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绣田园之悍夫辣妻-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道:“主人!这京城做生意真好做,你看今天来吃饭的人真多!”
  徐小米用茶杯盖子,轻轻拨着浮在水面上的花微笑着说道:“进城人多,本来也就是一个国家最富有的地方,在这里做生意肯定比在其他地方赚啊!
  可是,今天来的这些客人,多半是冲着半价来的!”
  小香听了,想了想问道:“主人,你给算半价有得赚吗?”
  徐小米把茶杯送到嘴边轻噘一口,慢慢放下茶杯说道:“赚是有的不过相对来说会少点儿!”
  小香听了说道:“那主人打算以后一直都会只收半价,还是过段时间就调整价格呢?”
  这个问题也是徐小米正在考虑的问题。其实,这个半价只是在京城说的,以前在金泉县的椒香火锅店里,正价也就这个价了。
  她想要不就以今天的价格,今天,在这里一次性消费到五十两银子的客人,就给一张会员卡,以后就一直享受这最初的价格。
  以后的新客人,按正价来算一次消费到一百两的客人,就直接给张会员卡,以后也可以享受今天的价格。
  想好后,她就让小香去楼下很玉峰他们传达她的意思。
  小香走出去后,徐小米在窗户上看到,几个从一辆飘着‘穆’字的马车上,下来的衣着华丽的年轻人,往思味斋大门走来。
  徐小米心想:这个穆字应该就是兵部侍郎,穆元庆家的车吧?
  这几个年轻男子是他家的人?
  徐小米心里怀着惊疑,怕万一自己什么时候来店里被他们撞见,就不好了!
  可是,她转头一想,其实也没有什么,自己以后尽量少来就是了。
  现在,自己就得把原计划,下去剪彩的仪式让玉峰去代劳了。
  这时,小香下去交代完刚走进来,徐小米又对小香说:“小香,我看见了几个熟人,你去叫玉峰代替我到时候剪彩吧!在这些人面前,我还是尽量少露面的好!”
  小香听了,又退了出去还轻轻的把门也带上了。
  午时三刻一到,徐小米就听见了楼下鞭炮声响起。鞭炮声后,就听见玉峰在大门口祝词。
  同时,他也把徐小米的推销策略简单的说给所有客人听了。在他说完后,客人们就一阵喧哗后进入店中,尽情的享受着丰富的菜品和自己的亲朋好友推杯换盏。
  徐小米见开业典礼已经完毕,就带上面纱跟小香悄悄的离开了思味斋。
  皇宫里的邱永峥还在拼命的回忆,着当时徐小米弄的那座磨坊。
  他要让大周所有,有条件的地方有修上一座水磨坊,这样一可以把水利兴起;二也可以调动百姓的积极性。
  他还让工部侍郎陪着他,去查看了京城周围的河道沟渠。
  最后,他让京城的百姓们,趁着这几天,空闲时都抽出人手来,帮忙筑堤坝,修沟渠,建磨坊。
  一时间,大周在邱永峥的打理下,国民上下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
  而徐小米,今年种了很多辣椒,茄子,土豆,还有大周其他地方没有的莲藕。
  一晃眼,又到了快麦收的时节了,她让青峰看看家里做了多少脚踏式的脱粒机。
  青峰告诉她,已经做了三十九台了。
  徐小米听了,想了想说:“有这些今年收麦子基本上也就够了,你把人手找好,收麦子时,才不会让你们手忙脚乱。”
  徐小米如今光麦子,就在徐家村种了三百多亩。近百亩土地的土豆,和近百亩的黄豆。以这古代人多地少的特点,算起来,她也算是个大地主婆了。
  站在徐家村这片熟悉的土地上,看着那金黄色的麦穗,被河风吹得像潮水一样,一浪一浪席卷过来。
  心里想着美好的憧憬:现在,把粮食囤积够,到了今年冬天,就把带到定州去避难的亲人们都接回来,让他们还过以前一样的生活。
  魏家的人,在金泉县的宅院被毁,到时候还得把宅院给他们家建好了,再让他们住进去吧!
  徐小米现在不用自己亲自去田地里了,她却成天忙着另一件事情。
  她知道大周京城的东面两百里处,凌海就靠海边。她想建立一个船队,专门出海去做生意,把她所知道的那些国家的,玉,宝石,香料都带到大周来。
  那样,她也可以把生意做到外国去,到时候,自己说不定还可以环游世界呢!
  怀着这个美好的梦想,徐小米做什么事儿都信心百倍。
  等青峰带着家里的长工把麦子收回来后,她就让彩霞她们几个把麦子晒干装仓。
  又教青峰他们种水稻,等几百亩田的水稻插完后,就是该种玉米和第二季黄豆,花生,土豆的时候了。
  今年,大清河的水位一直很低,而且,从正月里开始,就从来没下过雨。
  几个月下来,大清河的水就只剩河中间还有流水了。
  水稻秧苗插下去后,天气越来越热,河里的水就更少了。
  这可急坏了徐小米,她见事情越来越糟,就让青峰赶紧做几部水车先用着。
  青峰得令后,连夜赶出来两架水车,先按在原本磨坊两边的沟渠闸门上,让人日夜往沟里踩水。
  可是,随着天气越来越热,秧苗越来越高,田里需要的水也越来越多。
  两架水车踩上来的水根本就不够。于是,徐小米又让长工们在大清河下游开凿了几条沟渠,青峰又做了十几部水车,来应急!
  徐小米采用的是,挨河边这一级踩到沟渠里的水,在往堤坝内用水车踩进去,这样就像接力赛一样,一级一级的往高处送水,水稻才终于熬到了怀胎抽穗。
  这时,已经入秋了,徐小米站在河堤上,看着这一片绿油油的稻田,心中生出了无限感概。
  今年要不是有这条大清河在,这里早就旱得颗粒无收了。
  这时,头顶突然乌云密布,一阵风吹来,徐小米浑然不觉的在想着心事:不知道定州是不是也遭旱灾了?
  因为,前几天听去京城查看生意的小香回来说,今年大周所有地区几乎没有下过一颗雨。
  各地方官员都已经把旱情报了上去,皇帝立即减免了各地的税收。
  好在,今年京城有皇帝亲自出马指导修建水利,今年才免除了遭旱灾的危险。
  可是,其他地方就不一样了,特别是靠北边,大旱已至所有的作物全部枯萎,看不到一片绿叶。
  徐小米愁着今年不知道又有多少人被饿死街头?这里,水利工程太少,人们种庄稼都只是靠老天爷的垂爱。
  要是遇到旱灾年景,很多地方都会颗粒无收,到时候,恐怕又要闹出些什么事来也说不定呢!
  小香说,她在思味斋里还听说了一件不为外人知道的事情,就是那天邱启明在金銮殿上用头撞柱子的事情。
  徐小米听了只是笑了笑,什么也没说,其实,邱永峥这个人,对于徐小米来说,并不是很重要。
  自己对他还没怎么上心,以前那样帮着邱家,完全是因为自己也被缠绕在其中。
  现在,她又不欠邱家的,也没有和那些有势力的人有利益上的关系,她除了怕被邱永峥硬拉着去和他一起住皇宫外,她什么也不怕。
  可是,假如大周刚刚换了国主,又闹内乱的话,必定引起邻国的注意,到时候会发起战争也说不定呢!
  唉!每个国家最怕的就是内忧外患。她想起前世学过的近代史里,天朝当时就是因为内乱不断,才引来了八国联军的机会,一把大火烧了大清建筑引以为傲的圆明园。
  这大周要是有那一天,自己一个靠种田为身的地主婆,又要被拉下水了……
  她正想得入神,头上脸上突然被来势凶凶的大雨淋湿了。
  她抬起头来,那豆大的雨点打在脸上深痛,她忙以手代伞,遮住眼睛拼命的往河边的,石灰窑边的房里跑去。
  等她跑到时,大雨已经把她身上单薄的衣裙淋得湿透了。
  小香在青龙镇的宅院里,忙着和云霞她们几个赶做淘金处男子的衣服。
  闷热的天气,让她们不得不把针线篮子搬到院子里的阴凉处来干活。
  这时,豆大的雨点打在头上,大家都忙着把自己的针线篮子挪到屋檐下时,小香才想起出去看庄稼的主人来。    它忙拖了把伞就往外跑,可是,雨越下越大,它只能手持着雨伞,飞着去了徐家村,还好这时雨大,外面没人看见。


第224章 
  可是,假如大周刚刚换了国主,又闹内乱的话,必定引起邻国的注意,到时候会发起战争也说不定呢!
  唉!每个国家最怕的就是内忧外患。她想起前世学过的近代史里,天朝当时就是因为内乱不断,才引来了八国联军的机会,一把大火烧了大清建筑引以为傲的圆明园。
  这大周要是有那一天,自己一个靠种田为身的地主婆,又要被拉下水了……
  她正想得入神,头上脸上突然被来势凶凶的大雨淋湿了。
  她抬起头来,那豆大的雨点打在脸上深痛,她忙以手代伞,遮住眼睛拼命的往河边的,石灰窑边的房里跑去。
  等她跑到时,大雨已经把她身上单薄的衣裙淋得湿透了。
  小香在青龙镇的宅院里,忙着和云霞她们几个赶做淘金处男子的衣服。
  闷热的天气,让她们不得不把针线篮子搬到院子里的阴凉处来干活。
  这时,豆大的雨点打在头上,大家都忙着把自己的针线篮子挪到屋檐下时,小香才想起出去看庄稼的主人来。
  它忙拖了把伞就往外跑,可是,雨越下越大,它只能手持着雨伞,飞着去了徐家村,还好这时雨大,外面没人看见。
  徐小米用手拧着衣裙上的雨水,心里想着:眼看着这几天水稻就要抽穗扬花了,这时却又下起雨来了,也不知道这场雨会不会一直下啊?
  青峰他们听到屋外有动静,忙出来看,见自己的主人浑身湿透,都看得出她身体的所有线条,忙去屋里拿了件自己的粗布棉衣给她披上。
  这时,小香由于雨太大,一时没有找到徐小米,也飘到了这里来避雨。
  小香看见徐小米披着那男子的衣服,不解的问道:“主人这是……?”
  徐小米笑笑说道:“这衣服是青峰才给我披上的,我的衣服全湿了。”
  小香看了看自己的主人那自然的样子。就伸手拉着她一起走出了房子。
  青峰还没来得及说些什么,两个婀娜的身影就已经闪出门去了。等他追出门来,早已看不到主人的踪影了。
  徐小米和小香打着伞,一直飞到青龙镇城外,才停下来步行回了青龙的宅院里。
  就这样,这场雨一直下了七天七夜也没停,徐小米又着急了。
  她带着小香一起飘在田间,看到田里积着很深的水,她们又忙把那封了快半年的闸门打开,把所有田里的水全都放在了河里和沟里。
  这样,稻田里保持着好爽,水稻才不会因为溺水,而长虫子或生病。
  雨一直下到第十天,才渐渐停歇。
  徐小米想,这样的暴雨下了十几天,她家的房子都是用红砖砌的,没有问题。
  但是,大周很多百姓是买不起价格不菲的红砖的,很多房子都是用土坯夯出来的,这雨下了这么久,也不知道有没有倒塌的?
  当她正在这样想时,就有很多百姓正在经受着,房子倒塌,无家可归。
  各地官员还是积极的把这些灾情如实的往上递了折子,向邱永峥汇报了。
  可是,这一年不到,大周一会儿旱灾,一会儿水灾的,邱永峥这个穷皇上根本应付不过来。
  再加上,他们从陈赫哲手里得到的这个江山,原本国库就已经没有多少积蓄了。
  如今,这民放倒塌无数,灾民无家可归,成了具体问题。
  盖房子得要银子啊!邱永峥在邱家是没有银子的,以前在定州,将士们没有饭吃了,他就给徐小米写信,没有衣服穿了也给徐小米诉苦。
  而徐小米每次收到他的信,第一时间就把这些东西送到了他们手里。
  如今,他连徐小米的下落都不知道,这些事情有该去找谁帮忙呢?
  他心里想:反正祖父的伤也好得差不多了,这些事情就让他去烦恼吧!他倒要看看他们拿什么来解决这个目前迫在眉睫的问题。
  在金銮殿上,大臣们议论纷纷,都说这事儿没银子也得解决。
  邱永峥笑眯眯的看着大臣们说:“各位卿家,你们要是手里有银子的话,不如先借给朕用用,解一下燃眉之急。
  大家放心啦!皇祖父可有的是宝藏,只是前段时间,他老人家有伤在身没管这事儿。
  如今,他的伤也慢慢好了,到时候我们商量好了,就让他把宝藏拿出来还给大家好了!”
  台阶下面的大臣们,一听说皇帝要伸手向他们借银子,心里多少有些不愿意。
  可是,如今他拿着生杀大权,要是邱永峥为了给百姓盖房,而追查以前的那些贪官,那么他就算斩杀几个不忠的大臣,抄几个大臣的家,相信百姓们是非常乐意的!
  大臣们想来想去,觉得还是性命重要。于是,兵部侍郎穆元庆就带头走出来,拱手说道:“启禀皇上,臣愿意借出一千两银子来盖民房。”
  这时,有了他带头,大家都纷纷解囊相助。包括,如今的太上皇邱忠祥,和琪王邱永琪以及锦王邱永裕,也都各自借出了两千两银子来救灾。
  这一下,徐小米的砖厂又兴旺了起来。
  那砖厂里,干活的人就十来个,可是,领到朝廷发放的救济款,来砖厂门口买转建房的百姓却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徐小米离得老远看了看,对小香说:“小香,你去让阿锦他们给每户买砖的百姓,送三千块红砖吧!就算是我捐给他们砌房子的。”
  小香把这一消息告诉负责砖厂的阿锦,阿锦把这话一说,在哪里排队的老百姓们都大声喊道:“感谢老板的大恩大德!老板真是我们大周的活菩萨啊!”
  徐小米看了看,这里也没有什么自己可以帮忙的地方,转身就离开了。
  这一赠砖,百姓们歌颂她的民谣被传到了皇宫里,所有大臣都为之骄傲了。
  在金銮殿上,尚书李杰说道:“皇上,近日街头巷尾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大青山有神仙,大清河有河伯,青龙镇上仙子坐,慷慨解囊比活佛!’
  臣记得,这青龙镇就是徐姑娘的家乡,这歌谣是不是唱的她啊?”
  邱永峥听了只是笑笑不说话,而邱忠祥,邱永琪和邱永裕,他们听了心里又是害怕,又是兴奋。
  害怕,是怕邱永峥又撂挑子,如今的大周可还不能少了他啊!
  而兴奋的却是,只要有徐小米出来帮着出头,这些灾难都将迎刃而解。
  邱永峥注意着台阶下面所有的动静,就看到很多大臣脸上都挂着兴奋的笑。就像是看到了很多银子都堆在大殿上一样。
  邱永峥看了众人的反应,故意生气的说道:“什么啊?一个民间女子,百姓们居然这样夸赞她,把她当做神仙,活佛来比喻?真是岂有此理,给我把那些唱的人和徐小米都抓进大牢里去。”
  听到邱永峥这话,所有大臣都跪在地上说不可。
  李杰求道:“皇上不可啊!朝廷现在以无能力支持百姓们修建牢固的房屋了。
  只要民间能多出这样几个为国分忧的人士,百姓们唱唱也没关系啊!这也说明了,我大周有志之士的爱国热情嘛!”
  张静瑞听了也道:“是啊!是啊!皇上,其实,这也就是体现了,您在民间的威望嘛!”
  听到这些拍马屁的话,邱永峥哈哈大笑起来,说道:“张卿家,其实,你们错啦!    这个不是因为朕在民间有威望,而是人家心存善念,可怜百姓生活疾苦,你们中间也有很多寒门出生的人,都知道百姓的疾苦。好了!朕同意你们的请求,不去治她的罪,也不去过问,这唱歌的人了。”
  众人听了这话,才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可是,接下来邱永峥说的话,才让他们真的头痛。
  只听见邱永峥站在大殿上,说道:“既然李卿家都知道,那青龙镇是未来皇后徐姑娘的家乡,那!朕是不是也应该去看看她呢?”
  听到这话,所有人都呆呆的看着他,平时这些大臣的口才可都是棒棒哒!可是,此时他们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因为,邱永峥执政这几个月里,大家还是多少听说了徐小米这个人的为人处世,和对邱家江山的重要性。
  这时,谁也不敢先说出对徐小米不敬的话。更不敢夸奖徐小米,因为,他们的太祖皇帝前不久撞伤才好,谁也不愿意惹火烧身。    邱永峥看着台阶下面这群在自己面前卖萌的大臣,不禁失笑了,说道:“各位爱卿,你们干嘛呢?朕如今还没有正妻呢!就你们送给朕的那些女人,都只能做陪衬。朕的皇后只有一个,那就是――徐小
  米!”
  前段时间,邱启明以死相逼,才让邱永峥在这件事上做出了些让步,可是,如今邱启明的伤也好了,他们还有什么招数可以让他们的皇帝忘了这个女子吗?
  虽然,在前段时间,他们都曾不失时机的,给邱永峥隔三差五送去美姬少女,希望自己送去的这些女子能得到皇帝的亲耐。
  但是,邱永峥连看都没看过那些女子一眼。    还把人又转手送给了其他大臣,这让他们的脸上都没光,后来也就都不送了。


第225章 
  邱永峥对大臣们送来的女子,连看都没看过一眼,直接放在后宫里。
  后来,还把人又转手送给了立就功的大臣,这让送美女的大臣脸上都没光,后来也就都不再送了。
  面对着这个年轻又不近女色的皇帝,他们这些大臣真有些无措。
  他们中间有人为了讨好皇帝,确实想去找到徐小米这个传奇人物,“请”她回皇宫和他们的皇帝成亲。
  可是,又碍于邱启明他们的存在,这些人有心去成全,却又不敢明目张胆的去做。
  于是,就出现了,徐小米身边时不时冒出两个人来骚扰一下。
  这些人,要说打嘛!他们只有一些三脚猫的功夫。你说不想理他让他闹腾吧!他们又偏偏要想抓走徐小米似的。
  不得已,徐小米就在他们准备靠近的时候,给予一击。这一下,有人被伤成残废,有的打成了内伤。
  对于徐小米来说,这些人虽然不足以对她构成威胁,但是,老是这样频繁的出现这些事情,是人都会烦。
  后来,她干脆就不在任何场所露面了,整天都呆在家里准备等到,今年玉米收回来之后,就试着烤玉米酒出来。
  可是,最近的雨可能会影响今年的玉米和稻谷的收成。
  这天,天一放晴,徐小米就手拿两米多长的竹竿,头戴维帽,来到田野里,就着头顶上那当午的太阳,把那密集的秧苗掀一掀,这个方法不知道有没有效果。
  这是,她前世在一本书上看见的,对于田位置处于较荫暗的地方,人工帮助传播花粉的方法。
  小香看见了,知道她是在干什么,它是蝴蝶呢!它不是传播花粉的高手么?
  于是,小香马上换身一变,变回了它的真身!还发起了蝴蝶类,相互传播信息的特殊信号。
  不到半个小时,就招来了成千上万的蝴蝶,来往穿梭在徐家村这几百亩稻田里。
  小香自己也穿行在其中,它发现,这秧苗太厚了,它们蝴蝶根本飞不进去。
  它又把自己身上,一种专门用来引起其他昆虫注意的味道释放出来。
  十几分钟后,那些秧苗上爬来了很多的七星瓢虫,和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虫来。
  有徐小米家的长工出来放水,看见了这一奇观,忙大声喊道:“啊!好多蝴蝶啊!大家快来看啊!快来啊!我们家主人集善缘,这田里都引来了这么多的蝴蝶呢!”
  徐小米身在其中,她也看见了,不过,她多少猜到了些原因。
  这应该是小香做出的结果,她把手里的竹竿放在一边,欣赏起这一美丽的风景来。
  这时,她身穿紫色衣衫,头戴月白色维帽,站在绿油油的几百亩秧苗中间,周围飞舞着千百万只各色蝴蝶。
  在那些被蝴蝶引来观赏的村民眼里,她就真成了一位蝴蝶仙子,落入凡尘了。
  此后,青龙镇附近的人们茶余饭后,就相互传颂着关于徐小米的这一奇观。
  这些事情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就飞到了京城,传到了皇宫里。
  宫女们相互间传得神乎其神的,这天,邱永峥闷闷的从御书房出来。
  他闻见从御花园里飘出了浓浓的桂花香,他想去御花园看看散散步,走在去御花园的甬道上,听见这一片桂花林后面,几个宫女在叽叽喳喳的说着话。
  他也没在意,只听见这个像黄莺一般的声音说道:“唉!你们最近有没有听说这样一件怪事儿啊?”
  女人嘛!天生就是很八卦的动物,一听有新鲜事儿,就有人感兴趣。
  “什么怪事儿啊?云儿,说来听听!”另一个娇滴滴的声音问道。
  “我听外面买菜回来的太监说,外面流传着这样一个怪事,听说前几天,金泉县辖区内的青龙镇出了一件怪事儿。
  说是在一个秋高气爽,风和日丽的正午时分,距青龙镇十五里处的徐家村,一紫衣女子,头戴白色维帽在田野里玩,引来了成千上万的各色蝴蝶在田间翩翩起舞呢!
  当地百姓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