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成白月光替身后我暴富了-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苏凉叹了口气,只得继续加快步伐了。
姜晓琳这几天心情也很好,她已经基本能够确定苏凉在做什么了,而且她拿了一部分资料去请教她研究生时候的导师,以及现在混得最好的一位师兄,确定了苏凉现在在做的项目,是一个节能减排的工艺流程,而且跟现在工厂里所用的工艺流程有部分相似。
师兄当时跟她说的十分明确:“节能减排是国家的重点项目,而且在地球环境逐步恶化的当下,会一直都是,这方面的研究,含金量比其他课题都要高一些,尤其是这种实用性的工艺流程。”
“也就是说,只要比现在工厂里面通用的,减排率能优化5%以上,就可以上核心刊?”
师兄点头:“对,如果能达到30%以上,说不定还有机会入选国家科技进步奖。”
姜晓琳对自己的实力很有笔数,这点就不用考虑了,能够有一篇SCI论文,然后顺利拿到副高职称就不错了。
听完老师和师兄的指点以后,姜晓琳便也开始研究这个工艺了。但是很不巧,就在这时候,孩子突然生病了。
还不到周岁的孩子,一旦生起病来,就格外累人。姜晓琳很快又不得不请假,每天只能有半天时间在项目组,更多的时间,是在医院照顾孩子。
苏凉看着她忙的像个陀螺似的,午饭的时候悄悄问周玲玲:“她丈夫和父母,都帮不上忙吗?”
周玲玲也悄悄跟她说道:“她丈夫在大学当老师,是个副教授,正在拼高级教授呢,这时候肯定走不开,不然今年肯定没他的份儿了。她公公婆婆因为几年前她流产的事情,一直都关系不太好。”
“她亲生父母呢?也不能帮忙吗?”
“她家里还有个弟弟,刚生了二胎,两个孩子累的很,哪有空儿管女儿的孩子?”
苏凉若有所思,点了点头。
明景晏还以为这事儿又触及到她哪根敏感的神经了,正打算解释一下,自己绝对是个十佳好男人,以后有了孩子,他一定义不容辞,努力照顾好孩子,不会让苏凉陷入这种两难的境地。
回了实验室之后,明景晏正打算开口呢,就听到苏凉说了:“好机会啊!姜晓琳现在没空儿继续写论文了,这个月我一定要全部完成,投稿去。这样,就算她之后完成了,也得比我晚至少一个月。”
明景晏:“……嗯好。”
他实在太多虑了,苏凉怎么会担心这种事情呢?真要遇上了,她也一定会毫无心理负担地指使自己照顾孩子,再不济,还有苏父苏母。
一直到论文完成之后,苏凉才后知后觉:“郭帆看来是放弃了?”
“没有,他被他爸带回去了,这段时间正在禁足呢。”
苏凉眨了眨眼:“啊?”
“项目组正在紧要关头,他来骚扰你就是骚扰我,就相当于是影响整个项目组的进度,你说严不严重?”
苏凉明白了,不由羡慕:“大佬就是好啊,国家护体,万事无忧啊。”
明景晏揉了揉她的头发:“所以,加油啊,休息几天就确定下一个课题吧,趁着还不忙。大概8月底项目组结束,今年我们就没有别的事情了,所以你得年底之前再写一篇论文。明年拿到新的课题,可能又是好几年的时间,连周末都不能过。”
苏凉点头:“嗯,我知道的。”
如今已经是六月底了,相关材料已经陆陆续续递交了三次了,国家实验室那边也验证过了,晶体成型一次比一次稳固,合格率也在预期范围内,所以8月底结束很轻松。
姜晓琳这几天看上去心情很好,见了面都主动跟人打招呼。
苏凉看着,跟明景晏说道:“难道她也研究出来那个工艺了?”
“这么快的话,她就不会在这混了十多年还是个无关紧要的基础研究人员,连个副高都评不上了。”
苏凉便不再关心了,耐心等着自己的论文结果。
而且,下一周她就得回学校去考试了。
接下来的时间,苏凉总算是又暂时恢复了按时上下班,不用加班也能够按时过周末的日子了。
项目组结束前一周,苏凉问道:“那接下来咱们去哪里啊?回去B市吗?”
“咱们又不是在这没地儿住,先把东西搬到爸妈那边去,再考虑要不要回。”
“你不用上班吗?”
“我申请的外调日期是到年底,提前结束了那是我做得好。再说了,我又不需要上下班打卡。”
“……行吧。”
9月份开学的时候,喻教授给苏凉打来电话:“你的学分足够了,可以来提前结业了,顺便将申博材料交给我一份,我给你放档案里面去。”
苏凉应道:“好的,我准备好了就过去。”
明景晏又紧接着问道:“喻老师,那新工艺流程的论文您看过了没?有没有希望啊?”
喻教授十分冷漠地回他:“来了学校再说,这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事情。”
明景晏:“好,我们会尽快过去的。”
“准备回了?”
“回,爸妈也一起。”
苏凉点了点头:“行,我会跟爸妈说清楚的。”
十一长假刚过,苏凉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和学位证就拿到手了,同时她申博的材料也已经全部通过,从现在开始,她就是一名博士生了。
苏凉高兴得不得了,看看自己这进度,也算是进入天才的行列了,便忍不住发了个朋友圈,嘚瑟了一下。
很快,她就在微信上看到了周玲玲发过来的消息,是一条语音消息:“我记得你跟姜晓琳关系不好来着,是吧?”
苏凉:“……”好像全世界都知道姜晓琳不喜欢她,就她自己不知道。
“算是吧,她怎么了?”
“她回我们办公室之后,这段时间看上去心情一直不错。然后刚刚我们在一起聊天,你发了那条朋友圈,我就拿给她们看了,然后她刷的就变了脸,比川剧变脸都快,差点没笑死我。”
“刚刚她借口小孩子不舒服,先回去了,我这才跟你说的。”
苏凉笑着对她道谢,又说:“其实吧,也没必要太在意了,虽然我也觉得她混的不好,更多的是自己的原因,针对别人毫无意义。”
周玲玲听她这么说,忍不住叹了一口气:“我也好担心,自己以后会不会变成她这样。我们单位的副高名额一直很紧张,尤其这几年,博士生越来越多,我们这种研究生就更加没有优势了。”
“所以嘛,好好写论文。博士学位固然很有用,能让你少好几年等待的时间,但也同样,你多了这几年继续写论文研究新课题的时间。而且不管怎么说,论文的发表数量和质量,都是最重要的评定条件。不要纠结于学历啦。”
周玲玲就又高兴起来了:“我新论文也完成了,前两天刚投稿了。不过没有读博,没有导师帮忙参谋,我这个进度真是太慢了。你一年三篇,我才一篇。”
“写多了就顺畅了。我第一篇也是磕磕绊绊写了半年多,这还是明景晏每天帮我顺思路,帮我修改呢,后面就顺畅多了。”
两人多聊了几句,就挂断了。苏凉也没有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好不容易这段时间过得轻松,苏凉才不要让别人来破坏自己难得的清闲。
而且最近在B市研究所做课题,有明景晏给她开路,异常顺利,而且还不用去处理那些复杂的人事关系,毕竟她并未就职在B市研究所。不过好几家研究所都给她递了橄榄枝,希望她能考虑一下。
苏凉想了想,还是等明年或者干脆博士生毕业再说。
一直到十一月中旬,苏凉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是跟她关系还不错的编辑打来的:“苏凉,你之前提交过来的论文,原本准备这个月上刊的,但是我们收到了一篇跟你工艺流程差不多,也是国家节能减排项目的论文。我想问问你的意见。”
苏凉没太懂:“我比她早好几个月,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这当然没问题,但是,按照规定,30%的重合度算抄袭,咱们这边稍微严格一些,若是有18%的重合度,就直接退稿,不然,我们照样可以刊登。你知道的,现在这种节能减排的工艺很稀缺,各大研究所的重点项目。”
“不过论私情,我还是要跟你说一声。你要是实在不乐意,我就推荐给别家。”
苏凉明白了,姜晓琳压根儿就不是想抄袭,而只是想走捷径。
这样,她就既不能抓到对方的错处,也不能要求杂志社撤稿,单纯只是让自己恶心一把而已。
苏凉也无心让杂志社为难,便说道:“符合规定就刊登吧,我无所谓的。同一个研究方向而已,谁丑谁尴尬。”
编辑笑了起来:“好,你不介意就行。放心,丑的肯定不是你。”
回头,苏凉就把这件事跟明景晏说了。
“这要怎么办啊?我也不能摁着头,就说她抄袭我。但是编辑跟我说,她只是改善了其中一个环节,论文的全部内容大概也只有我的三分之一,想要达到18%的重合率,几乎是不可能的。就算是她的实验数据也跟我用了同一组,也合情合理。毕竟,项目组数据在组内共享。”
明景晏也有些意外:“这么长时间,她就写了一个环节?这效率,抄都不会抄,还能有什么出息?”
苏凉:“……这是重点吗?”
明景晏捏了捏她的脸颊:“别想太多,谁丑谁尴尬。”
嗯,果然夫妻同心,心有灵犀。
话是这么说,苏凉仍是不甘心。
不过她也知道明景晏为什么要这么说。的确,跟姜晓琳争执毫无意义,也只是浪费自己的时间而已。反正就是个不争气的东西而已,有本事她以后一直靠着这个法子做新课题。所以大佬们压根儿就不会将她这点恶心的行为放在眼里。
但是对苏凉来说,这事儿是真的恶心。她也不是天才儿童啊,知道她多努力吗?这论文费了多大劲才写出来的,没人比她更清楚,实验室模拟就不说了,就连工厂,她都跑了无数次,还花了钱让人家给她腾出旧设备来模拟了几次。
这还是因着周延深的关系,才能没有耽误关系顺利借到了工厂的旧设备。要不然,她还要更费劲。可是转头,自己的劳动成果,就被别人拿去共享了。
想到这些,苏凉就更加生气了,想着明景晏跟自己也不可能感同身受,天才哪里能够理解凡人的苦恼?便把这事儿说给周玲玲听了。
“那你要咋办?”对方也很震惊,“这也太无耻了。”
苏凉说:“我给你说,就是发发牢骚,发泄一下,让你跟我一起骂骂她,心里就舒服多了。再就是为了提醒你,千万要小心。你们一个办公室的,她又喜欢走捷径,说不定下次就剽窃你的课题,选取其中的一部分进行研究。虽然的确很无耻,但如果选对了课题,也很容易上核心刊。”
第90章
周玲玲恍然大悟:“这的确是个好主意啊!尤其是,同一个项目组,实验数据还能共享,你真拿她没辙儿。”随即又感叹道,“这么好的主意我怎么就没想过呢,果然还是不够无耻啊。”
苏凉:“……”
周玲玲又说:“回头我就把这个主意散布出去,这样,大家就都会注意到的。等她的论文发布出来,大家自然而然也就知道了。有捷径大家一起走嘛,毕竟我们都是凡人,又不是明教授那种天才,你说是吧?”
这么一说,苏凉突然就察觉到了那么一丝丝的爽感:“对啊!好主意!反正不违反规定,有好处大家一起共享,这才对嘛。”
两人商量着就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周玲玲也很兴奋:“回头你给我两个你不想做了的课题,我拿来研究研究,看她会不会上当。”
苏凉心领神会:“好啊,不过你可别耽误太多时间在这上面,还是写好自己的论文更重要。”
“当然,我心里有数。”
明景晏去开了一下午的会,确定明年的项目,回到家的时候,就看到苏凉心情突然好转了,便问道:“想到办法了?还是不在意了?”
苏凉嘿嘿笑,将下午她跟周玲玲的通话告知于她,振振有词:“果然不要脸的人就该用无赖的方法来解决。”
明景晏很赞同:“下午开会的时候,我也想了一下,跟你的办法大同小异。”
苏凉笑的很得意:“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我们俩凑一起,也不比你差啊。”
“既然解决了,那就不要再多想了,好好想想,在明年的计划开始之前,我们去哪儿玩一圈。趁着还没放寒假,旅游区人也不多。”
苏凉眼睛立刻亮了起来:“真的?现在可以出去旅游了?”
“我请了假,反正最近也没我们什么事,离开了影响也不大,只要在确定的时间内,将明年的项目计划报上去就行,投资人可以是你,我尽量争取。”
苏凉很满意,捧着他的脸亲了一口:“老公你真棒!”
明景晏又说:“还有个好消息,你的新工艺流程,入选国家科技进步奖了,至于名次,要下个月底或是一月初才能知道了。”
苏凉这次是真的惊呆了,一脸不可置信的呆萌,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真的?!真的吗?你不是骗我的?”
“真的。”明景晏笑眯眯地看着她,“因为里面有你的论文,所以今年的评选,我不参与了。里面有我的老师,或许能提前几天知道你是什么名次。”
苏凉搓着手手:“入选就好,三等奖我也觉得很好。”
“实用性最低也是二等奖。我估计你应该就是二等奖了,毕竟我们是在别人的成果上面进行改善的,达到节能减排30%以上的目的了,但不是新方法,基本没可能拿到一等奖,特等奖就更别指望了,我还没拿到过呢。”
被他这么一说,苏凉也差不多冷静下来了,建议道:“要不,咱们先替你拿齐了各种奖项大满贯,再来写我的论文?反正我毕业也不难,职称不着急。”
“你当我这些年的项目都是在搞着玩的吗?每个项目不仅是国家当前的需求,也是大环境的需求,这样的项目也是最容易入选各种科技奖。只不过,咱们的项目保密性比较高,不能参与这些评奖。”
“但,该有的福利都不会少,你就别操心了。”
苏凉点头:“那好吧,反正你是业界专家,你说了算。”
然后两人就快快乐乐旅游去了。
周玲玲果然也将这些小细悄悄散布给了同一个项目组的其他人,尤其是那几个资历比较老,但却因为学历低也没有足够的高质量论文,一直没有拿到副高职称的人,并且跟他们说道:“我听说咱们研究所已经有人在这么做了,不过人家运气好,当时在一个很大的项目组,有现成的数据,省了不少劲儿呢。”
然后,项目组里面的人,一部分都在猜测这个人究竟是谁,很快就猜到了姜晓琳身上。他们这个项目组,外调回来的有三个,而近期有新论文的则只有姜晓琳。
另一部分人,则直接在晨会上提出了这件事,询问是否符合规定。然后大家就吵了起来,一整个上午,整个会议室里都像是菜市场一样,吵架声不断。
毕竟,除了想走捷径的人之外,还有连捷径都走不了已经自暴自弃的。
本来这些人看着那些努力了很久的同事也跟自己一样,并不能顺利拿到副高的职称,还挺高兴的,但是现在人家突然有了捷径,自己却因为错过了合适的年纪和机会,无法再通过捷径去取得什么了,自然瞬间就不平衡了。
而且真要追究起来,捷径始终只是捷径,确实不那么好听。
周玲玲看着这场闹剧,一言不发。她倒是巴不得越闹越大呢。坐在后面几排座位的年轻人,大都跟她一样的想法。
大家都是刚毕业没几年的年轻人,还怀着满腔的热忱和真诚,对待工作和科研,也是虔诚而专注,都很看不起这种行为。但同时大家也都是普通人,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起码也要大半年甚至一两年的时间。
既不愿意同流合污又不愿意被走捷径的人超越,那自然就只能期盼着,老前辈们将这条捷径给堵死了呗。
而且,这种几乎形同作弊的行为,对整个研究所来说,并不是好事。要是大家都这么做了,整体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必然会大大下降,自然也就会影响到研究所的声誉。
晨会之后,周玲玲就被张天成喊去了。
“你是不是知道做这事儿的人是谁?”
周玲玲眨了眨眼:“主任,这事儿跟我可没太大关系。反正我是不打算这么做的。而且,我这才刚评上中级两年,距离副高还早着呢,到那时候,我能保证自己有足够的论文。”
张天成走过去锁了门,指了指对面的椅子,让她坐下来:“知道,所以我才问你。而且,你不是跟苏凉关系好嘛,这事儿多半也跟她有关系吧?”
周玲玲不作声。
张天成叹口气:“你不说我也知道,是姜晓琳是吧?当初她休假回来执意要回实验室,我就觉得古怪。”
周玲玲一脸听八卦的表情。
张天成立刻住了嘴,看着她,又问:“苏凉跟你说什么细节没?我也不赞同这种行为,作为一个科研人员,这种捷径绝对要不得!但是我得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才好去跟书记说,是吧?”
“您直接问苏凉不就好了吗?”周玲玲说道,“您让我说同事坏话,这不大合适吧?”
“这事儿我能好意思去问?”张天成皱起眉头,“要是我能直接问的话,就不找你了。”
周玲玲一想也是,人明教授在这任劳任怨两年半的时间,给研究所创收两个多亿,三个新专利,转头研究所的人就拿人老婆的论文走捷径,一般人确实做不出来这事儿。
“我也没具体问,当时苏凉跟我说这事儿的时候,她的论文还没上刊,我为了避嫌,肯定不能问太多啊。不过现在已经刊登了,我看了一遍,能够借鉴走捷径的环节大概有三处,姜晓琳的论文我也不知道写了什么,就不多说了吧?”
张建成挠了挠头发,长吁短叹:“我知道了。”
周玲玲便站了起来:“那我先走了啊,主任。还有好多样品要做呢。”
张天成点了点头:“去吧去吧。”然后又急忙提醒了一句,“你可不许学她!”
周玲玲嘿嘿笑:“您想多了,人以群分,怎么着我也得向苏凉看齐啊。”
为了这事儿,港城研究所连续开了一周的会议,商议要如何处理这种事。虽然论文判定上没有问题,外界怎么认定他们也管不着,但是内部机构总得出个章程。
这天下午,正在海岛上给苏凉拍照的明景晏,突然就接到了张天成的电话。
“这事儿啊,我当然是不赞同的。咱们是研究所,创新能力是第一位的,要不然,以后怎么搞研发?”
“上刊?那肯定可以的。前阵子编辑特意跟苏凉说过这事儿,重合率不足18%,所以不能退稿。苏凉很生气,才去跟朋友唠叨了几句。”
张天成明白了:“我会如实跟孟书记说清楚的。”又问,“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明景晏又说:“你可别拿我开刀,这如果是我的学生,我也只能逐出师门,还能咋的?你们研究所的人员,编制内的,你自己看着办呗。”
张天成愁的头都快秃了。
明景晏也不再絮叨,直截了当地挂了电话,又拍了几张照片,然后就喊苏凉回来吃饭。
旅行回来之后没多久,苏凉的名次就出来了,果然是二等奖。
为这事儿,喻女士格外高兴,张罗了B市最好的酒店,说要给苏凉庆祝一下。
明景晏撇嘴,小声嘟囔:“我这个年纪的时候,博士都毕业了,都参加工作了,也没说要给我庆祝一下。”
喻女士假装没有听到,继续笑眯眯地苏凉商议:“你有没有要请的同学朋友啊?其实我觉得办个晚宴更好……”
苏凉立刻拒绝了:“妈妈,我是科研人员,不能铺张浪费,就大家一起吃顿饭就好了。我的同学们就算了,我得奖跟人家也没什么关系是不是?无缘无故邀请别人,还以为我是来炫耀的呢。”
喻女士一想也是:“那就咱们一家人一起吃顿大餐?”
苏凉点头:“好啊。”
奖项公布之后,苏凉收到的offer就更多了,挑来挑去,仍是打不定主意。
明景晏关了她的电脑,说道:“等毕业再说,企业不用考虑了,那里不适合你。研究所的话,等回头看看我还要不要调职。所以,先不用选。”
苏凉“哦”了一声,又问:“你什么时候调职啊?”
“今年,十月份大概有一次人事调动。”
“行吧。”
明景晏又说:“你最近跟周玲玲有联系吗?”
苏凉眨了眨眼:“没有啊,这不是旅游去了嘛,没空儿联系啊。再说了,我们俩之间也没什么大事儿,没必要一直保持联系啊。好闺蜜就是,一个月不联系,也不会影响彼此之间的感情!”
明景晏:“……姜晓琳的论文刊登了。”
苏凉立刻从床上爬了起来:“我忘了!”刚拿起手机,一看九点了,正常情况下,这个点儿,大家都在看书或是写论文,还是不要打扰了。
“明天再问吧。”
明景晏又说:“到时候跟我说一声,我也想知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