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圣手毒心之田园药医-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罗翠梅冲罗红梅做了个鬼脸,罗红梅轻啐了她一口。
吃过午饭,罗德全带着弟弟妹妹告辞回家。
初六吃过早饭,安康一个人出了门。半个时辰后回来,告诉罗氏,明天他要去见一个同窗。
“你去见同窗是不是要带点什么东西比较好?”罗氏没有怀疑他。
“不用了娘,不用带东西去的。”
安意见安康眼神闪烁,知道他在撒谎,眸光一转,笑问道:“大哥,你的那位同窗住在哪个村里?远不远?我也要跟你一起去。”
安康还没说话,罗氏出言劝阻,“喜儿乖,不要闹你大哥,你大哥有正事要做。”
“喜儿,大哥改天带你出去玩。”安康摸摸她的头,笑道。
安意看着拿眼神警告她,生怕她任性吵闹,耽误了安康正事的罗氏,只好乖乖点点头。
第二天,安康换了身半新的蓝色棉布长衫,用同色的发带束着头发,这副少年书生的打扮,让他显得文质彬彬,有点象是要去会友的模样。
“娘,中午我不回来吃饭,您不要等我了。”安康说罢,出门自去。
安康出了门,没人管着的安健也趁机跑去寻小伙伴玩。
☆、第十七章 解决纷争
罗氏洗了碗筷,进屋内见安意坐在桌边看书,没有跟着安健跑出去玩,含笑点点头,她这个宝贝女儿总算懂事了,有女孩子的样了,走过柔声问道:“喜儿,娘教你画花样子好不好?”
正月里是不动针线的,罗氏虽然在城里绣坊里接了绣屏风的活,但是不能做,就趁着空闲教教安意。
“好。”安意当然愿意学。
一个教,一个学,时间过得很快,到了中午,在外面玩了一上午的安健从外面跑了进来。
罗氏抬头一看,皱紧了眉头,“哎哟,瞧瞧你那身上的泥,你去做什么去了?是不是又跟人家打架了?”
“没跟人打架。”安健低头看着身上的泥点子,“这是打炮响炸到身上的。”
大过年的,只要不是犯大错,都能被原谅。罗氏没有过多的责备他,道:“行了,去洗洗吧,在把火烧上,该煮饭。”
“娘,我来收拾桌子。”安意主动道。
吃过午饭,安意上床小睡了一会,等醒来时,安康已经回来了。
接下来的初八、初九这两天都过得很平静,安意小心地仔细观察安康,也瞧不出他有什么异样,暗自奇怪,难道她误会了,他真得只是去见同窗?
初十这天早上,家里来了两个意想不到的人,安有年和他的大儿子安志远。
看到两人,安家人表情各异。
罗氏十分诧异,她们母子搬到这里六年多,安有年从来没有上过门,“大伯,大哥,有什么事吗?你们怎么过来了?”
安康唇角微勾,似笑非笑,来得比他预计的早了一日,周里正办事很利落。
安健是满脸愤怒,拳头捏得紧紧的。
安意看安康样子,心中已明,这件事是他做的,是他想法子让他们过来求和的。只是她这个大哥,用得是什么法子?她很好奇。可惜这份好奇,得不到满足,七岁小孩子是不会对这些事上心的。
罗氏招呼两人进去坐,安康落后一步,回头道:“二弟,妹妹,去大外公那里,告诉大外公和大舅舅,说大爷爷和大伯来了,请大外公和大舅舅来陪客。”
“哦。”安健扯着安意,打飞脚往罗富贵家跑。
罗富贵知道安有年来了,换了身衣服,叫上罗冬生,父子俩往安家去。安意见罗富贵神情没有一丝惊讶,就知道,安康早已经跟他通过气。
安健和安意被杨氏留了下来,这样的大事,小孩子不能参与。
时近正午,罗富贵父子还没回来。安健等得心急,时不时跑到门口去看。
安意坐在炭盆边,淡定的边烤火边嗑瓜子。安康算漏无疑,连双方的辈分高低考虑进去了,安家来的是大伯和大哥,罗家去的也是大伯和大哥,这身份对等才好谈事情。他既然敢把人弄来,就肯定已有十成十的把握。
罗富贵父子一直没回来,安健兄妹也不好回去,杨氏留他们在家里吃饭。罗富贵生了三个儿子,儿子成亲后,就分了家,老两口如今跟着罗冬生过活,二儿子罗冬林,三儿子罗冬平每年送些钱粮过来供养父母。
罗冬生娶妻李氏,也生了三个儿,罗德全、罗德友和罗德才。今天的菜,自然就没有初二来拜年时吃的菜丰盛,但也比平时吃的要好些,李氏还特意为安意蒸了个鸡蛋。四个小子食量惊人,不但把一锅掺着豆渣的饭一扫而空,桌上的菜也吃了精光。
吃完午饭,又过小半个时辰,罗冬生和安康搀着酒醉的罗富贵回来了。
“哎呀,怎么喝成这个样子了?”杨氏上前去扶住罗富贵。
罗富贵醉眼朦胧地看着杨氏,很是得意地笑道:“老婆子,我跟你说,那老东西要跟我拼酒,想把我灌醉。哈哈,我没醉,他被我灌醉了,滑到桌子下面去了。”
“你这老头子,喝醉了就乱说话,什么老东西,那是亲家大伯。”杨氏嗔道。
“他是老东西,他就是个老东西,昧良心的老东西,活了这么大年纪,点事都不懂,就知道欺负小辈,我瞧不起他那样的人,什么东西,他根本就不是个东西。”罗富贵酒后吐真言,一声嚷得比一声大。
安意对罗富贵的醉话,非常赞同,安有年就不是个东西。
“行了行了,你给我进屋吧你。”杨氏和罗冬生连拖带拉地把罗富贵弄进里屋躺下,“哎哟喂,真是的,这人喝醉了就发酒疯。你也不劝着你爹一点。”
罗冬生不接话,嘿嘿笑。
李氏从灶房倒来了热水,送进去。
安健急切地问道:“大哥,事情怎么样了?”
“以后粮食五五分成。”安康笑,目光明亮,显然他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
安健想到以后多了几百斤粮食,可以少吃点豆渣粑粑,兴奋地欢呼道:“大哥,你好厉害!”
安意凝眸浅笑,能让安家偷鸡不成蚀把米,她这个大哥的确厉害。
罗德全兄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忙围过来问详情。安康简单的说了一下,跟杨氏和李氏打了声招呼,带着弟妹回家了。
正月是乡下人最清闲的一段日子,村里的农妇们无事到处窜门说闲话,东家长西家短。年前天气寒冷,孩子们被大人拘在家里不能外出,年后天气好,于是肆无忌惮在村子里撒着欢的闹腾,几乎都快要玩疯了。而过年期间,大人特别宽容,只是笑笑地骂一句,这些毛孩子太闹人了。
清闲快乐的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挂上自制的灯笼,有兴致的人还会去城里观灯。
罗氏却丝毫没有过元宵节的喜气,安家也没有悬挂灯笼,大门紧闭,既然不让兄妹三人出门,也没做元宵给他们吃。
安意不知道原由,觉得有些奇怪,又见一向喜欢热闹,几乎每天都要出门和小伙伴们玩的安健没吵没闹,乖乖呆在家里没有出去,更添了几分疑惑,难道安家不过元宵节?
这个疑问在脑海里一闪而过,安意没有太在意,今年的立春在年前,初九转晴后,天气渐渐暖和,有了春天的气息,树枝上冒出嫩嫩的绿芽。等山上的冰雪全部融化,就可以上山去找草药,改善家里的现状了。
☆、第十八章 家有藏书
过了元宵节,年就算过完了,家家户户开始为新的一年生计忙活。城中书院也要开学了,安康收拾好了行李,正月十六这天,拿着罗氏准备好的六两银子进城去了。
送走安康,罗氏带着安健去了村里的私塾,交上了这一学期的束脩一两银子。在乡下,几乎没有人家同时供两个孩子读书的,尤其安家的一家之主的安清和不在家中,两个已经长大,可以当劳力使的儿子不帮着干活挣钱,却去读书,安家这日子可想而知,过得要比别家艰苦的多。但罗氏不以为苦,坚强地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次日,私塾开学。吃过早饭,安健揣着几个豆渣粑粑和几块酸萝卜上学去了。罗氏则去村东头罗九斤家捉雏鸡,安意一个人在家,站在院中,眯着眼看着天上的太阳。在现代,为了替外公和妈妈讨回公道,她每天没日没夜的努力研究各类中药草、钻研古今中外的药方、炼制各种无色无味的毒药,费尽心力让他们身染巨毒,一命归西。她已经好久没有过这种清闲,无忧无虑的生活了。
“喜儿,喜儿,安喜儿。”
安意皱眉,讨厌有人在此时打扰她的宁静,寻声看去,是隔壁的刘小义爬在墙头叫她,强忍心中不悦,问道:“有事吗?”
“那个捕鸟的法子,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安意垂下眼睑,道:“看书。”
“书上还写这个?”刘小义惊讶地问道。
“是。”
“你看得懂书?”刘小义声音不由提高了几度。
安意点点头。
“是你大哥二哥教你认字的?”
“嗯。”
刘小义半天没了声响,安意抬眸一看,墙上已经没有人了,对此安意没有多在意,继续看着天空。春日的天空,明净的仿佛是一块蓝色的宝石,象极了妈妈常戴的那枚蓝宝石戒指。她喜欢那枚戒指,向妈妈讨要过,妈妈曾答应过她,等她十八岁生日送给她做生日礼物。可是妈妈去世后,就再也没有见过那戒指,不知道那个男人把它藏到哪里去。没有找出那枚戒指,是个遗憾。
“吱”的一声,虚掩的大门被人推开,罗氏提着鸡笼走了进来,看到安意盯着太阳发呆,急声道:“喜儿啊,别老盯着日头看,会把眼睛看坏了。”
神游天外的安意回到现实,眨眨眼睛,笑道:“娘,您回来了,您捉了几只鸡?”
“本来我想捉十只回来的,那晓得他家这一窝鸡没孵好,出来的小鸡,公的多,母的少,只捉了六只回来,五只母的,一只公的。”罗氏并没有把鸡笼提到后院的鸡棚里去,直接提进了里屋。
现在天气虽然转暖,但气温还不够高,小鸡没了母鸡的庇护,有可能会被冻死,那可是一笔不少的损失,只能暂时养屋子里。
中午的时候,有人来告诉罗氏,村子里的一位老人家过世了。下午,罗氏就过去帮忙。留在房里看书的安意,被小鸡唧唧喳喳的叫声吵的头疼,只好去安家放书的房间。
平时安康安健在家,安意不好进去,才认了“几天”字的人,就翻书看,还能看得懂,不引起他们怀疑才怪。安康精明,有心机。安健虽是吃货,却也是粗中有细。至于罗氏,经过这么久的相处,安意发现罗氏对儿女有一种盲目的信任,就算她有什么异样,罗氏也只当她长大懂事了,她无须担心罗氏会对她起疑心。好难得今天他们都不在家,她可以随心所欲的去找一找有没有她想要的书。
安家的藏书量,让安意非常吃惊,不但简易的三层小书架上摆满了书,在屋内的墙角边还堆着两箱子书。
后来安意才知道,这里的书是她的祖父安有善和外祖父罗显荣留下来的,两人都考中过秀才,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才子。只是,两人各有各的不幸,都没能在仕途中再有进展。
安有善是赴京赶考时,路遇贼人,他见义勇为,被贼人一刀砍死,魂断异乡。
罗显荣是因家中出事,耽误前程。他娶妻张氏,生一子一女,女儿就是罗氏,儿子罗秋学六岁那年的元宵节,随张氏进城观灯,被人拐走。张氏受不了打击,得了疯病,过了一年,第二年的元宵节病死了。
妻死,儿无踪,罗显荣身体也跟着垮了,自知不久人世,就将年方十岁的女儿许配给了同窗好友安有善的独子安清和,没过多久就撒手人寰。
这些事,安意无从知晓,在看过书架上全是四书五经、诗集、杂论后,去箱子里翻找她需要的书。箱子里面的书很干净,没有积尘,一本本的翻找,在箱子最下面,找到了两本手写书,一本上写着:《随园药草》,一本上写着:《杏林小识》。
看到这两本书,安意想起以前外公曾说过话,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并不是说书生无用,书生是大有用处。有能力的书生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进能救世,退能救民。在以前那些书生的书房里一定能找到几本医书,瞧瞧,果然就让她找到了。而且她还记得外公曾说过,明朝的时候才有线装书,朝代更替,明灭亡后是清朝,这个戌朝在明清之间出现,泯灭在历史洪流中了吗?
安意没有多想这个问题,翻开《随园药草》,里面记得是一些常见的草药,有些还配了图形,旁注小字,写着如何辨识此种草药,及此药的用处,随手翻了一页,上面写着:“天门冬,味苦,主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去伏尸。久服,轻身、益气、延年。生山谷,二月、七月、八月采根,曝干。”
安意笑颊粲然,二月很快就到了。
《杏林小识》里记载的郎中开的药方,还有一些民间偏方,甚至还解毒的方子。虽不详尽,但也有一定的用处。
安意心神皆定,有了这两门书,她以后上山挖草药可找到了合理的解释,低头看着《杏林小识》的第一页,轻轻浅笑,读道:“益以夏陈名六君,健脾化痰又理气。”
☆、第十九章 好友相邀
申时末,安健放学回家,趁着天还亮堂,赶紧把先生要求抄写的几张大字抄写好。
天快黑了,罗氏才进门,带回来一小碗白米,一条一指宽两指长的五花肉,那是主家给来帮忙的人的礼。接下来的几天,罗氏还要过去帮忙,直到老人出殡为止。
过了两天,春日明媚,安意把小鸡放在院子里晒太阳,刘小义又爬到围墙上,“喜儿,我明天可以去读书了。”
安意一怔,不明白刘小义为何要把这件事告诉她,这事与她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既然他巴巴的跑来说了,她不能假装没听见,淡然浅笑道:“读书是好事,恭喜你。”
“以后我也认字,能看得懂书了,就可以知道更多的捉鸟的法子。”
安意无语了,敢情他读书是为了知道更多捉鸟的法子,为了玩,不是为了求上进,这要是让他娘知晓,立马省下这笔束脩,再狠狠教训他一顿。
“喜儿,等我认得字了,你能不能把写着捉鸟法子的书借给我看?”
安意一阵头痛,会那么说是为了省事,却不想惹出事来了,果然是说一个谎,就要用另一个谎来圆,正要说那本书找不到了,猛地想起那天在箱子里看到过有与打猎有关的书,为了一劳永逸,不如把本书找出来给他,反正压在箱底也没有,而且两个哥哥似乎对打猎也没多大的兴趣,“可以。”
“你放心,我不会白借你的书看的,等我学会书上那些法子,抓到猎物一定送些给你。”刘小义郑重其事地道。
安意笑了笑,没把他的话往心里放。
刘小义却视这为一个承诺,在往后的日子里,他信守着这个承诺。
第二天,刘小义的娘把他送去私塾读书。在古代九岁启蒙读书不算晚,有的人十三四岁才进学堂。正月入馆,八月闭馆,不耽误农家子弟忙秋收。
日子一天天过去,连绵的春雨,染绿了田野山岗。这一天,风停雨歇,阳光普照大地,罗氏趁着天好,把隔壁房间里床上的木板搬到外面晒太阳,又把搁在墙角长凳的稻草也搬了出去,安意跟在后面捡她不小心掉下来的。
天气寒冷时,为节省火丝炭,两兄弟搬到里屋来睡,等到天气暖和就再搬回隔壁房住。这些稻草堆了二个多月,要晒晒太阳,才能再铺到床上去。
晒好稻草,罗氏提着一桶水进房打扫,安意进去帮忙,被罗氏赶了出来,“快出去,屋里灰大,你到外面看小鸡去。”
安意只好出来坐凳子上晒太阳,大丫上门来邀她一起上山去林子中捡菌子挖野草,“喜儿,我先去叫妮妮她们,一会在我们在村口见。”
“好。”安意一直想找机会上山,这下如了愿,进屋找到罗氏,“娘,我要和大丫她们去山中捡菌子挖野草。”
“等你二哥回来,让你二哥带你去。”罗氏不放心安意跟着大丫出门,安意上次掉进塘里,已经吓得她半死,经不起再吓一回。
“二哥读书回来,还要写字,哪有空带我去。”安意撇撇嘴,“娘,很多人一起去的,不会有事,您就让我去吧!”
“改天娘让你小姨带你去。”
“小姨要养鸭子,天天去塘边挖虫线(蚯蚓),她才没空带我去山中捡菌子呢。”安意拽住罗氏的衣角,努力回忆在现代,小时候为达到目的向妈妈撒娇的情形,“娘,我想吃菌子,二哥也喜欢吃,让我去吧,我就去捡一小篓就回来,娘,让我去,我要去,我要去,我要去。娘,我现在就要去。”
“哎哟,还以为你长大懂事了,没想才过几天又原形毕露,又耍赖皮功。”罗氏眼中带笑,满脸无奈地道。
安意微愣,这原身也是这般撒娇的?太好了,原身能用这法子出门,她也能,继续努力发挥赖皮的强大功力,“娘,娘,您让我去嘛,我要去嘛,要去要去要去……”
“好了好了,你这孩子别念啦,娘让你去,让你去就是。”罗氏揉揉太阳穴,“你这丫头,就喜欢念念念,也不知道这性子象哪个,娘的脑壳都让你念痛了。”
安意抿唇一笑,去灶房随便找了个小竹篓,背起就往外跑。
“喜儿。”罗氏在后面喊道。
安意停下来,回头问道:“娘,还有什么事?”
“你这孩子,草鞋还没套就往外跑,棉鞋能穿着上山吗?踩进泥坑里,还全湿了。”罗氏从灶房外的墙上取下一双草鞋。
安意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坐在小木凳上,让罗氏帮她把草鞋套在棉鞋上。
罗氏边绑绳子边嘱咐道:“她们要是往深处走,你不要跟着去,赶紧回来,知道吗?”
“知道,我不会跟她们进去的。”安意不想让罗氏担心,而且这次她也没打算往深处走,挖药的事,不想让太多人知道,连忙答应。
“用小锄头拔开浮土,不要用手去弄,会把手弄伤的。”罗氏取下挂在墙上的小锄头放进安意背在身后小背篓里。
“哦。”安意边应着,边往外走,等她赶到村口,那里已经站着一个女孩。
那女孩朝着村子张望,看到了安意,招手喊道:“喜儿。”
“新柳。”安意友善地笑了笑,新柳姓朱,是救她的那位柳婶的女儿,也就是上回问周大梗是不是上她家闹事的那位。
“我还以为你娘不会让你出来呢。”新柳笑道。
安意不解,反问道:“为什么?”
“你不要跟你娘学绣花了吗?我听人说要学绣花的人,就不能做农活,做农活会把手弄糙的,手糙了会把缎子挂出丝来的。”新柳把手上的筐子放在地上,“你看看我的手,就是再好料子也能被我给勾坏了。”
安意看着新柳那双布满老茧、指节粗大的小手,眸光微动,这哪里象一个九岁孩子的手。
过年期间安意听那些农妇们讲八卦,知道了一些新柳家的情况。新柳的爹好赌,把新柳的祖辈积攒下来的一点家当全部赌光,就剩一间老屋。新柳是家中老大,下面四个弟妹,柳婶又不象罗氏有两边的娘家人帮衬,也没有可谋生的一技一之长,日子过得比安家还艰苦。
这次过年,要不是罗氏为了感谢柳婶救了安意特意送去了六十文钱、半斤猪肉和两条腊鱼,新柳家只怕年夜饭只能吃野菜粗糠,看不到半点肉腥。
☆、第二十章 初次上山
“我娘的手,比我的手还糙些,冬天的时候还会裂开好大好大的口子。”新柳叹了口气,“喜儿,你娘的手,你有没有看过?”
“我没注意我娘的手。”安意撒了谎,她早就注意到罗氏的手和村里其他农妇的手的区别,罗氏的手细滑绵软,有时候还会用放置一晚的淘米水浸泡双手,不过因为不常吃白米,淘米水并不常有,一般隔几日就把豆渣敷在手上。她有些惊讶,曾试着问过罗氏,得知是祖上传下来的。
“对了,喜儿,你家小姨怎么养起鸭子来了?她不做绣活了吗?”新柳好奇地问道。
“小姨不喜欢绣花。”安意想起前两日罗小夏在罗氏面前大吐苦水,抿唇浅笑。
罗家的女孩子之所以会有这么一门好的手艺,还多亏了罗富贵的祖父结的善缘。他年轻时上山砍柴救了一位落难的绣庄姑娘,机缘巧合下,又续娶她为妻,从那以后罗富贵祖父这一支的女孩们就不用辛苦干农活了,从小学习刺绣。
绣花是要天份的,罗家的女孩虽然不是个个能绣得象罗氏那么好,但绣的花不比一般的绣娘差,到也能换点钱来贴补家用,日子过得比别的农妇要轻松些。可是罗小夏看着人挺机灵的,却怎么也学不会绣花,学了五六年,绣得花还是不成样子。从去年开始她就闹着不肯再学绣花,要跟着她舅舅养鸭子。罗光宗和周氏拿这个女儿没办法,只好帮去她舅舅家帮她捉了十几只鸭子来养。
“好多人想学,没地方学呢。绣花多好,在家里坐着,风吹不到,雨淋不到,日头晒不到。”新柳轻声感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