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良跃农门-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划清界限,比什么都强。
    关文没有异议,一切自然都是听媳妇儿的,商议定了要请哪些人,就拟了个单子一家家说去。
    建房子的材料、帮工的工钱、每日饮食这些开销算下来总共花了十一两多,李欣手里边儿还剩下三两多的余钱。
    三两多办一场十桌的酒席,按照一桌三百个钱来办也足够了。
    这时候阿秀却也回来了。
    看到一身干干净净却瘦了好多的阿秀,李欣愣了半晌才喃喃道:“是……阿秀?”
    “大嫂。”阿秀轻轻笑了笑,提着包袱走过来拉住她的手:“怎么,不欢迎我啊?”
    “五姐!”
    阿妹听到前面有声音,从房中出来,看到阿秀也喜不自禁:“五姐,你回来了!”
    “嗯,大嫂屋子都起好了,我能不回来看看吗?”
    阿秀摸了摸阿妹的头,见阿妹的小脸蛋比起她走时还圆润了些,知道她过得不错,心情更加好了,扫了眼屋子由衷地赞道:“大嫂,这屋建得不错。”
    李欣拉过她仔细打量她一番,这才放心下来说道:“在医馆里很辛苦吧?看你都瘦了一圈了。”
    “是有些累。不过挺充实的,每日都有忙头。”
    阿秀在安和堂里,吃住都在那边,一个月有三百钱的进项。她好学又勤奋,文大夫更加乐意栽培她,去大户里看病人也带她去了几次。
    见阿秀有本事,李欣便高兴,“屋子建完了,昨儿收拾了一下,也把东西都搬过来归置好了。你这次回来能待多久?后日我们办酒席来着。要是不赶就多留在家里几天,也好好吃一顿,说起来你也很久没尝到我的手艺了吧。”
    阿秀便点头,一边胳膊被阿妹揽住,阿妹的小脑袋瓜子腻在上边儿。阿秀好笑地推推她的头,从包袱里摸了摸,拿出一锭银子来:“大嫂。这钱你拿着。”
    李欣先是一愣,然后笑道:“你自己赚的,自己留着。女孩子身边没点儿银子可不行,嘴馋了想吃零嘴都没有。自己收着吧,大嫂这儿有的。”
    “工钱我自己收着的呢。”阿秀笑了笑,又推给李欣,“这是跟文师傅去沈府给沈夫人瞧病的时候。沈夫人赏的。说我做事仔细,轻手轻脚,我就给她揉了揉穴道,她就赏了我二两银子。”
    李欣微微张大了嘴,阿秀又笑道:“沈夫人眼睛尖,一眼就认出我来了,还真是那日咱们去赶趟的时候卖给她结子的那位夫人。她还问起大嫂你来着,说想要你的结子。”
    阿妹赶紧在一边道:“那是不是要买结子啊?大嫂这段时间教了我好几个做法。我那儿也做了两个呢!沈夫人要是买,正好有货!”
    阿秀便轻轻一笑,“阿妹不急,等我回去你把结子给我,我给沈夫人带去。”
    “沈夫人为何对你那么好……”李欣却微微蹙了眉头,“我一直想不透来着,据说沈老爷和沈夫人之间感情深厚,沈老爷没有姨娘,可上次你却说,顾家海棠说姨娘们怎么怎么的……”
    “大嫂误会了。”阿秀解释道:“沈府虽然说是沈老爷和沈夫人在做主,但沈老爷和老太太都还在呢,也没分家。只不过老太爷和老太太不怎么出来走动,府里的事儿都是沈老爷和沈夫人做主。海棠姐说的那些什么姨娘的,是沈老爷的兄弟、侄子们的姨娘。沈夫人的公子们跟沈老爷一样,都没纳妾的。”
    说着便不由分说地把银子推到李欣怀里,眨眨眼道:“大嫂赶紧收着吧,我都给出来了可不好拿回去。”
    李欣哭笑不得,印象中好像自己也这般跟谁说过似的。
    阿秀一片心,李欣也只能收下,“那我就当做这是你庆贺你大哥大嫂乔迁之喜了。”
    阿秀便笑,又问明日的安排。
    李欣道:“预计是办十桌,桌椅板凳锅碗瓢盆的可以去别家借,光用灶间煮食不够,院子边上已经砌上了几方简易灶台。明日你二哥四哥去借东西,我和杏儿姐、银环姐说好了,去置办食材。后天一大早就得起来开始忙活。”
    “那正好,我回来也可以搭把手。”阿秀笑道:“对了大嫂,请哪些人?”
    “该请的都请,好歹也是家里头一件大事儿。”说着叹了口气:“其实最应该先办的是你四哥的婚事儿,还有你的……”
    “就别说我了,我不急。”阿秀拦住李欣说:“我现在就等着吃大嫂做的东西呢,可馋死我了。”
    李欣无奈地笑笑,正好屋子里有糙的荞麦粉,便去给她做荞麦饼子去。
    得知阿秀回来,关文也很高兴,当晚上还喝了点儿小酒。
    阿秀问他伤好得如何了,关文道:“很好,一点儿毛病都没有。文大夫的医术可真是好啊!”
    阿秀便乐,“文师傅说大哥你身体好,换了别人,恐怕扛不过去。”
    见关文挑了挑眉,李欣拍他道:“别乐得找不着北。”然后又沉思了下:“说起来,你这条命也可以说是文大夫捡回来的,那会儿安和堂那掌柜怕我们没钱不肯出人参,还是文大夫出了面他才答应。后来也亏得文大夫照料,阿秀也有了出息……我们现在起了新屋子,是不是也请一下文大夫来热闹热闹比较好?”
    关文便看向阿秀:“阿秀,你觉得呢?”
    “大嫂说得也有道理。”阿秀搔搔头:“可是我这次回来也是文师傅批了才准的,也不知道他有没有空。”
    李欣思索了番道:“阿文,不如这样,明儿请悦哥拉了牛车去一趟镇上接姑姑一家来,再去问问看文大夫有没有空,来不来家吃一顿,文大夫要是走得开能来,我们后日一早去接他。”
    到底是恩人,阿秀在安和堂还要多靠他照料,这些礼节做到了文大夫也只会高兴的。
    关文便点了头同意。
    新屋这边气氛浓浓,阿秀阿妹姐妹凑一块儿说话,不时问问李欣什么。老关头坐在专门给他做的一把摇摇椅上乐呵地看着,关文也还在做着木工活——堂屋太空旷,媳妇儿说做一套沙发茶几搁着。虽然他不知道沙发茶几是什么,但见媳妇儿画了出来,也觉得这东西好,寻思了半天便开始着手做起来。
    也算是各有所司。
    然而关家老屋这边,关明就不顺畅了。
    “新屋子起了也就算了,啊,现在还要办十桌酒席?十桌!”关明又在拍桌子:“搬个屋子还花钱去置办酒席,他亲弟弟成了儒生了也不见他说要办酒席!到底哪个重要些啊!”
    关全暗地里掏了掏耳朵,还没把小手指从耳朵洞里抽出来,关明又对上他骂道:“不把小六放在眼里也就罢了,阿全,你大哥连你也不放在眼里!眼瞅着你要成亲了,这钱省着给你办婚事儿不就足够了吗?偏偏他起了屋子要办酒席,你倒还,还天天凑上去帮忙。现在人家得意了你没落着好,你高兴了?”
    像是还不顺气似的,又“呸”了口,“显摆个屁!什么玩意儿!”
    关武听着不舒服,皱了眉说:“爹,你话怎么说得那么难听?大哥分家出去过当然要起新屋子,起了新屋子请人吃饭本来就是规矩。”
    “屁的规矩!长子分出去单过还叫规矩了?个不孝子!”
    关止承也在一边忿忿,还扯了李欣,阴阳怪气地说:“大嫂这次可得意了,他弟弟没考试直接被保举成了儒生,还放出话来说考上秀才是十拿九稳的事儿,她能不显摆一下嘛……”
    关武不悦道:“这又跟大嫂内弟有啥关系。”
    关止承哼了声,“她那是在做给我看呢,嘲笑我来着。”
    天知道李欣真的没这个意思。不过在别人眼里,这里边儿意思可就大了去了。
    可不管关明和关止承怎么说,人家都分出去单过了,做什么事儿都是人家自己拿主意了。
    谁让你们当初同意了分家,想刁难的时候人家也一一化解了呢?
    这一件一件的事儿挨过来,也是峰回路转了啊。

☆、第一百零六章 一锅杂烩(上)

    第二日一大早就各忙各的,准备这样那样的,新屋这边热闹得很。
    关文跟李欣说过,拿猪下水做的东西好吃,猪下水又极其便宜,酒席上总要备几个肉菜才有面子。李欣明白他的意思,专门去找了杀猪的董三公,跟他约定好了去旁人家杀猪后猪下水一并收拢了来卖给她。
    董三公是杀猪的一把好手,正巧这日他要走五户人家去杀猪,其中四户是明儿赶集要抬猪去卖的。董三公自然知道猪下水一般极便宜,味大少有人吃,卖猪的出价也低,李欣要买,他自然乐得做个中人赚个差价。
    大半多的肉类食材准备好,蔬菜、瓜果、村里边儿也有,倒也不大费劲,剩下的就是糖糕、瓜子huā生之类的东西。
    和杏儿银环一起出门置办这些东西倒是节省了李欣很多功夫,价钱也并不高。另外还托了银环收购了百来个鸡蛋。
    关武关全那边也把东西借回来了,三口大锅架上了临时灶台。
    关武抹了把汗说:“这天儿看着不错,明儿又是一大晴天,不用担心会落雨。”
    杏儿抱了小康对李欣:“欣儿妹子,明儿我一早来帮忙。”
    “我也来!”银环塞了瓣橘子,嚼嚼两下咽了“我帮你们打下手!洗个菜敲个鸡蛋我总会的!”
    杏儿和李欣都笑起来。
    银环是村长媳妇儿。家里是有两个丫鬟伺候的,平时做饭也不用她来。她自小家境也好,爹娘疼她也没教她做过饭。再加上她性子有些大大咧咧,甚至是粗心,娘家婆家都不乐意见她在灶间转悠。这回她自己请命,也知道自己是个帮倒忙的,所以才说只洗菜敲鸡蛋。
    有人帮忙李欣自然不推,看食材都堆在一起,分门别类的,碗筷什么的也都清洗了在沥干。点点头道:“那就麻烦杏儿姐和银环姐了。”
    “不客气不客气!咱三儿谁跟谁啊!”银环乐呵呵地说,听她男人叫她回去,忙跟人打了招呼便走了。
    李欣便对关全道:“四弟,东西都准备地差不多了,待会儿你亲自去胡家说一声,请胡老爹和月英明日来吃饭。”
    关全顿了顿,皱了皱眉说:“不妥吧……”
    “哪有什么不妥的。关老四,你还害羞?”杏儿打趣道:“就快成你媳妇儿了,你也殷勤些,到未来岳丈那儿走动走动。”
    李欣也道:“还没听说你有去胡家几次,难得是个机会,也体现你的重视。”
    关全这才勉强应了下来。
    人都走完了,李欣要去灶间给关文炖汤。见杏儿和关武站一块儿。小康被杏儿抱在怀里,这三人就像一家人似的,心中一动,对关武道:“二弟,杏儿姐还没瞅过新屋子呢,你带她去转转。”
    杏儿“唰”地红了脸,关武也是一下子结巴起来“好。好啊……”
    李欣憋着笑径自去了灶间。
    等关文和悦哥回来,汤也炖好了,姑姑一家都来了,就连赵光明也被悦哥背下了车。在这边吃了一顿,关文才跟李欣说:“去问过文大夫了,他说不麻烦去接,这边他来过,明儿他要也出诊,就在荷huā村这个方向,赶来吃午晌饭也成。”
    李欣便应了声,又去给赵家人准备住的地方。
    关氏有些强硬地道:“阿文媳妇儿,你不用忙活,晚上我们去老屋那边住就成。”
    李欣顿了顿,阿文先开口道:“姑,新屋子起了总要有人气,你们来正好添人气的,再说,爷爷也在这边儿呢。”
    关氏身形一顿,被丈夫扯了扯,才松口点了头。
    晚上李欣、阿秀、阿妹挤了一间屋子,关文去和老关头挤了挤,赵光明两口子睡了阿妹那件屋,两个表弟便在那间备用的屋子里歇了。
    第二日天还黑着李欣就起了,烧水摆桌子,在院子里的灶台那儿烧起了火,涮了锅添水上两层一叠叠高耸起来的笼屉。另一口锅打算炒菜用,灶间的两大口锅拿来炖汤。
    她起得最早,阿秀昨儿赶了路有些困倦,倒是多睡了些。关氏却是养成了习惯,听到动静就醒了,收拾好后去灶间便见李欣一个人忙活着。
    见到关氏李欣忙给她打水放帕子,搁在一边道:“姑,洗漱吧。”
    关氏也没吭声,洗漱了一番后见李欣手脚不停,确实有当得起家的样子,这才问她说:“阿文为啥要分家?”
    李欣动作停了下,半晌才道:“是爷爷提出来的。”
    关氏怔愣住“爹提出来的?”
    “是,爷爷说公爹拖累阿文,所以要阿文分出去。”
    关氏犹自不信“那爷爷也说要跟着你们分出来?”
    “那倒不是。”李欣实话实说“是公爹说,阿文是长子,分出去了对公爹尽不了孝,便让阿文接爷爷去,算是替公爹对爷爷尽孝。”
    “这什么道理!”
    关氏声量猛地提高了截“你公爹怎么这么糊涂!”
    李欣不语,往灶膛里添着柴火,一边对关氏道:“姑姑坐灶门这边儿来,天气冷着。”
    关氏气不过,捉了李欣让她也坐一边儿“到底咋回事儿?你跟我说说清楚。”
    按理说关氏这么个嫁出去了的女儿是不该管这些事儿的,不过李欣知道她这是想清楚家里的情况而不是打探算计什么,倒也就坦坦白白地将事情说了清楚。
    关氏越听眉头皱得越紧,背也渐渐佝了起来,揉了揉眉心说:“大哥真是……越老越糊涂!”
    只怕从没清醒过吧。
    李欣暗地里瘪了瘪嘴。又往灶膛加了根粗木头“姑,你坐这儿烤火帮我看着点儿火候啊,我去做早晌饭去,一会儿家里人起了,帮忙的人来了正好热腾腾能吃一顿。”
    关氏便点了点头,望着灶膛里边熊熊的火光发呆。
    天刚擦亮杏儿和银环就前后脚到了,小康还睡眼迷蒙地挨在杏儿怀里,李欣瞅着小孩子觉得可爱,接过来抱着说:“给他放床上让他再睡会儿。”
    杏儿便点点头。李欣抱了小康去自己屋里,见阿妹已经醒了正在穿衣裳,阿秀还在睡,微微打着鼻鼾。见李欣抱了个小娃娃进来,阿妹打了个哈欠叫道:“大嫂……”
    “嗯,醒了就起来吧。”李欣小心地把小康放到阿妹起身的位置上,正好是在内侧。倒也不担心他掉下来。给他脱了衣裳盖好被子,见阿秀和小康红扑扑的两张小脸很是可爱,禁不住莞尔一笑。
    吃过饭大家便分工合作开始忙活了。天大亮的时候陆陆续续来了人,李欣便请他们在院子里坐,要参观屋子的也尽请参观,十桌酒席堂屋摆了两桌主|席,另外八桌分散在外边。每桌上面都搁了瓜子huā生、糖糕小点心。还有一盘洗干净了的瓜果,倒是很受女人小孩儿的欢迎。
    董三公昨儿就把猪下水捎来了,猪心猪肝可以炒杂碎,猪大肠却是要好好收拾收拾的。
    临近中午的时候李家也来人了,听到人在外招呼她说当家主母娘家人来了,大家都善意地笑了起来。
    李欣忙擦了手出去。
    她爹娘来了,大哥二弟三弟也来了,大嫂带着两个侄儿自然也在。甚至连怀着孕不宜走动的二弟妹也来了。
    江氏早就显怀了,肚子微微凸着,穿得又厚实,被李二郎揽在怀里,见李欣望着她便笑道:“姐姐,我也带着你侄儿侄女的来吃一顿。”
    李欣忙上前埋怨道:“你怀着孩子就不要乱跑,以后少不了你吃的。”
    江氏笑笑“意义不一样嘛,姐姐不用替我担心,婆母和大嫂都看着我的。”
    “就是,瞎操心啥。”刘氏乐呵呵地过来打量了下屋子的外观,点头道:“你大哥二弟说屋子起得大我还不信,这次倒是信了。”
    李欣眼有些红。
    李家一家人全部都来了,这是在给她挣面子,显示她娘家有人,还爹娘齐全兄弟和睦。她现在和关文分家出来单过,在村里的闲话本来就多,她娘家人是怕她受委屈来给她撑腰来了的。
    有人知道李家出了个儒生,是个十二三岁的少年郎,见到仪表堂堂气质不俗的李铭自然就猜到是他,忙让李欣引荐未来的状元公。
    李欣谦虚道:“他就是读了几年书,得了先生的抬举,生员的成绩还没放榜呢,大家就不要再夸他了,免得他骄傲自满,以后不知道努力了。”
    李铭只在李欣边上腼腆地笑,悄悄握了握李欣的手,冲她笑了笑。
    李欣顿时觉得心口一暖,旁的人还在打趣,说小状元公沉稳大气,以后定有大出息啥的,忽然周边声音安静了些。
    见到了中午他爹和六弟还不来,关文只能亲自去请人,这会儿正是关文请人回来了。
    只是没想到会正巧遇到岳丈家来人。
    关文心里铭记着媳妇儿娘家对他活命的恩情,赶紧上前招呼:“岳父岳母,你们来了?”
    李厚仲搓了搓手掌,乐呵呵地道:“来了来了,你这屋子不错,不错!”
    刘氏却略显得冷淡些,瞥了眼关文身后的关明和关止承,声音不算热情却也不让人觉得多巴结,淡淡地问:“亲家公,身体还行吧?”
    关明气不打一处来。
    远远地就听见新屋这边热闹,走近了才知道是有人在夸李家三郎。瞥眼看身边小儿子脸色不好,他这心情更加不痛快。
    只是在乡亲面前也不好发作,便也只是闲闲地应付了两句,李大郎几个上前来问好他也不多说啥,略点了头就往堂屋去,关止承亦是面沉如水地跟着。
    有人小声议论:“这关明咋回事儿?亲家跟他招呼他都不理不睬的。”
    “他倒罢了,嗳,你们看到没有,关家那读书郎还没人李家没读书的两个小子有礼,人家都知道跟他爹问好,他倒好,一句声不吭。那好歹是他大嫂爹娘,总该跟他姻伯问个好啊,这般直直地就走了……”
    “怕是心里妒忌人家李家呢,同样是儒生,他这考了三回才考上,人家李三郎这头一回去考,还根本就没考,是先生和那学,学啥的官儿直接保举成儒生的。”
    “真的?”
    “骗你做啥?我堂姑的小姑子她二小子就是在县衙门当值的,这方面儿,门儿清!”
    ……
    别人议论的声音关明和关止承走了自然是听不见,但关文等人可依稀听得到些的。
    那种尴尬的滋味儿恐怕很难受。
    关文请李家人进堂屋坐主|席,皱着眉头跟上他爹,关氏也在。
    关明闷声不吭地坐在那,关文忍了忍才好生地对他说:“爹,今儿是大日子,你……”
    “我咋的?多大的日子?分家单过而已,你好意思摆酒席我还不好意思出席呢!”
    关文不想跟关明吵,见跟他爹说不通,也不想在大好日子里置气。提了提气平复下情绪便出去接待人去了。
    张氏自然是要来灶间帮忙,江氏和刘氏坐一起聊天,刘氏抱着小兜哄着。山子没了人陪他玩儿,李欣便引他去跟小康耍。都是四五岁的小娃娃,也能玩儿到一块儿去。
    瞎子胡和胡月英也来了,关全在前面扶着瞎子胡来的,胡月英低垂着脸跟在后边儿。
    那姑娘腰背有些驼了,想来是常年做活累的,又大概因为相貌不好所以自卑,便喜欢把头低垂下来。久而久之看上去有点儿弓着背。
    关全面上淡淡的,引了胡老爹进堂屋,胡月英在一边搀了他爹让他爹好生坐下了,才怯怯抬了头看了眼关全。
    李欣是主人,胡月英又是她将来的妯娌,自然少不得上来应酬。亲切地拉过胡月英的手,李欣笑道:“是月英吧?早听过你名字,这还是第一次见你。”又对瞎子胡说:“胡老爹,欢迎你赏脸来我们这儿做客啊。”
    瞎子胡显得有些拘谨,看他年岁也有点儿偏大,不过虽然是瞎子,周身倒是挺干净的。他那眼睛像是蒙了一层,看上去便是雾蒙蒙的,倒像是白内障。
    胡月英更显得怯生生的,算起来她和阿秀是同岁,胡月英应该已经满过了十八岁,只比阿秀要大点儿日子。阿秀瞅着这腊月间就要满十八了。
    被李欣握住了手胡月英也不抽,腼腆地叫了声“关大嫂”声音细细的,听声音倒是觉得是个性情好模样好的。
    只是胡家姑娘的模样确实不怎么好。
    单眼皮倒也罢了,眼睛还很小,鼻梁周围也不知道是黑头还是什么,显得有些脏兮兮的,唇瓣略厚。
    整个人脸上的皮肤略黄,额头上冒着几颗青春痘。
    但耳朵生得极好,耳形耳廓很漂亮。
    李欣微微挑了挑眉,她可还记得当初帮关全置办下到胡家去的聘礼的时候特意买了对银耳环给她的。
    这算是歪打正着?


☆、第一百零七章 一锅杂烩(下)

    可能胡月英也知道是李欣给关全打点的聘礼,心中对她比亲近,李欣招呼她坐、吃东西,她也腼腆着坐下吃东西。李欣挺喜欢她这副文静的样子,更加和声细语地,还叫阿秀阿妹来认个人。
    两个未来小姑子都长得漂亮,一个爽直一个娴静,跟她俩一比,胡月英显得更加自卑,头也不自觉又低了些。
    阿秀见她不太自在,跟胡月英也说不上什么话,打了招呼便和李欣去灶间做事儿了。
    阿妹跟胡月英倒是性子相近,都是不怎么出声的脾性,两人坐在一起偶尔说两句,倒也算是个胡月英找了个聊天儿的伴,不让她太孤立。
    坐了会儿胡月英有些不自在,对阿妹说:“灶间那边儿人忙得过来吗?我也去帮忙好了。”
    “大嫂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