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你活不过这一集[快穿]-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戚乐沉吟道:“你是不是去青楼也只会喝酒的那种人。”
赵琅莫名:“不然呢?”他忽然意识到戚乐的意思,脸都憋红了:“非礼勿言!你别顶着明珠的样子说这种浑话!”
戚乐无奈道:“总不能你真不懂吧?”
懂当然还是懂的。但赵琅从小跟着赵熙东奔西跑,活在赵颉的打骂下,他和赵熙成了一个样,生于富贵豪门之家,却太不像富贵豪门之家的子孙。赵琅会讲究情真挚伪,却不愿去相信人欲难填。他抱着一种无畏的天真,而这种天真至今没有害死他,还又得感谢他对至真至性的追求,对虚伪假意的天生排斥。
戚乐瞧着他,赵琅渐渐也回过味来。
在意识到戚乐所指后,赵琅的脸色变得难看起来,他低声道:“不会吧……”
戚乐说:“至少李闻道是这么想的,他就是猜到你大约不愿去相信他想的,一开始才会只说一半。如果我没拦他,他剩下那句‘画里’大概也不会说出口了。”
赵琅缓了缓,他给自己倒了杯水灌下去,还是一时不能接受。
他对戚乐道:“你没见过太子吧?”
戚乐心想,她见个屁,安明珠这身体,能在宫里站上一个时辰不倒?
赵琅没理戚乐的表情,他道:“我虽然觉得太子妃不对,但从来没想过太子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太子的个性几乎同皇长孙差不多,是个极温和的储君。”
戚乐道:“所以呢?”
赵琅哑然,他说:“这么多年了,我只听过太子在陛下的震怒中救人,从没有听过他害人!”
戚乐又问:“那这位太子救流民了吗?”
赵琅道:“流民的事……是父亲与高大人,太子未必知情,他知情也能力有限。”
戚乐敲了敲桌子,她说:“小舅舅,怎么说你读的书该比我多吧?太子,国之储君,你同我说他也许不知世有流民,你同说他力有不逮。既然能皇城脚下有什么都能不知,既然连皇城边的事都能受制臣子力不逮——连你都能做到的事情他都不到,也就别提什么温和的储君了吧。”
“这种温和,证明不了他就是个无害的人了。”
赵琅虽不喜欢皇长子,却对太子并无太大的恶感,他听戚乐这么说,也忍不住有些恼意。
赵琅道:“那按照你的说法,连臣子都无法掌控的太子,又要怎么,又要为什么——”
赵琅说了一半说不下去,戚乐面无表情地看着他,甚至说了句:“怎么不继续了?”
赵琅失言,戚乐帮他说完:“因为太子对赵熙有妄想与他是不是个无用温和的人,这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必然的关系。”
“你只能说,太子‘或许’对赵熙没有做出过任何事。因为他之后所有的举动,都能用他的性格来解释。他出现在赵熙的葬礼上,因为他是个温和且容易共情的人。他对安明珠关怀有加,也可以是因为他是个温和且慈爱的长辈。”
“你能用他的性格将一切都解释过去,粉饰过去。但有两点——赵熙古怪的死以及赵煦让你觉得奇怪的神情——这两样却是无论如何都解释不过去的。”
“当然,你也可以说这两件事看起来似乎与太子都无直接的关系。”戚乐不紧不慢地一步步替赵琅将可能的话全说了,她抬眸道:“只是这么说,又有一点无法解释。就是你在开始就想不通的那点。”
“皇太子是从画里知道的赵熙。赵熙是太子的姨母,赵煦何须用画教他认人,她只需如同关照安明珠一般,口述予皇长孙便可了。唯一可能用画,不方便直说——或者根本就不想说,只是无意间被皇长孙发现了——又在东宫里,皇长孙到底是从谁那儿得知的赵熙?”
当然是太子。
赵琅在心中默道。李闻道怕是根本已经问出了皇长孙是从太子处得知的赵熙,只是顾忌着他的心情,方才说的委婉。也就是戚乐这个喜欢揪着旁人字眼不放的会刨根溯源,追着旁人用别的方式说出口。
赵琅有些恍惚,对了,对方这个抓人话角的风格,还是他先提醒了李闻道的。
戚乐见赵琅有些茫然,她叹了口气,还是做个了最终陈述:“太子对赵熙有妄想,他的这份妄想很可能就是赵熙死亡的原因。虽然你的本意是想要查赵煦,但赵煦作为太子妃,早与东宫一体。东宫的动机,才会是她的动机。”
赵琅回过了神,他紧盯着戚乐,他说:“你是想说,当年是太子对熙姐做出了什么事,方才迫得她死了吗?因为是太子逼迫,所以太子妃的举止也才会那么奇怪。”
戚乐平静道:“不然你又在怀疑什么呢?你把赵煦的名字写上了信的末尾,你只是不想去相信一国储君竟然也会参与了内宅的阴私,但你心底里其实是对这有预计的。你有预计是赵煦害死了赵熙,所以她还可能接着害我。”
赵琅确实曾经是这么猜的,但他猜的是赵熙貌美,昔年带着他逃家游灯节的时候,曾经撞过私服出宫的太子。太子或许是因此惦念着赵熙,这点惦念让赵煦生恨……可他却从没想过,想过——
太子才是谋害赵熙、甚至是安明珠的凶手。
他是个那么温和的储君。
赵琅忍不住在反驳戚乐,也不知道是在反驳什么。
赵琅居然开始驳斥自己最初的想法,他替赵煦开始辩驳:“可赵煦的确都在照顾安明珠,你难道要说她照顾安明珠,是为了让王氏对安明珠生恨吗?王氏在外的表现从来大度,赵煦是个谋定而后动的人。她根本不知王氏底细。如果是因太子方才报复,做出这么一手捧杀来,岂不是既迂回又无把握?”
戚乐莞尔,她看着赵琅,觉得他有点惨兮兮的,便也温柔着性子说:“所以我只能推出一种可能了。”
戚乐慢慢说着,好让赵琅听的更清楚些:“安明珠是太子强迫了赵熙后生下的女儿,宫里已经有人知道这件事了。这可不是小事,如果当真被高衍一方得知,当朝参上一本——整个赵家、还有赵家支持着的太子全都会倒下。这是多大的一把刀呀,你说东宫能不能留下?”
赵琅怔住。
戚乐说的这个可能实在是超乎了他的认知。
按照戚乐的说法,根本就是整个赵家和东宫都在迫切的等待着安明珠的死。
根本没有任何人想她活。
戚乐微微垂眸,她笑了声,做了评价:“可怜。”
赵琅回过神,他说:“不对,如果是你猜的那样,那当初为什么还要让熙姐生下你?他们既然能杀熙姐,为什么不能连你一起杀了?”
戚乐听见“你”的称呼不着痕迹地皱了眉,她说:“用你自己的脑子去想,是你帮我还是我帮你?”
赵琅默默抬起了手,他抓住了杯子,似乎是想要砸——但他好歹还记着这里是哪儿,杯沿被他捏碎了一个角,刺进拇指的缺口让他冷静,他将杯子放了回去。
赵琅回答戚乐:“因为他是个温和的人,从未害人——不到绝境,绝不害人。”
赵琅眼神清明地看向戚乐:“你想说这个?”
戚乐:“……不过这都是猜测。没有证据。”
赵琅看向戚乐。
戚乐垂眸看向赵琅,她问道:“你想要证据吗?”
赵琅沉默了会儿,答:“我需要。”
“我是个混不吝,考虑不到大局。”赵琅说,“哪怕大家都希望明珠悄无声息的死了,我却想她活。”
“她又没害过谁,好端端的,为什么要她死?”
戚乐心里答,因为利益呀。因为利益冲突了呀。但她又觉得,赵琅或许是不会认同这句话的。他就算理解,也绝不会去认同。
戚乐道:“既然咱们依然目的一致,那就接着合作。”
“如果安明珠是太子的女儿,那她是绝无可能当皇长孙的正妻的。”戚乐沉吟了一会儿,“我瞧他挺喜欢‘我’的?如果我去泡他,让他回去求赵煦和太子——应该能试探出一个态度?”
赵琅:“……”
赵琅悲愤的情绪还没散,就被戚乐这可怕的假设又给吓住。
赵琅道:“……不是还有滴血验亲这种办法。想办法弄来太子的血不就好了。”
戚乐诧异:“先不提太子的血要怎么弄——你居然信滴血验亲?”
赵琅:“滴血验亲是记载古本里的法子——你难道有更好的?”
那自然是没有,不过戚乐确实有别的想法。
戚乐道:“赵熙……安明珠的母亲虽然性格洒脱,但她应该不是会与人有所首尾的那种妇人吧?”
赵琅气极:“当然不会!熙姐只是性格开朗,她比谁都自尊自爱!你难道以为安林竹真是因为样貌才求取熙姐吗?他那个人,学富五车不错,但那五车里怕都没‘怜香惜玉’这词。虽然我不喜欢他,但能得到他的恋慕,就足以能证明熙姐为人了!”
戚乐若有所思,她说:“既然如此,那如果安明珠不是安林竹的女儿,是不是就能委婉证明她是太子的女儿了?”
赵琅怔住:“那、那也做不得证据……旁人不会去信。”
戚乐想想也是,不是安林竹,也许是别人强迫了赵熙呢?总之这只能证明安明珠父不详。她想了想又道:“你病的那日,外祖母说过一句句‘你母亲也曾要毒杀全家’,这句话我其实我第一次听就觉得有些奇怪。”
“赵熙好端端的为什么要杀全家,那时候旁人还没有杀她的打算吧?”
“除非,当时赵家就做了什么事,让赵熙恨得不行。”戚乐觉得自己的猜测靠谱,“是不是合离这件事——安林竹和赵熙根本都不想合离。舅舅,赵熙在合离之前,和太子有碰见过么?”
这么久远的记忆,赵琅几乎都要想不起来。
他想了很久才说:“我实在记不清。”
戚乐拍板:“那咱们去问记得的人,一个个排除吧。不是安林竹的,再把别人都排除,如果最后只剩下太子——那就是他了。”
赵琅:“……”还有这种做法吗?
赵琅头疼,他说:“好,就算你这办法比我的靠谱,你要怎么先确定你和安林竹的关系?如果还是滴血验亲,不如直接让我想办法去弄太子的血来。”
戚乐奇怪:“为什么要问这个?”
赵琅:“……?”
戚乐道:“我直接写信回去问,就问,爹,我是你闺女吗?你都说安林竹是个学富五车的大聪明人了,他能连赵家住着的是不是自己的女儿都不清楚?”
赵琅:“……”
赵琅被惊得根本说不出话,他好半晌才找回声音:“你,你就这么直接问?”
戚乐:“那不然委婉一点,你来写信?”
赵琅:……我问不是更奇怪!
赵琅濒临崩溃。戚乐见他完全沉不回去从前的那股沮丧,轻笑了一声。
戚乐看了看窗外,时间是真不早了。这会儿赵颉估计都归家了,赵颉归家了……
戚乐问了赵琅一句:“外祖父回来后,咱们还能不惊动任何人回家去吗?”
赵琅:“……”
赵琅猛地回过神。
赵琅说:“……完了。”
戚乐:“?”
赵琅道:“……爹如果回来了,肯定要问一句我的动静。”
戚乐:“然后?”
赵琅:“……我们等明天他上朝后再回去吧。反正你身体差,青竹见机行事,直接说一句你病了先睡,就没人会再去查你的。明珠的过往从不犯错,大嫂二嫂还关着呢,不会有人去管。”
戚乐道:“然后你明天早上在偷偷回去,等他回来在被罚一个彻夜不归?”
赵琅说:“反正现在回去也是要被罚了,更重要的是,你恐怕也会被罚。比起一个虚无缥缈的‘女则’,还是明珠的身体比较重要吧?往好处去想,又或许明天朝堂上出什么乱子,让我爹直接忘了我今天这一茬呢?”
戚乐想了想,觉得有道理。这种活不过初五也要先活初一的精神,戚乐非常地欣赏。
于是李闻道在好不容易应承完了这场酒宴,真有些微醺地扶着马车边缘上车时——赵琅带着戚乐在他的马车里等着。
赵琅道:“小李将军,今天借你家住一晚行不行。别人家我实在是不放心保密的问题,我就信你的嘴巴。”
李闻道:“……”
戚乐整个人被赵琅裹在狐裘里,手里还抱着一个手炉。
她正睁着无辜的眼睛看着自己,说:“可以吗?”
李闻道看向赵琅:“那可是你侄女,你让你侄女住外人家?”
赵琅说:“你是我兄弟呀,我和你是通家之好。你不往外说,让我侄女去住你外嫁的姐姐之前住的那屋,就这么悄悄住一晚,总比我带她真住外面强啊。”
李闻道:“……”
李闻道看起来不太想同意。
赵琅还想说句什么,戚乐见状忽而道:“其实更重要的,是还有件事情需要您帮个忙。”
听到有事,李闻道的表情正了一些。他看着赵琅,赵琅沉默了会儿,说:“是有封信,需要你想办法快马加鞭送进安林竹的手里。”
“安林竹?”李闻道的表情变了,“你怎么突然想要联系他?”
赵琅面色尴尬不知如何解释。
“有件事需要问一下。”戚乐见状直接开口,她瞧着李闻道笑了笑。
李闻道:“……我不能知道的事?”
赵琅:“呃,这事吧……”
戚乐突然开口:“既然都是小舅舅未来的通家之好,自然没什么不能说。”
戚乐对李闻道温声笑道:“问一声我父亲,我到底是不是他亲生的女儿。”
李闻道:“……”
李闻道差点把头磕在车沿上。
赵琅:“……”
赵琅低头对戚乐说:“明珠啊,少说两句,说多了,他可能就不许我们去住了。”
戚乐煞有介事点头:“那我就再说最后一句。”
戚乐对李闻道说:“小李将军,你这个年纪就喝酒不太好。”
她说:“将来容易婚姻不幸。”
李闻道:“……”
赵琅没听懂,但李闻道听懂了。
他看着戚乐的表情一下就有点一言难尽,赵琅提醒他的那句话,这时正如同一句醒世恒言不停在他的脑海里回放。
李闻道最后说:“是不是我让你们去住,并且不让别人发现你们,你就能不说话。”
戚乐腼腆笑了笑,她轻轻点头。
李闻道放下帘子坐了进去,同意带他们回家。
赵琅:“……”牛还是孤魂野鬼牛。
第69章 斩龙11
李闻道家就和赵家完全不一样。
赵家一栋宅子,光是奴仆许就有百个,屋里屋外人来人往,尽是雕梁画栋与金玉满堂的大家气派。与赵家相比,大将军府虽然也是一处五进的宅子,但马车至朱漆门墙,竟然只一年老的门房来迎。半开的门后除了正中的一方小池外,便是半个人影也瞧不见。
赵琅低声对戚乐道:“李闻道他们家常年行伍,不太讲究这个。但你别小看了他们家的侍从——那都是从军伍中退下的,哪怕如今上阵杀敌是难了,但要对付起你我这样的,还是能一个打两个。”
戚乐闻言透过李闻道撂下的帘子一缝向朱门看去,头发已半百的门房果然一副精神矍铄的模样,在这样的冬日里也不过仅穿着一件薄袄,似是分毫不觉这寒风袭人。
他迎接了李闻道,李闻道对他也似十分尊敬,同这位门房低声道:“有几位朋友……不太方便……麻烦仇叔……”
戚乐听不仔细,她正想听的更清楚些,门房“仇叔”已经低头称是。他不过略一挥手,驾车的车夫便心领神会,又重新叫起了马车,滴滴哒哒地往后侧门驶去。
戚乐同赵琅坐在马车内,而李闻道就像什么事也没发生,马车里也就他一人似得,往右侧略看了一眼,踏步进了门。
将军府的大门再次合上,戚乐他们也从角门拐进了府内。这角门本就是专门用来同行车辆的,道路修的宽阔,但却是侍从们居住的地方。将军府没那么多侍从,这条石板道也就显得冷冷清清甚至阴测测起来。
戚乐坐着无聊,就对赵琅说:“小舅舅,不知道你听过一个故事没?”
赵琅:“?”你怎么突然想要和我讲故事。
戚乐道:“我也是曾经听别人讲过的,说是半夜三更的时候走路不能回头。在马车上更不能回头。”
赵琅狐疑:“这是为什么?”
戚乐道:“因为一旦回头了,就可能误入另一个世界,回不到这个世界了。”说着戚乐还问了声:“小舅舅,你听见水声了吗?好像是忘川的水流声。”
戚乐说话的声音很平静,还带着点儿安明珠嗓音的清雅。但这声音听在赵琅的耳里却无故深处了一股毛骨悚然的感觉,他摇了摇头用力挥去古怪的感觉,克制着不让自己回头,虎着脸对戚乐说:“你从哪儿听来的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戚乐顺口胡编:“家里湖水里淹死的那个水鬼那儿啊,啊,你是不是忘了,我也——”
戚乐还没说完,马车停下了。马车车夫下马的声音他们俩没听见,却先听见了另一声由远极近的脚步声。那脚步声听起来,就好像踏在水面上一样。
戚乐顿了一瞬,开口道:“小舅舅……”
赵琅:“……啊。”
戚乐说:“你看前头,那提灯笼走过来的人,像不像……”
戚乐剩下的那句话还没说完,赵琅已经抓起了马车内的茶壶,打算帘子只要一开就把这一壶茶连壶带水的全丢出去!
于是李闻道撩开帘子,就看见了尤为戒备举着壶茶不知又怎么了的赵琅。
戚乐这才慢悠悠说:“像不像来接我们的小李将军呀。”
赵琅:“…………”
赵琅仍然举着茶壶,有些许茶水顺着茶壶口流了下来。已经冰冷的茶水流经他的皮肤,冻了他一个激灵。赵琅这才尴尬无比的将茶壶放下了,对李闻道胡乱点头:“是你啊。”
李闻道莫名其妙:“不然是谁?”
赵琅四下看了看,确实没瞧见马夫,他心里的恐惧又提了起来:“马夫呢,我都怎么没听见他离开的脚步声。”
李闻道说:“他以前是急行营的好手,如果能轻易被你听见脚步声,那他以前的功夫也就这能算是全还回家了。”
李闻道懒得解释再多了,他直接撩开了帘子,侧身给赵琅让出位置:“下来吧。”
赵琅明明要比李闻道还打上三四岁,但在这时候居然也乖顺的像是猫。他跳下了马车,伸手扶了戚乐一把。戚乐看了看没有踪迹的马夫,又瞧了李闻道一眼,并未直接开口。
直到李闻道领着他们俩入了后院,眼看应该是安全了,赵琅再同李闻道说些旁事的时候,戚乐觉得自己猜的应该大差不离,方才出声问道:“大将军府这是被监视了吗?”
李闻道没想到戚乐会开口说话,他还没先回答,赵琅已因惊讶而先开了口。
“建邺怎么会有人敢监视将军府!他们不想活了吗?”
李闻道看了眼赵琅,面上似有无奈。
戚乐知道他不方便直说,便替他说。戚乐道:“城门流民一事对李将军的影响,看来不只是丢了个国公称号这样简单。”
李闻道说:“惹怒天子不悦,从来都不是件能简单收尾的事情。”
戚乐点了点头:“我明白了。”
赵琅:“……”
赵琅看向李闻道和戚乐:“不是,你们俩说了什么了,你又明白什么了?”
赵琅看起来是镇困惑,李闻道见状忍不住笑了声。赵琅见李问道笑越发不高兴,他敲了敲桌子以无声表达抗议。李闻道看了看戚乐,戚乐略沉吟一瞬,开口总结:“咱们今天强行赖他家来住,其实是给他添了大麻烦。”
赵琅:“???”
赵琅愕然:“没了?”
戚乐:“没了。”
赵琅:“……”
赵琅张口就想和戚乐讨论一下什么叫做“尊敬长辈”,戚乐便紧接着开口:“如果你一定想知道,我也可以说的更清楚。大将军为流民请命一事,不仅是惹怒了圣上。他还惹怒了如今朝中的两派。流民处置方式是外祖父同高大人默认的,甚至可以说是在考虑了大将军的情况下所选择。但是大将军在城门前不仅不领情,甚至还直言罪责……”
戚乐说:“那也就说,大将军还没进建邺呢,就打算要去当这第三方势力了。”
李闻道叹了口气。
赵琅瞠目结舌,他说:“就算如此,我爹……我爹和高衍,也不该有胆子监视一品将军!”
戚乐道:“所以更麻烦。对大将军不放心的是陛下了。陛下不问朝政,如今却留心起了大将军府,你说这糟不糟糕?这糟糕的结果,有可能是很多方共同的因素叠加造成的,但以结论来看,陛下因是觉得被李氏冒犯了。”
戚乐叹了口气:“如果大将军在被监视,那你我今日要往将军府过夜的行为,是挺为难小李将军的。毕竟这不是只要简单遮人耳目的就行的随手一帮,而是正儿八经得先移开院中监视的视线。”
戚乐说:“那位没有脚步声的马夫……大概是为了替我们清出一段无人注意的时间,才刻意隐去了脚步吧。”
戚乐看了看赵琅,故意叹道:“小舅舅,咱们欠下一个大人情了。”
李闻道没有反驳,他甚至说了一句:“姑娘聪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