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快穿之软饭王-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关键这真是个稀罕物,放在别的地方,拿着钱也弄不到啊!
  也就是像小宋这样脑子好,手又巧的人才能做得出来!
  “十五块钱!”
  旁边本来也有些心动的街坊们几乎都抽了口凉气儿,瞬间就歇了心思。
  这个东西看着虽好,但也没它也不是就过不下去了,再说小娃长得块,最多用个两三年,还不如攒着将来给娃买个能骑着跑的小三轮呢!
  十五块这个价,宋城是真没赚多少,最多也就挣个六七块钱。
  但要算上搭进去的时间和精力,其实是很不划算的。
  当给高哥订制的婴儿车完工以后,跑来拿的高哥一瞧,脸上乐开了花。
  这个婴儿车是比头一个还精致些,而且里头还用棉花和布缝了柔软的坐垫,顶蓬上加了浅蓝色纱布料,看起来洋气又高级……
  高哥冲着宋城比划着大拇指,夸赞一番,喜滋滋地背起婴儿车走了。
  第二天高哥就拎着一小袋子白面过来了。
  “哎呀!小宋!可多亏了你那个小车啊!”
  高哥眉飞色舞地说起经过。
  原来他那个表叔是在县里的卫校当校长的。
  高哥家的老大闺女,年纪也有十六七岁了。
  他们这些住在镇上的人家吧,就有些尴尬。
  说吃商品粮吧,只有高哥是招待所的采购有工资,高哥的媳妇还是农村户口,两个闺女一个儿子只有儿子是城镇户口,可农村户口的媳妇和闺女又不能回老家去种地……可不就得自己想办法。
  高哥的媳妇是在招待所当打扫卫生的临时工,每月能挣点零花贴补家用。
  可两个闺女呢,不到嫁人的年纪,都还是水当当的女娃呢,总不能也去找个临时工吧?
  而且临时工也不是那么好找的。
  所以高哥就想着能不能托表叔的关系,给大闺女弄一个去上卫生学校的指标。
  现在的上学,是有点特殊的,都不是考试,而是走推荐的路子。
  身为卫校的校长,手上肯定是有指标的。
  但高哥跑了好几趟,礼也送了,表叔就一直没松口。
  这回高哥一咬牙,一狠心,送了个稀罕的婴儿车……
  正好表叔家的小孙子,才两个月大就特别喜欢让人抱着去院子里,表婶年轻的时候干重活把腰给累着了,抱得时间一长,这腰就泛困发疼,而且小孙子养得好,白胖胖的,出去就爱招蚊子,动不动那小脸小手上就来个大红包,看得人怪心疼的……但不抱他去院里吧,小孙子老哼哼地哭。
  这婴儿车可以说是送得太是时候了!
  小孙子坐在里头,大概也觉得比让奶奶抱着舒服,也不哭不闹了……把小车往院里有太阳的地方一放,再把顶蓬放下来,既遮阳又挡虫!
  表叔一高兴,还拉着高哥喝了几盅,答应给他大闺女一个指标。
  宋城听得都有点犯愣。
  送走了高哥,宋城也没闲着,坐在院里用淘换来的木头,给自家娃做着益智玩具。
  高哥走后门给闺女弄指标,听上去确实对其他没有门路的孩子们不公平。
  可现在上学都是靠推荐,除了靠这个办法,也不存在自己奋斗的可能啊。
  幸好很快就要恢复高考,能让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都有个相对公平的上升道路。
  高家的大妞高高兴兴地,打着铺盖卷,被她爸送去了县城里念书。
  虽然卫校只是中专,但女孩子能进去学两年,出来就能进医院当护士,铁打的饭碗,还能帮着家人亲戚看病,简直是这个时代最让人羡慕的工作之一了!
  虽然高家人没宣传,宋城也没声张,但送婴儿车换来一个指标的事儿,还是不知道怎么给传了出去。
  宋城就又接到两笔订单。
  不过这也是极限了。
  这镇子又不大,基本上各家都是过得紧巴巴的,能舍得拿出钱来做这么个奢侈的物件,一般都是为了送礼……自家孩子用的话,倒是也有人拿着材料上门来请教宋城指点两下,回去也能做个四不像,反正能凑合用就成。
  高母提着一个大篮子,吭哧吭哧地拐进小街,张望了下,寻到了自家女儿女婿的住处。
  站在院外就喊人。
  “小铃!小铃啊!”
  她估摸着小铃是快该生了。
  这不,就做好了小衣裳,还拿了几块从前小孙子用过的尿布,外加自家的红枣和花生,赶过来了!
  “哟!这是原小铃的妈吧?”
  闲人邻居刘老太打开自家的院门,探出一个脑袋。
  “是啊,我这不是想着小铃快生了,过来看看么,大姐,小铃他们在呢吧?”
  刘老太的脸上露出古怪笑容。
  “不在!院里没人!”
  原母大吃一惊。
  “啥?没人?他们去哪儿了?”
  这说话就要生了,这两个不着调的年轻人,怎么还往外跑呢!
  刘老太的嘴都快撇到了耳朵根去。
  “可不就是呢,你家闺女和女婿,那就不是个正经过日子的!什么妖蛾子都让他们作了!”
  “他,他们干啥了?”
  原母心里就是一沉。
  “大妹子啊,你就没听说,这几天不是啥,要恢复高考呢么,好多村子里的知青都不安分,要去高考,想上大学,想回城里呢!”
  这事原母是知道的。
  他们福来村的十来个知青,就有九个都报了名。
  没报名的那个还是早早地就在村子里结了婚的,孩子都生了仨的女知青。
  “那,那,是宋城要去高考了?”
  虽说去高考了也有可能飞走了,但从这半年看,宋城和小铃结婚以后日子过得正经还行,宋城也不想从前那样浮飘了,原母就觉得宋城能考上也不错,到时候就让小铃也跟着去学校附近租房子住吧,不跟现在差不多?
  “哈,要是宋城去高考了,倒不新鲜了!报名的是你家小铃!”
  刘老太太边说边摇头晃脑。
  “你说说,这大肚子婆了,马上就生了,还去高考,简直,简直是去出洋相去了!”


第96章 文艺青年(16)
  原母之前来过这边几次; 知道这个刘老太太的德性。
  最是个挑事精,说闲话的。
  但今天刘老太太说的话,可着实把她给惊到了。
  她闺女; 小铃; 居然去参加高考了!
  谁的闺女谁知道啊; 当初小铃上小学的时候; 就在村里上的,一个年级十几个娃娃; 也没见小铃学得最好,顶多就是不算太差吧,等后来小学毕业了; 也没说是像有的那特别爱学习的姑娘一样,非得要来镇上上中学; 直接就在家里干农活了呀!
  而且,这小学毕业的; 能参加高考?
  哦; 不不,这都把她给弄糊涂了,这哪是小学毕业不毕业的事儿; 小铃这说话就要生了; 还去高的什么考?
  这不是瞎胡闹吗?
  还是说,小铃虽然跟宋城结了婚,其实心里头就一直害怕宋城将来有一天不要她,所以才弄出这一出?
  还有宋城也是; 小铃要作,他这个当男人的,就不说管管?
  “哎呀!这高考是在哪儿?我,我得去找他们去!”
  原母一着急,拎着的篮子都落了地,她也顾不许多,把篮子交给刘大娘,“大姐帮忙收着,我这就去找他们去!这高考可不是开玩笑的事儿!哪能这样瞎胡闹呢!”
  刘大娘眼里闪着兴灾乐祸的光,嘴里却很关切。
  “哎呀,大妹子,我看你还是别去了,那你知道县城高考的地方在哪儿啊?”
  不是她瞧不上这农村大妹子,实在是笨得很。
  张嘴就说要去县城?那去县城的车在哪儿坐?下了车往哪走?高考在哪儿考,她去了人家能不能让她进?
  想得倒是简单得很哩!
  原母一听,可不就傻了眼。
  是啊!
  她刚刚光顾着激动了,这县城她就去过一回,还是跟着她家男人一起去的,当时是搭了村里拖拉机,又走的一个多小时的路,这才到了城里的!
  原母一拍大腿,“哎!这个不省心的啊!”
  别说原母这样只是听说原歌要去高考的了。
  县城的高考现场,那才叫一个热闹。
  这是高考恢复头一年,参加高考的那可是什么人都有。
  有二十来岁的都已经拖家带口的,进考场的时候,还有家属牵着娃在外头等着。
  还有一看就是在乡下多年的知青,满脸希冀,盼望着能通过高考回城的。
  也有青涩的少年少女,这些就是刚毕业的高中生了。
  但谁都没有原歌这么拉风吸晴。
  原歌走进考场教室的时候,监考老师都惊呆了。
  这,这位也太拼了吧?
  虽说也听说过有的女知青,为了高考,连怀上的都能打了,但这个挺着快要生的肚子还来高考的,就太吓人了吧?
  都说一孕傻三年,这挺着肚子能好好复习?
  就算运气好给考上了,那刚生出来的孩子怎么办?
  就连坐在原歌旁边的考生都跟看西洋景似的一直盯着原歌瞧。
  上午那一门,原歌是考场里第一个交卷的。
  那个题对她来说,一点也不难。但如果可以的话,她也不想这么高调。
  但怀着孕的人,尤其是她这样快生的,好多事都是控制不住的。
  宋城早就打探到了厕所,一看见原歌出来,就扶着她往厕所跑。
  上完厕所,总算是松快了。
  “走,我已经在招待所订好了房间,咱们过去歇歇。”
  原歌今天高考,宋城专门请了假,就为了当陪考老公。
  旁边等着的家属们,听到宋城这么说,脸上的神情当真是复杂得很。
  啥家庭啊……考个试还得花钱订个招待所?
  要知道现在可不是几十年后,全民为了高考疯狂的时代。
  好多知青都是早上坐着村里的拖拉机结伙来的,中午都吃的是干粮和水壶里的凉水,等下午考完了再坐拖拉机回去。
  有些本地的考生要是离家近,最多就是跟县城的亲戚说说,在人家中午对付一下。
  而县城里的考生条件好点,娇惯孩子的家属会等在外头,普通人家孩子多的,平时是啥样还是啥样。
  大概为了考生专门花钱订招待所的,全县也就那么几个吧,还都得是家里条件特别好,有钱的。
  原歌和宋城进了招待所,在房间里休息了下,下午考的是数学,这门课对于原歌来说就更简单了……写得少啊!
  午饭是在招待所食堂吃的。
  食堂里就是一水的长条桌,长条凳,饭点的时候,也几乎能坐满。
  原歌和宋城坐在一个角落的位置,面对面坐着。
  饭都是宋城跑来跑去地打来的。
  招待所食堂的饭,味道居然还不错,比乡里那个大食堂还要精致些。
  两菜一汤,一个菠菜炒鸡蛋,一个木耳肉丝。
  汤则是玉米碴子汤。
  不知道为什么,原歌吃在嘴里,居然吃出了豪华大餐的感觉。
  好几个世界,她和宋城两个人一起吃过那么多顿饭,但让她记忆深刻的,也是有数的几次。
  她想这顿饭,绝对也会是忘不了的一顿了。
  “诶,瞧那个大肚子女的。伊就在我隔壁考场来!”
  “啊哟!都快生了,还来考试啊?瞎搞的嘛!”
  “旁边的男的是伊老公伐?看着也是个念过书的,怎么自己不考,让大肚子老婆来考了啊?”
  “是啊,你猜猜,这个男的是谁啊?”
  “猜不着啊,你说说嘛!”
  “是个姓宋的知青,听说都在省报连载的!”
  “那很有本事的来?他为啥自己不考?他老婆是哪里的知青啊?”
  “诶,要不说活活笑死人,他老婆就是村里的,听说……小学毕业!”
  “啊哟!小学毕业也来高考,活活笑死人哦!这两口子是来搞笑的伐?”
  “可不就是搞笑呗,我还听隔壁考场的人说,上午那个大肚子,第一个交的卷子哦!”
  “怕不是交的白卷吧?”
  两个年轻女人坐在离原歌宋城不远的桌,大概是以为这边的人都听不懂她们的海城方言,所以音量就是平常音量,那内容可不就被宋城和原歌给听了个一清二楚。
  原歌和宋城对视一眼,原歌脸上突然露出促狭。
  突然用海城方言对宋城叽哩咕噜了一通。
  “老公我就早说让你也参加高考来,你就是不肯听我的,看看现在,人家都看着咱们奇怪得不要不要的来!”
  “咱们两个人都高考,都去上学了,宝宝没人带咯……”
  行吧,老婆要玩,他当然也得陪着了。
  果然,他俩这通海城话一飙,那两个海城女知青顿时脸上露出了尴尬,互相看了看,都消了音……
  我去!
  这俩人居然也会说海城话!
  虽说不那么标准吧,但海城难说那是全国知名的,这两个外地人能说成这样,当真是相当不简单了!
  不过虽然消了声,这两人心里还是挺不服气的。
  互相对了个眼色,心里都在想。
  这一对虽说有点小能耐,可是也太能吹牛了。
  好像这高考是想上就上的一样!
  尤其是那个女的,小学毕业啊,说得好像她真能考上,然后让男人在家带孩子一样!
  不过,这男的倒是真少见,居然愿意带孩子……
  一位女知青想到自己刚分手的对象,和无缘的小生命,心情就低落了下去。
  另一位想到自己身边的同龄人都已经当了妈妈,而她自己却还在为跳出农村而奋斗,将来结婚生子都是未知数,脸上也不由得显出迷茫。
  这个小插曲完全没有影响到原歌。
  下午做题时,手特别顺,刷刷答案一写,再验算了遍,原歌又是第一个交了卷。
  隔壁考场里的女知青,正咬着笔苦思冥想,然而这种靠公式计算的题,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靠想是想不出来的……女知青的视线扫过窗外,正好看到出考场的原歌。
  又是那个大肚子女人,走路有点摇摆,可是那脸上的笑容,却是轻松自在的。
  哼!
  小学毕业生,估计连题目都看不明白吧?
  真是无知者无畏啊!
  还以为这考试能碰运气呢?
  要是全国考场里都是这种来出洋相的二傻子就好了。
  女知青看看自己的考卷,虽说两道大题压根不会,但有把握的题还是有一多半的。
  想到这里,忽然就有了优越感,要难都难嘛,说不定大部人都不会呢!
  女知青又咬着笔去算其它的题目。
  宋城和原歌是第四天回的镇上。
  原母都等得望眼欲穿了。
  “你个憨人!瞎胡闹啥呢!都马上要生了,还去凑什么热闹!”
  原母气得抬起巴掌,但看到原歌那个大肚子,又落不下去。
  于是转回头来把火力对准宋城。
  “小宋!你也是的,小铃胡闹你就不拦着?万一,这把孩子生到考场上了怎么办?这不是闹笑话吗?”
  “妈你放心,之前我们去过县医院了,医生预计的生产日期还有十天呢。”
  这是有没有十天的事儿吗?
  原母也想捶这不着调儿的女婿几下,不过倒底不是自己生的,没那个底气,气哼哼地就去厨房做饭。
  等看着宋城去上了班,原母这才单独问女儿。
  “你俩咋回事?怎么就出这个洋相啊!你才上过小学,人家高考的都是那些高中生啊!怎么宋城没去,倒是你去了?”
  原歌笑嘻嘻地,答得也轻松随意。
  “哎呀,妈,我这不是马上就要生了吗?要是宋城去高考了,他考上大学了,我这边又生了孩子,我们母子俩也没工作,怎么生活啊!可要是我考上大学,那就不一样了,我负责上学,宋城带孩子挣钱,这多好啊!还不用担心宋城跑了,反过来倒是他要担心我跑了呢!”
  真话当然不可能跟原母说。
  如果不是宋城和原歌穿越过来,原小铃早就变成了悲剧。


第97章 文艺青年(17)
  原母心情复杂。
  闺女从一个傻不拉叽只知道付出的憨妞; 变成这样精明的小媳妇; 她倒不是认为这样不好了; 就是感觉怪怪的。
  这是这年月的父母; 都只管儿女吃穿的; 其余时间都忙着干活和人情往来; 对于儿女的性格和心理; 都是两眼一摸黑的,成年后儿女就算是做出再让人吃惊的事来; 父母也只会惊奇,想不到其它的上头。
  不过转念一想; 就忍不住笑骂。
  “看把你给能的!说的那高考那么容易呢?你们两口子想考就能考上?你要是能考上; 我就来给你带孩子!”
  她可是听说了,就他们村的那几个报名的知青,天天学习到深更半夜; 在田间地头还要背什么单词呢!
  就她家闺女这怀着大肚子的模样; 要是能考上才算有了鬼!
  原歌笑嘻嘻的,“妈你就等着带孩子吧!”
  十天后,原歌生了。
  是个大胖闺女。
  原大嫂挎着篮子,和原大哥两个人一道进了县医院。
  原大嫂东看西看的; 原大哥拉了她一把。
  “别东瞅西瞧的,跟没见过一样!”
  原大嫂白了他一眼,“可不就是没见过么!你还说我呢,你瞅你那腿,都不会走路了!”
  这县医院她还是头一回来; 真大真干净。
  看着医生和护士身上穿的那个褂子,雪白雪白的,真好看!
  原大嫂就忍不住要说点啥,“还是小铃有福气,生个孩子还能在这大医院生。咱村的媳妇们,不都是在自家炕上生的?”
  原大哥皱了皱眉,“肯定是小宋的主意。净花钱!这两人就不会过!”
  原大嫂也深以为然,不过还是很羡慕小姑子的。
  等进了病房,看到小姑子穿着病号服,半躺在雪白雪白的床上,看上去干净利落的,身边的娃娃乖乖地仰天躺着,没哭没闹,而宋城就端着个小碗,正给小姑子喂鸡汤呢!
  原大嫂就更羡慕了。
  下回再生的时候,要是也能到县医院就好了。
  今天正好是要出院的日子,原歌生孩子很顺利,没侧切也没剖,孩子不算太大,是个不到六斤重的小女娃。所以只在医院呆了三天,医生就赶他们出院了。
  宋城也没想在医院多呆。钱不钱的还是小事,这个时候的医院住起来实在是没法跟三十年后的比,原大嫂眼里的好条件,在这两口子看来那是实在没法子才能将就的。
  宋城已经跟镇上一家赶马车的说好,让来接一趟。
  没法子,这个时候的车太少了,就算是乡政府,也只有一辆小车,基本上都是大领导用的,就算有空闲的时间,也是大伙在排着队的等着用。
  拖拉机倒是多,能从村里借出来用用,但拖拉机的声音太响,而且震动又大,宋城怕把刚出生的小宝宝给吓着,想了又想,才去联系了马车。
  马车虽然慢,但是不太颠簸,原歌浑身裹得像熊一样,头上还包着围巾,简直密不透风。
  好不容易回到家里,早就等在家里的原母已经把屋子收拾好了,专门隔出一个角落来,摆好了床,还用厚帘子四面挡着,就怕被风吹着。
  原歌正式开始坐月子。
  至于小婴儿,则是原母和宋城两个人轮流抱着,要吃奶的时候才会送到她身边。
  也得亏她的奶水足够,不然虽是已经准备了几十袋奶粉,肯定也不如母乳更好。
  毕竟,这个时候的奶粉,还得托人去京城和海城买,只有一种牌子不说,还大人小孩子不分,根本没有婴儿专用奶粉……他们俩实在是不放心喂给孩子。
  原大嫂帮忙做了点洗涮的活儿,抽空看着了宋城做的婴儿车,拉着原大哥指给他看。
  “看小宋做的小车,没想到吧?小宋还有这样的巧手呢!”
  原大嫂心里羡慕得不行,但这是在小姑子家,她再想要也不敢说出口。
  原歌在里头听见,就跟坐在她床边的原母说。
  “妈,你看到宋城做的婴儿车了吗?是不是挺好的?让我大哥也学学吧。”
  原母心动了下,还是摇摇头,“你侄子都大了,马上就能上小学了,那小车是用不上了。”
  这老二还不知道啥时候生呢,用不着浪费那些材料。
  原歌就笑了。
  “嗨,妈,我是说让我大哥学会了做这个小车,再把小车给卖出去,用这个手艺挣点零花!”
  反正以她的知识库来说,正儿八经的婴儿车要到十年后才会出现。
  也就是说,原大哥靠着这个手艺,少说也能挣个七八年的钱。
  原母瞪大了眼睛,“这个还能卖?谁会买啊?能挣多少钱?”
  原歌大致给原母说了下,“一辆能挣个六块多钱,不过做工一定要保证,不然出了问题人家可是要打上门来的……”
  “六块!”
  原母一算都惊了。
  做这么一个小车,就能顶得上三个月的工分了,这活儿能做,太能做了!
  至于说做工么,那肯定得保证啊,人家是从你手里拿的,要是坏了啥的,那肯定会麻烦啊!
  “可是,这是宋城的手艺,他要是教给了你哥……那他怎么办?”
  原母虽然心动,但一想到女儿女婿的生活,就犹豫了。
  “宋城又不指着做这个车挣钱!他会的还多着呢!”
  原歌说得大大咧咧地,也是这段时间,她冷眼旁观着她这个大哥还算忠厚,不是那种偷奸耍滑的,而且原父原母也都是朴实的好人,她觉得既然用了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