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为女主哥嫂-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麦妈憋屈:我这当妈的可没见到儿子赚的钱。
麦秋低着头掩住眼中的愤恨,用力戳碗中的肉。麦秋因为奶奶的话生气了,本想不再吃,后来又觉得不吃白不吃,不吃就是便宜了麦一山,所以狠狠地埋头吃肉。
麦秋听到奶奶的话,总觉得奶奶话里有话,是在讽刺她赚不到钱。她觉得奶奶狗眼看人低,以后赚了钱,也不孝敬奶奶。
然而,麦秋一不小心吃撑了,又不好意思跟家人说吃撑了,所以难受了一晚上。
大年三十惹她生气,大年初一在难受中醒来,麦秋都快恨死麦奶奶和麦一山了。所以出门拉着脸,满脸写着不高兴。
可是麦家除了麦妈,没人理她。麦妈一听说闺女胃里难受,吃不下饭,赶紧给她找了家里剩的食母生吃。
麦妈免不了唠叨几句:“小秋,你说你咋不注意点,大年初一就吃药,兆头多不好……”
麦秋:我也不愿意。谁知道她的胃会在大过年的时候发难,小时候都好了的。
以前麦秋刚出生脾胃不好,经常吐奶啥的,吃不准就吐,后来吸收别人气运后,身体才变好。
麦秋在家过的这个年一点都不顺,她也不喜欢拜年,更不喜欢跟村里那些没上过几年学的女孩一起玩,所以即便回了家,这个年过得孤独倒霉。
麦一山却因为教本村人种菜,在村里的人气旺起来。他跟麦爸一起出门拜年,几乎男女老少见了他都会跟他打招呼。
长辈们调侃:“一山,你小子能耐了啊,今年赚了不少钱,该娶媳妇了吧?”
小屁孩期盼:“一山哥,你今年还种西瓜吗,想吃你种的大西瓜!”
第52章 第 52 章
大年初一拜年; 一般先给本家长辈拜年,完了再到街坊邻居家去拜年。街上人来人往,不管见到谁; 都会说声“新年好”; 年味非常浓; 也是属孩子们最开心的日子。因为今天孩子们不仅能穿新衣服; 还能在拜年时; 不断有人给还他们往兜里塞瓜子花生等零嘴。他们撒欢跑了一趟有一趟; 等兜里装满了,回家清干净后; 再跟上大队伍去拜年。
过年,是孩子们最期盼的日子。
田园是大姑娘了,大年初一拜年时不好意思到处跑; 只去大伯家给爷奶他们拜年了。因为她帮家里赚了钱; 被田奶奶和大伯娘夸奖了一番。
麦一山也是如此; 几乎成了村里最受欢迎的人,谁家长辈见了,少不得夸他一句有本事。
大年初一拜完年后,可以说非常清闲,就吃吃喝喝玩玩那些事。大年初二开始,要各家走亲戚。这天是回娘家的日子; 一般出嫁女要带丈夫孩子回娘家。
田家这边; 田大哥和田二哥带着媳妇孩子; 去了丈母娘家。田三哥和田园还没结婚; 跟着爸妈去姥姥家走亲戚。
田园姥姥和舅妈们看到田园,也是一个劲儿夸她。
大舅妈:“真是女大十八变,你们看园园越长越好看,还跟她爸学了做饭的手艺,绝对不愁嫁。她姑,有给园园介绍对象的没?”
大舅妈爱操心,想着要不帮田园介绍给对象。如果不是现在不让表兄妹结婚,她都想让自家儿子娶田园。能干又漂亮的姑娘可不愁找对象。
田妈:“不着急,向兵还没结婚呢,先把向兵的婚事解决了,再考虑园园的婚事。”
二舅妈插嘴:“那也得早点相看好对象,省的找晚了,好的都让人挑走了。”
这年月农村青年男女找对象,一般十□□定亲,相处一年半载,二十出头结婚,再过个一年两年,娃都生了,快着呢。
如果因为各种原因耽误相亲最合适的阶段,等年龄大个一两岁再找对象,到时人家都会问为啥这么晚找对象,要讲出个四五六来,不然,人家可能以为有啥隐疾或不好的事发生过,才耽误相亲。
田园姥姥也加入这个话题:“园园这么能干,又会赚钱,你得看着帮她找个好的……”
田园只能躲在一边装害羞不说话。她没有恨嫁,可是家人都盘算赶紧让她找对象,就连一山也迫不及待。她这年龄放在后世,正是花样年华,水嫩嫩的年龄,刚到上大学的时候,才不用着急找对象。
过年就这样,亲朋好友坐到一起,谈论的话题不是今年的收成,就是孩子们的学业或婚事。要是家里有青年男女该找对象,少不得被大人们议论一番,该找个什么样的对象才合适。
还有田向兵的婚事在田园前面挡着,长辈们讨论完她的事,又开始讨论三哥的婚事。两个舅妈还在费尽心思想有没有合适的姑娘给他说说,让他赶紧成家。
今年过年,田园和她三哥成了亲人们的议论焦点。不过婚事不是三言两语能解决的,她们也就说说而已。真正找对象,还得打听仔细再找。田妈可不想儿女再次发生被人欺瞒的事。
田妈回娘家,一直到下午才回了自家。
麦家。
麦家有两个嫁出去的闺女,麦春和麦夏,麦妈得在上午招待他们,所以没回娘家。这天麦妈上午招待闺女和女婿两家人,下午才回娘家走亲戚。自从麦春结了婚,麦家就这样过大年初二。
因为这麦妈终于不用在回娘家时偶遇田家人,
麦春和麦夏两家人,前后脚来到麦家。
麦春想起小妹考上大学时,没有给点钱意思一下,这不这次来,一直惦记这事呢。她抽空悄悄问二妹:“小夏,小秋考上大学,咱也没给点钱表示一下,这次你打算给钱吗,给多。。。少合适?”
麦春早做了打算,少了五块,多了十块。毕竟自家不太富裕,给多了自己心疼,少了面子上不太好看。
虽然五块十块听起来不算多,但在这结婚才随礼三块、五块的年头,也不算少了。
一般这种事,都是姐妹们商量好,给钱给一样的。省的有多有少,闹出不愉快的事来。
麦夏一听大姐提起这事,再次琢磨一下说:“上次我就寻思给她十块钱,要不给十块吧,给五块我怕小秋嫌少,总不能花钱还不落好。反正她也不是外人,给十块吧。”
为了能巴结麦秋,麦夏也是费了心思。她知道小妹心气高,花钱厉害,怕给五块她嫌少,到时候落埋怨,还不如多给或者干脆不给。
当然,不给的话就没法讨好麦秋。
麦春和麦夏,当着家人的面,每人给了麦秋十块钱。
还是最快的麦夏起的头,“小秋,你看你开学那会儿,正好赶上二姐手头不宽裕,也没给你点钱便表示一下。听妈说你在大学还得买书,花钱多,二姐给你十块钱,你拿着去买书用,好好上大学,以后找个好工作。”
麦夏倒是没有提起麦秋有出息了,以后帮她孩子的事。
麦夏没提,麦秋也没想那么多。
麦秋本就不在意人情世故,再说还有她妈。有事她妈给顶着,管那么多干嘛。有人给钱她就拿着,正好缺钱花呢。就算她知道二姐的心思,也不会当回事。因为麦秋觉得自己以后肯定能赚大钱,不就是十块钱吗,等她有了钱,可以加倍还二姐人情,十倍都行。以后帮不帮忙,还是看她的想法。反正她不会为难自己。
最老实的麦春看二妹给了钱,她也赶紧掏了十块钱递给麦秋,笨嘴笨舌地说:“这是大姐给你的那一份。”
麦妈看到俩闺女给钱,也没劝说。给就给吧,正好小秋缺钱。等以后小秋上班赚了钱,再走人情还给小春和小夏也行。
麦一山没管姐妹仨之间的事,没他的事,反正他不会给麦秋钱花。
不过,麦一山不是小气的人。按说没结婚的他,不用给大姐和二姐家的孩子压岁钱。可他手里有钱,再加上前世过年给孩子掏压岁钱习惯了,想了想,还是给了。他也不缺这几块钱,每个孩子给了两块钱,一共花了八块。
麦春和麦夏本以为今天亏本了,没想到还能从小弟这里收到孩子们的压岁钱,再次想到给麦秋的十快钱,心里总算没那么肉痛了。
不过,麦一山给俩姐姐的孩子压岁钱,等他有了孩子,姐姐们过年也得给他的孩子压岁钱。
结了婚后,再亲的兄弟姐妹,也是先顾自己的小家,再顾其他。
第53章 第 53 章
过年时; 几乎家家忙着走亲串友。这时候人情味浓厚,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又多,光走亲戚; 都能走出正月门去。有时为了不耽搁时间; 一天走两家或三家亲戚。比如看望长辈时; 放下礼品就走。
孩子们最开心了; 到处跟着大人走亲访友; 因为能吃上很多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 比如糖果点心等。有时遇到疼爱的长辈,还能捞到一毛两毛的零花钱; 可以买自己喜欢的零食,或者干别的。
田园和麦一山都大了,不适合整天跟着父母走亲戚; 一般都在家呆着。不过麦一山的大棚还需要人照看; 离了他不行。麦奶奶忙着在家招待过来看望她的晚辈; 麦爸会帮着儿子看大棚。
麦秋不耐烦招待家里那些穷亲戚,一般家里来了客人,她会露个面,跟长辈打个招呼,说两句话,然后躲到自己屋里看书。
红星村没有一家买电视; 亲朋好友聚到一起; 只能聊天解闷。不过; 晚上倒是有露天电影可看。他们村有个会放电影的人; 天天拉着放映机,到村委前的空地上放电影。
孩子们早早搬着板凳马扎去占地方。因为去晚了,占不到前排位置的话,矮个的孩子被大人挡住,就看不到了。好不容易演电影,大人孩子都爱看,放映时几乎全村人到场观看。
除了放电影,过年最好看的节目,要数踩高跷、划旱船、舞龙、舞狮子的队伍。这年头的人非常会玩,几乎每个大村都有表演队,他们会扮演各种角色,比如小丑、神仙、渔翁等。
他们把高跷踩出各种花式,有翻身、劈叉、后滚翻、单腿跳等动作,表演生动活泼,非常有趣味性,孩子们会跟着高跷队观看,直到高跷队解散,孩子们才意犹未尽地回家吃饭。
田园看着远走去队伍,不由感叹一句:“过年真热闹,年味真浓啊!”
田妈笑着说:“哪年不是这样,热闹着呢。”
田妈可不知道闺女的心思。田园是觉得后世过年太无聊,不是凑到一起打麻将,就是宅在家里看电视,不如现在过年有意思。虽然这年月生活物资匮乏,可是精神生活丰富,日子还是很有盼头的。
田三哥早在初八这天,坐车回了部队。关于他相亲结婚的事,只能等下次回来再说。
过了正月初十之后,麦一山大棚里的半大黄瓜,又长成可以出售的嫩黄瓜;韭菜又长了一茬,不过还有点嫩。不过,趁着正月十五过元宵节,大伙儿对青菜需求量高,麦一山又开始卖菜,赚了一小笔钱。
这次卖菜不如年前的菜产量高,所以赚的少点。可是总体来说,麦一山第一次种植大棚成功了。现在算下来,已经赚了几千块,盖新房没一点问题。
麦一山盘算好了,等大棚里的菜卖差不多,他赶紧先找宅基地盖房,好早点娶媳妇进门。
在家过完正月十五,麦秋准备上大学去。她的意思,还是想从她妈手里多要点钱。省的到学校不够花,还得作难,要都不好要,因为离家太远。
麦秋恳切地说:“妈,我在学校处处都花钱,买书买本子和笔,哪样都得花钱买,你多给我点钱吧?”
“小秋,不是妈不多给你,你也知道咱家情况,存款根本没多少,要是不细细着花,说不定手底下存款就空了,万一遇到点事,没钱可不行。借钱还得欠人情,不如平时攒点,万一有事不用管人借。”麦妈再疼闺女,也不可能把存款都给闺女。她愿意,丈夫也不愿意。
再说,麦妈心疼钱,怎么都不肯松手多给,只给了麦秋六十块钱。
“小秋,我给你这六十,咱家存款还剩不到四百块。你让我现在都给了你,等你下回回来在跟我要钱,让我上哪弄钱给你?你有这六十,还有你姐给你的二十,你姥你舅他们给你的压岁钱,真不少了。对了,你不。。。在在学校还当小老师吗,每个月能多十块,省着点,绝对够用。咱家也不是多有钱的人家,你懂事点,这钱留着以后给你花……”麦妈说来说去,还是没多给闺女钱。
“妈,我哥都赚了大钱,还用你去找外人借钱?人家看你出去找外人借钱,肯定笑话我哥,认为我哥不孝顺……”麦秋巴拉巴拉说乐一堆话,意思是让她妈把手里的钱给她,用钱时再朝她哥要,她哥肯定不能看着不给。
麦秋没有在麦一山那里弄到一分钱,记恨他,恨不能多败坏他名声,让他栽个跟头。
不过,麦秋狠得下心收拾她哥,可麦妈胆子不大,还没有跟儿子闹到败坏他名声的地步。儿子能耐了,麦妈再没有可以挟制他的地方,先心怯了。她不敢跟儿子闹翻,也怕儿子以后不给养老。毕竟婆婆可是在她面前提了好几次。
“你哥还行吧,今年给家里买了不少东西。你也别总说他,跟他说几句好话,说不定他心软给你俩钱,就够你在学校花一阵儿的……”麦妈不是教育家,不懂公平教育孩子。她没认清现实,不懂正是因为她偏心,导致兄妹俩不和。
她还当俩孩子从小不和,才造成今天谁都不让谁的局面。
麦秋哼了一声说:“等我赚了钱,不稀罕他的钱。”
麦妈点了闺女一下说:“你呀,从来不知道服软,平时跟你奶也是,她说你两句,你听着就是了,老是跟她犟嘴,又讨不了好。要是你奶奶稀罕你,肯定让你哥给你俩钱花……”
想法是美好的,现实比较残酷。麦秋本就怕农村爸妈偏心唯一的哥哥,从小针对麦一山,事到如今,已经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不是麦秋不想挽回,是麦一山固执地不跟她和好。
前几天,麦秋为了从麦一山那里搞到钱,好几次主动跟他说话,不过,麦一山不屑搭理她罢了。
麦秋听了她妈的话,更加心烦,放狠话说:“他都没考上大学,还让我讨好他?他再会赚钱,以后也是种地的,肯定不如我有出息,我就不信以后他没有求到我头上的一天!”
“哼,要是有那一天,看我帮不帮他!”
麦秋再怎么算计,麦一山把着钱不给,她就没办法。她也要脸,不好意思死乞白赖要,才让她妈出头,可惜当妈的不给力。
麦秋只能带着遗憾提着行李去上学。毫无意外,离开一定范围后,麦秋跟系统联系上,得知之前吸收的气运又无故消失。
麦秋气得咬牙,发狠说以后再也不回家。
第54章 第 54 章
等大棚里的菜所剩不多后,平时还有奶奶和爸帮忙看着; 麦一山不用再天天盯着; 他已经抽出空考虑在哪里盖房。
麦一山把他想盖新房的想法跟他爸和他奶提了提。刚开始; 两人都表示; 家里只有他一个男孩; 用不着出去盖房。
麦奶奶听了马上说:“一山,等以后这个家就是你的,你还费钱出去盖房干啥; 咱家不是有地方住吗?”
盖房花钱实在多,砖瓦房,一两千打不住; 放现在来说; 一般很少有人家说盖就盖。也就麦一山赚了钱,才有底气说盖新房。
麦一山解释:“奶,咱家房子旧了,等我结婚还得拾掇; 拾掇不也得花钱吗?咱家房子夏天还漏雨; 拾掇的话,我看不如盖新的。可是扒了旧房翻盖新房,还不如再盖一处院子; 住着敞亮。奶; 我的钱够盖新房; 等我盖了新房; 先让您搬去住。”
主要是; 麦一山估计他妈跟田园过不到一处去,还不如分开住清心,省的他妈会挑刺。麦一山觉得田园应该不会跟她妈计较,可是他不想田园憋屈过日子,还是分开住好。
至于他奶,一直喜欢田园,应该不会跟成了孙媳妇的田园闹矛盾。奶年纪大了,还有多少年好活,即便有点问题,麦一山相信田园也不会跟她计较。而且麦一山早跟田园商量过了,田园也同意婚后让奶奶一起住。
田园可是知道,丈夫前世比较遗憾的是,子欲养而亲不待,没有给奶奶奉养晚年。
其实只要婆婆不作,田园不介意跟公婆一起住。可惜婆婆非常偏心,住在一起,肯定有的闹心。所以,田园也就想想,还是打消了这个打算。
扯远了,话转回来。
麦奶奶考虑半晌说:“你想的也对,翻盖房不如再盖一处新院子。这房子是你爷爷在时盖的,我还不舍得扒了。算了,反正你手里有钱,盖就该吧,盖了新房才好娶媳妇进门。”
奶奶答应了盖新房的事,等麦一山跟他爸说过后,麦爸考虑一下,也答应下来。
麦爸觉得,儿子有能力盖新房是好事。要是他有钱,他也盖,谁不想住新房?
麦爸一边琢磨一边问:“一山,你打算在哪里盖房?现在盖房可得去山上盖,不如山下近便。”
想要山上的宅基地好说,找村委批,应该不难;想要山下的,还得想办法,看村里批不批。
红星村的村民,有一部分人住在山下;还有部分人,刚分了山上的宅基地,盖了新房或等以后盖。因为盖房花钱太多,很多人分到宅基地后还空着,没有盖房,都打算等以后有了钱再盖。
这年月家里孩子多,有三五个不算多,可是儿子多了,等他们结婚生娃后,家里肯定住不开,拿就得分家住。都知道在山下住着更方便些,可是山下地方有限,后来新分的宅基地都分在了山坡上。
以前大队统一划分宅基地时,麦一山还小,麦爸没要山上的宅基地。如果他要,也能分给麦家一处。毕竟麦家有麦一山这个儿子。老子想跟儿子分两家住,别人也管不着。可他们家在山下有房住,根本不用去山上盖新房。家里存款少,抽不出钱来盖新的。
而麦一山知道后世村里的发展情况,那时山下的房子都拆迁,盖成了楼房。只有少数二层楼的住宅保留下来。可能因为拆这种房子赔钱太多,村里觉得亏,没拆。
麦一山既想在山下盖房,靠路边盖成门头房,以后不管是开小吃店,还是小卖部都可以。如果地方弄大点,以后盖成饭店都不成问题。
“爸,我相中一个地方……”麦一山给他爸说了他想在哪儿盖房。
麦一山相中山下一块长满荒草的空地。他不是占用谁家的地盘,相中的这块地是村里的荒地,后世村里在这里盖了一批门头房卖出去,开了。。。饭店或商店等。
这块地在田家对面,中间隔着一条大路。这边之所以荒着,村里没人在这边盖房住,可能是因为后面一大片地被机械厂占了的关系。这块空地后面是机械厂单身宿舍,再过去就是机械厂的医院。
这片基本属于机械厂的范围,所以没有红星村的人过来盖房。可这块地确实属于红星村,因为机械厂当初建厂占的部分地就是红星村的地。
这里位置确实不错,但因为机械厂占地广,村里没人把主意打到这边来。麦一山因为知道后世发展,才相中这块地。其他好地方也有,可是都被人家占了,麦一山总不能因为自己想盖房,再去买别人家住的宅子或怎么样。还是申请村里无人占用的地方比较好,不容易起纠纷。
除此之外,麦一山打算等有了足够的钱,以后还可以在山上弄块宅基地,盖成古香古色的小别墅,再配上汽车,出入不是问题。山上的环境和空气好,住着舒适安静,尤其适合养老。
以后不管他去不去城里买房,这里是麦一山的老家,是他的根,早晚都得落叶归根。麦一山总觉得,其实在家发展好了,不比市里差。
当然,在山上盖房可以再缓缓,先把田家对面那块地搞定再说。
麦一山一说相中哪块儿地,麦爸一听就知道了。
“那块是个斜坡,也不平整,盖房的话,还得收拾。”
“爸,去山上盖房更麻烦,还得凿石头,在那里盖还简单点。离咱家近点的地儿,除了这里,也没更合适的地方了。”
“到也行,那里不算小,等平整好了,也能盖处大院子。”
麦爸说完后,特意跑到那块地上稍微丈量一下,确定那块地比家里还宽敞,马上就去找田大伯问情况了,看能不能在那里申请宅基地。
田大伯问:“你怎么相中那块地了?”
还挺有眼光。其他人都在山坡上选好位置,把底下一些犄角旮旯都给忽略了。其实这块地位置不偏,比上山盖房更方便。
麦爸是个实在人,跟田大伯实话实说:“一山相中那块地,这不想在那里盖新房。支书,那边没人要吧,要不批给我家一山?”
要是其他人,田大伯可能会再考虑一下,可是到了麦一山这里,他不得不多想一些。田大伯看上了麦一山会种西瓜和种大棚的能耐,说不定哪刹求到他头上。他还认为麦一山有学问,心眼活,以后绝非池中之物,现在就能赚人家好几年赚不到的钱,以后肯定不容小觑,是不能得罪的人。
田大伯不知道麦一山看上他侄女,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