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好媳妇(曾经)-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啊……嘿,总会放假的嘛。”张陵嘿嘿笑道。

    进入国子监,和当初的山阳县的县学已经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了,里面不仅人多,而且多是各地的才子或者是一些世家门阀的优秀子弟,以张陵的身份,在其中也就是一介寒门,即便是卢国公的义子,那跟嫡子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小婉看得出来,最近这段时间张陵学得很辛苦,也很累,这也是她同意和张陵一起过来的原因,按张杨氏的意思,是要张陵在家温书的。

    马车在山脚停下,车夫自去找地方停车,小婉和张陵便下车,顺着山径向上走……无论是接到请柬的还是没有接到请柬的,反正这山下停了不少的马和车,现在估计最忙的就是那些负责宿卫的军士了,虽然这一带山区比较安全,可翠华山深处,还是有猛兽出没的,万一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跳出一头猛兽,无论哪个客人被伤,都有可能是一场祸事。

    “小婉,这边”

    二人刚刚登上峰顶,便听到有人招呼,小婉转头循声望去,却是公孙婷。

    “公孙大家,你也在这里?”小婉拉着张陵走过去,向他介绍道:“这位就是以剑舞誉满长安的公孙婷、公孙大家。”

    “呵呵,小婉,你就别一口一个‘大家’了,在你面前,我可不敢这么厚脸皮,叫我‘公孙’或者‘婷婷’都可以。”

    公孙婷拉起小婉的手,亲热得就像是姐妹俩,倒是小婉好一阵诧异……貌似她们没这么熟吧?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知音。

    正想着要介绍张陵,公孙婷却打断她道:“不用介绍,这位想必就是张鸿渐,小婉未来的小郎君吧?”

    “公孙,你……”

    这一下,小婉和张陵都闹痢面红耳赤的,小婉当即手上用力,就要急眼。

    “哎~小婉,轻一点儿,好多人看着呢。”公孙婷低声叫道。

    小婉抬头看时,果然有不少人向这边看过来,而且对她颇为好奇……公孙婷是长安城的名人,跟她交往的自然不是是普通人,有人已经向这边走过来了。

    麻烦啊

    小婉真不愿意坐在那儿,但现在拔腿走人似乎就有些不地道了,她向张陵点点头,两个人就跟公孙婷坐在了一处。

    当下就有几个人过来跟公孙婷攀谈,然后就转弯磨角地打听小婉二人的来历……这倒没什么可保密的,不过小婉对这些人的八卦精神倒是挺佩服的,这些人……不当娱乐周刊的八卦记者真是太可惜了。

    在正南的主位上,坐着太子李建成,在他左边是秦王李世民,右边是一身盛装的平阳公主,而在李世民身旁,坐着的却是齐王李元吉……后者似乎注意到小婉的到来,目光不疑难问题地扫过她的面孔,眉梢微微一跳。

    眼看每张桌子上的宾客齐至,太子李建成转头跟平阳公主和李世民分别说了一句之后,又低声吩咐侍立在他的桌前的一名东宫属官,那名属官连连点头,待他说完之后,那名属官上前一步,朗声道:“诸位,四位殿下今日盛情设宴招待,共祝此良宵美景,现在上酒,请诸位开怀畅饮”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一队队侍女端着酒水、果品和点心走上来,如同穿花蝴蝶般的在每个人的桌上放下各种饮食之物。

    与此同时,数十名歌姬和乐工也来到了右下角的地方,那里是她们的歇脚之地。等侍女们都退下之后,那名东宫属官清脆地拍了几下手掌,只见几名歌姬走进场中,向主位微微一礼,随即音乐响起,那些歌姬开始伴随着音乐的节拍翩翩起舞。

    唐朝以来,宴饭歌舞几乎发挥道了极致,据说唐太宗李世民,不仅仅是文治武功为后世典范,其在乐舞艺术上,也是有所创新,尤其是重视对原汁原味的西域乐舞精髓的直接吸纳。至于另外一位皇帝就更为人所熟知,风流天子李隆基就精通音律,正是他创造了《秦王破阵曲》和《霓裳羽衣曲》,而且《秦王破阵曲》被誉为大唐的国歌。

    唐代有两种酒筵歌舞,一种是艺术观赏性质的酒筵歌舞,歌舞伎和观赏者这两种不同的身份。在这种歌舞中,节目是预定的,其内容主要是曲子歌唱和曲子舞蹈。另一种,是酒筵游戏性质的歌舞。在这种歌舞中,饮酒者同时是表演者,节目是临时确定的,其歌词大都是即兴创作的作品,‘樽中酒色恒宜满,曲里歌声不厌新’,唐朝人的风流潇洒可见一斑,无怪乎一提起中华文明,首先就想到了这个历史时代,小婉觉得自己真的是很幸运。

    乐声时面舒缓,如清风拂风;时而骤急,如暴雨突袭。那些歌姬在场中扭腰摆臀,体态婀娜,舞姿曼妙,长袖飘舞,随着乐声缓急相间,让人看得心旷神怡。小婉转头看了看张陵,只见他瞪大了双眼,一双拳头紧握,看得竟入神了。

    这个小色鬼

    小婉突然来气,伸手在他胳膊上一掐……“咝——”张陵痛得一咧嘴,差点儿叫出来,回过头很是无辜地看着小婉,不知道为什么挨了这么一下。

    “好看吗?”小婉脸上满是笑容,眼神却恶恶的,张陵本来点头的动作立即变成水平方向摆动,“不好看,一点儿也不好看”

    ‘咯……’

    旁边传来一声轻笑,小婉转过头,看见公孙婷正襟危坐,全神贯注地看着场中的歌舞,但那微微扬起的嘴角已经将她暴露了。

    饶是小婉自诩大方,此时也有些脸红,只能是装作未闻。就在这个时候,乐声袅袅而止,歌停舞歇,仅有余音不绝如缕,在峰头缠绕。

    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山间松涛阵阵,平添了穿越者的几许秋思,小婉却忘记了公孙婷的取笑,一时有些失神。

    一轮歌舞完后,那些歌姬自去一旁歇息,接下来的当然是在场的文人诗酒相贺,小婉注意到,平阳公主频频与李建成和李世民说话,而且想方设法地给他们制造对话的机会,而那二位看上去也是有说有笑,一付兄友弟恭的模样……只是看在有心人的眼中,已经知道,他们从心底里,已经是不准备调和了。

    突然,小婉感觉到一道冷厉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

第一卷 乱世 第一百六十四节 中秋宴(二)

    第一百六十四节 中秋宴(二)

    (汗昨天的章节号打错了,等以后再改,大家先将就了,谢谢)

    齐王,李元吉。

    就在小婉的目光与对他对视的时候,这位齐王突然长身而起,举起酒杯道:“孤久闻夏大家歌乐双绝,一曲《孔雀东南飞》脍炙人口,不知夏大家最近可有新作?”

    夏大家?

    小婉一心琢磨着这位齐王是不是记恨上自己了,根本没弄明白他说的是谁,直到公孙婷用手肘轻轻碰了她一下,这才发现众人的目光都看向自己。

    见鬼我什么时候成大家了?本姑娘是小家碧玉好不好?她的目光开始四处游移,寻思着脱身之计。

    平阳公主有些恼怒,如果提前安排或者小婉主动上场,这没有什么关系……小婉这‘大家’一方面是那首迄今犹为坊间一绝的《孔雀东南飞》的传颂,另一方面与她身旁的公孙婷不无关系。

    一经品评,身价倍增,公孙婷虽然年轻,但身份在那儿摆着,由她亲口品评,小婉想不出名都难。但此时此地,被李元吉这么突然一来,小婉就有些被动。

    李建成也有些意外,但转念一想,也自清楚……碍于他的劝阻和平阳公主的身份,李元吉不好做什么手脚来针对小婉,但如果能够让她在众人面前出个大丑,也是出了一口恶气,旁边的李世民倒也明白了几分,可他就有些不厚道了,竟然坐在那里颇感兴趣地看着小婉,似乎就等着她出手了。

    此时,小婉也不得不站起,向众宾行了一礼,“小婉才疏学浅,何当‘大家’之誉?齐王千岁实在是过谦了”

    李元吉的脸色明显的不愉起来:“这么说,孤无此耳福了?”

    “你有耳福,没有后福”

    小婉心里琢磨可不敢说出来,但她知道,如果没有一个可以说得过去的理由,今天就等于是公然得罪李元吉了,便是他再出手为难自己,连平阳公主都不便出手相助……略为思索,她想出了一个理由:“殿下言重了,非是小婉不从命,怎奈今日没有准备,未带乐器。”

    (不是我不从啊,没带琵琶,没法子演奏)

    嗯……小婉还是小觑李元吉智商了,他微微一笑,向坐在一角的那些乐工一抬手:“来啊取两具琵琶来,请夏大家挑一个将就使用”

    看到两名乐工抱着琵琶过来,小婉知道这回是避无可避了,只得取过琵琶,开始调弦,借此机会,琢磨演奏什么曲目。

    沉吟片刻之后,她决定演奏琵琶名曲《夕阳箫鼓》,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这个名字,但若是提起《春江花月夜》这首诗,便会有很多人听说过,而《夕阳箫鼓》的立意正是那首名诗。

    见到小婉调音已毕,那在座的诸宾也都拭目以待,想听听小婉今天弹的是什么。

    ‘咚咚……’

    琵琶声乍然响起,如声珠走玉盘一般,随着乐声的响起,小婉张口唱到:“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歌声逐月而起,众宾客仿佛看到了在夕阳斜映水面,熏风拂起片片涟漪的景色……随着乐曲的延续,那种天海一色的辽阔场影又出现在众人的脑海中,人们仿佛都深入那片场景之中,分不清是歌?是乐?还是幻?

    随着高潮的迭起,乐声忽然骤如风雨,恰似渔舟破水,掀起波涛拍岸的动态,当歌曲达臻最高点的时候,琵琶声突然舒缓……全曲在悠扬徐缓的旋律中结束,众人陷入一种由远而近的意境,仿佛归舟远去,万籁俱寂……

    “好一个‘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李世民站起身,向小婉举盏:“请饮”

    小婉将琵琶放下,举盏就唇,却是饮了半盏,此时,喝彩声才蓦然响起,不时有人向小婉举杯邀饮,倒是让她有些应接不暇,她偷眼看了看李元吉,却没发现他有什么羞恼之色,这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这时,早有乐工前来接过那具琵琶,却在她面前留栈不去。

    “有什么事吗?”小婉疑惑地问道,那个乐工却是吞吞吐吐地欲说还休。

    “小婉,她是想向你讨教刚才的乐谱。”公孙婷笑道,“别说是她,连我都想要一份,只是刚才不好开口,怕你善财难舍”

    小婉笑道:“音乐是世界的音乐,又不是我独有的。这样吧,公孙,我回去之后给你写出来,然后派人给你送过去,至于这位……一式两份,届时你去公孙那里拿就行了。”

    “谢谢夏大家”那名乐工喜滋滋地行了一礼,抱着琵琶去了。

    “小婉,我也得谢谢你”公孙婷笑道。

    “这倒不用了。”

    小婉揉了揉头,刚才连喝了几杯,太阳穴却是有些疼痛。

    “婉姐,你没事吧?”张陵有些担心地望着她。

    “没什么,就是刚才喝得有些急了。”小婉摇摇头。

    小婉一曲完毕,那些文人们又开始吟诗斗文,不亦乐乎,天上银月如盘,山间松涛如怒,不觉间,已经是黎明时分,小婉觉得有几分寒意,轻轻拉了一下张陵,二人向公孙婷告辞离去

    “怎么?你们现在就走?”公孙婷讶然问道。

    “是啊,阿陵他白天还要去国子监读书,我恰好也有些冷了。”小婉答道。

    “好一个‘恰好’,这词却用得好。”公孙婷笑了一声,和她们挥手告别。

    这种饮宴却是来去自由,不必一一告辞的,小婉和张陵的离去,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二人借着月色,顺着来时的小径往山下走,山风清冷,小婉不由得紧了紧披风,小心翼翼地看着前面的山路。

    清晨的薄雾笼罩着山林田野,现在已是初秋,早晨正是凉的时候,路旁的宿鸟被二人惊起,不满地拍打着翅膀,从身后隐隐传来阵阵喧哗声,小婉不由得暗自赞叹,敢情这夜生活在唐代的时候,便已经是相当普遍了,竟然到现在还那么兴致高昂。

    “婉姐,冷吗?我们去那边歇会?”张陵指了指旁边林子里的一块青石。

    笑着摇摇头,小婉道:“赶紧下山吧,这点凉气算什么”

    ……

    不久之后,两个人已经到了山脚下,找到张府的马车,车夫却是早已经和衣睡了,张陵叫醒车夫,二人上车后,马车缓缓地向长安城驰去。

    “婉姐,这种宴会不是折腾人吗?在长安城办一个宴会多方便”张陵这才敢出声抱怨。

    “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小婉看了他一眼道:“不管什么时候,说话做事都要小心。”

    “是。”张陵老老实实地受教。

    “不过,”小婉话锋一转道:“你说得也有道理,这人嘛……可不就是自己折腾自己嘛”说完,她掩嘴打了个哈欠,倚着车厢,开始打盹。

    打盹也是可以传染的,不一会儿,张陵的脑袋也靠到车厢上了……

    郑天福看着东方天际红彤彤欲要喷薄而出的红日映红了半个长安城,心里却是沉甸甸的,虽然他离开了郑家,但他昔日在郑家还有一些人脉,所以有时候也能够知道一些郑家的动静。

    数日前,他得知郑永德来到长安后,就密切注意他的动向。在得知郑永德去过张府,又触壁而返的时候,他的心中就有一种不太妙的感觉。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觉得愈发的奇怪了,郑永德那种人绝对是属于那种言出法随的人物,触壁之后波澜不惊是不可能的……这只能说明他在酝酿着大的行动。就在前几天,他在郑家的朋友告诉他,郑氏开始大肆购入灰糖,而且还购置石灰和木炭,听说要成立郑氏糖坊。

    尤其是这几天,郑氏糖坊忙碌个不停,而前几天更是通宵达旦,估计他们距离成功制出雪糖,已经不远了。

    “他们还是真够急的,竟然真的得手了”郑天福心里起了一阵莫名的烦躁。虽然小婉给他吃了一记定心丸,但他这两天心里还是有些忐忑,万一郑家真的搞出了白糖,张氏糖坊的独家垄断地位就荡然无存了。

    “不行,我要立即去见夏小婉”郑天福终于坐不住了,他命人备轿,匆匆地向张府而去。

    不说郑天福心中忐忑不安,就在这个时候,在郑氏糖坊中,郑氏家主郑永德却眉头紧蹙的看着那些人干活。他的脸色有些阴沉,。费了好大劲,花了不少银钱,好不容易派人混入张氏糖坊,得了加工的配方,又忙活了好几天,终于是加工出第一批白糖,但是,虽然这些白糖比灰糖强多了,但口感和颜色比起张氏糖坊的出品,还是有所不足……据糖坊的师付反应,这是过滤材料的比便问题,很容易解决,但他现在有些急不可待,毕竟白糖这块市场和利润,太过于吸引人了,他要在张氏有所动作前迅速挤占市场,为此就算得罪天策府,也在所不惜。

第一卷 乱世 第一百六十五节 兴源商号

    第一百六十五节 兴源商号

    挥手让工匠退下去之后,郑永德再次沉吟起来。事实上,郑永德也没有想过将张氏糖坊完全挤出市场,那简直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大唐的版图越来越大,即便是以郑氏的能力,也不足以完全占领白糖市场。不过,他稍有顾虑的却是张府与秦王府的关系。

    郑昌升站在他的身后,对于郑永德的忧虑有些奇怪,在此之前,郑永德已经决定不惜一切代价要在白糖市场上抢得一份利润,怎么到现在又开始首鼠两端了?这可不像家主一贯杀伐果决的作风。

    郑永德深思半晌,回过头来瞥见郑昌升,突然沉声问道:“昌升,你说秦王会不会因此怪罪我们?”

    郑昌升犹豫了一下,心里暗暗琢磨着言辞,小心翼翼地道:“老爷,也不能这么说。我们这是做生意,与朝堂上的事情无怪,将本求利,是每个商人都在做的,而且我们并没有碍着泰安货栈的事情,何从怪起?况且张府只是和泰安货栈有买卖关系,那夏小婉就算给秦王世子上过几天课,也称不上世子殿下的老师,何惧之有?”

    郑永德点点头:“昌升,你现在就去联系吧,找几个大商家准备铺货。”

    “是,老爷。”

    郑昌升应了一声,只见郑永德郁闷地来到糖坊门口,背着手,望着天空,他连忙跟了上去,只听郑永德说道;“另外,告诉天庆,要时刻注意着点儿,将那几种糖的加工配方弄到手”

    “是,老爷。”郑昌升连忙又应了一声。

    ※※※※※※※※※※※※※※※※※※※※※※※※※※※

    “豆腐脑,刚刚点好的豆腐脑”

    “胡饼,新出炉的芝麻胡饼啊”

    长安在李家的统治下日渐繁荣,几百、几千里外的战争对他们来说,已经没什么感觉了,老百姓心里的那种安逸感和满足感几乎是与日俱增。

    长安兴源商号的老板罗兴源大摇大摆地走在大街上,不时停下看看那些商贩所叫卖的小商品,一付忙里偷闲,且将浮生混的模样。

    此进秋高气爽,空气中带有一丝丝清爽的凉意,罗兴源甩开背后的车水马龙,兴冲冲地窜进了路旁的鹿鸣春茶苑里。

    自从吃了鹿鸣春的点心之后,他觉得自己的嘴已经开始变得刁钻起来,尤其是鹿鸣春特制的那些冰镇果汁,喝下去如同猪八戒吃人参果似的,十万八千个汗毛孔都开了,现在他一天不过来,就会觉得浑身没力气,六神无主似的。

    虽然说他自觉来得挺早,可进来看了之后,就觉得有些傻眼了……莫说人行早,更有早行人,宽敞的大厅里,几十张桌案早已经做得满满的,人声鼎沸,跑堂的伙计忙得脚不沾地。不仅是一楼的大厅,连二楼大厅和三楼以上的雅座单间,也早就人满为患了,罗兴源在那里站着有些发愁,他倒不是嘴急得马上就要吃到,可在这里等空位还是回家后再来一趟……这却是让人有些踌躇。

    “请问是兴源商号的罗掌柜吗?”一名伙计微笑着来到面前。

    “是我,有什么事情?”罗兴源立即将肚了腆了起来,很是矜持地问道。

    “二楼的雅座有位客人请您上去一叙。”店伙计说道。

    “客人?什么客人?”罗兴源疑惑地问道。

    “他说是您的朋友,只要见面您就知道了。”店伙计说道。

    虽然觉得古怪,但在这大庭广众之下,罗兴源也不怕有什么不恻,微一沉吟,便跟着那个店伙计上了二楼。

    在一间雅座的门前,店伙计停了下来,先是伸手敲了敲门,然后才推开门,对罗兴源道:“罗掌柜,您里边请”

    罗兴源疑惑地看了他一眼,迈步走进房间,只见这间雅座里只有一个人坐在那里,大约四十岁左右,正笑吟吟地望着他。

    罗兴源愣了一下,他肚子里有肥油,可脑子里没有,这个中年人他认识……荥阳郑氏的大管家郑昌年,早几年的时候,他曾经在荥阳见过,虽然这个人名义上是郑家的下人,可下人和下人不同,郑昌升的地位在郑家几乎是仅次于家主的实权人物,许多郑氏的长老都不敢得罪他。

    “罗掌柜”

    就在罗兴源寻思间,那郑昌升已经站起身,热情地招呼道:“请这边坐吧”

    虽然有些疑惑,罗兴源却也不想平白地得罪于人,赶紧上前拱拱手道:“原来是郑大管家,失敬失敬”

    双方落座之后,郑昌升叫来伙计,二人点了茶点之后,便有一搭无一搭地聊了起来。就在罗兴源琢磨着对方到底为何而来的时候,郑昌升突然从身上摸出一个瓷瓶,递给罗兴源。

    罗兴源疑惑地接过来,打开看了看……“白糖”他似乎是想到了什么,讶然问道:“大管家,这莫非是你们郑家所产的白糖?”

    “不错”

    郑昌升点点头:“罗掌柜,请品尝一二,看看我郑家所出白糖与张家所出白糖有何区别。”

    罗兴源从瓷瓶里倒出一撮白糖,先是凑近看了看,然后又放入口中品尝了一会儿,点点头道:“甜度相差无几,颜色稍欠晶莹。”

    “呵呵,”郑昌升笑道:“罗掌柜的话果然中肯,实不相瞒,这是第一批实验品,我们已经改进了加工方法,下一批绝对比这个更好,不输于张氏糖坊所产。”

    罗兴源沉吟着,微微点头,自打白糖问世之后,他的兴源商号也贩卖,而且这白糖日渐在上流社会走俏,渐有取代蜜糖之势,如果不是价格居高不下,恐怕市场还会进一步扩大。如今也有不少人采取过滤灰糖的办法,但总是比张氏糖坊差了几个档次,而郑氏糖坊出产的这种白糖是最接近张氏糖坊的白糖品质,看来这白糖市场上,郑家也能够分得一杯羹了。

    想到这里,罗兴源不禁有些嫉妒,叹息一声道:“郑氏果然强大,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