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弃妇当自强(完颜)-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被传为英明神武、天下无敌的世子爷竟然说这样的酸话,是觉得别人都称赞我而没有顺带称赞你,然后不高兴了?”绾绾看着手中的杂记,头也没有抬,笑道,“世子爷什么时候这么关注这样的市井流言,这种东西一看就不可信啊?如果我真的那般厉害,我为何要辅佐别人成为天下之主,我直接自立成王不就好了。那时天下岂不是能够按照我的心意来改变,我可等哪一天等很久了,这个世子爷你是知道的。”
第三百零二章 畅想
和魏暄关系改善后,绾绾也试着和魏暄谈论过她的一些想法,有些魏暄很赞同,但也有一些魏暄完全不能接受,比如士农工商四大阶级完全平等,比如女子为官等等。当然,魏暄也同意很多东西,比如推行全民教育,比如对海盗赶尽杀绝,比如提高商人的地位等等,但魏暄觉得要实现这些需要一个过程,接受的过程,慢慢推进的过程,不可能像绾绾想的那样,今天觉得好了,就全国实行。要知道皇帝不是一切,这所有的政策都是站在现在的世家大族的对立面,他们是绝对会阻挠新政额推行的。
“你啊!”魏暄摇头,很是无奈,“夫人全心全意为天下百姓的心思我明白,可是很多事情不会是你想如何就如何的。天下不只有普通的百姓,那些世家大族难道就不是天下百姓中的一员吗?他们对天下的贡献比普通百姓更多吧。墨子有云,兼爱。就是要爱天下人,世家子弟也是天下人的一员啊!”
对魏暄说的“兼爱”,绾绾不置可否。魏暄的想法并没有错,世家对一个国家的贡献看上去的确更大,他们离统治者更近,甚至很多统治者出身就是世家。所以,统治者对世家又是重视又是忌惮,他们需要世家的人才,但是又害怕世家的能力超过皇权,矛盾的都快成精分了还没有解决世家和皇权的问题。
“世子爷,世道不是永远不变的。”绾绾放下书,说道,“世子,开国之君你肯定是不能做了,那么你想名垂青史,要不就是雄才伟略开疆扩土,要不就是荒淫无道昏君一个。建国初年百姓最需要的是休养生息,所谓的开疆扩土除非疯了。那么,绾绾请问世子,你愿意做一个青史上寥寥几笔就写就的守城之主吗?”
魏暄一愣,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我……”
“不用现在回答我,世子你可以想,好好想想。你的时间还有很多很多,在你登基之前的时间都来的及。不过,如果你要做一个守成之主,世子也就不用告诉我了。”绾绾站起来,“我先去休息,世子可以慢慢想。不过,世子,纵观史书,一成不变的王朝存在的时间总是很短暂,而见过初年的新政总是能更好的完成。所以,为子孙计,世子爷还是要好好想一想。”
“恩,不过,也没有关系,世子不同意我也可以教导宝儿,反正你不是发过誓,你未来的位子是给宝儿留着的吗?”绾绾说话很是大胆,完全没有女子不能干政的想法,现在就想着以后干预宝儿的执政。绾绾笑嘻嘻得说道:“培养一个新政之主,或者新主的母后,我觉得这个名字也不错的。”
绾绾悠哉的去睡觉了,完全不知道她说的话给魏暄留下多大的影响。“为子孙计”,谁不希望自己的王朝长长久久存在呢,及时不能永远存在,但几代就忘,这是开国皇帝绝对不愿意想的事情。不得不说,绾绾的话很打动人心,魏家的王朝想多存在年头,改变一个王朝的新政肯定是必须的。
开国时,皇权手握军权,对朝堂和天下的控制力最好,此时百废待兴,皇帝要颁布新的法典,区别于前朝,甚至连新政都不是,阻碍也就更加小了。甚至还可以借此收拾不听话的势力,反正开国的时候乱的很。所以……
魏暄觉得这个方法很有可为,转头就想和绾绾再讨论,可是一看,绾绾竟然已经睡了,让他的兴奋完全白搭。看着床上的美人,魏暄也没了思考的心思,反正天下归魏家时间还长,他和绾绾可以慢慢讨论改政的问题。而现在,当然是美人在怀忘春宵咯。
第二天,绾绾醒来,难得的在行军帐中看到魏暄。
“咦,世子爷今天不是队伍进临康城的日子吗?好不容易打败了郡守的人,今天进城接受郡守的郡守府,世子爷难道不去?”绾绾好奇地问道。
“我等着和夫人一起享受着盛世繁华!”魏暄一笑,在绾绾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一把抱起了绾绾,走出了行军帐。
“见过世子,见过世子夫人。”帐篷外正是整装待发的魏家军,看到魏暄出来,纷纷单膝跪下行礼,一时间呐喊声震天,绾绾都被这威严的一幕震惊了。
绾绾一愣之下就被魏暄抱上了马,魏暄一挥手,“出发!”
魏暄一马当先,身后的骑兵步兵紧随而后,气势汹汹往着临康城进发。此时的临康城开正门迎接魏家军,当兵的早就被缴械俘虏到了一处,临康城的百姓和官员全都心思忐忑地从城门就开始跪着,惶恐地等待着他们接下来的命运。虽然魏家军在外一直都有贤名,可是没有真正看到,谁也不敢确定所谓的贤名是真是假。
“见过魏世子,魏世子千岁……”
声音并不齐整,跪着的人都是声嘶力竭的喊着,声音直震云霄。但,绾绾却从中听出一种无奈和认命,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临康城的人对魏家军占领这里后他们的未来是迷茫的,害怕的,还有那说不出来的认命。这样的百姓,看的绾绾心中无奈,也心疼。
“你准备如何处理临康城的百姓。”绾绾突然问道。
“嗯?”魏暄并不明白绾绾的担忧,实话实说,“当然和其他城市一样啊,衢城那些地方我们都能够完全收拢人心,还担心一个小小的临康城。”
“临康城是钦州郡守经营十几年的地方,现在……”绾绾担心魏暄不知道临康城的猫腻,忍不住说道,“这里有太多钦州郡守的忠心之人,现在郡守的儿子逃去东陵郡,如果他登高一呼,后果不堪设想。”
“绾绾是在担心我吗?”魏暄很高兴,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放心,我怎么可能给自己留下那个祸害,那人还没有离开临康城就被我抓了,现在他已经陪着他父亲找阎王爷报道了。而且,我也不能因为临康城有一些郡守的奸细就故意对临康城另眼相看吧。你夫君可是立志天下的人,天下人都是我的子民,我怎么可能因为那些泥鳅而怠慢我的子民呢?”
“夫人,和我一起共享这盛世天下吧。”魏暄对着绾绾的耳朵动情的说道。
绾绾一愣,心中忍不住一动。
魏暄微微一笑,抱着绾绾翻身下马,拉着她走到临康城门口那些投降的官员面前。
“下官董杰,原郡守府御丞,今献上钦州郡守官印,恭迎世子爷进城。”为首那位身穿御丞官服,批散头发卸下官帽的老年文士手捧着装着钦州郡守官印的盒子,艰难地跪了下来。随着他的跪下,他身后那些和他同样打扮的官员也同样跪了下来,沉默不语。
“董大人起来吧。”魏暄点点头,命令旁边的青翼收起官印,拉着绾绾再次上马,往临康城的郡守府而去。
青翼接过官印,说道:“各位大人不用担心,我家主子说了,以前的事情不过是各为其主,成王败寇本就是平常。各位大人如果有本事,我家主子依旧会不计前嫌重用各位大人。就是各位大人没有从仕途的心思,只要大人没有作奸犯科,我家主子照样赠送纹银百两,良田百亩做大人们的致仕之资。”
青翼说完就带着官印跟上了魏家军,做为奉官印的董杰也连忙跟上,毕竟郡守府还有一些事情需要他去交代。而至于跪在这里的官员,他们虽然没有抬头,却牢牢记住了刚才青翼说的话,心思各异地想着他们未来的路。旁边听到青翼交代的百姓也是一传十,十传百的将青翼的话传了出去,大家也算小小放了心。既然魏家军连郡守府的官员都不准备追究,百姓们当然就更加不用担心魏家军追究临康城前些日子的拼死抵抗,能保住性命,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魏暄进了郡守府,顺利接受了郡守府所有的东西,并在主堂上来了会,吩咐了接下来对临康城的处置。所有这一切活动,魏暄都拉着绾绾陪在一旁,丝毫不顾及其他人觉得绾绾出现在正殿上的不合适。
“世子,你这样做会被文士们指责的!”绾绾受不了那些人不善的眼神,抢先说道。绾绾觉得自己冤枉死了, 她又没有想要来参加魏家军的议事,不过是被魏暄拖着来的,这些人不敢指责魏暄,老不满的看着自己算什么意思。说着话,绾绾就站起来要离开议事大厅,表明她没有想内眷干权的心思。
可是魏暄早就打好了主意,怎么会让绾绾离开。他拉着绾绾坐在自己的身边,抬眼扫视了一眼下面属下的脸色,那些人眼中的对绾绾的厌恶和排斥毫不掩饰地落到魏暄眼中,让魏暄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世子,世子夫人是女眷,我们正在商量处置临康城的大事,世子夫人还是去后院休息比较好。”一位中年文士越众而出,一脸真诚的说道,“后院还有许多事情可忙,世子夫人估计也想离开了吧?”
第三百零三章
这人魏暄认识,是他父亲的人。虽然他的话很温和,也是建议,但是听到魏暄耳中却特别的刺耳。反观其他人,他们的眼中都是赞同,这个认知就更加让魏暄火冒三丈。
魏暄冷笑道:“怎么,你们觉得你们的本事比我夫人更厉害咯?哈哈哈,真是笑话!”
“我家夫人执掌魏家军后勤,这半年来魏家军的所有粮草均是绿柳山庄提供。各位大人,说这话的时候想想你们今天早上吃的米粮哪里来的。”
对粮草感触最深的就是武将,想着这半年来他们从来不操心粮草的事情,所有的一切后勤都被绿柳山庄的管事们安排的妥妥当当,可是刚才他们竟然还质疑夫人。这根本就是忘恩负义的真实写照。武将们忍不住低下头,对刚才的事情愧疚无比。
“还有,我记得我们打下来的城池都是夫人安排人治理的吧。一个个自诩治世之才,可惜都不愿意放下自己的身段治理小县小镇,似乎那些地方就装不下你们,也施展不了你们你们的报复似的。你们既然那么厉害,吴城的水涝你们怎么不请缨呢?做事不行,耍嘴皮子功夫倒是利索,我看你们是读书读回去了,忘了什么叫君子之道。”
下面的一个个都低下头,不敢说话。魏暄说的并没有错,魏暄带领的这一路人马,所有的粮草和军需都是绿柳山庄提供的,他们的伙食就是和平年间当兵都没有这样好的日子。沿途占领钦州后,地方官员有投诚的可以用的,但也有一些死了或者跑了的,让很多地方完全没有负责的官员。
这些官员虽然职位不大,但是没有了他们,治理一地却又是困难。这时,绾绾推出了天麓书院的学生。这些学生虽然年纪不大,写文章估计也没有很多文人好,但是他们在天麓书院的三年学到了很多东西,对很多民生实用的东西非常了解。这样的人才治理县镇是再好不过了。有了他们,魏家军是能从根本上蚕食钦州的土地和百姓,而不是用武力让百姓口服而心不服。
官员的吏治是一方面,另一面,绾绾借着魏家军占领城池的武力支持,想在在钦州一些合适的地方推广她的高产作物,比如红薯,土豆还有玉米。东西的来处魏暄并不问,但收到这个份礼物,魏暄的惊喜完全不能言语。不过,出于各种考虑,魏暄并没有把这些东西全部推广开来,只让一些完全掌控的地方试着种植这些作物,看看能不能全国推广。
高产作物被限制在一定的人口中,不过钦州水利的改造,魏暄却并不避讳。钦州是水乡,河道水道众多,滋润周围良田,提供方便交通的同时,每年发水的时候出现的水患也是让钦州历任长官头疼的事情。魏暄打败钦州郡指挥使和郡守后,就留下不少俘虏。这些人不能杀,杀了坏天和,也给以后的对手不好的印象,知道没有活路,他们就会破釜沉舟。这些人也不能放,谁知道他们中间有没有一门心思完全衷心郡守或者郡指挥使的人,放了他们完全就是给魏家军制造敌人。
俘虏不能杀也不能放,还不能全部关在一起,每天必须给他们吃饱饭,免得出了意外,有碍于魏家军的名声。这样耗心耗力的工作魏暄很想撩担子不干,可是只能想想。最后还是绾绾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让他把这些俘虏弄出修钦州郡的水利工程。
钦州什么都好,就是太容易发发水,新修水利河道是魏家军收拢人心的一个好办法。用魏家军的人根本不可能,所以绾绾就打起了那些俘虏的主意。一部分俘虏打散并入魏家军,一部分俘虏被魏家军拉到指定地点,开始修河道。这样不仅能给这些人找到事情,也能让他们累的没有其他心思。
至于修的河道是哪条……绾绾请了张宪出马,带着天麓书院的学生实地勘测了钦州郡的地形,同时询问了交好的商贾,最终绾绾向魏暄提出新建沟通南北的大运河。这条运河从最南边的泉州到最北边的辽州,沟通沿路几十条江河,必将成为未来沟通南北的要道。同时,知道北方比南方缺水,绾绾就想弄出一条古代的南水北调工程,利用运河将南方多余的水调到北方去,缓解南方的洪涝和北方的旱情。不过这个是一个技术活,对绾绾这个要求张宪没有马上答应,反而去信给了一些有同样本事的朋友,希望他们能够过来帮忙,共同完成这个惊天巨作。
张宪的朋友有世家中人,也有隐士,他们当然不愿意去钦州和魏家有接触,然后在这个时局不稳的时候盖上其中某一个王侯的戳。可是他们又不能拒绝张宪提议的吸引,如果南北天河真的成了,那么那些主持修建如此盛世工程的人肯定能够名垂青史,受世人敬仰。他们不缺名利,缺得就是流芳百世的功绩。
最后这些大师们还是来了,而运河从半年前就开始设计,现在也有了一些眉目,泉州地方已经开始动工。虽然做不到现代的那般厉害,但让一些地方南水北调这些人还是有办法的。南海王和魏暄看过图纸,也听过大师们的讲解,运河修通后的好处当然是很多的,所以南海王大手一挥,准备取魏家百年之财修这条南北天河。
有了魏赣的大手笔,魏家军的压力就更加大了。魏家的钱已经投出去了,那么也就意味着这天下只能是魏家的天下,否则这运河未来是好是坏并不知道,但为他人做嫁衣裳的事情,魏家可不是傻子。
不过为了南海王这个大手笔,绾绾佩服的同时,也就亲自出门拜访了周边一些本还在犹豫的大商家主。以未来的南北天河,和给商人同样出身的好处做筹码,说服更多的大商家主加入支持魏家的大商联盟。甚至绾绾还去了辽州,通过乌清雅和风老爷子见面。没有知道绾绾和风老爷子说了什么,只知道风家正式承认魏家的主公地位,以后唯魏家马首是瞻。也因为这个结果,魏家大开祠堂,由家中最长者主持,魏赣亲自动笔将绾绾的名字正式记入魏家祖谱,是为魏暄的嫡妻,魏长庚更是真正的嫡子嫡孙。
九月,谢辛寰和魏楠(魏家偏房子嗣)将军攻下西贺郡凉州城,厉王杀了所有姬妾子女,在厉王府引火**。大火连烧三日,城中七日烟尘弥漫,方圆十里的厉王府化为灰烬,厉王一脉无一生还。伺候,两人奉魏赣之命,开始收缴厉王遗留在西贺郡的各方势力,顺者昌逆者亡。到第二年春天之时,西贺郡十五城已经尽归魏家之手。
同时,因西贺郡饱受厉王多年盘剥,民生凋敝;又因西贺郡位于西面,土地贫瘠,百姓十室九空。为了让西贺郡民心所向,魏暄让绾绾将适合西贺郡的土豆种子送了过去,同时又将一些有治理战后之城经验的天麓书院的学子送了过去,给谢辛寰和魏楠帮忙。多方手段之下,至来年五月,西贺郡之百姓只知有魏家,不知有厉王,更不知有朝廷,西贺郡真的收拢到魏家的手中。
在谢辛寰和魏楠收拢西贺郡的同时,魏暖找上了魏旬,要求给天麓书院女院的学子找一个前程。说魏暄给了天麓书院男院的学子前程,这是山长找的人脉,所以,她做为魏家女,也要给女院的学子找一个前程,她找上的人脉就是魏旬。
天麓书院因为各种原因,暂时不在招收学生,男院的学生已经被绾绾派去各奔前程,女院的学生她就托付给了风红缨和院长,让她们好生照料女学子。可惜,看到男院那些不如自己的同窗都能为天下人做事,女孩子们怎么甘心只被约束在书院。她们给绾绾写信表明了自己的想法,绾绾有心帮忙却暂时无精力关心这个事情,然后魏暄就出了一个主意,让魏暖带人如找魏旬,把烫手山芋直接丢给了魏旬。
正在治理庆州的魏旬傻眼,不知道他怎么就被找上了,完全不知道其实他只是被魏暄坑了而已。
在魏家,最受宠爱的是魏暖,因为她是南海王府唯一的女儿,魏旬也宠爱妹妹,根本没想过要拒绝。而且,魏暖还有一个不讲理的未婚夫——魏昊,想着魏昊的拳头,魏旬就不敢拒绝魏暖的要求。魏旬只当这些女孩子没事干,想图一个新鲜,也不敢让她们去其他地方,就直接把他们放在了郡守府,让她们负责整理各类文档。何况,也不过是十来个女孩子,郡守府放她们还是放的下的。
抱着这个想法,魏旬就让女孩子门住进了郡守府,让魏暖负责郡守府的日常事务,然后抽出一些郡守府能干的人,将他们派往庆州其他地方处理地方事务。没办法,魏旬也不愿意用这些人,但现在人才太少,不得不如此啊。
第三百零四章 野有蔓草
魏暖带来的人中文采和细心最好的就是风晴儿,这个和魏暖年岁相当的小姑娘性格很是温和,魏暖就把她弄去了“脾气古怪”的魏旬书房,给魏旬做助手。对美人,虽然能看不能吃,魏旬还是很欢迎的,何况这个美人还是他喜欢的温柔听话型的那种。
魏旬虽然好渔色,但风流不下流,从不强迫美人,对美人还能关怀备至。所以,就是魏暖最开始说了魏旬很多坏话,风晴儿和魏旬相处后也不讨厌魏旬,两人的关心很是和谐。
“晴儿,这几天我怎么没有看到阿暖,你看到她了吗?”魏旬看着手中的卷宗,说道,“哎呀,这个卷宗也太多了吧,好几个竹简才能说清楚一件事情,看着就让人头疼。晴儿,上次你不是说卫先生正在研制最为轻便便宜的书写工具吗?那东西要什么时候才能够弄好啊,我早就受够了这一车车的竹简了!”
“恩,上次阿暖姐姐不是给了二公子一些书院研究出来的纸吗?”风晴儿一边指挥下人搬送竹简,一边说道,“听说也有其他人研究了一些纸,二公子可以让下面的那些官员用纸张书写送上来的公文啊。”
“我倒是想啊,可是阿暖送过来的纸太少,我自己都不够用。至于其他人研制出来的的纸张,哎,晴儿,你是没有看到那个质地,我就是宁愿用厚重的竹简,也不愿意用那个糟糕的纸张。”
“那估计有些苦难了。”风晴儿脸上露出为难,“现在书院已经停课了,能造纸的人一部分跟着卫先生去火器去了,还有一部分则跟着张院长去修建南北天河,根本没有人有时间的精力去造纸。不过,恩,我记得鱼姐姐似乎以前参与过卫先生造纸的实验,恩,一会儿我去问问鱼姐姐,看看她能不能弄出书院用的那种光滑明亮的宣纸。其实,二公子,我觉得宣城的纸也是可以用的,不过就是造价高了一些。”
“晴儿也知道造价高了一些啊。”魏旬叹气,一脸委屈,“赵国能造能用的宣纸的就只有宣城,用的还是宣城特有的一种萱草。现在到处战乱,宣城的纸张大量减产,这宣纸的价格屡屡攀升,本来就贵的很,现在更贵。晴儿,如果我提出用那个来写所有的普通公文,我保证我爹肯定会让人过来揍我,说我骄奢淫逸,不知柴米贵。”
“二公子真会说笑。”风晴儿笑了,并没有把魏旬说的话放在心上。
虽然她是风家的偏房孩子,还从小父母双亡(风晴儿不知道她的身世,风家永远不会告诉她她是天元帝的女儿),但风家收养她后却从来没有亏待过她,风家小姐有的东西她也不缺,所以在她看来用一些宣纸就被揍完全就是不可能的。
魏旬不用问就知道风晴儿心中怎么想,谁叫风晴儿所有的心思都写在脸上的。魏旬并不和风晴儿争论这些事情,又说道:“对了,晴儿一会儿你出去看到阿暖,就把她叫来,说我有事情找她商量。”
“阿暖?”风晴儿一脸奇怪得说,“前些日子,二公子不是把兵符给了风先生和阿暖吗?阿暖现在早就带着人去南越边境,收拾又不安分的南越各部落了。二公子你现在要见阿暖,可能真的没有办法。”
“什么!”魏旬大吃一惊,他完全没有想到魏暖竟然带兵去了南越边境收拾南越蛮夷。女子带兵!想着其中的危险,魏旬就恨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