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姝-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天发生了这么多事,他也不免精神萎靡,传了话,让人去盯着忠王、义王,还有其他几个儿子,就躺下休息,闭上眼也睡不着,女官点的香不够清淡,屋子里热的不行,又叫了两个宫人进来打扇,还是心烦意乱。
    昏昏沉沉地,刚有一点儿睡意,郑峰就过来回禀,夜行人那边有了消息。
    皇帝坐起身,也不大焦虑,喝了两口茶水,平缓了下气息,按照孙神医以前教的,盘膝而坐,从上向下,轻轻揉按几处穴位,按完神清气爽,这才坐稳当听郑峰回禀。
    “万岁,我们的人发现有一女子偷偷摸摸去找赵稳婆的二儿子,两个人私下谈论……”郑峰停下,压低声音,“意图构陷太孙殿下。”
    皇帝手一抖,深吸了口气:“人呢?”
    “现已经拿下,秘密送进了宫,万岁可要亲自审问。”
    “带进来。”皇帝冷声道。
    一声令下,很快就有一个穿着打扮就和普通妇人差不多的女子被带进紫宸殿。
    皇帝一看见她,就皱起眉头,坐直了身子,眯着眼睛道:“抬头!”
    那女子动也没动一下。
    皇帝冷笑:“薛晴,朕记得,朕的忠王曾经为你求一县主的封号,你自己到有自知之明,知道不配,不肯受,也幸好你没受,否则今天处置个县主,总比收拾个孤女要困难些!”
    薛晴抬头,双目含泪:“陛下,是我和太孙有仇,因他看不上我,心存怨念,这才找他麻烦,此事与忠王殿下无关。”
    皇帝深吸了口气。
    连郑峰都耷拉着脑袋,心中苦笑,这简直是火上浇油,谁会相信一个女孩子莫名其妙要害太孙?
    薛晴留在忠王府,迟迟不肯出嫁,连忠王亲自做媒,她都不乐意,那种心思,任何一个正常人都看得出来。
    一黑衣夜行人上前,低声和皇帝道:“陛下,十二月二十三日,辰时三刻,薛晴与义王密会于秋园,十二月二十九日,二人……”
    一连串的消息爆出来,皇帝脸上的阴云,已经让所有的宫人吓得浑身发抖。
    薛晴猛地挣开,趁人不备,一头撞在玉阶,鲜血横流,郑峰脸色骤变,连忙扑过去检查,见她还有一点儿气息,连忙叫人过来抬下去救治,自己跪下请罪。
    皇帝却没了心思,一挥手,让所有人退下。
    事情已经很明朗,不用再审问,也没必要再审问,他甚至不想见义王。
    虽然义王大约听到一点儿消息,跪在紫宸殿候见。
    呆了许久,皇帝才站起身,连声道:“快,去接太孙!”
    郑峰连滚带爬地滚出去,带着侍卫就冲去接人,连皇帝也坐不住,披上衣服,带着人就直奔刑房。
    太孙受审,还是秘密受审,总不能扔去大牢,只能在刑房。
    紫宸殿的刑房还和后宫的刑房不同,那地方但凡进去,只掉一层皮就被放出来,那都是绝对幸运儿。
    一路冲到刑房,皇帝一进去,心里就一咯噔。
    郑峰也恨不得死了算了。
    一群宫人跪了一地。
    方容看起来其实还好,他到底是太孙,尊位并不曾废除,这些宫人也不敢太作践他,让用刑,也只是在他身边人身上招呼,至于他,只是旁观罢了。
    但他的身子骨实在弱,刑房里阴冷,又是水牢,冰寒刺骨的水没过膝盖,没一会儿就冻得脸色发青,昏昏沉沉。
    皇帝哪里见过这种场面,一见太孙倒在水牢内,气息奄奄,衣衫单薄,脸色惨白,心疼的不行,连忙亲自过去把人抱出来,脱下外袍给他裹好,连声喊太医。
    郑峰也不傻,早早就让太医候着。
    一行人直接将方容送到紫宸殿安顿好,叫了好几个太医,开了御寒的药。
    皇帝根本顾不上别的,先给他看腿。
    那些太医让万岁爷一盯,根本就不敢说什么,一个劲儿保证尽心尽力,一定不让太孙留下后遗症。
    整个紫宸殿一乱,满宫廷都惊动。
    太医们出出入入,知道的都知是太孙病了,不知道的还当万岁有什么不好。
    一片杂乱中,东宫忽然失火,又传出有刺客意图刺杀太孙妃,还有人说,太子妃拿太孙妃当挡箭牌,差点儿害得太孙妃惨死。
    所有的乱子一瞬间爆出来,整个皇宫风声鹤唳。
    幸好很快有人来报,太孙妃平安无事,已经从东门出宫去了,宫门守卫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没敢阻拦,只留下东宫所有的账册和库房钥匙,还有一张短笺。
    上面只写了寥寥四字——‘小受大走’
    皇帝青筋毕露,气得命人先关押义王和忠王,才怒道:“难道你媳妇还当是朕要杀她?”
    方容笑了:“就请父皇放她去吧,孙儿还羡慕她的自在。”
    他有一种预感,他的姝娘会让整个天下震惊。L

☆、第二百八十七章 叛乱

皇帝这一次是真正大怒,对义王失望至极。
    这个他曾经钟爱,并且抱有大希望的儿子,竟然一手坑自己的侄子,还要借他兄长之手。
    当初给他这个‘义’字,算是彻底没有意义。
    “义王可不会善罢甘休!”
    皇帝当庭怒叱义王之事一传出去,就有几个老狐狸老大臣心里叹气,琢磨着赶紧乞骸骨,回家算了。
    朝廷这些个乱七八糟的事儿,他们可不愿意再搀和。
    不过,在金銮殿上。
    皇帝虽然高高地坐在龙椅上面,存在感却已经明显衰弱,相反,真正让人看在眼里的,是那个病弱的太孙殿下。
    他的病体,苍白的容颜,只有没看见他的人才会在意,真正看到他,都不知不觉被他的气度影响,还有位三朝老臣言之凿凿,说他和当年的齐王很像。
    这话在外人听来,许是贬义的味道很浓厚,宫里夸人像个叛逆,不是好话。
    可真正在朝中几十年的重臣心中,齐王那就是天下英才之首,陨落在最风华正茂的年纪,别说现在这个老皇帝,就是当年那个领兵出征过,威名赫赫的皇帝,也要矮他一头。
    拿方容和齐王比,那绝对是盛赞!
    “齐王那种人,不为君王,就只能死。”朝中好些老人,当年心里头就清楚,齐王越出色,越优秀,越让人敬佩,就越危险。
    他这种人,从不肯低头,若不幸没能生在乱世,自己为帝王。任何一个君主都容不下他。
    几位老大人,哪怕当年受齐王之累,因为当今陛下的凶残,失去亲人故友,他们也没想着恨齐王,恨陛下,只能怨老天无眼。
    五月二十六日。帝邀众位大臣与新科进士。同登西山之上,圣人塔楼,拜圣人。留下墨宝,欢宴畅饮。
    皇帝也难得是意气飞扬,这几个月来,积攒的郁闷之气一扫而空。连酒都多喝了两杯。
    正热闹,不远处忽然传来阵阵马蹄声。
    身着银色铠甲的禁军士兵浑身鲜血。满脸泥污,狼狈而来:“陛下,陛下……”
    “义王倒行逆施,以清君侧之名。带兵杀入西山!”
    还没登楼,他这一嗓子,整个塔林都乱起来。好些大臣脸色骤变,士子们或者呆愣。或者咒骂,或者暴怒,或者哀嚎。
    皇帝闭了闭眼,脸色涨红,隐约还能听到喧哗声,打斗声。
    那个禁军士兵浑身是伤,哭喊:“义王说太孙殿下乃是齐王孽子,欲报仇,挟持了陛下!”
    皇帝苦笑:“现在到不说他是高文渊的儿子了!”
    方容一皱眉,隐约觉得有点儿不对,不过,他也顾不上别的,长身而立,冷声道:“黄爷爷,请您下令,孙儿愿当盾牌!”
    他的声音并不算高昂,只一句话轻轻朗朗。
    那些原本是安王府的侍卫,如今是太孙亲军的一批侍卫,已经牢牢将塔楼保护起来,闻言高呼:“誓死奋战,护卫陛下!”
    一连串的高呼声绵延不绝,一下子就冲击得下面马蹄声,骚乱声没了声势!
    皇帝心中顿时松快。
    连那些士子大臣们都安静下来。
    方容领着人,骑马带着一排侍卫越众而出,旌旗招展,禁军紧随其后。
    还未出发,已经有禁军探子又来报信。
    “义王和延国勾结,延国的大将军胡志率领二十万大军连战连捷,杀到江南了!”
    皇帝一怔,心里咯噔一声。
    方容的脸色也变了变,却是纹丝不动,继续前行:“打回去就是!”
    “对,打回去!”
    “咱们大殷朝难道还怕一小小延国!”
    臣子鼓噪,皇帝低垂下眼眉,却没这些人的信心,他很清楚,可怕的不是延国,而是这一个乱字!
    只希望那些乱民们别像他想的一样,趁着大殷朝内忧外患之际,再起祸患。
    这时候,却顾不得以后了。
    说起来,今天万岁爷带着这些士子出游,自然是选的好天,碧空如洗,草木茂盛。
    圣人塔林附近,更是书香气弥漫,浸润着难以名状的气质。
    禁军人数不多,援军也不知什么时候会来,形势并不理想,方容领着一群侍卫,一直站在最前面,遥遥能看到义王的战旗。
    手握战刀长枪的士兵,凶悍异常,直扑过来,狠狠地撞在防线上,要不是禁军装备精良,人人都是高手,承受压力的能力也强,恐怕只一下,就溃败而去。
    义王的这些兵将,都是精兵,都是强将。
    方容忽然有点儿酸楚。
    大好儿郎,没想到不能去真正的战场上杀敌,到要死在内斗上,也不知他们到了九泉之下,能不能心安!
    面对猛烈的冲击,方容的亲卫们靠着盔甲坚韧,挡在前面,第二排软甲的战士,自有极为管用的弩箭招呼。
    他们装备的弩箭,都是许薇姝特别设计,射速快得惊人,一个照面,进攻一方的士兵就像被镰刀割去的杂草,倒了一地,攻势顿时受阻。
    义王显然也不是庸人,知道气势一泄,就有可能麻烦,也知道不该拖延时间太长,连忙派人高喊——“他们的弩箭肯定不多,都不要怕!”
    弩箭的确很有限,方容他们人数也太少。
    只短短一个时辰,侍卫们的力气渐渐流失,战斗力已经不像一开始那么强横,偏偏援军迟迟不到。
    大家甚至怀疑京中出了问题。
    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时间一点点过去,只听一片欢呼声,叛军竟然撕裂开一道口子,冲了进去。
    方容连忙变阵,派出精锐狙杀。
    不远处高塔之上,皇帝脸色变了变,长身而起,随手抓住腰刀,长刀出鞘!
    周围的侍卫把他团团围住,但心中已然是有些绝望。
    眼看着那些叛军撕裂的口子越来越大,有一队一看就彪悍的士兵,冲上了塔楼。
    为首的禁军统领握紧了长刀:“保护陛下!”
    那些大臣们都喊得没了力气,神色麻木,皇帝脸色阴沉,闭了闭眼,心道:若是死在这里,不知大殷朝去往何方,只希望容哥儿能活的久一些!
    叛军杀入塔楼,也不知是受了什么蛊惑,如狼似虎地扑向皇帝,完全不顾自己。
    侍卫人数太少,拼死抵抗,也渐渐不敌。
    一个侍卫,一刀砍中叛军士兵的胳膊,没想到对方断了一条胳膊,愣是冲过来,不要命地砍向皇帝。
    刀锋映得皇帝的眉毛都成了白色!
    “啊!”
    伴随着短促的惊呼,扑一声,一支箭飞来,正中叛军士兵的眉心,随即,又是很稳定地射箭声,一支接一支,很短的时间,塔楼内的叛军就被清理一空。
    所有的侍卫都松了口气,举目望去,皇帝也看过去,只见外面半山腰上站着的是个黑色骑装,红色披风的女子。
    “太孙妃!”
    有认识的禁军就忍不住低声叫了一声。
    皇帝也怔了怔,强按下嘴边的咳嗽,吞了颗药丸,就见容哥儿的媳妇遥遥拜了拜,高声道:“陛下放心,援军马上就至!”
    话音未落,她就飞身上马,向山下冲去。
    这一瞬间,恐怕在场的所有人都觉得,戏文里的花木兰,女英雄,他们大殷朝也不是没有。
    皇帝也松了口气,摇头苦笑:“比她爹爹到强些。”
    别看许静岚名满天下,论武功,到比不上当年的国公夫人施燕,连朝臣都经常嘲笑英国公哪里都好,就是夫纲不振。
    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
    不知道过了一天,还是两天,外面的喊杀声终于一点点退下去,大臣们有的脚软,都跪坐于地,到是这些士子多年轻,还初生牛犊不怕虎,尚有些力气,听见没了动静,就探头探脑地看过去。
    这一仔细看,才有几个很不可思议地喊道:“咦?太孙妃带来的士兵……”
    “竟然都是宫人么?”
    所有人都愣了愣。
    等到方容一身血腥味,带着侍卫们赶到,重新把塔林的防务安排好,接了自家妻子进门,紧急护送万岁爷和各位大臣们回京,在路上,大家才确定,太孙妃许薇姝带来救驾的人,居然真是一群宫人,有太监,有宫女,还有几个女官,甚至连嫔妃都有几个。
    皇帝忍不住动容。
    这些人什么都没说,但所作所为,却比大丈夫更显勇气!
    “好,好,不愧是我大殷朝的人,连女子也不让须眉!”
    这会儿谁都不会计较,这些人私自离宫的事儿了,眼看着一群宫女出出入入,给那些受伤的士兵们包扎伤口,动作利索,又见宫人很快回到本职工作,给万岁爷端水净面,烹饪美味的食物,将破破烂烂的车辆收拾妥当,布置得极为舒适。
    皇帝心中略有些啼笑皆非,却更感叹。
    他该给他皇宫里这些宫人们提高点儿待遇,人家连侍卫的活儿都给包了,却连侍卫三分之一的工钱也拿不到,未免太苛刻。
    这一个念头还没转完,皇帝眼前发黑,一阵阵晕眩感涌上来,忍不住向前扑倒,吐了一口鲜血!
    万宝泉吓得腿脚发软,连忙喊御医,皇帝倒在软垫上,大口大口地喘息,神色间隐约闪过一抹恐惧,挣扎着让他去喊孙神医。L

☆、第二百八十八章 转折

“娘娘,慢点儿!”
    皇后一脚踏空,差点摔下玉阶,她第一次觉得自己老了,动作不如过去麻利。
    冲到内室,皇帝就躺在床上,这会儿睁着眼,只是眼神恍惚,瞧着不大清醒。
    皇后却松了口气,走过去坐在一边,拿出帕子慢慢给他拭了拭额角的汗珠。
    紫宸殿内一群御医守着。
    方容是难得有机会充当一次孝子贤孙,伺候汤药,顺便还安抚他那些叔伯兄弟们。
    皇太孙这时候出现,也算名正言顺,且他和宫中不少人关系都还好,除了那些有意也有机会争夺皇位的兄弟们,其他人还是乐意太孙上位。
    也只有太子一系上位,他们这些皇家子弟才不至于受忌讳。
    万岁爷一直半清醒半迷糊的,竟然连句囫囵话都不大会说。
    那些御医们也只道这是急怒攻心,还在小心翼翼地斟酌药方,这是大事,整个宫里都乱得不可开交。
    大臣们和诸位皇子一直守在门口,没人敢离开。
    天气并不热,可所有人大汗淋漓,衣衫湿透,却也不敢妄动,内阁那边接到一连串的坏消息,每一份都必须递到御前,呈给万岁爷御览批示。
    眼下这位陛下可处理不了朝政,好在他还有点儿清醒时候。
    一醒过来,皇帝使劲抓住孙神医的衣袖,青筋毕露。
    方容看了孙神医一眼,道:“孙老为何长居宫中?”他声音不高,只有孙神医听得见。
    可这位却只当自己没听见,俯身过去,借着给万岁爷切脉的工夫。贴近万岁爷的耳朵:“万岁爷伤了心肺,损了根基,不过好在并不严重,以前保养的也好,还能挽救,只是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怕要卧床静养个半年。这还得说以后再不动气,否则更耽误病情,一两年好不了也是可能。”
    孙神医脸色难看。话语中带着火气,勉强压抑还是泄露出来。
    他一生气,皇帝反而安心。
    要是他好言哄骗,恐怕才更让人担忧。想了想,皇帝挣扎着问:“那个孽畜呢!”
    方容低下头:“王叔已经被孙儿擒获。暂时看押,等皇爷爷好了再处置吧。”
    “……你!”皇帝摇头,他这个孙子还是太过仁善,也不想想。要是自己出点儿事儿,义王活着,倒打一耙。他还能得了好?
    到时候内阁那些阁老,还有外面的大臣们。少说也得有七八成要对那个孽子妥协!
    喘了几口气,皇帝脑子里嗡嗡直响,又问:“你媳妇呢?”
    方容连忙让人请许薇姝进来。
    刚刚经历过一场厮杀,许薇姝身上也很难不染上些血腥气,皇帝看了她半晌,轻轻叹息:“姝娘,你嫁给了皇太孙,就得学会容忍,也必须贤良大度。”
    许薇姝怔了下。
    皇帝让她坐在一边,也不看她,命万宝泉喊了重臣,还有儿子们进来。
    等到他那帮儿子在前,大臣在后,排排跪倒,才用手指了指方容,又拉着他的手,一字一顿,清清楚楚地道。
    “一应朝政,尽数交给太孙,若我不幸,皇太孙方容即刻登基,尔等尽心辅佐。”
    他连说了两遍,看着那些大臣们毕恭毕敬地应下。
    这才又道:“王卿爱女,温婉贤淑,容哥儿,你要善待之。”
    方容一怔,皇帝却不等他说什么,就闭上眼,昏睡过去。
    一群大臣一看就知道不好,皇帝的面上都是死灰色,难看的要命,气息奄奄,谁也不敢提什么太子还在,太孙登基之后,难道要太子直接成为太上皇的话?
    事实上,一个服用阿芙蓉成瘾的人,也做不了皇帝。
    这会儿正是内忧外患,人心惶惶,他们除了公心,也有私心,都心乱如麻,脑子里不知道转着什么,反而谁都不肯先表露什么心思。
    至于皇帝意图把兵部尚书王大人的爱女许给太孙,那是好事儿,皇太孙若登基,那怎么也能得一贵妃的位置,再说了,现在的太孙妃根本就是孤身一人,连个家世背景都无,想压制还不容易?
    他们可不会为许薇姝打算!
    虽然也有人想着就在不久之前,太孙妃还率众救驾,功劳很大,现在他们过河拆桥,给人家添堵,不大合适,但也只是想一想,谁都不会以为,太孙以后只能守着许薇姝一个妻子。
    事实上,许薇姝也没恼怒。
    方容拉着她的手,她也只是笑了笑:“我回靖州去,别忘了,你答应了我,让我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邬堡。”
    “……好。”
    方容苦笑,前途迷惘,天下大乱,皇帝不知,各地坏消息频传,大殷朝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连他自己也不知自己有没有力量力挽狂澜,这时候放姝娘去安全的地方,显然是最好的选择。
    只是,终究还是舍不得!
    天南地北,相隔着万重山,再见之日,遥遥无期!
    许薇姝从紫宸殿出来,离开宫门,就看到三次八百里加急的急报,她回去收拾东西,准备离开的几日,天下已经出现了三路很成气候,攻城略地的反贼,当然,人家叫义军!
    可惜,老百姓们是义军也怕,官军也怕,日子越发难过了。
    “娘娘,您是没看见,咱们京城竟然有人当街纵火,那些官兵赶过去,街面上让烧了二十多家店铺。”
    玉荷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唉声叹气。
    许薇姝把东宫的一应差事,都和紫宸殿的大嬷嬷交接一下,大嬷嬷没说话,脸上也露出几分忧虑。
    正说着话,宝琴抱了一叠书信,匆匆而来,围着自家娘娘转了几圈,许薇姝失笑,抓住自家丫鬟,从她手里抽出信来,打开看了看,这一看,她也傻眼。
    一共有三十几个宫女,女官,甚至还有冷宫里妃嫔和太监,希望能跟她一块儿走!
    “怎么可能?”
    一入宫门深似海,这地方只能进不能出。
    宫女和女官便罢了,还有离开的希望,可是妃嫔?
    许薇姝叹了口气,不过,眼下纷乱,连宫里也遭了难,死了许多人,这事儿,到也不是不能办。
    连方容都用不着,许薇姝现在还握着皇宫大权,直接下了道嘉奖救驾有功的宫人们的旨意,赏赐宅院,愿意出宫的,允许出宫与父母团聚。
    至于妃嫔,混杂其中,改名换姓,就是内府的人也给了几分面子,没有追究。
    冷宫里每年不知死多少人,走几个也不是大事。
    太监不多,只有一个,毕竟太监和宫女不同,他们大部分都没有勇气离开宫廷。
    他是将作监大太监郭淮的干儿子,挺机灵的小太监,和许薇姝很熟悉,手艺也好,还会微雕。
    皇帝病着,一切琐事都不会拿过去让他劳神,要不然,堂堂太孙妃想离开京城,怎么可能?
    宫人们都来东宫谢恩,许薇姝皱眉:“你们若是只想离宫,不如留在京城,京城比外面安全繁华。”
    宜秋宫的陈妃穿戴得整整齐齐,半点儿也没有当初疯疯癫癫的样子,身边还领着两个小宫女,过来找许薇姝,一见面就道:“我想明白了,这么多年活得糊里糊涂,就没去外面见识过,要是能和你一样,走遍万水千山,死了也甘愿。”
    许薇姝哭笑不得,觉得这位娘娘大概是唱花木兰唱得魔怔,活了大半辈子,都是四十的女人,竟然看开了,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可她一冲动,就答应下来。
    宫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