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家个个是皇帝-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四郎张嘴想说不会,突然想到他祖父每天很忙,他父亲也很忙,瘪瘪嘴,“孩儿知道了。”

    “那我们回去吧。”四郎道,“回到宫里天也该黑了。”

    四郎“孩儿不想回去。”

    “明天卯时起来吃饭,我送你进宫?”三郎道,“卯时起得来吗?”

    四郎忍不住扒着三郎的胳膊,“阿兄,我好累啊。”

    “我背你出去?”三郎问。

    四郎连连点头“好啊。”

    “你几岁了?”太子冷着脸问,“知不知道现在多重?”

    四郎下意识摇头,随即又点头,忙不迭道“我和阿兄开玩笑呢。阿兄,我走啦。你明天进宫看我啊。”

    “走吧。”三郎从大郎和二郎使个眼色,三兄弟送史瑶和太子出去。

    太子和史瑶上马车,四郎骑太子的马,小孩又想哭。望着天边夕阳,四郎莫名想到很小的时候听到他大兄念叨的一句,“斜阳欲落处, 一望黯消魂。”

    “父亲,母亲,外面起风了。”四郎拍马走到马车旁。

    太子“那咱们走快点,进城风就小了。”没容四郎开口,就吩咐驭手走快点。

    四郎慌忙跟上去。

    三兄弟站在门口,打算父母走远了再各回各家。看到马车突然加速,大郎笑道,“一定是四郎又说了什么。”

    “父亲和母亲今日怎么回事?”二郎道,“故意作弄四郎?”

    三郎“母亲不喜欢他耍小聪明。哪天四郎把他的小机灵收起来,母亲就不作弄他了。不然,今天只是开始。”

    起初四郎真没意识到,过了大半年,四郎感觉出不对劲,就找二郎说出他的猜测。二郎心软也没告诉他,就说他想多了。

    大郎和三郎又不帮他,四郎便认为自己确实做错了。

    太始元年,开春,四郎十一岁,只比去年大一岁,仿佛像换了一个人,在外面十分稳重,在长乐宫也不贫嘴了。

    偶尔也会接话茬,史瑶见他比去年好多了,也没再像去年似的逮住机会就收拾他。四月初六,休沐日,大郎、二郎和三郎进宫探望父母,也告诉史瑶一个消息——刘彻打算巡狩。

    刘彻每年都出去,三郎特意讲,史瑶趁着大郎把四郎拐去永寿殿的时候问,“此行出事了?”

    “没出事。”三郎道,“只是孩儿算着钩弋夫人该出来了。母亲和孩儿已经改变许多,但是没能把祖父的喜好改变。孩儿怀疑这次路线和历史上一样。”

    史瑶“我隐隐记得钩弋夫人这个封号是因为她手中握着玉钩,你怀疑她是装的?”

    “十有八九是。”三郎说着,突然有些不好意思,摸摸鼻子,“如果有人弄个很美的女子放在孩儿面前,孩儿是说上辈子,孩儿明知道是假的,看到女子十分漂亮也会配合她演出。”

    史瑶“你们打算跟去?”

    “母亲,阿弟已经同祖父说了。”二郎道,“大兄和小弟陪祖父去,孩儿和阿弟不去。祖父也答应了。”

    史瑶不解“为何?”

    “两次远征匈奴,孩儿在军中已很有威信,孩儿打算在祖父出宫的时候找佩服孩儿的将军一起出城打猎,喝酒吃肉。”三郎说着,往外面看一眼,“这事切莫让父亲知道。”


第143章 史瑶画太子

   史瑶思索片刻; 道“你不讲; 你父亲也会知道吧。”

    “不一定。”三郎道,“孩儿一个月去找他们两次,父亲不会怀疑。六月中祖父就回来了; 祖父回来后,孩儿想去也不能去。”

    二郎“那时天热了,祖父是直接去甘泉宫?”

    “是的。”三郎道,“历史上最后十来年; 也就是从钩弋夫人出现前后; 祖父便一直住在甘泉宫; 刘弗陵就是在甘泉宫出生。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祖父才回来一趟。”

    史瑶“难怪我以前听别人说,你父亲见不到你祖父。你祖父这些年每年只在甘泉宫待三四个月,我还纳闷你父亲怎么会见不到他。”

    “母亲感到奇怪,是因为很多事都变了。”三郎道,“现在舅公活得好好的,祖父没事就宣舅公进宫陪他下棋,遇到一些不好同父亲商议的事; 祖父就宣孩儿和大兄过去,有人解闷有人分忧; 祖父自然不会去甘泉宫。”

    二郎“阿弟,我认为还有一点,甘泉宫四周荒芜。祖父住在宫里,无聊还能出宫转转。那边除了农田就是农舍; 没什么可看。”

    “此事我知道了,假如你父亲问起来,我会同他解释。”史瑶问,“那个钩弋夫人,大郎打算怎么处置?”

    三郎“史书上寥寥几笔,具体什么情况,我们都不知道,只能见机行事。”

    “阿弟,钩弋夫人不会和大兄好上吧?”二郎问。

    史瑶讶异“和大郎?”

    三郎看看二郎的脸,“说不定真有可能。”

    “你看我作甚?”二郎不解,“我是说大兄。”

    史瑶“你和大郎长得一模一样啊。虽然现在大郎比你壮,你俩也有九分像。”

    二郎想起来了,有些不自在,“母亲,孩儿不是说钩弋夫人看上大兄,是担心大兄把持不住。他上辈子最后几年,可干了不少荒唐事。以前没人跟孩儿讲古,孩儿都听说过他。”

    “不会的。”史瑶道,“大郎上辈子有些破罐子破摔。他现在才十九岁,还想过些年百姓生活好了,领兵打仗,开疆辟土呢。弄出个贪恋女色的名头,他领兵可没人服气。”

    二郎小声问“过些年是父亲登基后吗?”

    “你说呢?”史瑶笑眯眯问道。

    二郎咧嘴笑笑,抬头看到大郎和四郎回来,高声问“你们拿的什么?”

    “桑葚。”大郎道,“桑葚此时应该没了,也不知祖母在哪儿弄得。”

    史瑶“你哪个姑母送的吧。”

    “也有可能。”大郎道,“孩儿走到门口正好碰见。四郎,少吃点,给父亲留点。”

    史瑶“你父亲不喜欢吃这些小东西,你们兄弟几个吃吧。晌午在这里吃吗?我吩咐厨子做饭。”

    “孩儿去吧。”二郎道,“母亲歇着。”说话间就起身往外走。

    史瑶把四郎拉到身边,同他说随刘彻巡狩一事,“四郎,你是太孙,也是未来太子,未来皇帝,到外面万万不可像在宫里一样,知道吗?”

    “大兄都和孩儿说了,孩儿知道该怎么做。”四郎道,“母亲不要担心孩儿啦。”

    史瑶“如今四海升平,你祖父出去多半是游玩,免不了亲自骑马打猎。打猎的时候你不用藏私,让所有人看到你很勇敢,弓马娴熟。但是,记住离你祖父远一点。”

    “这是为何?”大郎不解。

    三郎“母亲担心四郎射中祖父看中的猎物,对吧?”

    “是的。”史瑶道,“你祖父是皇帝,没人敢抢他的东西,四郎不小心射中,哪怕你祖父知道他不是故意的,心中多少有点不舒服。”

    四郎“孩儿记住了。”

    “不止打猎。”史瑶道,“比如地方官员送来美味珍馐,你祖父让你吃,这个时候你看你大兄。”

    四郎“大兄不在呢?”

    “你就少吃点。”史瑶道,“假如有人求你办什么事,芝麻大点的小事也不能答应,要询问你祖父。当然,你身边的人除外。”

    四郎下意识看三郎,三郎笑道“母亲比我们懂得多,听母亲的就对了。”

    “孩儿知道。母亲,孩儿都十一岁,长大了。”四郎道。

    史瑶“我知道你大了。但你没跟你祖父出去过,我担心啊。你大兄以前同你祖父出去,我都有告诉他。”

    “大兄出去过?”四郎忙问。

    大郎“我们仨很小的时候出去过一次,那时候还没你呢。”

    “好玩吗?”四郎好奇道。

    大郎“休息的时候好玩,赶路枯燥。”

    “这样啊。”四郎有些失望,“阿兄为何要让我去啊?”看着三郎说。

    三郎“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四郎明白了,“阿兄,我一定好好学。”

    “你是得好好学,因为我会考你。”大郎道。

    史瑶看一眼大郎,心中忽然一动,想说什么又咽回去。

    晚上,史瑶和太子躺在床上,屏退左右,才说“殿下,大郎、二郎和三郎房里没人,也不愿娶妻,哪天殿下问问他们怎么想的。”

    “不用问。”太子道,“有一次二郎在我面前说漏嘴,大郎不敢纳妾。”

    史瑶转过身,“为何?”

    “因为怕你啊。”太子道。

    史瑶皱眉“妾身?”

    “是的。”太子笑道,“你不准孤宠别人,大郎认为你厌恶姬妾,又不想被女人管着,便一直忍着。”

    史瑶乐了,“他们是他们,殿下是殿下。妾身都不管他们何时娶妻,怎么可能管他们纳不纳妾。”

    “你真这样想?”太子盯着史瑶问。

    史瑶“一辈人不管两辈人的事。妾身现在拦着,哪天妾身死了——”

    “什么死不死的,别胡说。”太子打断她的话,“孤明日见到大郎就告诉他。”

    史瑶“纳妾可以,不准带到妾身面前,无论他们有多么喜欢。”

    “孤也不想见。”太子道,“这一点你不提醒,孤也会同他们讲。”

    史瑶“顺便也问问二郎想娶个什么样的,妾身给他挑一个。”

    “女人和木头,二郎更爱后者。”太子道,“他们的事你别管了。省得他们说,你明明说过不管他们何时娶妻又忍不住管。”

    史瑶“二郎不如大郎、三郎脸皮厚,妾身怕他不好意思。”

    “那行吧。孤一块问问。”刚才史瑶翻身的时候被褥滑下去了,太子拉一下被褥,“睡吧,睡吧。明日还得给四郎收拾东西。”

    翌日,史瑶用过早饭,四郎去长信宫上课,史瑶去永寿殿给他收拾行囊。

    两天后,四月初十,上午,四郎随刘彻出去,长乐宫突然安静下来。史瑶没感到寂寞,反而感到很轻松很轻松。

    史瑶没能去送四郎,太子担心史瑶不放心,刘彻甫一出长安,太子就让二郎和三郎回他们府上。太子去长秋殿安慰史瑶。

    太子准备一箩筐说辞,到长秋殿卧室里找到史瑶,史瑶在睡觉,还打呼噜?

    “阿瑶,醒醒。”太子推推史瑶的胳膊,“怎么睡着了?”

    史瑶揉揉眼,“没什么事啊。”

    “没哭吧?”太子打量史瑶一番。

    史瑶疑惑,“哭什么?”猛然睁大眼,扑哧笑出声,“大郎和三郎上战场,妾身都没哭。四郎又不是一个人出去,有大郎看着他呢。该交代的妾身都交代了,有什么好哭的啊。”

    “以前大郎和三郎出去,也没见你担心的睡不着。”太子道,“你昨天翻来覆去,三更天才睡着。”

    史瑶心想,大郎和三郎不是真小孩,三郎甚至同刘彻一样精明,四郎和他们不一样,她自然不放心。这些话没法说,“就是因为昨晚睡得晚,妾身今天才困啊。”顿了顿,又说,“妾身不是担心四郎在外面受委屈,是担心四郎不愿意去。”

    “担心这点?”太子扶额,“四郎不去,大郎揍晕他,也会把他弄上马车。快晌午了,起来吧。”把手递给史瑶。

    史瑶坐起来,拢拢头发就穿外衣,“殿下吩咐厨子做饭了?”

    “刚才进来的时候去庖厨看一眼。”太子道,“看到韭菜很鲜,就吩咐厨子做几个韭菜盒子,再做个红烧肉,炒几个青菜。你想吃什么?”

    史瑶“刚睡醒,什么都不想吃。”

    “今天日头很好,也不热,逛一圈再回来?”太子道。

    史瑶笑着问“去哪儿逛?都晌午了。”

    “走到长信宫再回来。”太子道。

    史瑶穿上鞋,“走吧。”

    夫妻俩到长信宫转一圈,回来厨子也做好饭。刘彻走了,军机政务由太子一人处理。以往二郎会进宫陪史瑶,史瑶做自己的事,二郎坐在史瑶身边雕东西。

    今天二郎不在,太子担心史瑶一个人烦闷,也没睡午觉。到长信宫处理完上午送来的公务,就去长秋殿找史瑶。

    看到史瑶手持木炭画画,太子不解,“怎么不用墨水?”

    “墨画的不像。”史瑶道,“殿下过来看看妾身画的谁。”

    太子走过去,定睛一看,又惊又喜,“是我?”

    史瑶扭头问,“像吗?”

    太子每天洗脸时都能看到水中的自己,“简直一模一样。阿瑶,以前怎么没见你画过?”

    “妾身嫌脏。”史瑶摊开手让太子看,“大郎、二郎和三郎还小,妾身也没心思画。后来他仨大了,四郎出生了。现在终于有空了。”

    太子“廷尉如果按照你这个画的抓人,那人只能躲进深山里。”

    “殿下可以告诉廷尉用木炭画,画得更清楚。”史瑶道。

    太子“此事明日再说。说起几个孩子,大郎和四郎该走出长安地界了。”

    “他们乘车,禁卫骑马,早该出去了。”史瑶不关心两个孩子到哪里,很好奇大郎何时能见到传说中的钩弋夫人。

    三郎虽然熟读史书,像钩弋夫人不是吕后也不是窦太后,三郎以前看到关于钩弋夫人的记载也是匆匆看一眼。三郎不知道钩弋夫人是哪儿的人,对汉朝历史了解还不如三郎的大郎更不知道,大郎也很好奇何时才能见到手握玉钩的女子。

    刘彻此行去泰山,走了将近一千多里,眼瞅着快到泰山了,依然没有钩弋夫人的消息,大郎便认为不是这一年,可能是明年。为何不是后年?历史上的刘弗陵是后年出生的。

    大郎认为没有,便放宽心领着四郎游山玩水。

    经过河间下车歇息时,大郎领着四郎去小解,回去陪刘彻用午饭,还没走进就听到随行的一个术士念叨,此地有奇女子。

    “什么奇女子啊?”四郎开口问。


第144章 大郎逞凶

  术士拱手道“很神奇。”

    “有多神奇?”四郎很好奇。

    大郎也想问; 话到嘴边心中忽然一动; 配合术士演下去,“此女在何处?把她找出来就知道有多神奇了。”

    “在东方。”术士直起身往四周打量一番,肯定说道。

    大郎笑了“祖父; 派人找找看?”

    赶路枯燥,刘彻正觉得无趣,“行啊。”命几名禁卫随术士前去找人。

    “祖父,我们先用饭?”大郎又说。

    刘彻微微颔首。禁卫把折叠椅和折射桌搬出来; 祖孙三人坐下。刘彻看着桌椅不禁感慨; “二郎做的这些东西真方便。”

    以往不是在马车里用饭; 就是坐在地上,自从有了折叠椅和桌,携带方便,刘彻每次出宫都会带桌椅。四郎忍不住说“阿兄做东西最厉害。”

    “是呀。二郎很厉害。”刘彻道,“四郎,累吗?”

    长途跋涉没有不累的,四郎却说,“不累。祖父累吗?”

    “吾啊; 年龄大了,很累。”刘彻道。

    四郎“我们歇一会儿再赶路。”

    “好; 歇一会儿。”刘彻对四郎的回答挺满意。

    大郎把箸递到刘彻手中,漫不经心问,“祖父,随祖父过来的三名术士是哪儿的人啊?”

    “问这个做什么?”刘彻不解。

    大郎“我见有一个人对这边很熟。是不是赵地人?”

    “你是想说孙长在吧?”刘彻口中的孙长在正是对刘彻说; 此地有奇女子的那个人。

    大郎笑道“他是哪儿的人?”

    “鲁地。”刘彻道。

    大郎下意识往孙长在消失的方向看一眼,“泰山那边吗?”

    “泰山附近,具体是哪儿的,吾一时想不起来了。”刘彻看向大郎,“孙长在怎么了?”

    大郎“没事。孙儿好奇,还以为他是这边人呢。”

    “吾记得他曾说过,经过河间身上的财物丢了,有个好心人收留他两个月让他想法子筹钱。”刘彻道。

    大郎“那他对这边熟悉很正常。说不定当初他去长安就是走咱们现在走的这条路。”

    “大兄,饭菜要凉了。”四郎提醒他。

    大郎夹一块烤肉,“吃着呢。离城还有几里路?”问站在一旁伺候的内侍。

    “启禀代王,还有二十多里。”

    大郎“祖父吃过饭上车歇一会儿,申时赶路,天黑也能到城里。”

    “你安排吧。”大郎做事不如三郎稳重是同三郎比,同别人比,比他大七八岁的人也不如他稳妥,事情交给他,刘彻放心。

    未时三刻,刘彻正在车里睡觉,孙长在回来了。

    四郎刚醒,坐在马车里发呆,听到大郎问,“奇女子没找到?”四郎陡然清醒,掀开车帘就问,“没有?”

    “有是有,但是在城里。”孙长在道。

    大郎挑眉,“听你的意思你没见到人?”

    “没见到。不过,附近百姓都说城里有一位女子,天生双手握成拳状,十多岁了,双手依然不能伸开。”孙长在道,“下官考虑到皇上今日也要入城,到城里见也一样。就没好把那位良家女子掠来。”

    刘彻年龄大,觉少。担心晚上睡不着,晌午不敢睡太久,隐隐听到说话声,刘彻坐起来,揉揉眼角,“大郎,出发吧。吾对此女甚是好奇。”

    刘彻喜欢稀奇古怪的东西,大郎很清楚这点,直接吩咐众人收拾行囊启程。

    提前启程,还未到酉时,刘彻就到别院。

    以前的裤子是开裆裤,节省布料。然而,坐太高很容易走光,不雅,就选择跪坐。文景时期百姓日子好过,家中富裕,也不差那点布料,也意识到开裆裤很不方便,做裤子时就把裤裆缝上了。

    二郎做出高家具,又不用担心走光,如今大汉百姓也用起高家具。城中县丞准备的别院中的家具自然是高家具。

    哪怕不是高桌高椅,为迎接刘彻,也会全部换成二郎发明的高家具。

    刘彻坐在椅子上歇一会儿,大郎才说“祖父,今天见不见那位奇女子?”

    “见见吧。”刘彻道。

    大郎转向太守,“那名女子在城中吗?”

    “在的,下官现在使人去找她。”县丞出去吩咐。

    四郎眼中尽是好奇,“真有人天生手握成拳吗?”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大郎道,“她估计得过会儿才能来,你要不要回房看看?”

    四郎“不要。我要等奇女子。”

    刘彻扭头看一眼四郎,见他眼珠乱转,无声地笑笑,“四郎,吃不吃瓜?”

    四郎看到桌子上面的瓜,吃了会弄一手水,“不吃。”话音刚落,四郎听到脚步声,扭头往外看,县丞回来了,身后还跟着一名女子,“这么快?”

    大郎下意识看刘彻。刘彻很好奇。大郎皱眉,他真信?

    “祖父,人来了。”大郎犹豫片刻,还是先开口,“让她进来吗?”

    刘彻“进来。”

    “喏。”县丞进来行礼后,才说,“启禀皇上,这位赵穗儿便是那位手握成拳的女子。”

    赵穗儿双膝跪地,“小民拜见皇上,皇上长乐未央。”

    “起来吧。”刘彻慢悠悠道,“抬起头来。”

    四郎“噗”一声,忙捂住嘴巴。

    “四郎不舒服?”刘彻关心道。

    四郎连忙摇头,“不是的。孙儿被口水呛着了。”

    “你这孩子,多大了啊。”刘彻好笑,“想什么呢?”

    四郎可不敢说,听到“抬起头来”想到他有次和二郎出去玩,在街上碰到一个流氓调戏良家女子的第一句话便是,抬起头来让我看看,“没想什么。”

    赵穗儿抬起头,大郎眼中闪过一丝惊艳,比李夫人还美啊。

    大郎回过神就看刘彻,刘彻眼中也是惊艳。大郎沉吟片刻,开口说,“走近一点。”

    赵穗儿没动,怯生生望着刘彻。

    刘彻笑道,“让吾看看你的手?”

    赵穗儿走到离刘彻三步之遥的地方停下来,伸出双手。大郎便发现她的大拇指在里面,四个手指居然是平的,手指与手指之间看不到缝,“自你出生起,手指从未伸开过?”

    “没,没有。”赵穗儿低下头说。

    县丞跟着说“陛下乃天子,陛下试试能不能把她的手掰开?”

    “吾啊?”刘彻也注意到她的拳头异于常人,也来了兴趣。

    大郎“一个民间女子,无需祖父亲自动手。祖父,孙儿想试试。”

    “你?”刘彻看看大郎,又看看赵穗儿,大郎这小子不会是看上赵穗儿了?想到大郎府里只有一名妾侍,还没王妃,笑道,“行,你来吧。”

    刘彻出行,大郎身上时刻佩剑。哪怕是在屋里,大郎也没把剑解下来。刘彻同意,大郎抽出长剑。刘彻吓一跳,“你这是做什么?大郎。”

    大郎“孙儿想把她的手砍下来,慢慢看是怎么一回事儿。”

    众人脸色大变,四郎惊讶。刘彻无语,县丞惊恐万分,赵穗儿脸色煞白,浑身发抖。大郎仿佛没意识到他说的话有多么骇人,举起长剑就往下砍。

    赵穗儿踉跄了一下,扑通一声,跌到在地,条件反射般双手撑地。啪嗒一声,地上多出一个玉钩。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