处,于是硬是托关系在邱温煦办起学堂的时候将杨善送了进去。
  杨善暗自好笑,估计是黄氏的模样让杨庆年心有余悸,不想让自己女儿也变成那样才把杨善送进去的吧,毕竟读书能使人明智!
  一早到了课堂,先生依旧还没有出来。想到昨天晚上那一幕,杨善心中有些忐忑。这样的情绪来的好笑,杨善想了想,估计自己是犯花痴了。
  不管怎样,今天先找个机会道谢吧。
  邱温煦出来的时候一如既往一手拿着书,一手拿着戒尺。身上的衣服样式也是读书人穿的,可能因为教课的原因,所以一直严肃着面孔,没见他笑过。邱温煦长得确实不错,给人的感觉一直都是温文尔雅的模样,所以即便他严肃着表情也没有让人觉得严厉。
  至少在杨善眼里看起来不是个会让人生畏的先生。
  今天这一节课邱温煦是教大家写字,因为学生们没有纸、笔,学生们都是拿一截树枝在自己的桌子上写写画画。而要习的字是邱温煦前一天写在纸上的,大家轮流着传看。
  不得不说,这里的教学环境实在是差。因为是在先生家的院子里,每到刮风下雨的时候孩子们都搬着自己的桌子、凳子往两边廊下躲去。
  昨天就有点小雨,邱温煦喊着孩子们躲到廊下,十几个小萝卜头顾的上凳子顾不上桌子的模样让杨善又是好笑又是心酸。
  先生讲的口干舌燥时候终于停下来说歇一会,杨善磨磨蹭蹭着想去道谢,可是又觉得不好意思,这么一折腾,邱温煦已经重新开始让大家习字了。
  一上午就这么过去了。
  放学的时候,孩子们高高兴兴的将桌椅板凳搬到先生家屋子里去,一些个放进厨房里、一些个放进客厅,还有人干脆放进柴房。杨善磨磨蹭蹭将桌子码放在客厅,看孩子们都走了这才向客厅里面走去。
  里面还有一个小院子,穿过院子有一间屋子,门敞开着。邱温煦就坐在门里面。
  杨善如今还没有踏进里面的小院子,过了客厅就是私人场所,杨善没有得到允许是不会进去的。
  “先生!”见到邱温煦,杨善喊了一声。
  邱温煦正在喝水,听到有人唤自己明显一愣,抬眼看见是杨善的时候微微点了点头。然后就放下水走了出来。
  杨善见人出来,这时候也没有扭扭捏捏,直接说:“杨善是来谢谢先生昨天出手相救的。”
  邱温煦这时候到没有严师的模样,嘴角微微勾了起来回答杨善:“举手之劳,没有出手相救那么大的恩情。”
  杨善昨晚并没有看见邱温煦欣慰的笑容,今天第一次见到邱温煦笑,并不是杨善以前的男性朋友们一咧嘴上下两排牙全出来的那种笑,而是浅浅的微笑,杨善暗自在心里赞叹了一声。而后红了脸,说:“先生要是没有出手,皮肉之痛还是会有的。谢谢先生。”
  邱温煦这次点了点头,应下了,想了想又说:“这件事就此打住吧。”
  杨善哎一声应下,应下之后才反应过来邱温煦说的意思,杨善如今已经不小了,要是传出去,只怕难免会有人说话。杨善感激一笑,然后就听见杨馔在门口喊了一声:“杨善,回去了。”他是没看见姐姐出来,因此又折返回来了。
  杨善这时候才发现自己一直盯着邱温煦眼睛,好像自从邱温煦对自己笑之后杨善就一直这样。噌的一下,杨善脸颊通红。为了掩盖自己发烫的脸,杨善急急忙忙告辞。
  出去的时候杨善对杨馔说了一句:“昨天先生救我的事不要说出去。”
  杨馔果然不懂,问了一句为什么,杨善本来就是因为尴尬找话题,现在听到杨馔问话像是话唠似的一边解释一边说教。杨馔懂了之后听见杨善还在啰嗦就有些不耐烦了,最后干脆不理杨善小跑两步追上了前面的孩子们。
  杨善见杨馔跑远了,又不自觉地想到刚才那一幕……在古代盯着人家看是不是很失礼?
  一想到这杨善的脸更红了。
  一直到家杨善的脸还有些发烫,进门的时候难得文雅一些。杨庆年见自己女儿这样忍不住问了句:“草儿,笑什么呢?”
  杨善被杨庆年喊的一愣,这才发现自己一直傻笑着。杨善讪讪整理表情,跑到杨庆年身边。
  事情还没问清楚呢,杨善也懒得绕弯子,直接问:“爹爹,您说的朝廷征田一事是官府贴下来的告示吗?”生怕问的太突兀,杨善解释道:“今天回来的时候我见到好多人都不信呢。”
  杨庆年被杨善问住了,仔细一想,好像还真没有确认。因为消息太突然,一时只顾着震惊了。
  杨善见杨庆年的表情哪里还有不明白的?杨善也懒得解释什么利害关系,只捡要点继续说:“今天回来的时候我也听见别人议论这件事呢。他们说就算朝廷颁布了这条法令,这田还不是要人来种?到时候分配的时候我们还要我们自己家的,其实跟原来没有区别的。”这都是杨善自己的想法,杨善不想出风头,所以才说是听来的。
  杨善想了想,朝廷征田“退耕还林”的可能信没有。至于要建什么秘密基地,杨家庄这块地也太小了些。既然这些可能性都没有,那这田依旧还在。
  只要田还在,怕什么?
  其实杨善昨晚想了许久也有自己的想法,要是田真的没了,一家人可以去镇上做生意,有需要就有市场嘛!反正这没有天灾没有人祸,总是饿不死人的。
  今天说这话就是为了宽慰杨庆年和黄氏的心,杨善是这家的一分子,有义务维护家庭和睦!还是那句话:家和万事兴!
  

第十三章 合适的人
更新时间2015…3…28 19:43:03  字数:2145

 杨善和杨庆年说过话之后,第二天一早杨庆年果然就去打听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而杨善和杨馔也在去学堂的路上。
  昨晚各自回屋后,杨善想了许久,自己可能是喜欢上教书先生邱温煦了。毕竟杨善也不是真的十一、二岁小姑娘,大半个月前杨善还没穿越的时候已经二十四了,而邱温煦现在二十七、八的年纪,正好符合杨善的择偶标准。
  杨善还是有一点知识分子的傲气,看不上整日和泥巴、黄土打交道的农家汉子。来这里许久,看到不少知识没有、脾气比天大的男人。当然,杨善承认自己有一点以偏概全,但是绝不想像杨庆年与黄氏那样过一辈子。
  思来想去,杨善觉得邱温煦还是挺适合自己的。
  不过邱温煦的条件很好,杨善生怕在自己还没张开之前被人截了糊,到时候自己哭都没地方哭去。所以最好将这些苗头扼杀在摇篮里。
  而最好的方式就是从邱温煦那里下手。
  杨善现在刚刚发育,胸口都没有鼓起包子。杨善可不会自恋到邱温煦能被自己迷住。美色不足,只能才华来凑了。至于这才华……杨善暗暗心虚道:大概可以慢慢学……吧!
  就这么胡思乱想着,学堂的门已经到跟前了。进去后,依旧有孩子们将课桌码放好。可能杨善是女孩子的缘故,这里的小萝卜头们总是在杨善来之前帮杨善把桌子放好。
  杨善对这些孩子们的善意记在心里,只是暂时没有想到该用什么方式感谢。
  好在上课后杨善就想到一个能还人情的法子。事情是这样的,今日本来还是习字课,昨晚邱温煦可能忘了,所以并没有写。刚刚上课,邱温煦是拿了纸笔现写的。所以就让杨善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当然这个办法还得邱温煦同意才行。
  中午放学,杨善心中有事,没有在学堂磨蹭。一路步伐比之前几天快了不少。回到家,杨庆年已经回来了,杨善迫不及待的上前问:“爹爹,有没有打听出来?”
  杨馔跟在杨善后面,听到杨善莫名其妙的问话好奇心上来也跟着眼巴巴的看着杨庆年。
  杨庆年见一双儿女也关心起大事来,心里欣慰道:孩子们都长大了。然后扯出一抹苦笑说:“今早官府已经贴出告示了,确实要征地。”
  杨善已经意料到了,所以没有丝毫惊讶。继续问:“告示上是怎么说的?只征我们镇上的还是都征?”
  杨庆年吧嗒一口手中的旱烟说:“都征,全国的都征。”
  全国的都征?杨善脑中想法一闪,了然。“朝廷是要加税才征田的吧?”
  杨庆年显然没想到自家女儿这么敏锐,愣了一愣点头,说:“告示上说需要田地的农户去官府办租赁手续,朝廷再将田地租给我们。”
  杨善也想到朝廷花这么大手笔是为了钱。点了点头,脱口而出:“怎么个租法?”
  杨庆年道:“每月一钱银子!”
  “一亩田?”黄氏听到父女两人说话冲出来,声音都变了调。
  杨善也是一惊。要是前几天杨善可能无所谓,因为那时候杨善根本不知道一钱银子的价值,这几天因为特地打听了一下,所以对杨庆年的话也是吃了一惊。
  杨庆年摇摇头,说:“按人口算!户籍上的人口算!”
  “每人一钱银子?”黄氏又问。
  杨庆年摇头,说:“我们一家人每月一钱银子。”
  家里有四口人,每月一钱银子,这样不合理啊。杨善和杨馔现在算没有劳动力的人。况且要是别人家里只有一名能付出劳动力的怎么办?
  “酌情减少。”杨庆年回答。
  杨善先是一愣,而后知道是自己将心中的想法说出来了。杨善点了点头继续问:“那田地怎么分配?”
  杨善问的都在点子上,杨庆年又是欣慰又是惋惜,叹了一口气回答杨善:“具体怎么分配就是我们大人的事了,小孩子不要操那么多心。”说着大掌一伸拍了拍杨善的头。
  后来杨善知道杨庆年说的大人的事是指:官府将分配的事情交给各村村长了。而杨庆年带着村里一些能说得上话的长辈,和附近村里的一些干部们商讨了一番。
  最后具体怎么分配的杨善不知道,反正杨善家里的几亩田依旧没有变化。黄氏花钱买来的那两亩田也还是杨家的。
  因为这件事杨庆年忙的不可开交。早出晚归,甚至杨善好几天都见不到他的人影。大多都是村民们对于这样的分配不服,所以找机会闹事。
  杨善也是知道他们的心思,一家每月要交那么多钱,都想着多得到一些田地。可是田地有限,总不是所有人都能称意的。所以杨庆年才会忙的脚不沾地,半个月下来就瘦了一圈。
  黄氏虽然嘴上不说,但也心疼。每隔几天都会做一些荤菜犒劳杨庆年。而这些自然是没有杨善和杨馔的份。
  杨善也知道这些鸡毛蒜皮的杂事累人,所以晚上尽量等着杨庆年回来帮他端一盆热水泡泡脚。这样可以缓解疲劳!时间要是很晚也就回屋睡了。
  征田的事情告一段落已经是两个月后了。这天杨善和杨馔放学回家,路上遇到王玉清,小姑娘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