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珍味田园-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立马换了副面孔。每天抱得也殷勤。看她也没那么刺眼了。
“阿珠呢?她现在肚子里有消息了没?”毕氏和云珠亲密,如今私下已经唤闺名了。
冯老娘摇头说:“哎。我还不知哪一年能抱上孙子。”
毕氏想,这两口子感情还不错呀,怎么一直没有身孕。云珠前面不是已经养过一个了么,也就是说身体是没什么毛病的。她不得其解。
且说香梅带着陈氏母女来到宋氏小面。
平安出去买东西去了,店里就云珠守着。此时也没多少人。见她们来了,云珠忙起身迎了上去。
“大舅母早啊。”
陈氏笑着点点头。四处打量着,心想这门面不过巴掌大。实在小得可怜。
素芳呆呆的站在门口,又嫌弃灶膛里的烟火熏人,半掩了脸。睁着一双眼睛滴溜溜的看了圈,脸上似乎有些不高兴,不知是不是还和香梅赌气。
素芳比云珠年纪小,本来该称呼一声表嫂的,可是她不愿意开这个口。像是没看见云珠般,云珠自然也不会去拿热脸贴冷屁股。
“这么小的门面儿,一天能卖多少啊?”
云珠想了下才道:“是呀,地儿太小了,又偏僻了些。每天算下来不过三四十碗。”
陈氏迅速的算了一下,好像也不如何嘛,撇撇嘴。
香梅暗道,嫂子干嘛不说实话。
云珠自然明白陈氏母女来店里做什么,可不是来帮忙的,也不是来送东西的,她去洗了手,问道:“大舅母吃几两的面?”
“我也不知道自己一次能吃几两,来个大碗吧,多放点儿肉啊。还有少放辣子,搁点醋,别放蒜,对了葱我也不要。面条要煮软和些。”陈氏开起口来可一点也不会觉得不好意思。
云珠心领神会,想开口问素芳,不过却见素芳自顾的坐下来了,她还没开口,陈氏就替素芳说了:“你妹妹也来个大碗,她喜欢吃得辣,也要多放臊子。”
香梅道:“嫂子,我不吃,你别煮我的。”
篮子里装着平安抻好的面,云珠随手抓了两把丢进了滚水里,又赶着洗了豌豆苗。等到水开了,又赶着舀了半瓢的冷水下锅,这样煮出来的面条才更加筋道,而且不容易糊汤。
她这里又忙着调味,舀了炖得雪白的骨头汤,等到面条好了,用笊篱捞了起来。臊子每一样舀了些,都冒尖儿了。
陈氏见云珠如此大方,脸上早已笑开了花,拿着侉子一阵拌,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果然香气扑鼻。暗道,要是她有一个茶饭好的儿媳就好了可以让她天天给自己弄好吃的。哎,可惜她没这样的福分。
她趴在桌子上,就吃将起来。只是陈氏的吃香不大好,甩得面汤满桌子都是,又发出哧溜的声音。连素芳也不肯和她一张桌子。
不一会儿有客人上来了,云珠连忙上前招呼:“客官吃面里面请,吃二两还是三两,清汤还是红汤?”
“给我来碗清汤的煎蛋面,少放盐。”
云珠立马说好,便去煎蛋。这里香梅上去擦桌子,倒茶水,十分的殷勤。
素芳在角落里默默无闻的吃着她的面,她的胃口可没她娘好,这么大一碗着实有些为难。陈氏已经吃完了,见素芳碗里还剩了小半,皱眉道:“你减肥呀,这么点也吃不完?”
“本来我吃得也不是很多。”
“那给我吧。”陈氏一点也不嫌弃是女儿吃剩下的,素芳见母亲要帮她吃。乐得将碗一推,
陈氏吃了一大碗面,原本就有些撑,又帮素芳吃了剩下了,肚子胀鼓鼓的,虽然有些难受,不过心里却十分的舒坦。香啊。面条好吃,臊子更好吃。
陈氏对付完了这些面条,嘴巴一抹。十分之满意,回头对香梅道:“梅子,陪我们去逛逛。”
香梅暗道,还要让她陪啊。可毕竟长辈开了口。她又不好推辞,只好答应着。
陈氏留挽着素芳的胳膊让香梅给带路。大摇大摆的走了,不仅连碗没帮拣一下,连声谢也没有。云珠忙活了一场,觉得不值。
所以当平安回来的时候。见云珠脸上也没笑容,纳闷道:“你怎么呢?”
“没啥。”反正云珠心里就是不舒坦,但她也没有向平安抱怨什么。
“你明天一早就走。今天我们就早些关门吧。”
“嗯,再早也得下午。”
两人絮絮叨叨的说了些别的。
下午生意不行。两人便商量着关了门。平安去集市把明天要用的东西都买上了,放在箩筐里,担着往家里赶。云珠后面跟着。
两人在青石桥上遇见了余牛儿正牵着骡子去喂草喝水。
“主人家回来了,今天怎么这么早?”
平安道:“没什么生意收得早。”
余牛儿说:“也好,主人家快回去吧。”
平安应了一声,继续往家赶去。
等到他们赶到家时,云珠赫然见陈氏母女还没走。又听见婴儿啼哭,心想莫非是毕氏也来了,怎么上午都没人提起。
堂屋里冯老娘正陪着陈氏坐着,素芳坐在下面晃着腿儿,嗑着瓜子儿,吐了一地的瓜子壳。
冯老娘见云珠两口子回来了,明显松了一口气。
陈氏笑道:“平安回来了,你们关门倒挺早的。”
平安道:“嗯,下午没什么生意。”
素芳看见了平安眼中有些畏惧,不自然的低下了头,在那里摆弄衣带。
云珠想着毕氏,便来到了冯老娘的卧房,只见毕氏抱着笙哥儿正喂奶,原本听见声音要掩一下的,后来见进来的是云珠才大方的笑道:“阿珠回来了。”
云珠上前道:“二表嫂来了怎么不跟着一块儿过来呢。”
毕氏道:“哎,我带着他,哪里方便呢。”
云珠在毕氏的怀里看了眼吃得正香的笙哥儿,点头笑道:“这个小娃娃长得越来越好看了。眉眼间像表嫂您。”
“都说儿子随母,小翠就长得像她爹。”
云珠想,田田也长得像何知良,这话还真不假。
这边妯娌俩说些琐碎的家常话,那边堂屋里平安陪了会儿陈氏就要去干别的了。冯老娘却开了口:“现在我们家平安在当家,嫂子有什么话就问他吧。”
平安有些诧异的看了眼他大舅母,问道:“大舅母有什么事吗?”
陈氏含着笑,多少有些不大自在,讪讪的说道:“这次我带了你妹妹来,是想过来借两个钱使。”
平安倒料着了些,赶紧问:“大舅母要多少/?”
陈氏一喜,到底是外甥,就是大方,忙道:“借三十两用用。”
“三十两?”这可真不是笔小数目。他们面馆里一个月下来也才三四两的纯收入,三十两就是他们大半年的进账。
“诶,我知道有点多。可是没办法了,不然我也不开口了。还不是因为你大哥想跟着人做买卖,愁没本钱,所以托了我过来说说。”
平安最是清楚他大表兄林栋是个怎样的人,林栋要跟人做买卖?平安想,他大哥能成吗?连个账不会算,字也不大识,他犹豫了下,缓缓说道:“既然是大哥要做生意,那么何不让大哥自己来说,倒让大舅母跑这一趟?”
陈氏忙道:“还不是你大哥他嘴笨,不会说话,再三托了我来。我也是没办法啊。”
平安还是坚持他的意见:“这事我得过问下,大舅母就不用说了。”
陈氏见平安不肯给她面子,瞬间脸上的笑容就僵了,起身道:“素芳,我们走吧。”
素芳答应着:“好。”
陈氏又扯着嗓子喊:“翠儿娘,该回去了。”
不一会儿,毕氏就出来了,云珠跟在身后。她忙上前和陈氏说:“大舅母,我想留表嫂住一晚,毕竟她来得来一次。”
陈氏点头道:“好,就是跟你们添麻烦了。”
素芳也想留下,陈氏早就看出了她的心思,强拉着她说:“你碍在这里做什么,给我回去!”
陈氏又在毕氏耳边嘀咕了一阵:“别忘了我交给你的那些话,要是把事情办砸了,我可就不帮你带笙哥儿了。”
毕氏小心的应了个是。
陈氏便带着素芳走了,这里平安忙出去找余牛儿让他套了骡子去送一程。
毕氏得了婆婆的话,一直闷闷的,云珠做了好吃的来让她吃。她也闷闷的。
冯老娘和云珠道:“去杀只鸡炖了吧。你表嫂正奶娃,需要补一补。”
“好啊,应该的。”云珠爽快的就答应了。
云珠便去开了鸡圈,提了一只仔母鸡出来,冯老娘皱眉道:“母鸡回奶,你不晓得啊?”
“啊,我还真没听说过。”云珠只好将手中的鸡放了,重新去捉了只公鸡出来。
毕氏见冯家待她十分的亲切,又是杀鸡又是煮肉,心里有些过意不去。渐渐的就把婆婆交代的那些事给撇到了一边,当什么也没交代过。
云珠十分喜欢笙哥儿,笙哥儿倒也喜欢云珠抱,还对她咯咯的笑。云珠想,这么小的奶娃子还真有意思,一逗就乐了。
“你也赶紧养一个吧。”
云珠摆手说:“现在没那个精力,以后再说吧。”
“还要等啊,只怕姑姑就有怨言了。”
云珠漫不经心的笑道:“婆婆早就有怨言了,我又不是不晓得。只是这事吧,也急不来。等日子安定下来了再说。”
夜里毕氏带着奶娃和冯老娘睡一床,笙哥儿夜里要吃两次奶,也不大哭闹,十分的乖巧。
第二天早饭后,毕氏就说要回去了。冯老娘也没多留,依旧让余牛儿帮忙送人。还给她送了半筐新出的花生。捉了一只鸭,一只鸡。
毕氏抱着笙哥儿就再也忍不住了,拉着冯老娘道:“姑姑,我有一事要告诉您。”
冯老娘忙道:“什么事,你直说!”L
☆、第一百八十七章 将军
毕氏不忍隐瞒下去,她决定告诉姑姑真相,临走前,拉住了冯老娘,如实相告。
“姑姑,其实我婆婆昨天给我安排了任务,让我出面和阿珠跟前说,让兄弟借钱给大哥家。只是我开不了这个口。”
冯老娘笑道:“我当是什么呢,算了,这事你也别掺合,还是让你大哥亲自来说吧。他人都不出面还想借到钱啊,没那么容易。”
毕氏犹豫了一下又道:“姑姑,大哥听人忽悠,不靠谱,让兄弟长点心,别轻易借给他。”
冯老娘一愣,没料到毕氏会如此说,很是意外。
“多谢你告诉我这些,回头我会和平安说的。”
毕氏有些歉意的笑了笑,没有办成婆婆交代的事,回去还不知被婆婆怎样念叨呢。毕氏抱着笙哥儿上了骡车,和冯老娘挥手道别。
送走了毕氏,冯老娘还要去铺子上帮云珠的忙,今天平安进城去了,她得去帮忙,不然只怕云珠忙不开。家里就交给了香梅守着。余牛儿帮忙赶鸭子,照顾下地里的活。
且说平安怀里揣着要还王家姐夫的五十两银子。这些银子也是家里七拼八凑出来的,去了银楼换了三个银锭,两个二十两,一个十两的数。
他肩上还背了个褡裢,里面装的是云珠给田田做的吃的。当真她还是放心不下田田,不过也在情理之中。
好不容易坐上了一趟马车,还算顺利的进了城。他先去了一趟王家姐夫的铺子,可是当他来到那个熟悉的铺面前时,却见铺子的门掩着,连招牌已经拿了下来。平安当时就愣住了。心想王姐夫难道没有开杂货铺子呢?这些日子来他都和云珠忙面馆的事,几乎和青山没什么来往,自然也不知晓里面的情况,今天看来是白跑了一趟。
可平安还是有些不甘心,进一趟城对他来说是多么的不容易,于是决定找隔壁的铺子问问。
隔壁是间卖纸货的,平安走到门口喊了声:“掌柜在吗?”
“买什么东西啊?”
平安随便扫了一眼。卖是不是纸钱就是花圈、寿衣什么的。他低下头道:“我想请教一件事。”
“哦。”过了会儿,里面走出了个五十来岁的干瘪瘦小的老头,须发皆白。
平安谦逊有礼的问道:“敢问老人家。隔壁的这间卖杂货的人家怎么不在?”
“他们家不开店了。”
“啊,怎么不开呢?”虽然看见招牌已经不在了,他已经料到了些,未曾想是真的。
“这个我哪里晓得。”
平安知道王家姐夫在城里是有房子的。进一步打听道:“不知老人家可知道他们住在哪里?”
“就在背后的柳枝巷里,具体哪一家我也不清楚。你挨个打听吧。”
平安有了方向倒安定了些,向那老头道了谢,便往柳枝巷走去。
柳枝巷是条长长的巷子,住了七户人家。平安想他总不能挨次问去,他走到了巷口,找到了第一户人家。正打算要敲门时,里面却突然有人开了门。露出张满是皱纹的老脸,把平安吓了一跳。当然里面的人吓得比他更甚。
“你是哪个?站在我家门口做什么?”那人的声音和他的脸一样苍老。
“我想请问一下在面前开杂货铺的漆家住在哪里?”
那人砰的一声关上了门,苍老的声音隔着门板传了出来:“第四户。”
平安道了谢,便继续往内走。身后的门又开了,那人将脑袋探了出来,盯着平安瞧。
当平安敲开了漆家的院门时,正好来开门的是青山他姐夫。
“呀,平安怎么来呢?”
“漆大哥,我来瞧瞧你。”
漆姐夫忙请平安进院子去。
漆家的这座院子很是小巧,上面三间房,左右各两间,也没倒座。院子里的树木倒是挺茂密的,
及至堂屋,漆姐夫亲自倒了茶来,招呼平安坐下。
“姐夫怎么不开店呢?”平安依旧和青山一样的称呼。
漆姐夫面露难色:“今年生意一直不景气,再加上租期又到了,所以就关了门,再谋别的生路吧。”
平安忙将身上带的钱掏了出来给漆姐夫:“一直欠着你们的钱,早该还上了。”
漆姐夫一怔,平安递来的那三锭银子亮晃晃的,他有些激动的接过来,感叹道:“平安你这是雪中送炭啊!”
平安道:“要是早知道你们有困难就不会拖这么久了,真是对不住。”
“没事,你之前还说年底拿来,提早了这么久,看样子你们家是挣大钱了。”
平安如实相告:“今年种了几亩地的棉花出了点钱,又开了个小面馆,一个月下来有三四两的进账。”
“你小子是闷声发大财啊,这么有出息!”漆姐夫脸上的沉郁之色明显少了好些。
平安道:“哎,前面阵势那么大,要是不能攒钱的话就亏大发了。”
“要不我跟你混得了。”漆姐夫说得一本正经。
平安笑道:“好啊,媳妇说天气凉了,又要赶着做板鸭,还要拜托你帮我们卖。你的店还是接着开吧,重新找个地儿也成啊。”
板鸭一般秋冬季节才有,天气热了又做不成,以前漆姐夫还在开杂货铺子的时候帮着卖一点还行,可要让他就卖这个,又觉得一年中有那么几个月开不张,就有些不大愿意。
平安见漆姐夫有些犹豫不决,便明白他的想法了,笑道:“姐夫你这里也为难是不,不如先帮我们把这几个月的鸭子帮忙卖了,明年夏天再卖别的也成。我们家的鸭子你也是知道的,不愁没销路。”
漆姐夫左思右想,终于拿定了主意,拍手道:“好。先这么办,正好你送了这笔钱来,我去租间铺子,经营起来再说,这么闲着也不是办法,家里几口人都是要张嘴吃饭的,我们半块地也没有。买一颗白菜都是要说银子的。今年你们家养了多少鸭子呢?”
平安道:“现有两百四十七只。差不多有四五斤重了,喂到下个月再宰杀还能再涨一些。家里的这些不够,我们也会像去年那样去别处收一些上来。到时候还要靠姐夫您帮忙。”
“没事。没事。是你们救了我的急。”
漆姐夫也想明白了,冯家的板鸭因为味道好,卖出去是很容易的,而且也有赚头。等到了夏天再转行做别的也成,先把这阵子应付过去。
漆姐夫留平安吃了午饭。平安还想着要去一趟何家,不便久留便告辞了。漆姐夫又向平安保证:“我这里就去找有没有合适的铺子,等租好了我让青山给你说一声。”
平安答应着,漆姐夫将平安送了出来。听说他要去金鱼巷,便说要送他过去。
平安拒绝了:“没事的,我认得路。姐夫有事您先忙吧。”
平安背着褡裢去了一趟金鱼巷,他叫开了门。门上的人已经认得平安了,但仍然对他有些防范,听说是来送东西的,便立马跑去禀告给了谢老太太。最后平安只把云珠做的点心让小厮送了进去,他压根连田田都没见着,就被何家给请走了。
平安从金鱼巷出来后,看了眼天色,估摸着天黑前能赶回家,因此不由得加快了步子。雇车轿马匹骡子、驴子的地方在西城门。平安是极熟悉的,所以他一直向西走。
后来平安回忆起这一天时,他不过来了一趟何家,后来竟然把他带向了命运的另一端。
平安只顾着匆匆赶路,竟然后面有人叫他还没反应过来,直到有人在他身后拍了他的肩膀。平安才猛的回头看了眼,心想是谁啊。
当他看见后面这位三十几岁,长相斯文儒雅的男子时,平安这回认出来了,双手一拱:“原来是廖兄。”
廖言莞尔:“我看着身形像冯兄弟,哪曾想还真是。走,冯兄弟,我请你喝茶。”
平安此时哪里有那闲情逸致去喝茶,他还要忙着赶回家去,便婉拒了:“承蒙廖兄看得起再下,只是天色不早,再下还要赶回青塘,茶是不能喝了。”
廖言却不准备让平安走,拉着他的胳膊道:“急什么呢,走,我带你去见一个人。”
平安无法,被廖言拖上了身后不远的一驾马车上,有些迷惘的问道:“不知廖兄要带我去见什么人?”
廖言笑道:“到了你就知道了。”
平安心里此刻只想回家啊。
“放心,要是晚了你就住下来,明天再回青塘也成。”
“不行啊,家里事多,我耽搁不起。”
“也没什么难处,到时候派一匹快马,不到两个时辰就到青塘了。”
车轮滚滚,平安坐在车内没情没绪的,他有些漫不经心的回答着廖言的问话,直到车子停了下来。廖言先下了车,平安也跟着跳了下来,却见眼前是个大户人家,红漆的大门边立着几位衣冠相同的家丁。见廖言来了,有一个面色白净,蓄着山羊胡的男子走上前,热情的招呼着:“廖先生来了。”
廖言便问了句:“将军在吗?”
“在呢,在花园里。”
平安云里雾里的,他抬头看了眼门上的匾额,赫然见几个烫金的大字“武威将军府”平安顿时觉得头皮有些发麻,将军府?他来将军府做什么?
然而不等平安犹豫,那廖言走了两步见平安没跟上来,便催促他:“冯兄弟,快来呀!”
“唔……”平安依旧满腹狐疑,跟着廖言从旁边的侧门进了。
及至门内,平安只觉得走进了个宽敞的院落里,正对面一到水磨石的照壁将正面的几间屋子虚掩了,那照壁上雕刻着人物故事,他也来不及细看,不知是什么典故。
廖言在前面走,平安后面跟着,绕过了照壁,又进了一道门,接着又抄了一条碎石子的甬道,七绕八绕的进了一月洞门。
迎面所见的便是花草树木,亭台轩馆。园子里的桂树飘香,让人心旷神怡,更有小溪潺潺,顺着那假山石的山洞里流淌出来,池子里养着五色的鲤鱼,水面上有飘落的桂花,则引来鱼儿们的躞蹀。
途中所遇丫鬟仆人,皆恭恭敬敬的称呼廖言一声“先生”,这让平安有些疑惑,心想这是将军府上,人人都对廖言敬重有佳,此人到底是什么来历?
就在平安疑惑间,廖言扭头向平安指了一下那不远处的一个身影和平安说:“这是我们将军。”
“啊?”平安一怔。
他们走到跟前,赵川正搭弓射箭。廖言静静的立在旁边,什么话也没说。平安见那不远处的树上挂着个一个靶子,赵川瞄准了那靶子,弓已张圆,没有片刻的犹豫,箭已经离了弦迅速朝那靶子飞去,只听得轻微的发出砰的一声,箭已插到了靶上,距离靶心略偏移了些。
赵川睨了一眼廖言,慢声道:“你过来呢?”
廖言笑着点头:“将军,你瞧瞧我给你带来了谁?”
赵川刚才用余光已经瞄到了冯平安,他略偏了头,扫了平安一眼。平安连忙上去对赵川作了一揖。
赵川略点点头。
平安从未和这样尊贵的人打过交道,因此不免有些紧张,以至于赵川将弓箭递到平安面前时,他还有些没反应过来,好在廖言在旁边说:“冯兄弟,我们将军是想考考你射击能力如何。你能射箭吗?”
平安道:“可以试试。”
赵川拉的这弓可是有些分量的,等闲之辈不见得就能拉开。在平安接过这张弓的时候就已经感受到了。
廖言递了三羽箭给平安,平安先大大的匀了一口气,让刚才有些紧张的情绪渐渐平定下来。他看向了那树上的箭靶,估量了一下,便拉了弓,搭了箭。弓张得浑圆,犹如一轮满月。
赵川在一旁静静的看着,平安拉弓的这姿势吸引了他,暗道,此人有些能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