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gl]清平乐-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使节与他的副官们愁得要命,这般回去,怕是连命都要没了,突利可汗治下严厉,说不定连家中妻儿,牛羊财富也要一并充为官用。
主事便给他们出主意了:“总得有个人来消尊主之怒。横竖与达旦的仇已结下,不如都推给他。他们狡猾,杀了正使,嫁祸于君等,最后得利而归,致使君等颜面扫地。事到如今,还要与他留情吗?”
使节顿时受到了启发。不将达旦拿去填突利可汗的怒火,便是用他们的命及家人去抵罪,孰轻孰重,自是身家性命要紧。
一群突厥人趁着没喝醉,凑到一起,叽里咕噜地商量了一番,主事是个热心肠的人,道:“我官小,但也有些权力,若尊主派人来问,必不穿帮。”
使节再三感谢了这个大好人,挥泪告别,回去了。
可想而知,突厥内部即将有一场大战,到时,就是大夏渔翁得利的时候了。
夏侯沛听得两眼放光,问:“这位主事,姓甚名谁?”心中想的,则是,可能为她所用?
崔玄抚须笑道:“他可不是什么主事,乃是鸿胪寺少卿,只是做了几月主事敷衍敷衍突厥人罢了。他名为潘绥,是你阿娘的表兄,你见了他,当着众人唤声阿舅,他就是你的人了。”
说罢,自己哈哈大笑起来。
他一名士,每日不上朝,不办公,只爱四处闲逛,看看美景,尝尝美酒,偶尔写篇诗赋,便可传世了。今日,他闲极无聊来太学看外甥,把突厥之事当做笑话讲给她听。
看到夏侯沛那双亮晶晶的眼眸,崔玄就知道她对潘绥起了收拢之心,不厚道地出了个阴损的主意。
夏侯沛自不会将他那句戏言当真,只道:“是亲戚,本就亲近。当不当众人,都得尊一声表舅的。”
崔玄啧啧两声,道:“满肚子坏水,懒得理你。”一面说,一面弯弯斜斜地站起身,衣襟半敞着,外袍松松垮垮,看着极是飘逸,行止极为不羁。
夏侯沛送他到太学外,崔玄停下脚步,回头道:“替我问你阿娘好。”
夏侯沛颔首:“是。”
崔玄一笑,大步走了,他背影挺拔,衣袖随风张扬。夏侯沛不禁深思,阿舅是果真流连山水不愿出仕,还是心存什么顾忌?
到了晚上,回去将此事问皇后,皇后道:“他哪儿是有什么顾忌?懒罢了。每日卯时早朝,他起不来。如今这般有什么不好?他不在朝说话可比在朝有用的多。”崔氏入仕的子弟也多,他有什么政见,自有人替他宣扬出去。
夏侯沛:“……”果真真名士,自风流。
“送与三郎大婚的礼物我已替你备下了,到时带了去。”皇后又道。
夏侯沛从震惊中醒来,呆呆地哦了两声。
“太子那里呢?”
“大兄?”夏侯沛看看皇后,道,“见过大兄几次,人清瘦了不少。”
她们心中都有一个共识,太子不能稳坐,只是,她们谁都不会出手对付太子,一则,看皇帝对太子宠重,便知不论太子最终如何,将太子拉下马的人都得不了好,二则,夏侯恕与夏侯衷都在蠢蠢欲动。
“旁人如何,你不必管,你自己得关心太子,他是你兄长,你关心他,是应该的。”皇后道。
夏侯沛点点头:“要做个好人。”至少做个旁人眼中的好人。绝不能给人留下把柄。
皇后见夏侯沛领会了她话中精髓,疼爱地摸了摸她的脑袋,又捏捏她软软的耳朵。夏侯沛被顺了毛,舒服地眯起眼,唇边还带着明晃晃的笑意。
小孩子的皮肤嫩,摸起来也是滑的,皇后一面十分满足,一面又有遗憾,待十二郎大一些,就不好再这么揉揉捏捏的了。孩子长大便会疏远父母,恐怕就再也见不到重华黏在她身边的样子了。
大约每个母亲都是如此罢?一面期望着孩子快快长大,建功立业,去走自己的人生路,一面又想他能一直停留在小时候,留在母亲的身边。
夏侯沛特别喜欢皇后摸摸她的脑袋或是别的地方,她觉得很舒服,过了一会儿,皇后收回手,夏侯沛觉得不够,便又牵起皇后的手,放到头上:“阿娘,再摸摸。”
她个子小,坐下来,稍稍抬手就能碰到她的头顶。
皇后自是如了她意,摸摸她的脑袋,又轻轻捏了捏她的后颈,就像从前养过的一只小猫一般,又粘人又听话。
过了几日,夏侯衷大婚。
他婚礼在宫外的广平王府,成了婚,便是大人,自不好再住宫里的。
皇帝与皇后颁了赐,并未亲至,太子倒是到了,夏侯沛特意去了东宫,与太子同行。
太子是喜欢这个幼弟的,只是上回宴上之事,让他有些不满,说了夏侯沛几回:“你还小,将心思放到书上去,这些尔虞我诈的东西,一丝不坦荡,不要学坏了。”
夏侯沛笑嘻嘻地道:“听阿兄的。”
太子见她还是天真的孩子样,也禁不住一笑,不说她了。太子只是心软,又不是傻,夏侯恕与夏侯衷的所为,他能感觉到,也不乏有心人往他耳朵里灌那两位的坏话。他是知道的,他在这个位置,就少不了受人嫉妒,只是兄弟落到如此地步,总是令人怅惘。
看看身边的夏侯沛,太子心道,不知十二郎长大后,是不是也会变成那样。
第31章
皇位之争,兄弟阋墙,亘古难解之题。
夏侯沛自是看出太子眼中的迷惑与惘然,但她仍是笑嘻嘻的,一派不识愁的天真模样。
太子终是笑了笑,道:“走吧,迟了便不好了。”
夏侯沛道:“我让人备了马,我要骑马去。”
太子没意见。夏侯沛人小,马骑得不错,自然,是那种个头不大的小马,京师人多,骑不了快马,这种温驯的小马,正好相宜。
太子心细,又派了几人骑上马,围在夏侯沛四周,以免庶民无状,惊了王驾。
二人出行都是有仪仗的,夏侯沛跟着太子,便没带自己的,只跟着就是。太子并未跟着骑马,他坐在轿中。
夏侯沛从出生就在深宫中,出过几次宫,要么坐轿,要么额乘车,只不曾骑过马,便也没细看过古代街市风光。
这里是洛阳,夏侯沛倒是不知同她前世那个洛阳是不是一个地方,但从气候来看应当是差不离的。距离洛阳不远处,便是长安。从这来看,也像极了。
夏侯沛高坐马上,看着四下百姓。
京师十分繁华,街上人来人往,百姓穿着亦不坏,料子自是不能与她身上的比,也无花纹,但至少整洁干净。他们所过之处,百姓皆停下,也有大胆的,朝她张望的,然而一触上她的目光,便会惶恐不安地低头。
再看铺肆林立,商贩叫卖,一派盛世之景。夏侯沛看得入神,走过了一个坊市,她又发觉,一路所见房舍虽也都十分簇新,但从城市规划来看,挤了些,眼下立朝不久,人口正在繁衍剧增,现在就这般挤,过上十年,兴许就要住不下了。
这与她曾经在书上看到的大唐长安的平面图,差远了。
她却不知,洛阳本是前朝的国都,那时天下混乱,除南北割据,隔江相望,北方也被瓜分成好几个小国,国与国间隔三差五就要打上一仗,战争年代,人口哪儿积聚的起来?自然就没有住不过来的担忧。
眼下却不同了,进入太平也有二十余年,世道安定,人口自然便开始剧增。
夏侯沛脑海里便闪现两个字,迁都。
不过,这与她没有关系,她也只想想罢了,果真要迁都也得皇帝去操心。
“十二郎,你在看什么?”太子掀了窗帘一角。
夏侯沛闻声,打马上前,笑道:“我看坊市之景,十分有趣。”
太子笑:“偶尔一看,的确新鲜。”
又过约莫半个时辰,终于到了广平王府。
广平王府位于宁安坊,占了小半个坊的大小,十分气派。四周所居皆为达官贵人,不远处便是溧阳公主的府邸。溧阳公主是皇帝长女,比太子都大上一岁。她常入宫来问安,夏侯沛见过她多次,算是十分熟悉的一个姐姐了。
太子仪仗一到坊门便有人飞报夏侯衷,夏侯衷立即领着诸宾客来接。
众人看到高高坐在马上的夏侯沛,还愣了一下,随即,都一脸自然地拜见下轿的太子。
夏侯沛下了马,走到太子身后,太子回头看了她一眼,与众人道:“诸卿免礼。”
拜见了太子,接下去便是众人厮见。夏侯沛再小,她也是嫡皇子,已封了王的,皇帝所有儿子中,除了太子,最尊贵的便是她。容不得人忽视。
众人又来拜见广陵王。广陵王跟着太子,客气地道了声免礼,并没有多与大臣交谈,只笑吟吟地与夏侯衷道了喜。
夏侯衷倒是满面喜气,可落在夏侯沛眼中却是怎么看怎么强颜欢笑。
还好,夏侯衷近年来,演技见长,他想表现得欢喜,展现出的情绪十分到位,整个人都喜气洋洋的。夏侯沛也没多与他联络感情,便随着众人进去了。
太子来此,自有大臣环绕,夏侯沛不欲掺杂进去,便自往里走去。
昏礼在黄昏,眼下刚过午,且还有一两个时辰空余。
内里是女眷们相聚之处,夏侯沛年纪不大,进去歇一歇,也是可行的。
女人们走到一处,总是说不完的话,院中几名贵妇装扮的女子正笑得前仰后合,忽见一个小男孩走了来。
女眷们诧异这是谁家孩子,没见过啊,便听一名二十来岁的妇人一喜,道:“这不是十二郎?怎地到这儿来了?”
余下的那些女子,目不转睛地看着那小男孩,光看他那通身气度,便知不是寻常人家的孩子,与她相邻而坐的那位笑问了句:“谁家的十二郎?看着率真可亲。”
那妇人已站起了身,一面往外走迎去,一面道:“自是我们家的。”
夏侯沛正欲寻个仆役问一问何处可歇脚呢,便见她阿姊走了来,正好,不必问旁人了,夏侯沛走上前,施了一礼:“见过阿姊。”
溧阳公主走到她身前,看了看,道:“三月不见,阿沛又长高了。”
夏侯沛笑嘻嘻的,看看她身后,问:“大郎呢?”问的是溧阳公主的长子,她那外甥。
溧阳公主下嫁尚书左仆射秦勃之子秦康,育有二子,少子不满一岁,想是不会带出来,夏侯沛便问了她的长子。
“大郎与他堂兄一处玩呢,正好省了来缠着我。”溧阳公主说起儿子,便是一脸温柔的笑,充满了母性的光辉。身后,那些妇人正望着这边,她们是知道这位是广陵王殿下了,只是迟疑着要不要上前见礼。
夏侯沛自也注意到那边了,留神看了看,先观她们发上簪环,身上佩饰,何等身份何等着装,朝廷皆有明文规定,她看了一眼,便大致有了数。再观那些人的神色,有人笑意亲切,有人跃跃欲试,有人扭头避开,有人不冷不热,只维持礼仪。
男人们的立场在女眷中也可体现,乃至更为分明。
夏侯沛看看天色,还早得很,也不想寻地儿躲懒了,便与溧阳公主道:“这几位夫人不曾见过,还请阿姊代为引荐。”
溧阳公主蒙皇后照顾,自回报在夏侯沛身上,毫不推辞道:“十二郎跟着来就是,方才她们还说十二郎观之可亲呢。”
夏侯沛便认识了一群妇人,由她们再观其夫其父立场,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一群人中,最显眼的便是御史大夫苏充之女,同安公主所行颇见效,苏大夫家人急欲与诸王太子撇清关系,一心扶持夏侯衷,见了夏侯沛,也冷淡的很。
夏侯沛看着,倒也不觉什么,只是心下有个数罢了。
在这边拖延了片刻,她方在仆役的指引下,到了一处客舍,在那外面,遇见了夏侯康。夏侯康本是露一露面便要走的,待晚上行宴再回来,他有一同门,隐居山野,前两日见了一群鹤,当场画了下来,他就想去看看。
可惜,看看时辰,似乎不足以出城去。
遗憾得紧。
这会儿遇见了夏侯沛,夏侯康也不嫌她小,上前道:“十二郎在此?怎地不在前头与他们玩?”
“还不知要闹到何时,且躲一躲懒,就恐入夜困过去了。”
夏侯康深以为然,他在夏侯沛这年纪,也是时不时就犯困呢,立即温煦和蔼道:“你去睡,到了时候,我来唤你醒。”
夏侯沛谢了他,入了客舍,和衣而眠。
到了黄昏,夏侯衷迎娶了新妇,一首首却扇诗吟下,新妇面前的罗扇一点点下挪。眼神含羞,婉转动人,众人皆起哄,道广平王有好福。
夏侯沛在人群中,看了看一身朱衣的夏侯衷,又看看身旁君子如玉的夏侯康,突然觉得,若是周氏女说与六兄,兴许会好一点吧。六郎师从吴老先生,为人坦荡,不慕名利,与周氏门风,定合得来。
阿爹错点鸳鸯谱了。
夏侯衷也看到周氏容貌了,笑得都僵了的脸终是带了点真心。这场无用的结姻,好歹还有周氏美貌为弥补,也不算一无所得。一时之间,倒真有了一丝身为新郎倌的喜悦。
隔日,夏侯衷携新妇拜见帝后。
皇帝见佳儿佳妇笑得满意,皇后也有厚赐,十分大方,待之若亲子。皇帝见此,更是心情舒畅。妻贤子孝,自是令人满足。
夏侯衷的婚事算是就此定局,不论双方乐不乐意,周氏已成广平王妃。从此福祸得失,休咎相关。
经夏侯衷成家,皇帝仿佛突然意识到他的儿子们都大了,接下去分了点心神出来,一面为夏侯康估摸王妃,一面封八郎夏侯挚为济宁郡王,九郎夏侯谙为永平郡王,十一郎夏侯汲人为南康郡王。将几个成年公主也各赐了封号。
一时间,宗正寺与礼部,忙于诸王公主分封事宜,乱得不可开交。
在这节骨眼上分封,无异于告诉世人,诸皇子已长成。在太子屡出错乱而皇帝又体健康泰的情况下,大臣们的心思活络得更加厉害了。
就在诸臣琢磨何处可下注之时,过了正旦,在夏侯沛九岁生辰到来的前夕,御史王业突然横空出世,上了一道奏折,奏请诸王出镇,稳定四方。
也就是赶除了太子以外的所有皇子出京,只留下东宫在朝。
第32章
稍有些见识的士人观而今朝局,都知是要乱的。皇帝欲储位稳固,朝局稳定,使他毫无后顾之忧的谋天下,这只是他一厢情愿而已。
皇位诱惑,何等垂涎。皇帝看重太子,若太子自身符东宫之能倒罢了,可惜事与愿违。太子深通礼仪,好学仁孝,少时,群臣对其亦寄予厚望。然而,随着太子年长,随着突厥屡犯,随着南朝楚、越瞬息万变的格局,太子之仁慈宽厚、温和谨慎,便成了他致命之伤,这致命伤在他出征的失败与之后对突厥使节的态度上显露无疑。
而当此时,夏侯恕与夏侯衷都不甘示弱,屡屡串联朝臣,太子之境,雪上加霜。
于是,此番御史王业奏请诸王出镇,虽打了众人一个措手不及,却也算不上太意外。
王业,寒门子,能出头,靠得是皇帝看重。然,纵得皇帝看重,他做官十五年,也只一区区御史而已。御史,纠劾百官,得罪人得很。王业又总看不惯那些靠着“父荫、祖荫”做了官的同僚,总以为自己满腹经纶,只因有这些尸位素餐的人占了好位,他才怀才不遇。故而,总是四处弹劾人,四处做些不招人待见的事。皇帝便看中了他这不怕得罪人的劲头,以为他耿直,多年来,不少人说了王业坏话,竟也没贬了他。
此番王业出头,是因他也看到诸王相争的迹象了,不肖多思忖,便决心择一宅家子辅佐,夺一拥戴之功,借此晋身,而后彻底改换门庭,将他王氏光辉也谱入世家,受百姓倾慕。说起来,王业最瞧不起的便是那些靠着家世做官的人,但瞧不起归瞧不起,他本人,也是很想成为这样的人的。
恰此时,魏达找上了他。自然而然,王业便站到了太子这边。
大殿之上,当着满朝文武,王业高声将他的奏本念了来。
众臣屏息凝神,太子如坐针毡。这事,他不知情,然,若是圣人受了王业所奏,最大的受益者,便是他。王业声音洪亮,毫无遮掩之意,显得他极为公允磊落,太子眉头越发皱得紧,只觉得身后无数道复杂的目光在盯着他。
王业念完了,皇帝没有出声,大殿上静得令人心惊,太子眉头拧成一团,死死盯着王业,双手在衣袖下捏成拳,若非在大殿上,在天子前,纵然他素来涵养好,也要破口大骂!
最先开口的是丞相高宣成。老人家出列,朝着御座将身子弯的极低,口中清晰地奏道:“陛下,王御史此陈不妥。”
皇帝的面上是一派平静,他如古井一般深沉的目光在殿上缓缓扫过,最终落在太子身上,片刻又挪到了高宣成身上。
高宣成站得稳,持笏而立,风仪不乱,王业便有些着急了。他自以入了东宫之眼,理当他先出头,接下去,便该有人应和才是,可怎地就有人来反对了呢?高丞相孙女嫁了太子,不助太子,却反扯后腿是何道理?
高宣成说完,便再无一言,大殿上又是寂然无声。
气氛,紧张得一触即发。此时,不论大臣心中如何计量,都不会轻易说话。
“朕有八子,年长者,如太子,年已二十,年幼者,如广陵王,也有九岁。诸王去向,是当议了,此事非同小可,诸卿去议来。”皇帝说道。
众臣仍旧是大气不敢出,老老实实应了是。
待退朝,这消息便传了出去。
轩然大波是少不了的,大臣们在殿上,是一言不发的,一退了朝,便速各自聚到一处商议起来。
太子一回东宫便砸了茶盏:“小人!谗言!欲置我于何地!”
太子妃高氏听闻声响,随后跟来,看了眼地上七零八碎的碎片,又见四周宫人林立,眉头一皱,扬起下颔道:“退下。”
宫人皆退了下去。
太子发泄过一通,也稍冷静下来,看到高氏,神色一缓,道:“你怎么来了?”
高氏走到他身边,柔声道:“我已听说了……担心郎君,故来此。”
太子勉强笑了笑,安慰道:“无妨的,谁都知王业不是个好人,我素日也不曾与他说过话,想必不会有人以为是我指使。你别担心,去歇着吧。”
他是个温柔的人,对儿女亦关怀有加,高氏既暖心与他的体贴,又担心着前朝之事。能被皇帝选中为太子妃,定不是平庸的女子,高氏一针见血,道:“事到如今,最要紧的已非旁人如何看郎君,而是王御史所奏之事是否可行,若可行,纵有代价,也是值得,若不行……”高氏担忧地望着太子,低声道:“郎君同时见罪七王,前路艰难。”
不管王业是不是他指使,不管旁人眼中王业是不是他指使,事已发生,无可弥补,眼下最要紧的便是,促使王业所奏成真。
太子心口发紧,不曾想,最终,竟是他先出手。他闭上了眼,高氏叹了一声,出神地望着太极殿所在的方向,喃喃道:“不知圣人是怎么想的……”
皇帝是怎么想的,谁都想能窥得圣意。
夏侯沛从太学一回来,便闻此噩耗,倒也没怎么急,总会有这一遭的,或迟或早罢了。令邓众放下书简,道:“取舆图来。”
邓众出去,不一会儿便将舆图取来了。
这是一张不怎么标准的图,今日太学教到舆地,何地在何处,又与何地接壤,都有说,故而,她这里便有一张舆图。
夏侯沛找到广陵,临着长江,那里,有大夏四十万驻军,统领这四十万大军的是骠骑将军杨为哉。再看广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个富庶之地,有天下粮仓之称。又看到怀化,倒是不临江,亦不富庶,却是民风彪悍之地,此地出来的士兵,往往最悍不畏死。又有乐善,济宁,永平,南康,都一处一处看过去,一处处分析过去,有条不紊,丝毫不急。
事到临头,着急,惧怕,都是无用,夏侯沛比去年长高了不少,负手站在高高悬起的舆图前,邓众侍奉在旁,弯身举着烛台,替她照明。
看了约莫有一个时辰,胸口敞亮起来,夏侯沛突然开口:“邓众,你是母后的人,母后每回,都会要你做什么?”
邓众手一抖,烛台晃动,灯影也不稳起来,舆图被一片黑暗吞噬,片刻,邓众稳了下来,端稳了烛台,舆图上又复光明。
“自去年五月,臣便只是殿下的人了。”邓众回道,语气平静如同平日劝夏侯沛用饭。
夏侯沛是知道邓众是皇后的人,且必是心腹,不然,皇后不会放心将他放到她身边,只是没想到,皇后竟直接把人给了她,分得这般干净。
夏侯沛抿了唇,道:“我与母后,不分彼此,你听令与我,便是听令与皇后。”
邓众一愣,答应了下来。夏侯沛原本是想问邓众帮皇后做过什么事,期间可听闻过各地情况,也好弥补她不知之处,不想,听了这么一个消息。不知怎么,夏侯沛就有些不舒服起来。阿娘何必如她分得如此干净?难道她还会怀疑她吗?她们本就是分不清的。
在皇帝面前,她可镇定自如,在听闻兴许要将她遣出京去,她不曾乱了阵脚,在知晓这么一件小小的事后,夏侯沛却坐不住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