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浮生小记[金推]-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心已经更强大成熟了。
这一年的初秋,司马十七郎再次带着淮北军出征了。以往都是胡人在秋收时来抢粮,现在他不仅不会给胡人抢粮的机会,还会去抢胡人的粮食。
在淮北王的邀请下,尚喆、蒋歆分别带兵跟从淮北军出征,而陶耀光也亲率陶家军北上。羯人虽然严阵以待,但淮北汉人的军队用了两个月还是合力攻下了两座城,依据地理位置,陶家得到一座,淮北军也得到一座,尚家得到了丰厚的战利品。
就在这时,尚爽病重的消息传来了。
司马十七郎便决定退兵,然后他直接去徐州看尚爽。
尚爽最终在病榻前将手中的三郡献给了淮北王,又将尚家托付给他,并嘱咐尚家所有子弟皆尊淮北王之命。
淮北王几番推辞后便答应下来,并向尚老将军保证,他一定会好好照应尚家,又为自己的弟弟和尚三娘子约定了婚姻,进一步加强了联姻。
几天后尚爽病故,尚爽的嫡子,尚家的下任家主尚喆在众人面前再次宣布要率军军归于淮北王麾下。于是淮北王主持尚喆升任下一任尚家家主,带领尚家子弟为老将军守孝。而尚家所有田亩、坞堡等私产完全保留,就连州府库里历年积累的财物也全都留给了尚家。
对于尚家原有的地盘,他重新划分成四郡,并从青州调集粮食绢帛,按户籍发放,解民之困顿。
卢八娘接到消息后欣喜万分,积极配合调运各种物资送到徐州南,助司马十七郎得到徐州士民归心。青徐二州从此完全由司马十七郎掌控了,淮北军有了足够纵深的一块地盘,就比如那雏鹰羽翼已成。
而且对于这一次得胜,司马十七郎虽然也写了奏报,向朝廷大致说明了情况,但却没有附请功的折子,只是单纯地写明淮北的战事及尚爽去世前的嘱托。诸将和官员们的功劳他自己封赏了。
自从年初得胜后被朝廷打压后,司马十七对于朝廷的态度就变了,表面上还依旧尊崇,但其实颇有无所谓的意思。而以淮北才子邸荣为首的文人们更是到处宣传,“先皇以淮北授淮北王,就是让淮北王节制淮河以北,复我华夏衣冠。”
“淮北王分茅裂土,出镇淮北,自当总领淮北一应事务。”
“若淮北王政令不行,胡人很快就会再次南下,淮北危矣!”
淮北王功勋卓著,声名显赫,士民拥戴,总之,在淮北,大家只知淮北王,不知皇上。
☆、第八十二章 尚刺史临终托徐州十七郎整军过新年(二)
在徐州,司马十七郎着手整编了尚家军,将一半的军士们散去,只留下有战斗力的精锐,整编成一队,命名为尚家军,任命尚颉为主将,在他守孝期间暂由蒋歆带领。
虽然接手了尚家的地盘,但司马十七郎对于尚家却非常优待。大家共同的敌人是胡人,根本没有必要自相残杀。尚家一直在抵抗胡人的最前线,尚家军中亦有不少血性男儿,他相信尚颉带领他们会继续立下战功。
至于尚喆,司马十七郎为他安排的是走文臣的路。不同于作为武将的尚颉在胡汉相争的淮北可以孝中带兵出征,他必须守孝三年后才能出仕。但司马十七郎安抚了他和湖阳郡主,三年后,会为尚喆安排一个郡守的职位。
对于尚家的一些文臣武将,司马十七郎也尽可能地安排他们融入新的政治体系里。于是徐州上下非常平稳地渡过了这场政权变更。
诸多事宜安排好后,司马十七郎急匆匆赶回淮北军大营过年。他进入大营时已经是腊月二十八了,大营内一片节日的热闹气氛,这时各家各户迎回了出征的亲人们,大营内一片欢腾,到处都是喜悦的笑脸。
司马十七郎一进王府,就跟过来一群人,原来是司马氏兄弟带着他们的娘子过来给他请安。
在司马十郎和十夫人的努力下,年纪大些的司马二十三郎、二十五郎、二十七郎和二十八郎终于都娶了士族出身的娘子,他们是在腊月十八日一同成的亲。当然成亲所用的聘礼、用品等都是淮北王妃从王府的私库里出的,各种物件比当年她和司马十七郎成亲时还要好上一些,婚礼办得相当热闹,在淮北军大营里也算得上轰动一时。
正在新婚里,司马氏几兄弟听到兄长回大营,他们便第一时间带着娘子来到了王府来见兄长。
司马十七郎没有来得及与王妃说说话,只得先与卢八娘并排坐了受弟弟和弟妇们的礼,礼毕他便绷起脸道:“成了亲就是大人了,以后总要做什么之前总要想一想,别总是犯错,给皇家丢脸,还有就是每个人的公事,也都要更勤勉些。”
并非司马十七郎硬要装严肃,而是司马氏几兄弟实在是不争气,到了淮北已经惹出不少的事情来:不守淮北大营规矩的,与人打架的,偷情的,无所不为,身为淮北王他哪里会不知道,觉得自己的脸都快让这些兄弟们丢光了。亏了司马十郎不停地跟在后面收拾才没有出大事,于是见了他们实在高兴不起来。
毕竟到淮北也已经大半年了,几兄弟比起刚来时多懂了不少的道理,起码不敢再不分上下尊卑地胡乱说话了,举止看起来也稳重了不少,便一起应诺道:“是。”
唯有司马二十三郎又低声嘀咕了一句,“十兄翻起脸来一点也不顾兄弟之情。”
“你还好意思说话!”司马十七郎正端着一杯茶,顺手向他扔了过去,将二十三郎的前襟打湿了一大片,杯子落在地上的碎裂声将大家都吓了一跳,特别是二十三郎,腿一软坐到了地上。
司马十七郎出征时,本想带着几个弟弟培养,结果除了原本跟着他上过前线的二十四郎,其余的几个人说什么都不肯从军。这也没什么,在淮北军大营里做事也很好,可是偏偏他们就是不争气。
其中犯的错误最大的就是二十三郎,他与一位出征将领留守大营的小妾偷情,虽然事情被压了下去,但司马十七郎还是觉得面子上过不去,特别给司马十郎写信让他严惩,于是司马十郎就打了二十三郎十军棍。
军棍可比过去的齐王府的板子打起来重得多,司马二十三郎差不多丢了半条命,将养了好久才能起身。有了这件事,他的亲事也大受挫折,先前订好的未婚妻退了亲,最后才勉强订了这些媳妇中家世最差的吴氏女。
又因为二十三郎居长,几个弟弟的亲事总不好在他之前办,所以最后拖到了腊月才一同办了婚礼。
现在二十三郎竟然还敢多嘴,司马十七郎怎么会不发怒呢!
卢八娘倒是笑吟吟的,她成功地劝司马十七郎设了宗令,专门管司马氏的家事,把自己做为长嫂的责任摘了出去,所以只拿了些财帛便得了好名声,对于这几个跳梁小丑根本不放在心上。
她从不劝司马十七郎不要管他的兄弟们,也不就如何管参与意见,这固然有她自私的一面,但也是因为卢八娘对世事的洞明。男人就是这样,且不说司马十七郎在宗法的社会长大,思想早已经成形了,就是现代社会,有多少夫妻因为婆家的事分道扬镳,她可不想因为这几个人与司马十七郎离心。
正是卢八娘这种明智的疏离,加上自身的实力,她反倒受到了司马氏兄弟们的敬畏,这也是她
的目的。
这时她便出面做起了好人,“有话好好说嘛,怎么摔东西呢?”然后笑着指着几个弟妇说:“这个是二十三郎的娘子吴氏,二十五郎的娘子钱氏,二十七郎的娘子荆氏,二十八郎的娘子靳氏。”
“明年给二十九弟娶陶家娘子,后年三十二弟娶尚家娘子,王爷的心事就全完了。”这两门亲
事是司马十七郎在出征时为他们订下的,虽然是为了进一步加强与陶尚两家的关系,但二十九郎和三十二郎自然从中得益。
刚刚也跟着过来的二十九郎和三十二郎的脸上果然露出了笑容,他们年纪小一些,不用急着娶亲,于是十七兄就替他们订下了两门更好的亲事,比上面的四个兄长的亲事都要好。
司马十七郎自然不能反驳,只在心里苦笑了一下,哪里能完了,且不说明年还会不会有人从齐王府过来,就是眼下的这几个,也不知什么时候能全懂事了,还会不会给自己惹麻烦呢!真真愁死他了,可是他又有什么办法!
这时早有人将碎瓷片收了起来,二十三郎也定了定神爬了起来,他在齐王府也没少被打被骂,抗打击能力很强,闭了嘴灰溜溜地站到自己娘子身边。
卢八娘又笑着把话岔了过去,“王爷出征得胜,一定带回不少战利品吧。赶紧让人拿上来,给弟妇们做见面礼。”
司马十七郎爱慕卢八娘的心从来没有变过,听到她的温言细语,心中不由得欢喜起来,原本的一团恶气散得差不多了,皱着的眉头也松了,便缓和了神色回应王妃的话,“难道弟妹们来认亲时,你这个嫂子什么都没赏,专门等着我的东西呢?”
“我赏的怎么比得了王爷赏的有体面?再者谁又看上你那一点子东西,不过是为了高兴罢了。”
钱氏是个八面玲珑的人,见状抢上前施礼道:“王爷,王妃待我们非常亲厚,东西也早赏了,哪里能再领王爷的赏呢。”
卢八娘又笑道:“那可不成,我赏的是我的,王爷可是受了你们的礼,必要拿出些好东西来!”
司马十七郎也笑了,“王妃说得很是。”再看看几个弟妇,神色倒也平常,可是几个弟弟却个
个急不可耐,就是刚刚没脸地二十三郎也探头探脑地向门外看去,心里当然明白,王妃当然不会在意什么东西,但他的兄弟们则不是。他们今天急着过来,一是想显出与自己的亲密,另外就是想得些好处了。
这时平安早已经很有眼色地让人抬上两个捆得紧紧的大箱子,“王爷早就吩咐小的给大家备了赏赐之物。”说着让人将箱子拆开。
准备的东西无非是些金银器皿、玩器珠宝。看着大家都围上去拿了东西细看,个个赞不绝口,司马十七郎便向十兄点点头道:“给大家分了,今天就散吧。这几天每天在马背上好几个时辰,实在太累了,我得先去躺一会儿。”
说着向平安看了一眼,示意他回头给十兄单独再送一份,便拉了卢八娘的手回内院看儿子。旭儿和捷儿早已经在等着父王回来了,他们都穿着喜气洋洋的大红织锦衣服,衬着白白的小脸,
乌黑的头发,就像画中的娃娃一样,司马十七郎进门便一步抢到了前面,一手一个抱了起来,“父王回来了!”
“父王!”旭儿自然是认得父王的,大声喊了起来。
“父王!”捷儿其实并不知道什么是父王,也不认识父王,但他也跟着哥哥大声喊着,虽然刚
过一周岁没几天,可他说话早,已经会说两个字的词了,口齿也清晰。
“才几个月,又都长了许多,捷儿也会说话了。”司马十七郎根本舍不得放开儿子,抱着他们坐在炕上,“想父王的了吗?”
“想!”旭儿大声说。
“想!”捷儿跟着学,连语气都一模一样。
“父王也想你们啊!”司马十七郎见屋子里的下人一个个地都退了出去,便在两个儿子的小脸
上一人亲了一下,又看了卢八娘一眼,“还想你们的母妃。”
身着玄衣的父亲刚毅的脸上展现出英俊而从容的笑脸,两团红锦袍下的小儿笑得天真可爱,望着温馨的父子三人,卢八娘心里软得快化了,她拿了枕头摆好,“让你们父王躺一会儿歇歇。”司马十七郎确实是赶了好几天的路才回来,他虽然刮了胡子,换了干净衣服,但一双眼睛周围的青影却不可能掩盖住,想来疲乏已极,司马氏兄弟们不体贴他,她却心疼。
至于十七郎回来后没有洗浴,卢八娘却一点也没有介意,哪怕他穿着脏衣服回来她也不会嫌弃的。
司马十七郎确实累极了,在外面又一直紧绷着,回到府里神经马上放松了,他躺下后看着卢八娘坐在一旁带着两个儿子就在他的身侧玩,便把手放在她的腰后迷迷糊糊地睡了。
☆、第八十三章 美王妃试探显妒嫉小世子祭祀知礼仪(一)
有卢八娘这样一个优秀的主母,淮北王府过年的一应准备早已经就绪了,不过司马十七郎还是拿出不少珍宝给王妃,“留着赏人用吧。”
虽然这次出征打下的城池不多,但战利品却很丰厚。因为这两座城对于羯人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先前青徐两州之地。毕竟两座城属于羯人的时间更久远,城中的官员级别更高,羯人的数量更多。
卢八娘看了看帐册单子,笑道:“哪里用得了这么多。”司马十七郎待她确实大方,他得到的最好的财物差不多都进了她的私库。
当她看到司马十七郎特别拿出来一盒珠子递过来时,却实在笑不出来了,原来又是玻璃制品!杂着金银丝的玻璃珠流光溢彩,也不是知是何人设计出来的,算得上别出心裁了,可是真不对卢八娘的心思。
但怎么也要领司马十七郎这份心意,卢八娘想了又想终于说:“让人加上各色的珍珠穿一副珠帘,挂在我们浴间的门上吧。”
这样难得的东西就挂在浴间真有些可惜了,但是这也正是卢八娘的风格。司马十七郎理解了,由衷地说:“你喜欢就好。”看惯了卢八娘对一切财物都波澜不惊的风度,反倒更激励着他努力赢得更多更好的东西献上来。
卢八娘又说:“其实做玻璃也没有多难的,等淮北情况再轻松些我也让人试验着做,你等着瞧我的玻璃吧。”
其实本时候国人已经会做玻璃了,但工艺却不过关,且与欧洲的玻璃成分不同,卢八娘只要在他们的基础上继续研发就行了,两次的玻璃事件让她下了决心一定令玻璃回归它们真正的价值!
“若是能做出玻璃杯器皿,那可是一项重要的财源。”司马十七郎想到了如果真的做出玻璃会有相当高的收益,但他却不会想到卢八娘若真的去做,世上会出现很多颠覆原来认识的东西,而且玻璃这种难得的泊来品竟成了寻常百姓家常见的日用品。
对于没有做成的事,卢八娘不会多说,她心里一直惦记一件重要的事,想要解决掉,那就是这次司马十七郎俘获的大量奴隶。
与获得大量财宝相同的道理,这次出征所得的羯人、鲜卑人、匈奴人,还有种类杂胡的奴隶也大大超过上次的规模,所以不可能像上次那样,将人做为礼物送出去就处理得差不多,剩余的安排在军营做杂役也就轻易解决掉了。
随淮北军回营的白奴就有近百,很多人都虎视眈眈地盯着这些美女的去处,就如今天到来的司马氏兄弟们,他们应该都有这样的非分之想。而这些美貌的异族女子也是卢八娘的心腹之患,她担心司马十七郎也产生了歪心思。
“二十四郎一直想要个白奴呢。”卢八娘试探地问。
司马十七郎睡了一觉,又洗了澡,还做了点白天本不宜做的事,现在只随意披了一件旧绢袍,懒洋洋地靠在一只枕头上,盯着卢八娘对镜理妆,这时候的王妃分外美艳,他怎么也看不够。听了卢八娘的话,便随口应了声,“不行,若是他来求你,你别心软答应。”
“听说二十四郎这次数出征得了不低的军功,也算是不易了。”
“得什么军功都不行。”司马十七郎将刚刚掉下来的一根簪子替卢八娘簪在头发上,告诉她,
“兄弟们谁也不许纳白奴为妾,我会约束他们的。”
“为什么?”卢八娘回过头来奇怪地问。
司马十七郎早已将脸凑了过来,拿了口脂亲自帮她涂好,神态间很是专注,“轻轻抿一下——嗯,好了。”又问:“这口脂是新调的吗?闻着这样香甜。”
“这是今年的新胭脂花做的,桃花她们用花露蒸了蒸几回,所以才这样香,”卢八娘正说着,不防司马十七郎又向前凑了凑,伸出舌头将那涂好了口脂舔了舔,“我尝尝,果然香得很。”
卢八娘见他这副无赖相,便将一盒口脂都扔向他,“你要尝,这里有许多。”
司马十七郎眼疾手快地接了过来,闻了一下,又上前闻了闻卢八娘,嘻笑着说:“不对,盒子里的不过是寻常花露的香,王妃唇上的才真香。”
这样露骨的话卢八娘听了一向都会脸红,恼羞着要抢回口脂,司马十七郎怎么肯还回来,他力气大,很快把卢八娘禁锢在怀里,“娘子别羞,为夫重新替你涂好。”
儿子们不在,司马十七郎便放纵起来,卢八娘被他闹得娇喘吁吁,心里一直记得自己要问的事,总算等他松动了些,赶紧问:“二十四弟媳要问我为什么,我怎么回话?”
“问什么?”司马十七郎精虫上脑,连刚刚的话都忘记了。
“白奴的事。”
“噢,我是为了他们好,怕白奴生下孩子。”司马十七郎说:“过去在京里也见过几家有胡人姬妾生下孩子的,大家都骂他们杂种,我们家不许出这样的事。”
竟然是这样的理由!
据说京城中人第一次见到胡姬时,以为她们是怪物,竟把人锁到笼子里观赏,过了些日子才放出来。总之,这时的汉人自认高人一筹,瞧不起胡人是他们正常的思路,司马十七郎的思想一向又是再正统不过的。
卢八娘想到自己特别让人吩咐下去,不给白奴洗漱所需的水,想把这些美人变成臭美人,毕竟白种人身上汗腺发达,容易产生腋臭,然后再陪着司马十七去见她们,好让他心生厌恶的计划,似乎有点多余了。
至于她知道杂种的孩子会更聪明更漂亮,她才不会说。
想到从此不必再担心这一大类人,她心中自是喜悦,不由得向司马十七郎嫣然一笑。司马十七郎怔了怔,“孟表兄的诗里有一句‘回眸一笑百媚生’今天我才明白,原来竟是专为此时而作,王妃的一笑真是千娇百媚,令人神魂颠倒。”
卢八娘从来不认为自己能美到“祸水”的程度,因为情人眼里出西施十七郎才会这样赞美自己,她斜睨了一眼过去,“你太久没见女人了,差不多的就会当成天仙。”
司马十七郎当然否认,“王妃是真美,我没见过比王妃还美的美人。”
“那些白奴中没有比我美的?”
“当然没有。”司马十七郎斩钉截铁地回答,不过他已经不再是十七八的毛头小子,细品品便觉出了王妃对白奴的小心思,奇怪的是,明明知道王妃又妒了,但他怎么也生不出一丝不满,满心的只是爱慕,还将怀里的人抱得更紧安慰道:“我们才有两个儿子,远远不够,再说我还想要个像你一样的女儿呢,所以你就放心吧,在外面别人送我美人我看都不看一眼。”
自己的目的这样简单就被看穿了吗?卢八娘脸一红,回手推开他,“别再把我头发弄乱了。”
“乱了才正好呢!”
“儿子要回来了,”卢八娘挣了开去,正色道:“我其实是想与你商量商量新俘来的奴隶该怎么办?”淮北的形势决定了只要胡汉间的战争不停止,因战争产生的奴隶就会持续存在,是该形成一个规则了。
“需要役使人员的地方多着呢,不只军中,还有冶铁厂、农庄、牧场,就让他们去做工,又不用给工钱。”
“我倒是想与这些奴隶们约定,只要为淮北服劳役十年就可以脱离奴籍,留在淮北做良民。”
司马十七郎奇道:“怎么会这样想?这些胡人乱我华夏,留他们一条命就是为了让我们永世役使。”
奴隶可以算成私人财产,他们及他们的下一代也会一直为主人无偿的劳作,表面看淮北得了大
量的免费劳动力,但即使不考虑人权,这样也是不划算的。人被奴役时不可能充分发挥出其自身的能力,人类社会发展史也证明了这一点,奴隶制必然会被更先进的制度代替。
这些社会经济学的内容不适合对一个此时代的藩王讲,卢八娘便问:“淮北以及黄河以北,胡人建立了这么多的政权,差不多哪一个政权中都有汉人高官,为什么呢?”
从淮北军的角度,大家都会愤愤地骂这些汉人数典忘祖,并在征战中对他们毫不容情,但是从一个统治者的角度,司马十七郎完全理解胡人的君王。
胡人在最初进入中原时完全是把汉人当成牲畜一样屠杀的,最典型的是他们把汉人叫做“两脚羊”平时役使差遣,缺粮时吃掉。可是最初的阶段过去后,没有一个政权持续那样做,毕竟没了人口,什么政权、财富都是虚无的。
既然胡人都能够把汉人收为已用,那么汉人为什么不能将胡人纳入自己的圈子里呢?事实上,汉时便有胡人官员,还颇得皇帝信任。自汉以后,几个朝代还有出身胡族的天子亲卫。胡人本就是对北方一些少数民族的统称,他们的各个种族间并不团结,一直在斗来斗去,比如司马十七郎虏来的匈奴人、鲜卑人等就是在战争中被羯人所虏的。
直接放奴隶自由是不现实的,但与他们约定十年之期,既能利用他们的无偿劳动迅速建设淮北,也能给他们以希望,减少各种反抗,并且在十年时间里,让他们适应中原的生活,顺利地留在淮北,也能增加淮北的人口。
卢八娘把自己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