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朝好丈夫(邹邹)-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官家必定会准的。二郎上回订下的宋金合议是让金人送岁币,送锦缎一万匹,向官家称侄。这虽然是好。但……”
    依样划葫芦地向金国要钱、要当叔叔是很能扬眉吐气。
    但金国国主可是一个军州也没有割让的。
    指不定随时会卷土重来。
    “只要把德州到中都的河道挖通。我们随时就可以北上,威胁金国京城。”
    他站了起来,左右走动。
    “就让二郎再去一趟中都,和完颜永济提出此事。就以黄河连年灾害涉及宋金两国,不能不治水安民为理由。”
    这件事金国国主当然不会答应,他也早有准备。
    “只要我向官家请旨在楚州坐镇。让山东军和平江府水师再次水陆并进,再邀请西夏国主和蒙古部夹击。看金国国主答应不答应。”
    王世强如此知情解意,季青辰对他当然就和颜悦色,提醒他,道:
    “河道通了。我想把坊里的人再迁几百户到德州这边来。你看官家会不会见怪?”
    德州榷场马上就要建起来,这里聚集了很多水灾流民,已经在开始筑城建寨。
    唐坊人迁到这边来定居。完全不愁找不到活做,也不会没有饭吃。
    王世强知道她是无利不起早。转头大笑道:
    “我看官家应该请你去做他的内阁子女官才对。”
    他说这话时,当然只是一句玩笑。
    说到这里,他还是走近直接坐到了她的长榻上,叹了气,
    “贾似道做了皇城司的官,官家又让江景明这个亲妹夫掌了三衙掌军,京城里连抄了十二户旧族勋贵人家,都是谋反的罪名。不提他们牵连的人家,仅是这十二家就有礼部曹家、魏国公这两家和楼家是姻亲。要不是……我这时回京城去,都有些不安了。”
    季青辰多少听出了他这话底下的意思:
    要不是离婚离得早,指不定下一个就是四明王家,或者是她端仪国夫人家了。
    楼云人在普陀寺,辞官还兵权的奏表早就去了京城。
    他就早有准备了。
    王世强决定还是别急着回临安城,在楚州帮着官家立功比较安全。,
    “三郎也要从江西回来了,我们的亲事,我会去和他说。”
    “……”
    她没有出声。
    她现在除了把坊民都安顿好,什么事都提不起劲来。
    王世强要是能有本事说服三郎季辰虎,让他不一刀宰了他还愿意叫他一声姐夫,她嫁给他王世强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了……
    明州楼家,怕是要没落了。
    秋闱里的消息传来,四明王家这一次果然有两名子弟殿试登榜了。
    她正想着楼鸾佩居然很有眼光,七八年前就挑中了王世强时,王世强在内室门前停了步。
    他离开前又转头,凝视着她微红的眼框,道:
    “夜里还在哭?我们早些成亲,我就能陪你说说话了……”
    “……”
    季青辰觉得,她对夫妻之间的期盼,也许就是夜里可以不那样孤单伤心了。
    ……
    王世强民虽然想在楚州避祸,但胁逼金人开河的奏表递上去,他还是被官家召回。
    他去了京城,和政事堂里的老臣们商量此事。
    她在楚州听说,朝里多的是人在议论:
    既然要劳师动众,索性和蒙古、西夏一起灭了金国,岂不是更好?
    她虽然是个外命妇,这时候就顾不上反复利用和赵端宁的老交情了,她连写了三封奏表,全都是极力反对马上攻灭金国。
    蒙古还没有灭,就先灭金国,这不是找死吗?
    再说,步步为营更稳当。
    别忘了东京城下的战败。
    她委婉着表达着这样的意思,奏表里写着官家是个圣君,体恤民情,不要妄动战事,还是徐徐削弱金国的国力为上。
    反正她在楼云书房看他写奏表看多了,完全知道马屁要怎么拍。
    她第三封奏表刚叫人送出去,内室外面就有人来禀告,说是陈文昌冒着大雪从京城来了。
    她微怔,一时间不知道是见还是不见。
    打从她去安州城,陈文昌一共写了八封信,她一直都没有回。
    然而她毕竟不够自恋,不会一听说陈文昌来了楚州就以为他是来求婚的。
    “请山长请来。”
    她步出了内室,在暖阁里端坐等待。
    ……(未完待续)

  ☆、355 儿时愿望

陈文昌来到青龙寺时,寒风中,楼云又一次下了鼓楼,去了楼鸾佩的斋院。
    楼鸾佩见得他进来,眼中亮过了一道光彩,却还是放笔歪头,轻笑道:
    “给季娘子的信,已经叫人去送了?”
    “……送去了。”
    他没提是让陈文昌送去。
    “其实,宫中内阁子女官的居外我曾经去过的。”
    楼鸾佩缓缓言之,
    “那里幽深僻静,门前还竖了一块木牌……”
    楼云虽然不方便去宫中内阁子女官的居处,但木牌上写的什么他却是知道的:
    “官家止步,罚金百两。”
    这话的意思是,八名内阁子女官的居外,官家是不能来的。
    她们居于内宫却不是官家的妾妃。
    但楼云更知道,历代的官家暂时没有人违反这个规定完全不是因为他们很有自制力,更不是他们穷得怕罚款。
    怕去一次罚一百黄金。
    谁会真出头罚皇帝?
    这只是因为内阁子女官一般都资色平常,大半是宫中有学识教养的中年女官充任。
    官家除了上朝、看奏表之外,平常没兴趣找她们。
    但季青辰可不是!
    赵端宁召她进宫做女官,绝不仅是为了她在安州时就写奏表提议了开河的事。
    “听说陈纲首来了,在观音殿上等着你呢。”
    楼鸾佩瞧出他的心思,转而说别的话,“我也不是在思亲别墅的时候,不会那样怕寂寞了。你不用天天陪着我说话。”
    说到这里,她顿了顿。
    他没出声。默默地在她的榻几边坐下。
    斋屋里青幔素墙,只有两三副高士入山的挂画,四目相对间,她把双手交叠在了裙面上,端详着他,道:
    “你是和季娘子吵架了?”
    “……”
    楼云到现在还没有把他来普陀寺的原因说出来。
    其实也不需要他说。
    当他连夜赶到了普陀寺,在海风中踏着一地血红的枫叶。来到她的面前。
    楼鸾佩就什么都明白了。
    那一夜的新月如钩。月光洒落如同北方黄河岸边的轻雪,楼云看到素面抄经的楼鸾佩时,想要说一句“对不住”。
    那一年他应该带她走。
    他不是个胆小鬼。
    然而他满心的伤感迷惘在看到楼鸾佩的时候。就知道他错了,他错大发了。
    他不应该在夫妻吵架的时候,次次被季青辰牵狗一样牵着鼻子走。
    她那副完全没底线的嫉妒心根本就没有任何道理可讲。
    但喜欢不喜欢楼鸾佩,只有他自己清楚。
    他说不喜欢。那就是不喜欢。
    “还记得,我们一起在书房里受教时。你还能在外面泡茶、跑腿、跟着出门办事。在书房学得苦了,就找个借口不见人影。我却是根本逃不了……”
    那一夜,楼鸾佩和他一起并肩在红枫卷地的院子里散步,回忆着少年时的时光。
    官家已经开始动手。要一处接一处斩断陈王府的臂膀。
    明州楼家不知何日就会烟散云散了……
    “也许,是我太想让哥哥夸奖我,喜欢我了。”
    楼鸾佩踏在了枫叶的红毯上。望着天空薄云后的弯月,回忆着儿时与兄长的相依为命。“所以我心里再累再苦也不能说。我还把所有哥哥教导我的东西,都拿来教导你……”
    家里只有楼大公子爱她,她也只学会了像楼大公子那样爱别人。
    “其实,我是受不了哥哥那样训斥教导的。”
    楼鸾佩带着少女时的狡黠,侧头看向了楼云,
    “母亲在时,我一天只要识五个字,其余就是和丫头们玩耍,哥哥却让我一天识上三十个。背十首诗,我好累……”
    她四五岁时只是个普通小孩子,不是楼大公子那样的天才少年。
    “……”
    楼云没有说话,静静在月光下凝视着她。
    在他的眼里,她的模样始终没变,是他十四岁时踏进明州楼家时看到的少女。
    楼鸾佩是和他的初恋夷女完全不一样的女子。
    那时她正含着泪,跪在椅子上在抄墨字。
    她看到他的第一瞬间,眼中闪过的光芒,就是终于有玩伴了。
    “鸾佩,让乳娘带小云出去玩。”
    大公子恰好说了那一句。
    她趁机也溜了号,带着他在书房外的花圃里摘了两朵花,惊喜地发现他一伸手就能抓到两只蝴蝶。
    不过是一刻钟不到的样子,他们就被大公子身边的书童请到了隔壁小书房。
    由乳娘、丫头看着,让她继续抄墨字。
    她唯一的乐趣,就是教他识字。
    然后大公子没空教她读书的时候,她再找机会听他说一说山里的动物和夷人,说说她眼中完全是自由自的云现山。
    ……
    楼鸾佩抬起了手,想要轻抚楼云的脸庞。
    楼云微怔,闪后了半步,她便想起了眼前的男子不再是少年时专属她一个人的男娃娃。
    她十来岁时生了气,双手扯着他的脸蛋,他也只是瞪眼。
    她笑了起来,毕竟轻声说了一句,道:
    “对不起。”
    那年他离开她,去参加了江北军。
    她听到这震惊的消息后,把他痛骂了一顿。
    她骂他是个教不熟的蛮夷。
    就像楼大公子每次发现她不用功读书,必定要生气训斥她一顿一样:
    她不努力读书,就不是楼家的子孙,母亲在天上就不要她了,哥哥和爹爹都不要她了。
    她很害怕。
    ……
    而激起她暴怒的原因,其实只是因为楼云说了一句话。
    “如果大公子在,必定会觉得我做得没错。”
    在那一天,她才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心思:
    她从不在乎楼云心里是怎么想,也不在意他想要过什么样的日子。
    他是夷人族兄的身份,他要依靠明州楼家学习在大宋生活方式,他很听她的话。
    这些只是方便她把自己吃过的苦,让他也一起吃上一吃。
    “鸾佩,我过去十多年都是山里狩猎过来的,我去军伍里更容易出头,我也不可能明年就按你的意思,去参加乡试。”
    楼云只是这样说了一句,就背着行李离开了。
    她寄托在他身上的梦,也就碎了。
    他不再是她的男娃娃。
    “我天天在书房里训着你。只是想让哥哥对我说,不要这样辛苦了。可以慢慢教的。你带楼云到书房外面去玩一会儿,去放一放风筝,抱一抱布娃娃好了。就像母亲在的时候一样……”
    就算她很普通也不那么努力,母亲也不会不要她。
    爹爹和哥哥也不会不要她。
    她只想听到这一句话。
    ……
    楼鸾佩仰头凝视着天空,月辉洒落。
    他如她所愿地侧开了头,不去看她眼中快要落下的泪。
    即使楼大公子已经去世多年,即使他楼云也在十年后科举出仕,她却还是徘徊在这个无法实现的儿时愿望里。
    “百年他,他其实只是想要有人对他说,不要做生意了。你喜欢读书,就去读书吧……”
    楼鸾佩轻声说着。
    楼云深知,季青辰是不可能对王世强说这样的话的。
    她在大宋的一言一行想必和在唐坊是一样的,她都是在高兴地告诉王世强:
    生意做得这样好,我们成亲后一辈子做生意赚钱吧。
    读书科举太无聊了。(未完待续)

  ☆、356 薄情寡义(上)

楼云觉得,他不能再和季青辰这样过下去了。
    所以他刚到普陀寺的时候,听到陈文昌来拜见,他再是不想见还是见了。
    “……我和季娘子。其实还是我太心高气傲的错。”
    他是打算这样和陈文昌说的。
    如果说楼鸾佩的毛病,是根本不拿人当人看。
    她不关心别人心里怎么样,习惯做她觉得对的事。
    就像她到现在都不在意当初她抢走了王世强,伤了季青辰的心。
    而他楼云的毛病,就是他太在意自己的感觉。
    谁敢不在意他心里怎么想,他就敢在和离书上戳上十七八个红泥私章,暴跳如雷地要大家拆伙,这日子都不要过了!
    所以他才会逃出西南夷寨子。
    他这样的人,遇上楼鸾佩这样的人,他怎么可能和她有男女之情?!
    要不是楼鸾佩那一年多对他实在是费尽心血,无微不至,他早把她吊起来做血食猎头了好不好。
    ……
    陈文昌冒着风雪到了楚州城,进了季青辰的精舍暖阁的,他叹笑着道:
    “我去普陀寺,本来是去知会楼相公一声。太子突然生了一场病,看着竟是和大皇子当初小儿病的症状一样,官家龙颜大怒。我想让他赶紧想个法子避开这件事。结果他就托我来送信转告你,他的毛病他可以改的。他不想和你和离的。”
    “……”
    季青辰听得楼云在普陀寺里避祸,她马上想到:
    楼云辞了兵权官职,他不是为了让赵端宁默认他和楼鸾佩的婚事?
    她心里隐约有了一丝欢喜酸涩,然而更多的还是严阵以待。
    她可是亲眼看着楼云不理她,亲耳听过他出了程家。甩下她直接坐了船回明州的。
    陈文昌打量着她的神色。
    “这些日子,你……”
    他多多少也察觉了楼云和楼鸾佩的旧事。
    他一面觉得楼云辞官先保住了身家性命,也暂时保住了楼家,他也算是报了恩。
    另一面,陈文昌又觉得楼云对季青辰果然算是用心了。
    所以,他才愿意替他跑了这一趟。
    “楼相公让我和你说,他打算改姓了。”
    “……什么?”
    乍听得这消息。她半张着嘴。呆滞着看向陈文昌,“山长的意思是……?”
    她完全没听懂。
    “楼相公说他幼时并不姓楼。他是遗腹子,母家也是汉人。亲戚里却是侬峒的夷人居多,所以他小时候本来就是叫侬云。”
    季青辰听在耳朵里,没有马上就跳起来大骂楼云:
    楼云改姓,他是不是想和楼鸾佩成双成对?故意掩人耳目?
    因为现在说话的人是陈文昌。也因为楼云托了他来捎话总有原因,她就迟疑地问着。道:
    “他是要改回母家的侬姓?”
    “并不是。他说他当初改姓,一则是父母双亡,又和楼姓的兄弟们关系更好。二则,是因侬峒迁居去了安南之地。他不想离开就被送给了韦峒的寨子里做夷奴。他就改成了汉姓。”
    陈文昌果然是个条理分清的说客,笑道,
    “这回西南峒寨里出丁最多的除了关峒就是韦峒。楼相公的意思,他想改为韦姓。”
    这一回。季青辰听懂了,也放心了。
    她在楚州并不是不知道京城里的变局。
    赵端宁从西夏收回了黄河河套地区,又趁着金国内乱做了金国国主的叔叔后,他就觉得他装孙子装够了。
    他开始动手,清除他以前就看不顺眼的陈王府一系了。
    “听说明州楼家族人已经有近千户,遍布在了两浙五府之中,官家让他们拆分出十一个房六百户的族人离开明州城?”
    她说着京城里传来的消息,
    “迁走的这些楼氏族人,听说是一部分要去成都府,一部迁到江西?”
    赵端宁这算是手下留情了。
    陈文昌是举人出身,自然为楼家惋惜。
    她反倒安慰道:
    “迁去这两个地方,已经是运气好了。成都府那边,楼家本来就有十几户人家卖了祖田,跟着王世强在那边扎了根,他们去了就有族人扶助的。江西一带又是沿长江的湖广米粮之地。坐了船沿江过去,路上的辛苦少得多。”
    陈文昌也点头了。
    总比和京城里那十二户旧家大族一样,被抄家获罪好。
    谋反可是抓了九族。
    “楼相公改姓就是为了这件事?”
    她怀疑着,“其实不关他的事……”
    陈文昌见她一点就透,自然笑了起来了,点头道:
    “奉旨要迁到江西那几房族人,这阵子往普陀寺去向楼相公讨主意,已经决定和他一起改成韦姓了。”
    大族迁居,经常都会为了避祸而改姓。
    比如肖抚宁之所以被算成兰陵萧氏的后人,就因为几百年前萧氏本房子弟被隋帝下旨迁到了北方洛阳。
    留下来旁支子弟为了不被牵连表示顺从,索性把萧姓改成了肖姓。
    “楼相公的意思,改成了韦姓,楼家的族谱上怕是要把这几房都抹了去。他日后也不算是楼氏的子弟。他用东京路镇抚总管的官位换了明州楼家这个处置,他对明州楼家的情份就到此为止了。”
    这也是为了让赵端宁放心。
    陈文昌说到了这里,取茶啜饮。
    季青辰有些欢喜,也有些怅然。
    然而一个百年书香大族的由盛而衰,其实并不关她的事。
    她想了又想,还是不明白楼云那时甩手就走是为了什么。
    他要觉得不喜欢楼鸾佩,甚至他要借这件事既报恩又打算和明州楼家撕扯开,他至少得给她留句话。
    他那天的神色,她看得分明就是为了楼鸾佩很自责的模样……
    ……
    “多谢山长。”
    替陈文昌安排了一处精舍,让他好好歇息,她才回内室拆开了他带来的信。
    楼云的瘦金体字迹和楼鸾佩还是有细微的不同。
    楼云偏内敛,楼鸾佩偏宽拙。
    信里写了内阁子女官的事,陈文昌已经和她说过了。
    她一边向下看,一边回想刚才陈文昌走时说的话。
    “我于肖娘子,总感觉不及和你在一起自在。现在想来,原是她错嫁之事让我心里愧疚,存了心结。反倒累人累心了。”
    ……
    “青娘,我于楼鸾佩之情,本就是难以名状。”
    她翻了一页,向下盯着看去,
    “我既厌她专断钳制之性情,又深爱其培育立志之用心。因为这恨爱之深,我离开楼家后多年,一直有惶惶然自责之感。成婚之后,我深知本心之爱唯你一人,却未尝不忧虑自己有薄情寡义之专横……”
    他在信中平平而述,仿佛在青龙寺中随手折了一支红梅,漫步走进屋来。
    在他身后的苍绿群山间,是他幼年成长的西南夷寨。
    那里的夷人与寨子让他一个父母双亡的夷奴生存了下来,如同他的父母之地。
    然而,那父母之地,却仅仅因为不能让他与心爱之人两两相守,而被他无情抛却。
    “你我数度争吵,以至于夫妻和离,不过是因为我心中自疑不定。我愈是功高位显,愈是深夜里暗暗自惭……”
    他每天都在怀疑,他如此狠心抛弃家园,脱胎换骨赚来这荣华富贵,是否全因他是一个自私自利只知有自己的无情之辈?
    他若真是情深似海,他与旧爱又为何惜命,不愿在山鬼谷里殉情而死?(未完待续)

  ☆、356 薄情寡义(下)

“……”
    季青辰看信看到这里,禁不住愕然叹笑。
    求生之心谁又能责怪?
    屋外细雪沾梅,银白琉璃世界里透出一抹抹的腊梅艳黄,生机焕然。
    离别了几个月,这也是她第一回有了愁中带笑之意。
    尽管她在心底冷冷质疑他一句话都不留下离开安州的原因,但她早已能够明白:
    楼云回到西南山里,把楼氏的兄弟带出来是为了什么。
    他把上万西南的峒丁带出来,让他们参加到大宋的边军里,参与到金宋两地的榷场贸易里。他不仅是为了朝廷功战,北上伐金。
    他是为了让自己心安。
    做了这些,他才能在深夜入睡时,告诉自己他没有抛弃父母之地。
    他只是用自己的方式来报答。
    “然而楼鸾佩于我,亦可以称得上是教养之恩。我却仍是无情无义,弃之不顾。”
    “我一日不回报明州楼氏之恩,一日就寝食难安。”
    但楼鸾佩根本不需要楼云来帮助。
    “那一日,我听到金国已经把宋金和议之岁币送到济州边城,我心里就知道,官家必定要在京城扫除陈王一系。明州楼家……”
    ……
    冬雪飘风,楼云终于离开普陀寺,坐船回京城。
    因为季青辰一直没有给他回信,他就知道她并没有被陈文昌说动就原谅了他。
    他到了码头,骑在马上总是在暗暗叹气。
    “相公,等季娘子开春回来,你再好好和她说……”
    骏墨只能安慰着。
    他听楼云向陈文昌辩解过,他那一日在安州城外的程家寨子。明明是想和季青辰商量正事的:
    明州楼家要是被牵连到抄家问罪,他是不可能再次抛弃楼鸾佩的。
    他知道楼鸾佩就是喜欢捉着他一起吃苦,好让她自己觉得心理平衡,好给楼大公子自小心理暴力她的严苛找个‘要成人就要刻苦”的理由。
    所以他于她,实在难以产生男女之情。
    但他越是把西南夷人一批接一批带出夷寨,越是如父如兄地教导楼家的兄弟,万分辛苦地让他们渐渐改变。他越是深知楼鸾佩于他是恩重如山。
    在这家族存亡之时。他必须得与楼氏长房同进同退。
    所以那一天在安州城,他觉得他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