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圣手毒心之田园药医-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题外话------
    又过节了,又放假了,纤雪又再次出院了,明天要回老家一趟,要过几天才能回来。
    祝大家节目快乐!

  ☆、第二十八章京中琐事

因为地震,路面变得凹凸不平,马车行进的速度不快,多花费了近一个时辰的时间,才抵达京城。
    “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安清和虽然竭力不想让罗氏知道保定城的事,但到底没能瞒住,罗氏一直吵着要去保定,安清和好不容易才劝服她。此时看到平安归来的弟弟和儿女,罗氏喜极而泣。
    “娘,既是回来就好,您还哭什么呀?要是哭伤了眼睛,可怎么好?”安意笑着拿帕子帮罗氏把眼泪擦去。
    “那城里又是地动又是瘟疫的,可是苦了我家乖宝。”罗氏在安意身上摩挲一回,“瞧瞧这瘦得就剩骨头了。”
    安意见罗氏心疼地又要落泪,忙道:“那城里缺衣少食,没得吃的,可不就饿瘦,如今回来了,娘多煮点好吃的给我吃,过不了几天,这肉就长回来了。”
    “你想吃什么呀?”罗氏问道。
    安意娇笑,“娘,我现在就想吃黄巧肉,您去给我做。”
    “你这丫头,什么好吃的不惦记,偏惦记上这个。行,娘去给你炸。”罗氏被分散了注意力,起身去小厨房炸黄巧肉。
    等罗氏炸出黄巧肉,几人分食了,安意回明珠阁,安家父子和卫旸去书房。
    “我出去这么长时间,黄氏可还安分?”安意接过芳蓉端来的茶杯,沉声问道。
    “黄姨娘整天睡着,到是安分,只是黄夫人不安分,姑娘出门后的第三天,就打发人来探望黄姨娘,奴婢不让,她们就恼了,大吵大闹,奴婢动手将她们撵了出去,凑巧那天老爷有事提前回府看到了,第二天就把黄姨娘送到城外的庄子里去了。”芳蓉笑道。
    安意一怔,没想到安清和会这样打发走黄氏,转念一想,就明白安清和选在这个时间打黄氏的用意了,唇角微扬,轻轻的笑了,“黄家有没有过来讨要说法?”
    芳蓉撇嘴道:“如今黄家人是没脸出门了,哪还敢上门讨要说法。”
    “黄家闹出什么事来了?”
    “李嬷嬷说黄家闹出的事,不好入姑娘的耳,奴婢就不细说了,反正不是什么好事。”
    安意眼中闪过一抹了然,淡笑道:“你说说其他的事吧。”
    “十八姑娘在外城租好了店面,挑了三月初九开张,姑娘回来的正是时候,恰好赶上。保定城地动的消息传到京中,十八姑娘知道夫人挂牵姑娘的安危,过来劝了夫人四五回,说姑娘吉人天相,必会安然无恙回来,哄得夫人收了眼泪。”
    安意心中一暖,笑问道:“店名叫什么?”
    “庄记甜品店,是胡老爷子的墨宝。”
    “庄记?”安意略一沉吟,就知道胡清月为何取此名了。
    “还有就是唐夫人来过两回,要把她家的姑娘许给大少爷。”
    安意喝了口茶,笑问道:“夫人可应允了?”
    “头一回,夫人假装没听懂,后一回,夫人应允了。”
    安意惊愕,“老爷也同意?”
    “老爷说等大少爷从保定回来,就找官媒上唐家提亲。”
    安意眸光一转,“京里这些日子,可有什么事发生?”
    “京里没什么大事,小事到是有好些,奴婢原本打算明儿跟姑娘细说的。”芳蓉是打探消息的高手,如今虽拘在安家,不方便外出,但收集各方的情报的习惯没改。安意知道后,就给她一些银两,方便她收买外面的人,经过这两个月的运作,京中各处的消息,十之六七芳蓉都知道。
    “我不累,你说来听听。”安意把茶杯放下,向后靠在锦垫上,笑道。
    “奴婢就先说长乐伯府分家的事吧,据说是从宫里传来的消息,丽妃娘娘求了皇上恩典,长乐伯多承袭一代,风声刚放出来,唐家大爷和四爷就接连出事,先是唐大爷吃了不干净的东西,差点在早朝上失仪,接着唐四爷的马车被人动了手脚,四爷从车里摔了出来,摔断了腿,险些没了半条命。大家都说是五爷想当世子,害死两个嫡兄,好做下一任的长乐伯。五爷为了洗清嫌疑,和长乐伯提出分家的要求,僵持了数天后,长乐伯同意分家,除了大爷继续留在伯府,其他六位爷都带着妻儿,搬离伯府,另外买宅子居住。唐五爷离开伯府时,没分到什么东西,奴婢觉得唐五爷是背了别人的黑锅。”
    安意沉吟片刻,结合上次唐五夫人来时说的话,冷哼一声,道:“这些事多半是唐五爷做的,只不过他要的不是爵位,而是要跟伯府撇清关系。”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芳蓉不解地问道。
    “或许是他不看好简亲王,不想困死在简亲王这一棵树上。”安意冷笑道。
    “唐五爷要真是这么想的,那就是脑子有问题,一笔写不出两个唐字,打断了骨头还连着筋。”
    这也是安意的想法,皱了皱眉,问道:“老爷应允唐家的亲事在前,还是送黄姨娘出府在前?”
    “应允唐家的亲事在前。”
    安意心中一沉,父亲选择此时站队,实在不是明智之举,为什么在这么短的时间,他就突然做出这么重大的决定?看来在她离京期间,发生了很多事情,“还有什么事?你继续说。”
    芳蓉想了一下,“户部右侍郎养外室,宠妾灭妻,纵容庶子在外行凶的事传扬开来,御史上奏弹劾,皇上罢了他的官,现在的右侍郎是宁亲王的二舅。”
    安意眸光微敛,“他以前在哪里任职?”
    “他先前是太常寺的少卿。”
    “这是升官了。”安意冷哼一声,还是个肥缺。
    “十八姑娘的父亲也升官了,如今是工部的左侍郎。”
    安意笑道:“后天我去给师姐道喜。”
    “就怕这两天姑娘没空过去,五天前,庄姑娘吃完一盅银耳莲子羹后,嗓子就哑了,说不出话来,这几天,庄家把城里有名的郎中全请进府里给她看病,都说治不好了。姑娘的医术,各府传得神乎其神,庄家肯定会请姑娘过府给她治病。”
    “庄蔓如得罪了什么人?居然下这样的狠手。”安意厌恶庄蔓如的为人,得知她出了这事,虽然不会拍手称快,却也不怎么同情她,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话是有道理的。
    “这个还没打听出来,只知道有个厨娘自尽死了,线索断了,怕是查不出什么来。”
    安意正要说话,听到有人上楼的声音,“余下的事,明天细说吧。”
    “是。”芳蓉笑,转身去衣柜里拿干净的衣裙。
    安意闭上眼睛,掩藏住眸底的锋芒,储位之争是每朝每代必上演的戏码,每位皇子身后都有那么一拨支持他们的文臣武将,将这场厮杀上演的愈加激烈,卷入其中的人,甚少能得到善终;皇上一边放出给唐家恩典的风声,一边又扶持宁亲王的母族,他的用意是什么?
    “姑娘,奴婢进来了。”杏仁在外面道。
    安意睁开双眼,“进来吧。”
    杏仁笑着走了进来,道:“姑娘,热水已备好。”
    “好。”安意起身去沐浴更衣,上床歇息,一夜无话。
    第二天是三月三,上巳节,安意刚从外地回来,不耐烦出门凑这热闹,备了份礼物,打发人去张家告诉胡清月,她已经安全回来,明天过府拜访。至于庄家会不会上门来请她去给庄蔓如看病,全然没有放在心上。
    安意陪罗氏吃过早饭,又陪她去顺宜堂处理完家事,就回明珠阁听芳蓉继续说京中的事。
    “吏部尚书的小儿子借着他父亲的名号,在外面卖官鬻爵,被人告发了出来,前几日刑部把人抓到大牢里去审问了。要是被证实了,吏部尚书就要换人做了。”
    “周府的大少爷房里接连死了三个妾室,她们私下里都说是大少奶奶害死的。”
    “李府的二少奶奶生了个怪胎……”
    “齐国公府……”
    芳蓉杂七杂八的说了十几件事,听得安意头隐隐作痛,京城里官多人多是非多,什么时候能离开这里,回井塘村去过以前那种简单生活啊?
    申时正,安康就回来了,去井篱园见过罗氏,就到明珠阁找安意,“妹妹,在乡下定亲的事,不可再提。”
    安意皱眉,“为什么?”
    “爹和娘在外面早就露了口风说你没有定亲,而且爹已经另想法子解决了这件事。”
    “什么法子?”安意隐隐觉得不安,安清和的法子不会是让安康娶唐绮年吧?
    “我会娶唐绮年为妻,唐五爷是丽妃娘娘的弟弟,但他与丽妃娘娘不同母,又离开了长乐伯府,这关系看着近,实则远,却能令皇误会我们家已站了队,他就不会打你的主意了。”
    “这法子好,好的不得了。”安意被气笑了。
    “妹妹,你别生气,爹和我知道这法子不好,可是只要有一点可能,也要这么做,不能让你落入那个火坑。”
    安意看着安康,敛去脸上气愤的冷笑,黯然一叹,道:“大哥,这是你的终身大事。”
    “傻妹妹,我是男子。”安康伸手揉了揉安意的头,“别为大哥担心,这些事大哥会处理好的。”
    “大哥,我不能这么自私,我……”虽然在婚姻上,男女从来就没有平等过,男子不管是休妻、丧妻,还是和离,都能迅速的找到下家,女子则相反,可是谁不想要个温馨的家?谁不想两情相悦,琴瑟和鸣?安意不愿让安康牺牲了他一生的幸福,换取她的幸福。
    “妹妹,你切不可这么想,你要是嫁给皇子,那我们家才是真正的站队,不得不参与夺位之争了。”安康正颜道。
    安意深知安康所言有理,可是……
    看着安康坚毅的目光,安意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要是这么做,还是改变不了她嫁给皇子的命运,那么就她会“好好”做皇家的儿媳的,慈宁宫的风景还不错。
    安康不知道安意的想法,又安抚了她几句,出门赴同僚之约。
    安意送安康出门,转身回到房里,靠在躺椅上,看着窗外的翠竹,先前打算用在乡下定亲一事,离京归故里,如今已然行不通,如今安家要与唐家结亲,且等着后续发展,再做打算吧!
    翌日,安意带着芳蓉和杏仁去了张家,胡清月笑容满脸把她迎进屋内坐下,“你回来就好,我听传闻,那里又是地动,又是瘟疫的,可把我吓坏了。”
    安意起身给胡清月行礼,道:“多谢师姐帮我劝解我娘,免她心忧。”
    “师妹,你这是做什么呢?”胡清月扶起她,“我们是师姐妹,你娘如同我娘,你不在家中,我过去看看婶母是分内之事,你跟我道谢,太生分了。以后要再敢跟我说这见外的话,小心我打你。”
    “不敢。”安意笑道。
    姐妹俩重新坐下,婢女送上热茶,胡清月问了问安意在保定的情况,安意一一说了。
    胡清月把店铺的事说了说,安意笑道:“店子的事,师姐自拿主意,不必跟我说,我只等着分红就好。”
    “你呀,除了对药材痴迷,对其他的都不上心。”胡清月横了她一眼,笑道。
    “师姐这话说的不对,我不仅对药材痴迷,还对吃食痴迷。”安意看着时辰钟,“正午时分,腹内饥饿,师姐备了什么好菜给师妹吃啊?”
    “知道你要来,早备了你喜欢吃的菜,且等着,我让她们送上来。”胡清月笑,“传饭吧!”
    饭菜送上来,姐妹俩吃完饭,捧着茶杯,继续闲聊,话题不知道怎么转到林熙忞身上去了,胡清月道:“昨儿我回家,听我大哥说,临昌伯上折要立幼子为世子,林大人也同时上折,说临昌伯此举违逆自古立嫡长的规矩,希望皇上圣裁,不要让听信妇人言,神智昏庸的临昌,做出让人诟病之事来。皇上训斥了临昌伯一顿,当即就下旨立临昌伯的长子林熙忞为世子。”
    “我还听说临昌伯夫人把屋里的东西全砸了,气得连饭都吃不下,躺在床上,直嚷胸口痛。”胡清月接着道。
    安意勾了勾唇角,不置一词。
    又闲坐了一会,安意告辞离去。
    ------题外话------
    终于从老家回来,终于可以上网,可以用电脑了。

  ☆、第二十九章庄家来人

安意坐车离开张家,眼看就要到家门口了,被人给拦住了,护送她去张家的随从,厉声喝问道:“你们是什么人?想干什么?”
    那男子从马车上跳下来,行礼道:“小哥有礼了,小的是庄家的下人,请问车里坐的可是安将军的千金安姑娘?”
    马车上是有安府标记的,他问一声,是为了再次确定,免得找错人。
    “你打听我家姑娘,想要做什么?”随从冷声问道。
    从那辆马车上十一二岁的小丫鬟,她从车上扶下来一个四十多岁的妇人,那妇人走上前来,行礼道:“老奴给安姑娘请安,老奴是庄大太太的陪房,奉大太太之命,特来请安姑娘过府一趟。”
    “大娘贵姓?”安意没有下车,连车门都没拉开,坐在车内问道。
    “不敢,老奴夫家姓秦。”
    “秦大娘,不是我不卖贵府大太太的面子,拒绝跟你走这一趟,你还是回去先问问你家姑娘,可愿意让我去贵府?”安意道。
    秦嬷嬷一怔,这话是什么意思?
    “小陶哥,回府吧。”芳蓉不等庄家的人再说话,扬声道。
    “是!”小陶大声应道。
    有个机灵的随从,跑上前去把庄家的马车拉开,路畅通无阻,安家一行人扬长而去,留下秦嬷嬷三人面面相觑。
    回到家中,安意先去井篱园见罗氏,进门看到两只小狗在院子里窜来窜去,微皱了下眉,径直走了进去,“娘,我回来了。”
    “姑娘在门外可遇到庄家派来的下人了?”李嬷嬷等母女俩闲话两句后,笑问道。
    “遇到了,说是庄大太太请我过去,我拒绝了。”安意道。
    “姑娘这么做是对的。”李嬷嬷赞了安意一句,撇撇嘴,“庄家的人太不知礼。”
    庄家派人来请安意过府,罗氏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可是李嬷嬷最注重规矩和礼仪,见庄家没下帖子提前知会一声,就派人过来,来的人还不是主子,心中顿觉不快,认定庄家看轻安家,慢待安意,冷着张老脸,只说姑娘不在府中,等姑娘回来了,会告诉姑娘,就将人打发走。
    “就是,我们家姑娘又不是街边医馆里坐堂的郎中,一请就去。”芳蓉附和道。
    安意笑而不语,这话说的对,许庄蔓如咄咄逼人,就不许她拿乔作态吗?不用庄家三顾茅庐,但也不能招之即去。
    秦嬷嬷回到庄家,把安意的原话告诉了庄大太太。庄大太太也没多想,直接去问庄蔓如,“如儿,安将军的女儿从保定回来了,娘想请她过来给你看看嗓子,你可愿意?”
    庄蔓如眼中先是一亮,又暗了下去,起身走到书案前,提笔在纸写道:“她不会来的。”
    庄大太太跟着走过去,看到纸上的字,讶然问道:“为什么她不会来?”
    庄蔓如抿紧双唇,不愿作答。
    知女莫若母,庄大太太一看她这样就知另有内情,“如儿,你是不是得罪了她?”
    庄蔓如看了看庄大太太,垂睑,轻轻颔首。
    “你怎么得罪她的?”庄大太太只当两个小姑娘起了点口角,笑问道。
    庄蔓如把头扭开,得罪安意的实情,她没脸写出来告诉母亲。
    庄大太太拉起她的手,拍了拍,笑道:“好了好了,想来也不是什么大事,那位安姑娘,虽然娘没跟她说过几句话,但是在酒席上,娘见过她几回,是个柔顺恬静的姑娘,何况医者仁心,明儿娘让你大嫂亲自去接她,和她说几句好话,她必定会过来,到时候你再跟她赔个礼。”
    庄蔓如不想永远不会说话,点点头,同意了庄大太太的安排。
    第二天,庄大少奶奶来安家请安意时,恰好在门口遇到廉亲王派小太监来给安意送东西。
    庄大少奶奶看着小太监手里提着的鸟笼,眼皮一跳,依照祖宗家法,帝子封王,就要建府选妃;各府都盯着几位亲王,身份够的,想的是正妃之位,不够的指望做侧妃,庄家已尚了公主,早早站了位,不做他想。
    安家保持中立,是几个亲王争夺的对象,廉亲王给安家姑娘送礼用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个廉亲王野心不小,前几日才寻了稀世奇花送去齐国公府讨好闵家姑娘,现在又送鸟给安家姑娘。齐国公是开国元勋,屹立近百年不倒,廉亲王必是以正妃之位待之;安家是新贵,根基太浅,抬进府去做侧妃。
    庄大少奶奶边在心里盘算,边跟着安家的下人,和小太监一起被请进顺宜堂。
    婢女们奉了茶水,稍坐了片刻,罗氏和安意就来了。
    那小太监不敢托大,抢先一步给罗氏和安意行礼,“小路子给安夫人请安,给安姑娘请安。”
    “不敢不敢,路公公请起。”罗氏双手虚扶道。
    庄大少奶奶也扶着婢女走了过来,“见过安夫人,见过安姑娘。”
    “大少奶奶不必多礼。”罗氏又笑着虚扶了她一下。
    客套了两句,分主宾坐下,婢女重上热茶。
    罗氏笑问道:“不知两位来,有何贵干?”
    庄大少奶奶看着小路子,笑道:“路公公贵人事忙,路公公请先说吧。”
    “多谢大少奶奶谦让。”小路子向庄大少奶奶道了谢,拉开罩着鸟笼的布帷,里面是一只绯胸鹦鹉,“安姑娘,这鹦鹉是我家王爷,让小的送来给安姑娘的解闷的。”
    “无功不受禄,劳烦公公把鹦鹉带回去给王爷。”安意直接拒绝。
    小路子陪笑道:“安姑娘,这是我家王爷对姑娘一片心意,姑娘还是收下吧!”
    “王爷的好意,小女心领了。”安意垂下眼睑,看都不看那只鹦鹉。
    “姑娘,这只鹦鹉是我家王爷花重金买来送给姑娘的,它会说话,还会背诗,姑娘您听听。”小路子拍拍鸟笼,“翠儿背首诗给姑娘听。”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鹦鹉怪腔怪调的背诵了一遍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姑娘,您瞧,翠儿它很机灵吧?”小路子讨好地问道。
    安意抬眸看了他一眼,唇角微扬,“路公公,俗话说,千金难买心头好,王爷肯花重金买鸟,必是非常喜欢这只鸟,君子不夺人所好,这鹦鹉还是烦请公公带回去给王爷。”
    “安姑娘,小的要是把鹦鹉带回去,肯定被王爷责罚的,会被王爷打板子的,求求姑娘救救小的,收下鹦鹉吧。”小路子苦着脸哀求道。
    “公公是王爷的心腹,王爷怎么舍得责罚公公?公公不要跟小女说笑了。”安意笑道。
    小路子眼珠一转,看到了坐在旁边和庄大少奶奶对坐饮茶的罗氏,“安夫人,这鹦鹉……”
    “烦请路公公带回去吧!”来顺宜堂时,安意就已经叮嘱罗氏了,不管廉亲王送什么,都不能收。
    小路子见母女俩都不肯收,只得提着鸟笼离开,芳蓉跟了出去。
    打发走小路子,轮着庄大少奶奶说事了,“安夫人,安姑娘,我家小姑身体有所不适,想请安姑娘过府为我家小姑治病。”
    “庄大少奶奶,我家喜儿那点浅薄的医术,那能给贵府的姑娘看病,这要是耽误了贵府姑娘的病情,可就罪过大了,大少奶奶还是另请高明的好。”罗氏这番话,是安意昨晚教她的。
    “安夫人,安姑娘的医术若是还算浅薄,这满京城就没有一个医术高明的郎中了。”庄大少奶奶笑,“不瞒安夫人,城内的郎中都请过了,也没能治好我家小姑的病,就连太医也请了四五位看过了,都治不好,好不容易盼得安姑娘回京,我们就厚着脸皮来请人了。”
    “贵府姑娘的病,连太医都治不好,我家喜儿就更不行了。”罗氏摆手道。
    庄大少奶奶看了眼安意,笑道:“安夫人不必谦言,人人都知道太后娘娘病重,全太医院都束手无策,安姑娘却仅用了几日就治愈了太后娘娘的病。这超凡的医术,连圣上都赞誉了,我相信只要安姑娘一出手,我家小姑的病,定能治愈。”
    “大少奶奶此言差矣,我只不过是对这种病症的诊治较擅长罢了,能治愈太后娘娘之疾实乃我所幸,与医术高低无关。”安意言外之意很明确,她能治好太后娘娘的病,不表示能治好庄蔓如的病。
    “安姑娘太自谦了,安姑娘治愈的可不只是太后娘娘的病,还有好几位也多亏了安姑娘妙手回春。若是我小姑这病,连安姑娘都治不好,这世上就没有郎中可治了,医者父母心,辛苦姑娘走一趟吧!”庄大少奶奶嘴上说着好话,心里在想,这安姑娘莫非和小姑有隙,不愿去?拿这话搪塞她。
    安意眼波微动,对罗氏道:“娘,我和庄姑娘也算相识一场,她病了,就算我不懂医术,也该过府探望,今日庄大少奶奶亲自过来了,不好驳了她的面子,女儿就随庄大少奶奶去庄家一趟,您看可好?”
    罗氏略想了想,就答应了,这本就是母女商量好的。庄大少奶奶松了口气,把安意带回府,对婆母就有交待了,至于能不能治好小姑子的病,那就不是她能管的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